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书第六章注解
壹、内容纲要
【但以理的信心通过狮子坑的考验】
一、大利乌王重用但以理(1~3节)
二、但以理的同僚设计陷害他(4~9节)
三、但以理照常祷告神而被丢进狮子坑(10~18节)
四、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19~23节)
五、陷害者遭狮噬,而但以理的神受尊崇(24~28节)
贰、逐节详解
【但六1】「大利乌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
〔吕振中译〕「(亚兰文作但六2)大利乌实行他的旨意、立了一百二十个总督来管理国家;散于全国各地。」
〔原文字义〕「大利乌」主;「随心所愿(原文双字)」在…面前(首字);赏心悦目,美好(次字);「立」设立,建立;「总督」省长;「治理」在…之上;「通」所有的,全部。
〔文意注解〕「大利乌随心所愿」意指玛代人大利乌王(参五31)照着他自己的心愿。
「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意指将全国分成一百二十个大小行省,其上设立一百二十位大小总督(即大小省长),分层负责,治理各自的辖区。
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可能分成二十至三十个大行省,每一个大行省之下,又有数个小行省,大小总数约达一百二十余个。
【但六2】「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
〔吕振中译〕「又在他们以上立了总长三人[但以理是其中之一],使这些总督向他们三人呈报告,免得王精神受亏损。」
〔原文字义〕「总长」首领,管理者;「回复事务(原文双字)」给予(首字);判断,命令(次字);「亏损」承受伤害。
〔文意注解〕「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意指在行省之上,又划分成三个更大的行政区,每一行政区设一总长,治理辖区内约四十个大小行省;但以理即为其中一个行政区总长。
「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意指各行政区内的大小行省省长,须向总长报告重大事件,并接受总长的指挥和节制。
「免得王受亏损」意指三位总长协助国王处理政务,免得国王因独力照顾不周,致权益遭受损失。
〔话中之光〕(一)设置总长的本意是「免得王受亏损」,然而若总长为人不正,治理政务不尽职,就反而令王受亏损,可见制度能否显出功用,端赖用人是否得当。
(二)教会中也有各种治理的大小职位,圣徒们若不尽职,受亏损的是那属天的王――主耶稣基督。但愿人人都存心诚实敬畏主,无论作甚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参西三22~23)。
【但六3】「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吕振中译〕「于是这但以理,因有非常高超之灵在他里头,他便有出类拔萃于众总长和总督之上;王就想要立他来管理全国。」
〔原文字义〕「美好的」卓越的,无与伦比的;「灵性」灵,风;「显然」(原文无此字);「超乎其余的」让自己与众不同;「总长」首领,管理者;「总督」省长;「想」意欲,计划;「立」设立,抬高;「治理」在…之上;「通」所有的,全部。
〔文意注解〕「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意指但以理因心灵敏锐,断事不凡。
「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意指但以理的治理才能与表现,很明显地超越过其他两位总长和一百二十位省长(参1~2节)。
「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意指王打算立但以理担任治理全国的宰相。
〔话中之光〕(一)世上政务是否治理良好,全赖人里面的灵性是否美好。然而信徒里面的圣灵都是一样美好的,却因各人对圣灵的顺从和认识不一,故对治理教会事务的表现就显出很大的差异。
(二)我们既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参加五25~26)。
【但六4】「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
〔吕振中译〕「那时总长和总督却想法子找到关于误国的把柄来控告但以理;可是任何把柄或腐败都找不到,因为但以理忠信可靠,任何疏失或腐败都找不到可告他。」
〔原文字义〕「误」(原文无此字);「把柄」事情,毛病;「为要参他」(原文无此字);「找」发现;「错误」事情,毛病;「过失」败坏,腐化;「忠心」可信的;「办事」(原文无此字);「毫无(原文双字)」不,否,无(首字);所有的,全部(次字);「错误(末字)」疏忽,粗心。
〔文意注解〕「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意指其他两位总长和一百二十位省长因为嫉妒但以理,想要找出他处理政事上的失误。
「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他们的目的是要陷害他,却找不出他丝毫腐败和过失的现象。
「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这里的「忠心办事」意指他不仅不贪腐,并且处事小心翼翼;「错误过失」一面指因粗心大意所导致的错误,另一面指因贪腐所导致的过失。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因为忠心办事,就毫无错误过失,别人也就找不出他误国的把柄。我们事奉主,最要紧的是要有忠心(参林前四2)。
(二)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太二十四45)?
(三)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十六10)。
【但六5】「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寻不着。」
〔吕振中译〕「于是这些人便说:『我们必找不到什么把柄来控告但以理,除非在关于他的神的礼节规矩上去找、来告他。』」
〔原文字义〕「参」关于,反对;「把柄」事情,毛病;「除非」除了,但是;「寻」发现:
〔文意注解〕「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指他们彼此商量,如何遂行陷害但以理的计划。
「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寻不着」意指他们在正常的政务上无法发现但以理的毛病,便须在但以理所信真神的律法上,找出和异教信仰习惯上相异之处,以便下手陷害他。
〔话中之光〕(一)由于但以理全然奉行神的律法,竟被属世的人找出参他的把柄,可见信徒若全然遵行里面基督的律法(参加六3),不一定能讨世人的欢心。
(二)使徒保罗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参加一10)。
【但六6】「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利乌王万岁。」
〔吕振中译〕「于是这些总长和总督就彼此串通来见王,对他说:『愿大利乌王万岁!」
〔原文字义〕「纷纷聚集」骚动,人群聚集而纷扰;「大利乌」主;「万岁(原文双字)」活着(首字);永久,古老。
〔文意注解〕「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意指他们商定了陷害但以理的计谋。
「说:愿大利乌王万岁」他们表面上看似为着王的利益,但他们的存心实际上间接地对王不利。
【但六7】「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吕振中译〕「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参谋和巡抚、彼此商议:愿能立条王家法典,严格施行一道禁令:三十天以内,无论何人、王阿,除了求你以外,若向任何神或任何人求什么,就必须给扔在狮子坑中。」
〔原文字义〕「钦差」行政长官;「参谋」行省统治者;「巡抚」专员;「彼此商议」建言,建议;「立」设立,建立;「一条」法令,成文法规;「坚定的」坚硬的,严格的;「禁令」限制性法令;「不拘何人」(原文无此字);「求」询问,寻找;「扔」投掷,抛出;「坑」坑洞,洞窟。
〔文意注解〕「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意指他们这些人是代表全国中上阶级的官员。
「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意指大家都同意,建议王发布一条不得更改的谕令,严禁违犯。
「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这一条禁令,是因为他们发现但以理对神非常忠贞,每日定时祈祷,从未中断(参10节)。
「就必须给扔在狮子坑中」他们以为如此处置但以理,他必死无疑。
〔话中之光〕(一)在此建议下,神和王不能两立;可见信徒的「己」若在心中作王登宝座,便要损害到神在我们身上的权益了。
(二)难怪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太十六24)。
【但六8】「王阿,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吕振中译〕「现在,王阿,求你立这禁令,把诏书签盖上,使禁令不得更改,照玛代米波斯人的例、永不废除。』」
〔原文字义〕「加盖玉玺」签名,铭刻记录;「更改」改变;「玛代」中部之地;「波斯」纯净的,辉煌的;「例」诏令,不可更动的法律;「更改」移除,拿开。
〔文意注解〕「王阿,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这班敌对但以理的人,替王草拟了禁令,拿来请求王认可;原来任何谕令,只要加盖王戒指上的玉玺,就即刻生效。
「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按照玛代和波斯人的惯例,任何谕令一经生效,决不得更改。
【但六9】「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吕振中译〕「于是大利乌就把这诏书和禁令签盖上了。」
〔原文字义〕「禁令」限制性法令;「加盖玉玺」签名,铭刻记录。
〔文意注解〕「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解经家们推测大利乌王这么简单就接受他们的提议,理由可能如下:(1)这禁令仅不过短短三十日,不会严重地影响国民的信仰生活;(2)王乐意藉这禁令考验众臣民对他的忠忱和顺服程度;(3)王万万没有想到这禁令会关系到但以理,动机是要置他于死地;(4)帝王大多喜欢被人高抬、奉承,今既然有许多臣子为他铺路,不妨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话中之光〕(一)大利乌王在不知不觉中,上了恶人的当。一则是因为他的自尊心作祟,咎由自取;再则一切外表看似合理的事,若不小心,仍会被人钻法理上的漏洞。
【但六10】「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吕振中译〕「但以理呢、虽明知有诏书经已签盖,他仍住入自己房屋──这房屋在房顶屋子里、有窗户开着、向着耶路撒冷──但以理仍然一日三次双膝跪下、在他的神面前祷告称谢,全照前此所作的。」
〔原文字义〕「知道」使之知道,通知;「禁令」明文写下的规定;楼上」阁楼;「开」打开;「耶路撒冷」平安的训诲;「三」(原文无此字);「双膝」膝盖;「感谢」颂赞;「素常(原文是五个字的词组)」按照素来所实行的惯例。
〔文意注解〕「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意指但以理知道这禁令已经正式生效,按照惯例绝不能更改(参8节)。
「就到自己家里」就字宜译作仍,意指并非立即回家,而是等到正常的祷告时间才回家。注意,「自己家里」并不是公共场所,而是属于个人私生活的范围。
「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楼上指屋顶上的阁楼,一般犹太人喜欢利用阁楼作为祷告室;「窗户开向耶路撒冷」意指面向圣城中的圣殿和至圣所,那里是真神在地上的居所。一般犹太人习惯向着圣殿和至圣所祷告(参诗五7;二十八2),认为这样较易蒙神垂听(参王上八35,42;代下六34)。
「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这也是犹太人的祷告习惯,时间上每天上午九时、十二时、下午三时,共三次(参徒三1);姿势方面则采双膝跪在地上。
「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意指禁令当前,不顾生命的危险,坚持自己的信仰生活。
〔话中之光〕(一)明知别人设下网罗,却仍坦然照行不误,但以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有时候我们也当坚持,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参徒五29)。
(二)但以理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信徒们是否也有每日必行的灵修祷告时间呢?
(三)我们心房的窗户,也应当开向圣城新耶路撒冷,好叫我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因为神已经给我们预备了一座城(参来十一16)。
【但六11】「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
〔吕振中译〕「于是那些人彼此串通,发现了但以理通常在他的神面前祈祷恳求。」
〔原文字义〕「纷纷聚集」骚动,人群聚集而纷扰;「祈祷」询问,寻找;「恳求」求恩惠。
〔文意注解〕「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指那些阴谋陷害但以理的人们,按时聚在但以理屋外窥探。
「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意指抓住但以理违犯禁令的把柄(参7节)。
「祈祷恳求」平常是祷告感谢(参10节),有事时是祈祷恳求。
〔话中之光〕(一)今天新约时代,除了在教会中的祷告和必要时为人代祷之外,主教导我们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6)。
【但六12】「他们便进到王前,题王的禁令,说:王阿,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么。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吕振中译〕「他们便前去进谒,在王面前提到王的禁令说:『三十天以内,无论何人、王阿,除了求你以外,若向任何神或任何人求什么,就必须给扔在狮子坑中:这一道禁令不是已签盖上了么?』王回答说:『实在有这道命令,照玛代波斯人的例、那是永不废除的。」
〔原文字义〕「进到」接近,靠近;「题王的禁令(原文两个相同的字)」关于,反对;「实」确实的,真实的;「有这事」事情,事件;「例」诏令,不可更动的法律;「更改」移除,拿开。
〔文意注解〕「他们便进到王前,题王的禁令」他们故意要让王不能袒护但以理。
「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王不自觉地陷入他们所设的圈套中。
【但六13】「他们对王说:王阿,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吕振中译〕「他们就应时在王面前说:『王阿,犹大被掳的人之中那但以理不尊重你,也不以你所签盖的禁令为介意,反而一日三次作他的祈祷呢。』」
〔原文字义〕「被掳」流亡;「犹大」赞美;「理(原文双字)」安置,固定(首字);判断,指引(次字);「也不遵」(原文无此词);「三次」三;「祈祷(原文双字)」询问,寻找(首字);祈求(次字)。
〔文意注解〕「王阿,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意指但以理不尊重王的权威,也不遵守王所颁布的谕令。
「他竟一日三次祈祷」意指但以理一而再、再而三地蔑视王与禁令,冒犯至极。
〔话中之光〕(一)犯法有罪,但祈祷无罪;任何入人祈祷行为于有罪之法,法律本身就犯了神最高的律法。
(二)听从人,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罢(参徒四19)。
【但六14】「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吕振中译〕「王听见了这话,就非常难过,立意要解救但以理;他苦思焦虑到日落、要援救他。」
〔原文字义〕「甚」极为;「愁烦」感到邪恶;「一心(原文三个字)」安置,固定(首字);意念(次字);向着,对着(末字);「筹划(原文双字)」变成,成为(首字);挣扎,奋斗(次字);「解救」救援,释放。
〔文意注解〕「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意指王此刻恍然醒悟,知道自己中了这班人所设的圈套,因此想方设法要找出解套的路。
「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意指王竟日思考,仍徒劳无功,一直到必须下达判决的最后时刻。
【但六15】「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阿,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吕振中译〕「那些人就彼此串通来见王,对王说:『王阿,你知道玛代波斯人有一条例:凡王所立的一切禁令和法典都是不可更改的阿。』」
〔原文字义〕「律例」法令,成文法规;「更改」改变。
〔文意注解〕「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意指这些阴谋者抓住时机,当面要催逼王执行法令。
「王阿,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意指连王自己也不可违例。
【但六16】「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
〔吕振中译〕「于是王下了命令,人就把但以理带了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应时对但以理说:『愿你的神、你所不断事奉的、愿他解救你!』」
〔原文字义〕「下令」说,命令;「常」连续,持续;「事奉」崇敬,服事;「救」拯救,释放。
〔文意注解〕「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意指王被迫不得已下令执法。
「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祂必救你」意指人们要害你,我也不能救你,如今仅能靠你不间断所事奉的神,但愿祂拯救你。
「祂必救你」这是显示对神有信心之人的口吻,但王此时似乎并没有这样的信心(参18节)。
〔话中之光〕(一)许多时候,王不能救我们,但我们所常事奉的神必能救我们。因为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一10)。
(二)当我们面临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的时候,要知道,这是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叫我们真实地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参林后一8~9)。
【但六17】「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
〔吕振中译〕「有人搬了一块石头放在坑口,王用他自己的国玺和他大臣们的图章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不得更改。」
〔原文字义〕「搬」带来;「玺」用作印玺的指环;「大臣」煮上,贵族;「印」用作印玺的指环;「封闭」密封;「惩办」(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这是落井下石的举动,为防坑中的人攀逃。
「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意指王和大臣共同在堵住坑口的封条上盖印,具有如下的用意:(1)除非盖印之人在场,任何人均不得撕开封条,移除封石,用意在防止人从坑外施营救;(2)既不能随意移除封石,表示坑中的受刑人,即或侥幸能脱离狮吻,也无法自行脱出坑外;(3)受刑人除了坑中的狮子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再加害于他。
「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从王的观点来看,除了坑中的狮子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加害但以理;从大臣们的观点来看,防止王法外施恩,派人营救但以理。
【但六18】「王回宫,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并且睡不着觉。」
〔吕振中译〕「王回了宫,不吃而过夜;任何娱乐都没有让人带到他面前;连睡眠都跑掉了。」
〔原文字义〕「睡不着(原文双字)」逃跑(首字);关于,向着(次字);「觉」睡觉。
〔文意注解〕「王回宫,终夜禁食」意指从日落时分到翌日早晨,王毫无食欲,无心进食。
「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意指王在那夜里,闷闷不乐。
「并且睡不着觉」意指王整夜无法入眠。
本节描述王对但以理受害的心理反应,说出三方面的心情:(1)对自己颟顸受骗,心中深感懊恼;(2)对但以理是否安然无恙,忧心忡忡;(2)对阴谋者设计陷害国家栋梁,愤怒至极。
〔话中之光〕(一)大利乌王由于骄傲中了人的诡计,自己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彻夜难眠。可见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这话一点也不错。
【但六19】「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
〔吕振中译〕「次日天刚破晓就起来,很紧张地跑到狮子坑那里。」
〔原文字义〕「黎明(原文双字)」大清早,破晓时分(首字);光明,日光(次字);「起来」立起,出现;「急忙」催促。
〔文意注解〕「次日黎明,王就起来」原文在这里用两个字来描写「黎明」,强调「天刚破晓,一看见微弱的晨光」,便立刻起床。
「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意指王焦虑地迫不及待的赶往狮子坑,要知道究竟。
【但六20】「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阿,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么。」
〔吕振中译〕「将近坑边但以理那里,王出了伤痛的声音来呼叫,应时对但以理说:『永活神之仆人但以理阿,你的神、你所不断事奉的、能解救你脱离狮子么?』」
〔原文字义〕「临近」接近,靠近;「边」(原文无此字);「哀」痛苦,伤心;「呼叫」哭泣,呼喊;「常」连续,持续;「事奉」崇敬,服事;「救」拯救,释放;「脱离」从,由。
〔文意注解〕「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表示王怀着悔恨伤痛的心情,要知道但以理是否还活着。
「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阿」王这句话的含意,不仅承认但以理所事奉的神是永活的神,并且祂也能赐给祂的仆人生命。
「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么」意指永活的神能拯救人脱离死亡么?
【但六21】「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
〔吕振中译〕「但以理同王说:『愿王万岁!」
〔原文字义〕「万岁(原文双字)」活着(首字);永久,古老(次字)。
〔文意注解〕「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这是古代东方国家,臣民对王说话的开头敬语(参二4;三9;五10)。不过,此处的意义特别重大,表示:(1)永活的神使我得以活着;(2)愿王也能信靠这位永活的神,得以活在祂面前。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一面不顺从王错误的谕令(参7~10节),一面却仍旧尊敬王。信徒即或外面不顺从错误的法令,里面仍须顺服神所设立的权柄(参罗十三1~2)。
【但六22】「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
〔吕振中译〕「我的神差遣了他的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害我;因为我在神面前他都见我无辜;在你面前、王阿,我也没有行过害人的事。』」
〔原文字义〕「差遣」派出,发出;「使者」天使;「封住」封闭;「伤」伤害,毁坏;「无辜(原文双字)」发现(首字);纯洁,无罪(次字);「行过」制作,实行;「亏损的事」伤害的行为,犯罪。
〔文意注解〕「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意指我如今得以活着,完全出于神奇妙的作为,为我表白我绝不该受害。
「因我在神面前无辜」我不该受害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我向着神忠诚且顺服,并没有得罪我的神。
「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第二个原因乃是,我向着王忠心且尊重,并没有作过任何冒犯王自己或损害王权益的事。
〔话中之光〕(一)狮子的口可以转指任何危机。许多时候信徒临危仍安然无恙,乃是神差遣祂的使者,为我们封住狮子的口,叫伤害不临到我们身上。
(二)在神面前无辜,在王面前没有行过亏损的事,这是但以理获救的理由;信徒也当常常自己勉励,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二十四16)。
【但六23】「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
〔吕振中译〕「当下王非常高兴,便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便从坑里被系上来,他身上并不见有任何伤损,因为他信靠他的神。」
〔原文字义〕「喜乐」示好,高兴,快乐;「系上来」抬高,举起;「毫无(原文三个字)」不,否,无(首字);发现(次字);所有的,全部(末字);「伤损」伤害,受伤;「信靠」信任。
〔背景注解〕「将但以理从坑里縏上来」古时狮子坑的通口有两个,一个是经过地道在坑边设一铁门,将狮子驱入坑内后,就锁上;另一个是在坑顶有一开口,供抛下食物和死囚之用。但以理即由坑顶之洞口抛下并系上来。
〔文意注解〕「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王喜出望外,连忙命令侍从用绳子把但以理拉上来。
「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但以理被拉到地面上以后,发现全身毫发无伤,这绝对是一个神迹奇事。
「因为信靠他的神」意指他将自己的性命信托给神,拯救与否全凭神定夺(参三17~18)。
〔话中之光〕(一)但以理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九33;彼前二6)。
(二)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提后一12)。
【但六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抓住原文作胜了〕咬碎他们的骨头。」
〔吕振中译〕「王下了令,人就把那些诬蔑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儿女和妻子、都带了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便扑着他们,把他们的骨头咬碎了。」
〔原文字义〕「控告(原文双字)」吃,吞噬(首字);块,片(次字);「扔」投掷,扔出;「坑」坑洞,洞窟;「抓住(原文双字)」直到,在…之间(首字);有权力,统治(次字);「咬碎」被粉碎,摔成碎片。
〔文意注解〕「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意指王对这些阴谋陷害但以理的大臣们愤怒至极,对他们问罪,全家诛灭(参斯八12),并以他们自己所建议的方法(参7节),施加在他们身上。
「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便扑着他们,把他们的骨头咬碎了」这表示狮子所以没有伤害但以理,并不是因为牠们奄奄一息,没有胃口,而是出于神的保护。如今神的限制一除去,就变得凶残可怕。
〔话中之光〕(一)害人反害己,自古使然。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二)自己犯错,往往会连累妻子儿女;所以为着心爱的家人,更当小心不可犯错。
【但六25】「那时大利乌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
〔吕振中译〕「那时大利乌王写了诏书寄给住全地各族之民、列国之民、和各种方言的人、说:『愿你们多享平安兴隆!」
〔原文字义〕「那时」然后,此后;「传旨」书写,记录;「大享」增大;「平安」福祉,兴旺。
〔文意注解〕「那时大利乌王传旨」那时指狮子坑事件过后;传旨指颁发谕令。
「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请参阅四1注解。
【但六26】「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因为祂是永远长存的活神,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存无极。」
〔吕振中译〕「如今从我面前有道谕旨下去:凡在我国中各邦的人、都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因为他乃是永活的神,存立到永远的;他的国度是个永不被灭的,他的权柄永无终极。」
〔原文字义〕「降旨(原文双字)」作出谕令(首字);判断,指引(次字);「统辖」统治权;「战兢(原文双字)」变成,成为(首字);发抖(次字);「恐惧」害怕;「永远」永久,古老;「长存」持久的;「败坏」伤害,毁坏;「权柄」统辖;「永存无极(原文双字)」一直到,甚至到(首字);末尾,总结(次字)。
〔文意注解〕「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意指要敬畏但以理所敬拜的神。
「因为祂是永远长存的活神」意指因为祂才是从亘古就存在,且活到永永远远的真神,其它都是偶像假神。
「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存无极」国度是掌权的范围,因此这两者相提并论;神的权柄和国度一起永存不朽,直到永远。
〔话中之光〕(一)由于但以理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参启十二11)的勇气和信心,一面使神不能不彰显它的权能,一面也使地上的君王看见神的作为,这就是得胜者的见证。
(二)神的生命、国度、权柄永远长存,在我们有限的人生里,竭力追求祂的生命和国度,或许我们在祂永远的国度里,也能与基督一同作王掌权(参启二十4)。
(三)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太六12~13)。
【但六27】「祂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
〔吕振中译〕「他解救人,他援救人;他行神迹奇事于上天于下地;他解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爪牙。』」
〔原文字义〕「护庇」拯救,释放;「搭救」解救;「救了」拯救,释放;「脱离」在…之外。
〔文意注解〕「祂护庇人,搭救人」护庇重在指「使之免受敌人的攻击」;搭救重在指「使之从敌人的手中获得解救」。
「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指祂乃是万神之神,祂手作在人身上超自然且具有表征意义的神奇之事。
「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请参阅22~23节。
〔话中之光〕(一)只要我们敢于交托给祂,祂必会护庇我们;只要我们敢于信靠祂,祂必会搭救我们。
(二)任何事都难不倒神,只要神稍微动一下手指头,就是神迹奇事。祷告就是搬动神指头,使祂为我们作事的秘诀。
【但六28】「如此,这但以理当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
〔吕振中译〕「这样、这但以理当大利乌掌国政时、跟波斯人古列掌国政时、就都诸事顺利、无大亨通。」
〔原文字义〕「大利乌」主;「在位」王位,王朝;「古列」你拥有火炉;「大享亨通」发达,繁荣,成功。
〔文意注解〕「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即指玛代人大利乌王,他就是灭掉巴比伦帝国、取而代之的那位王(参四31)。
「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解经家们有两种解释:(1)他和大利乌王是同一人,只是不同的年代称号;(2)古列王是大利乌王的侄女婿,后来继承王位并改号波斯王。
「大享亨通」意指王信任有加,治理国事凡事顺遂,无往不利。
叁、灵训要义
【人的权柄vs神的权柄】
一、恶臣对王权柄的心态
1.表面上尊敬王的权柄――若在王以外求甚么(7节)
2.实际上想要利用王的权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的禁令(13节)
3.结果反而害了自己――王下令把那些人扔在狮子坑中(24节)
二、但以理认识神的权柄高于王的权柄
1.在王权不抵触神权的原则下――在王面前没有行过亏损的事(22节)
2.当王权冒犯神权时――不可在王以外向神求甚么的禁令(7节)
3.仍然尊敬神权――双膝跪在他神面前,与素常一样(10节)
4.结果得到神的搭救――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27节)
三、但以理蒙王权悦纳的原因
1.他有美好的灵性,显然超乎其余的人(3节)
2.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4节)
四、但以理蒙神保守的原因
1.他遵行神的律法(5节)
2.他素常亲近祷告神(10节)
3.他常事奉神(16,20节)
4.他在神面前无辜(22节)
5.他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23节)
五、王经过事件后认识了神权
1.事件前不许人在王以外求神(7,12节)
2.事件中明白自己作错了事――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14节)
3.事件后发现神权高于王权――降旨全国人民,在神面前战兢恐惧(26节)
4.承认神权至高无上――祂的国永不败坏,祂的权柄永存无极(26节)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但以理书注解》
参考书目:请参阅「但以理书提要」末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