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拾穗
【亚十二1】「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暂编注解〕本节显示神的权力范围包括天、地与人的家,能够克服列国,保护耶路撒冷 (2-9) , 以及使选民为罪痛悔,并得蒙洁净。(12:10-13:1)
「以色列」:泛指神的选民。
●「以色列」:指整个以色列民族,而不单指北国。
12:1-13:1
耶城遭围攻获救及百姓仰望被扎者:本章起至末章均论到神的百姓在末日的境况及神的拯救。
十二∼十四章构成一个预言。主题是:基督再来建立祂的国度。
◎9-11章为第一组谕言,12-14章为另外一组谕言;后者共享了十七次「那日」,一次「耶和华的日子」,强调末世将要成就的事—审判。在旧约中,撒迦利亚书对于「耶和华之日」的观念与整理描述地最详尽。
12-14章是第二个“默示”(见亚9:1注释)。这个预言信息的标题可以是“神计划的胜利”。
【亚十二1】「耶和华论以色列的默示。铺张诸天,建立地基,造人里面之灵的耶和华说:」
本节显示神的权力范围包括天、地与人的家,能够克服列国,保护耶路撒冷(2-9) , 以及使选民为罪痛悔,并得蒙洁净。(12:10-13:1)
「以色列」:泛指神的选民。——《串珠圣经注释》
【亚十二2】「我必使耶路撒冷被围困的时候,向四围列国的民,成为令人昏醉的杯;这默示也论到犹大。」
耶路撒冷是令人昏醉的杯。昏醉原意是「摇动」,因醉酒无法站稳,东倒西歪。这是指外邦人,就是四围列国的民。他们起初因胜利狂欢而酗酒,现在是神忿怒的杯使他们昏醉,这是他们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的情况。──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昏醉」:这里有震颤摇晃之意。
「杯」:比喻神赐予世人的命运。
「这默示也论到犹大」:或作「对犹大也必如此」,大概是指犹大如耶城一样受列国围攻。
令人昏醉的杯。参赛51:17;耶25:15-18;51:57;哈2:16的类似比喻。
围困。见亚14:2注释。
●「昏醉」:「蹒跚」、「晕眩」。
●「昏醉的杯」:旧约的俗语,意指神将盛在杯中的审判倾倒下来,叫喝者昏醉无力抵挡。 耶 25:15-28
49:12
●「这默示也论到犹大」:应该译为「犹大也一样受困」。
●「犹大」:可能指郊区的犹太人。
2∼3这两节经文是说,列国来围困耶路撒冷,本想从中获得好处,但相反地却因耶路撒冷而受伤害(比较十二9)。
2~3 “昏醉的杯”。神的忿怒使那些攻击耶路撒冷的人眩晕、摇晃。“那日”在这最后三章经文里出现了十六次,所指的是将来的哈米吉多顿大战。“重石头”。攻击者会发觉耶路撒冷是不能移动的。“万民”。更可作:万国。
【亚十二2】「昏醉」:这里有震颤摇晃之意。
「杯」:比喻神赐予世人的命运。
「这默示也论到犹大」:或作「对犹大也必如此」,大概是指犹大如耶城一样受列国围攻。——《串珠圣经注释》
【亚十二2 令人昏醉的杯(碗)】这句话也出现在以赛亚书五十一17、22。不过,这里用的是「碗」(saph)而不是杯。作者的用意可能是作双关语,因为希伯来文 saph 也有「门坎」的意思。正如大碗喝酒会醉得步伐不稳,门坎高出地面,也很容易绊倒人。犹太人的门坎是一块石板,两端有凹处,刚好卡住门面(大的城门凹处在地面)。门关上,会顶住门坎。石板门坎也可能就是下一节的难以搬动的重石。──《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十二3】「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聚集攻击他的万民,当作一块重石头;凡举起的,必受重伤。」
耶路撒冷成为一块重石头,大家(列国)想集体来举起,他们想搬起,在过程中就受了重伤,以致不得已放弃这举动。──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那日」:在本章与13章; 14章多次出现 , 大概指弥赛亚时代要发生的事。
「重石头」:比喻列国没有加害耶路撒冷的能力,仅自招损伤。
重石头。耶路撒冷就像一块无法移动的巨石,表面上粗糙不平。
受重伤(sarat)。该词其他地方只在利21:5中出现,表示禁止以色列人自残。原文是强调的。神要特特保护祂的子民。凡要伤害他们的人必伤害到自己。
●「必受重伤」:指「被锐利的物品划伤」,这里是指列国的民举起耶路撒冷这块石头时,被锐利的边缘划伤。
【亚十二3】「那日」:在本章与13章; 14章多次出现 , 大概指弥赛亚时代要发生的事。
「重石头」:比喻列国没有加害耶路撒冷的能力,仅自招损伤。——《串珠圣经注释》
【亚十二3 重石头】如果上一节的「碗」有双重意思,亦指门坎,那么这就是石板门坎了。门坎是一扇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门若是被毁,门坎也会脱落,因此是敌军攻城的主要目标。新巴比伦帝国文献提到拆城门,却没有特别提及把门坎拉出来。苏美人有一篇埃里杜城的哀歌,提到门框被拆。亚喀得文献提及用高质量的石头,并且用门坎作为城门与城墙的基础。西拿基立摧毁巴比伦的时候,把神殿与城墙的地基挖出来,扔到运河里。神殿的门坎通常刻有祷词,祈求神明庇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十二4】「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使骑马的颠狂。我必看顾犹大家,使列国的一切马匹瞎眼。」
这里以「马」为中心,因为马是以色列敌人的力量,他们的马兵十分凶猛,无法使以色列抵抗。但是耶和华的能力强过一切,两次述及我要击打:击打一切马,使他们惊惶;再击打一切马匹,使他们瞎眼。──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惊惶”。一种神奇的混乱和恐慌(“颠狂”)突然临到攻击耶路撒冷的军队。
「我必看顾犹大家」:原文为「对犹大家我要睁开我的眼睛」,比喻神的恩勖、看顾,这与列国所依赖的马匹变得眼瞎成了强烈对比。
这番话一定给撒迦利亚和他的同工带来极大的安慰。因为当时似乎前途黯淡。敌人正在设法阻止圣工的进行(见哈2:22)。
●「惊惶、颠狂、瞎眼」:这三个动词原是专指以色列民叛离神时所受的审判( 申 28:28 ),在此变成针对以色列民的仇敌。
●「我必看顾犹大家」:应该译为「我必亲眼看顾犹大家」。
【亚十二5】「犹大的族长,必心里说,耶路撒冷的居民,倚靠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的神,就作我们的能力。」
犹大的首领看出,居民是真正的能力,而能力出于万军之耶和华。「首领」原意为「千」,即以千人为单位,如千夫长。他们在治理中,心里真有这样的信念,倚靠耶和华必有能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耶城居民因倚靠神而获救,于是犹大也转而仰望神。
「犹大」:此处大概指住在犹大野地、较穷困的百姓(参7节「犹大的帐棚」)。
「耶路撒冷 ...... 能力」:有古卷作「耶路撒冷的居民有能力,因万军之耶和华是他们的神」。
【亚十二6】「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里;他们必左右烧灭四围列国的民。耶路撒冷人,必仍住在本处,就是耶路撒冷。」
火盆是盛有炭火的容器,火盆为引火所用。火把是在禾捆中,禾稼可能太干,容易着火,所以这也是可作引火之用。他们为要烧灭四围列国的民。
犹大虽成为烧着的火,使四围列邦的民毁灭,但他本身却十分安全,耶路撒冷人仍住在本处,完全不受侵扰。──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犹大的族长”(首领、领袖)将要像“火盆”,他们的仇敌在其上被烧灭。
族长('alluphim )。稍微改动一下元音,就成了'alaphim ,可译为“数千” 或“宗族”(撒上10:19)。见弥5:2注释。在神保护大能确据的鼓舞下,犹大各宗族扩大疆土,占领了神要赐给他们的所有领土。
火盆(kiyyor )。用于洗浴(出30:18等)或烹饪(撒上2:14)。在这里是火盆。
●「火盆」:手提,里面盛有炭火的容器。
●「火盆」、「火把」:用来作为引火之用。
◎「耶路撒冷人必仍住本处,就是耶路撒冷」:意义是耶路撒冷经过战争仍然屹立不摇,这如果是指「末日战争」,那在1967年以前这似乎是不可思议,但以色列人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已收复了耶路撒冷的旧城。
◎6~9本段预言应该是指向末日战争,列国围攻耶路撒冷与犹大,而神亲自成为犹大与耶路撒冷的拯救,击败列国。
【亚十二7】「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免得大卫家的荣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胜过犹大。」
〔暂编注解〕「大卫家」:指身为王裔的大卫子孙。本节表示首当敌人攻击的犹大百姓先被神拯救,他们的胜利使耶城居民的傲气受挫。不过神稍后也拯救耶城的居民(见8)。
郊区地位的提高使犹大首都以外的地区和耶路撒冷一样光荣。
【亚十二7】「耶和华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免得大卫家的荣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胜过犹大。」
「大卫为王裔的大卫。本节表示首当敌人攻击的犹大百姓先被神拯救,他们的胜利使耶城居民的傲气受挫。不过神稍后也拯救耶城的居民(见8)。——《串珠圣经注释》
【亚十二8】「那日,耶和华必保护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中间软弱的,必如大卫;大卫的家,必如神,如行在他们面前之耶和华的使者。」
「保护」一词原意为遮盖,好似鹰鸟的翅翼覆盖在上,保谨雏鹰。
他们中间软弱的,是指余民中有的因惧怕而站立不起来,或衰弱得无法振作,他们甚至扑倒(这动词的原意,赛五十九14;耶四十六6),却可像大卫那样的刚强,大卫是常胜的将军。──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即使最“软弱”的耶路撒冷居民也会得着能力,像大卫王那样与敌作战,而众首领(“大卫的家”)却要像神那样有能力。
「必如大卫」:即像大卫的勇猛(见撒上17:34-36)。
「如神」:与「如行在 ...... 使者」意思相同,比喻大卫家的大能、尊荣。
这些得胜大能的应许本来要应验在犹大的余民身上。原指望他们结束流亡回归以后,能完全配合上天的旨意。凡这样依靠神的民族是战无不胜的。个人在对付诱惑、为神作战时,也可以提出这些应许祈求。
●大卫的家必如「神」:应该译为「天使」。
【亚十二9】「那日,我必定意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各国的民。」
「定意」原意为集中注意力,专一地向着既定的目的采取行动,决不迟缓。──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进一步保证战胜一切敌人。
【亚十二10】「我必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必为我悲哀,如丧独生子;又为我愁苦,如丧长子。」
「恳求的灵」也指求赦罪的心灵。「我」是指耶和华,则「他」是神的代表,应验在主耶稣身上,为众所公认的预言,为加尔文所强调,4也是一般学者所认可的。
「扎」字在希腊文的译词为「羞辱」,在亚兰文译词为「弃绝」,有人以为「扎」字的涵义是亵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基督再来的时候,以色列会认出耶稣是她的弥赛亚,深深懊悔地承认祂就是他们的先祖“所扎的”那一位(约一九37)。
「所扎的」:教会传统认为是弥赛亚(参串),即以赛亚书里受苦的义仆(赛52:13-53:12)。本节起描绘犹太人为他们所杀的弥赛亚悔罪哀悼。
施恩(chen )。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悦人的品质”,“魅力”(箴11:16;22:1);二,“喜欢”,常译作“蒙恩”(创18:3;19:19;32:5等)。Chen 的词根是chanan (和善的)。
恳求(tachanunim )。词根是chanan,与上述“施恩”的词根一样。Tachanunim 意为“恳求喜欢”。
有关“施恩叫人恳求的灵”倾降的预言有不同的解释。“施恩的灵”可以理解为“恳求悦纳的灵”。若是这样,“叫人恳求”就是它的同位语了。合起来就是“寻求悦纳的灵”。按这种理解,先知所展望的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属灵复兴,起因于对罪恶性质的新认识,其特点是热切追求基督的义。如果人仰望被“扎”的弥赛亚,在祂身上看到《旧约》各种预表的应验,从神赐下爱子的事上,空前地领悟到神奇妙的大爱,他就会为自己过去品格的欠缺而悲伤了。
“如丧独生子”的“悲哀”可以为弥赛亚而发出。一个准备好接受弥赛亚的民族应该表现这种悲哀。撒迦利亚在这里展示了以色列应有的前景。如果百姓能接受神所赐的爱子,犹太人和耶路撒冷的历史将会多么地不同啊!如果祂降临在一个已经准备好接受祂的民族,如果祂突然地被“扎”,他们将会多么地伤心啊!他们认识到是自己的罪导致祂受死,就更加难过了。
但这些话还有一次应验。太24:30“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和启1:7“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似乎都引用了亚12:10。这两处的“哀哭”与七十士译本亚12:10中的“悲哀”是同一个词。这里所描写的悲哀,是指拒绝耶稣第一次降临的人将来的遭遇。当他们看见耶稣带着大荣耀复临时,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在其他世代中最剧烈地压制祂真理和祂子民的人,无疑也包括在这里的预言之中。
扎(daqar)。 常指用武器刺(民25:8;士9:54;撒上31:4;代上10:4)。约翰记载说:当一个罗马士兵刺耶稣的肋旁时,这节经文应验了(约19:37)。
●「施恩叫人恳求的灵」:「恩典与恳求的灵」。
●「仰望我」:比较好的抄本都作「望向我」,有些抄本是「仰望他」。
●「扎」:「戳入」,「刺穿」,指用枪、剑或类似的武器用力穿过。
●必为我「悲哀」:「哀号」。
●「愁苦」:「痛苦」、「受难」。
【亚十二11】「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
〔暂编注解〕“米吉多平原…的悲哀“:是指法老尼哥杀死了犹大的君王约西亚而说(王下二十三29)。约西亚是一位贤君。
这里所指的是贤君约西亚被法老尼哥所杀(王下二三29)。
「如米吉多 ...... 悲哀」:米吉多的哈达临门可能是约西亚王阵亡的地方 (王下23:29) , 百姓为这位贤君哀悼,持续颇久。(代下35:24-25)但本句或指在米吉多有类似哀悼搭模斯神的宗教仪式(见结8:14),因「哈达」及「临门」是叙利亚二位神祗之名(见王下5:18)。——《串珠圣经注释》
哈达临门。是由两个叙利亚神的名字“哈达”和“临门”复合而成的。含义不明。有人认为哈答临门是米吉多附近山谷的一个城市,指约西亚的死。他在攻打埃及王尼哥时,就是在米吉多山谷受了致命伤。约西亚的死导致举国的悲哀(代下35:20-25)。还有人设法把哈答临门确认为其他地方,但没有成功。有人认为“哈答临门的悲哀”是指某种异教的仪式。“哈答临门”由两个异教神的名字组成,似乎成了这种看法的依据。
●「米吉多平原」:在以斯德伦平原,在巴勒斯坦中部。自远古至拿破仑时代,有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均在此发生。
●「哈达临门」:耶柔米认为这是一个地名,等同于是「路马尼」,距离耶斯列不远。 书 15:32
19:7 有个地方也叫临门(中文翻成「利门」)。但这也是一个神的名字王下 5:18 ,有人认为这是巴比伦繁殖神塔模斯或类似的繁殖神的名字。「哈达」是闪族风暴神的名字。也有人认为这是被掳之后,以色列人利用异教节日来纪念约西亚王在米吉多平原被杀的事件代下 35:22-27 ,因此有全国性的悲哀。
【亚十二11 哈达临门的悲哀】这个名字并不见于旧约他处,但是两个字分开来则为人所知。哈达是迦南风暴神,是亚兰人的众神之首,通常称作「巴力」。
乃缦在列王纪下五18提到临门庙(或是「拉门」,意为「雷电神」),据说就是风暴神哈达的头衔。我们确定这两个名字有关联,但是圣经以外并没有同时出现。有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在一个叫作哈达临门的地点哀哭,但是此处很有可能是指与哈达临门神相关的哀悼仪式或哭丧日。若是雨水没有按时降落,一个方法就是哀悼风暴神,好在农耕季节得到需要的雨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十二11 米吉多平原】也就是耶斯列谷地。如果此处指的是哀悼风暴神的仪式,那么耶斯列是以色列最肥沃的地区,想当然耳是举行仪式的所在地。如果哈达临门是耶斯列谷地的一个地方,那该地可能是一个发生了浩劫的地方。例如,主前六○九年,敬虔又前途无量的约西亚王,为了帮助自身难保的亚述帝国阻止埃及大军,即战死于米吉多(见:代下三十五24∼25注释)。这次惨败令人难忘,甚至为此设立了定规的哀悼日(代下三十五20、22)。──《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十二11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何因?】
答:耶和华神要将「那施恩叫人恳求的灵」(10),丰丰富富的浇灌耶路撒冷他的百姓,使他们祷告悔改认罪,仰望「他们所扎的」(10),为他悲哀和愁苦,如丧独生子或长子。这里所描写那位被扎的,无疑就是豫言弥赛亚的被扎,在新约中确已应验了(约十九34,36,37)。基督的被捉拿、被鞭打、被扎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一件惊天动地,最悲哀且最凄惨的事。先知在此对这悲哀作一比较,一方面表明它的深度,一方面也表明它的普遍性,好像父母为独生子或长子之死而悲哀。并且又说:「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11)。这米吉多(意即军区),位于耶斯列西北廿七里之处,为巴勒斯坦之一要镇,为古时兵家必争之地(书十二21);而哈达临门(意即石榴的音响),则位于米吉多平原之一个城市,与米吉多相近。犹大王约西亚曾在那里与埃及王尼哥争战,身受重伤而死,当时的犹太人和耶路撒冷人,都为他悲哀不已(参代下卅五22-24)。这样的悲哀也是显明整个国民的悲哀,所以先知在此引用,作为殷鉴。――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亚十二12】「境内一家一家的,都必悲哀。大卫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拿单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这悲哀的情况是普遍的,不仅在耶路撒冷,也在犹大境内。一家一家各自承受这种悲痛的经历。
悲哀是个别的,也是单独的,无人可以分担,虽然亲爱如夫妇,也得分开。所以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各人担当自己的罪,承受自己的后果,而只有独自悲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暂编注解〕●一家一家地都必「悲哀」:指「恸哭」、「悲痛」、「哀痛」与12:10 用字不同。
●「拿单」:大卫之子。
●「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依照犹太拉比的规定,男女不可一起举哀,必须分开。
12~13节列举了几个家庭,并以“其余的各家”结束(14节),展示了一幅举国悲哀的画面。“大卫家”代表王室。拿单是大卫的儿子(代上3:5)。提到他可能是因为所罗巴伯是拿单的后裔(路3:27
31)。利未家代表属灵的领袖。大卫家提到了一个杰出的家庭,即拿单家。利未家则提示每家。见民3:17
18
21。
12∼14以色列民的悔改,由王族(大卫家)及祭司家族(利未家)开始,而及于全民。“拿单“(十二12)是大卫的一个儿子(撒下五14)。“示每”(十二13)是利未的一个儿子(民三18)。“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表示众人为己罪哀痛深切。
12∼14 所有人,无论阶级的高低,当看见被拒绝的弥赛亚,都独自地哀悼。大卫的儿子“拿单”指卓越的家庭,而“示每”却代表一切平凡的家庭(比较民三18)。
12-14
大卫王家(「大卫家」),先知或下级统领(「拿单家」,见撒下7:2) , 祭司(「利未家」), 文士或下级祭司(「示每家」
见民3:18-21) , 以及其余各家族全都悲哀,比喻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举国都懊悔哀悼。
●12~14「大卫、拿单、利未、示每」:指犹太的权力核心,也就是帝王与祭司。
◎12~14这段应该就是指犹太人为被钉死耶稣的耶稣哀悼,可能指着罗 11:25-26 所说,犹太人到末日要全部悔改。
【亚十二12∼13 具名宗族的历史含义】大卫与利未是公认的皇室与祭司家族。拿单与示每则比较难辨识,因为圣经里同名的人太多。由于拿单也是大卫的儿子(撒下五14),示每是利未的孙子(民三21),不少学者认为是讲到宗族与下面的分支。还有另一饶有兴味的可能性,亦即这些宗族皆与所罗巴伯有关系。他是从拿单与利未而生的大卫后代(路三29、31),而所罗巴伯的兄弟也叫示每 (代上三19)。──《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亚十二13】「利未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示每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暂编注解〕●「示每」:利未之孙。
【亚十二13~14】先是政治的家庭,然后是祭司的家庭,是宗教方面的职责,但他们的情形也一样,因为他们也切实需有真正的悔改认罪,有极大的悲哀。
王室的家庭与祭司的家庭都需切实认罪,真正悲哀。其余的各家也是一样,都不例外,不可幸免。男女分开各自承担罪恶的痛苦,独自认罪悔改是需要的,因为这是个人的事。同时照犹太拉比的规定,男女不可在一起举哀,必须分开。──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亚十二14】「其余的各家,男的独在一处,女的独在一处。』」
【暂编注解数据源】
《启导本圣经注释》․《雷氏研读本》․《串珠圣经注释》․《SDA圣经注释》․《蔡哲民查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