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但以理書第五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但五1~4任意妄為,自立偶像】

  有學者以為尼布甲尼撒是伯沙撒的外袓父,他曾為自己造了金像,並命所有的人都要敬拜「它」,目的是滿足他自高自大的心,他所遭到的結局,已在前一章交待了。然而,他沉痛的人生經歷,卻未有成為伯沙撒的警戒。故此,他在與一千大臣飲酒宴樂之際,為表揚他外袓父的戰績,竟用耶路撒冷聖殿中的器皿來盛酒,更帶同部下和親屬去讚美假神(34);可見其行為是何等褻瀆神啊!──《新舊約輔讀》

 

【但五116前車可鑒】「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傳一910)這句出自傳道書的話,實在道出了人的有限,其所言所行是短暫的、是重複的。報紙所刊載的戰爭、災禍、打劫、殺人……,仍是重重複複的發生。同樣,但以理書記述伯沙撒王的事蹟,豈不是尼布甲尼撒曾犯的嗎?

思想 你曾否以聖經中人物所犯的罪,作為你生命的警戒呢?──《新舊約輔讀》

 

【但五5~9史巴爾(Victor Sparre)在他所著的黑暗中的火焰(The Flame in the Darkness)一書之中指出,畫人像的畫家,和別的藝術家不同,他們使用反面配光的方法,並且大膽的解釋說:『在十四世紀的烏雪羅(Uccello)提出配光法,使畫家在表面光澤點,集中畫出線條,以創造出一種想像的空間。觀察者審判這個世界。但是人像的畫家把觀點和角度倒轉過來。他們的所有線條都在這圖畫中出現,而觀察者就站在這幅畫中。現在是這幅圖畫注視這一名觀察者。這一幅畫不是被放在天秤上秤出它的份量,而是藉觀察者。』這就是伯沙撒的經驗;也是許多人,當他們面對偉大的上帝之經驗。――《每日研經叢書》

 

【但五5~16懼怕驚惶,召但以理】

  尼布甲尼撒王曾命把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扔在火𨦼中燒死,只因他們不拜金像;當時,神在其中施行了拯救(參第三章),並在夢中顯示尼布甲尼撒王所要得的懲罰。那時,他懼怕、驚惶,沒有一位巴比倫哲士能給他講解夢的意思(參四47)。現在伯沙撒卻看見指頭在粉牆上寫字,臉色變了,心意驚惶;同樣巴比倫哲士們也無能解釋字的意思(69)。最後還是由有聖神之靈的但以理(四89,五1114),為他們解釋疑惑。──《新舊約輔讀》

 

【但五16】「我聽說你善於講解,能解疑惑。」

這困惑的世界在危急的時候,常轉向基督徒。當時仇敵無能為力,生命的殿堂充滿著亮光與歌詠。愉快的腳步似乎在追逐飛逝的時光,酒液在湧流,僕侍們低語奉承的話。神的僕人似乎留在角落完全被輕忽與遺忘,但以理在伯沙撒王宮的情況就是這樣,這時連神都被人譏笑呢。但是無限者伸出手來,在這殿堂的牆上寫出神秘的話,世人在驚慌中呼叫起來,要尋找聖神的靈同在的人,他能解明,只是大多是災禍的信息。

在這個時刻,神的兒女在完全的平安之中,他還能作什麼呢?他認得父神的字,明白祂的心意。在帝國傾覆時他確信父神的保守。他卻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念,只急切地解釋神的道,喚回罪人,拯救國家。

世人必須承認我們的信仰,甚至比他們歡樂的享樂更為重視,這是我們想不到的,那些最輕忽的人會要找你。所以你只管在神的靈裡安息,到時你會有機會說話,同時你不要認為太奇怪,為什麼你還要在試煉之中,你實際握著鑰匙,開啟神奧秘的事,最要緊的,你要尋找神的靈,你會得著智慧與知識的靈。──邁爾《珍貴的片刻》

 

【但五17~31心高氣傲的結局】「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箴十四3

記得少年時曾讀過一個螳臂擋車的故事嗎?那隻螳螂竟向著迎面而來的車子誇口,要用牠自己的臂去阻擋車子的前進;結局當然是自毀生命啦!也許,你會暗笑那螳螂的愚拙;但多少時候人也是如此自以為是,向造他的神說張狂的話,就如尼布甲尼撒王和他的外孫伯沙撒。

思想 你曾否奪取了神的榮耀,在事奉的崗位上自以為是?──《新舊約輔讀》

 

【但五27稱在天平裏】「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

  一件很奇異的事,就是人對自己知道得竟是那麼少。對自己作科學的客觀分析,還不過是一百年來的事。可惜,他們的意見中,還是被濃重的偏見蒙蔽,使衡量的天平,失卻準確。
  古代的專制君王,不必向誰裝作客觀,平準;他的判斷,臣民就有義務接受為標準。但在公義的神面前,卻不是這樣。
  尼布甲尼撒王崩逝(在位約605-563 B.C.),其子拿波尼度(Nabonidus)繼位作王,因為他有皮膚病,長期在亞拉伯的提瑪,由留守巴比倫的王子伯沙撒,同攝國政。
  伯沙撒王以為平安穩妥,與大臣設擺盛筵飲酒。在狂歡之後,記起先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許多國家,照他的習例,把被征服者的偶像也擄來,獻在他神的廟中;但猶大的耶路撒冷聖殿中沒有偶像,就把金銀器皿擄來。他用聖殿的器皿飲酒,可以表示尊榮,與大臣后妃同樂;絕沒想到是他最後的日子。
  想不到,就在這時候,對面的粉牆,忽然現出指頭,在上面寫字。這出人意外的事,把王的酒意給嚇醒了,歡樂變成了極大的恐懼。在驚惶中,他尋求有誰能解釋文字的意義。文字是當世通用的亞蘭文,在座不乏人認識;但沒有人能講解其中的意義。後來,還是太后提出了高年的哲人但以理。
  但以理並沒有奉承安慰的信息。像對尼布尼撒一樣,他先向伯沙撒講警告的話,責備他的罪,再講解牆上文字。

所寫的文字是:“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講解是這樣:“彌尼:就是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毗勒斯:就是你的國分裂,歸於瑪代人和波斯人。”

  驚人的信息,就在當夜實現(但五:24-30)。天亮的時候,巴比倫王朝,就結束了(539B.C.)。
  人應當敬畏神,不可剛愎自高,向神狂傲。人一切所行的事,神都記念。人不能知道,甚麼時候,是他最後的宴樂,越過了那條隱藏的線,再沒有回轉的機會:人要被稱在天平裏;即使是貴為君王,也不能延長存留在世界的時間。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沒有誰能在公義的神面前站得住。只有及時悔改,接受耶穌基督,作個人的救主,罪得赦免,才可以重生進入神的國度。── 于中旻《但以理書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