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六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事奉的主(六1~15)】
.神的審判臨到列邦(1~8)──承接審判的主題,神在這最後的異象中,藉其使者宣告祂要向列國施行審判。祂的公義不但於百姓中彰顯,亦要讓列國知道祂是公義的神。「銅山」可象徵審判;而這四輛戰車是成就神審判旨意的使者,是從神的居所出發的(5)。神是信徒的神,亦是外邦人的神。
.大祭司受膏(9~15)──在這一連串異象的結束,神藉先知宣講了一個雙重的應許。
1. 一位稱為苗裔的要出現,且要完成這建殿的工作(13)。所羅巴伯是負責建殿的工作,苗裔這裏可能是暗暗的指向他。
2. 這苗裔能成就王與祭司的雙重身分與職分(13下)。而在選民的心目中,所羅巴伯與約書亞所成就的工作,所代表的位分,正好是王與祭司的代表。神在此藉先知向我們啟示,建殿雖為當前的急務,但最重要的,是這位苗裔的出現。殿是為祂而設,他要坐在其上,擔負尊榮。
思想 人的目光是放在重建聖殿的榮耀上。而透過這一連串的異象,看到應許的高峰是在於坐在這聖殿的那位尊
【亞六12】「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
有三個人從巴比倫來,在那裡還有許多猶太人,甚至在以斯拉與尼希米領導之下歸回,他們帶了禮物獻給重建的聖殿,他們的名字所含有的意義是「剛強」、「良善」與「知識」。他們且以金銀製成的冠冕,放在約書亞的頭上,是有雙重的身份,祭司與君王,二者都是指彌賽亞而言的,因為彌賽亞集兩者身份與一身,要招聚以色列人回來;在以色列還沒有先例,是一人有這兩種身份。但是主降世的時間漸進,而有這樣的預言,祂降世後所顯露的性格是那麼華麗與榮耀!在祂的教會中祂是祭司也是君王,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是集合這兩種職分。
祂是苗裔,因為祂來自大衛家的根源,使枝條蔓延,在永生的汁漿培養下滋長的,以致開花結果。祂從原地生長,在伯利恒大衛的城,是大衛系譜中至小的。
祂是建造者,聖殿以祂十字架上的血奠定了根基,從祂百姓的心中鑿出石頭,監督建造的計畫,祂是建築師。歷代有一塊塊磚石堆積起來,最後的房頂石要在祂再來時才要放。這聖殿快要完成了,我們有否盡力,使聖殿逐漸建成呢?──邁爾《珍貴的片刻》
政教之爭,長久存續在歷史中,很難保持和諧。
西方的歷史,從中世紀以來,就是君王與宗教領袖互爭雄長:英武有為的君王,想要利用宗教,遇到柔弱的宗教領袖,就凡事聽命,過於對神的效忠;但遇到有原則的,自然不甘追隨人,而持定忠於基督和真理,衝突就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有雄心大志的宗教人,也不免想操縱政治。
但聖經並未教導政教分離,而是二者均衡。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那名稱為苗裔的,祂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祂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六:12-13)
記得,是不久以前的事:在亞達薛西王的時候,尼希米從書珊城回到猶大,修建耶路撒冷。鄰近的仇敵不願見他的事工成就,就散布謠言說:“你和猶大人謀反,修造城牆,你要作他們的王。你又派先知,在耶路撒冷指著你宣講說:‘在猶大有王’。”(尼六:6-7)因為那時候猶大國已亡,成為屬波斯的一省;如果有了王,就是圖謀脫離波斯而獨立,構成嚴重的反抗罪行。這是在政治上非常敏感的事。如果不是深得王信任的尼希米,換了別人,必然十分害怕。像審判主耶穌的羅馬巡撫彼拉多,猶太人喊著說:“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該撒的朋友;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該撒了。”(約一九:12)彼拉多就不得不妥協,把沒有罪的耶穌定了罪,釘在十字架上。
現在神叫先知撒迦利亞,去向從巴比倫歸來的人,黑玳,多比雅,耶大雅和約西亞,收取歸還的金銀,以作成複式的冠冕(Tiara),戴在大祭司約書亞的頭上,這象徵性的加冕,是預言大衛的後裔要來建造聖殿,作王作祭司(來七:1);然後,把這冠冕存在耶和華的殿裏為記念(亞六:14)。
大祭司約書亞,是利未支派亞倫的後裔,並不是出於大衛的枝條。當時,物質的殿也已經建成。這是預表作君王和大祭司的耶穌基督(太二二:41-46;來一:8,七:14-15);祂建造屬靈的聖殿就是教會(約二:19-21;林前三:16;弗二:19-21)。到主耶穌基督再臨,就是預言完全的應驗,彌賽亞國度實現,是教會同主得永遠榮耀的日子。──
于中旻《撒迦利亞書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