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哈巴谷书导论拾穗

 

哈巴谷书提要

 

壹 概略

一 哈巴谷书列在那鸿书之后,这两卷‘小先知书’的性质是很相似的,都说到神对祂子民的仇敌的审判。那鸿书是预言亚述的结局,哈巴谷书是预言迦勒底的结局。

二 从本书一章一节,二章一、二节和三章一节看来,本书的著者显然是哈巴谷。

 

贰 关于先知哈巴谷

一 除了本书一章一节之外,对于哈巴谷的出身、籍贯、父家、生平、何时作工等等,在圣经中一无题及。如果这是故意的,那么他的目的就是要专一彰显他所事奉的神。

二 一章一节告诉我们三件事:()他是先知;()名叫哈巴谷;()传说神所给他的默示。

三 根据‘这歌交与伶长,用我的丝弦乐器,’(三19,直译,)我们还可以推测,他可能是一个祭司,或是一个利未人,在殿中事奉或是歌咏的。

四 圣经中只有一个哈巴谷,就是写本书的先知。这名字的意义是‘抱住,’或作‘黏附。’诚然,当他有问题的时候,为寻求本国子民益处的时候,他‘抱住’神,‘黏附’于神,一再发问,不肯放松。

五 犹太人中相传先知哈巴谷就是那书念妇人的儿子,曾被以利沙救活。(王下四273237。)还有传说哈巴谷曾为但以理将食物送到狮子洞里。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传说。

 

参 时间和地点

一 因为经中对于先知哈巴谷的材料不够多,所以他究在何时作工,很不容易断定。有的说他是被掳以后的先知,有的说他是希西家和玛拿西年间的先知。可是根据本书三章十九节看来,那时还有圣殿和敬拜的事,可见他绝不在被掳之后。根据代下三十三章,神借着亚述(并非借着迦勒底)来处罚玛拿西的恶行,与哈巴谷的预言不符,(哈一6,)可见他不是在玛拿西年间的先知。按着我们所见到的,他可能是约西亚年间的先知,他工作的时间约在主前六二六年。因为那时正是神借着众先知所预言的审判将要来而尚未来,正是神因约西亚王追求复兴而将审判挪后一段时间,(参读王下二二1820,)以致引起先知不能忍耐而向神题出问题。(哈一24。)

约西亚是一位追求复兴的王,正和先知的祷告相符。(三2。)约西亚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以利雅敬,’意思是‘神复兴,’可能是根据先知的呼声。

二 先知作工的地点显然是在犹大,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殿和伶长。

 

肆 体裁

一 本书一、二两章是散文,第三章是诗。从本书的文字看来,哈巴谷是一位在犹大人中的学者;他所写的无论是文或是诗,都极精致、高雅,富有美丽的诗意。

二 先知哈巴谷善用对话的方式来传达他所得的默示。本书几乎从头至末-甚至在他的诗里-都是神和他中间的对话。

 

伍 几处可注意之点

一 本书与新约时代的信徒有很密切的关系。新约圣经引用本书的话有下列几处:

()行传十三章四十一节,比较本书一章五节。

()罗马一章十七节,(参读五章一节,)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加拉太三章十一节,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希伯来十章三十八节,比较本书二章三、四节。

后三处都引本书二章四节的话-‘义人因信得生。’似乎罗马书特别注重‘义,’加拉太书特别注重‘信,’希伯来书特别注重‘生。’

二 本书引用或根据其他经卷的话有下列几处:

()三章十九节,比较诗篇十八篇三十三节。

()二章六节,比较以赛亚十四章四节。

()二章十四节,比较以赛亚十一章九节。

三 曾有人称哈巴谷是十六世纪改教运动的鼻祖,因为使徒保罗所传的‘因信称义’是根据于哈巴谷,而路德马丁所力争的‘因信称义’又是根据于保罗的。

四 先知惊奇神容忍犹大的罪,神使他确知不久祂要借着迦勒底人向犹大施行审判。先知又惊奇神竟会用比犹大人更坏的迦勒底人作审判的工具,神又使他确信迦勒底人也必因罪受审判。神能用巴比伦作一个大铁锤审判选民,但祂用过以后,因它有罪的缘故,又毁坏这审判的工具。(耶五十23。)神在此一再给先知看见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就是公义、圣洁的神对罪必须加以审判;而且在事实上,人人都有罪,谁都不能躲过祂的审判。可是神不只是公义、圣洁的神,祂也是慈爱的神,当先知发觉人(连他自己)在神面前都被定罪,都须受审判的时候,神又给指给他看见一条生’路,就是‘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这就是福音,也就是使徒保罗所讲的因信称义的根据。

五 哈巴谷被称为‘信的先知,’可是他也被称为‘问的先知,’他一直向神发问,‘为何…’‘为何…。’(一31314。)他的问不是出于疑惑神,而是出于信神;他深信神是公义、圣洁的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是‘哈巴谷,’他‘抱住’神的公义,他‘黏附’于神的信实,他要发问,不肯放松。

六 哈巴谷不只因信神而发问,也因他有神公义、圣洁的性情,对于犹大的罪不能容忍,故而发问。

七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我可用什么话向祂诉冤。’(二1。)先知发问之后,他的心一直守在‘守望所’和‘望楼,’他要‘观看,’这就是儆醒、等候、忍耐,这也就是哈巴谷以及所有的信徒对神应有的态度。

八 本书中先知所题的罪(一24)是指玛拿西作王年间的罪。神要讨罪,施审判,可是神没有就执行,因为约西亚王自卑,寻求神,(代下三四3,)力图复兴,蒙神应允,把审判延迟。(王下二二1820。)

九 本书的开始是问,结束是唱;开始是惊奇,结束是赞美;开始是不能安息,结束是得到安息。

哈巴谷发问,得到神解答后,他写了一首美丽的诗歌作结束,一面表示他赞美、感谢神,一面表示他又喜乐、又满足。

三章是一篇庄严的诗篇,又是一个恳切的祷告。先知在此追忆神过去的作为和恩典,所以虽然‘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16,)他仍能不慌不忙,因神而喜乐。

十 哈巴谷祷告说,‘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工作,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三2,另译。)这些年间审判要来,可是也就在这些年间复兴要起首。有了审判,才有复兴。审判若不从神的家起首,教会就无从复兴。

十一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三1718。)在神许可之下,哈巴谷所有的享受,甚至日常的必需品都从他身上完全剥夺。可是神在他生活中是事实,他就仍能喜乐;因为物质可以失去,神却始终同在,总要为他开一条出路,使他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十二 ‘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二14。)先知以赛亚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赛十一9。)这预言要到国度时期才完全应验,因为以赛亚明说,‘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祂。’(10。)不过哈巴谷在这里说得似乎比以赛亚更清楚些,因为以赛亚只说,‘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而哈巴谷是说,‘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这件事必须等到基督在荣耀中显现,遍地都认识祂的荣耀之后,才得实现。(参读太二四30,二五31,路九26,帖后一7,二8,犹14。)

 

陆 信息

本书主要的信息是:神绝不容让罪,但祂执行审判是有时间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当祂发怒的时候,仍以怜悯为念,(三2,)因为祂使‘义人因信得生’-奇妙的福音!

 

柒 钥字和钥节

一 钥字:()‘为何,’(一3,)()‘信,’(二4,)()‘复兴。’(三2。)

二 钥节:

()‘惟义人因信得生。’(二4。)

()‘耶和华阿,我听见你的名声,就惧怕。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工作,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三2,另译。)

 

捌 分析

本书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三大段:第一次的对话、第二次的对话、先知的诗歌。

 

1 第一次的对话(一章一至十一节)

一 引言。(1。)

二 因神对罪恶似乎任其继续,并不惩罚,于是先知向神发问:

()神为何不听他的祷告。(2。)

()神为何不理罪恶。(34。)

三 神表示祂的沉默并非祂的不知和不理,乃是正要向罪施行严厉的审判。祂说,

()祂将要行一件难以置信的事。(5。)

()祂将要用迦勒底人来执行祂对犹大的审判。(6。)

()述说迦勒底人的残暴,表示审判的可怕。(711。)

 

2 第二次的对话(一章十二节至二章)

一 神的解答,虽然解决一个难处,但又产生了另一个难处,就是这么一位公义、圣洁的神怎能使用一个比犹大更坏、更恶的国家去执行审判呢?所以先知又问:

()神是自有永有、圣洁的神。(一1213。)

()祂能否借着更有罪的百姓来审判选民的罪?(一1213。)

()祂能否容许他们捉人如同捕鱼一般?(一1415。)

()祂能否容许他们的强暴和残酷?(一1617。)

()先知问了,耐心等候。(二1。)

二 神表示祂并非不注意迦勒底人的邪恶,乃是正要加倍的处罚他们。祂说,

()将神的默示清楚的、公开的写在版上,使人容易读。(二2。)

()神对罪的审判,必要临到,并不迟延。(二3。)

()审判中的一条‘生’路-‘义人因信得生。’(二4。)

()神以五种灾祸刑罚迦勒底人。(二520。)

 

3 先知的诗歌(三章)

当哈巴谷发现他所有的难题都得解决时,神的安息和满足就占有了他的心。他不禁倾倒他的全人,在一首庄严、激昂的诗歌里,发出他的呼求、赞美、和向神的信靠。(1。)

一 求神复兴祂拯救的工作。(2。)

二 求神执行审判时,以怜悯为念。(2。)

三 追叙神过去的拯救和恩典。(315。)

四 这些记忆,使他得安息。(16。)

五 从此完全信靠神。(1719。)

—— 倪柝声《圣经提要》

 

义人必因信而活──哈巴谷书

 

 

预言的目的和年代

负担和末世

异象

一个祷告

 

读经:

 

「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因此律法放松,公理也不显明;恶人围困义人,所以公理显然颠倒。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哈一:15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甚么话,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向他诉冤:或译回答所疑问的)。他对我说:将这默示明明的写在版上,使读的人容易读(或译:随跑随读)。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

(哈二:14

 

「先知哈巴谷的祷告,调用流离歌。耶和华啊!我听见你的名声(或译:言语)就惧怕。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

(哈三:12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这歌交与伶长,同丝弦的乐器。」

(哈三:1719

 

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是何等的感谢赞美你!因着你的爱子,我们现在得以来到你面前,与你同在。这里有满足的喜乐和永远的生命;所以,当我们来的时候,求你将你的话语向我们开启,使你话语对我们成为生命成为灵,好使你得着荣耀。我们奉你宝贵的名祷告。阿们!

 

预言的目的和年代

 

哈巴谷这个名字的意思乃是拥抱,紧紧抱住。我们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否神赐给他的,或者先知为自己起的;我们只知道哈巴谷这名字是拥抱之意。这字按希伯来文最严格的形式里,是可以用在神或者用在人的身上。例如:在歌中之歌第二章6节和八章3节,那良人就是我们的主,「他的左手必在我头下,他的右手必将我抱住。」但是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个字还可以用在人的身上,好像在箴言四章8节有劝我们的话:「要怀抱智慧。」

 

在先知哈巴谷这个特别例子里,很可能是用在人身上。换言之,在这里我们看到先知哈巴谷在试炼当中,用信心的膀臂抱住神!他抱住神好像雅各与主的天使摔跤时一样,而他的大腿窝被摸了一把以致于瘸了;因他抱住天使,若不给祝福就不让他去。这里也发生同样的事情,先知哈巴谷用爱心和信心的膀臂抱住神,并且拒绝容神过去,直到他得着指教、祝福和建立。

 

马丁路德曾说:「乃是先知抱住神的百姓,把他们围在膀臂中安慰他们,且把他们高举在神的面前,安抚他们,并借着向他们保证说:若是神许可,情况很快就要转好。」这段描述可以应用在先知哈巴谷身上,因为那正是他的经历,如同在这卷书中所说的,我们看见他在那个时候拥抱神的百姓,并且借着神与他们同在的保证来安慰他们。

 

圣经中没有记载哈巴谷的家谱,只告诉我们他是先知。在十二卷小先知书的作者中,虽然他们都是先知,却只有三位是特别被指明是先知;哈巴谷是其一、哈该及撒迦利亚是其余两位。换言之,他乃是正式的被神放在先知的地位上,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作为神向他百姓的发言人。

 

这卷书的最后一节末了有「用丝弦的乐器」一句话,人们因而认为他是利未人。我们知道在圣殿的事奉中,乃是利未人弹奏乐器并且参与音乐的事奉;所以很明显的,哈巴谷是个利未人,借着他演奏丝弦的乐器参与圣殿的事奉。他说预言的年代并没有记载;但是详读这卷书,我认为可以很接近的查出他说预言的年代,解经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总之,很可能是在玛拿西作王的末年,经过亚们作王的两年,直至约西亚作王的早年间,这从第一章第五节:「主说,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可以看出。

 

我们知道,神所作的那一件工作就是迦勒底人(巴比伦人)入侵。但是当神在要作这件工作之前预先告诉他们,那一代听见这预言的人们,(他们都要实际经历这个工作)却不相信。因为在那时候,亚述就是尼尼微,仍然强盛,而巴比伦却是刚刚兴起。换言之,犹太人就是那些余民,他们是惧怕亚述的;他们害怕亚述人随时会卷土重来,而从来没有想到迦勒底人(巴比伦人)。因为尼尼微在主前六百廿五年灭亡,而这个预言是在尼尼微倾覆之前宣告的,可见先知说这预言的年代是在尼尼微被倾覆之前,并且是在巴比伦兴起来成为世界的强权之前。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看见,与哈巴谷同一时代的先知尚有西番雅和耶利米。事实上,西番雅很明显的引用了他的话语,例如:在西番雅一章七节里:「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这是引自哈巴谷书二章20节的说法:「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西番雅是在约西亚王年间说预言的。然后在耶利米的著作中,好几处有类似的感觉;而耶利米在约西亚王第十三年时开始他的预言,借着这些,我们可以断定哈巴谷必是在西番雅和耶利米之前开始他说预言的职事。西番雅也预言到尼尼微的倾覆,这更显明出哈巴谷是在他之前说预言的。

 

哈巴谷使用早期先知像以赛亚或者弥迦他们那样的语言,同时也使用了申命记或者诗篇中的语言。所以他的预言颇有早期先知的格调,不同于后期的先知;因此我们倾向于相信,他是在玛拿西的末期和约西亚的早期说预言。

 

他预言到巴比伦人或者是迦勒底人的侵入。我们知道因为玛拿西王的罪,神定意要毁灭犹大。但是我们也记得玛拿西是如何的悔改了,而且我们也记得约西亚王的祷告,所以神推迟了那一个审判,使巴比伦人没有即刻入侵,一直拖延到约雅敬作王的年间。虽然这事没有立刻发生,它却并不是很遥远;这个工作仍在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时间内完成。

 

哈巴谷书很不寻常,因为它并不全然是一卷预言书,好像整卷书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向着百姓发出的预言信息。我们看见哈巴谷书是记载一种非常戏剧化的陈述先知和神的对话。在这卷哈巴谷书中,有两个主要的说话者,就是先知哈巴谷和神。他们在会堂中讨论的对话,组成了这卷书;然而它仍是一卷预言书。

 

在所有的预言书卷中,哈巴谷书最为特殊;因为它启示出先知灵里深处的操练。有一些先知只预言到将要发生的事,但是在这书中,我们看见哈巴谷在他的预言中有一些深的操练。这是最不寻常的事。

 

这一卷哈巴谷书有三章,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用三个重点将其区别:第一章是负担、末世;第二章是异象;第三章是一个祷告。

 

负担和末世

 

首先有一个负担;从那个负担中,先知看到一个异象;因着那个异象,他就有一个祷告。这卷书是借着先知哈巴谷所看见的那一个末世负担而开始的。那一个末世负担是什么呢?这负担从何而来?先知哈巴谷所看见的这个末世;换言之,他看见了一件事情。谁使他看见这件事情呢?乃是神使他看见的。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事是可以看见的,然而我们却未真实地看见它。换言之,那些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能说没有看见;但是很希奇的,我们视而不见,未曾在里面产生出一个负担。例如:在主的日子,圣殿区域的外院里,有商人们在作买卖、兑换银钱。这件事已是多年的习惯,无人不知道。当人们进到圣殿的时候,虽然都看到这些事情,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有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是让他们变得方便。因为当他们来到圣殿,所要献的祭物必须是没有玷污的,这是要经过祭司察看和认可的。若是带着自己的羊羔到圣殿来,祭司们可能不予认可,因为身上可能有一点瑕疵。虽然你的祭物已近乎完全;但是祭司们想要作自己生意,所以就不予认可。因此人们必须向他们买洁净的羊羔;所谓洁净的羊或者牛犊就是被祭司所认可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圣殿的区域中有人买卖牛羊的缘故。这的确方便了那些要献祭的人。兑换银钱也是同样原因。从外国来的人们,要把原来的钱币换成圣殿的银钱,只需在圣殿中兑换银钱摊子上兑换即可,很是方便。这些事情已经存在了许多年,而人们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人对此有任何的负担。但是当我们的主耶稣进到圣殿时,看见了这些事情,他里面充满了负担,而必须洁净圣殿。

 

这同样的事,在先知哈巴谷的里面也产生了负担。在那个时候的犹大国已经到了末期,神子民的道德和属灵光景非常的低下,国内是有强暴、纷乱、斗争和不公平的事,不义胜过公义,律法扭曲,义人受苦整个社会都败坏了。这种光景已经有一段时期了。然而人们活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看见周围一切现象,心里却不为所动;但是这里有这一个人,神开了他的眼睛,不仅用天然人的眼睛看见了,且用主的眼光看见了这一切的事,他里面的感觉就有了极大的不同。人若是用天然的眼睛来看这些事情,那是一种感觉;但是用神的眼光来看这些事情,所看见的就必非常的不同。

 

神呼召哈巴谷来看罪孽。并不是他有意要花自己的国家中找差错,乃是神开了他的眼睛,使他能够看见罪孽。他看见四周都是腐败,他看见义人受苦,他看见邪恶横行;他用神的眼光看见了这些事。或者换一个方式来说,他的负担临到了他。神的负担成为他的负担。神因着他百姓的腐败而沉重。神看见这些事情而不能再忍受,所以就与先知交通。先知用神的眼光看见了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非常的沮丧,他说:「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我因强暴哀求你,你还不拯救。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

 

神是公义圣洁的。当他用圣洁的眼目并在公义的性情里,看见他自己百姓这一切罪孽的时候,难道他不要作一些事吗?难道神会容许这些事情一直延续下去吗?当先知被神的负担所感动时,他开始祷告:神啊!求你作事罢!不要容让这些事继续下去!不再任凭义人受困,而该刑罚恶人。主啊!快改变整个局面罢!你为何仍旧袖手呢?我们知道这一个负担乃是从主那里来的。主正要对此情形作一些的事情,但是神却要神的百姓祷告。希奇的事,这乃是神恒久的忍耐。

 

当我们看见一些事情,心里有所不满时,便盼望他快受审判并且立刻受刑罚。神比我们有更圣洁的眼光,根本不能看这些事情,也不能忍受他们;然而你却看见神恒久的忍耐。为什么?乃是因为他要施怜悯。他盼望人们能够悔改。他要审判,但是他也要等待;他要给机会使我们能悔改。

 

当先知被那一种负担所压住,实在不能再忍受,所以他就呼喊说:主啊!作一些的事情罢!为什么你仍不动声色呢?他百思不解,所以在一章5节中:「耶和华说:你们要向列国中观看,大大惊奇;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神说:是的!我要作一件工作;我要兴起迦勒底人管教自己的百姓。你呼求我来管教我的百姓,我会的!但是我要用迦勒底人来作我的杖,来管教我自己的百姓。而迦勒底人是非常的邪恶,非常的凶暴,非常的残忍,甚至比犹大民中的余民更加的邪恶、强暴,更加的败坏,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像风猛然扫过,显为有罪。(哈一:11)换言之,神兴起了迦勒底人来作为他管教的杖。神是有主权的,在他的主权中,他兴起了迦勒底人;他要用迦勒底人修正他自己的百姓。但是巴比伦主不但没有看见乃是神将他们兴起,乃是神给他能力来毁灭列国,反而认为是他自己的能力,所以越过了神为他设定的界限。他不但没有承认乃是神所兴起的仆人,是被主使用的一个器皿;反而开始敬拜他自己的能力,使得他自己的能力成为他自己的神,以致因自己而骄傲,越过了神所为他定的界限。情形通常都是如此的。

 

神向先知启示,这个器皿比犹大国邪恶的百姓更邪恶。当先知知道了迦勒底人越过了界限,而开始以自己的能力为神时,就说:人有盼望,并说我们不致于死亡。若是用更邪恶的来惩罚邪恶的,很可能的那邪恶的会死;但是因为那更邪恶的越过了界限,因此先知知道他们将不会死。他开始明白迦勒底人不过是神的一根杖,用他们来修正他的百姓;但是他仍然不能明白,为什么神用更邪恶的来惩罚那比较不邪恶的?这作法似乎不对,而且他并不明白神为什么不快快的作成。神已经回答了他第一个问题。但是他又有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先知困惑了。

 

坎培摩根说:「哈巴谷书是一卷对比的书。它从一章2节开始而结束于三章19节。一章2节是借着一个问题开始,接下来有更多的问题;但是三章19节是在确定和把握中结束的。第一章是从一个哀哭、一个失望哭泣开始的;但是在第三章中,它的结束是用一个信心的呼喊。而其秘诀,就是改变的关键则是二章4节。」

 

在我们继续说下去之前,我愿意先指出在一章5节里,神告诉哈巴谷说:「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我必兴起迦勒底人。」换言之,这是在他们的时候,神所要作的工作;而他们所不相信的,乃是兴起迦勒底人来作为神管教的杖。这一节在新约使徒行传十三章41节中被引用。

 

当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的时候,他向他们传讲神整个的计划,就是神救恩的计划。他告诉他们主耶稣的死和复活,神如何使他作为世人的救主,并且借着他使人悔改并且使罪得以赦免。然后他就引用了那一节:「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 虽有人告诉你们 你们总是不信.。」那么,这究竟是什么事呢?就着先知哈巴谷来说,那件事情乃是迦勒底人的侵入;但是在新约中,当保罗引用那一节圣经,所指的事(工作)乃是基督第一次的来到。在哈巴谷书中的工作乃是管教、修正的工作;但是在使徒行传中,那个工作乃是救恩的工作。这乃是圣灵使用神话语的方式。感谢神!他今天作一件事,他也回答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邪恶环绕在我们周围的问题。为什么会如此呢?神说:我要作一件事,我要借着基督耶稣所完成的工作,来赦免你们一切的罪恶。

 

异象

 

先知困惑了,所以他说:「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甚么话,我可用甚么话向他诉冤。(向他诉冤:或译回答所疑问的)」(哈二:1)因为他并不明白,他到望楼上等候神,好明白向他启示的这一切是什么意义?一个先知也是一个守望者。耶和华对我说:「将这默示明明得写在版上。」(哈二:2)。因神赐给他一个异象(默示)。「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哈二:34

 

神所指示他的异像是什么呢?你读第二章,就会发现这个异象不是别的,乃是迦勒底人的灭亡。他们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所以神要毁灭他自己所兴起来的那根杖。这就是那异象。

 

这个异象有一定的日期,巴比伦的灭亡一定要来到;但是必须在所定的日期才来到。神不说谎,所默示的一定实现,而我们知道,最终,巴比伦被玛代波斯所灭。这就是那异象。

 

在这一章中有五个祸患;神宣告了五个祸患要临到迦勒底人,就是巴比伦国,而每一个祸患都用三节经文记述。第68节是第一个祸患,说到迦勒底人强暴有野心,他们有无止境欲念,竞想征服全世界;就因这个野心,而种下灭亡的种子。第二个祸患是在911节,那乃是贪婪;他们非常贪心,不以自己得着的为满足。第三个祸患乃是他们强暴而且残忍,就在1214节。第四个祸患乃是他们傲慢自大,对待被征服的人非常残忍,非常的不人道,就在1517节。第五个祸患乃是他们拜偶像,他们敬拜自己能力以之为神,记在1820节。因着这五种罪,神最终毁灭了巴比伦。

 

这就是神赐给先知的那个异象,为要安慰他。在第二章中有两个地方,是曾被新约引用过。第一处事第三节:「因为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应验,并不虚谎。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这在希伯来书第十章37节中被引用:「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我们留意在哈巴谷书第二章里,那个代名词乃是「它」,(译者注,没有生命的那个它)。换言之,这个异象快要应验,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这个异象——它,乃是巴比伦的灭亡。

 

当圣灵引用它的时候,跟我们的引用很不一样。圣灵知道所说的生命,所以你看见,在新约圣经中,讲到那个异象则用「他」。(译者注:乃是神格的他)当然,当你读希伯来书第十章的时候,作者乃是劝勉鼓舞神的百姓们往前,不要失望灰心,而要忍耐的继续往前,借着信心和忍耐来承受所应许的;因为他必快来。这里的「他」是指着基督第二次降临。我们的主快要第二次再来,所以不要放弃盼望继续忍耐,你就必要承受应许。他要再来并不迟延。

 

另外一节被引用的:「看哪!他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义人因信得生。」(原文作因信而活)这乃是异象背后的信息。这个异象讲到巴比伦的灭亡。而在异象背后的信息,则是说到恶人必至于死,骄傲的人将要灭亡;但义人必因自己的信心而活。为什么呢?乃是因为神恒久的忍耐。实在的,那傲慢的人必至于死,巴比伦将要被毁灭;但是不是立刻就被毁灭,相反的我们看见巴比伦帝国存在了将近一百年。在那长段的时间中,你怎么挨过那煎熬的日子呢?义人必因他的信心而活。那是你惟一能挨过这段时间的方法。那就是异象背后的信息。

 

这一节:「义人必因信得生。」在新约圣经三卷不同的书中都引用过。其一乃是罗马书一章17节:「义人必因信得生。」这里的重点是「义人」。其二在加拉太书三章11节:「义人必因信得生。」这里所强调的是「信心」。其三在希伯来书十章38节:「义人必因信得生。」这里所强调的乃是生活的「活」这个字。所以在哈巴谷书中的那一节在旧约圣经里,而圣灵使用它在新约的三卷书中来发展。所以你可以看见这一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弟兄姊妹!当我们看见恶人横行,义人受困苦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里生活呢?我们知道神必要审判;但是什么时候呢?为什么要等待这么长久呢?我们要如何在这么艰难的时期生活呢?「信心」!我们只能借着信心来过活。这就是那异象。这是信心。

 

一个祷告

 

在先知得着那个负担之后,便开始为着那个负担来寻求神。主就赐给他一个异象,指示他神将要作的事;然后先知用一个祷告来响应。这个回应是理所当然的事。若是你从主那里得着一个负担,便应该为此来寻求主,那么神就会在一个异象中向你启示他的心意。但是当你看见那个异象的时候,不是坐下来欣赏,乃必须用祷告来响应。所以在第三章中,你看见先知在那里开始祷告。

 

先知哈巴谷的祷告,调用流离歌。这个祷告是一篇诗。若是我们读诗篇这卷书,就会看见有好几篇诗篇亦被称作祷告。例如:诗篇17篇和86篇,乃是大卫的祷告;诗篇90篇是摩西的祷告;诗篇102142篇是祷告,很可能是大卫所写的;因为在102篇中说:困苦人所作的;这个受苦的人很可能就是大卫。所以一篇诗有时候就是一篇祷告。而这篇诗是先知哈巴谷的祷告;那乃是一个从负担和异象中而产生出来的祷告。从负担和异象中产生出来的祷告,是一个真实的祷告;而它的调子是流离歌。有人告诉我们,很可能流离歌是一个模拟。而这个字有一个字根,它的义意是卷在线轴上;所以那是一首纺歌,是轮唱的歌,用一种很激昂的旋律和快速的变动节奏来唱的。事实上,只有第二节才是真正的祷告,其余的不是赞美就是敬拜。当然我们知道赞美和敬拜也是祷告,而且赞美和敬拜是祷告的更高形式。所以先知祷告说:「耶和华啊,我听见你的名声(或译:言语)就惧怕。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

 

先知听见那个警讯,知道了神要作的事,就是神要兴起来管教他自己的百姓;并且也要刑罚迦勒底人,当然这是令人惊惧的讯息。先知为之颤栗,但他祷告说:「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他为将要临到自己国家和同胞以及列国的审判而忧心忡忡,然而他完全与神表同情。所以他呼喊出来:「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作罢!不论有多可怕,作罢!复兴你的作为。「然而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他认识神的忿怒。他知道若是没有怜悯,一切都要灭亡,一切都要被销毁;不仅迦勒底人要被销毁,连犹大所有的余民都要被销毁;因为在神面前没有一个义人。因此,他说:「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那就是他的祷告。神垂听了他的祷告,而为着他自己保留些余数。

 

316节实际上向我们陈示了神显明的荣耀图画。神从荣耀中出来;神一方面刑罚,一方面拯救。这几节经文有一个光景,就是神如何拯救他的百姓从埃及出来,引导他们进入应许之地并且承受那地,所以大水分开了。神不是向大水发怒,归咎于红海,归咎于约但河;神乃为拯救他的百姓,在应许之地里,使日月都停止了。因着约书亚的祷告,以致日月都停住了,好使百姓得能承受这地。换言之,他审判列国,好拯救他自己的百姓。这乃是彰显神大能膀臂的一幅荣耀景象。

 

这篇祷告诗在最后三节中结束。先知察看四围的环境,他描述说那是不可能有更恶劣的了,他说:「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年。」换言之,无花果、葡萄和橄榄乃是人们享受的食物;而田野的粮产、牛群与羊群乃是他们的实业,这一切都不效力。当样样凋敝,事事都败落的时候,他们作什么呢?义人必因他的信心而活。当每一件事都败落了,他说: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换言之,他使我能够跳跃到高处而显为得胜。

 

弟兄姊妹!这是信心。什么是信心呢?信心乃是不看环境,信心乃是直接注视神,信心也不看自己,信心乃是望断以及于耶稣;当我们定睛注视主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他是我们的盘石,他是我的救恩,他是我的力量,他是我的得胜。这个使我们在灰心中有喜乐。先知学会了那个功课,他与他同时代的人们分享了这个功课。

 

当我们研读哈巴谷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接受了负担呢?哈巴谷为他自己同胞而接受了负担。以致他的同胞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他也为迦勒底人而接受了负担,又使得在迦勒底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或者换一种的方式说,他乃是为着神的圣洁和公义而满有负担。

 

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是不是因着这种负担而感觉到沉重呢?当我们看今日神的百姓,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是不是看到教会的偏离呢?教会已从神的真理和恩典中堕落了。在他的教会中,耶稣的见证在那里呢?我们看见了这些吗?或者我们习惯了那种光景,而不再觉得忧心呢?我们是否在乎神的圣洁和公义呢?我们是否为着耶稣基督在世上的见证而负担沉重呢?神是否要为他来作一些事情呢?我们发现在神的儿女中,那些爱世界的人,那些顺着世界而行的人似乎都发达,似乎都顺利;而那些愿意跟随主的人,反被那些爱世界的人所轻看。为什么神许可这些事发生在他自己的百姓身上呢?神是公义的,他是圣洁的,若是你忠心的跟随主,就应当蒙祝福却为什么受苦呢?为什么那些人从神的真理中偏离出去的人,在世界上反而通达顺利呢?而那些跟随主的人变得越来越小,越来减少,并且被轻看呢?神的圣洁和公义在那里呢?在这样的光景中,我们该怎样的生活往前呢?若是没有信心,我们就要跌倒;但是义人必因信而活。

有一日他要回来;在他回来的时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每一件事都是清楚的,眼泪要被擦干,日头也不再烤人,他要牧羊他自己的百姓。这就是我们的信心。若是我们查看这个世界,它是如此邪恶,却似乎一直往前,一直往前,人们甚至说它是不会有终局的。仿佛就是如此;这岂不是没有公义的呢?若是有神的话,他在那里呢?他是否要为这个光景作一些的事呢?这世界是如此的逼迫教会,而神好像没有听到教会的呼求!

 

弟兄姊妹!等候他,他要再来。我们主耶稣的第二次来到,他要审判世界。在他第一次降临时,他来拯救;但是他的第二次降临,他来审判;谁能在那个审判中站立得住呢?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负担;为着教会有负担,为着世界有负担。我们需要有一个异象,而那个异象乃是我们主的降临。而且我们需要祷告,求神在这些年间复兴他的作为;但是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

 

祷告:

 

    主啊!赐给我们负担,将你的异象指示给我们;并赐给我们祷告。哦!主啊!在这些年间求你复兴你的作为;在怒气中求你以怜悯为念。奉你宝贵的名祷告。阿们!── 江守道《神说话了──旧约各卷精华》

 

信心之歌一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是一卷很特别的书。这卷书除了第三章之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对话,是哈巴谷和神的对话:哈巴谷一直向神发问题,神也一直回答;起初问神为什么不对付罪,神就告诉他说,祂要兴起一个民族就是巴比伦。哈巴谷一听说神要兴起巴比伦来对付神的百姓,他就问神说:他们比我们更不义,难道这样作是对的吗?神就告诉他,神是要借着巴比伦来洁净祂的百姓:但是最后神要审判巴比伦。你读完第二章以后,你就看见,他的问题都得着了解答。

所以第三章就是一首很美丽的诗。有人告诉我们这首诗分成三部份,有早晨、有中午、有晚上。晚上是那一段呢?就是从十七节开始到十九节: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这是夜半的歌声。特别是在黑夜之中、乌云满布满的时候,哈巴谷唱信心的歌!

哈巴谷书也被认为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者;哈巴谷书影响了罗马书,罗马书影响了马丁路德。因为这卷书的第二章四节告诉我们:义人必因信得生!

我们知道,哈巴谷是从恐惧始,但最后却以信心结束。所有恐惧的人都应该读哈巴谷书,这是非常宝贝的一本书! ── 陈希曾《毗斯迦山——旧约》

 

哈巴谷书──黑夜信心的先知

 

哈巴谷之名意:抱住,粘住,紧紧抓住神不放手

 大纲:

   一,见神工作产生负担:为民堕落代求   第一章

   二,负担产生异象:义人必因信得生     二章

   三,异象产生祷告:有盼望的神       三章

[第一章] 先知看见神容让邪恶的巴比伦吞灭神的子民,而求问神。

     看见神子民颠倒真理,律法放松,神却不惩罚,而求问神。

     神指明祂工作的超越,是借着仇敌撒但来管教祂的儿女,最终神要除灭撒但。撒但是神手中的筛子。(路廿二31

[二章] 先知的负担产生守望祷告,得着神的答复,信靠神的人必得着生命。

     有五祸临到巴比伦:因谋财害命被抢夺, 

             因贪财不义而丧命, 

             因残暴不仁被焚烧, 

             因醉酒放荡而蒙羞, 

             因敬拜鬼魔而落空。

    神的子民因认识神,经历神的知识,要充满全地,使众人来敬畏神。

[三章] 先知在守望祷告中遇见神,唱出得胜的凯歌。

      回忆以往神得胜的历史,分开红海淹死敌兵,约书亚呼求神停住月亮,俄陀聂智胜古珊王,基甸瓶藏火把,宝贝藏在瓦器中,300 精兵破瓶打败米甸人。

 [1719] 在教会荒凉枯干的情况下,先知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9

   不灰心,不丧胆:

     1. 无花果树不发旺:不追求,不渴慕神。

      2. 葡萄树不结果:不传福音无人得救,因与主的生命不流通而枯死。

      3. 橄榄树不效力:不走舍己背十字架的路,使教会的见证失去根基。

      橄榄榨油是金灯台发光的油。

客西马尼园的祈祷是「照你的意思,不照我的意思」是教会见证的根基。

      4. 田里不出粮食:不撒种,无收割;不传福音没有撒种,或种的多收的少,只顾自己,不顾神的旨意。(该一章)

      5. 圈中绝了羊:教会人数减少,人听道也不得救,不传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道,传社会福音。

     6. 棚内没有牛:没有人劳苦事奉作工,爱宴乐,不爱神。

虽然如此光景,先知靠主喜乐,有力量,定睛望主,知道神不改变,祂必拯救。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壹、书名

 

【名称】书名哈巴谷,不但是因为先知哈巴谷所著,且以书之要义即哈巴谷。以哈巴谷之意,即怀抱神的旨意。人在苦难中,如何能有镇静的态度、坚忍的精神、不变的信心,甚至以苦为乐、以辱为荣?必是要作一个哈巴谷,怀抱了神的旨意,确知神的旨意永不会错,神也永不误事。他的旨意,我虽然一时不明白,好像阴雨弥漫,但不久即见晴天白日显出来,使我可以恍然于神旨的美妙,并苦难的功用与价值!── 贾玉铭《哈巴谷书要义》

【卷名】《哈巴谷书》象其他小先知书一样,以其作者命名。“哈巴谷”的希伯来语Chabaqquq来自动词Chabaq,是“拥抱”之意。有人把这个名字同芳香植物“阿卡德”联系起来。哈巴谷的名字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提到。──《SDA圣经注释》

 

贰、作者

 

【本书作者】先知哈巴谷的生平无可资考据的资料。只能从本书内容推知一二。他不但有先知的恩赐,很可能属专业先知侍奉中的一人。有人根据三章末句“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相信他或为利未乐班里的人。次经《比勒与大龙》记有哈巴谷在狮子坑中照顾但以理的事,纯属野叟曝言,无历史价值。

我们只知哈巴谷一名在原文有“抱”的意思。拉丁文圣经译者教父耶柔米说,哈巴谷有“拥抱者”之称,或因他笃爱神而有此名。据犹大拉比传统,哈巴谷的名字来自《王下》四16,故为书念妇人之子,因以利沙告诉那妇人“明年到这时候,你必‘抱’一个儿子,就象耶稣降生前得到神的使者预告祂的名字一样(太一21)。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也有的学者认为“哈巴谷”为一种植物之名。──《启导本圣经注释》

 

叁、写作时地

 

【时间和地点】

一 因为经中对于先知哈巴谷的材料不够多,所以他究在何时作工,很不容易断定。有的说他是被掳以后的先知,有的说他是希西家和玛拿西年间的先知。可是根据本书三章十九节看来,那时还有圣殿和敬拜的事,可见他绝不在被掳之后。根据代下三十三章,神借着亚述(并非借着迦勒底)来处罚玛拿西的恶行,与哈巴谷的预言不符,(哈一6,)可见他不是在玛拿西年间的先知。按着我们所见到的,他可能是约西亚年间的先知,他工作的时间约在主前六二六年。因为那时正是神借着众先知所预言的审判将要来而尚未来,正是神因约西亚王追求复兴而将审判挪后一段时间,(参读王下二二1820,)以致引起先知不能忍耐而向神题出问题。(哈一24。)

约西亚是一位追求复兴的王,正和先知的祷告相符。(三2。)约西亚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以利雅敬,’意思是‘神复兴,’可能是根据先知的呼声。

二 先知作工的地点显然是在犹大,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殿和伶长。

── 倪柝声《圣经提要》

【本书写作时期】一般相信,哈巴谷说预言的时期当在主前605587年之间,很可能是在约雅敬刚作犹大王的时候(主前609598年)。根据有二: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是在主前605年迦基米施一役中打败埃及王(参代下三十五~ 三十六章)以后,才声威大振,重建巴比伦为世界一强,史称新巴比伦帝国(巴比伦在圣经中亦作迦勒底,因以巴比伦城为首都,遂称作巴比伦)。所以本书所记预言不会早过主前605年。2,耶路撒冷是在主前587年为尼布甲尼撒攻陷(代下三十六17),故不会迟过主前587年。哈巴谷和耶利米当为同时期的先知,很可能目睹巴比伦人进攻耶路撒冷(主前597年)。──《启导本圣经注释》

 

肆、主旨要义

 

【要旨】  书之要旨,解经者或看法不同:

    ()神之眷顾

    即神如何眷顾他的子民,虽受异邦之侵凌,或各方面之困难等等,皆在神眷顾之下。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神面前肃敬静默。

    ()是为神利用者受刑

    神借迦勒底人刑罚犹大,并非以迦勒底人比犹大人好,不过神借迦勒底人为工具,如同杖、如同棍借着责打他的子民。可是迦勒底人过于凶残,吞灭比自己公义的民,以自己的势力为神,如此自尊为大,以人血建城,能不重遭天谴吗?

    ()论信心的生活

    本书最要的意思,即论到信心的功用与价值。啥巴各即信心的先知,显明了信心的实际。总起来说,这三种看法还是相合的,神实在是眷顾了他的子民,在他子民被掳遭难的一切过程中,处处皆表显了神的美旨。那些迫害神民,掳掠神民的,虽一时被神所用,终不免受神的谴责。我们信徒在这一切遭遇中,只需凭信心,即可安然度过,因知神的旨意,皆是尽美尽善的。

── 贾玉铭《哈巴谷书要义》

 

伍、写本书的动机

 

【為什麼要讀哈巴谷書?】

任何人若想要明白神为何审判不義之猶大和巴比倫,审判中的「生路」就是「义人因信得生」,就必须读本书。

本书「义人因信得生」的真理在新约时代中占有重要之地位,对于今天的基督徒有莫大的影响;哈巴谷「信心之歌」成了历代神的儿女在逆境中的鼓舞。现在你就可以,以「因信」(4)「主耶和华是」 (19),来回答所有你想问神「为什么」的问题。

── 杨震宇《每日读经》

目的

  全书的主题落在神学性的辩论上──神如何能容忍罪恶与祂自己的圣洁共存于世界上?哈巴谷先知在信仰的危机在线几度挣扎,最后终于得胜,高奏凯歌──唱出神的绝对主权,在祂自己全备的智慧里,已计划好至善、至美、至真的作为,并实施的时候。──《新旧约辅读》

 

陆、本书的重要性

 

现今教会的处境也像当日的以色列人,他们是羊进入狼群,整个世代都充满了黑暗的权势,基督徒处在敌挡神的势力包围之中,仿佛那些亡了国的以色列人,没有政治权势,没有军事力量,藐视我们的人包围着我们,无神论者似乎愈来愈得势,讥笑我们信仰的学说和理论,常常由那些在学术上、社会上有地位,受人敬重人发表出来,造成一种对我们的信仰极不利的环境,使我们的信心摇动,前途似乎十分黯淡,但虽然如此,神却在暗中看顾保守,像使徒保罗所说的:“……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四9)直到万物的结局来到,世上敌挡神、逼害教会的单位和个人,逐一长埋地下,泯没沦亡,教会仍然永存不衰。先知哈巴谷在本书三17~19所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信心。他用信心的眼光看到神那种永恒的胜利,而眼前环境上的痛苦、不安、纷扰、罪恶权势的嚣张、神儿女处境的恶劣、黯淡的前途,这一切的情形,绝不影响到神那种稳操胜利的大能。── 陈终道《哈巴谷书讲义》



柒、本书的特点

 

内容特色】哈巴谷可说是先知中的约伯,两者同是探讨受苦的问题,不过约伯是探讨个人受苦的问题,哈巴谷关注的是国家性的问题。
     本书不像其他先知书只注重神对百姓的说话,而是包括作者对神的许多申诉和呼吁。
     文中有三种体裁:对话(  1:2-2:3 )、诗歌( 3:1-19 )、指责( 2:4-20 

──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一 本书与新约时代的信徒有很密切的关系。新约圣经引用本书的话有下列几处:

()行传十三章四十一节,比较本书一章五节。

()罗马一章十七节,(参读五章一节,)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加拉太三章十一节,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希伯来十章三十八节,比较本书二章三、四节。

后三处都引本书二章四节的话-‘义人因信得生。’似乎罗马书特别注重‘义,’加拉太书特别注重‘信,’希伯来书特别注重‘生。’

二 本书引用或根据其他经卷的话有下列几处:

()三章十九节,比较诗篇十八篇三十三节。

()二章六节,比较以赛亚十四章四节。

()二章十四节,比较以赛亚十一章九节。

── 倪柝声《圣经提要》

【与新约的关系】

  一、哈巴谷先知面对强暴的事,直接向 神倾心吐意(1:2~4),也向圣洁的 神呼求(1:12~17)。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遭受强暴对待,祂向父 神呼求(太27:46);保罗也劝勉信徒可以藉祷告,把心中的话向 神坦然倾诉(腓4:6)。

  二、旧约从亚伯拉罕的生活可以找出因信称义的真理(创15:6)。哈巴谷书中义人必因信得生的真理(2:4),更是新约真理教训的重点:藉信心而称义(罗1:17;加3:11)、坚定信靠等候而得救(来10:38)。 --《圣经新译本》

 

玖、钥节

 

钥节:

()‘惟义人因信得生。’(二4。)

()‘耶和华阿,我听见你的名声,就惧怕。耶和华阿,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工作,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三2,另译。)

── 倪柝声《圣经提要》

【本书钥节】

「你为何使我看见罪孽?你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毁灭和强暴在我面前,又起了争端和相斗的事。」(哈一3)

「惟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

 「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哈三2)

── 杨震宇《每日读经》

 

拾、钥字

 

钥字:()‘为何,’(一3,)()‘信,’(二4,)()‘复兴。’(三2。)── 倪柝声《圣经提要》

【本书钥字為何(3) ;信(4) ;復興(2)── 杨震宇《每日读经》

 

【哈一12何谓哈巴谷书?作者是谁?】

答:1  哈巴谷书Book Of Habakkuk是旧约十二小先知书的第八卷(何、珥、摩、俄、拿、弥、鸿、哈)。书中论到犹大与迦勒底人的罪恶,定期必受的审判,以及复兴的祈祷。本书与那鸿书的性质相似,那鸿书是预言亚述的结局,本书是预言迦勒底(即巴比伦)的结局。两书同是说到对待仇敌的审判信息,惟本书题及因信称义之救恩真理,(哈二4)。乃为旧约中独到之处,为世人所重视者。全书是以认罪与审判为开始,以诗歌祈祷为终结。

2  本书体裁,第一、二两章是散文,第三章是诗体,调用流离歌(参一三○题),与诗篇第七篇相同。其诗意崇高,优美华丽,为犹太人今日在礼拜时经常朗诵之诗。全书大体而言,是用对话的方式来传达先知所得的默示信息。书中引用或根据旧约其他经卷的话语,如二614;三19;与赛十四;十一9,诗十八33比较相同。尤以二章四节所说「惟义人因信得生」一语,在新约经中会经引用三次,如罗一17注重义字,加三11注重信字,来十38注重生字。使徒保罗所传的「因信称义」真理,是根据先知哈巴谷这一句话,而马丁路得又因这一句话受感而立志改教。此外本书一章五节,曾被保罗在安提阿讲道时所引用(徒十三41),以警告责备不信的犹太人。由此可见本书在新约的时代中,与信徒有了密切的关系,而占有最崇高的地位。

3  本书系先知哈巴谷Habakkuk(意怀抱)于犹大国所写(哈一1;二12;三1),约在主前625606年间,其发言之对象乃达于犹大人。他作先知是在犹大王约雅敬的初期,当时南国犹大将要继北国以色列被掳至巴比伦的时候。(哈一69;三16;王下廿四116)。与他同时代的先知,国内有耶利米,国外在被掳的人中有但以理。关于哈巴谷的身世,或是一个利未人,在圣殿中作歌咏者(参代上十五16)。他目睹当时大难临头,国势日非,岌岌可危,故特以祈祷诗歌完成此书。对于神的救恩表现了充沛的信心,在动乱幽暗绝望的时代中,仍能因神坚定镇静而喜乐(哈三1619)。圣经学者多称哈巴谷为信心的先知,良有以也。——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哈巴谷的时代】哈巴谷所处的时代环境,似与西番雅与耶利米的相仿,却比他们晚些,仍是在第七世纪。他可能也曾身临其境,看见约西亚王掀起的宗教改革。他也许目睹亚述强权落日夕阳的余辉。一度为世界霸权的帝国已在凋谢中。埃及与巴比伦正在互争雄长。犹大王约书亚成为牺牲者,洒血在米吉多的沙场。在主前605年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终于击败埃及,独自称霸。哈巴谷看着这莫测的世界风云,又看到自己国家在衰落中,一定感慨良多,心中有无限的困惑与烦恼,不知如何来面对目前峻严的现实。耶和华神是否仍继续向祂的选民以色列人施恩呢?在犹大,宗教与道德低下,人敬奉偶像(二1819),欺压的事层出不穷(一1415),争竞与不法甚为普遍(一2)。也许这些是外邦社会普遍的现象,但看来犹大的情形也复如斯,这才惹动耶和华的怒气,外患的侵略,也可说是神刑罚的一种手段。大的灾难将临到耶路撒冷,更是先知焦虑的事。在这样的处境中,先知的职责一定十分重大。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巴谷的职事】他的职事,是传扬神的公义。自己先要有坚强的信念,然后才可维护神的公正。他才确切地指出世人应走的路。在他先知的见解,似乎比智慧者的思想更进步,因为他更有普世主义的观念,认为神管理全世界,有道德的权能。他比其他先知更进一步看清信心与公义相连,因为他发表的高论「义人因信得生」,树立了真理的基石。他的职事,无疑在解释耶和华在历史中的作为。祂可以暂时容忍外邦的侵略,甚至用作刑罚犹大的工具。但是外邦最后一定毁灭。审判虽从神的家起始,却最后是由于审判外邦,使以色列得以复兴。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的内容】哈巴谷书在十二先知的书卷中,是简短的一卷。全书共五十六节,分为三部分,成为三章。每章的形式与内容都不尽相同。以对语开始,先知发问,耶和华答复。然后一连串的「祸哉」,为动人的责骂诗,最后一首很美的赞歌,歌颂耶和华的公义与救赎,以信心的凯歌作结。

第一章:先知的怨言,向神发问,神为甚么不看罪恶与强暴,不加阻止与消弭(1-4节)。耶和华在答复时指向迦勒底人,说出他们的凶暴,迷信武力,成为世界之患,还不是只对以色列人(5-11节)。于是先知的困惑似乎更加深了,再向神提出圣洁与永恒怎么可容让奸恶与罪污(12-17节)。

第二章:开端,先知显然在心态上有所改变,愿意以守望者的身分,登高望远,看神的作为。耶和华第二次作答是正面而且肯定,指示信仰与道德的重要,并确立信仰的指标:义人因信得生(1-4节)。然后有五首责骂诗(5-20节),针对侵略的暴行(5-8节),积不义之财(9-11节),凶杀的强暴(12-14节),糜烂的生活(15-17节),以及拜偶像的罪(18-20节)。

第三章:以祷告耶和华,祈求复兴开始(12节),接着是一首赞美诗(3-15节),描述耶和华公义的显现(3-7节)。但是祂的显现究竟有甚么意义(8-11节)?祂的目的在那里?耶和华显现为拯救祂的百姓,将他们的仇敌除灭,公义终于实现(12-15节)。第十六节再提先知的震惊与惧怕。信心才是最后的答案,环境恶劣不是问题,坚定信心必然得胜,本诗以凯歌结束。

    本书用语华丽而有力,有很高的诗的意境,属灵的真理很有分量。即使是理性的探索,仍有丰富的想象,使情绪十分活泼,可谓先知文学的精选。但是其中的结构问题虽为历代经学者所深究,却无法获致结论。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书之钥节】本书钥节是在第二章四节:「惟义人因信得生」,全书之信息就是绕着这个中心而把信心价值发挥出来。这本小书要告诉我们:信心不是逃避困难的蜗居,也不是叫我们把头埋在沙堆里,真正的信心永远都是勇敢而积极的,是迎上去而得胜,不是退下来而求自保。有信心的人不是不会遇到沮丧的时刻,而是在最低沉的日子仍能抬头仰望,以至可以乘翅凌驾在痛苦的黑云上,更近真光。哈巴谷心中的难题不是用逻辑或事实来解决,况且也不能用它们来解决。但当我们用信心向上望,不再被短暂的得得失失的现象来困扰,我们就看见那坐在洪水泛滥之上为王的耶和华。人生比逻辑来得更重要,只有逻辑之外的逻辑才足以解决人生之疑惑。 ——巴斯德《归纳性研经》

【书之名称】书名哈巴谷,不但是因为先知哈巴谷所著,且以书之要义即“哈巴谷”。以“哈巴谷”之意,即怀抱神的旨意。人在苦难中,如何能有镇静的态度、坚忍的精神、不变的信心,甚至“以苦为乐、以辱为荣”呢?必是要作“一个哈巴谷”怀抱了神的旨意,确知神的旨意永不误事。他的旨意,我虽然一时不明白,好像阴雨弥漫,但不久即见晴天白天显出来,使我可以恍然于神旨的美妙,并苦难的功用与价值!——贾玉铭《圣经要义》

 

【本书的信息】本书主要的信息为神的公义,作者的重点在维护神的公义(Theodicy)。公义是罚恶的,将罪人消灭,恶行消弭。先知在理性的困惑中,没法明白神的公义,因为恶人仍在兴盛,罪恶仍旧猖狂,但是信心的回应不是这样,从神的答案至少看出两件事。第一是时间问题。神并非不顾或纵容,而是时间还没有到。默示快要应验,虽非迟延,还要等候。第二是神的权能与目的,不是人所能明白与意会的。神的公义终于在历史的作为中彰显出来。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本书的教训】二章八节是最具体的教训:「因你抢夺许多的国……所以各国剩下的民,都必抢夺你。」另参创世记第四章二十四节拉麦之歌:「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报应的因果必会加深。所以罪恶不必等候神公义的刑罚,它是自趋灭亡的。「惟义人因信得生」这不是对罪恶一种解决的方法,却是一种对付的途径,有力的反应。敬虔者要始终稳健、信实与忠贞,必蒙受神在他生命中赐福,使他有完美的人生。这可说是一项信心的宣告,是中流砥柱的真理。在以色列民族历史的苦难中,成为何等有力的勉励,从被掳的经验,多少次浩劫,他们都屹立得稳!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哈巴谷书》


写书目的】哈巴谷不像其他的先知,他并不是对本国的人民或其他国家说话。他说话的对象只是神;还有,他写本书之目的不在解决某一些难题——像那鸿先知。本书第一部分(一、二章)是哈巴谷与耶和华的对话;最后一章(第三章)则是一篇歌颂诗,描写耶和华降临大地的华美。构成本书独特地位及风格的,就是这对话篇及歌颂诗了。哈巴谷的问题及预言中心是巴比伦(书中称迦勒底)。历代以来,叫神的选民吃尽苦头的有三个强敌,他们就是以东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圣经亦以不同的先知来宣告这三强敌的命运——俄巴底亚宣告以东人的前途;那鸿敲响亚述的丧钟;哈巴谷则为巴比伦人预备棺木。——巴斯德《归纳性研经》

 

【先知哈巴谷】哈巴谷爱神,但却很少有人像他这样,预备好与神进行对话,质询神的作为是否公义。当然,在属灵生活中,大部分信徒都会遭遇怀疑神、质问神的时刻。然而,很少人会像约伯那样公开地与神争辩,甚至站在神面前,当面质问神对人的举动是明显不合理的,就更罕见了。这正是先知哈巴谷所作的,当神响应哈巴谷最初的问题后,他甚至更进一步对神的答复发出挑战。

         先知的角色之一,乃是作为以色列神和祂百姓的中保。当百姓偏离了圣约,先知就当提醒并督促百姓回转。然而哈巴谷却反过来,呼吁神解释祂的作为为什么看来不符合圣约的要求。先知站在与百姓对立的局面已经够危险了,何况面对面质疑神,更是少有人敢为的。哈巴谷正是这样的一位先知。

——《丁道尔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哈巴谷书在小先知书中排第八位,在那鸿书与西番雅书之间;这三本书在时间上大致相同,对耶和华的公义、主权与恩典的观点也类似。

         这卷书的结构相当简单明了,包括哈巴谷向神发出的两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都跟着神的回答。头一个是关于耶和华对罪──尤其不义──显然是过分宽容(一24),随后是神的保证,祂要使用迦勒底人或新巴比伦帝国作为祂对付罪的工具(一511)。第一个答复就这样指向主前五八七年,巴比伦毁灭耶路撒冷的事件(见4647{\LinkToBook:TopicID=141 Name= Ⅱ 時期})。但这引来哈巴谷更大的道德难题:神怎能使用一个比被惩罚的国家更残暴、更无人性的民族作审判的工具呢(一1217)?哈巴谷期待有一响应(二1),这响应终于来临,神应许要审判巴比伦(二220)。这第二个答复指向主前五三九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的事件(见上一段)。哈巴谷用一首敬拜的诗篇,来响应神对祂公义和慈爱的保证(第三章),这篇诗回想神如何在西乃山临到以色列民(三37),像一个大能的勇士为以色列争战(三815)。这卷书最后以先知一段感人肺腑的祷告,表达对神的信靠作为结束(三1619a)。——《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书信息归纳】第一章是一个默示;第二章是一个异象;第三章是一个祈祷。在第一章我们有个双重的问题;第二章是个双重的保证;第三章却是个双重的结果——为过去而赞美,为将来而感谢。第一章是信心的叹息;第二章是信心的看见;第三章却是信心的歌唱。

第一章:默示——信心奋斗逆境
第二章:异象——信心抓住出路
第三章:祈祷——信心得胜高歌

——巴斯德《归纳性研经》

 

【写作背景】哈巴谷这名称,大概是希伯来文,意思是「拥抱」;但也可能是「亚喀得」文,指一种园林植物。从本书首句可知他是一位先知;另外,有人根据书中最末句「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推测哈巴谷是任职于圣殿的利未人,但这也只是猜想而已。

   关于本书写作日期 主要的线索来自一56节, 这儿提到神出人意料地兴起迦勒底人(即巴比伦人);然而这是指神使他们本身强大起来,还是说他们兴起来威胁犹大的安危呢?如果指前者的话,则哈巴谷书写于新巴比伦帝国崛起之前不久,就是犹大王玛西(主前六八九至六四一年)的末期,约西亚(主前六三九至六○九年)的早期。但是,大多数学者以为 5指迦勒底人快将危害犹大国的安全 ,所以哈巴谷是在约雅敬王时(主前六○九至五九七年)作先知的,与西番雅及耶利米差不多同期 这样 ,一24所指斥的罪乃是约雅敬时代的恶行(参王下二十三37; 耶二十二章)。──《串珠圣经注释》

  

【主题特色】哈巴谷可说是先知中的约伯,二者同是探讨受苦这问题,不过约伯针对的困惑是个人的受苦,而哈巴谷关注的乃是国家性的问题。他先是不明白神为何准许罪恶和强暴存于犹大内,继而对神利用更凶暴的巴比伦人来惩治 的百姓有所质疑。

   在探讨的过程中,哈巴谷与神展开谈话,把他的疑问带出来,所以本书的方式不像其他先知书只着重神对百姓的说话,而是包括作者对神的许多申诉和呼吁(一24 1217; 1; 119)。──《串珠圣经注释》

 

【写作日期】大略有两种看法:
一、犹大王玛拿西末期到约西亚早期(689609 B.C.
    56中提到上帝兴起迦勒底人(巴比伦人),若是指着上帝使他们强大起来,则此书写于巴比伦崛起之前不久
二、约雅敬王(609597 B.C.
   1、一56 中提到上帝兴起迦勒底人(巴比伦人),若是指着他们快要威胁犹大国的安危,则此书应写于此时
   2大多数学者持此看法
   3与西番雅和耶利米差不多同一时期

── 蔡哲民《哈巴谷书查经资料》

 

【内容特色】哈巴谷可说是先知中的约伯,两者同是探讨受苦的问题,不过约伯是探讨个人受苦的问题,哈巴谷关注的是国家性的问题。本书不像其他先知书只注重神对百姓的说话,而是包括作者对神的许多申诉和呼吁。文中有三种体裁:对话(2~二3 )、诗歌(119 )、指责(420 )。── 蔡哲民《哈巴谷书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