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以西结书第一章拾穗

 

【结一1「当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结(原文作“我”)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天就开了,得见 神的异象。」

「三十年」可指玛拿西王的第三十年,但那时并未被掳,不足置信。这可指约西亚王之宗教改革第三十年,再有四十年被掳,正凑足七十年,是耶利米书廿五章十二节的预言。但是这样计算未必准确。这也可能指先知的年龄。

「在迦巴鲁河(楔形文作na^ru Kabari)」原为灌溉用的运河,溯源于幼发拉底河(圣经称之为「大河」),向西南流经尼普珥(Nippur),在伊勒克(Erech)附近,再流归大河。5现今的地名为Shat]t] en-Nil

「神的异象」,「神」字可能是指「属神的」,表明这是超自然的十分神奇的异象,因为这是异乎寻常的,以西结以这样的用字为形容词,也出现在八章三节及四十章二节,表明肉眼所看见的,还需要神的能力帮助,才可明白。

「异象」一词是多数,这可能不是指以西结所看见的异象有好几个,而是指异象的概括性,有人称之为Plural of Generalization7这多数可能不是量的,而是质的,仍可视为单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三十年」:可能是指先知自己的年龄;他三十岁那年刚正式加入祭司事奉的行列(参民四3)。

「迦巴鲁河」:是由巴比伦北边幼发拉底河分支出来,途经尼普尔城,到了吾珥南方再流回幼发拉底河。尼普尔城曾发现发犹太人移民的遗迹,另按本书记载,被掳的犹太人住在河畔的提勒亚毕(参三15)。就在选民流落异乡、沮丧忧愁的情况下,以西结看到异象。──《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三十年”:可能指以西结当时的年纪,即三十岁。以西结为祭司(一3),在此年纪,如果圣殿未毁,他应该在殿内充任祭司(民四3)。本章所记是以西结蒙召作先知时所见的异象。

       “迦巴鲁河”:是巴比伦东南部一道供灌溉用的运河。很可能是被掳的犹大人祷告的地方。

     “被掳的人”:指犹大国被掳到异国的百姓。他们到达巴比伦后,所过并非囚徒生活,而是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自由居住、生活。从迦巴鲁河畔的尼普尔城掘得的文献中,有犹大人开设商行,从事贸易的记录。许多被掳之人定居之后,生活富裕,到获释可以返归故土时,反不愿意回去(参拉二6467;八15及注)。

         “三十年”。可能是以西结自己的年龄;如果他仍在耶路撒冷的话(民四3),也可能是他应该担任祭司的年龄。

         「三十年」:可能是指先知自己的年龄;他三十岁那年刚正式加入祭司事奉的行列(参民4:3)。

         「四月」:以当时日历计,应是夏季时分。

         「迦巴鲁河」:是由巴比伦北边幼发拉底河分支出来,途经尼尔城,到了吾珥南方再流回幼发拉底河。尼普尔城曾发现发犹太人移民的遗迹,另按本书记载,被掳的犹太人住在河畔的提勒亚毕(参3:15)。就在选民流落异乡、沮丧忧愁的情况下,以西结看到异象。

         三十年。以西结作为一名忠实的历史学家,以准确性作为他的特征。他在开始预言时仔细记录了相关事件的日期。这是第三十年。但他没有指出是从哪一年算起。许多人认为这是指他三十岁。希伯来的年轻人到了三十岁,就被视为已经成熟,所以十分重要。利未人原来是三十岁开始到圣殿值班的(民4:3)。我们的主和施洗约翰也是在三十岁左右开始公开传道的(见太3:1注释)。

         由于第三十年就是约雅斤被掳第五年(见第2节注释),三十年的第一年就是约西亚第18年,即公元前593592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在圣殿里发现了律法书(王下22:3-8)。这一事件标志着改革的开始。如果能继续下去,就会对改变犹大将来的历史起很大的作用。以西结在提到三十年的时候,心里可能想到这一重要的事件。

         四月。是从春季的尼散月算起的,不管是按春天日历还是秋天日历。四月是从公元前593年或592年的六月或七月开始的(见第2节注释)。

         被掳的人中。即以西结身在安置俘虏的地区。异像是向他个人展示的,后来被公布了(结3:1 4)。

         迦巴鲁河。大多数早期的注释家认为这是指哈博河,也就是现在的卡布河(Nahr el-Khábûr),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这种看法的问题是,该河并不“在迦勒底人之地”(第3节)。但最近在巴比伦国本土尼普尔地区的挖掘,证明在公元前七世纪到五世纪这里有犹太人居住。巴比伦的大运河之一纳鲁卡巴里(Nâru Kabari )流经这里,可能就是以西结所指的迦巴鲁河。

         神的异象。神不但让先知见了异像,还向他展示了祂的荣耀。这种启示叫作圣灵的显现。它们常常陪伴着对先知的呼召。以赛亚曾在崇高威严的宝座之前战兢(赛6:1)。摩西曾在燃烧的荆棘里目睹了荣耀(出3:2)。写《启示录》的约翰曾看见一位像人子的行走在金灯台中间(启1:13)。神这些异像的用意是什么呢?它们可以被视为壮丽的序曲。神借此把先知带到知识和悟性的新领域,获得新的经验,负起新的责任。这些使者作为先知,要怀着对于神圣事物坚定的信念说话。单凭想象是没有用处的。他们要讲述亲眼看见的事情。他们有条件与以赛亚一样说:“我眼见大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5)。

         神荣耀的异象给以西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能把准确的日期记下来。那是约雅斤被掳的第五年四月五日(第2节)。基督徒应该好好记录并经常回顾天意的特殊安排和神在他们经验中的特别启示。

         1-3  序言:交代先知蒙召异象的时间与地点。首节以第一人称 2 3节是以第三人称,作为对1节的详细注释。

         1~3简略地记述了以西结看见异象的时间、地点及背景:①时间三十年:根据利未人是从30岁开始服事圣殿的事实(4:2 3) 将这三十年视为以西结蒙召时的年纪。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根据以禧年为始计算方法的 犹太拉比将这一年视为自约西亚王18(禧年)起的第30(代下34:8 14)。②地点:迦巴鲁河边:这是长达150公里的大运河 它是幼发拉底河的支流 经过普乐城之后 再次与幼发拉底河会合。背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第二次入侵犹大时掳走了刚刚登基3个月(B.C.597)的约雅斤 第五年即B.C.593(以阴历为基准) 以西结同其他以色列人一起被掳 在迦巴鲁河附近的提勒亚毕生活(王下24:8-16;代下36:9 10)。异象:也可称为幻象 可以考察圣经中异象的概念和特点:①定义:异像是为了显明未来的秘密 神所直接赐给预言者的一种启示手段。②范围:i.彰显耶和华的荣耀(3:23;15:1);ii.预示个人的命运(9:10;10:9-16;18:9);iii.指明国家的命运(8:1-11 25;2:19;1:18-21);iv.指出末世论性的事件(15:1-8;20:21;22)。③特征:i.晓谕神旨意的一种启示形态(12:6);ii.可以用人的知识和理性理解(7:15 16);iii.发生在历史中的空间(1:1-3);iv.必得以成就 这也是异象与假预言的区别(12:21-28;14:14)。④作用:i.指明未来的生活方向(46:2-5);ii.预告将来的事(21:2-4);iii.警告审判(撒上3:15-18);iv.安慰和鼓励软弱的人(18:9)。⑤意义:古代正统预言家们认为 所谓“异象”就是传达神旨意的方式和彰显“耶和华旨意”的方法 亦即神晓谕他们即将发生在历史中之一些事件的含意。因此 异像是:i.神的一种自我启示方式 表明神全权掌管世界史和救赎史;ii.既超越了这世界 又介入和统治这历史(1:15-21;4:10 17)

         1~27倘若不制止罪恶 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犹大历史就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的不断悖逆 终于惹动了神的审判 他们也就从荣耀的选民沦为奴隶 并且外邦人(巴比伦)的铁蹄即将要蹂躏他们的祖国。一些敬虔之人将审判视作自己的罪价 认为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而大多数人以为耶和华只是在耶路撒冷大吹大擂的神 他们败给巴比伦等于耶和华败给了巴比伦神 从而更加硬着颈项陷入罪的深渊。正是在这种属灵环境和历史背景中 神呼召了以西结 使他在B.C.586耶路撒冷沦陷前后宣告关于审判的警告(1-32) 对悔改和救赎的应许(33-48)<绪论>。本文记录了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前 神呼召以西结作告知的事件。前半部论及了以西结蒙呼召的情景(1:1-28) 后半部则论到了呼召的内容(2:1-3:27)。由此可知:①神的宇宙性主权:神的主权并不局限于以色列地区和历史 神掌管整个人类历史和宇宙;②神大爱的伟大:神没有永远毁灭悖逆自己的百姓 而是主动地来寻找他们 向他们显明悔改之路(9:13;5:8);③神永远的拯救行动:虽然以色列堕落成了奴隶 但神继续展开拯救行动 拯救以色列的余民(14:2;23:3)这表明神的拯救事工将会持续到世界的末日。

         1:1-28  先知蒙召的异象。

         1:1~28在记录以西结蒙呼召作先知的具体内容之前<摩 绪论 先知与祭司职分> 1章首先介绍了他蒙呼召的背景。在奇异的异象中蒙呼召的 除了以西结之外还有以赛亚(6:2-8)和启示录的作者约翰(1:9-20)。我们可在相关经文中考察此异象的内容和含意 以西结蒙呼召作先知的事件具有以下意义:①在乌云密布的绝望中 神射出了希望之光 神并不是神没有能力的神 而是掌管和统治全宇宙的天地之主宰;②神将胜过任何逼迫和嘲笑的能力赐给了为他作工的仆人 也必赐给我们为他作工的力量(9:1;彼后1:3)

 

【结1 迦巴鲁河】迦巴鲁河不是真正的河流,而是一条运河。这运河在巴比伦城北面从幼发拉底河分叉出来,朝东南方延续六十哩,再在以力附近与幼发拉底河会合。这个灌溉运输的水道系统称为「巴比伦的众水」(诗一三七1;和合本:「巴比伦的河」)。它兼有扩阔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耕地,和为沿途的小型居留地提供水源的作用(见三1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1 启示文学的异象】异像是启示文学的特色;充满这些异象的,是和神为创造主的各种能力有关的形像。神的使者通常会向先知解释其中的信息(见:启一13)。亚喀得文学中有几篇著作,可说是具有圣经启示文学某些特色的原始型,但没有一样是很接近圣经的样式(有关最接近之关联的讨论,可参看:但以理书十一章的注释中,有关亚喀得启示文学的附论)。丰富象征是启示文学最易辨认的特色,这些象征大量引用神话的主题。预言文学甚少诠释其中的象征。异象本身往往不是以象征的方式,预言将要发生的事,而是作为传达神将做何事之信息的场合。如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以西结的预言性异象对后世的启示文学很有影响(见:但七~十二;亚八~十四)。譬如说:他看见神在闪亮的车上设立宝座的异象,成为但以理书十56,以及伪经《以诺一书》十四18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12 年代小注】约雅斤在位第五年是主前五九三年,四月初五日是公历的七月底。这个年代计算方法,将约雅斤在耶路撒冷被围之时登基计算在内。按照《巴比伦年鉴》,他是在主前五九八年十一/十二月开始作犹大王。至于「当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则众议纷纭,因为主前五九三年并不是任何纪年系统的第三十年。一个常见的说法认为这不过是指以西结本人的年岁,使他有资格在这些事上发言。因为这时他正式达到容许祭司供职的岁数(民四30)。──《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2「正是约雅斤王被掳去第五年四月初五日,」

  〔暂编注解〕“约雅斤王被掳去第五年”:主前592年。以西结在主前597年被掳(王下二十四12),犹大国人口中的精华都在此次被掳;最后也是最全面的一次在主前587年,全国败亡。

       “第五年”。即主前593年。

     「约雅斤王被掳去第五年」:约主前五九二年。

         这个日期很容易和世界历史对照起来。因为约雅敬第四年就是尼布甲尼撒执政的元年(耶251)。如果约雅敬第四年是公元前605604年,那么约雅敬作王11年的结束就是公元前597年(王下2336)。这一年约雅敬被掳往巴比伦以后,倒霉的约雅斤统治了三个月,就被掳走了(王下246-15)。显然以西结就是在此时与这批不幸的人一同被掳往巴比伦的。因为他的记时是以约雅斤被掳的年份为基础的(如本节所示),两次与“我们被掳”的年份重合(结3321401)。所以约雅斤被掳的第五年就是公元前593592年。这也是以西结开始见异象的年份。至于见异象的日子在593年的夏天,还是在592年的夏天,取决于以西结计算约雅斤被掳的年份是从春季(按巴比伦年历)开始,还是从秋季(按犹太民用历)开始的。关于异象的不同日期,见本卷序言结尾处。

 

【结2 约雅斤王被掳】主前五九七年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攻陷之后,约雅斤王与大部分的首领,和犹大社会中有影响力与富有的人,一同被掳出国(见:王下二十四817)。巴比伦的食物配给名单提到有若干分量的油,供应给「犹大王」和其他高级战俘和王室家眷。最后到了五六一年,在尼布甲尼撒的继承人以未米罗达(巴比伦语作阿默珥玛尔杜克)年间,约雅斤从狱中(大概是软禁在家)得释,可以在王宫中自由行动(见:王下二十五2730)。他客死于被掳之地,犹大王国至此终结。──《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3「在迦勒底人之地、迦巴鲁河边,耶和华的话特特临到布西的儿子祭司以西结,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他身上。」

「迦勒底人之地」必指巴比伦地。迦巴鲁河边,再重复第一节。耶利华的话临到以西结,他那时还承受家庭的传统,充任祭司。现在蒙召为先知,因为有耶和华的话临到他。中译词「特特」,似有特别的重点,但是原文中并无呈现,除非在经文评鉴中,认为两个重复的字作为加重语气,第一个字为无定词(h]ayoh infinitive absolute),第二个字为主要的动词(h]ayah)。

「耶和华的灵」或作耶和华的手,在本书常强调为耶和华的同在与能力(三1422,八1,卅三22,卅七1,四十1)。──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以西结身为祭司,在他的预言中,时是提及与祭祀有关的事。一章及十章所记神荣耀的异象,使人联想起摩西会幕里神的荣光。八~十一章记载神荣耀上升时的情景,显明作者十分熟悉当时的祭祀制度,四十~四十八章,充满了祭司利未人常用的专门用语。此外,书中也提及祭司洁净条例(四13)及安息日禁令(二十12),这些都与祭祀制度有关。

       「迦勒底人之地」:即巴比伦。

     「灵」:原文作「手」指 的大能(参出9:3; 41:20)。

         本节表明以西结的事工不是出于己意 乃是从神那里直接领受的任务。这教导我们 当靠着圣灵的工作和能力传神的话语 而不能凭着自己的智慧(林前2:4 5;帖后1:5) 耶和华的话特别临到…… 以西结:意指有异于平常 耶和华直接而强有力地临到了他。为了把神的旨意传达给百姓 神有时会使用独特的方法(3:2-12;6:6-9)。这是为了表明神所赋予的使命非常重要 而且此事是出于神。是为了使以西结更有效地担当使命 而赐给他神之力量(18:32;12:2)。这教导我们 传讲神话语的人 为了更好地担当这使命 必须领受从上头而来的圣灵之大能(40:31;1:8;4:8 31)

         特特临到。原文的动词是强调的。以西结认识到自己新经验的独特性。他知道临到他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偶然的灵感。由于他所新获得的预言恩赐,神正直接与他对话。

         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比喻临到他的神大能。这种说法也用于其他的先知,如以利亚(王上18:46)和以利沙(王下3:15)。参但以理(但8:1810:10),以赛亚(赛8:11)和约翰(启1:17)的经验。以西结知道现在驱动他的新奇的能力,只能是神的大能。

 

【结3 被掳社群】主前五九三年时,有以西结作为其中一员的被掳社群是个相当小的群体──大约只有一万人。然而按照列王纪下二十四1416中尼布甲尼撒外迁人口的名单中,这些人似乎包括军事、政治、宗教领袖,以及巴比伦王无数建筑工程中用得着的工匠。受过训练的士兵大概亦被巴比伦的军队所征用。大部分的犹大人口要到主前五八七年之后,才加入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之同胞的行列。将人质和叛逆属国的大部分人口外迁,是亚述和巴比伦广为使用的政策。巴比伦将被掳者在自给自足之村镇中安置的习惯,在尼普尔的文献中得到了证实。被掳对于犹大人来说虽然是痛苦难忘的经验,先知依然鼓励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安顿下来(见:耶二十九423)。波斯时代的文献证据(主前五世纪的穆拉舒〔Murashu〕文献),显示他们接受了这个忠告,创办了生意,耕作了田地,在被掳之地自成一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4「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火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好像光耀的精金,」

「北方」在这里不是指方向,而是指风势,风力很强,是强劲的北风,寒势逼人。这不是普通的风,是狂风,是暴风,呈现非常的景象。

「风」指影响,「云」指景象,「火」指行动。神的荣耀有无限的威势,也含有公义的性质,因为耶和华是烈火,「闪烁火」在神降予埃及的雹灾中(出九24),也有同样的描述,「雹与火搀杂」,似有超自然的力量。

「精金」一词甚难翻译,仅在本章廿七节及八章二节,都是指耶和华的华丽。七十士译本译为「金黄色」如果追溯亚甲文的涵义,指宝石的闪烁,在神话中描述神明的面颊,是近东人对神明的想象。──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在此异象中,以西结看见一朵云彩,云内好象有耀眼发光的金属物。

       先知以西结见此异象时,是以被掳者身分,住在充斥偶像的外邦之地,远离神荣耀的圣殿。当时,他看见了一个异象,显明神荣耀的尊荣,也显明神比他在异教环境中所见到的一切更为可畏。这异象在先知心目中,刻划了肉眼所不能看见的以色列神的伟大。这异象更说明世上所发生的事,并不完全受自然定律操纵,而是由一位活的圣灵所掌管(一2021)。在人的计划的喧嚷之上,有神权威的声音在那里说话(一24)。

     以西结看见一朵闪烁的大云,中间发出耀眼精金的光芒。

         「风」、「火」、「云」:都是神显现时的征兆。(参出19:16-18; 王上19:11; 18:7-15)。

         「北方」:从地理形势看,这季节刮北风是常见的现象。

         「精金」:原文不详,可能是指一种发光的金属,象征神的威严。

         从北方:有人认为“北方”象征神的荣耀所停留居的地方(48:2;14:13)。但是在从上下文脉来看 这北方象征着为审判犹大而从北部巴比伦袭来的神猛烈的审判。精金:字面意义是“瞳孔” 在这里是指“透明而发出黄色光芒的矿物”。

         我观看。本节开始描述先知眼前所惊现的情景。关于四个活物,四个轮子,穹苍和宝座的异象,一直被认为是所有的《旧约》异象中最难解释的。虽然某些特征显得异常,但并不妨碍我们设法去理解神的意思,进而记录并保存祂的神圣话语。神借着这个异象所要给予我们的教训,有许多或者几乎全部是我们所能够理解的。

         从北方。亚述和迦勒底征服者通常是从北方来袭击耶路撒冷的(见耶1:14注释)。因此有人认为狂风,遮挡神的彩云和应许之虹是从那个方向来的。在残酷的亚述和巴比伦帝王之上,有慈爱和诚实的神在掌权。看到故土的荒芜,以西结觉得前途一片阴暗,所以需要重新获得保证。

         大云。无疑象征神在场(见出19:9-16;诗50:3)。

         闪烁。可直译为:“有火托住自己”。原文动词暗示该火聚在一起,冒着火焰。

         精金chashmal)。该词只出现在本节,27节和结8:2。词源不明。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外来词,相当于阿卡德语中的eshmaru(“闪光的铜”)。七十士译本为elektron(“琥珀金”),一种金银合金。这种明亮的金属,在旋转的火焰中闪闪发光,增添了场面的光彩和辉煌。

         4~14关于四个活物的异象 实在难以解释。他们有:①四个脸面、四个翅膀、四个手、腿等;②有人的形象;③动作有条不紊而敏捷(9 14)。显现此异象的目的是:①启示神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护理 事先预备 并使之成就的全能之神(11:7-11);②神绝不放纵不义 是不能居住在不洁净中的圣洁之神。他的形象和意义如同下列图表。

         4-28  异象:先知所见的异象,显示以色列的神并不局限于耶路撒冷的圣殿,祂的宝座行走四方,并在异域向被掳的以色列民显现。

 

【结4 神显现的基础】神显现所牵涉的,是神向人类彰显祂的临在(见:出三,神在西乃向摩西显现的经典案例)。这显现可能是神有位格的亲临──虽然这些段落从来没有详述神的位格──对于身历其事的人来说,这能构成极大的恐惧(见:创二十八1617,三十二2430)。使人心生敬畏的,是神「荣耀」(kabod)所明证的权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这也是神明的属性之一(称之为梅岚穆)。神显现的目的往往是呼召人事奉祂。如此,以利亚虽然已经以先知身分事奉耶和华,在何烈山与神会面时却蒙召担任更大的任务(王上十九)。每位大先知都曾经历神的显现,作为他们事工开始的记号。例如:以赛亚的异象(赛六)包含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又令人联想到摩西的经历;耶利米的蒙召则有登基的意味(耶一)。就以西结而言,神的出现可以用势不可挡和神秘来形容。神的车子、随行之活物,以及祂对一切自然力量的掌管,都隐含着祂权能的象征。先知一旦被神拣选,当然终归会接受其任务。但一般来说,他们都有推托的倾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4~14四活物为何物?】

答:这是先知以西结在巴比伦之北境迦巴鲁河边,首次听见神的异象。他在异象中所看到的四活物,就是侍立在神面前得基路伯Cherubims(结十20;参十三题),是神的使者,乃属于天使之一类(参廿七题)。他们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翅膀,彼此连接。四个脸面,前有人脸,右有狮脸,左有牛脸,后有鹰脸。这四活物如同闪电一般来往奔跑,声音如大水。在其上的穹苍之上,有宝座的形象,宝座之上,有人的形状,周围有光辉如云中之虹的形状。另有四个轮子,其形象水苍玉,轮辋周围有眼睛,随着四活物行走,在旁转动,(结十6),随其上升。这是神向以西结显现时的形象,象征祂的荣耀、全能、威严和圣洁。——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结一5「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像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像,」

「四」是完整的数目,耶和华的能力来自四方,使死者复生(卅七9),撒迦利亚书一章十八节有四角,是地上强权的表征,又有四个工匠,给予打击,是耶和华安排的反对之权力。在但以理书二、七章四个时代,代表人类历史的整体。这里四活物,将神的宝座肩荷,表明耶和华的能力。

「有人的形像」因每一活物都有不同的表像,内涵不同的意义。人常代表智慧,说明服役的灵──天使有智慧,也阐明神是无所不知的,祂是全知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四个活物”。被确认为基路伯(一○15 20)。参看启示录四章6节的脚注。基路伯是某个等级的天使,他们负责守卫神的圣洁。他们看守通往生命树的路(创三24),而两个基路伯的形象也固定在约柜的施恩座上(出二五1822)。撒但原本是一个基路伯(二八14 16)。

       「有人的形像」:即站立如人。

         四个:希伯来语的“4”指神的无所不在< 绪论 圣经中出现的数字的象征意义>。“四”多次出现在本书中(6 8 10 15 16) 意指神掌管东西南北的整个宇宙 是全知全能的神(139)。当时 犹大的假预言家们教导说 神只居住在耶路撒冷圣殿中 必保守自己的殿不被毁坏(13:16)。他是无所不在的神(17:24) 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巴比伦河显现给了以西结 指出了犹大人的错误思想(13:8-6) 活物:是神显现给以西结的第一个异象 指护卫神的圣洁 且按照神的旨意 顺从和服事的天使 即基路伯<10:9 关于基路伯>。这些基路伯的形象和活动 告诉我们以下教训:①互相效力:正如活物的翅膀为了成就神的目的而相连在一起(9 11) 在教会中 各肢体也当互相效力(8:28);②多样性:为了主的事工 应该具备智慧、勇气、诚实、敏捷等多种质量;③迅速:不可延误所承担的工作 要迅速完成(12:11;林前4:2)

         形像。先知所看见的活物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也是他的听众和读者所不熟悉的。他必须用人所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它们。他时常用“形像”一词,说明他深感自己辞不达意。“形像”一词在结1章出现了十次。

         人的形像。虽然有许多陌生的特征,但基本上还是人的形状。他们像人那样直立走动。

         5-11  描写四活物。

     511“四个活物”:“四”是完整的数目。本书一再用到“四”字,如四个脸面、四个翅膀、倒卧四十日、分散四方、四轮等。这些“活物”就是十20的“基路伯”。基路伯是守护神宝座的天使,表明神的圣洁和神圣不可侵犯。基路伯保卫神的公义(比较出二十五22;三十七9)、神的管治(比较撒上四4;诗八十1;九十九1;结一22 26)。在至圣所内,神的荣耀是住在二基路伯中间(诗八十1;比较出二十五1022)。有人相信《启示录》四章中的“活物”也是基路伯(但这些活物和基路伯在形像相似之外,翅膀的数目有差异,参一6;十21;赛六2“撒拉弗”;启四8“活物”)。基路伯常以不同形象出现。四活物各代表神的造物:1,管理神造万物的人;2,家畜中力气最大的牛;3,野兽中最凶猛的狮,和4,飞禽中最威严的鹰。

 

【结5 古代近东作为宝座守卫的有翼直立活物】古代近东艺术中,有人脸面的有翼活物为数极多,宁鲁德和尼尼微的亚述王宫和庙宇之中尤其常见,但大部分都是四足的。例子包括了在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宁鲁德王宫遗址中所发现的几个巨大守卫像。一个是有人头的有翼公牛,另一个则有狮身和人面。亚述纳瑟帕建于卡珥胡的王宫则有这一类的雕像,有计划地安置在王宫和庙宇的入口和宝座所在的房屋之中。其巨大身材(高达八呎)特意令一切进入的人心生畏惧。叙利亚腓尼基的艺术也有类似之有翼狮身人面兽像(具有狮子的身体、鹰的翅膀、人的头)。直立(两足)的复合性活物则较少左证。位于宁鲁德的宁努他庙有一些四只翅膀的鹰头人身像。而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图像所描绘的,则是具有四只翅膀、人头、牛足牛蹄的直立活物。──《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5 <syncBible ref=1:5>四活物的形像有何象征的意义?早期教会的信徒是如何理解四活物意义的?】

    四个活物中每一个都有四张脸,象征着神那完美的本性。有些人认为,狮子象征力量;牛象征兢兢业业的服事;人代表智慧;鹰代表神圣。其他人认为,这些乃是神最威严的活物,因此是代表了神的整个创造。早期教会认为,这四活物和四本福音书之间的关系是:狮子是马太福音,基督代表犹大的狮子;牛是马可福音,把基督描述为仆人;人是路加福音,把基督描述为完全的人;鹰是约翰福音,把基督描述为神的儿子,被高升并且成圣。约翰在启示录第四章中的异象,与以西结的异象并行不悖。──《灵修版圣经注释》

 

【结一6「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

「各有四个脸面」在第十节再加描写,人的脸表征智慧,狮子的面(狮子为万兽之王),以能力著称。牛的脸,是表征劝奋与忍耐,牛是家畜中最有用的,为万代农作必有的助力。鹰的脸是表征敏锐迅速。

以赛亚书六章描述撒拉弗有六个翅膀,因为有两个翅膀遮脸,此处已有脸面,所以只需四个翅膀,四个,或说两对,两对以下有手脚,遮体的只有一对(11节),所以稍有不同。──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四个脸面。四个活物的形状是一样的,各有四张特别的脸,一张像人,一张像狮子,一张像牛,一张像鹰(第10节)。相比之下,约翰所见到的四个活物是不一样的。它们各只有一张脸,而且四张脸是不同的(启4:7),但脸面的形象与以西结所见的活物相似。

     四个翅膀。启4章的活物有六个翅膀。赛6:2的撒拉弗也有六个翅膀。

 

【结610 四个脸面的活物】古代近东似乎没有与这些多面活物完全对应的案例。虽然鹰、牛、狮面在复合性活物中都很常见(实际上,这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惟一这样描绘的活物),同一活物有几个脸面却很少例证。一个例子是狮头之上生了一个人头。只有远在罗马,一脸向前、一脸向后的门神雅努斯(Janus)才稍为符合这模式。本节的活物在用途上也是多方面的。这些活物能够同时看见四方,与能够向四面任何一个方向前行的车轮(17节)有相同的功能。两者都是代表神能力随时的临在,以及知道地上发生的万事。此外,本段所提及之活物的身体(狮、鹰、牛),全都在古代近东艺术中有对应的例子,并且每一个所代表的,都是象征神全能的某种能力或属性:狮子表示力量(撒上一23),鹰表示速度和优雅(赛四十31),牛表示丰饶(诗一○六1920)。──《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7「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

「直」是指他们的腿并无关节,无法弯曲。其实他们前行不是行走,而是飞翔,所以不必将腿弯曲。七十士译本将「直」(K-ph)作翅膀(K-n-ph),脚带有翅膀,更可飞翔迅速。他们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那是指他们的脚掌是圆的。亚兰文译词为「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牛犊之蹄”。即圆的。

       「好像牛犊之蹄」:可能指圆形,或指灵活敏捷。(参诗29:6; 4:2

     脚掌好象牛犊之蹄:牛犊是分蹄的洁净动物(11:3) 这意指它做好了随时去作工的准备。

         见撒上17:6。正如异象进一步指出的,活物的造型适合于向四方行走而不必转身(见结1:17)。

 

【结一8「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这四个活物的脸和翅膀乃是这样:」

在四面都有翅膀,这四面正形成一个正方形。在每一方都有翅膀,在每面翅膀之下有人手,那么四面翅膀就有四个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人的手。见结10:8注释。如果这两处经文指的是同一个形象,那就不是活物的手,而是神的手在翅膀下面引导。

 

【结一9「翅膀彼此相接,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

所谓直行,并非不转变方向,而是在转向时毫不费力,因为无论那个方向都是一样,不必特别转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他们的面连于一个正方形,他们可以“直往前行”而不转身。

       「彼此相接」:可能指四活物有统一的动作。

     不转身:它们的四个脸面向东西南北 故前进时不必转身或犹豫 无论是哪个方向都可以直往前行。

         相接。参第11节。

         不转身。他们没有必要转身,因为他们的脸朝着四面八方,无论看哪里都是向前的。“腿是直的”(见第7节),朝哪里走都很方便。我们可以设想是一个四方的造型,从不绕轴自转,只要朝任何方向推就行。

 

【结一10「至于脸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脸,右面各有狮子的脸,左面各有牛的脸,后面各有鹰的脸。」

无论从那一个方向看,人的脸都是在前面。左右的动物的脸面正好作尖锐的对比,狮子的英勇与牛的稳健是可互为补充的。所以鹰的敏锐虽在后面,仍可在行动上没有阻碍。──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四个代表(首先是作为神创造之缩影的人类)也常用来谈及四卷福音书。

       「狮子」、「牛」、「鹰」:分别为野兽、家畜和鸟类之王。这里大概是象征神统管地上一切活物。

     每一个活物只有一个身体,但每一个身体都有四张脸。脸长在四边,所以每一个活物能同时看到四方。

         先知没有解释他异象中表号的意思。圣经别的地方也直接说明这些脸的意义,我们只能根据这些表号的特殊应用进行推测。解经家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例如一,人脸是永恒的最高象征;狮子代表统治;牛也象征统治,并代表供人使用的力量;鹰代表王权。二,四张脸代表四福音。这个看法是教父们提出来的。爱任纽(Irenaeus)是第一个提出这种看法的人。狮子代表《马太福音》,人代表《马可福音》,或者交换一下。牛和鹰分别代表《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但是这种解释只是出于想象。三,按照后来犹太人的传统说法,这四个形象,依据以西结的次序,是指流便,犹大,以法莲和但支派在旷野安营时旗帜上的标志(民2:2)。古代的旗帜无法查证。即使能查证,也不能说明旗帜和异象寓意之间的联系。

 

【结一11「各展开上边的两个翅膀相接,各以下边的两个翅膀遮体。」

上边的翅膀必是在脸面之下,翅膀相接,脸面应是分别的,所以四个脸面一定仍旧清晰可辨。「下边的两个翅膀」在中译词是附加的,果为在英译词也必须附加,才将经义分解的清楚。

「脚」在此处的希伯来原文,而亚兰文译词为身体。遮脚或遮身体的下部是一种谦恭的态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遮体」:表示谦卑。

 

【结一12「他们俱各直往前行,灵往哪里去,他们就往那里去,行走并不转身。」

「灵」有带领的作用,是从宝座而来的。那不是活物的灵(21节),而是耶和华的灵。灵也不会是指风,虽然同一个字,在第四节。

「灵」在亚兰文译本作「意旨」,是圣灵的旨意,带领他们,发动他们,使他们行动一致,向一个目标前行。

可能这里的重点是在同一个生命的动力,一个本能,一个生命,一个能力,一个动作,一个方向,因为他们只是跟随灵,行走并不转向。神的灵是生命唯一的根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灵」:指从神而来的推动力。四活物与四轮(15-21)构成护卫宝座的战车(参代上28:18;7:9),而按10:20四活物乃是四位基路伯。

       这些活物绝不独立行动。他们服从圣灵的引导。第20节进一步强调这一点。

     12-14  描写四活物当中的火焰。

 

【结一13「至于四活物的形像,就如烧着火炭的形状,又如火把的形状。火在四活物中间上去下来,这火有光辉,从火中发出闪电。」

四活物是烧着的火炭,又如火把。其实根据第四节的描述,火是在其中,在四活物中间。基本的意义是在出埃及记第十九章,耶和华在火中降临(18节),闪电密云(16节),好似火把一般。诗篇十八篇九节(撒下廿二9),神驾着黑云而来,但在他面前有冰雹火炭(13节),可见这是神显现时而有的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关于四活物的形象”。更可作:在四活物中间。

       就如烧着火炭的形状 又如火把的形状:指燃烧的基路伯 意指:①烧毁罪恶的神之圣洁(4:4;12:29);②基路伯向着神的热心和委身(王上19:10;2:17;林前9:19-23)

     再一次提到第4节里的火。以西结现在能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他试图用人的语言来描写活物中间火把挥曳、火光闪烁的有趣场面。

 

【结一14「这活物往来奔走,好像电光一闪。」

「这活物」不是单数,可译为这些活物在往来奔走。在文字的结构上,可译为「在活物中间来往的是一道闪光。」或作「闪烁的电光在活物中间来往。」

电光不仅一闪,可能是洒在满地,因为原文(bazaq)原意为「分散」。在叙利亚译文,作「殒落的星」,好似流星一般一闪而过,可说是十分活泼的描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说明这些活物飞速往返执行各种任务。“活物中间电光飞闪,象征着这项工作最后完成的速度”。在人看来,神的旨意往往长久耽搁了。这种耽搁确实存在。“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沈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这个日子很快就会来到,快得令人吃惊。结局的来临,要比人们预料的更快。

 

【结一15「我正观看活物的时候,见活物的脸旁,各有一轮在地上。」

「在地上」在亚兰文译本作「下面」(mlr~)。可见轮在活物最低的部位。活物不在地上行走,原是在高空飞行的。但是活物有时也在地上,有时却从地上升(19节)。──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先知在观察四个活物的时候,看见了另一个异像,就是四个轮子(见16 19节)。这些轮子都触到地面,而基路伯则显现在云中(第45节)。

     15~21关于四轮的异象 象征神是鉴察宇宙万物的神。它们的形状和含意如以下图表。此异象告诉我们以下几个事实:①轮子并没有随意行动 而是跟随在活物之后。这表明地上所发生的所有事件 均受神的护理(104:9-31;12:6;14:17;17:26);②眼睛意指神的全知 他鉴察世间的一切 通晓一切事情(11:7 8;66:7;40:14;林前2:10-13);③自然和整个宇宙的所有活动均取决于神的旨意(103:19;1:11;19:6)

 

【结1518 轮子的用语】车子同时有朝着四个方向的轮子,当然不能有效地向任何一个方向活动。然而这个意象的目的,是它象征对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神是全知的。此外,车子是完全高举在神的四面活物伸展的翅膀上飞行。然而安设轮子本身,已经包含了动感。这一点是从参较守卫亚述宫殿入口的有翼牛像而得出来的。这些牛像很多都有五条腿,表示这活物虽然冻结在浮雕中,本身却是活跃而动态的。亚述艺术之中也有一些设有高轮辋、多轮辐之轮子的战车,以西结的意象可能源出于此。如此「轮中套轮」的描述,可能也是表示战车可以更加稳定,正如现代的卡车使用多个轮轴轮胎一样。至于轮上「满有眼睛」的描述,在巴比伦的用语中,椭圆形的宝石称为「眼睛」。轮辋上闪烁着准宝石,使旁观者眼花撩乱。──《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16「轮的形状和颜色(原文作“作法”)好像水苍玉。四轮都是一个样式,形状和作法好像轮中套轮。」

「水苍玉」是亚兰文的译法。但上述两处经经文似指红宝石那类,七十士译本解释为鲜艳的黄色。「颜色」或为「作法」,形状与作法,在本节就提及二次,作法或作设计。形状与设计,正如脸面与翅膀,都相提并论(911节),必有其用意。可能都是指外表的形态与实际的功能。

「轮中套轮」是在轮中有轮,成为两层。这也指轮中套上轮,两个轮可成为四个角落,是交叉的轮。这样轴心一动,两个轮就向四方旋转,可能这是此处的原意。──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水苍玉”。黄晶石的金黄色。

         「水苍玉」:大概是指金黄色的碧玉。

         好像轮中套轮:最有力的观点是小轮在大轮里面。但是 亦有人认为轮中竖着其它轮子。这些轮子被放在地面上 这表明在天上的神之旨意 必成就在地上的人类历史中(6:10)

         颜色(原文作作法)好像水苍玉。直译是“他施的眼睛”。指一种宝石,但未能确认是哪一种。有些注释者因为是黄玉。他施可能是这种宝石的产地。关于他施的位置,见创10:4注释。

         轮中套轮。从轮子独特的结构来看,它们表面上是错综复杂的,实际上却是完全和谐的。

         16-17轮中套轮,各自旋转,显现是超自然的车轮。

       16~17 由于两个轮是以直角相交,所以它们可以往各个方向转动而不用转弯。

     1618“轮中套轮”:很可能二轮作互相垂直装置,所以能朝四方直行,表示神无所不在。“周围满有眼睛”:表示神无所不知。十章对基路伯有更详细的描述。天使今天仍在工作,没有停止保护我们的任务(诗三十四7)。神用“微小的声音”(王上十九12),也用更不寻常、超乎我们想象的方法,来参预历史,包括天使的出现。圣经上记载天使以各种形式出现不下三百余次,他们为神传报信息(原文“天使”便作“信使”);护卫我们(诗九十一11;太四11);帮助我们完成神交托的工作(来十三2;林前十一10);也执行神的命令和刑罚(太十三41;二十五31)。但天使是被造物,不可以拜他们。

 

【结一17「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

  〔暂编注解〕轮子和活物一样,没有绕轴转动,却能向四面八方运动。活物和轮子在移动时位置都没有改变。

 

【结一18「至于轮辋,高而可畏;四个轮辋周围满有眼睛。」

轮辋高而可畏,可有几种不同的解释。这很高,不是高而可畏,而是十分崇高。这也可能是看起来很高。「看」与「畏」在原文有点近似。如果将「可畏」作为「看来」,也许可与眼睛相连。许多眼,也可指光亮。是否可象征神无所不知,轮的转动,神无所不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辋”。即边框。“满有眼睛”。指出神视察一切的能力。

       「可畏」:可畏原因不详,可能指车轮外周(轮辋)长满眼睛的异形。

     周围满有眼睛:意指神的思考范围极其广阔(147:5;40:28) 他也在鉴察整个世界(代下16:9;139:1-12)

         轮辋。就是轮圈。

         满有眼睛。这象征异象不单涉及物质的力量,而且涉及智力。

 

【结一19「活物行走,轮也在旁边行走,活物从地上升,轮也都上升;」

所有活物都一齐行动,神无所不能。可见神的宝座在动作中,显明神的威荣。先知看见神的显在,不只在耶路撒冷或应许地,甚至在被掳之地,在外邦。──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19-21节的内容有重复,但在表述上略有变化,强调活物和轮子在运动时完全的协调。轮子和活物都不能独立行动。轮子的结构非常复杂,代表人间事务和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性。在不知内请的旁观者看来是无奈的混乱,偶发的事件,以及人类野心和任性所造成的后果,实际上都在神无限圣手的引导下,逐步成就预定的目标。关于神的圣手在历史中的作为,见但4:17注释。

     19-21   描写活物与轮完全的配合和统一的动作,亦显示神的全然灵活。

 

【结一20「灵往哪里去,活物就往那里去;活物上升,轮也在活物旁边上升,因为活物的灵在轮中。」

  〔暂编注解〕:是属灵生命力的源泉 意指神的灵 他掌管基路伯和轮子的所有行动。

 

【结一21「那些行走,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这些也站住。那些从地上升,轮也在旁边上升,因为活物的灵在轮中。」

 

【结一22「活物的头以上有穹苍的形像,看着像可畏的水晶,铺张在活物的头以上。」

  〔暂编注解〕四活物头上的“穹苍”,好像是一个晶莹光洁的上盖,将造物和神的荣光分开(2628节)。

       “穹苍”。以西结看见四活物头上有一“平台”,象“水晶”(或冰)一样耀眼。

     「穹苍的形像」:在创1:6中指弧形的天空,在这里则有平稳台形的意思,台上安放宝座(26);启4:6把它描写作「玻璃海」。

         「可畏」:即眩目闪耀之意。

         穹苍raqia`)。直译是“太空”(见创1:6;诗19:1注释)。这是指活物上方的苍天。

         水晶qerach)。直译是“冰”。在其他地方都译成“冰”或“霜”(创31:40;伯6:1637:1038:29;耶36:30)。这是一个壮丽的画面,类似于旭日照耀在高山山顶的积雪之上。

         22~25此处的穹苍并不是指天上的穹苍 而是模仿穹苍的广阔空间< 绪论 希伯来人的宇宙观>。此处蕴含着造物主神的威严 以西结自然会感到惧怕和敬畏之心(22)。穹苍下的活物 均展开翅膀 且用两个翅膀遮体:①正如活物在穹苍之下展翅待命一样 圣徒也要为了事奉神 作好各种准备而待命;②要谦卑地顺服神的命令(西3:12;彼前5:5)

 

【结22 头上有穹苍的形象】在四活物的头顶之上,有一个闪耀如水晶或冰的平台。古代近东的雕塑艺术有一些是有翼活物托着柱子、宝座,或平台的样式。例如主前七世纪尼尼微的亚述王宫里面,就有一些柱子的柱座是狮身人面兽。同样主前十二世纪腓尼基的一个有轮祭仪台用的则是人面、狮身、有翼的像。牠的翅膀和头部似乎是支撑着台的一边。更重要的一点,是主前第一千年纪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提到天有三层,每一层的路面都以不同颜色的石块铺砌。下层天有碧玉的平台,通常被形容为有玻璃状、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外表。按照这些文献,中层天的路面是天青石(见:出二十四10的注释),支持着彼勒神(玛尔杜克)宝座的高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22-23在活物之上,有穹苍。这是将水分开(创一6起)。所以穹苍成为神宝座的所在。于是上节有「地上」,这里必指天上,天上与下地,是指整个的宇宙。──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一23「穹苍以下,活物的翅膀直张,彼此相对,每活物有两个翅膀遮体。」

  〔暂编注解〕先知设法描绘异象中的各个部份彼此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活物有两个翅膀是直张的,即伸向上方的穹苍,不一定像有些人所推测的那样,是为了支撑它。还有两个翅膀恭敬地折迭在活物的身体上。

 

【结一24「活物行走的时候,我听见翅膀的响声,像大水的声音,像全能者的声音,也像军队哄嚷的声音。活物站住的时候,便将翅膀垂下。」

  〔暂编注解〕翅膀的响声:音乐表达出了神之荣耀临格的庄严和雄伟(43:2;29:3 4;1:15) 其性质就如入筵席时所吹奏的响亮喇叭声。

       声音qol)。是《旧约》的一个常见词,词义根据上下文来确定。qol在本节中出现了五次(中文版为四次),一次译为“响声”,三次译为“声音”。参创3:8 “听见神的声音”。

         以西结听到翅膀的响声,不同于他平时听到的声音。他想用几个比喻来描述这震撼他心灵的旋律。他发现它有点儿像大水的声音,急流或瀑布奔泻的声音。但这个比喻还是言不达意。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声音。除了神的声音之外,以西结还听出像大军的声音,似乎有许多生灵交织在活物和轮子的运动中。

     24-25   描写活物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显示神的威严。

 

【结一24-25大水或称「深洋」,照原意是「众水」。本书有多处出现(十七58,十九10,廿六19,廿七26,卅二13)都译为「大水」或「水火」,只有卅一章七节译为众水。

「军队」一词应作「军营」,这是原意。喧哗的军营与大水的翻腾,二者相连(参赛十七12;诗四十六36)。活物站住,为聆听神的声音。将翅膀垂下,表明虔恭的态度,存敬畏顺服的人,聆听主的命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一25「在他们头以上的穹苍之上有声音。他们站住的时候,便将翅膀垂下。」

  〔暂编注解〕那“声音”是神的声音。

       穹苍之上。据第26节,这种声音来自穹苍之上的宝座,不同于先前所听到的声音。

     将翅膀垂下。参第24节。这里的重复似乎暗示再一次对上主表示崇敬。听到声音以后,基路伯肃然站立。他们动作的大声音止息了。他们的翅膀垂下,保持虔诚的姿态。

 

【结一26「在他们头以上的穹苍之上有宝座的形像,仿佛蓝宝石,在宝座形像以上有仿佛人的形状。」

  〔暂编注解〕“仿佛人的形状”:先知在异象中见到神,只是神荣耀的形像,并非直接见到神的面。因为见到神面的难逃死亡(出三46;士十三2123)。

         宝座的形象:所谓“宝座”意指万王之王神的统治 象征尊敬、恩惠、荣耀和审判(19:3-6;9:4;17:12;1:8;4:16;4:2-6)。人的形象:预表将要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约壹4:2;1:14)

         有宝座的形像。这是异象的伟大高潮。最大的荣耀要留到最后显现。在水晶般的穹苍之上,先知最初看到的似乎是厚厚的一片深蓝色,咋一看来无疑像宝石。随着形象的清晰,先知看到了宝座的形像。

         仿佛人的形状。先知在异象中所看见的,只是原景的复制件(见第10注释)。以西结没有看见神的本体,而只是看见神的形象。先知在描述神像人的时候,非常小心地说“仿佛人的形状”。“从来没有人看见神”(约1:18),所以没有人能准确地描述祂的真实状况。神用异象或其他方式向人显示祂自己:基督曾以旅客的身份向亚伯拉罕显现(创18:1);以袭击者的身份向雅各显现(创32:24);以武士的身份向约书亚显现(书5:13);在异象中向《启示录》的作者约翰显现。祂以不同的形状显示自己,包括羊羔(启6:1;参启1:1-1614:1)。“神的异象”(见结1:1注释)使以西结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保证,证明他蒙召的真实性,并加强了他所传的信息。

         统治诸天的神不是一位空洞的神。以西结看见穹苍和宝座就在活物的上方。活物又挨在轮子旁边,休息的时候,轮子触到地面。坐在基路伯之上的那一位依然控制着局面,保护着祂的子民。地上所有高举自己违抗天上神的势力都将被制服。神乃是最伟大的主宰。想到这一切,将会得到多大的安慰啊!

         26-28   先知仅是隐晦地叙述所见的神的形像,事实上整个异象都显明了神不可言喻、超越的威严与能力。

       2628 这样的描述指出以西结看见一个炽热的光芒,有人的形状,而他知道那是活的,是一个个体(比较约一18)。无论神在旧约时代有多么光芒的显现,也不能成就救赎。神不但显现为人,祂更借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成为了人,以致祂可以死,而死在于救赎工作是必要的。以西结没有直接看见神,否则他必死无疑。然而,他在巴比伦看见“耶和华〔的〕荣耀”,让他确信神没有离弃祂的子民。

     2628神的荣耀光辉夺日,过去只能在耶城或在以色列地见到的荣光,现在出现巴比伦被掳的人当中,说明神的同在不受地理的限制,祂无所不在,看顾祂的子民。

         26~28描绘了耶和华的荣耀 使人感到神的威严、公义和爱。这给失去存活盼望而陷进绝望和挫折中的以西结 注入了希望和自信 使他能够担当好神所赐给他的事工。这异象教导我们:①神是统治全宇宙的伟大之神(26;103:19;19:6);②他是断然烧毁罪恶的圣洁之神(12:29;帖后1:7 8;12:29);③在审判的洪流中 神也仍然纪念所立的约 施行慈爱和怜悯(9:12-15;22:3;31:3);④在神面前真正发现自我的人 理当如谦逊之人(57:15;4:10)

 

【结26 宝座车】由于古代近东的神明经常参与游行,所以有专为搬运他们而设的车辆。主前第三千年纪末叶的一个圆筒形印章所刻的图画,是神祇站在四轮战车或轻车之上,由狮头、有翼的四足复合性活物拖拉。亚述浮雕中为君王和神明而设的有轮宝座,同时亦设有杠子供人扛抬。──《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26-27有轮,必是车辆,现在说明宝座的车辆。这是在穹苍之上,穹苍是在活物的头以上。所以活物是在中间,在上有穹苍,在下有轮,活物的上端与下端都有翅膀,现在彷佛有人的形像,不是再指活物,而是指至高者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2628 宝座和人的形状】如此令人目炫的异象,只有彩虹或如火之面容可与之相较。这与美索不达米亚梅岚穆(「以能力为衣」)的概念相符。这字在美索不达米亚神祇的描述中经常出现(例如: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对玛尔杜克的形容)。按照大致同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中层天上铺以天青石(这翻译在第26节比「蓝宝石」为佳)的平台,支援着彼勒神内殿和宝座高台。内殿被形容为好像玻璃或水晶般闪耀。这个异象在细节上,与美索不达米亚常见的传统主题相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一27「我见从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围都有火的形状;又见从他腰以下有仿佛火的形状,周围也有光辉。」

  〔暂编注解〕精金chashmal)。先知试图用各种重复的语言,描述场面的辉煌灿烂。但这个场面只是原景暗淡得多的复制品而已。因为永恒的天父居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提前6:16)。

 

【结一28「下雨的日子,云中虹的形状怎样,周围光辉的形状也是怎样。这就是耶和华荣耀的形像。我一看见就俯伏在地,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

在云中的虹是神立约的记号(创九13)。这是表明神的华丽与能力,祂有应许,而应许也是带恩典的。这就是耶和华荣耀的形像。荣耀也有形状,并不包括活物(参阅九3,十418起,十一22),也不指车辆及轮。──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虹的形状:意指神的慈爱。就像神在用洪水施行审判之后 展现给挪亚的彩虹一样 即便是在审判犹大王国以后 神依然也没有忘记关于拯救的应许(16:60;19:16 17;4:3)

       以西结也许想起了创9:13里慈爱的应许。虽然先知看到国家的前景黯淡,充满灾难,但他知道神对于祂子民的意念是平安的意念,绝无恶意。神荣耀的庄严展示就此结束了。以西结叹服天国辉煌的场面,就脸朝下俯伏在地上。但有声音吩咐他起来,倾听神的话语。

         环绕着神的宝座上的彩虹向我们保证祂永恒的爱。“环绕着应许之虹的宝座,代表基督的公义……。”环绕着宝座的彩虹象征着神的公义和慈爱”。这是“神向悔改的罪人施恩的标志的。

     1:28-3:15  使命:此段记述先知见到异象之后所领受的使命。神透过言语及象征的经验,呼召以西结为先知,命令他前往以色列本国(参2:3; 3:4-5),以及在被掳的同胞(参3:11)当中提出警告。出发之前 、先知必须先装备自己,完全顺服神的旨意,无论听者是有心或无心,都坦然无惧地传讲耶和华的信息,因为以色列是「悖逆的国民」。

 

【结一 <syncBible ref=1>以西结于何时履行先知的职分?】

    以西结最后为神说话(二十九17)的时间是公元前571年。以西结是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97年二度攻占犹大时被掳的。巴比伦人于公元前586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犹大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烧毁了圣殿,并掳走剩下的百姓(参王下第二十五章)。以西结记载了从他自己被掳那年起(公元前597年)所传达信息的所有日期。他的第一个预言是在到了巴比伦(公元前593年)四至五年之后发出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章)】

 想象你是以西结,面对这样一位满有威严与能力的神,你会有什么态度?

今天我们在敬拜中,在生活里面对神时,态度有否不同?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以西结注解》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