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查經 太廿二1—14(劉東昆)
主耶穌的比喻 太廿二1—249(翟輔民)
當盡義務 太廿二15—22(陳秋卿)
真理的精華 太廿二34—40(曾霖芳…)
查經 劉東昆
經文:馬大福音廿二章1—14節
馬太福音廿二章1—14節,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那麼這個王是誰呢?現在要來解釋。我們讀啟示錄十九章5—7節:「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祂;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我們現在回到馬太福音廿二章第2節:「天國好比一個王(這個王就是神)為祂兒子擺設娶親筵席(這婚筵是羔羊婚娶的時候),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豬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作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淩辱他們,把他們殺了,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
…這些被請的人,就是猶太人)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人。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我們讀到這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在啟示錄十九章第7—9節「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神;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信徒所行的義。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我們就讀到這裡。我們知道主再來的時候,就是接教會到天上,就是羔羊婚娶的時候新郎接新婦,主耶穌第一次來,用祂的寶血作贖價,救眾人,建立祂的教會,所以有好多人加入教會,跟耶穌基督結合,在靈裡相交,就生了許多兒女,這些兒女就是基督徒,因為教會跟基督在靈裡相交,所以生了很多兒女。這是極大的奧秘,用這個比喻屬靈的事。那麼基督徒合起來就是教會,所以聖經裡把團體比喻著新婦,將個人比著童女,個人是一種比方,團體又是一種比方。到了被赴筵席的時候,我們被提到空中赴婚姻筵席,必須要穿禮服,什麼叫禮服呢?光明潔白的細麻衣;足一象徵性的話,從前有人聽說主快來了,在外國有這麼一件故事,安息日會有一位預言家常發預言,說某年某月某日主耶穌要再來,他的信徒就相信,大家把家產賣了,每人都買了一套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都穿上,大家都在山頂上等候。這是在美國,大家等來等去,就沒有來。後來這位預言家又說,主又改了,新郎遲延了,又來一次,他又發預言,結果又有那末一次,兩次失敗,以後他不敢再講預言了。歷史上有這麼一件事情。他們真買了一件白細麻衣,穿在身上,各位我講細麻衣,並不是亞麻織成的白麻衣,真正的細麻布,要回大陸去買,就是夏布,臺灣沒有人做這個東西。聖經裡的這個細麻衣是什麼呢,請看底下的解釋,第 8節,這細麻衣就是信徒所行的義。這個義有三個解釋,請看羅馬書第五章第—節「我們既因信稱義」,這個叫稱義,我們再讀第四章21—22節「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
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的人寫的。所以聖經裡有算為義,有稱為義,我們再請看第五章第21節,「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借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這是義作王。我們寫這幾個字,稱為義,算為義,義作王。我們再從第六章第16節讀起,「豈不曉得你們自己獻上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麼,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我們在神面前。沒有義,忘恩負義,律法的義我們沒有,道義的義也沒有,所以我們在神面前是罪人,但神是大仁大義,神不念舊惡,神差遣祂的兒子來救我們,神的義就顯明出來了。所以我們相信神的義,接受神義的救贖,那末我們一相信,神就算我們為義,這個算為義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信祂,就算我們深明大義,這個人哪,懂得義,我們明白這件事情,明白神是義,我們就接受神的救贖,這就是我們的信算為我們的義,這是因為我們懂了這個義,這叫深明大義,因此在神面前就白白的稱義,我們雖然甚麼也沒有作,我們白白稱義,所以這兩個是因信而得的,算為義,白白稱義。我們的罪都赦免了,我們因信稱義,那末是不是就完了呢,沒有完,這個義是因信,這信不過是一個觀念,還不是一個動作,我們因信就把耶穌基督接受進來了,耶穌基督就是神的義,這義跑到我們這裡頭來了,祂就在我們裡頭作甚麼?各位,作王!耶穌基督是義的王,活在我們裡頭作主王,作王。我們再不能由我們自己胡作非為啦,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義在我們裡面活著,所以神使我們在基督裡,是本乎神的恩,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義,耶穌基督跑到我們裡頭來了,在我們裡頭活著,活著,我們的生活動作就表現什麼出來,各位,因信得著義,因信活出義來,這個義就是什麼?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我給大家作個見證;我到台南去講道,在一個教會裡,這個教會是講因信稱義,我到那個教會裡去,他們是為青年大專學生講道,中國傳道人請我,他們本堂還有一個牧師,我去講道,傳道人說,劉弟兄,我給你介紹我的牧師,我說好,他就帶我到他的牧師公館,我跟他去,在外頭叩門,牧師在家麼?裡面說請進來,我們就進去了,走進去一看,他的牧師坐在一把椅子上,什麼樣的椅子呢?是搖椅,兩隻腳擱在茶几上,手裡拿一枝香煙。他介紹說,這就是劉弟兄,又對我說這就是我們的牧師,我一看他連站也沒有站起來,仍舊坐椅子上,說歡迎歡迎,我說打擾你了,我看他房子裡,有一個櫃於,裡面排的是什麼?白蘭地、香檳各樣美酒。我就想啊呀!這位牧師真會享受。我就問這位弟兄說,你的牧師怎麼過這樣的生活呢?他回答說,我們講因信稱義。人得救完全靠耶穌基督的義,不在乎我們自己的好壞。我說這個對我相信,但是耶穌住在他裡邊,他還要抽香煙嗎,這個義已經運到他裡邊去了,耶穌基督還須拿香煙來熏一熏嗎?耶穌還好酒貪杯呀,耶穌還要喝點香檳哪,他說:「這個我就不曉得。」弟兄姊妹呀,人若是有信心,沒有行為,他就是甚麼?死的。這樣的道理,不知害了多少人,我今天要告訴弟兄姊妹們,人得救不靠你自己,你的好壞與救恩沒有關係,剛才我們讀經無論善惡,都請了來坐席,但是你接受耶穌基督的義以後,這個義要活在你裡頭,你要讓義的生命從你生活裡表現出來。所以基督徒有光明潔白的什麼?各位是細麻衣。我們再看羅馬書八章3節「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祂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我們順從聖靈活著,不放縱肉體的情欲,主基督屬靈的生命在裡面約束我們,就叫做被義約束。我們讀羅馬書六章20節「因為你們作罪之奴僕的時候,就不被義約束了。」所以我們現在作了義的奴僕,我們把自己獻給義,義是誰呢?主耶穌基督,我們讀18節,「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今天主耶穌在我們裡頭作王,耶穌是義,我們作了祂的什麼呢?奴僕,我們順從祂活著,所以我們的行為,就有什麼。各位,有耶穌的義,就是光明潔白的細麻衣。親愛的弟兄姊妹,你信了耶穌,你還要順從祂活著,那是你的禮服,所以基督徒,第一要披戴基督的義,基督的義是什麼呢,是祭司所穿的外袍,那是用紫色線金線織成的,但是祭司裡邊,還有一個什麼袍子?各位,還有內袍,那是什麼作的呢?細麻衣。我們知道,有一地方叫伯大尼,伯大尼以織細麻布出名,所以主耶穌穿的那件衣服,是用細麻整個織起來的。所以弟兄姊妹們,基督徒將到天家的時候,不能說我只有信心,我的行為是一塌糊塗,不能見神,神說你這不穿禮服的出去!我們不但要有信心,還要有行為,就是基督徒所行的義,那就叫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所以弟兄姊妹們,一個人得救不得救,在乎他有油沒有油?一個人在神面前赴筵席,能不能坐在筵席上,那就在乎他有沒有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那個油,是關乎我們生命的問題,那個細麻衣,是關乎我們的生活問題,誠于中形於外,你有基督的生命,一定要有基督徒的生活,這樣才能見主,否則不能見主,人不能光說,我有信心,雅各書告訴我們說,魔鬼也有信心,所以我們今天講道,要講得完全,假使講信心不講行為,這就是一個一面烤糊了的餅,而那一面還是生的,這個不行。我們一方面講生命,男一方面講生活,講裡邊也要講外邊,所以我們不止要有油,還要有光明潔白的細麻衣。第三,我們要預備什麼
呢,要預備一本賬,這賬是我們的工作,我們從主領受了多少恩惠:我們替主管家,管了多少錢財,我們都要交帳。有人說,我很有錢。請各位原諒我說,你的錢不是你的。我們看路加福音十六章1—10節「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作什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的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說,一百簍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我又告訴你們,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所以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在地上有錢,你不可光作人情,拿神的錢隨便作人情,叫人說你好,但在主那裡交帳的時候,你交不下去。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用每一文錢,都要想到在主面前交帳,主讓這個錢,從你手中經過,你如何處理,不是一件小事,無論錢財,無論工作,無論擔任什麼職務,要盡忠到底,專為榮耀父神的聖名,我們讀歌羅西書三章18—23節,我們大家一起念「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你當小職員要好好地作職員,作到一點錯也沒有。你當教員,那也是給主作的,改課卷,預備教材,刻苦盡忠。待遇雖薄,清高守窮,還要有極大忍耐與愛心教訓學生,以身作則,把學生管好。你作父母的,要好好地作,你把兒女管不好,將來賬上都有虧欠,不要說我的兒女,我怎麼管就怎麼管,那不行,因為是神交托你的,管不好將來交不了賬,姊妹作太太的,要好好地作,要沒作好,將來不好交帳。我見過好些基督徒的母親,在屬靈的事工上很熱心,天天提著皮包在外傳福音,結果,家事不顧,丈夫也不要,家里弄得一塌糊塗,我告訴各位,你在這邊賬上雖然多了一點,但在那邊卻虧缺了,兩方可能都沒作好,一加一減,可能你還吃虧。這樣道理,少有人講。有人說,你要熱心哪!是的熱心不可冷淡,神派你做教員,你得把教員本身的責任與事工做好。神派你做母親,你得把母親
本身的責任事工做好。在鄰人中有好名聲,受人尊敬,而後方能把神的事工做好,各人有各人的本份,神給我們的本分都要作好,因為主要跟我們算帳,按照賬上的贏餘或虧欠,給我們賞賜。所以我們每個人,無論作什麼,都是事奉主,要從嶽裡作,作得好好的。掃地吧也要掃得乾乾淨淨的。這是給誰作的?各位,給主作的,無論作甚麼都是為主作,要從主那裡得到賞賜,不能馬虎,因為將來,都要在祂面前交帳,祂所託付我們的。請看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領五千銀子的要交多少?各位,五千。領兩千的要交多少?兩幹。領一千銀子的呢?交一千就好。結果他一千也沒有交,埋起來,所以弟兄姊妹們,主要同我們算帳,好的得獎賞,有權管理大事,在榮耀裡,不好的要受虧損,所以我告訴弟兄姊妹們,將來見主,你要預備光明潔白細麻衣,還要預備一支蠟燭。請看路加十七26節「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這裡把耶穌再來時與挪亞相比,挪亞怎樣脫離洪水淹沒,因他有一隻不漏水的方舟,裡面有糧食,天上有窗,旁邊有門,他的方舟,救了他的全家。方舟是甚麼?是預表救主耶穌基督。我們若與主聯合,就能脫離審判,這水是審判的意思,當我們進入方舟,天上也是水,地下也是水,但是水打不到我們,打到那裡呢?各位,打到方舟上。照樣,凡在基督裡的,震怒臨到主耶穌身上,審判耶穌,我們卻在祂的裡面,得到安全,所以方舟預表耶穌,但是今天我們怎樣造一隻方舟呢?請看以弗所書第四章11節讀起,各位,今天什麼是方舟,如何建立這只方舟,當建立基督的什麼,各位,基督的身體是什麼?就是教會,我們讀第一章22節,今天救人的方舟就是屬靈的教育,你把一個屬靈的教育,一個真正基督身體帶領人進來歸入基督身體,在方舟裡,保全生命,我們在今天地上要建立一隻方舟,至為重要,光是個人得救不行,還要建立教會,屬靈的教會,不漏水的真正是基督的身體,這樣的教會,就能使全家得救,能保全許多生命,所以親愛兄弟姊妹,要預備四件事情,第一、預備油,是生命問題,第二、要有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即聖潔的生活,第三、更有一本工作的帳本,第四、
要預備一隻得救的方舟——耶穌基督。
主耶穌的比喻
翟輔民
經文:馬太福音廿二1—14節
擺設婚筵的比喻(太廿二1—14)
擺設大筵的比喻(路十四15—24)
今天講設筵席的比喻,一個是婚筵,一個是大筵。其時雖有分別,然其意都是表福音的好處和快樂。福音雖是非常嚴肅的,但究竟是使人得福。
有一回我在船中和一個中山人談話。他問我往何處?作何事?我答他說:「傳福音。」他說:「哭音?」這或是土音不同我說:「你聽則福,不聽則哭。」我雖是順口答他事,但事實上確是如此。
此兩比喻所說:筵席已經預備好了,但被請的客,總以有事推辭。主設此兩喻,都是很奇的。以王之尊貴請客,客豈有不來,揆諸人情,似無此事。然而主為萬王之王,為猶太人設了福音的婚筵,猶太人竟然不肯赴席。此乃世上所無之事,在主則有之。
主所差之僕人,第一次是指舊約的先知,第二次是指新約的使徒。
賓客不肯赴席,家主生氣了,吩咐僕人往街上去,強迫一般平民赴席。這是指猶太人不肯接耶穌,神發其義怒,將福音轉給於異邦人。
赴王之筵席的人,有善的、惡的。席上坐滿了,王就進來觀看,見賓客中有一人沒有穿王所預備的禮服的,就問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為甚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他知道自己的罪了。有人解說這不穿禮服的人是誤入天國,或說是在千禧禮年時未當入而入。此皆非正解。其真意是表明無禮服的人,雖然入了主的筵席,但仍要被逐出去。因為主已經為我們預備了救恩的禮服。我們如不肯靠主,不穿此禮服,就必為主所棄,撇在外邊黑暗處,叫他哀哭切齒。凡不靠主而靠其他的方法以為可以得救的人們,要儆醒啊!
有人設一個比喻說:一個人到天國去叩門,裡面的人間他說:「你是誰?」他答道:「我是某公會某牧師施洗的教友。」裡面的人回答他說:「你雖則是某公會的教友,但我不認識你。」憑外禮的人,非真屬主的。惟有靠耶穌的寶血,得了救贖的,才能進天國。所以我們不要靠什麼,只要靠主的十字架,便是穿潔白的禮服,坐在主的筵席,也不見羞愧。
耶穌說擺設大筵的比喻的背景是在法利賽人的領袖的家裡。他那時對法利賽人,說了許多教訓。又教訓他們請人吃飯,不要請自己的親友、兄弟、親屬和富足的鄰舍。只要請那些貧窮的,殘廢的你就有福了。耶穌說這些話,實在叫法利賽人難過,但又免他們發愁,就用委婉話設比喻說:「有一個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客說:『請來罷,樣樣都齊備了。』但眾人異口同聲推辭,並無一人肯赴席。家主就動怒,吩咐僕人出去領那貧窮的,殘廢的來。又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屋子。」此比喻明指法利賽人無份入席。法利賽人亦必明白。
他們拒絕福音,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這都是推辭的言語,不是真正不能的。傳道人在他日常向人講道的情形,便能領會到了。
我在香港,與一間商店往來,已有三十多年。我常勸該店主信耶穌,他推辭說:「我的父母想我將來拜他們的亡魂,故不能背逆父母,至快也要在父母過世之後,才可以信教。」我答他說:「你想父母下了地獄,然後自己得救,這是孝子的行為麼?」誰知他的父母未死,他在去年已經死了!他忽略福音,就是如此結局。
我們今日要為主請客,往城裡大街小巷去,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盲的、跛的來赴席。他們不知主在那裡,所以我們要到他們中間,以誠懇的愛心,溫柔的言語,引領他們到主面前。席未坐滿,又再要到路上去,勉強人進來。此勉強非請,非引,然亦非以勢力逼迫。不過見在危急中的人,不礙不施拯救。不論他願意不願意,只要救他為根本。
前數年我往南洋去,見許多地方未聞福音。我前次和王峙君到蜜利洞,在那裡逗留半天,此埠有七萬人,半是華人,半是土人,無教會,又無信徒,因此我的人很焦急。後來回到船中,見有一個女子,她是從蜜利洞下船的。我和她談話,才知道她從前在廣州念書,得聽王載先生講道,信了耶穌,她說她在蜜利洞亦盡本分宣講福音。我聽見黑暗的蜜利洞有一個女信徒在那裡發光,十分欣慰!
我們和王載先生發起國外佈道,是遵主的吩咐,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南洋群島」就是我們現今要負的責任。我們要往那裡領華人、土人、貧人、富人、殘廢人,都同到主前,坐主的箍席。
當盡義務 陳秋卿
經丈:馬太福音廿二章15—22節
先知奉命警告以色列民,不悔改歸向神,必受強國的殘殺毀滅擄掠,當時基督警告人,不謙退接受神恩,也會遭毀滅,所以耶路撒冷於主後七十年,果如主所說,慘不可言。可惜當時法利賽人,不信不接受,反要謀害耶穌,這些人素與希律黨人不合,但卻能同謀害主耶穌,另一方面誘惑青年人,利用他的直言問難要害主耶穌;青年人問耶穌,納稅給該撒應該不應該?問題是簡單,可納不可納,但是實會難倒人,若說納,表示不愛國,要經公會裁判害他,說不要納,立刻要受羅馬帝國苛以叛逆罪,死刑。可是問題難不倒主耶穌,主知萬人的心,所以叫他拿納稅的錢來看,讓青年人知道,已身既用羅馬錢幣,就不用以此試探主,且銀弊上有號有像,不能作聖殿的捐獻。但納稅是國民義務理當納,可作政治、治安、衛生、國防等用,切不可拒絕或走私,以致國家困難。當然政府官員理當廉潔,體恤人民,實行公道的稅法,屬靈方面人不受羅馬轄制,當回轉受神轄制,以賽亞先知已再三再四宣告,基督雖無直言,但言外之意,是納稅給神並無觸犯法律,寓意聰明絕頂,法利賽人所謂納,是指納給贈送捐,耶穌所答的納是歸納履行債務,帶強債性的生活,像農、食、住、行、機會、聰明、智慧、靈魂等都是神所賜給,人必須有歸納的義務。基督曾設一比喻:主人以銀錢交僕人經商,嗣後算帳,就是受託主義。也提到積財於天,財在那裡:心也在那裡,華僑寄銀給眷屬,所以心也惦念親人與祖國。有人在祖國建實業:心也在祖國。所以人有歸納神的人,認識當盡的義務,內心必存感恩,因此人人都樂意奉獻,克盡受託主義的義務。
真理的精華 曾霖芳
經文:馬大福音廿二章34—40節;馬可福音十二章28—31節
聖經是神的默示,且是一部巨著。這部巨著的內容是很豐富很複雜的,有時我們想研究全部聖經,會覺得不容易著手。在主耶穌的時代,已經有舊約,其中有神的律法和藉先知所傳揚的信息。有一天,有位律法師來問主耶穌,在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主耶穌答覆得很好,祂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祂又說:「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這是神的律法和先知信息的中心,雖然簡單卻能包括所的有真理,所以我稱它為「真理的精華」。對於神的子民,是非常重要的。使我們知道怎樣度敬虔的生活,也知道怎樣待人接物。使我們達到神聖民的標準。
諸般律例
在神啟示摩西的律法書中,再三宣示,要神的子民遵行祂所吩咐的一切話,如:「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遵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申六25)又說:「你要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守祂的吩咐、律例、典章誡命。」(申十一1)。舉凡敬拜神的事,和衣,食、住、行,各方面神都有吩咐,十分仔細,統計起來有幾百條;這是神的完備律法。世界聞名的古羅馬律法就是神的諸般律例為藍本的。神對於祂的子民所期望的,是要他們成為「義」。
十條誡命
諸般律例是很複雜的,但最主要的是十條誡命,就是:除神以外,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名。當紀念安息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婪。這十條誡命刻在石版上,放在敬拜神的中心——會幕裡。是諸般律例的總結,可以概括一切律例,典章的細節。古時,會幕是以色列人信仰的中心,十條誡命是神子民生活的準則。
兩條誡命
新約是比舊約更美的,主耶穌在新約的開始,把所有神的誡命和先知的道理歸納成為兩條誡命:第一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其次是愛人如己。這等於把十條誡命劃分為兩半,前四項是愛神,後六條是愛人。這就更簡明了。
人是不能遵行神的律法的,但在新約時代的我們,蒙了神的恩典,主耶穌的救贖,從罪惡的世界中被揀選出來,做「屬神的子民」。我們的生活標準是甚麼呢?照主的教訓,一切真理是要教導我們愛神愛人。我們可以用這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生活狀況,我每做一件事,該捫心自問:「我對得起神嗎?我對得起人嗎?這樣做是出於『愛』嗎?」若我們心中沒有問題,能平安,能合乎這標準就十分美好。簡而言之,愛神愛人是信徒的立身之本。
一個字
這兩條誡命可以用一個字來包括,就是「愛」。主說:「其次也相仿。」可見這兩條誡命的性質相同,就是「愛」。聖經說:「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提前一5 )又說「愛就完全了律法。」 (羅十三10)真理的精華是甚麼呢?就是愛。沒有愛的,就不認識神。教會若沒有愛,基督徒若沒有愛,已經失去他的本色,他還有甚麼呢?他還能做甚麼呢?一切都「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2)。
知所先後
古聖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今日讓我們來注意這真理的先後。我們該注意這裡的次序:第一是神,第二是別人,最後才是自己。神該居首位,別人該被注意,最後才想到自己。就聖會而言,大家的心若「尊主為大」,只有同一個目標,就成為榮耀神的教會。個人若讓神居首位,做順命的兒女,生活就完全。其次是以愛自己的標準去愛人,處處顧到別人,這種愛心是很有力量的。自己既排在最後,常常要吃虧,要犧牲,這種「捨己」的生活,就是「愛」的表現。反過來說,「己」若居首位,就看見人性的敗壞。「別人」若居首位,凡事只尊重人不順服神,只看見人的榮耀。這次序一顛倒,就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