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第六章拾穗
【结六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暂编注解〕说明接下来是一个新的启示。在这个启示和上一个启示之间无疑有一停顿。但这个预言与第5章表号的解释密切相关。停顿不会很长,因为第8章的日期是第六年六月,稍迟于以西结开始见异象一年以后。每一次神新的启示,似乎都用“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来引出。
6:1~14神严峻的审判临到了使犹大全地沦为偶像窟穴的以色列。他们所犯的罪就是筑坛祭偶像、经火、敬拜事奉天上的万象(王下21:3-7;代下33:5-7)和事奉亚舍拉、日月星晨、摩勒
并款待占卜之人(王下17:6
17;21:6;代下33:6)。因此
神要使战火席卷犹大全地
审判他们的罪恶而洁净他们。本文指出了神的独一性(出20:3;王下17:35;耶52:6;35:15)和偶像的虚无性(耶10:5)
以及审判的必然性(诗96:13;启22:12)。圣徒要至死事奉独一的真神
尽心竭力地行善(申16:4
5;提前6:18)。
6:1-14 对以色列众山的宣告:先知首先以象征性动作预告耶京的结局(3:25-5:17),接着他口头上警告犹大全地,特别针对山冈上的邱坛。历来先知常将大山、小冈与百姓的偶像崇拜连在一起 (参耶3:6; 何4:13), 约西亚王改革时曾大力除灭山冈上的邱坛崇拜 (参王下23:13) , 可惜他死后这些异教崇拜又死灰复燃。如今这一篇审判的宣告是为了表达一个事实:当灾祸临到以色列人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7
10
13-14)。 此外,「余民」的观念更在此明显的表达出来(8-10): 这次能逃过浩劫的余民必痛悔前非,归向耶和华。这个观念在12章及14章会加以表明。
6:1~7:27本文通过讲道见证了对犹大的审判
指出了百姓为何要受神审判的明确理由
以及由此而来的受损程度。在内容上
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①神的震怒临到百姓的理由(6:1-14):一句话
就是因犹大拜偶像 ;②审判的性质(7:1-27):就其性质而言
这是最终的也是破坏性的审判。借着审判
神显露了自己的公义
审判导致了瘟疫笼罩整个犹大而百姓被掳去的悲剧。因此
圣徒首先要竭尽全力除掉信仰上的偶像(物欲、名誉欲、权欲等)。若不然
神的震怒必会临到我们(太3:10)。
【结六1-2】以色列的众山是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地业。以赛亚书中耶和华所说的「我山上」(十四25,六十五9;参阅亚十四5)。山象征着神的能力,在列王纪上二十章十八节(也在23节):「我耶和华是山神……」祂率领以色列人制胜列国的侵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六2】「“人子啊,你要面向以色列的众山说预言。」
〔暂编注解〕此时巴勒斯坦多个山上都有一些巴力的祭坛(比较耶三6∼9)。参看何西阿书二章13节的脚注。这地仍有偶像膜拜,是他们征服这地时应当除灭的(申七5)。这是神审判他们的原因。神只让一群余民存活(8∼10节)。
你要面向。这是以西结用语的特色之一(见结13:17;20:46;21:2
16;25:2;28:21;29:2;35:2;38:2)。
以色列的众山。在诗歌中比喻住在众山的百姓(见结36:1;弥6:2)。与以西结所在的广袤平原相比,犹大是处于山区。而且偶像崇拜的中心都在山上(见申12:2;王下17:10
11;耶2:20;3:6
23;何4:13)。
2~3以色列的众山: 并非单单指北国的十个支派
而是称南北以色列的全部领域。丘坛: 以色列百姓使用异教徒所用过的丘坛来敬拜神(王上3:3)。过去
因为百姓要用错误的方法敬拜神
神曾多次强调要离开那里(王上11:7;12:31;代下11:15;王下18:3
4)。但是
百姓却没有顺服神的话语
反而继续淫乱地事奉偶像(6:13;赛57:5
6)。这是神施行审判的首要原因(耶51:47;弥5:13-15)。我们要铭记耶稣所说爱人过于爱他是不配作他门徒的教训(太10:37)
只让神居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林前6:19
20)。
2∼7当时在巴勒斯坦地的大小山冈上,为拜巴力而建的邱坛举目皆是。这是以色列民要遭毁灭的主要原因。约西亚死后,异教复起。不洁(“尸首”、“骸骨”)污染遍地。
【结六3】「说:以色列的众山哪,要听主耶和华的话。主耶和华对大山、小冈、水沟、山谷如此说: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们,也必毁灭你们的邱坛。」
自然界的一切都人格化,众山都能聆听,是圣经中常提说的(如诗一2,卅四1及死海古卷中的诗篇一五一篇)。从「众山」再发展至所有的范围,包括大山小冈水沟山谷,表明一切地方,各地遍处,都在先知的注意之下,他们都应该作见证,见证神公义的审判。
「邱坛」原为异教敬拜的所在,以色列人进驻迦南之后,曾在此敬拜耶和华,又逐渐成为混合宗教的敬奉之地。「邱坛」原意可能是乌格列文(Ugaritic)字源(bmt 希伯来文为 bmh),意思为「背」,可能指山脊之地在高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邱坛」:或作高地,可能是献祭时用的台(参王上3:4)。
水沟、山谷。列出水沟和山谷,可能因为这也是举行拜偶像可憎仪式的场所,如在欣嫩子谷把儿童献给摩洛(见赛57:5;耶7:31)。
邱坛(bamoth)。这是百姓献祭给耶和华的露天场所(见王上3:2注释)。但迦南人曾用邱坛来举行偶像崇拜,所以在这些地方敬拜就会贬低耶和华的宗教。耶路撒冷的圣殿建好以后,成了敬拜耶和华的合法中心。而随着偶像崇拜的蔓延,邱坛成了最堕落的异教仪式的地点。像希西家和约西亚这样虔诚的国王,都曾设法拆毁邱坛(代下31:1;代下34:3
4)。但后来拜偶像的人又把邱坛修复了。
【结六4】「你们的祭坛必然荒凉,你们的日像必被打碎,我要使你们被杀的人倒在你们的偶像面前,」
「日像」原可译为「香坛」,这是在以西结以前,以赛亚书(十七8与廿七9)皆译为日像。利未记(廿六30及代下十四5,卅四4、7)也都译为日像。希腊文为 Temene{,拉丁文作 Simulacra, delubra。犹大经学家Rashi作日像,因为该字(Haman)与日头(hamah)字源极为接近。
这里原是向众山所宣布的刑罚,但是又指山上的敬拜者,或是笼统地指那地的居民。在偶像之处,被杀的人很多,以致形成十分污秽的情景(参阅四14)。刀剑来到尸体在祭坛旁(参阅耶八1起)。
「偶像」原意为「圣所」,是邱坛敬奉偶像之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日像」:或作香坛。
你们的日像(chammanim)。词根是chamam(“温暖”)。其同根词chammah在诗歌里有时指太阳本身(歌6:10;赛30:26)。故有人认为chammanim 与太阳崇拜有关。但这不能确定。我们现在知道chammanim 就是香坛(见代下14:5注释)。它是复杂的偶像崇拜体系中的一种设施,所以要完全毁掉。本节是利26:30的回应。在那里摩西对犹太人的罪行宣布了同样的惩罚。
偶像(gillulim)。其词根可能是galal(“滚动”)。所以是指可以滚动的物体,如圆木。有人认为它与gel(“粪”)有联系(伯20:7;结4:12
15),指一种受到藐视的东西。gillulim 在《以西结书》里共出现三十九次,在《旧约》其他地方出现九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偶像不再受活人的崇拜,而是受崇拜者尸体的叩拜。
4~5无视神的律法
凭着己意作不敬虔的礼拜
招致了神的烈怒。他们所信靠的偶像
并没有从神的审判中拯救他们
反而把他们逼向了死亡。由此可知
世俗的哲学、思想或制度(即偶像性要素)
或许可以成为一时的避难所
但最终还是像“房顶上的草”(王下19:26)一样虚妄
进而使圣徒跌倒。因此
圣徒当要以心灵和诚实单单地敬拜真神(约4:24)。
【结六5】「我也要将以色列人的尸首放在他们的偶像面前,将你们的骸骨抛散在你们祭坛的四围。」
在上节提到日像,膜拜太阳神原是埃及的宗教,是在埃及全地敬奉的神明(Amun Worship)。他们原以「太阳」为生命之源,但是遍满的尸体足以对偶像一种极大羞辱的讽刺。以色列人被刀剑所杀,尸首暴露在外,连葬礼的尊贵也都失去了,可谓人极大的悲剧,是民族遭受刑罚极大的苦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尸首」、「骸骨」:代表不洁之物,拜偶像之地要因为尸首遍地而被污染(参利26:30)。
【结六5 骸骨抛散在祭坛的四围】本节的意义是基于三个要点。第一点与曝尸有关。有关埋葬得体的重要性,可参看:约书亚记八29;列王纪上十六4的注释。第二点则是关乎圣地被污秽。按照以色列人的想法,与死尸接触能够令人令物不洁。圣地若是成为安置这些不洁之物的地方,就会永远被污秽(见:王下十27的注释\cf0 )。第三点则是以色列灭亡者命运责任何在的问题。这些人死亡的责任是归在这些偶像和祭坛的头上,因为它们袖手不施拯救。此外还有第四点,请参看第13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六6】「在你们一切的住处、城邑要变为荒场,邱坛必然凄凉,使你们的祭坛荒废,将你们的偶像打碎。你们的日像被砍倒,你们的工作被毁灭。」
「你们」是指山岭小阜,在那里有不少村落乡镇,许多居民。这里必成为一片荒凉之地,所有拜偶像之处都遭毁灭了,消失得毫无存留。
「荒场(Wys%mw)」与「罪惩(Wys%mw)」是同个字。「工作」是指礼仪的动作,或许专指制作偶像的功夫(可参阅四十四9-20)。──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你们的工作」:或作「你们所制作的」。
被毁灭(machah)。指 “根除”。以色列人本来应该根除迦南人的神像,从而有效地断绝试探的来源。但由于他们不听神的吩咐,他们的作品就会被摧毁。
【结六7】「被杀的人必倒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以色列人既背弃耶和华,他们的「工作」,是随从外邦的异教,所以必受外邦同样的刑罚。耶和华也因此管教他们,使他们在祸患中认识祂。耶和华是主,偶像必归于虚无。──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西结惯用的结语,表达神谕中预言成就的确实性及效果。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意指犹大百姓在遭到毁灭之后
才认识到神审判罪恶的公义性情。“知道”的希伯来文
并不单单是知识性的概念。以色列百姓从小就按照律法的规定
彻底学习关于神和律法的内容
因此无一人缺乏关于神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实际中把握“知道”的内含。第一
神“知道”人的情况:①意指神拣选人。例如“在地上万族中
我只认识你们”(摩3:2)
是指在列邦中特特地拣选了以色列;②意指使之亨通。“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
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诗1:6)
是希伯来诗中的反意对偶句
上半节的“知道”与下半部的“灭亡”
具有相反的含意。第二
人“知道”神的情况。此时的“知道”意指对神的爱和委身
以及与神的相交。例如“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
不认识耶和华”(撒上2:12)
在这里
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义解释。说从小接受祭司教育的祭司之子不可能不知道关于耶和华的知识。第三
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况。例如
“那人与他妻子夏娃同房
夏娃就怀孕(创4:1)(“同房”的原文是“知道”)。在这里
“知道”是指有性关系。总而言之
希伯来语中的认识并非指知识上的把握
而是指全人的相交与相爱。旧约的先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督促百姓要认识神。
你们就知道。百姓不承认神,不重视祂的启示,反而“嘻笑神的使者,藐视他的言语,讥诮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代下36:16)。他们拒绝承认神信息的真实性,直到被他们藐视的先知所预言的厄运无情地唤醒。预言的应验成了神盖在先知及其工作之上的印记。
以色列人在偶像崇拜中把耶和华与异教的神相比,视祂为所敬拜的众多神明之一。他们选择神是依据所能带来的最大利益(见代下28:23)。先知用两条证据批驳这种堕落的哲学,证明真神胜过那些所谓的神明。首先是耶和华创造的大能,第二是祂预言的能力(赛45;耶10)。这里提出后一个证据将最终迫使顽梗的以色列人承认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神多么希望他们能在无可救药以前承认啊!祂是多么不愿意让祂的选民收获他们顽梗不信的果实!
圣经其他地方以预言及其应验作为信心的理由:“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约14:29)。这也许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圣经是出于神的,神是祂自己所宣布的那样。预言的证据是怀疑论者无法进行有效反驳的。我们的时代积累了无数预言的证据。那些拒绝预言有效性,因而拒绝了神要求的人,最终将和古代的以色列一样,被迫承认唯一真实的永生神乃是至高无上的。
“你们就知道”这一类的用语在《以西结书》中出现88次,成为该书的基调。正因为以色列不“知道”,才被囚掳(赛1:3;5:13;何4:6)。囚掳是一个教育的过程。神的子民要通过逆境来学习他们在顺境中没有学到的教训。
【结六8】「你们分散在各国的时候,我必在列邦中使你们有剩下脱离刀剑的人。」
以色列人分散,不是自动的,而是被动的。原文作「我将你们分散的时候」这是神审判的作为。现在他们不再在以色列的众山,而在列邦各国中。以色列人当时被掳,只到巴比伦,所以分散在各国,还要在以后。但先知已经预见将来的盼望,尤其是余民蒙保守的应许。──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尽管犹大的审判是那么严厉,一群余民仍能逃脱,并且被分散到列国。
剩下……的人: 信实地承继神的救赎计划
为新共同体的将来负责的人<拉9:8
余剩者思想>。
在阴郁的预言中有着一线希望,就像其他预言的信息中经常存在的那样。有人会因艰难的处境而受到触动,承认自己犯了罪,并开始归向他们的神。神将设法借着这些余民来实现自己的应许。
余民的概念基于得救属于个人的问题,在于个人的选择。神在一个教会里只能拯救那些在个人经验上达到所规定之标准的人。所以末日在基督徒的大团体中,只有少数余民“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启12:17)。神的本意并不是只让少数人得救。祂不喜欢任何人灭亡(彼后3:9)。但是人必须凭着自由意志选择救恩,并靠着神的帮助达到标准。
8-10 耶和华的惩罚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透过余民表露 「心中的伤破」,使余民了解并记念耶和华。
【结六9】「那脱离刀剑的人必在所掳到的各国中纪念我,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远离我,眼对偶像行邪淫。他们因行一切可憎的恶事,必厌恶自己。」
「纪念」有时是指神的关切(如创八1;出二24;结十六60)。这也指人的思念(如诗七十七4、12;结十六43,廿三19)。
「厌恶自己」在涵义上是对自己所行的感到难堪,而且难堪的感觉,表显在脸上 "Their embarrassment
will show itself in their faces"。
「厌恶自己」,也是指整个人的生命,以心与眼二者为代表。眼是外在的,却能影响内里的。从眼睛进入内心,人受试探而失败(创三6;太五28起,六22起)。心是感觉与意志的中心,从眼目到心意行邪淫远离神(参阅民十五39)。
「邪淫」包括肉体的情欲与属灵的不忠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起淫心”:指转向邪神偶像,是属灵的不贞。
留意罪怎样破碎神的心。在被掳的时候,百姓会醒悟过来,“厌恶”自己所做的一切。
纪念……伤破: 被掳的百姓将会因自己的罪恶
而哀痛不已。诗篇137篇生动地描述了他们这种悲痛欲绝的心情。
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有些版本为“我已经打破”,即神使他们伤心,以引导他们悔改。
眼。这里可能指他们的心被罪恶诱惑的途径。
邪淫。用对婚姻的背叛来比喻悖逆神(见耶3:20)。
厌恶自己。厌恶自己是虔诚悲伤的标志,如果让其发展,就会导致悔改(林后7:10),否则就只是厌恶罪的后果。大多数以色列人都只是处于这种不圣洁的懊悔之中。但也有人是出于虔诚的忧愁。他们像约伯那样喊叫:“因此我厌恶自己(“自己”或作“我的言语”),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6)。真实的悲伤是这样产生的:神阻止人自行其是,吩咐他在祂完美律法的镜子中检查自己。律法的光反映无罪之耶稣的荣耀。在律法的光照下,他会发现自己的心充满罪恶。他不再会自高自大,并开始强烈地自我厌恶。罪人在这种状况中会把自己无助的心投靠在耶稣身上,完全信赖神的功劳,这样他的悔改就会得到接纳。
【结六10】「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我说要使这灾祸临到他们身上,并非空话。”」
耶和华保留这些余民,是为使他们认识耶和华。神将灾祸降在以色列人身上,并非要除灭他们,因为耶和华不喜悦那死人之死,先知的劝导是「你们当回头而存活。」(十八32)。──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结六11】「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当拍手顿足,说:哀哉!以色列家行这一切可憎的恶事,他们必倒在刀剑、饥荒、瘟疫之下。」
拍手顿足,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是以色列对外邦人遭灾的反应,但现在耶和华要祂的子民有这动作,为自受祸患而举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拍手顿足」:在二十五6是代表嘲欣喜的动作,在此则是表示神话语的确定或审判所带来的震惊,如二十一12的「拍腿」与二十一14的「拍掌」。
「刀剑、饥荒、瘟疫」:通常一并提及,是战争所带来的祸患,或代表神刑罚以色列的各种灾难。(参耶二十四10; 四十二17; 结五12)──《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拍手顿足”:欢喜或震惊的表示。亚扪人见以色列人遭祸,欢喜得拍手顿足,受到神的刑罚(二十五6)。神在这里要先知拍手顿足,为犹大国要遭的大祸表示震惊。
「拍手顿足」:在25:6是代表嘲欣喜的动作,在此则是表示神话语的确定或审判所带来的震惊,如21:12的「拍腿」与21:14的「拍掌」。
「刀剑、饥荒、瘟疫」:通常一并提及,是战争所带来的祸患,或代表上帝刑罚以色列的各种灾难。(参耶24:10; 42:17;结:5:12)
拍手顿足。这里吩咐用两种动作来表示复杂的感情:惊讶,奇怪,忿怒,难过,伤心,忧愁和遗憾,先是因为他所看见的罪,再是因为他所预言的罪(见结22:13;参民24:10;伯27:23)。
【结六11 身体语言】动作和身体语言的含义随着文化的不同,亦有所歧异。拍掌在现代文化中可以用来表示赞赏,或召唤属下或孩童,吸引人的注意,伴和音乐,或表示憋气(单拍一下)。在古代社会中,这动作亦有不同的用法。拍掌可以用来表示赞美(诗四十七1)、喝彩(王下十一12),但亦可以有愤怒或嘲笑(民二十四10;伯二十七23)的用法。不同用意的拍掌在确实姿势上可能也有细微的分别。参较以下三个现代用法的不同含义:(一)双手与身体平行循水平方向拍掌(喝彩);(二)以大致垂直的方向击掌(憋气);(三)手掌与身体成直角,双手上下交替拍掌(彷佛拍掉手上的尘埃)。神指示以西结做出一系列象征性的动作(拍手、顿足、扬声感叹),来显示神的忿怒。顿足往往是憋气或忿怒的表示,乌加列史诗《阿赫特》就有一例。在这故事之中,主人翁拒绝把弓交给女神亚拿特,并且告诉她狩猎工具是男子专用的。她气愤得大力顿足,然后匆匆跑到诸神那里寻求报复。本节的感叹词(和合本:「哀哉!」)的用法,是看见有人将受应得报应的表示(「你将后悔莫及!」)。这话增强了审判将临的气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六12】「在远处的,必遭瘟疫而死;在近处的,必倒在刀剑之下;那存留被围困的,必因饥荒而死。我必这样在他们身上成就我怒中所定的。」
在围城的状况之下,有人即使逃脱,仍不免受瘟疫所害。逃亡仍不能活命。在城内的是在近处,必被敌人攻破而杀戳,幸免于刀剑的,终于无法逃脱饥荒的困境,也必难免一死。这都是因为耶和华神公义的忿怒。
远近或近远,是包括所有的人,是整体的,如天地指所有的地方,男女指所有的人(创六19,七16)。──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这些惩罚是躲不掉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受到追杀。
【结六13】「他们被杀的人,倒在他们祭坛四围的偶像中,就是各高冈、各山顶、各青翠树下、各茂密的橡树下,乃是他们献馨香的祭牲给一切偶像的地方。那时,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这里又重复本章开端的主题,在山上迷信拜偶像的举动,尸体横陈在偶像四周。这也使人联想申命记(十二2)及耶利米书的语句(二20,三6、13)。这里提到馨香的祭品,是祭司的用语(结十六19,二十28、41)。这样「他们」就认识耶和华。七十士译本作「你们」,下节也是一样。──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山邱、丛林是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地方。
神会把因着战争、疾病和饥荒而死去的尸首
放在偶像面前
从而使偶像抱愧蒙羞(利26:27-33;撒上5:4
5)。献给偶像的焚香
如今变成腐烂尸首的恶臭。
这里更加详细地描述人们立偶像的地点(见第6节)。山顶是最喜爱立偶像的地方。
【结六13 在祭坛四围被杀(不受保护)】假祭坛不能提供圣地的庇护。正直的神嗤笑信靠其他神祇,以之为庇护盘石的人(申三十二37)。就近或抓住祭坛一般能够使人得到的庇护(参较:王上一50∼51),如今耶和华拒绝授予。──《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六13 青翠树和茂密的橡树】本节说每棵(和合本:「各」)茂密的橡树底下都有祭仪的神庙,从而强调偶像崇拜的蔓延程度(有关迦南人的「户外神庙」之讨论,见:申十二2∼3的注释)。何西阿书四13也是将冈顶和叶茂的林间空地,形容为拜祭偶像的场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结六14】「我必伸手攻击他们,使他们的地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一切住处极其荒凉。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第伯拉他是北方叙利亚多人居住的地方(王下廿三33利比拉,廿五6及耶五十二9)。「第伯拉他」是希伯来文的音译。在那里巴比伦安营的军队,在尼希甲尼撒的命令下,杀死犹大王室与贵族。耶和华实在伸手攻击他们。
利比拉(或第伯拉他)在以西结的日子是北方的疆界(四十七15起,四十八1哈马地即为该地)。第伯拉他在以色列人心中是难忘的苦难之地。他们实在学了最严厉的历史的功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以西结书》
〔暂编注解〕“第伯拉他”:大多数古卷作第伯拉他,少数作“利比拉”。前者或为《耶利米书》四十八22所记的伯低比拉太音,为摩押人的城邑;若为后者则属以色列与叙利亚边界上的一城,在哈马附近;犹大国王约哈斯曾为埃及人囚此(王下二十三33)。“从旷野到第伯拉他”一语,表示巴勒斯坦地从南到北的全地,和“从但到别是巴”一句话意义相同。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 。“ 第伯拉他”应作“利比拉”(在哈马附近的北部城市),这样,此说法就等于“从但到别是巴”。换句话说,这地从北至南将要彻底被毁坏。
「第伯拉他」:或为「利比拉」之笔误,按利比拉在以色列与叙利亚边界(参民34:11),
埃及法老曾将犹大王约哈斯囚禁于此(参王下23:33)。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等于由南至北,代表完全的毁坏。
从旷野到第伯拉他: 第伯拉他又名利比拉
它是巴勒斯坦北部欧兰特河的哈马地区。本文意指自北到南的整个以色列均将灭亡。与此相同
神对恶人的审判也是全人的
包括灵、魂与肉体在内。
第伯拉(diblath)。位置尚未确定。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民33:46
47曾提到亚门低比拉太音(Almon-diblathaim]),耶48:22曾提到伯低比拉太音(Beth-diblathaim)。这些都是复合地名。它们也许是摩押的同一个城镇,可能就是现在的第雷拉替什谢奎亚遗迹Khirbet Deleilât
esh-Sherqîyeh,位于东部边境的高原。过了边界就是东面的大沙漠。还一种可能性是第伯拉(diblath)应拼为“利比拉”(Riblah),“r”可能被误拼为“d”,因为在希伯来语中这两个字母很像。利比拉在离哈马以南83.2公里处。埃及和巴比伦的国王曾以该城作为与亚兰人作战的军事基地(王下23:33;25:5
6)。本句也有可能译为“从旷野到利比拉”,相当于“从但到别是巴”。从南方的旷野到北方利比拉都将变成荒野。
【结六14 旷野到第伯拉他】这话和比较常见的「从但到别是巴」一样都是以整个地理范围,形容神能够从他们领土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惩罚以色列人。旷野是别是巴一带的地方,第伯拉他也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是利比拉的别名。这地位于叙利亚哈马,加低斯的南邻(王下二十三33)。它在本节提及,可能是因为尼布甲尼撒使用这城。主前五八八至五八六年他围攻耶路撒冷时,以此为军队作战的大本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第6
7章)】
1 在6章中,神特别针对那一种罪行?这一种罪在今日会以什么形式在我们的教会里出现?
2 在6
7两章中,有一句话不断重复的,是那一句?神为何要重复这句话?与先知说这些预言的目的有什么关系?参4章的思想问题1及12:22。
3 神审判 的百姓,为要成就什么目的?参6:8-10; 7:16-19。
4 在7:4及7:9神重复说同一句话,你觉得这句话是否与103:10
12有矛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参箴1:24
29-31; 林后6:1-2。
5 7:14-27就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有什么提示?金钱如会成为基督徒的「绊脚石」?
──《串珠圣经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圣经精读本──以西结注解》․《SDA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