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二十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太廿1∼16表的比喻】
人人不能都当领袖;有些必须当从属人员。主的军队需要许多基层的兵士,而只需少数的将领。无论主把我们安插在什么位置,我们都必须信实于主的付托。许多在世上居首的人,将来在神国论功行赏却要殿后,因为他们把一切功劳归到自己的头上,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照所预期的去表现。识透人心的救主要按每个人的机会和才能、也要按每个人在所付托事上的热心以及无私精神作为审判的标准。祂向谁给得多,就「向谁多要」。
克鲁克太太写道:「我在十一岁,有一天哭着回家,因为在教会的节目里,老师派我扮演一个小角色,而我的同学却扮演大角色。母亲冷静地把她的表放在我的手心里,她问我:「你看到什么?」我答道:「金表壳、表面和指针。」母亲把表背打开后问我同样的问题。我看到许多小齿轮和螺丝。母亲说:「这个表假使缺少这许多零件的任何一件,便不能走了。即连那些你几乎看不到的零件也是一样重要。」母亲的小教训使我毕生过着更愉快的生活。因为我知道即使去做不可能被人赞赏的「小事」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从表的比喻中,明白任何工作都是一样重要,事无分巨细,凡属上帝要你做的,你应当尽力去把它做好。——H.G.B.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太二十6~7】「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闲站」这个字(希腊文为「亚谷士」ARGOS)可以大大的帮助我们了解保罗所叙述,那从罪恶里得释放的真理。因为它就是罗马书六章六节所用那字的字根。那里保罗写到罪身的「灭绝」,意即借着十字架「使之失败」,「失去作用」等。「罪」这旧主人仍然在那里,但在基督里那个服事罪的奴隶(旧人),却已经被处死,因而被废弃。同时,他的肢体也不被雇用(失业)了。从前那赌博的手,现在已失业了,从前那咒诅人的舌,现在也已失业了,而这些肢体现在可被用「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6:13)。在这种情况下,当你对主的问题回答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那你就是向主求职,并得以被雇进入祂那最有恩赏的事奉中。「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太20:4)——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太二十6~7】世上再也没有比失业更为悲惨的事,一个人为了没有工作给他作,使他的才干迟钝无用。休哥马丁(Hugh Martin)提醒我们,有一位伟大的教师,时常说到莎士比亚的剧本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欧思罗失业了。』在巴勒斯坦的市场上,有那些人仍在等候,因为没有人雇用他们。主人基于同情给他们工作做,他不忍看他们闲散,因为他看见了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心里就动了怜悯。──《每日研经丛书》
【太二十6~7磨光和锈光】一位农民,年已七十,还跟往常一样,整天忙碌田间,勤劳不息;真是不知老之将至。有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儿孙满堂,尽可以告老了,何必再如此劳苦呢?』他说:『人生好比一把快刀,使它耗损之法有二:一是不去用它,任其生锈烂光。一是用它作工,久而久之,自然磨光。在这二者之间,我宁愿让工作磨光,而不愿闲着锈光。』『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你们也进葡萄园去。』(马太福音二十章六,七节)
主耶稣讲到天国的制度,在于神完全的主权。如果神不掌权,就不是天国。但人偏偏有自己的意见,不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国,就是要把天国弄成自己意见的产品,把天国看成人间的劳工市场。人想不作工而拿工资,却不想作工而不拿工资。
主耶稣说了一个比喻,为的是要改革人对恩典的观念。
这个比喻讲到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去召日工进园工作。因为果子成熟了,工作需要很多的工人,所以他一批又一批的找人进园作工,到日落的时候发放工资。
其中有一些清早就来工作的,他们在收到工资后,表示不满意;因为领的工资和别的工人一样,他们觉得自己不一样:
讲定工价:他们先讲好多少钱,付出多少的劳力,才同意工作,这是公平交易(太二○:2)。
劳苦受热:他们认为付出劳动力,是一种痛苦。收割葡萄是秋天骄阳酷热的季节,长昼盛暑,盼望黄昏的凉气,却是迟迟其来,很不容易(太二○:12)。
指望多得:一天劳苦好不容易挨过,到了主人发工资的时候,先来的却是最后发给。他看到最后进来工作的,作了很短的时间,却领了整天的工钱。他心想,早来的应该会多得;哪知,轮到他的时候,领的也不过跟别人一样!(太二○:10)
埋怨主人:现在,罢工既不可能,也没有理由,他还是埋怨主人:“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作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太二○:12)他要跟别人比较。
人的倾向是要出人头地,跟别人不同,在衣食住行和享受上,都想与众不同。但在救恩上,神命定却是平等的;人人都不能自救,人人都须要神的恩典。
那晚来的工人呢?他们来得晚,却不是他们的错,园主有主权,他们在门口等候,蒙召即来工作。他们并不敢计较工资多少,只是感激主人给他进葡萄园作工的机会;感恩之余,不敢稍嫌天气热,不敢偷懒休息,只忠心努力劳苦工作,惟恐天短黑夜来到;“赎回光阴”,报答主恩(弗五:16)。
主不看人的工作,而是看作工的人;不是看表现动人,而是看内心如何。“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得主喜悦的,是不问人看见看不见,忠心工作的工人。── 于中旻《圣经研究》
【太二十22「我们能。」】
这是青年的呼声——热切、冲动与自信,那无需等着计算怎样达成目标,只像溜冰一般滑在蓝色发光的饼上,毫无犹豫地认为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艰苦必能克服,喝那杯,受安浸。
但是在客西马尼园睡觉的人,在主被捉的时候都舍弃了祂,有一个在十字架边也令祂失望。我们匹夫之勇究竟禁不住最大的危险。我们必须知道,只有跟随基督喝祂的杯、受祂的浸,我们在五旬节圣灵充满之后就有这经验。我知道有两个人就敢说这样的话,主也正叫他们举起苦难的杯,他们起初这样说,还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以后靠着主的恩惠能力,竟然经受得起,最后他们真是认为这是最靠得住的了。
那两个人真的有这经验,有一个很快就饮杯受浸,倒在希律的刀斧之下(使徒行传十二章三节)。另一个却经过很长很长的年月与基督的忍耐有份。他们都经历苦难,但情形不同,迅速成仁与长久等候,但都是靠近了主,我们没有权来选择坐在宝座的左右,因为那究竟不是我们自己的权力、威势与荣耀。只有在我们靠近主耶稣,就必有确实的凭据与信念。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太二十23】「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我父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 」
耶稣的回答一方面肯定他们所说的“我们能”,另一方面指出惟独神能决定谁在天国里是最大的(马可的经文没有“我父”两字)。约在主后四十四年雅各在耶路撒冷被希律王亚基帕所杀而殉道(徒十二2)。第二世纪初帕皮亚(Papias)也曾提到约翰殉道的事,但在教会传统中更可靠、被广泛接受的看法是约翰年纪老迈平安过世。无论如何,耶稣肯定他们受难的命运未必指他们的殉道说的。──《中文圣经注释》
【太二十26】当近代伟大的圣人贺川丰彦初次与基督教接触的时候,就感到一种吸引力,直到有一天从他的内心发出呼声说:『上帝啊!使我像基督那样吧!』他为了能像基督那样,他甚至不顾自己正患着肺病,就到贫民窟中生活。在世界上这是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
诺斯柯特(Cecil Northcott)在著名的人生的抉择一书中,述及贺川丰彦所作的。他到东京的贫民窟中,住在一个六呎见方的草屋里面。『第一个晚上他就要和一个患了传染性的人同睡。这是他信心的试验。他会再转回头吗?不会,他观迎他的睡伴。然后有一个乞丐向他要衬衫,他就给了他。第二天他又来要贺川的外衣跟裤子,他也给了他。贺川就剩下一套穿得很破旧的衣服,东京贫民窟的人取笑他,可是到后来却尊敬他。他在大雨倾盆之下站着,一面传道,一面咳嗽。「上帝是爱,」他呼喊着说:「上帝是爱,甚么地方有爱,甚么地方就有上帝。」他时常筋疲力竭而倒在地下,贫民窟中的粗人就小心翼翼地把他抬到他的草屋中。』
贺川自己写道:『上帝居住在最低贱的人中,祂与脏兮兮囚犯同坐,祂与少年犯同站,祂与乞丐同处,祂在患病者之中,祂与失业者同在一起。凡愿见到上帝的人,在未进圣殿以前先去监狱,未去教会以前先到医院去拜访,未念圣经以前先去帮助乞丐。』──《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