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三章拾穗
【弥三1】「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要听。你们不当知道公平吗?」
雅各与以色列是同义字,首领与官长也是同义的。他们都是行政的领袖。他们有责任维护公平与公义。在本书,雅各与以色列不再指北国,而是指南国(一13起,二12),或指神的选民整体。「雅各的首领」,在七十士译本作「雅各家」,似与上文(二章)相同,而在「官长」作「剩下的人」,在第九节也有这样的更改。──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雅各”、“以色列”都指南国犹大。
「雅各」、「以色列」:指南国,见1:5注。
「首领」、「官长」:原文为同义词,指执行公正的人。
雅各的首领。弥迦现在斥责领袖和假先知的不公正和压迫。
你们不当知道公平吗?这些国家的领袖当然该知道什么是正直和正义,并予以实行。但掌权的人往往滥用他们的权威。一个人在同胞中的地位越高,他的工作就越重要,他的影响也就越大。他可以发挥向善的影响,也可以利用他的地位和权威鼓励罪恶。
●「雅各」和「以色列」:都是指南国犹大。「雅各」在旧约多指北国以色列,唯在此书中除第一章指以色列外,其他地方都指南国犹大。
1∼4 不公义的领袖对待百姓的态度不过象屠夫对待动物的尸体一样!
这里用“要听”开始。1至4节宣布犹大领导层的罪;5至7节讲假先知的罪恶;9至末节再对首领(包括祭司和假先知)说话,看一2注。
【弥三2】「你们恶善好恶,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
这里以吃人肉的野蛮行为来描写这些官长残忍的欺压。剥皮剔肉,表明剥削得一无所剩,尖刻与凶暴可说到了极点。吃肉来表征残忍的欺压,在诗篇(十四4,廿七2)、箴言(三十14),都可找到。下一节还有这样的描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你们恶善好恶。见摩5:14
15;约3:20;罗1:28-32。
剥皮。这些领袖没有做羊群的牧人,引导和保护羊群,反而成了羊群的屠夫,以吃他们为生(见结34:2-6)。
2-3「从人身上 ...... 釜中的肉」:先知借屠夫杀牛的过程,来描述犹大首领司法不正、欺压无辜百姓的情况。
2∼4“你们”:指领导层。作者用“剥皮”、“剔肉”生动描写强者欺压弱者的凶残。到了刑罚的时候,神必不听他们的呼求。
【弥三2∼3】正直的领袖喜爱神的律法(参︰诗一2,十九7∼11),但弥迦那时的领袖却蔑视它(参︰赛一17、21∼23、26,五7∼8)。弥迦直视他们邪恶的心,看到产生邪恶的出处。这恶摧毁了与神立约的人中间所应有的司法公正及同胞手足之情。除了重生之后所产生的新渴慕(约三3∼8),再也没有别的方法能去除道德之沦丧。主耶稣基督审判人并非依照肤浅的表面,而是按着祂对人心的认知以及按着真理(参︰赛十一1∼5;约五19∼30;罗二5∼8)。以色列的官长不用他们的特权职位来护卫软弱无力的人,反倒滥用律法、钻其漏洞,好教自己能奢华地享用那些被其欺压无力反抗的人劳苦的成果。贫者既因景况难捱而提早结束生命,先知在此便以巧妙的暗喻,形容应为这种现象负责的官长为食人者。此一怪诞的画面旨在唤醒恶人的良知。──《丁道尔圣经注释》
【弥三2∼3 食人的比喻】犹大首领与司法官员的贪婪豪夺特质,被拿来与食人的宴席相比。人们成为经济刀俎下的鱼肉,腐败官员则贪得无厌。煮肉、敲碎骨头取骨髓的写实,可能是饥荒或军队围攻时,求生存的必须手段(见:王下六29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三3】「吃我民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分成块子像要下锅,又像釜中的肉。」
弥迦为人们受欺压而感到极大的同情,他爱同胞的情怀,使他更感到痛楚。他说「我的民」,好似新约中保罗的感受,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受苦(参阅林前十二25起)。
在弥迦以后也有先知提及官长的残忍:「他的审判官是晚上的豺狼,一点食物,也不留到早晨」(番三3)。以西结描写牧者(即指官长),非但没有牧养,反而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结卅四3)。这也是哈巴谷书第三章十四节所说的,他们喜爱在暗中吞吃贫民。──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先知用这个醒目的隐喻强调领袖们在对待平民时自私自利,贪得无厌(见诗14:4;摩8:4)。
●先知藉屠夫杀牛的过程来描述犹大首领司法不正,欺压无辜百姓的情况。
◎但这些政客的举动正与神的心意相反,残忍的对待百姓。
【弥三4】「到了遭灾的时候,这些人必哀求耶和华,他却不应允他们。那时他必照他们所行的恶事,向他们掩面。」
神公义的审判必定来到,他们遭灾,是罪的结果。那时他们即使哀求,也无济于事。神只对义人侧耳听他们的呼求。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祂的耳朵听他们的呼求(诗卅四15)。箴言第廿一章十三节: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神向他们掩面,表明祂完全弃绝他们。当祂用面光照亮,必有恩惠与福分(民六25;诗八十篇的重复语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遭灾的时候」:原作「那时」,就是神发烈怒的时候。(诗2:5; 箴1:28)
本节指出神必以牙还牙地刑罚首领。
神的慈爱不断地遭到拒绝;到了最后算账的时候,恳求解除惩罚将是枉然。他们曾有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却依然我行我素。
【弥三4】假设完全毁灭的判决已经宣告(一9∼16,二3∼5),这里又说即使他们呼求拯救,神也必不留情。正如审判官掩耳不听贫者的呼求,他们自己在无助时,神也同样掩耳不听其呼声。落在忿怒的神手中,是件令人恐惧的事(参︰箴一26;太二十五11∼13;路十六26;林后六2;来十31,十二17)。──《丁道尔圣经注释》
【弥三5】「论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豫备攻击他。耶和华如此说:」
「耶和华如此说」应在本节之首,这是传信者的方式,指责社会中另一种极具影力的领袖,他们是宗教界的人士,原为社会大众所尊敬的。但是他们却「使我民走差路」,他们是假先知。
平安是指安全舒适成功顺利。先知的工作就有这样的试探,为求名利,必须迎合人们心理。但是真先知必须秉承神的旨意,忠于职守,诚实传神的话。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十7)。但是只为工价,就受试探凭一己的心意,从事神的工作。所以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豫备攻击他,只设灾祸的事。──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假先知不说真话,只要有利可图(11节),可以昧着良心说谎。
假先知只要能吃饱(“牙齿有所嚼的”),便预言“平安”的信息。
「牙齿有所嚼的」:应作「牙齿间若有可嚼的时候」。按习俗,先知理当接受求助者的酬谢(撒上9:8; 王上14:3等) , 但这些先知为利而发假信息,迎合人意。
「预备攻击」:借昔时以色列人在圣战前所作的准备(参书3:5;撒上13:8-12; 珥4:9),形容假先知心存敌意,责备没有酬谢他们的人。
先知。弥迦在第5-8节里斥责假先知欺骗百姓的罪,宣布神对他们的审判。他说他们只想到自己和自身的生存。他们偏袒富人,对百姓的社会状况视而无睹。他们不指责流行的罪孽。
他们牙齿有所嚼的。参照下一分句,先知在这里可能是指饮食。先知们受到食物的贿赂以后,发出了天下太平的预言。“嚼”(nashak )字在旧约别处通常用来描述蛇咬(创49:17;民21:6-9;箴23:32;传10:8
11;耶8:17),有人认为这是说假先知预言:“平安。其实没有平安”,是在喷放毒液(结13:9
10;参耶8:11;14:13
14)。这种虚假的安慰,只能在受欺骗的心灵中注射灾难和死亡的毒药。
不供给他们吃的。这些假先知敌视不向他们行贿的人。
◎这些假先知降低标准去迎合富人的潮流,却践踏穷人的需要。
◎神把使百姓走差路的责任归给假先知,罪名实在十分重大,足以为今日教牧界和基督徒知识分子之鉴戒。
【弥三5∼7 失败的先知】失职、失败的先知,不再从神那里得到任何讯息(见:摩八11∼12神话语的「饥荒」)。这是因为先知的贪婪,出卖他们欺哄的预言,而非自由的宣讲,回应神的提示。把先知讲论商业化,担保那些「供养」先知的商人贵冑之「和平」与富庶;把毁灭的预言在此化为「战争」的寓言,对不贿赂他们的人宣讲。弥迦并非先知商业工会的一员,而是像阿摩司一样,单纯由神所选来讲话的人(摩七1∼15),用神的真实话语取代了他们无用的仪式与占卜的手段。此时亚述的先知通常都是皇家雇员,被期待支持政权的合法性。可以说,这些人哪里油水多,就靠哪边站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三6】「“你们必遭遇黑夜,以致不见异象;又必遭遇幽暗,以致不能占卜。日头必向你们沉落,白画变为黑暗。”」
黑夜常指神降下的灾祸(参阅撒上二9;赛八22以及摩五18)。黑夜既是幽暗的,没有亮光,就看不清神的真理与启示,对前途一片昏黑,不知以后会发生甚么,无论豫言未来的事。他们没有先知的见解,没有先见之明,还有甚么信息可传。于是他们沦为迷信,用各种邪术邪说来惑众。日头沉落,连白昼都变成黑暗。再没有光明,一直陷在黑暗之中。──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黑夜」、「幽暗」、「日头 ...... 沉落」等字眼,可形容神审判所带来的灾祸(参摩5:18; 番1:15);这里大概是指假先知得不到神启示的窘境。
你们必遭遇黑夜。这些灾难的警告是针对假先知和领袖的。弥迦告诉他们,在他们遭遇患难的时候,将不会有预言来指导他们(见撒上28:6;哀2:9)。
日头必向你们沉落。惩罚的日子将会显示平安之预言的虚假。他们繁荣和势力的日头将会下沉。
【弥三7】「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都必摀着嘴唇,因为神不应允他们。」
先见是先知早期未发展的类型,在一般人看来,与占卜的类似,专为豫卜未来的事。所以撒母耳被称为先见(撒上九9),阿摩司被轻视,目为先见(摩七12)此处先见与占卜同列。占卜是从异邦传来的迷信,申命记律法特加禁止(申十八10-14)。他们摀着嘴唇,或可译为「摀着上唇」,是举哀的动作,替代剃头的动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摀着嘴唇」:表示苦恼、羞愧。
抱愧。因为他们平安的预言已经变成骗局。
嘴唇。或“小胡子”。遮捂是表示伤心和羞愧(见利13:45;结24:17
22)。
●「先见」:「先知」之古称。
●摀着嘴唇:表示苦恼、羞愧。
◎神要在人真正渴求属灵的话时,让这些先知(maybe 牧师)无话可传。因为真理的源头不再应允他们。
【弥三8】「至于我,我藉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纔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弥迦见证神的恩典,他与假先知比较,不及他们的名气与富有,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工作也无价值可言。他只凭本身是耶和华的发言人,既不暗自庆幸,也不强调自己的能力。他知道能力是出乎神。
这里的才能不是才干,仍指能力或力量。这种力量是果敢的精神,不怕反对与攻击,抵御一切的利诱与胁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先知弥迦用十分简洁的话,有力地描述了先知的真正责任。他的信息来自神,是正直且勇敢的。
先知弥迦本人与上述的假先知刚好相反:虽然他责备百姓的信息并不讨好,但却是从神而来,有神的灵赋与力量和权柄。
假先知“随从自己的心意”(结13:3),弥迦则是受“耶和华的灵”(见撒下23:2;彼前1:10
11;彼后1:20
21)所引导。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三层恩赐:一,宣布神的信息感化听众的能力(见路1:17;徒1:8);二,对神公义和公平的判断和认识,使他说出正确公正的话语;三,冒着任何反对传达神信息的力量和勇气(见赛50:7-9;耶1:8
17-19;15:20;提后1:7)。弥迦的工作完全不同于那些自封的,欺骗奉承,趋炎附势的假先知。他们“称恶为善,称善为恶”(赛5:20)。
【弥三9】「雅各家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当听我的话。你们厌恶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
从法律的观点看,司法行政的官员必须秉公行事,公平与公义是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样,社会的道德秩序才可维持,社会的安宁方能确保。但是他们对公平竟然厌恶,将是非完全歪曲。
「屈枉正直」是将直的故意弄弯曲了,这种歪曲事实是无法理论的,但是当时的法律程序竟能如此,公正是不能挽救的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9-12 耶京必沦亡:不再成为首领、祭司和先知的保障。
第9-12节简要回顾领袖,祭司和先知的罪孽,宣布锡安及其圣殿即将毁灭。先知无畏地指责那些本应实行公义的领袖,因为他们厌弃“公平”并“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他们本应是纯洁的典范,公义和公平的保护者和维护者,却嘲弄神和人的律法。
【弥三10】「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
这些官长首领为富不仁,因为他们的财富是建造在人们的痛苦上。他们不惜迫使别人流血,甚至处以极刑,杀害之后,财产充公,其实却饱满他们的私囊。「锡安」与「耶路撒冷」是同义字,虽然锡安原为防守的保障,但两个地名是并用的。那是大君的京城,是耶和华的居所。但是神的荣耀,为人的罪玷污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人血」、「罪孽」:大概是指领袖对百姓的压榨和残暴。
借着敲诈勒索和司法的陷害(见王上21;耶22:13-15;摩5:11)。
【弥三11】「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他们却倚赖耶和华,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吗?灾祸必不临到我们。”」
在首都里一切都有设置。法律问题可找审判的法官。宗教问题可找祭司。个人道德问题以及未来的事,可找贤人哲士。但是找他们不是那么简单,第一是钱的问题,这是最实际的关键。如果将钱投下去,法官一受贿赂,可将有罪的宣判无罪,也可将罪嫁祸在别人身上。
祭司必须保持圣洁,使神的事不会从俗,被人弄污。但是圣所的服务成为了有利可图的事,尽可争取与取巧,迎合心理,简化手续,一切都可改变与妥协,只以利益前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这些领袖拿神过去的眷顾为理由,制造一种安全的错觉。
每个人——“首领”、“祭司”和“先知”——都得了报酬,因为玛门是他们的神。
「祭司
...... 施训诲」:祭司的职责是把律例教导百姓,但当时的祭司却为报酬而施教。下半节是作者对恶人的讥讽:这些活在罪孽中的人竟自以为义,坚信神必赐下福气。
为贿赂。法官们贪赃枉法,欺压孤立无援的穷人(见赛1:23;结22:12)。这是司法上严格禁止的行为(见出23:8;申16:18-20)。
为雇价。贪财的祭司们收礼超过他们正常需要(民18:20-24),当然会向慷慨的事主提供了有利于他们的训言。这些背道的祭司败坏了他们的神圣职务,把它变成为牟利的手段。同样,先知也“为银钱”提供合适的“启示”,给那些乐意付钱给他们的人。他们充满巴兰的精神,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彼后2:15;参犹1:11)。
他们却倚赖耶和华。官长,祭司和假先知们虽然在作恶,却自称敬拜耶和华。他们的宗教是一种仪礼的宗教,以外表的实行代替内心的公义和诚实。他们自欺欺人,以为有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就有了神的同在,悦钠和保护,平安无虞(见赛48:1
2;耶7:1-15)。
●祭司的职责是把律例教导百姓,但当时的祭司却为报酬施教。
◎大家追逐金钱,不顾真理。甚至愚昧到有(3)的想法。神决意追究,即使毁灭称为他名下的圣殿也不惜。
【弥三12】「所以因你们的缘故,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
以人血建立的锡安,必然全然荒废,锡安曾被建造,但是,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一二七1)。现在拆除房屋的工作队来了,将全城的房屋全部拆除,夷为平地,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
耶路撒冷是以罪孽建造的,也被变为乱堆。耶路撒冷原为耶布斯人之地,只在东南地区,以后圣殿建于北区。丛林是野兽出没之处,荒废的城中实况也是如此。巴比伦倾覆之后,其内永无人烟,只有旷野的走兽卧在那里,咆哮的兽满了房屋(赛十三21,卅四11;番二13-15;耶五十39)。──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暂编注解〕“锡安必被耕种”:耕种须翻转土地,喻耶路撒冷被毁的彻底。先知耶利米后来引用本节,说希西家王听了此话展开复兴运动,得逃为亚述所灭的命运(耶二十六18∼19)。
「这殿」:先知不用「耶和华的殿」,暗示圣殿一旦遭毁,就不再是神的居所,百姓也不再有敬拜的地方。
「丛林的高处」:指长满丛林无人居住的山岗。
锡安。原指耶布斯要塞(代下5:2;参照撒下5:7),但后来指整个东部山梁,在诗歌中指耶路撒冷全城(见诗48:2注释)。
被耕种。喻指完全的毁灭。据耶26:17-19,这个预言是在希西家的时代发出,在公元前586年字字应验。
乱堆。参尼2:17;4:2;耶9:11节。
高处。或“树木繁茂的山丘”。曾经人气很旺的摩利亚山丘,将变得像山顶一样荒凉。
●这殿:先知不用「耶和华的殿」,暗示圣殿一旦遭毁,就不再是神的居所,百姓也不再有敬拜的地方。
●「锡安必被耕种」:耕种必须翻转土地,喻耶路撒冷必被彻底毁灭。耶路撒冷位于锡安山上。
●「丛林的高处」:指长满丛林无人居住的山冈。
◎我们今日的教牧界和政治领导阶层呢?
【弥三12】耶路撒冷所获的判决,和撒玛利亚的相仿︰两个城巿都将变为乱堆和栽种藤蔓之地,而且所有敬拜的标志均将消失(12节的殿;一7的偶像)。当以色列的圣者遗弃祂最圣洁的殿时,这殿便成了亵漫且不圣洁的所在。弥迦在此用殿(直译为「房屋」)而非「耶和华的殿」,旨在除去其神圣的意义及荣耀的气息。(此处的山和四1的「山」,均译自同一希伯来名词 har。)耶稣在谴责宗教领袖们滥用神以牟取己身的荣耀和利益之后(太二十三),也同样宣告了圣殿的毁灭(太二十四)。每一代的宗教领袖都应将这些警告铭记在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弥三12 被耕种像一块田】一块地得要先清除所有的碎砾,才能够犁地播种。这个隐喻展现出此城与根基,将被完全摧毁。亚述的军队会犁平这座城,使其回复原本的耕地状态(比较:赛五6)。这种情形没有于耶利米在世时发生,不过他说出了这个神谕,并且长老在审判他时引用(耶二十 六18),显示出先知的预测被汇编研究。──《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