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第十七章拾穗
【耶十七1】「“猶大的罪,是用鐵筆、用金剛鑽記錄的,銘刻在他們的心版上和壇角上。」
〔暫編註解〕“鐵筆”:是用以鐫刻石塊的筆。以色列人罪惡之深刻,永遠不能磨滅。
“猶大的罪”甚至被銘刻在“壇角上”,難以消除,如此,現在贖罪也變成不可能的了。
「筆」:指刻石的工具。
「壇角」:血灑在壇角上,本來可以贖罪(參出21:14;王上2:28),但現今是猶大的罪刻在壇角上,所以他們沒法逃神的刑罰。
猶大的罪是……壇角上: 通過兩個比喻
指出猶大百姓無法為自己的罪作出任何解釋:①將他們的罪銘刻在其心版上。在這裡“心”可以被譯為“良心”
良心為了顯出律法的功用而作出了見證(羅2:15)。據此來看
這是意指他們的蓄意罪行將永遠不會消除。②將他們的罪銘刻在壇角上
這是為了以防有人否認良心。壇角是百姓獻贖罪祭時灑上犧牲之血的地方(利4:7-18)。因此
在壇角上刻其罪
表明曆世歷代的後人將證明他們的罪
即便是百姓不承認銘刻在良心上的罪亦無濟於事。終上所述
犯罪的猶大百姓斷不能遮掩自己的罪或使之合理化
並且必按照其罪受到審判(結7:8;36:19;彼前1:17)。
鐵筆。或雕刻的工具(見伯19:24)。
金鋼鑽(shamir)。不是鑽石,而是一種嵌入鐵中的鋒利石頭,用於雕刻。參結3:9和亞7:12。在本節中指“猶大的罪”深深地“銘刻在他們的心版上”(見林後3:3)。
壇角上。很可能指他們偶像崇拜的壇角。關於古代的壇角,見出27:2;29:12。
1-4 猶大的罪無法塗抹:形容猶大根深蒂固的罪。
1~4臨到猶大的審判: 繼續第16章
神再次指出猶大百姓的罪
並宣告將要臨到猶大的審判。之所以在同一篇講道中
重複論及罪和罪的結果
是為了強調審判的臨近性和必然性。因此
百姓所要思想的不應是躲避審判的方法
而是如何信靠關於審判之後必得恢復的應許
以及在審判期間該如何行。亦即
要正確地領悟介入歷史的神之護理
並且按照那護理
思想在這一時刻所當選擇的最佳方法。當智慧之人深入地經歷並確信神的公義和慈愛時
都會採取這種態度。
本章為先知零散的言教之彙集。
17:1-27:22 雜集。
【耶十七1 銘刻在壇角上】本節中的鐵筆是用來在石頭雕鑿永久性碑文的工具,金鋼鑽則用來雕刻寶石。這些人的心被形容為極硬的書寫材料。壇角是安裝在祭壇四角上的突出物。其功用雖然是作為縛穩木柴和祭牲之處,它也是抹祭牲之血來淨化祭壇的地方。這象喻表示猶大的罪會永遠鑴刻於此,不能藉獻祭把它勾消。──《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2】「他們的兒女,紀念他們高岡上、青翠樹旁的壇和木偶。」
〔暫編註解〕“木偶”。直譯作:亞舍拉。迦南女神亞舍拉的像立在偶像的祭壇旁邊(比較申一六21)。連兒童也參與異教的膜拜。
「高岡上青翠樹旁」: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見王上14:23)
「木偶」:是代表迦南女神亞舍拉的木像。
他們的兒女紀念。兒女們既然在偶像崇拜的環境中長大,自然會追隨同樣的罪行。
木偶('asherim)。亞舍拉是迦南的女神,其崇拜儀式非常淫蕩。她是以樹或木柱為象徵的(見士3:7注釋)。
青翠樹。雖然亞舍拉不是樹林本身,但這個異教女神的神龕卻是與木偶有關聯的,正如“高岡”與異教的祭壇有關聯一樣(見申12:2
3;賽57:7)。
【耶十七3】「我田野的山哪,我必因你在四境之內所犯的罪,把你的貨物、財寶,並邱壇當掠物交給仇敵。」
〔暫編註解〕“我田野的山哪”。以詩的表達法來提到耶路撒冷(賽二2)。
「我田野的山」:有學者認為此詞組應與上文的「高岡」(2)或下文的「你的貨物」連接。
我田野的山哪: 以詩的表達方式描述了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
我田野的山哪。該詞原文含義模糊。許多古版把它視為狀語,修飾舉行偶像崇拜的地方,即山上。
把你的貨物。暗示入侵的巴比倫人將從耶路撒冷,特別是聖殿掠走東西(見王下24:10-16)。
3∼4“我田野的山”:指耶路撒冷。“產業”:指迦南地。
【耶十七4】「並且你因自己的罪,必失去我所賜給你的產業,我也必使你在你所不認識的地上,服侍你的仇敵,因為你使我怒中起火,直燒到永遠。”」
〔暫編註解〕失去(shamat)“放鬆”,“使落下”或“使跌倒”,指出猶大的“產業”交給了迦勒底人。因為shamat 也有讓土地休耕的意思(見出23:10
11)。猶大地因其百姓被擄,將會“享受安息”(見利26:32-34;代下36:21)。
火。見申32:22。
【耶十七5】「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
〔暫編註解〕「血肉的膀臂」:原文作「以血肉為膀臂」;膀臂代表力量(參出15:16; 詩89:10; 賽51:9)。
有禍了。先知認識到,民族所遭受的苦難主要是因與亞述和埃及結盟,表明把他們不依靠神得安寧和平安,卻依靠人的“膀臂”。他在激憤之中斥責造成這種錯誤信心的人。
那人(geber)。“精力充沛的青年人”(見詩34:8注釋)。
倚靠人('adam)。是泛指的人,說明以色列人所依靠的列國只不過是人,有著人類共同的弱點。先知的信息對於我們的時代也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是多麼容易去尋求人的幫助和指導,卻不願仰賴神所應許的援助啊!
5∼8 本段的背景是猶大間歇地尋求埃及的幫助,試圖抵抗巴比倫。“杜松”(6節)指檉柳,一種小喬木,有結實的外觀。有關第7、8節,比較詩篇第一篇。
5-8 倚靠神勝似倚靠人。
5∼11本段將義人與惡人比較,極似《詩篇》第一篇,屬智者對年輕一代的教導。“杜松”:看四十八6。此字在本書只見此二處,舊約中只見《詩篇》一〇二17,作“窮人”解。
5-11 這段是屬智慧文學的教訓,為先知個人的認信:義人與惡人的比較極似詩篇第一篇的內容,是以色列人所認識的格言。
5~11依靠神的人: 耶利米以栽于水旁的青翠樹木
比喻了存心依靠神的人;用孵化它鳥之蛋卻終被雛鳥遺棄的鷓鴣
比喻了不依靠神的人。前個比喻強調人可以持續不斷地領受神的恩典
而後個比喻則強調
人會很快失去自己所依靠的。耶利米以“人血肉的膀臂”稱呼了不信靠神之人所仰仗的物件
其背景是
當時約雅敬為了防禦巴比倫的入侵
而與埃及法老締結同盟的史實(王下23:25)。本文的主題是“當存心依靠耶和華”
具有以下意義。希伯來文學的特點之一就是
將人的精神、心理功能與身體的特定器官相聯繫起來進行敘述(詩146:3
4;賽30:1
21:1
3)。心臟就是代表性事例
它被視為知、情、意的根源
有時甚至用它來表現完整的人格。有時
“心臟”也被譯為心。據此來看
此教訓的強調點是“要以心臟依靠神”
亦即勸勉人當以全人信靠神(代下12:14)。
5~27猶大所當行的兩件事: 在上文
耶利米以自己的象徵性生活
來指出巴比倫將要俘虜猶大的理由。在本文
他講述了兩個實踐性教訓來終結第七篇講道:①當堅心信靠神(5-11節):此訓誨用以警告猶大百姓
因他們對“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鄰邦”或對“錢財”的愛
超過對神的愛。百姓對神的愛
應發於心
表於外
倘若只有外在的行動而沒有誠摯的心
那就是無視神的假冒偽善。而正是這種作為
到處充斥著猶大。因此
本節可以說是提供了從病因入手醫治猶大病狀的方法。②當守安息日為聖日(19-27節):用以紀念神在前六日創造天地
第七日就歇工安息的創造事工。並且
這還意味著要按照神的創造原理
而過單單信靠神的生活。尤其是
守安息日還起到了確認神人之間立約關係的作用
這一點意義深遠<出31:12-17
守安息日為聖日的屬靈意義>。以詩體預言未來之事的先知
突然以散文體講述實踐性教訓而結束了講道
這是因為先知懇切地希望百姓立時悔改。
【耶十七6】「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
〔暫編註解〕「不見福樂來到」:應作「當福樂來到,並不看見」;這裡的福樂大概是指雨水(參申28:12)。
沙漠的杜松: 似乎是指樹枝枯乾的低矮灌木。杜松是不結果子的無用之樹。
杜松(`ar`ar)。比喻荒蕪和貧瘠。在這種孤寂陰鬱的環境中,完全失去了本來可以得到的福氣,依靠人的人必“不見福樂來到”。
鹼地。這個比喻馬上會使人想起死海荒涼海濱。那裡的貧瘠是因為水和土壤中的鹽份。
【耶十七6 鹼地】地上有鹽(和合本:「堿」)是個禍患。美索不達米亞好幾個文獻都提到過,主前第三至第二千年紀伊拉克南部的泥土鹽漬度漸增。鹽分達到某一程度之後,田地就不能用來耕作,只得棄置。有時棄置幾個世紀之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7】「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
〔暫編註解〕與第5節“那人有禍了”相對。
【耶十七8】「他必像樹栽于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暫編註解〕樹栽于水旁: 此樹是指全然依靠耶和華的人。這種人每天都會從神的話語吸取屬靈營養(詩1:2
3)
因此能夠從容地勝過任何試煉(賽43:2)。他的生命會結出許多有益於鄰人的果子
生命也變得豐盛(加5:22
23)。
像樹。和詩人的話相似(見詩1:3注釋)。
並不懼怕。 “栽于水旁”可以吸取充足的水分,這棵茂盛的樹就不怕“乾旱”的來臨。義人也是這樣。他們信靠神,所以每次遇到試煉都會獲得力量。
【耶十七9】「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暫編註解〕一個重要的經節,描述人類本性的狀況。“壞到極處”。極其邪惡。
「壞到極處」:原文可作「無法醫治」。
詭詐(`aqob)。其詞根是`aqab,“抓住腳跟”,“誘騙”。本節說明了為什麼不肯悔改的人選擇罪惡沙漠中不結果實的“杜松”(第6),而不願選擇“像樹栽于水旁”的得救人生,結果累累(第8節),原因就在人不肯悔改的罪性(見伯15:14;詩51:5;58:3;傳9:3;羅7:14-20;弗2:3)。
壞到極處。直譯是“不可救藥”,無法醫治自己的罪病(見耶13:23;耶30:12
13;太9:12
13)。
9-11 耶和華鑒察人心。
【耶十七10】「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
〔暫編註解〕“肺腑”。直譯作:腎臟,曾被視為情感的所在。
「肺腑」:原指腎臟,代表人的內心世界。
肺腑。直譯是“腎臟”,被視為人思想動機的所在(見詩7:9注釋)。神將“照各人的行為”施行審判(見太16:27;羅14:12;林後5:10;啟22:12)。審判不但涉及人的行為,也會考慮“作事的結果”,就是人的行為在其生前死後給他人所造成的影響。
【耶十七11】「那不按正道得財的,好像鷓鴣抱不是自己下的蛋;到了中年,那財都必離開他,他終久成為愚頑人。」
〔暫編註解〕「鷓鴣菢不是自己下的蛋」:這大概出自當時流行的諺語;鷓鴣所孵出的小鳥並不屬於自己,它們長大後便會飛走,作者以此比喻不義之財終必散盡。
本節的原文含義模糊。有人認為這是指猶太人的一種信念:鷓鴣把偷來的蛋放在自己的蛋中間,偷來的蛋孵出來以後就離開了她。耶利米可能用這種信念來說明貪心者的經驗。貪欲會使人搜羅許多不屬於自己的財富。但這些財富遲早“必長翅膀”飛去(見箴23:5)。
【耶十七11 鷓鴣的習性】鷓鴣是在空地淺巢中下蛋。下在這裡的蛋雖然會受到惡獸和意外的威脅,這些雀鳥卻會下很多蛋,並且雄雌二禽都會參與菢蛋。
本節以所菢之蛋不會孵化,來比喻盼望和計畫永遠不會實現。新國際本與和合本的翻譯表示鷓鴣會菢其他雀鳥的蛋,但這說法是沒有證據支持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12】「我們的聖所是榮耀的寶座,從太初安置在高處。」
〔暫編註解〕見耶14:21注釋。
12-13 坐在寶座上的耶和華是以色列可靠的盼望。
12∼18這一段為耶利米第四次的獨白,說他真不願意看見自己說的預言應驗,百姓遭受災禍,但神的信息如此,他有傳達的責任。看十一18∼23;十二1∼4;十五10∼21。
12~18耶利米的請願: 在上文
耶利米指出百姓心中的腐敗
勸勉他們應誠實地單單依靠神而獲得拯救。在本文
耶利米突然作了一首求告詩。按上下文來看
此詩似乎是獨立的插敘。但若參照當時的背景
就可以知道傳講實踐性教訓的耶利米突然作此求告詩的動機。亦即
耶利米雖然向百姓宣告了來自神的信息
卻遭到了他們的謀害與逼迫
便向神傾訴自己的冤情。此請願的內容如下:①神的恩典寶座
象徵著在艱險世界中保障人生命的權威(12
13);②向神呼求救恩(14-18)。
【耶十七13】「耶和華以色列的盼望啊,凡離棄你的,必致蒙羞。耶和華說:“離開我的,他們的名字必寫在土裡,因為他們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
〔暫編註解〕「寫」:有古譯本作「被剪除」。
「土」:原文作「地」,可能指「陰間」;但原文全句可譯作「在這地離開我的,他們的名字必被記錄下來」。
「活水的泉源」:與15:18「流乾的河道」成一強烈對比。
離開我的
他們的名字必寫在土裡: 土象徵不能長久的事物
與永恆的活水(啟7:17)或生命冊相反。因此
這句話象徵著
人的肉體雖然尚存在於這世界
但來世
其靈魂卻得不到神的保護(出32:33;詩69:28;啟17:8)。這種審判遠比人在這地上所遭受的任何苦難更加悲慘
表明凡離棄耶和華的均得不到救恩。“離棄耶和華的”
是指心靈腐朽的人
他們以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2:13)換下了神。
【耶十七13 寫在土裡】這句難解的經文可能是名字寫在塵土上,迅即消散的意思;也可能是說名字寫在地上(或陰間)。這字不是一般譯作「塵土」的字,但與十五章7節所用的字相同,在該節也是可以解作地或冥界。後者按照本段的文理最為合理。名字寫在冥界就是交於死亡的意思。寫在天堂的冊上就是得著繼續存活的命運。名字從這冊上被塗抹,並記在冥界的冊上就是宣判厄運。詩篇八十八4用不同的語句,表達了同樣的概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14】「耶和華啊,求你醫治我,我便痊癒;拯救我,我便得救;因你是我所讚美的。」
〔暫編註解〕「我所讚美的」:有學者譯作「我的盼望」。
求你醫治我。參耶3:22;30:17;33:6。先知認識那唯一能治他有罪之心的主(見詩6:2;30:2;103:1-3)。
你是我所讚美的。見申10:21;詩71:6。
14-18 先知的哀歌。
14∼18 耶利米作出有理的請求,求神為他辯解。
【耶十七15】「他們對我說:“耶和華的話在哪裡呢?叫這話應驗吧!”」
〔暫編註解〕由於耶利米被指控為假先知,所以這事必定發生在主前605年巴比倫第一次入侵之前。
耶和華的話在哪裡呢: 猶大百姓認為耶利米的預言沒有得到應驗
就向宣告耶路撒冷即將滅亡的耶利米
厲聲咒駡神與耶利米均說了謊。然而
不久之後耶路撒冷就被巴比倫所摧毀(B.C.586)
他們的非難與嘲笑就成為一席妄言。惡人思考時只會專注於轉瞬即逝的表面現象
因此
他們的內心無法容下信心與信賴。
不肯悔改的的以色列人用諷刺嘲笑的口吻來回答耶利米審判的警告。他們似乎覺得很安全,根本沒有想到將來的苦難。這又說明了先知的這一批信息發自他工作的初期(見耶14:1;15:1;16:2注釋)。
【耶十七16】「至於我,那跟從你作牧人的職分,我並沒有急忙離棄,也沒有想那災殃的日子,這是你知道的。我口中所出的言語都在你面前。」
〔暫編註解〕先知申訴他個人並不喜悅他的預言果真應驗,百姓終遭災禍,他不過是忠心傳神給他的信息。
「作牧人的職分」:有學者根據古譯本譯「災禍」或「災禍的日子」。
「急忙」:原文或作「緊迫」。
我並沒有急忙離棄。有人認為耶利米的這句話是指他不急於放下自己牧人的工作,擔任執行神使命的先知(見摩7:14
15),因為他蒙召以前是在亞拿突及“其郊野”放羊的(見代上6:60)。但本句原文的含義模糊,可以有其他的解釋。第二種解釋是耶利米沒有放棄跟隨神,擔任屬靈牧者的工作。第三種解釋是見下文“牧人”。
牧人(ro`eh)。有人認為應該是ra`ah(“災禍”),如亞蘭語譯本,亞居拉和辛馬庫的希臘語譯本。故英RSV版譯為“我沒有強迫你去報惡信”。
也沒有想。先知的異議是因為他不想看見神審判“那災殃的日子”。他預言那個日子將臨到他的民族,所以他太願意神的代言人。
【耶十七17】「不要使我因你驚恐;當災禍的日子,你是我的避難所。」
〔暫編註解〕上半或譯作「我沒有為災禍緊迫你」,意思先知沒有促使神將災禍加諸選民身上。
【耶十七18】「願那些逼迫我的蒙羞,卻不要使我蒙羞;使他們驚惶,卻不要使我驚惶;使災禍的日子臨到他們,以加倍的毀壞毀壞他們。」
〔暫編註解〕蒙羞。見詩35:4注釋。
加倍的毀壞。直譯是“加倍地打碎”(見耶16:18注釋)。
【耶十七19】「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去站在平民的門口,就是猶大君王出入的門,又站在耶路撒冷的各門口,」
〔暫編註解〕你去……站在耶路撒冷的各門口: 耶路撒冷共有12個門供人出入。這些城門不僅是出入往來的關口
也起著法庭的作用(得4:1
2)。之所以用城門來作法庭
是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多
可以注意那些案件
且從中得到教訓。神命令耶利米要在城門宣告關於安息日的教訓
也與城門的這些長處和作用有關。亦即
關於安息日的教訓關係到每一個人
因此要使全民都有機會留意
聞聽此教訓。
這裡開始了一系列新的預言,與以上的內容沒有直接的聯繫。這個信息可能是在耶14章到耶17:18所記錄的信息以後不久發出的,可能在聖殿演講之前(見耶7:1注釋)。
19∼27 呼籲百姓視安息日為神聖之日,以此表示他們悔改之心(比較尼一○31;一三15∼22),因為他們利用安息日來運送農作物與其它物品進城,違犯了律法。
19∼27論以民安息日的重要(參申五12∼15)。
19-27 謹守安息日:安息日是摩西律法中重要的規定,是分別為聖的日子,必須禁戒日常俗務,把注意力轉移到耶和華的作為上(參賽56:2注), 提醒以色列與神的立約關係。先知在這裡只提到守安息日,並非表示此誡命是最重要的一條,而是因為它在眾誡命中具有代表性,足以顯示選民是否願意遵守神命令;再者,先知所強調的是屬靈的宗教,而非僅僅遵守外表的制度。
19~27要以安息日為聖日: 耶利米藉著請願詩(12-18)
得了安慰與勇氣
便繼續宣告“要以安息日為聖日”的實踐性教訓。自創世之初(創2:3)就已有關於守安息日為聖日的思想
但耶利米在此處論及的卻是
出埃及時代成文的摩西律法(出20:8-11)中之律例。對猶大百姓而言
守安息日為聖日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
作為神百姓的自我認識(尼10:28-31)。因此
犯安息日就無異于向神宣告自己的獨立宣言
進而被視為觸犯了所有律法。由此可知
耶利米所欲教訓的並非僅限於安息日
而是針對猶大百姓的整個生活領域<出31:12-17
守安息日為聖日的屬靈意義>。
【耶十七19 平民的門口】「平民的門口」(直譯是「百姓之子的門口」)並沒有在其他記載中出現。這門似乎是在城的北牆,王在此進城出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19 耶路撒冷城門的數目】分裂王國時代耶路撒冷有很多內外的城門。通往城外的門口至少有六個,此外,還有很多門戶保護聖殿和王宮範圍。作出公開宣告之處通常就在這些城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耶十七20】「對他們說:‘你們這猶大君王和猶大眾人,並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凡從這些門進入的,都當聽耶和華的話。」
【耶十七21】「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在安息日擔什麼擔子進入耶路撒冷的各門;」
〔暫編註解〕耶和華對我如此說。本節和以下各節表明在耶路撒冷,特別是在其“各門”發生了干犯安息日的事(見創19:1;書8:29注釋)。
擔子。參尼13:15-22違犯安息日的類似事件。擔子裡可能有糧食,酒,水果,魚和其他商品,由到聖殿敬拜的人從農村帶到城市。擔子裡還有聖安息日在城裡出售的商品。這幅藐視安息日的畫面,是神所厭惡的(見賽56:2-6;參耶58:13
14)。
【耶十七22】「也不要在安息日從家中擔出擔子去。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只要以安息日為聖日,正如我所吩咐你們列祖的。’」
【耶十七23】「他們卻不聽從,不側耳而聽,竟硬著頸項不聽,不受教訓。”」
〔暫編註解〕他們卻……不受教訓: 列祖曾蓄意犯了關於安息日的教訓(尼15:32-36)
此事件成為了糾正守安息日為聖日這一教訓的實例。之所以提及列祖的錯誤
是為了暗示列祖的行為 可能成為現實生活的標準。亦即
信賴先祖的生活習慣優於信賴神的話語
並不是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
即便它看似正確
也要受到客觀真理的準繩——神話語來檢驗。這才是真聖徒每日的生活態度。
【耶十七24】「耶和華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在安息日不擔什麼擔子進入這城的各門,只以安息日為聖日,在那日無論何工都不作,」
〔暫編註解〕24~27順服誡命的結果: 先知講論遵行第四誡命的後果和未遵行的後果
強烈地勸勉他們要順服守安息日為聖日的教訓。順服時的結果如下:①大衛王朝將存到永遠;②耶路撒冷城將存到永遠;③百姓將安居樂業;④選民共同體將繁榮昌盛
敬拜將得到潔淨。然而
猶大百姓卻拒絕領受耶利米的勸勉
從而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咒詛:①王朝斷代;②耶路撒冷城被毀;③百姓被擄去;④實際上的敬拜權被剝奪。神的誡命
總是帶有祝福與咒詛的兩面性(申28:1-68)。
【耶十七25】「那時就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首領,他們與猶大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或坐車,或騎馬進入這城的各門。而且這城必存到永遠。」
〔暫編註解〕這城。很難找到一段經文比這更加強調遵守安息日的重要性了。如果猶太人忠於神的律法,特別是安息日誡命,他們就會享受無限的福氣。
或坐車,或騎馬。是國王威儀的象徵(王上4:26;亞9:9
10)。
【耶十七26】「也必有人從猶大城邑和耶路撒冷四圍的各處,從便雅憫地、高原、山地,並南地而來,都帶燔祭、平安祭、素祭和乳香,並感謝祭,到耶和華的殿去。」
〔暫編註解〕泛指來自猶大全地各方的獻祭。
「高原」:指猶大西面的山麓地帶。
【耶十七27】「你們若不聽從我,不以安息日為聖日,仍在安息日擔擔子進入耶路撒冷的各門,我必在各門中點火,這火也必燒毀耶路撒冷的宮殿,不能熄滅。”」
〔暫編註解〕「宮殿」:或作「保壘」。
不聽從。以色列人沒有遵守安息日,導致了王下25:9所描寫的悲慘結局。
熄滅。不是指燃燒的火永不熄滅,而是指神公義報應的“火”將一直燃燒到徹底完成祂的旨意。耶路撒冷在西元前586年被巴比倫人燒毀了。到了西元70年,再次被羅馬人燒毀。這兩次火都是人所無法撲滅的,直到燒完為止。
【思想問題(第17章)】
1 先知形容猶大的惡習牢不可破(1-2
另參13:23)。今天你是否受某些罪纏繞、欲罷不能?新約對此有何答案?參羅7:7-8:2。
2 試列出倚靠全能神和倚靠人力的不同結果。在你個人的生活和事奉中,有什麽地方仍然是倚靠人的能力和智慧?你可以怎樣在這些方面加以改進?
3 你是否同意耶利米在19:9的看法?你認為歷來人生性本善、還是惡?或無善無惡?聖經一貫的教導是怎樣的?參詩51:5; 羅1-2章; 弗2:1-3。
4 為何先知在律法眾多的條例之中,只提出守安息日這條?安息日的重要性何在?見出20:8-11; 31:12-17; 申5:12-15。基督徒應否守安息日?參徒20:7; 羅14:5-6。
──《串珠聖經註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