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七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真誠敬拜(七1~14)】
.背景(1~3)──事情的發生與一至六章相隔約兩年,伯利恒打發代表來向祭司詢問有關齋戒的事情。「五月」的齋戒是記念尼布甲尼撒王
.敬拜的儀節與屬靈的實在(4~7)──先知藉代表的詢問,宣講了一個真理:有守齋戒的外表而無屬靈的實在是神所厭惡的。思想一下,我們靈修,是因為知道信徒「當」每天來親近神,還是靈裏真的有這渴慕來到神面前?
.真實的敬拜(8~10)──正如彌迦書六8所宣講的真理,真實的敬拜可歸納於兩方面:
1. 高舉公義與公理(9上);
2. 在實際生活上實踐愛心與憐憫(9下~10)。
可見人若單談愛心而無實際愛心的行動,有如徒有屬靈的外表而無屬靈的實在一樣,這是神所憎惡的。
.追述被擄是選民頑梗叛逆的結果(11~14)──先知追述過往選民的背叛史,再重申經歷被擄這酷劫乃是罪所引致的後果,盼望百姓能積極的接受這警戒(13,參一2~4)。
思想 反省一下過往自己在屬靈的追求上,能否蒙神喜悅,滿足祂的心呢?今天讓我們實踐一個愛心的行動。──《新舊約輔讀》
【婚姻-一顆柔軟的心(7:1-8:23)】
以色列人不肯聽從神的話,扭轉肩頭,塞耳不聽,心硬如金鋼石。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但當他們聽見先知所說的話,手裡強壯,他們就平安撒種,葡萄樹必結果子,地土必有出產,天也必降甘露。神使這餘民享受一切的福。
神一直稱我們為祂的新婦,祂要求我們的,是一顆柔軟的心,並能聽從祂的話。在地上的婚姻何嘗不是如此!夫妻要彼此聆聽和放下自己。相愛容易相處難,婚前對方的優點,婚後卻成為缺點。其實,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故意不完美的。來自不同環境的兩個人,無論心靈如何契合,都難免有衝突。所以,婚姻是一個學習與調適的過程,在當中我們學會包容與被包容。
你是否覺得婚姻枯燥乏味?家裡荒涼,是否在抱怨:「為何每次跟他說話,他總是愛理不理?」不妨自問:「我是否還懷著希望他改變的想法?」不要再塞耳不聽,心硬如石,何不嘗試以一顆柔軟的心接納他的缺點?
默想
「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認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亞7:14)
心靈的鏡子
結婚多年,我對丈夫的心是否越來越剛硬?──《聖經姐妹版撒迦利亞書註釋》
【亞七5】「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
伯特利的人們向祭司問這個問題,由先知來答覆。在五月的禁食是紀念耶路撒冷淪陷,七月紀念基大利被謀殺,最後在猶太獨立運動時遭受打擊。問題是複國的猶太人是否應該繼續這些禁食的事;在國家復興的新氣象中,是否應該遺忘以前的情況?這是有關遵守外表禮儀的問題。先知對答說,人為的宗教禮儀在遵守上很多麻煩,但是道德的事應同時注意,除去罪惡,這是老先知們所提出的警戒,主題曾多次強調的。
神所要求的信仰,並不包括外在的禮儀,而是內在的靈性。祂要求真正的審判,顯示恩慈,捨棄罪行,這對未得救的人是無法應付的。
但是這一般的問題,我們不必紀念赦罪前的恐懼,神若赦免我們,我們也無需再想到刑罰的事。祂赦免與復興我們,我們不再記得過往的苦楚。我們應脫去麻衣,穿上過節的吉服,這是最重要的功課,可惜我們常在過去的墳墓邊,每個月都有日子可以追念失落的事物。「不看背後」該是我們信徒的口號。──邁爾《珍貴的片刻》
宗教的禮儀,必須發於宗教心,才有意義。正像人的一哭一笑,必須出於真實的感情,才有價值;否則只是表演,叫看的人難受。
聖殿重建完成,已經二年了。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情況,也大致安定了。在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四日,準備例行的禁食日子又快到了。伯特利差了代表來,見祭司和先知,請問是否仍要守禁食的日子。因為巴比倫滅了猶大,卻給國破家亡的難民們,帶來一批“國恥紀念日”;不是經上所吩咐的,是先人留下的:十月十日,尼布甲尼撒率軍圍困耶路撒冷(王下二五:1;耶三九:1-10);四月九日,耶路撒冷城破(王下二五:3-4);五月七日,聖殿和耶路撒冷被燒(王下二五:8-9);七月,巴比倫王立為省長的基大利被殺(王下二五:25;耶四一:1-3)。在這些代表國家苦難的日子,猶大的遺民照例禁食,實在成為煩瑣的重擔。現在雖然仍沒有復國,所盼望的彌賽亞也沒來,總算有了聖殿,有了政府,有了秩序;那麼,還有必要禁食嗎?
耶和華藉先知告訴他們:災禍的臨到,不是因為巴比倫的侵略,基因是因為他們違背神,許多年代,沒有接受先知的警告,不行公義和憐憫(亞七:1-12)。所以亡國以來七十年的禁食,並不蒙神的記念;神要的是真實悔改,離惡行善。
主基督耶穌來到世間,有人質問祂,為甚麼門徒不禁食,像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的門徒一樣。主耶穌回答:“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太九:14-15)因為禁食是盼望彌賽亞:耶穌是彌賽亞來臨,應當歡樂接受祂。
不過,主耶穌並不廢棄禁食。因為禁食還有禁制私欲,操練敬虔的作用,是當實行的宗教義務。耶穌吩咐門徒,不要故意裝模作樣給人看,而是向天父禁食(太六:16-18)。
另一種禁食,是表明不靠自己,單靠賴神的大能,為了恆切禱告,就如要趕逐某類的惡鬼,“若不禱告禁食,它就不出來”(太一七:21):耶穌所說的,是堵住破口禱告以至忘食。
先知撒迦利亞預言到末後的日子,基督榮耀再臨,與祂的子民同在(亞八:19-23),向他們施恩,就要成為歡喜快樂的日子,是神子民的盼望。──
于中旻《撒迦利亞書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