以赛亚书第五十九章拾穗
【赛五十九1】「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
〔暂编注解〕耶和华有大能,足能拯救(“膀臂”,能力的象征);有怜悯之心,足以聆听众人的需求(祂的“耳朵”常常打开,为要聆听那些求告祂的人)。
耶和华的膀臂。许多以色列人把他们民族所遭遇的苦难归咎于神不能拯救他们。他们像外邦人看待他们的神那样,认为耶和华只是地方的神,能力有限,不能保护以色列脱离周围民族的神和军队。他们为自己的灾祸而责怪祂。神现在响应他们的指责:责任不在祂,而在他们自己。神依然是强大和良善的。祂的膀臂仍然有力。祂的耳朵依然倾听祂儿女的恳求。只要清除了障碍,祂就能够而且愿意帮助他们。
耳朵并非发沉。问题不在神,而在以色列的属灵感官(见赛6:9
10)。
1~2使你们与神隔绝: 控告百姓的罪之前
以赛亚采用答辩形式
回答百姓在58:3发出的自我矛盾的问题。圣徒的痛苦与神的沉默
并非因神缺乏能力或慈爱
乃因人犯的罪违背了神的圣洁。因此
我们当解决自己的罪
恢复与神的关系
以祷告与应允维持与神的对话(58:9)。
1-8 罪使神与以色列人隔绝。
1~11以色列的罪。在前章以赛亚控告以色列百姓对神所犯的罪
在本章则控告横行于百姓之间的不义。在58:1以赛亚顺服神发出的紧急命令
①首先阐明当时或在巴比伦被掳之时
以色列所遭受的痛苦(在今日罪恶世界
人们所遭遇的患难)的根源;②罗列具体罪孽(3-8节);③再次察看当时的痛苦状况
引导读者省悟自己的罪。
1-21 耶和华施行拯救:有学者认为本章可能是崇拜中用的忏悔诗。百姓在这里发出质疑(如58:3一样): 神对他们身陷困境一事是否仍无动于衷?是否无力拯救(1)?
先知指出神并非如此,他们的遭遇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2-8);百姓于是向神认罪(9-15上)。跟着获得赦罪保证(15下-18)。神应许亲自拯救祂的百姓,审判仇敌,与离弃罪恶的人立永远的约,祂的灵与话语就要永远住在祂的子民当中(19-21)。
【赛五十九2】「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 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
〔暂编注解〕罪成了人和神之间的障碍。天国似乎离地球遥远,是因为罪在人和神之间挂起了一层隔膜。
2~15上 这段列举百姓的罪。以赛亚在第四章9至15节上与百姓同证(“我们”)。
【赛五十九3】「因你们的手被血沾染,你们的指头被罪孽沾污;你们的嘴唇说谎言,你们的舌头出恶语。」
〔暂编注解〕“血”暗示以色列的罪:①杀害无辜之人(王下24:4;代下24:21);②将孩童作为祭物
献给偶像摩洛(王下21:6;代下33:6;耶7:31);③逼迫先知(王上22:24-28;代下24:22;耶32:2)。以赛亚指出犯罪与“行为”及“言谈”相关。手与手指本是行善的工具
嘴唇与舌头本是宣告真理、诚实祷告及赞美神的工具
却被用于完全相反的事上
他们与神自然不会有正常的关系(书1:8;撒上1:12;诗34:1;太18:8;弗6:19)。
以赛亚在这里重复了赛1:15的责备。虽然犹太人积极承认自己的信仰,他们在言行上却一贯表现出罪恶。
【赛五十九4】「无一人按公义告状,无一人凭诚实辨白,都倚靠虚妄,说谎言。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
〔暂编注解〕告状与辩白。在充满矛盾和紧张的社会
可与个人健康比拟的重大事情
就是社会的价值观、存在秩序的正统性、和平与安全的基本要素。若不按公义、诚实处理告状与辩白
社会便会充斥混乱与失信
沦为豺狼当道的不安定社会。①在这样的社会
圣徒当相信并敬畏神
他将以公义与诚实审判我们(30:18;创18:25;利19:15);②明确区分是非
在黑暗世界担当光与盐的使命(太5:13
14)。
无一人按公义告状。上下文表明以赛亚指的是司法的公正。大意是人在诉讼的时候不是追求公正,而是追求法庭裁决认可不公平的和压迫的行为。
凭诚实辨白。在诉讼的过程中,他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置对方于不利地位(见赛1:17
23;何4:1
2;摩2:6-8;4:1;5:11
12;8:4-6;弥3:11;6:10-12;7:2
3)。
【赛五十九5】「他们抱毒蛇蛋,结蜘蛛网,人吃这蛋必死。这蛋被踏,必出蝮蛇。」
〔暂编注解〕“毒蛇”。假冒为善的人就象毒蛇一样。
「祂毒蛇蛋」:指恶人满肚毒计,人苦无防备必然受害。(参5下)
「结蜘蛛网」:恶人虽施奸计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或不能掩饰恶行(「也不能遮盖自己」,6)。
毒蛇蛋。首领和百姓一直怀藏罪恶的意念,所以必产生罪恶的行为。
蜘蛛网。他们编织欺骗的网引诱他们的同胞。蜘蛛网看上去并不致命,却很适合捕获猎物。
这蛋被踏。罪恶计划的表面挫折,并不能消除罪恶本身。公义的仇敌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赛五十九6】「所结的网不能成为衣服,所作的也不能遮盖自己。他们的行为都是罪孽,手所作的都是强暴。」
〔暂编注解〕不能……不能: 毒蛇、蜘蛛看似得势
照其凶残本性行事。然而
生命的终点只有失败、羞辱、绝望、痛苦(路16:23)。我们不必羡慕、抱怨它们暂时的得势。
蜘蛛网不适于做衣服。即使穿上了也只能暴露出自己的羞耻和愚昧。编织蜘蛛网的人,是在把时间浪费在有害无益的事物上。
【赛五十九7】「他们的脚奔跑行恶,他们急速流无辜人的血,意念都是罪孽;所经过的路都荒凉毁灭。」
〔暂编注解〕比较罗马书三章15至17节。
意念都是罪孽: 心里愿意行善,却因肉体软弱犯罪(罗8:3)
这与顽梗、不知羞耻的意念导致的犯罪
根本动机全然不同。虽然行为的选择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心思意念的选择与装备。比较“受咒诅的脚”(本节)及“蒙祝福的脚”(52:7)。
他们的脚奔跑行恶。“奔跑”和“急速”说明作这些人作恶的迫切心情。他们的良心不是沉睡,而是已经死亡。在犯下了一个罪以后,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犯另一个罪。参箴1:16;6:17
18;弥7:3。
无辜人的血。玛拿西曾“流许多无辜人的血”(王下21:16)。神的命令是“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创9:6)。在犹大面临厄运的时候,他们的首领们“专顾贪婪,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强暴”(耶22:17)。神承诺转移耶路撒冷厄运的条件之一就是百姓“不欺压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在这地方不流无辜人的血”(耶7:6)。
意念都是罪孽。在挪亚的日子,神看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同样,今日恶人的诡计也是现代灾难的前兆(见太24:37
38注释)。
荒凉毁灭。死海古卷1Qisa还增加了“和暴力”。罪恶的意念会产生罪恶的行为。到了行动的阶段再想阻止罪恶,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防止罪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思想的转变。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所阐述的,就是律法的这一方面(见太5:17-22注释)。
所经过的路。旅行不再是安全的。
7~8在新约,保罗引用了这里的话来说明世人的罪恶(罗三15~17)。
【赛五十九8】「平安的路,他们不知道;所行的事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修弯曲的路,凡行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
〔暂编注解〕恶人专做恶事,没有公理,夺去人家的平安,自己也没有平安。
要享受平安,首先必须有平安的意念。平安是公义思想和行动的果实(见赛32:17)。神的子民享有平安(赛32:18)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平安。这就是世界上悲伤和苦难的疗法。
【赛五十九9】「因此,公平离我们远,公义追不上我们。我们指望光亮,却是黑暗;指望光明,却行幽暗。」
〔暂编注解〕「公平」、「公义」:这里可有双重解释:1祂按字面指善行:2祂指神的救思(参46:13注)。
公平。即,“公义”。第1-8节是神对百姓说话。现在他们答复神的指责。
公义。就是“正义”。
幽暗。以色列指望圣约应许的实现,却不履行圣约的义务。他们希望享受其特权,却不接受其职责。他们不顺从的结果就是被咒诅。以色列不关心公义,诚实、怜恤和仁慈,所以神不会在对手面前为他们辩护。他们伤心地发现,他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人家也用什么量器量给他们(见太7:2注释)。他们收获自己所栽种的。他们向神求援,却发现头上的天变为铜,脚下的地变为铁(申28:23)。
9-11悲叹百姓在悲叹百姓在罪恶中痛苦无助,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神的救恩遥不可及。
9~11罪的后果。本来以赛亚在控告以色列百姓所犯的罪
在本段则描述罪的后果带给百姓的悲惨处境:①神远离多行不义的百姓
他们不再在蒙神帮助的范围之内(9节);②虽然真理之光在照射他们
他们却闭上眼睛
变成身体肥壮,却不能动弹的死尸一般(10节)。“肥壮”的词根为“肥胖者”、“强壮者”;③令人遗憾的是
他们的期待全归无有(11节)。虽然他们禁食
盼望晨光
正如58:3-5所说
他们的期待出自伪善。
9-15上
百姓认罪、回应神。
【赛五十九10】「我们摸索墙壁,好像瞎子;我们摸索,如同无目之人。我们晌午绊脚,如在黄昏一样;我们在肥壮人中,像死人一般。」
〔暂编注解〕“在肥壮人中”。即在以色列的仇敌当中。
第10-15节生动地描写了犯罪的结果。当人们拒绝行走公义的道路时,神就允许盲目临到他们(赛6:10;参罗11:25)。祂让他们走自己所设计的道路,结果不可避免地落到苦恼和困惑之中。人们会发现自己好象被关在苦难的墙壁之内。他们四处摸索,想寻找逃生之路。这就是摩西所预言的结局(申28:20
29)。
【赛五十九11】「我们咆哮如熊,哀鸣如鸽。指望公平,却是没有;指望救恩,却远离我们。」
〔暂编注解〕苦恼会产生各种反应,如愤怒,怨恨,痛苦和沮丧(见第9节注释)。“恶人必不得平安”(见赛57:21注释)。
【赛五十九12】「我们的过犯在你面前增多,罪恶作见证告我们,过犯与我们同在。至于我们的罪孽,我们都知道,」
〔暂编注解〕以赛亚代表犹大的百姓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罪过(见第9节注释)。他们不再为自己辩护。他们开始接受罪的工价(见罗6:23;参雅1:15)。
12~14以赛亚的代祷。作为先知
以赛亚并不只是批评同胞的罪行
而是作为中保
代百姓悔改、祷告。令人想起摩西
他恨恶百姓的罪
却为百姓不惜自己的生命(出32:11-35)。预表主耶稣作为中保
代我们负罪受死。以赛亚的忏悔祷告的核心是痛心疾首地告白犯罪事实
承认自己是罪人
甘心顺服神。
12-15上
承认过犯:百姓离弃神,作出各样坏事,整个社会没有公平、没有公义,义人反受恶人欺负。
【赛五十九13】「就是悖逆不认识耶和华,转去不跟从我们的 神,说欺压和叛逆的话,心怀谎言,随即说出。」
〔暂编注解〕罪恶一直使人远离神,从来不使人亲近祂。以色列所走的道路使他们越来越背离神为他们树立的崇高理想。百姓(见第12节注释)在这里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见第9节注释),踏上了回归神的第一步。赛58:5-14解释了改革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步骤。这是以色列避开将来灾难的唯一希望。
【赛五十九14】「并且公平转而退后,公义站在远处;诚实在街上仆倒,正直也不得进入。」
〔暂编注解〕诚实在街上仆倒: “街”指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仆倒”意为“蹒跚”、“绊倒”。意味着无法再在人身上寻见诚实。有译本译为“诚实在众人面前被践踏”。
公平。以赛亚在这里描写犹太人的法庭和私人事务中的可悲状况。他采用拟人的手法说公平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逃跑了,担心被发现。
公义。她也被赶到一旁,离开了人们常去之处。真理受到了攻击,像一个战士倒下被人践踏,无法起身。公平和公义遭到驱逐,不敢回来。这就是一个民族背离神和神的律法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赛五十九15】「诚实少见,离恶的人反成掠物。那时,耶和华看见没有公平,甚不喜悦。」
〔暂编注解〕反成掠物。从第9节开始的段落到本句结束了。时代十分险恶,以致义人发现自己的生命处在危急之中。玛拿西执政期间犹大的情况就是这样。他“流许多无辜人的血”(王下21:16)。
耶和华看见没有公平。本句开始了新的一段。神对犹大的指责(第9-15节)已经结束了。神看到犹大似乎没有什么希望,就主动提出担任救主和代求者(见赛53:12注释)。在表面上幽暗和沮丧的形势下,神依然洞悉一切,并准备采取措施带来拯救,这是多么令人宽慰啊!
15下-21
耶和华施行救赎。
15~21神的拯救事工。58:1-59:14以赛亚的批判与告白表明:①世界已全然堕落;②人们处于彼此折磨的混沌状态;③人的心思意念被罪浸染;④整个世界沉醉于罪恶之中
公义、诚实、正直已无处可寻。世界已失去盼望
靠人自身的努力
已无指望改变。就在此时
神开始展开拯救行动。由此可以确认:①慈爱的神
未曾全然离弃完全堕落的人;②大能的神
可以拯救完全陷入绝望的罪人。因着神的荣耀登场
本书的语气发生变化
蒙神拯救的圣徒期待将在新锡安——天国而有的喜乐(60:1-22)。
【赛五十九16】「他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义扶持自己。」
〔暂编注解〕由于地上没有合资格的中保,神在耶稣基督第一次降临的时候便给人带来“拯救”。
当时以色列的社会十分败坏,竟无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是神亲自干预。
无人: 因没有十个义人
所多玛城遭到毁灭
圣经指出“没有义人
连一个也没有”(罗3:10)。令人禁不住感谢、颂赞神的恩典。虽然我们理当灭亡
神却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救恩的计划与完成全然在于神的主权
这被称为“单独事工主义”。这种思想必然使人承认全然的堕落
赞美无条件、不可抗拒的恩典。
祂见无人。在过去的危机中,无人能够拯救(见结22:30)。没有人能像亚伦,摩西(民16:47
48)或非尼哈(民25:7
8)那样阻止迫近的灾祸。在人看来,这是一种绝望的局面。帮助只能来自神,就像在埃及,红海,在旷野流浪,在占领应许之地时,神为祂自己名的缘故,同时也是为了祂的受苦的子民屡次施行大事一样。
无人代求。即无人为以色列代求。他们远离天父,急需帮助(见第1
2
9节注释)。
以公义。全能的神凭着祂的怜恤出手帮助祂困境中的子民。在以赛亚的时代和以后犹大所面临的危机,威胁到民族的生存。但正如《以赛亚书》其他许多地方所做的那样,圣灵从比较直接的危机中,引出意义更加深刻的教训,涉及善恶之间的大斗争,不但包括犹大,也包括全人类。这里以犹大在敌人面前的无奈,说明全人类无法抵挡罪恶和邪恶的势力。如果没有神的帮助,人类就没有希望。所以基督要奉献自己作为许多人的赎价,并走上一条艰辛奋斗的道路,最后死在十字架上。
【赛五十九17】「他以公义为铠甲(或作“护心镜”),以拯救为头盔,以报仇为衣服,以热心为外袍。」
〔暂编注解〕将神刻画为全副武装的壮士
表明世界没有仇敌可以战胜神
亦描绘神的绝对拯救能力。
铠甲(或作:护心镜)。以赛亚把基督描绘为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从事拯救人类的战斗。这场战争不是使用肉身的武器。铠甲是用来保护头部和胸部的。这是两个人体中最易受伤的部位(见弗6:14
17)。
衣服。基督要把战争推进到祂子民敌人的门口。
热心。祂的热心使祂无所畏惧,并使邪恶的势力大为恐惧(见诗69:9;119:139)。
17~21 基督再来的时候,祂将要审判仇敌(17~19节),给以色列带来拯救(20
21节;比较罗一一26
27)。“救赎主”一词(20节)是指近亲买赎者(参看得三9的脚注);即与祂所救赎的人有亲属的关系,这指出了道成肉身的必须(来二14~16)。这里的“约”是指新约。参看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至34节的脚注。
【赛五十九17 战士的衣着】雅巍于此处再次以神圣战士的角色出现,整装备战。匿甲是亚述的战神,伊施他尔则是女战神。迦南神巴力与巴比伦神玛尔杜克都是神圣战士。《埃努玛埃利什》史诗里,玛尔杜克准备和和查马特争战时,他所持的多是攻击性武器,不是此处所述的防御装备。但据说他也穿有甲冑斗蓬,发出慑人的光泽。有时一些众神雕像塑造成穿有护胸甲和头盔,但通常只拿武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五十九18】「他必按人的行为施报,恼怒他的敌人,报复他的仇敌,向众海岛施行报应。」
〔暂编注解〕神审判的对象是祂的敌人,包括百姓中离弃祂的人与外邦(「众海岛」)。
必按人的行为施报: 体现了圣经报应原则的一面。不论是谁
都必按行为受神普遍、一次性的审判
以补偿报应善行
以审判报应不义(加6:7)。但在今生与来世
报应原则的应用结果有所不同。在今生
根据普遍恩典护理(护佑)
每个人都按其行为或蒙祝福或受咒诅。只要诚实付出努力
便能获得成功;相反
若有过失或犯罪
便会受到神与人的责备(伯34:11;诗62:12;耶25:14;结16:43;太7:2)。然而
如约伯记等经文所体现
神特殊恩典的护理不受一次性报应原则的束缚。残疾人或穷人因罪受苦、健康的财主因良善蒙祝福
这种公式化的原则不能成立。报应原则的终极有效性最终应用于来世。那时
今生模糊不清的报应原则将得到彻底应验
恶人必照其行为所结的果子进入永恒刑罚;圣徒虽然功绩上有差别,但根据优先于报应原则的神的救恩
得到最终拯救,进入天国。因此
人人都当铭记报应原则
在世谨慎度日。日后
当人照着报应原则受到审判
不会有抱怨的权利或资格;圣徒凭着神慈爱的救恩
终极地被废除报应原则
得蒙进入天国的祝福。因此只能感恩
并不能主张自己有什么资格。对非信徒而言
报应原则是审判的法律根据
对信徒而言
则是使其认识到感恩的根据<启22:12
救恩的赏赐问题>。
按人的行为。为了公平起见,惩罚必须依据罪行的程度。当基督回来的时候,将“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22:12)。神“不轻易发怒”,但当祂来“向祂的敌人施报”的候,将“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见鸿1:2
3注释)。
众海岛。指先前迫害神子民的远方国家(见赛42:4注释)。
【赛五十九19】「如此,人从日落之处必敬畏耶和华的名;从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荣耀。因为仇敌好像急流的河水冲来,是耶和华之气所驱逐的。」
〔暂编注解〕「从日落之
...... 他的荣耀」:指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必敬拜耶和华。
敬畏耶和华的名。像古代的埃及一样,当神起来保护祂子民的时候,各国将不得不尊崇神的大能和权威(见赛45:23注释)。当神“在世上行审判的时候,地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赛26:9)。
当神最后为祂的子民显示大能的时候,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全人类都将承认祂(诗50:1-6;玛1:11;启5:13;15:3
4)。
好像急流的河水冲来。译为“仇敌”的sar也有“苦恼”或“沮丧”的意思。如果sar 是句子的主语,就要译成名词“仇敌”。如果sar按其在句中的位置理解为修饰“洪水” 的分词,该句就可直译为“他将像引起痛苦的河水冲来”。
驱逐。希伯来语是nosesah。如果该动词来自nasash,就与英KJV版一致,理解为“旗帜”。但它如果是来自nu,那就是“驱逐”的意思。英RSV版,英KJV版的旁注,以及马所拉本文都是这样表达的。两种翻译都符合上下文。按照英KJV版的译文,神的子民处在大患难中(见第9
15节),祂来拯救他们(见第15
16节)。另一种译文把第19节的最后部分译为继续描写神打败第16-18节所提到的祂子民的仇敌。显然,无论是上下文还是希伯来原文,都无法确定两种译文中的任何一个。
当仇敌人发动进攻似乎无法阻挡,我们也无法抗拒他向义人倾倒的愤怒时,神将会显示祂的大能(第16节)。在人类的历史中,神曾一再以最神奇的方式干预拯救祂的子民。在末日的大危机中,神的子民也将有这样的经历。在地上的恶人认为自己已完全控制圣徒的时候,神将会显现消灭圣徒的敌人,带领他们与祂一同回家承受产业。
【赛五十九20】「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救赎主”原文作goel。参《利未记》二十五49注。在当时社会制度下,救赎者因血统关系,有义务去挽救亲属的性命,这正好作基督救赎的预表.1,救赎者须赎回卖身或卖地的亲属(利二十五25
48;比较加四5;弗一7
11
14)。2,救赎者必须是亲属(利二十五48~49;得三12~13;比较加四4;来二14~15)。3,救赎者本身必须具备救赎的能力(得四4~6;耶五十34;比较约十11
18)。4,救赎者必须付出足够的赎金(利二十五27;比较加三13;彼前一18~19)。
在新约,保罗将本节的「救赎主」解释为耶稣基督。
这个预言要在基督复临时应验。那时主将回来拯救祂的子民。他们已经转离罪恶,接受祂为他们的救主。保罗在罗11:26
27描写“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时,引用了这句话。
20~21
20节论到神无条件、主动的拯救所带来的祝福
只局限在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在动机与能力方面
神的拯救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但应用范围却有局限性
以悔改与信心为根据。21节再次阐明神所赐的拯救之约
一直保守圣徒
直到世界的末日
敦促悔改的圣徒
继续持守信仰。应许将牵引圣徒
并要求圣徒忍耐到底。
【赛五十九21】「耶和华说:“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从今直到永远。这是耶和华说的。”」
〔暂编注解〕「他们」:就是20节提到的离开过犯的百姓,亦即下面的「你」。
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见创17:4
7
8;耶31:31-34;来8:10
11;10:16注释。
【思想问题(第59章)】
1祂什么使人与神隔绝?祂祂什么使神掩面不听人的祈祷?参1-2节。祂祂这对你有何提醒?
2祂这一章多次提到选民没有公平和公义,试找出来。祂祂今天社会又有什么不平和不义的事情呢?祂祂对此,你的心情怎样?祂祂与神的心情是否相同?见15节。
3祂「他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16)。祂祂拯救与代求的责任落在谁身上呢?祂祂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代求,士师们挺身拯救同胞;你又如何?
4祂16-19节描述神好像一个战士,这给你什么启发?祂祂试此段经经文与弗6:10-18作个比较。
5祂默想20-21节有关救赎主、神的灵与神的话三者对神子民的意义。祂祂这对你和教会有什么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箴言注解》․《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