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太十八2有传说论到这孩子长大以后,为安提阿的伊格那丢(Ignatius),他后来也作了教会伟大的仆人,一位大作家,最后为基督殉道。这个传说是由于伊格那丢为提阿甫若(Theophoros)的别号,即『上帝怀抱』或『上帝支持』之意。这个传说还说为,因为耶稣把他抱在祂的膝上使他接受了这个名子。有可能是如此,更可能是彼得发出这个问题,耶稣带来放在中间的孩子,就是彼得的小男孩,因为我们知道彼得结过婚(太八14,林前九5)──《每日研经丛书》

 

【太十八4要像小孩子从头学起】「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人想要进天国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就是要变成小孩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天国的事,我们都是一点也不懂的,都像小孩子一样,要从头学起,否则就进不了天国,这是必然的事。

因为我们生在地上的国,那里晓得天国的事。正像一个小孩子,要作地上的人一样,就必须从头学起;我们对天上的事,从没有看见过,要想进到他的国里去,那就得承认自己是什么也不懂、也不会的。要作天国的人,就得像小孩子学地上的事一样,那样谦卑的学起。

要学天国的样子,就当有谦卑的心,如同小孩子学作人的事一样,一点点,一样样的学,说话要学,吃饭要学,做人更要学。

作天国子民的人,要从何处学起,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为主的名接待人。哦!这是作天国子民要学的头一件事;你若不会接待人,你就不会作天国的人,或说你就作不好天国的人了。可见接待人的功课是何等重要,又何等不易学啊!

 保罗在凡事上都谦谦卑卑的学,他说:“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谦,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四1112)—— 李慕圣《晨光》

 

【太十八6越是有良心的人,在这一类的事上越会感到自责。有人讲述一位垂死的老人,他处在极大的苦恼之中,后来去问他是为了甚么原因,他说:『我作孩子的时候,一天在一块指路牌附近玩耍,我把那个指路牌扭转了,使它的箭头指着一个错误的方向,我一直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我所做的事走错了方向而悲伤。』教别人犯罪乃是罪中之罪。──《每日研经丛书》

 

【太十八8~9有一个拉比的故事说到拉比撒该子约卡南(Jochanan ben Zaccai)豫见到他的死亡而痛哭,有人问他为甚么如此伤心?他回答说:『我现在所哭的是为了他们把我带到万王之王的面前,祂是圣者,蒙福的,祂是活着并要存到永永远远,永世无尽;祂若发怒,祂的怒气,就是永远的怒气:祂若捆绑我,祂的捆绑是永远的捆绑;祂若杀我,祂的杀害是永远的杀害,我无法用言语向祂和解,也不能以钱财向祂施行贿赂。』──《每日研经丛书》

 

【太十八10在十一世纪的时候,布尔根地的若伯特(Robert of Burgundy)公爵乃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与武士型的人物,他正准备去出征。他有一个小男婴是他的继承人,在他离家以前,他要所有的男爵与贵族前来,向这个男婴宣誓,如果他自己有任何不测,他们必须对这男婴效忠。他们带着摆动的羽饰和铿锵作响的盔甲,跪在这小婴孩的面前。有一位男爵露出笑容,若伯特公爵问他为甚么要笑,他说:『这孩子实在太小了。』『不错!』若伯特公爵说:『他的确很小……可是他一定会长大。』他真的长大了,这婴孩变成了英国的征服者威廉。──《每日研经丛书》

 

太十八15「你就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去指出他的错来。」】

「孩子啊,你的兄弟在哪里?」

「主啊,我不知道,我没有见到他,没有与他说话好久了,其实我看不见他,也不在乎,对我来说他已不再存在。」

「他得罪了你吗?你们中间有了鸿沟?记得我说过,当你到祭坛来献礼物,如果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是的,主啊,我记得,但是现在情形不同,是他不对,他得罪了我,所以我不会找他,让他来找我吧!」

「你看他会来找你吗?」

「我看不会,他不是你的门徒,他怎么也不肯上门来向我道歉的。」

「那么你必须去找他,指出你们中间的错失,尽量得回他的友情。」

「我如果去找他,表明是我错了,他会这样想的。」

「你是看守弟兄的,你要得回他,不是只为你,也为我。起初是他不对,没有爱。但是现在是你错了,你要去为他的错失,替他洗脚,得回他来。」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太十八17捆绑与释放──若是不听你们,就告诉教会。

  如果我们要认识公义的神,必须承认神特性之一,是对于“是”与“不是”,看得很认真。事实上,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界定,必须有一些基本的“是”与“不是”,否则无法认知。最简单的如:你是你,你不是他;是是,非非。
  新约圣经里,主耶稣第一次提到教会,是在彼得承认:“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后;主随即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太一六:16-18)看,这里的“是”字有多么要紧!
  教会是建造在对基督正确认信的盘石上。圣经说:“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教会既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主耶稣第二次提到教会,就说到教会的纪律和权威。不过,教会是由人组成的,难免彼此之间会发生问题;但因为教会有真理的标准,而在教会以外没有真理的准衡,很明显的,教会内的问题,应该向教会寻求解决。
  首先,如果弟兄亏负了弟兄,最好的方法是彼此能私下和解,“指出他的错来”。圣徒相爱,应该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有错的一方,肯接受认罪。
  如果错的一方不肯接受,就应要两三个人的公证。
  如果无效,要告诉教会。教会奉主的名聚会,同心合意祈求主就同在:“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一八:15-20)这里所说的“捆绑”和“释放”,是法律语词,是说禁止或认可的意思。教会依照真理作的判决,有属灵的肯定或否定的权威,信徒应该尊重,违背的即是背弃真理,也不属于教会。
  是在这样真理的背景下,保罗指责哥林多教会,信徒打官司,不寻求圣徒的审判,而求外人审判,证明看重今世,忽视永世,轻看教会的属灵权威和纪律(林前六:1-8)。
  教会内肢体间彼此兴讼,动辄诉诸法庭,是因为教会失去了功能和权威,失去了真理准衡,不能判定是非,是可耻的。教会不应该有欺凌相争的事;不幸有了,应该在会内解决。将来审判天使的,该以真理原则判断今世的事。(林前六:2-5
  求主怜悯教会,恢复属灵的权威,敢于持定真理的标准。

 

【太十八18】「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上文那「凡」字太宝贵了。圣经在这里指出:天上执行的尺度是依随地上的求索而实现,但因天上的能力和供应总是远超地上的祈求,所以不论捆绑或释放都必超过我们在地上所求的。

为什么我们的祷告往往仅顾到祈求脱罪,或只苦求自己能得着从上头来的能力呢?是的,「愿你的旨意行在我身上」这样的祷告,的确已属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不能停在这里,必须住前进到「愿你的旨意行在全地上」。今天神儿女的祷告太过注意微小琐碎的事,而不知道他们的祷告乃是为着要带下并释放,天上许多权能万钧的伟业巨擘。为个人需要的祈祷,必须推进到为国度的祷告。从这一角度来看,教会就自然是天上施工的对象,是天上能力流过的管子,也是成全神伟大计划的凭借。天上现今有许多工作堆积如山,这都是因为神在地上还没有找到祂的出口、教会尚没有释放该有的祷告。——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太十八19~20教会生活概况】「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教会的准则,无论在那里有生命的人在一起聚集,以敬拜、祈祷、交通为念,这就是教会的具体实现;然后借着聚集又得着能力去为主作见证、传福音,以及奉主名行善,这就是教会生活。

聚集的标准是“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过属灵的生活,由属灵生活带进教会生活,由教会生活带进工作的复兴。

以上的准则应当是教会道路、事奉的梗概,大方向就是如此。我们既不能超标准行之,也不应待中途而止境;应当借着身体而显出主的同在,应当是循序而止,才会使个人的生命联合于一起成为身体,靠主同在的能力作成教会发展成长的大工。使蒙恩者日渐增多,主旨意愈加显明并通行。借着身体显出主的同在。

主啊!我们肉身虽不一体,借着你的灵、你的爱,使之成为一人,成为一心,好同心事奉你。你居其中,成为新妇,以满足你心。—— 李慕圣《晨光》

 

【太十八20】「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上引的经文,在答应祷告这件事上,给人一个奇妙的应许。但这应许所附带的条件,乃是至少要有两个人,并且他们是同心合意的。为什么他们的祷告得蒙答应呢!因为这两三个人是「奉我(主耶稣)的名聚会。」那是说他们不仅是见面聚首,乃是被聚集来的(被动式)。我们注意这个分别:被聚集不仅是我们自己去,也是被神的灵所感动而去的。他们来聚会,不是为着自己的事,而是对主有一个专一相同的关切。这个事实把他们连结在主的名下。当这个光景一出现,主耶稣就说「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并给他们带领、启示和光照。赞美神,主的话不单是一个应许,而且是一个事实的声明!——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太十八20很不幸,今天神的子民没有聚集在这个奇妙无匹的名下。相反的,许多神的子民聚集在一些属神伟人的名下。对这些属灵的伟人,我们实在很尊敬。为着路德马丁我们感谢神,但我们应否在他的名下聚集呢?我们尊重韦斯利约翰,神曾大大使用他,我们也从他领受了美好的产业,但我们应否在韦斯利的名下聚集呢?我们看重门诺西门,但我们应否聚集在门诺的名下成为门诺宗呢?

不少人以聚集形式、或聚集的组织为名,在一起聚集。我们确信教会中应该有长老,但我们该以长老会为名聚集吗?同样,我们也确信教会的敬拜与事奉,应由参与的会众共理,但我们因此以公理会为名之聚会合宜吗?

有些人以一个真理、或教义为名而聚集。我们都信奉真理。今日异端充斥,不少人围绕着异端聚集。也有许多人围绕着他们所注重的真理聚集,我们确信那些是真理,不是异端。我们相信一个人信了应该受浸,但我们可否因此以浸信为名,一同在浸信会的名下聚集呢?我们也相信,信徒应该圣洁,但我们应否以圣洁会为名,在这名下聚集呢?

还有人以一种经历—基督徒的经历—为名,互相聚集。我们相信基督徒需要经历。以五旬节的经历而言,我们都相信五旬节,但我们是否要在五旬节的名里聚集呢?我们相信灵恩,但我们是否要在灵恩的名下聚集呢?

今天的问题出于神的子民分开在许多不同的名里聚集。因着这个缘故,他们是分开的。神的话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聚集在祂的名里;因为在天下人间,神只赐下一个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我们也必须聚集在这一个名里。神的子民若都来到这个名里聚集,他们就成为一体,众人就合而为一。这样就不会分散,也免去混乱。―― 江守道《我们为何如此聚集》

 

【太十八2428肯内底(A. R. Kennedy)用这幅生动的图画把这两笔款作一个对比。如果以六便士的银币来偿付这两笔款,一百第那流可以放在一个钱袋里。一万他连得的债款却要召一队的搬运夫,人数约八千六百名,每人搬一袋重达六十磅的六便士银币,如果他们彼此间隔一码,所排的队伍竟长达五英哩,这个对比真会使人大吃一惊!如此看来别人负欠于我们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我们负欠于上帝的相比拟。──《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