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可福音第九章短篇信息

 

目錄:

暗暗的上了高山……………………可九18………………………………

耶穌的秘密…………………………可九23………………………桑安柱

靈命的道路…………………………可九29………………………賴俊明

三座棚的異象………………………可九210……………………謝穎男

從死裡復活是甚麼意思………………可九913…………………余炳甫

信仰的藝術……………………………可九1427…………………駱維仁

我們為什麼不能………………………可九1429…………………余炳甫

非用禱告………………………………可九1429…………………楊彰奮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1429………………戴伯福譯

主啊!幫助我們………………………可九1724…………………………

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1729…………………矢永華

信心的奇跡……………………………可九23………………………………

信心與效力……………………………可九2324…………………何培基

背起十字架跟從主……………………可八34 …………………… 王成章

信心的考驗……………………………可九24……………………周增祥譯

當信心擴大的容器……………………可九29………………………宣 

門徒卻不明白…………………………可九3032…………………余炳甫

論誰為大………………………………可九3337…………………余炳甫

帶幼兒到基督面前……………………可九3337…………………張清庚

變成小孩子樣式………………………可九34………………………朱建磯

升官發財………………………………可九35………………………港君保

基督福音的仇敵 …………………… 可九38………………………鄭永精

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可九3850…………………余炳甫

逆說的真理……………………………可九3855…………………吳永華

永生永死的論據………………………可九4348…………………………

 

 

暗暗的上了高山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8

 

    馬可福音九章1節:「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這節聖經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與上文聯貫一氣(參看太十六28;路九27),惟馬可則分開記載;因此歷代的經學家對這一點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綜合起來大概可以歸納為二派,一派解釋說:因為本節與下段也有相聯的關係,所以馬可如此編排,這是指著耶穌在山上變像時說的。有四層證據:根據馬可福音十三章32節和使徒行傳167節,顯明本節的話不是指著耶穌二次降臨說的;「嘗死味以前」五個字的意思,是說門徒看見主的榮耀以後還覆嘗死味彼得說:「……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彼後一1618),這話明顯是指著耶穌在山上變像時說的;後來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上,受默示寫啟示錄的時候,又看見了神的國臨到(參看啟一211;十九1116)。另一派則強調說—本節是與上文聯貫一氣的,與末段無關,舉列三點說明:耶穌在本節所預言的,非屬最近的事,蓋此六日內門徒都活在世上沒有死,耶穌所說自非下文變像的事;耶穌登山變像時並未說神國要大有能力臨到的話;耶穌變像乃暫時的事,與天國降臨是永遠的有分別。本節系指教會在五旬節以後的發達,「站在這裡的」是指彼得、雅各、約翰均將親眼看到。

保羅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今日我們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林後三6),所以不管二派經學家的解釋如何,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無訛的,就是神的國定規要大有能力的臨到(太廿四30;可十三26;路廿二18),我等信徒皆當儆醒等候。

 

一、得見屬天的形像

    「過了六天」(可九2),馬可、馬太均說是過了六天,惟獨路加記載的說是過了八天(路九28),大概路加是把前後二天也計算在內,因為天數的計算方法不同,所以稍有出入,然而這都是指著一個禮拜說的。

    「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可九2),四福音中一共有三次提到主耶穌祇只帶著他們三人,一次是使睚魯女兒復活(可五37),一次是本項事蹟,一次即主被賣時,祈禱于客西馬尼園(可十四33)。而十二門徒中與教會發達最有關係者,亦即此三個門徒。因為他們明白主道,為主所摯愛,故凡遇有重要之事,主即攜之同往。

    「暗暗的上了高山」(可九2)山,在聖經中有特別的地位。舊約時,挪亞的方舟停在阿拉臘山(創八4);亞伯拉罕蒙恩在摩利亞山(創廿二2);摩西蒙召在何烈山(出三1);神頒佈律法在西乃山(出十九2);以利亞獻祭在迦密山(王上十八20)。新約時,耶穌禱告在山上;講道在山上;揀選門徒在山上;升天時在山上;將來再來還是在山上(徒一12)。

    山,在聖經中也有特別的意義,它不但表彰神的公義(詩卅六6),也預表神的教會(賽二2),約伯稱為天的柱子(伯廿六11),哈巴谷稱為長存的嶺(哈三6)。

 

「暗暗的」

    按照原文這幾個字是慣用語,意思是只有他們,沒有別人。然而馬可在此所指顯另有靈意:

    1.暗暗的,就是靜默的意思。彼得、雅各、約翰,這次上山,並沒有討論紛紛,也沒有互相詢問,他們只是默默的跟從主的帶領。西諺:「沉默是金。」先知說:「惟耶和華在衪的聖殿中,全地的都當在衪面前肅敬靜默。」(哈二20)。

    2.暗暗的,就是隱藏的意思。耶穌說:「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太廿三37),彼得、雅各、約翰,這次在山上所看到的:「只見耶穌。」(可九8),基督徒在天路歷程中也要隱藏自己,只見耶穌;仰望衪、跟隨衪,更要叫別人在我們身上「只見耶穌」。耶穌說:「因此眾人就認出你們就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5)。

    3.暗暗的,就是順服的意思。耶穌說:在「暗中的父」(太六6),因為父神是一個靈(約四24)。靈是看不見的,所以父神是在暗中。平日基督徒所敬拜的是位屬靈的神,所行走的是條屬靈的路——就是順服的路。必須要有順服生命的感覺和受引導;就是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選擇,完全受聖靈的引導(羅八46)。像這三個門徒受主引導一樣。

    4.暗暗的,就是謙卑的意思。彼得、雅各、約翰,這次受主的特別引導,經歷屬靈的見證,事先既未驕傲,事後也不誇耀,他們是一心尊主為大,高舉基督,態度是何等虛心謙卑,真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以貝亞說:「虛心就是謙卑。」(參看賽六十六2;賽六十一1)。所以要想得到屬天的經歷,惟有謙卑的人才配領受,因為神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

 

……上了高山」(可九2中)

    這座山究竟是甚麼山,我們不知道。有經學家說是他泊山(參看士四6);有經學家說是黑門山(書十三11),不過這都無關緊要。我們所要知道的是他們這次上山的目的。路加說:「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九28),哦!弟兄姊妹,這是何等美麗的一句話,他們上了高山為的是禱告去的啊!因為他們清心的在山上禱告,所以才能在禱告中看見了主的本體真象,這豈不是應驗了主的話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看哪!誰能登耶和華的山……就是手潔心清……的人(詩廿四34),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參看提後二22)。

    來啊!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也上高山吧!

    1.「上了高山」是表示有向上的心。有句俗話說:「人往高走,水往低流。」基督徒的盼望在天。約翰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所以要思念上面的事(西三2)。基督徒的心越向上,就越愛神,就越離開世界,就越喜歡禱告。這光景就是你到了屬靈的高峰。

    2.「上了高山」是表示有努力的心。上山必須出力,山越高則出力越多,越高就越要努力。耶穌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太十一12),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六1)。

    3.「上了高山」是表示有仰望的心。上山必須抬頭,越往上越要抬頭,越高則更要抬頭。「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找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

    4.「上了高山」是表示有勇敢的心。登高山不比履平地,也不是航海道;可以通行無阻,一帆風順。上高山乃是舉步艱難,「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來35)。彼得、雅各、約翰,他們所得到的不就是大的賞賜嗎?

    5.「上了高山」是表示有忍耐的心。不管山多高,不管路難走,總不可喪志灰心。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要不然,彼得、雅各、約翰,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就失去了這次寶貴的福份!所以基督徒要凡事忍耐(林前十三7),不可灰心。因為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十22)。

    「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可九2下),正當彼得、雅各、約翰,在高山之上安靜靈修的時候,忽然看見每日與他們同在的主竟改變了形像,這真是大出意外,也是何等的福份。保羅說:「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三16)。約翰福音一章1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但是,「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塵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18)。耶穌就是神的獨生子(參看可一11),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14);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的神,因為祂與父原為一。所以,看見主就是看見神(約十二45),認識主就是認識神(約八19),順服主就是信服神(約十二44),接待主就是接待神(太十40),求告主就是求告神(路廿三42),尊敬主就是尊敬神(約五23),恨惡主就是恨惡神(約十五23),棄絕主就是棄絕神(路十16)。耶穌從天上來到地上,由靈界進入世界,把靈體成為肉體,將神啟示出來,也就是把神帶給世人,叫人認識衪並得著祂。現在衪在三個門徒前肉身成道,又恢復了衪原來的本體真像,因為在衪沒有難成的事(耶卅二17),祂是全能的神(賽九6)。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3)。

 

二、得識屬天的榮光

    「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可九3),馬太說:「臉面明亮如日頭。」(太十七2),路加說:「……在榮光裡……」(路九31),約翰說:「衪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啟一1416)。因為神就是光(約壹一5),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9)。所以,神在那裡,那裡就滿了榮光;神在會幕中顯現,會幕就滿了榮光(民十四10);神在聖殿顯現,聖殿就滿了榮光(王上八11)。舊約的先知以賽亞、以西結,在異像中也曾看見了神的榮光(賽六18;結一28;三23;八4)。當主耶穌降生的時候主的榮光四面照著牧羊的人(路二9)。當初期教會的執事司提反殉道就義的時候,他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徒七55)。先知哈巴谷說:「神的榮光遮蔽諸天。」(哈三3 ),保羅說:「基督徒蒙召是為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帖後二14),所以主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五14)。

    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林前十五41)。自然,神的榮光不同人所看到的榮光,故而馬可特別強調:「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可九3下),因為屬天的與屬地的不同,屬靈與屬世的也有分別。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1)。我們看彼得、雅各、約翰,在山上能夠看到了主耶穌屬天的形像,也見識了屬天的榮光,乃是因為他們的心是歸向主的,臉是敞開的。照樣,我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我們也就能像彼得說:「我們親眼見過衪的威榮。」(彼後一16),像約翰所說:「我們見過衪的

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

 

三、得聞屬天的奧秘

    「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可九4上)。舊約時代,神和他的使者常常向列袓顯現。但是,舊約時代的聖徒在新約中顯現,卻是不常有的。現在使徒忽然看見以利亞與摩西向他們顯現,這實在是一件不平凡的事。

    「並且和耶穌說話。」(可九4下)。有經學家說:「使徒或者在摩西以和亞所說的話上,認出他們。」那麼以利亞同摩西和耶穌說了甚麼話呢?路加福音九章31節記載:「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衪在耶路撒冷要成的事。」哦!親愛的讀者:彼得、雅各、約翰聽了這二位同耶穌說話,竟立刻就知道他們就是以利亞和摩西,這實在是一件奧秘;一件屬天的奧秘。而以利亞同摩西和耶穌談論衪去世的事,這又是一件奧秘。保羅說:「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林前二1315),求主的靈開我們的心竅,使我們明白:「摩西的律法,先知書和詩篇所記的,凡指著耶穌的話。」(路廿四4445)

    按全部聖經六十六卷,只記載一個人的事件,就是耶穌基督。舊約是預表基督,新約是發表基督。也就是基督隱藏在舊約裡,彰顯在新約裡。舊約的律法書——摩西五經(創、出、利,民、申)是論到基督的職務是祭司。在幾千年前,這位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已經提到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衪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代人獻祭,一次獻上自己成了永遠贖罪的祭(參

看來十1228)。先知書和詩篇是論到基督的職務是先知,衪代神說話,教導人,叫人悔改。在先知中只有以利亞與摩西有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曾禁食四十天(申九9;王上十九8);他們都曾看見了主的榮耀(出卅三1723;王上十九1113);他們離世時都與常人不同(申卅四56;王下二11)律法書和先知都曾預言主的死。所以,以利亞是先知的代表,摩西是代表律法。從前隱藏的奧秘,現在公開的談論,而且特地讓這三位使徒也聽到,這不但用以印證舊約的話和耶穌自己屢次所講論到衪自己的事(可八31),也是用以堅固使徒的信心,叫他們知道,經上凡指著耶穌的話都要應驗(路廿四44)。

 

四、得享屬天的滿足

    「彼得對耶穌說,拉比(拉比就是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可九5),路加福音九章33節記載:彼得說這句話,是在「二人正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因為彼得覺得,這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實在是好得無比的光景;實在是一個不平凡的經歷,他從靈的深處,感到滿有喜樂。也許他想起主耶穌的話:「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五11),所以他想留住他們,為的是享受永久的滿足。

    我們看使徒們,不但見了主的真體;又見了主的榮光,聽了主的奧秘,從滿足的指望中(來六11),得著了滿足的賞賜(約貳8 ),真是何等的滿足!因為主耶穌就是我們的滿足,有了主才有滿足。失去主就失去滿足,離開主就是離開滿足,沒有主就是沒有滿足。

    「我們在這裡真好。」有經學家說:「我們進了天國,也必有這樣的思想。」但是,我要強調說,當你我在現在的環境中,就應當有這樣的思想,有一首詩歌說:「有主同在就是天堂。」是的,只要有主同在,那裡都是好的。如果沒有主同在,那裡都是不好的!

    「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彼得並沒有提到為自己和他的二位同工,一方面乃是他有尊主為大的心,也正表明他是僕人。論語中提到:「有事,弟子服其勞。」願凡是基督徒共勉之!一方面,彼得實在是有一顆滿足的心,因為這屬天的光景滿足了他的心靈。

 

五、得到屬天的啟示

    「彼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可九6),路加說:「他們進入雲彩裡就懼怕。」(路九34),馬太說:「他們聽見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太十七57)。三福音書的記載雖然略有出入,但其要點則皆注重使徒們的「懼怕」。可見屬靈的事,是一件嚴肅而莊重的事,怎能不叫人肅然起敬呢?

    「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可九7上)。雲,在聖經中也常常聽到,並且與神有密切的關係。雲不但是神設立的,也是為神的榮耀而造的。稱為:耶和華的雲(民十34);天上的雲(但七13);天上的窗(創七11):天上的瓶(伯卅八38):神的樓閣(詩一03);空氣以上的水(創一7);神腳下的塵(鴻一3)。

    舊約時,神的榮光顯在雲中(出十六10);神在雲中降臨(出卅四5);神從雲中說話(出廿四16);神用雲引導以色列人(出十三21);光照以色列人;(詩七十八14);保護以色列人(出十四18);指點以色列人(出四十36)。

    現在我們看父神在雲中降臨向使徒們說話,並且主升天時要駕雲而去(徒一9),將來衪再來時,還是駕雲而來(啟一7)。

    「也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可九7下)。福音書共有三次提到神的聲音為耶穌作見證;另外二次分別記載在馬太福音三章17節和約翰福音十二章28節。

    「這是我的愛子。」路加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路九35),馬太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十七5)。總之,耶穌是神的兒子,是神所揀選、所喜悅的。神樂意將祂的兒子啟示出來,乃是叫人凡認耶穌為神的兒子的,就住在他裡面(約壹四15),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壹五12),信神兒子的,就有……永生(約壹五1011)。並且借著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

    「你們要聽祂」,三福音都記載了這話,神的命令不但叫我們信衪兒子耶穌的名(約壹三23),也是叫我們要聽祂兒子耶穌的話。聽從主的,必要得救(來五9),不聽從主的,不能逃罪(徒三2223;來十二25 

    「你們要聽衪」,就是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約二5)。

    「你們要聽衪」,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十三9 )

    「你們要聽衪」,連汙鬼也聽從衪(可一27),連風和海也聽從衪(可四41)。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  (徒四19)。

    「你們要聽衪」,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

    「門徒忽然周圍一看,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同他們在那裡。」(可九8),馬太說:「當他們俯伏在地,極其害怕之時,『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太十七78 )。正當門徒看見這幕「空前絕後」奇妙光景的時候,就不禁戰競,驚慌,耶穌適時來安慰他們;這就是告訴我們說凡事不要害怕。

    遭遇難處的時候不要怕:「……不要怕,只管……」(太一20)。

    遭遇暗算的時候不要怕:「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

    遭遇災病的時候不要怕:「……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堂的說:『不要怕,只要信!」」(可五36)。

    遭遇陷害的時候不要怕:「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甚麼的,不要怕他們。」(路十二4)。

    遭遇敵擋的時候不要害怕:「夜間主在異像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徒十八9)。

    遭遇威嚇的時候不要怕:「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彼前三14)。

    遭遇傷心的時候不要怕:「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路五810)

    遭遇疑惑的時候不要怕:「耶穌……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太十四27)。

    「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樣呢?』」(來十三6)。

「只見耶穌同他們在那裡。」環境會改變,人事會改選,惟有「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

 

耶穌的秘密   桑 安柱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3

 

這一段聖經記載耶穌帶了三個門徒「暗暗地上了高山」。暗暗地,就是不公開,不給人知道,這件事是耶穌的秘密。人常常有秘密的事,耶穌行為是正大光明的,但細察聖經,耶穌也有兩三次的秘密。這次耶穌同三個門徒暗暗地上山,這是一個秘密。耶穌上山的起因是去禱告,後來忽然變了形像。耶穌常常一人,有時帶門徒暗暗地去禱告,我們對於這樣的事要向祂學習,要效法衪。在從前的時候,找一個幽靜的地方比現在較容易。耶穌要去警告,尚且暗暗地去,我們呢?我們禱告的時候,因為沒有地方,常常有攪擾,有時受小孩子吵,有時禱告時有人叩門。耶穌常找機會與神秘密交通,所以這一次帶了三個門徒暗暗地上山,為要保守秘密。

要與神秘密交通

    馬太福音六章14節:耶穌告訴我們有的事要光明去做,有的事要在暗中做。第1節和第3節是好的教訓,行善和施捨要暗暗地做,意思就是不要叫人知道,「你的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但是人的劣點,是要宣傳、鼓吹,歡喜得人的稱讚。(太六56)論怎樣禱告。猶太人是個宗教的民族,常常禱告,有人站在馬路上禱告,有人站在會堂裡禱告,目的是要給人看見。耶穌說:「禱告要關在密房中的。」有會友問我可以到主教的禮拜堂禱告嗎?我想那是一個禱告的好地方,因為在今日的環境,很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禱告。人需要與神秘密交通,有的事不可告人,人不能幫助,暗暗地與神交通,這是禱告的秘訣。

一望而知不是牧師

    馬可福音七章24節:講到耶穌另一次的秘密。耶穌往推羅西頓去不給人知道。推羅西頓是另一地區,是外邦,耶穌進了一家,要完全保守秘密,但隱藏不住,還是給人知道了。六章和七章是連貫的,馬可福音六章3132節:「衪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功夫。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耶穌常常累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衪到曠野去,人已經比衪先來了,衪到推羅西頓外國的地方去,也給人知道了。耶穌來世雖是要救人,但祂也要時候脫離群眾,與神交通,但人又發現耶穌在那裡,祂沒辦法隱藏。人終久會曝露他的身份的,耶穌的一舉一動都流露出來,以前的先知,也是這樣,沒法隱藏。從前有一位牧師出外旅行,因為優待牧師,船車票都可以打折扣,住旅店了可以打折。這一次旅店的人不肯,說:「你喝酒、吃飯不禱告,你跳舞,我們看不出你是個牧師。」不管這事是真或是假,但是人看不出你是基督徙,這就是

基督徒的失敗。

彼得失敗抬不起頭

    路加福音廿四章3334節:這是記主復活後的事,主復活後出現給西門看(西門就是彼得別名)。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節:耶穌復活後「顯給磯法看(磯法亦是彼得的別名),然後顯給十二個使徒看。(雖然猶大已吊死,後來才補一個,但統稱是十二使徒。)但是彼得雖曾誇口要為主死,後來卻三次不認主,雖然如此,主還是先顯給彼得看,並且特別給他一人看見,其餘的門徒都不知道,主不讓人知道,是為了彼得的緣故,彼得失敗以後抬不起頭來,無臉見主也無面見人。耶穌同情罪人,不要他在眾人面前丟臉,以免永遠抬不起頭來,所以耶穌找機會先對他單獨顯現。如果主耶穌對眾門徒顯現時,彼得亦在內,他內心必定認為主耶穌不赦免他了。耶穌為彼得守秘密,單獨安慰他、鼓勵他。

向主傾訴衪會排解

    今天人心充滿了不安,煩悶向誰傾訴呢?你可以向主耶穌傾吐,衪會為你排解。我們得罪人,單在神面前認罪,並向你得罪的人求諒解,不必公開。有一位學生偷戒子,後來被發現,又被迫在公眾面前認罪,結果全校的學生看不起他,都說他是賊,後來這位學生,無面見人,終於跳樓自殺。某教會有個糊塗的弟兄,跑到某姊妹面前認罪,說他思想上時常對她犯淫行,某姊妹莫名其妙,這樣認罪不但不能幫助人反而害人。彼得以前做錯了,主希望他重新起來,主瞭解他的困難,特別和他單獨談話並赦免他,主和他二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見面,聖經裡面查不出,這是主的另一個秘密。

馬太福音廿四章2036節:適一段是主再來重要的訊息,與基督徒的關係最為重大,主的再來是個秘密。聖經說,主的再來正如賊夜間來一般,不明明告訴人,這是要人警醒預備。如先告訴人,人便懶惰了。主來時不知何時,卻是為我們好處。希望我們要警醒預備,等候主再來。

 

靈命的道路   賴 俊明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9

 

    暑假期間,我有機會與二位朋友駕車游美國東北部十五州,在這段旅行中,我有很多感想。

    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很寬大又直長,而且往返的路程各一邊,二排平行,中間有很廣闊的草坪,因為沒有紅綠燈的限制,駕起車來覺得很安祥自在,又可望見一切美麗的風景;來往的車子,兩旁的山嶺,青翠的樹木、小湖、及彎彎曲曲的小公路,若有人曾自己駕著車子,就可瞭解那是一種舒適的感受。

    但是車子不能總是賓士於高速公路上,有時也得走在往返同道的小路上。在這條路上,因為路程彎彎曲曲,前頭的視線有限,在交叉路或轉彎處,都會突然出現車子,要及時控制。

    由這二條不同的路程,讓我們更能思考馬可福音九章29節的涵意及瞭解基督徒在世界上,所經歷屬靈生命的道路。你我的人生,是要行在坦直、順利的「高速」上?抑或窄小、彎曲的「低路」上?都不是我們可以逃避掉的。

    我們看神道成肉身,來到世間上,衪的人生也是這樣;馬可福音第八章記載,耶穌給四千人吃飽,法利賽人認為那是耶穌在耍把戲,(其實耶穌是憐憫人,而非耍把戲。)而要求衪兩度行神跡。隨後耶穌到伯賽大,在那兒吐唾沫而治好瞎子的眼睛。跟著,彼得在此時,認耶穌做永活神的兒子。過了六天,耶穌帶彼得、雅各、約翰,上黑門山上,耶穌變了形像,彼得對耶穌說:「先生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到此,我們知道耶穌的生涯是逐步往上爬,到了黑門山上變形像,是達到高峰,所以難怪耶穌的三個一流學生會說:「這兒真好,我們住在這兒,有先知(以利亞)、立法者(摩西),與神同在。」他們不想下山,因山下的世界,有很多會搖動他們與主的生活,譬如那些法利賽人的陷害,不信人的打擾。若是就此住在山上,他們才會感到那是幸福。修道院就是由此思想而來,他們想脫離罪人的居所,而不與世間來往。但是神的獨生子耶穌,道成肉身並沒有出生在清靜的月球上,而來到罪人的世界,所以耶穌說:「我差遣你們就像差遺羊入豺狼的中間,而不是像虎豹、獅子進入羊群。」約翰福音十七章18節記載:「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

    我們參加靈修會,能專心於讀經與禱告,這是何等美好的光景,但是各人也得回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崗位,把福音帶到神差遣我們去的世間。耶穌並沒有在山上過永久屬靈生活,馬可福音九章9節提到:耶穌再一次下山,表明耶穌生涯充滿「高路」與「低路」。耶穌在高高的黑門山上,不忘了準備前頭的低路,而在低低的橄欖山下也禱告準備走十架的道路。

    一個基督徒的人生就是充滿了「高路」與「低路」。據我個人信仰的體驗,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區別:就是基督徒是願意順服神的旨意走「低路」的人,但走「低路」並不代表失敗之意。摩西從王宮的生涯跌落到曠野裡看顧羊群,這並不是顯示他的失敗,而是他成功的開始,因他在曠野得到教訓與折磨,才能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

    各人的人生體驗及職位不同,所走的高低路也就有所區別!

    當您兒女考上高中、大學、留學……在您的心裡會對神說:「神,你真偉大!我深信您,果真沒落空。」這就是走在「高路」上的歡喜。

    當青年人握住您所愛的人,來到牧師與眾人的面前時,牧師說:「您願意承認您右手所拉的,做為您的妻子(丈夫)嗎?」一對新人在眾人面前點頭,於是他們享受到家庭夫妻美滿的生活,這是走在「高路」上的歡喜。

    當夫妻開始家庭生活,且生了頭一個男孩,或當您的妻子、或丈夫、兒女病癒出院時,這是走在「高路」上的歡喜。

    但是人生在世界上,也常會體驗到走「低路」的時候:譬如生病、或為家庭、事業、個人問題而憂悶苦痛,有時受到親朋的攻擊和誤解,總而言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項有九項」。

    何時走「高路」,何時走「低路」,你自己知道,神比我們更清楚,但我們也必須存有預備心;走「高路」時,不驕傲,也不提高自我的身份,走「低路」時,讓我們更明白神的旨意。像約瑟受哥哥們欺騙,被以實瑪利人賣到埃及,當他作宰相時,與弟兄們重逢,他說:「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在「高路」時,他不自傲,在「低路」時,他尋求神給他「積極人生」的意義,而不怨天尤人。

    總而言之,不管是走在「高路」,或走在「低路」,我們基督徒就是要過團契生活,譬如參加家庭禮拜,能使我們有團契的生活,大家共同研討家庭的經驗,將快樂分享給別人,也讓痛苦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安慰、與代禱。在「高路」時,基督徒可用歡喜的心去享受它,在「低路」時,基督徒有真正的信仰去對付它。

小時候我愛玩沙,也得到一個經驗,如要保有沙,就必須輕輕地捧著,若用力抓緊它,沙就會從手縫中流失。讓我們再一次來反省;一個基督徒在屬靈生命的道路中,當我們走在「高路」時,我們可用感謝的心去享受那份歡欣,也將它分享給別人,當我們走在「低路」時,我們要負起基督徒的使命,用堅定的信仰,去面對你所遭遇的苦難。

 

三座棚的異象   謝 穎男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10

 

    馬可福音九章210節、路加福音九章2836節都記載了耶穌「山上變貌」的事蹟:「有一次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那兩個人,兩人正要和耶穌分離的時候,彼得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我們平常念這段經文,所得到的印象是:彼得說這些話並不很聰明。路加說:「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馬可似乎比較體貼彼得,他說:「彼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好像是在替彼得辯解。

    依照福音書的記載,當彼得說這話的時候,就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並聽到自天上來的聲音,命令他們聽從神所愛的兒子——耶穌。然後,翌日,他們一行四人從山上下來回到耶穌其餘的門徒的地方,在那裡有一大群人,因為耶穌的門徒無能替他們趕鬼醫病而議論紛紛。

    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畫家拉斐爾( Raphael)以此福音書記載為背景畫了一幅很著名的動人油畫;一邊是描繪著耶穌山上變貌的榮美,另一邊卻是山腳下吵雜的眾人。拉斐爾以山頂和山下景象的比較,做強烈的對比。山上是那麼榮耀高貴的異象,而山下卻充滿著混亂、痛苦、喧嘩、無用的、無能的學生正不知所措,只有坐待救主的臨到。

    這幅圖畫,反映著當時福音書作者的觀點。我們當然可以從這幅畫學到一個很要緊的教訓:福音必需在山下宣揚。無論山上的經驗,就是屬靈的經驗,多麼美好,總是得下去在需要您的地方工作。象牙塔的學術信仰是無濟於事的。

    但是,我們也免不了會由衷地同情彼得。雖然他在打盹,醒來之後,為眼前的景象所震慄,而不知該說些什麼,我個人覺得彼得所說的並不是完全沒有意思。相反地,我敢說,他所說的非常有意思。

    彼得知道,跟他的先生在山上禱告的經驗很好,他們所看見的異象非常奇妙,他必定也知道他們自己的軟弱;如果沒有好好地「受造就」,他們是沒有力量、沒有辦法來完成主所託付的事。正如那些在山下的門徒們,雖然想要趕出汙鬼,卻沒有力量。現在他們有了很好的機會,有他們的先生耶穌,充滿榮耀與光彩,另外有兩位客座教授,一位是律法專家,另一位是先知。搭三座棚子來供用,不是挺有道理的要求嗎?彼得看起來似乎不很聰明,反應有點笨拙,但不可否認的,真理往往會出於赤子、甚至瘋子的口,何況,彼得不會真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呆蠢。

    基督教相信福音是要在山下人群中傳揚,但如以主的榜樣,我們也需要山上的退修或進修,以便準備往山下、往天下去顯明福音的大能。山上的經驗,雖然是短暫的,但這段為完成將來的使命,暫時退隱以便充實和準備的時期非常的重要,這是沒有人會否認的。我們日常的基督徒生活,也必須從這種「山上的經驗」來支取能力,我們個人晨間的靈修,禮拜天上午的禮拜,這都是「山上的經驗」。

    臺灣神學院恰巧是在山上,神學院師生的生活是在準備和充實,期望能在禱告和學習中間看見主的榮耀和美妙的異象,而使我們的靈命更新,成為主合用的器皿。

    「今日的神學生,即明日的牧者,今日的神學院,即明日教會的異象。」

這些話不是在描寫我們的「實在」,而是在訴說我們的心願,和禱告。因此,如果我們中間有彼得,或約翰說:「先生、兄姊,我們在山上很好,容許我們在這裡搭三座棚……」,請不要笑我們在說傻話。因為帶我們上山頂來的不是別人,乃是主耶穌自己。我們在台神的三座棚可能是師資、圖書館和書籍,也可能是我們的給水設備,我們盼望諸位兄姊的關懷和代禱,幫助我們造一座、二座、三座棚子。因為當我們暫時住在山上這些棚子裡的時候,我們也同時看見了另外的一個異象,即拉斐爾所描繪的山下的需要。因此,我們祈求帶我們上山的耶穌也帶我們下來,與我們同在,直到地極,教導人明白主的話語,傳福音使萬民做主的門徒。

 

從死裡復活是甚麼意思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913

 

    「下山的時候」(可九9上),有句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現在將這句話用另外的解釋在使徒們身上卻相當適合。彼得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可九5),因他既在山上遇見了這樣美好屬天的光景,就「留戀忘返」不願下山了。彼得竟不顧在山下尚有許多事工要做,還有許多靈魂待救。

    縱觀今日有多少基督徒,當他們一旦蒙了神的恩待,上了山去領受了一點特別的經歷,得到了一點特別的見證,看見了一點特別的亮光,就「自命不凡」高高在上不肯「下」來了。下山真是難哦!

    但是,感謝主,路加說:「第二天他們下了山。」(路九37),彼得、雅各、約翰第二天還是順服主的帶領下了山來。所以說「下山」二個字實在要緊;摩西不下山,神的法板不會放在約櫃中,神的律法也不會傳在以色列中。以色列人不但仍在犯罪,以色列人的歷史又當重寫(參看出卅二115)。尼尼微王不下寶座,脫下朝服,不吃不喝,則尼尼微城必已傾覆,尼尼微人亦早已災禍臨頭了(參看拿三110) 

    所以,基督徒不可效法哈曼,押沙龍之流的榜樣,「專門高抬自己」,他們的結局豈不是被掛在五丈高的木架上和樹枝上嗎?(參看斯七910;撒下十八910)到那時候,你若想「下」已經悔之晚矣,真的不容易了。

    「耶穌囑咐他們說」(可九9中),主耶穌常常如此向他門徒囑咐你們要小心……(太九30);……不要給衪傳名(太十二16);……不可對人說衪是基督(太十六20);……不要把衪顯露出來(可三12);不要叫人知道這事(可五43);不要告訴人……(可七36);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

    「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可九9中),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傳三1)。人子怎樣按著所定的日期從死裡復活(參看可八31)。

    「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可九9下),意思就是當衪從死裡復活以後才可以告訴人。一方面不讓門徒對於彌賽亞抱有錯誤的觀念,一方面防止以肉眼盼望彌賽亞來臨之人更加瘋狂地擁護耶穌為王。

    「門徒將這話存記在心。」(可九10上),箴言四章加節:「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也是照著去行(參看七節末句)。雅各說:「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雅一23)。

    「彼此議論從死裡復活是甚麼意思。」(可九10下),門徒都信末日人要復活(徒廿三68;約十一24),卻不明白從死裡復活是什麼意思。

 

一、生命的改變——過去(得重生的生命)

    神造人的時候,是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的(創一27),傳道書七章29節:「神造人原是正直。」所以當初神為我們人所造的生命,乃是正直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正是如此。可惜人墮落的時候,把善惡的果子吃到自己裡面,所以善惡樹的生命進到我們人裡面,也就是撒但的生命進到我們人裡面,人就有了撤但的生命。「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了罪。」(約壹三8),人就被神趕出樂園(創三24),從此人與神失去交通,靈命與神隔絕便死了,以後死又臨到肉體。主耶穌在世間的時候,衪把我們世人的本像說明了。有一個人要跟隨耶穌,衪便對他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靈死的人)埋葬他們的死人(肉身死的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路九5960)。這給我們看見了我們世人在神面前的光景,是在死的情形之下,就是我們的靈命與神隔絕,而且死了。但是救恩在人身上,是叫這與神隔絕死了的靈命活過來,恢復與神交通。當我們死在罪惡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二1)。衪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因為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弗二56;西三4)。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112)。所以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這就是生命的改變;這就是主對尼哥底母所說的重生的命,也就是靈命從死裡復活的意思。

題目:重生(約三l15

    重生的需要:1.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2.不從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3.沒有良善(羅七18);壞到極處(耶十七9);4.與神為仇(羅八7),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弗四18)。

    重生的意義:1.從神生的(約一13;約壹五1);2.從上頭生的(約三3);3.從水和聖靈生的(約三5);4.賜新心除石心(結卅六26)。

    重生的成就:1.藉基督的救贖(約三1415);2.藉著基督的復活(約十二24;彼前一2);3.藉著聖靈的工作(約三5);4.因著人的信(約一12;約壹五1)。

    重生的憑據:1.秉行公義(約壹二29;箴十四34);2.決不犯罪(約壹三9);3.有永生(約六47);4.作兒女(約一12;彼前一14)。

 

二、生命的改變——現在(過新生的生活)

    生命既然有了改變,性情也就跟著改變,因為我們得著神的生命,就有神的性情(彼後一4)。我們既有神的性情,就喜愛公義,恨惡罪惡,追求聖潔(來一9;彼前一16;帖前四37),所以思想也有了改變。當我們未曾接受救恩,相信耶穌的時候,我們心裡懷著惡念,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且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三19)。現在則專思念天上屬靈的事,自然生活也就有了改變。

    生活是裡面生命的流露,什麼生活就流露什麼生命。我們有了神永活屬靈生命的人,就不再屬魔鬼,做罪的奴僕,不再隨從肉體犯罪沾染污穢,乃是神的兒女,因此就能與父並衪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約壹一3)。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六4),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凡事遵行神的旨意(林後五7)。

    又藉著聖靈向父神與主耶穌禱告,隨著聖靈的引導閱讀、查考,研究神的話語聖經,就是屬靈的生命食物,使屬靈的生命得到供應、造就,生活自然跟著裡面的生命而改變。

 

三、生理的改變——將來(享永生的生存)

    宇宙中既有了死亡,就必須有復活。死亡是魔鬼弄出來的,復活是神作出來的。死亡是魔鬼對人的殘害,復活是神對人的拯救。保羅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林前十五1718)感謝主,衪雖然死了,但衪也從死人中復活了。衪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

    基督徒的復活分二方面的,第一是靈的復活,第二是身體的復活。當一個人得救重生的時候,靈就已經得著復活了。但身體的復活卻要等到將來,就是耶穌再來的時候,就是千禧年國度之前,要有的事。然而,那些不信的人,卻要在千禧年國度之後也要復活,不過基督徒是得生命,所以稱作「生命的復活」。世人復活,是受審判,所以稱作「審判的復活」。這兩次的復活,雖然性質不同、時間不同,但是都是實實在在身體從墳墓中活過來,是生理上的改變(參看林前十五5254)。

    這復活的身體怎樣呢?與原來的身體有關;與救主的身體相似;與血肉的身體不同(參看林前十五3549)。

    基督徒不但復活在千禧年國度中與主同坐寶座,而且在新天新地中享受永生。這永生就是不受時間限制,不妥空間限制的生命,是永恆的生命、永活的生命、永遠的生命,永存的生命、永無窮盡的生命,自有永有的生命,造物者的生命,神自己的生命。(出三14;約壹一2;約五26;羅六23;西三34)。

題目:永生

 永生的意義:1.是神的生命(約壹二12);2.是主的生命(約十四6;約壹五11);3.是靈的生命(約六63)。

    永生的來源1.是神的預定(帖前五9;徒十三48);2.是神的應許(林後一20);3.是神的賜給(羅六23)

    永生的得著1.認識耶穌(約十七3 )2.相信耶穌(約三1516;約五34);3.愛神愛人(路十27)。

    生的知道:1.自己知道(約壹五13);2.別人知道(提前一56);3.聖靈印證(羅二67)。

    生的實際:1.不被定罪(約五242不至滅亡(約三16);3.永遠被愛(耶卅一3)。

    永生的享受:1.得生命冠冕(啟二10);2.吃生命果子(啟二7);3.喝生命的水(啟廿一6)。

    「他們就問耶穌說:『文士為什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可九11)使徒問這話,是因耶穌當時禁止他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他們所疑惑的分二層:以利亞既然來了,他為何只等片刻呢?又為何不叫人知道?為何文士也說以利亞要來呢?(太十六14)難道以利亞還要再來嗎?

    「耶穌說:『以利亞固然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呢?……』」(可九12),耶穌在這裡明說以利亞還要再來,但主要的是提醒門徒舊約經上有關衪的事(詩廿二;賽五十三)。

「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也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所指著他的話。」(可九13),主耶穌說這話,是指著施洗約翰(太十七13),約翰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他放膽宣講神的話,盡心勸人悔改,因此惹動希羅底的忿恨,正如以利亞當初被耶洗別所恨一樣。

 

信仰的藝術   駱 維仁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427

 

    今天我要和大家談論信仰的問題!這問題很難講清楚,對我們卻非常重要。信仰是一種藝術嗎?音樂、美術是藝術,信仰是嗎?藝術是不可能完全的但在它裡面卻有創作性、冒險性和它自己的意義,有人寫文章用「生活的藝術」、「懷疑的藝術」。但不曾見人用「信心的藝術」。

    我們的信仰應該怎樣表現,應該怎樣信?我們中間仍有不信的人,這是我們基督徒的失敗,因我們的信心令人懷疑。也許信了十幾二十年的基督徒仍然不知自己念主禱文、聖經有何目的,這是死信仰,無法在社會中發生作用,我們只繼承先輩的信仰已不足以解決今日許多的問題。

    我們信神,但如果我們認為信仰是絕對的是感情的,而不容許別樣的儀式,那麼我們的信仰就不是神所要的。制度、組織都是為使教會更完全而設,但如果認為它是不能改變的信仰目標,我們的信仰也是死的。

    信仰是活的有動力且對社會有所幫助的。

 

一、信仰含有知識,但單有知識仍不夠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9節:「我們所知道的有限」。一百年前的教會說只要信不必瞭解,但沒有知識的信是迷信,耶穌說:「你們要盡心愛神」,全心全力是包含知識的,沒有知識的信乃是迷信,是死的信心。又如果我們以過去的傳統為絕對的信仰,也是死的信心。「科學沒信仰是跛子,信仰沒有科學是瞎子。」同樣信仰沒有知識也是瞎子。信仰就是相信單有信仍不夠,剛才聖經中孩子的父親哭喊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信中有懷疑,懷疑不是罪,信之前須有懷疑。一位天主教的學者說,懷疑比所有教條的一半還有價值。

 

二、信仰是一種態度,是達到真信仰的一種手段

    通過信教教義我們知道神是公義是愛,但卻不是我們信仰目標。我們必須由前人的信仰基礎上更深入一層以得到更深的確信,好似馬可尼發明無線電一樣。

    我知我信什麼,但由別人來看卻不一定會贊成同意。信仰是藝術卻不是人工化。藝術是無法達到完全的。所以我們必須步步求新向前奮進。

    電腦知識告訴人類,頭腦不能達到完全,我們的信仰必須常常創新。如果我們的信仰又新又活,別人一定可以參加我們的信仰。

  信仰必須有知識,知識必須有信仰,但都永遠無法完全。信仰是新,活有創造性的態度。

 

我們為什麼不能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429

 

    「我們為什麼不能?」這不但是一句失敗的話,也是一句使人失望的話。主耶穌在設立十二個人的時候,曾經賜給他們權柄趕鬼(可三15),後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汙鬼(可六7),他們也運用了這權柄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可六13)。曾幾何時,門徒竟失落這樣的權柄,在眾人面前失去了見證,無力將鬼趕出,無法將病治好,寧非怪事,豈不可惜!這實在值得我們警惕,也值得我們檢討。

 

一、是因為謙卑不夠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可九14上),就是在山上改變形象的第二日清晨(路九37)。

    「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可九14中),這許多人不知是何許人也,但可斷言,若不是好管閒事、愛看熱鬧的,就是文士的同路人:專門助威吶喊的嘍囉!

    「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可九14下),文士和法利賽人專找耶穌的把柄,攻擊、陷害、譭謗、批評。現在因為門徒無力將鬼趕出,無法將病治好,正是他們的機會。在這裡讓我們看見,當一個基督徒失敗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好管閒事、愛看熱鬧的人圍著,更有像文士之流的人前來批評攻擊,只要我們謹慎防備,就不必介意,也不可灰心。

    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所以保羅也說:「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多三9),「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提後二23),門徒的失敗是鐵一般的事實,不因辯論而能改變,反而因此起了爭端,更顯出門徒的誠實不夠、謙卑不夠,所以當基督徒萬不得已失敗的時候,只有好好的在主面前反省檢討,不可在人面前強詞奪理的辯論來掩飾自己的過失。

    但基督徒要為真道,竭力爭辯(猶3),辯論神國的事,勸化眾人(徒十九8)。

    「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可九15上),這句話是馬可福音獨記的,顯見那些人對於主耶穌突然的到來,深感意外,連門徒也是喜出望外。如經上所記:「神為愛衪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不曾想到的。」(林前二9)。

    「就跑上去問祂的安。」(可九15下),「問安」是親愛的表示,故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常提筆問安(參看徒廿一19;林前十六19;林後十三12),基督徒當效法,然而也當小心,「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要問他的安,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1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什麼?』」(可九16),雖然耶穌這句話是問眾人的,要知道辯論的是什麼,表面上是來解門徒的圍,好讓眾人注意的物件由門徒轉到自己身上,實際上,這句話也是問門徒的,讓門徒知道辯論的是什麼,提醒他們的失敗,叫他們反省檢討,更因這句話指出了門徒失敗的原因:他們是謙卑不夠——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彼得以後告訴人說,,「有人問你們……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二、是因為信心不夠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可九17上),路加福音九章38節說,這兒子是獨生子。

    「他被啞巴鬼附著」(可九17下),此鬼十分兇惡,使這人的兒子遭受痛苦:無論在那裡,鬼捉弄他(可九18上),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可九22上)。把他摔倒(可九18中),使他重重的受傷(路九39)。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可九18中)。馬太說這是害癲癇病(太十七15)。身體枯乾(可九18中),表明這孩子病得很重。忽然喊叫(路九39),表明這孩子被鬼附著很苦。啞巴(可九17),無法說出自己痛苦的情形。耳聾(可九25),鬼叫他聽不到一點聲音。

    「我請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可九18下)這句話指出了文士和門徒辯論的是什麼,也顯出了因為門徒的靈性退步信心小(太十七20)。在主耶穌所行的神跡中,只有這個神跡,是因為門徒「不能」,然後主才行的。

    「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啊!』」(可九19上)馬太和路加都說,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太十七17; 路九41)!猶太人不信,不是因為沒有證據,乃是因為他們忽略棄絕所有的證據。耶穌的意思,不是說那世代的人中全然沒有相信的,乃是說那世代的人多是不信,連門徒和這孩子的父親的信心也是不足。

    題目:信心的程度

    微小的信心(太十七20)。

    軟弱的信心(羅十四1)。

    增長的信心(帖後一3)。

    堅固的信心(彼前五9;詩一四二57)。

    充足的信心(太八10;徒十一24)。

    「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可九19下),主耶穌原是責備猶太人和文士,卻也是暗指門徒,主耶穌屢次因人的不信,心裡憂愁。(參看可三5;八12)。

    「他們就帶了他來。」(可九20上),馬太福音記這孩子的父親來見耶穌是「跪下」的(太十七14)。經上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出廿45),當拜主你的神(太四10)。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詩九十五6)。

    「耶穌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說,從小的時候。」(可九21)主是無所不知的,衪再問這孩子的父親,無非是要試驗他的信心。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耶穌不但代替門徒解決了所辯論的,並且特別指出,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乃是信不信的問題。雅各說:「只要憑著信心來,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雅一67),門徒之所以「不能」趕出啞巴鬼,乃是因為信心不足,縱然是「辯論」也是於事無補,對人無益。這讓我們看見,當一件事不能的時候,總要想到並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乃是「信」、

「不信」的問題。馬太福音十七章20節記載:「耶穌說:『是因為你們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

    「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可九24上)耶穌的話,提醒了孩子的父親,叫他知道自己欠缺,也從孩子的父親口中,證明了他們信心的不足。巴不得求主也常常這樣啟示我們,叫我們看到自己的欠缺,好讓主在我們身上有地位、有作為。

 題目:信心的效果

    因信得救(弗二8;提前一12;徒五9)。

    因信得生(羅一17;加二20)。

    因信得勝(約壹五4;弗六16)。

    因信得義(稱義)  (羅三28;五1)。

    因侰得榮(羅五12)。

 

三、是因為見識不夠

    門徒不能把鬼趕出去,在這件事上不但是因為信心不夠、謙卑不夠,並且也是因為見識不夠的緣故。

    「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的抽瘋,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可九20下,26下),魔鬼這傢伙,花樣最多,牠會裝假:裝得這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保羅說:「這也不足為怪……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牠是專門欺騙人,叫人迷惑、叫人上當,以達到牠的目的。牠也常常借著人鑽到教會裡來,攪亂教會,但外面卻裝得非常熱心,一片虔誠。所以主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

    有時候,魔鬼會窮性極惡像獅子一樣,行兇傷人(彼前五8 )。有時候會花言巧語,像騙子一樣,引誘害人(參看創二17;三5;太四111)。總之,魔鬼的作為,不可捉摸,若是一不小心,就會被牠所趁,若見識不夠,也容易受牠瞞騙、迷惑、引誘。所以我們要抵擋牠、防備牠、勝過牠、除滅牠;並且知道牠。保羅說:「就是要你們……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一9

題目:魔鬼害人的方法(雅四7

    牠叫人擺架子(撒下六1623;王下五1012;約一46)。

    牠叫人要面子(士九5054;可六2123;參看路十五1124)。

    牠叫人戴帽子(斯五914;可十二3839;參看賽十四1114)

    牠叫人無膽子(太八2328;參看提後一7;啟二十一8)

 

四、是因為禱告不夠

    「……你若能作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可九22下),孩子的父親雖然有禱告的心,求主憐憫、幫助。可惜禱告的深度不夠,因為沒有摸著禱告的訣竅。

    我們知道,人無論作什麼事,無論作什麼工,都應當先知道那個訣竅在那裡,那個秘訣是什麼。比方兩個人抬一張桌子要通過一道門,有的人很順利的抬過去了,有的人東撞西撞,就是抬不過去。桌子的大小一樣,門的寬窄是一樣,所不同的是抬的人,有的人找到抬的訣竅,有的人找不到抬的訣竅。這一個禱告的訣竅,就是話語的中肯,我們看這一個孩于的父親,求雖然是求了,禱告雖然有禱告了,但是他的心還在那裡東撞西撞,一點沒有把握,他向耶穌說:「你若能作什麼」,這句話一點都不中肯也沒有說到心坎上去,所以主耶穌反問他說:「你若能信……」。這時我們看見有禱告和摸著禱告訣竅的禱告是有分別的。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地問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他出去呢?』耶穌說:『非用禱告(有古卷在此有禁食二字),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可九2829),雖然門徒所問的這句話也是一點不中肯,但主還是回答了他們的話,並且告訴他們失敗的原因「非用禱告……」這不是說門徒沒有禱告,乃是說到禱告不夠,是怎麼樣的不夠呢?乃是在必要時尚需「禁食禱告」方能得勝,人禁食禱告,就必加增自己的能力,如彼得見異象(徒十910),保羅和巴拿巴被聖靈分派(徒十三2),都是在禁食禱告之時。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可九25上),眾人跑上來,要看耶穌行神跡。

    「就斥責那汙鬼說:『你這聾啞的鬼,我吩咐你從他裡頭出來。』」(可九25上),孩子的父親雖然禱告的深度不夠,話語不中肯,但主耶穌還是賜恩聽了他的呼求,把汙鬼趕出來了。因為他實實在在是誠心誠意求主的。馬可福音九章24節小字「有古卷作立時流淚的喊著說」,因主紀念了他的眼淚。

    「再不要進去。」(可九25下),請注意邪鬼被趕出以後,有時候選要回來(參看太十二4345)。

    「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的抽了一陣瘋,就出來了,但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可九2627中)。路加福音九章42節說:「耶穌把孩子治好了,就交給他父親。」馬太福音十七章18節說:「從此孩子就痊癒了,那鬼就再沒有附著他。」

    這整個的神跡,給我們看見禱告與信心在工作上的重要,而謙卑的心和在見識上的多而又多也是一件不可缺少的。路加福音九章48節說:「眾人都詫異神的大能。」基督徒啊!我們要讚美神的大能、感謝神的大能、傳揚神的大能。

 

非用禱告   楊 彰奮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429

 

    馬可福音九章29節:「耶穌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我們身處今日之社會,隨時都會遇到許多挫折及壞的境遇,若不是用禱告,斷不能脫離。今日之社會有許多的人急需援助及拯救,但反觀今日之社會又有多少人能付出代價作此援助之工作呢?在美國有人討論葛理翰佈道會,有人贊成亦有人反對;反對者主要是厭其奢侈、浪費,且在佈道會中信主的,當分配至地方教會時,則不能接受那種渺小的環境,故反對葛理翰之佈道會,此乃重視表面工作而忽視重要的靈性修養——禱告的結果。

    自宗教改革後,隔了二OO年,產生了新自由主義神學,對於聖經中所說的神跡總予以駁斥,並強調聖經中所說的不能全信,新神學妨礙神學的發展是何等之大,因新神學反對祈禱的能力,也促使日本因受新神學的影響,以致戰前及戰後的基督徒人數,幾乎沒有增減,這是何等可悲,反觀今日之社會狀態,是何等煩雜,有時會遇到憂鬱,有時遇到悲傷、痛苦等,若依新自由主義神學之論調完全用人的力量去處理,是不能脫離這些約束的,唯有依靠禱告,才能釋去所有的煩惱。

    在日本有位華僑,乃屬財富之家,單全年納稅額就居全日本之第七位,但可惜這位太太卻不信基詧,因她說:「以我的財富並不欠缺任何東西」,然而十年之後此富家人卻因漏稅而被罰款,終憂鬱而死,而這位太太也因受不住此打擊而近乎發瘋,最後我們乃利用禱告及眾人的代禱而使這位太太不但恢復正常,反而成為教會裡面非常熱心的信徒。

由此可見,社會中及我們周遭環境,常有許多環境欲阻擋我們,而唯有利用祈禱才能解決一切,願我們因信而禱告。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戴 伯福 譯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429

 

    上月主題是「從新得力」,標語是全能的耶和華應許「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施加力量」。本月主題是「信主都能」,標語是「主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神應許賜下聖靈得新能力,問題是在人的信心接受。因此,主曾教訓門徒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哈利路亞!今天早上依據馬可福音九章1429節,主耶穌本身顯明衪的全能性,僅說一句話,便趕出啞巴鬼。以下逐節講解之。

    一、耶穌下山就近門徒(14節);主帶三個門徒,彼得、雅各、約翰上山變貌,顯出神本身的榮耀。門徒懇切要往山上,主卻愛人下山救靈。主下山:幫助門徒(九人)堅固信仰;眾人不信主則教訓;釋放小孩拯救全家。

    二、眾人見主都甚希奇(15節):耶穌山上變了形像,顯明自己榮耀神性。外表看來是人(主的人性),內面卻是全能的神本身(主的神性)。祂是神人兩性俱全的主。

    三、主教門徒為何辯論(16節):基督教不是理論的宗教,乃是啟示的宗教;不是學說,乃是體驗;誰信誰得。我們信主必須重生獲得生命變換更新,這才能榮耀主名,讓人相信又真又活的主。

    四、啞巴鬼附極其痛苦(17節):基督徒有口若不禱告、讚美、傳揚福音、作主見證,這是患了屬靈的啞巴鬼,實在可憐。

    五、九個門徒不能趕鬼(18節):患啞巴鬼的父親說:「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這話讓人傷心。大櫬牧師見證,神學畢業作工六年,尚未領受聖靈充滿,講道無力,無法為人代禱。主賜能力,聖靈充滿,基督內住以後,主借著他行出許多奇事神跡,哈利路亞!我們應當竭力追求,從新得力。

    六、耶穌歎息不信世代(19節):我們硬心不信,主心實在痛苦,我們應當悔改,求主除掉不信的噁心,賜下充足的信。

    七、惡鬼見主越發作怪(20節):魔鬼深識耶穌害怕,它要離開人身,甚是不願。初信主者,常遇痛苦,我們堅心跟主,不怕惡魔,抓住基督,可獲最後勝利。

    八、惡鬼干犯從小開始(21節):人類始祖犯罪,原罪遺留人類,我們生下帶罪出世,救贖原罪,惟獨耶穌寶血萬能。

    九、鬼要滅人主要救人(22節):魔鬼兇惡害人滅人,主卻憐憫助人救人。不知全能之主者說,你若能作什麼。

    十、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3節):全能救主,確實應許,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在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

    十一、我信不足求主幫助(24):孩子的父親相信,立時喊著,喊著原文則感動流淚。求主幫助意則時刻繼續幫助。我們應該這樣祈求。願主賜下寶貝信心。

    十二、主責汙鬼即時出去(2527):全能的主斥責惡鬼,即時出去,魔鬼苦楚小孩像死一樣,然而主卻扶他起來,醫治救他。

    十三、門徒請教為何不能(28):為何不能,問題在人。

    十四、非用禱告總不能趕出(29節):「禱告」原文「禁食」。我們靠著信心,禁食祈禱,懇切追求,付出代價,必蒙悅納。

 

主啊!幫助我們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724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稱這裡來,他被啞巴鬼附著……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有一位父親帶他被啞巴鬼附著的孩子,請耶穌的門徒為他趕出病魔,然而他們都不能作到,使他失望。最後向主耶穌傾訴孩子的病情,又祈求說:「求稱憐憫我們,幫助我們。」今天我們也當效法這位父親,求主耶穌幫助解決現實的難題,叫我們有充足的信仰和見證的能力,使身心有病的人,能因著基督的能力複元健康。

 

一、幫助我們解決難題

    患癲癇病的孩子,是這位父親生活上最大的重擔。這種病會發狂,是一種很厲害的疾病。聖經說:「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身體桔幹,變為僵硬,蒼白,有漸漸死亡的危險。

    因著基督的門徒不能為這孩子趕出病魔,就有許多人圍著他們,看著這位滿有慈愛的父親知何求主醫治他可憐的孩子。這正是表示上一代的人如何關心下一代的人,想辦法要幫助他們生活上所遭遇的嚴重問題。

    這位負責任的父親,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孩子,過如此痛苦的生活,就以責難的口氣對主耶穌說:「我請過稱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這位充滿愛心上一代的人,向他們的領導者主耶穌提出抗議,為何他們不能解決下一代的人所遭遇現實的苦境。

    雖然上輩的人清楚看見當事人,被一種強有力的惡魔附著,然而許多法利賽人和文士,只發出一些無關重要的口號與議論,不肯出力。圍著他們的群眾雖有同情可憐的心,卻是無法幫助只有袖手旁觀。

    其實今天整個的社會問題,不只是年輕人,因為我們身心不健全,而引起諸多犯罪行為,就是上一代的人,也是不能逃避許多的過失。我們更不能把所有的困難都歸咎于少數的領導者——耶穌的門徒。也許他們真的失去了能力,不能解決現實的難題,然而主耶穌的結論是整個「不信的世代」。

    生活在不信的世代,若遭遇不能解決現實的難題,就要擺在基督的面前,求衪憐憫幫助。在人無能為力的,在神是無所不能。因為主耶穌應許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二、幫助我們有充足信心

    得到醫治和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是看自己有沒有充足的信心,因為主耶穌早就賜給門徒有權柄趕鬼、醫病。「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汙鬼」,事後「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又趕出許多的鬼,用油抹了許多病人,治好他們。」(可六71213)。

    也許有人和這位父親一樣要問,為什麼門徒竟然如此無能?主耶穌的解答是信心不足,不是疾病不能治好,惡魔趕不出去;乃是這位父親,那些文士,包圍著他們的群眾和主的門徒,連整個不信的世界,都妨礙了這個兒童的健康。

    這位父親聽到主耶穌帶著溫柔、慈愛和感歎的話說:「哎!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隨時得勉勵說:「只要到耶穌面前,我的問題必會解決,需要就能滿足。」

    因此他就「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這句話有幾種的含意:就是改變我的信成為堅定的信;説明我得著所需要的信心;儘管我的信心不足,求主幫助。誠然有人的信不夠,他若願意祈禱,接受神的幫助,就必從不信至堅定的信;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因為祈禱是信仰長進的食糧。

    向人陳述困難,倚靠別人解決問題,必徒勞無益。「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土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願我們與詩人同聲祈禱說:「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衪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詩卅三161720)。

    基督徒內心常有的苦悶,是信仰和懷疑,讚美與悲歎。有時候堅持神的應許,有時候就動搖了。有時候熱心事奉主,有時候灰心失志。誠然我們的信心不足,沒有把握信仰的全部,若能像這患癲癇病孩子的父親,承認自己不足的信心,向主耶穌求幫助,衪必要賜福。因為人經過信仰的試驗,必領受神的賜福。

 

三、幫助我們有見證能力

    耶穌的門徒所以失去見證的能力,不能趕出啞巴鬼,不能解決人家的困難,就是信仰不足,又缺少祈禱和虔敬。

    主耶穌看到被鬼附身的人,情形嚴重甚至對其他的人都有危險的時候,馬上把那個無法收拾的場面,整個的掌握住。為什麼基督的門徒不能?因為他們不常常懇求主耶穌。

    由於這父親的挫折和失望,惹出群眾的不滿和責備,正如有困難的世界發出哀怨,責備教會的無能,基督徒失去見證能力。他們的需要,我們不能不理而逃避,也許你聽不到許多悲慘的聲音,然而我們的失敗是明顯可見的。

    從這受盡痛苦的世界,廢止戰爭,清除貪污、奢侈、兇殺、偷竊等惡魔,不只是召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和研究,也不是把問題加以檢討就能解決。乃要像那些門徒私下請教耶穌:「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結果主耶穌就說出他們失敗的三個主要原因。

    缺乏信心——被鬼附身孩子的父親,主的門徒,那些群眾和文士的信心都不足。為此,主耶穌說:「因為你們的信心小。」(太十七20)。

    缺乏祈禱——也許門徒聽見了十字架的道理而惶恐無措,就忽略了祈禱,不常與神交通。祈禱是一個人全部的生活和神的交通。主耶穌在祈禱靈修中得到靈力,從山上下來就能趕鬼治病,處理艱難的事情。

缺乏屬靈操練——有些古抄本聖經,在「祈禱」之後加上「禁食」兩字,顯然的告訴我們,除非有不停的祈禱,和嚴格的自我操練的靈修生活,否則就會失去見證的能力。耶穌說:「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牠就不出來。」(太十七21)。

 

信的人凡事都能   吳 永華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1729

 

    首先請各位翻開新約聖經馬可福音九章14節,那裡記載有關害癲癇孩子的故事,耶穌的門徒沒有辦法醫治他,致使有許多人圍著他們紛紛議論,耶穌來到他們中間對害癲癇孩子的父親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耶穌拉著孩子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

    有一次耶穌和門徒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我是誰?」那時彼得做了他最好的信仰告白說:「你是基督。」六日後耶穌帶門徒彼得、雅各、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衣服放光,榮耀無比。先知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直接和他們講話,使他們受寵若驚,這和在山下那些醫病失敗而遭受文士們的譏笑的九個門徒形成一個諷刺性的對比。正當門徒驚惶失措之際忽然耶穌臨到他們中間,趕鬼醫治了小孩的病。

    從這一經節故事我們可以獲得下列數點教訓:

    一、信的人凡事鬱能。在高山門徒所經驗的榮耀和山下所遇到不體面的譏笑,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有否主耶穌的同在。山下的門徒可比做世俗一般人遭受罪惡不義的蹂躪,後來耶穌下來臨到世間,改變罪惡的世界為受祝福的地方。但這種喜樂並非人人可得而是限於少數人而已。一般人在痛苦的環境當中只有仰望耶穌來解決他們的許多問題,耶穌是世界之光,在撒但攻擊當中要解決我們的問題。耶穌在世時人可直接倚靠衪,但衪不能時常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現在衪要我們運用信心,倘若我們不能有信心的話,祂就會說:「噯!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我們困苦的處境神明白,所以才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到人類中間來拯救我們。祂來到我們中間我們的問題就獲得解決,所以我們要請耶穌到我們的家庭、社會來解決一切問題,只要衪一到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二、「我信不足,請主幫助」。耶穌問孩子的父親說:「衪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父親回答說:「從小的時候。」孩子從小就患奇病,做父母的痛苦是無可言喻的。父親不惜金錢的損失以及精力的損耗遍訪名醫,結果他所換來的是另一次的灰心與痛苦。在他走頭無路,不知所措的時候,任何細微的希望他都想予以一試。所以他見了耶穌就說:「你若能作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此句不宜視為父親的信心缺乏而要同情他憐子之心有多少懇切。他的心理狀態已呈紛亂而容易受任何庸醫之誘惑了。這時耶穌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這句話給予他的安慰是多麼大啊!耶穌的祝福和能力要看信者的信心程度,信心有多大,恩賜就有多大。信心不夠,我們可求耶穌給我們添加。

 

信心的奇跡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3

 

    主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又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的確,信心的力量何等的大!只要我們有信心,真是能行種種神奇的事——不可見的變成可見,不可能的變成可能。在美國紐約中國城( China town)的「中華海外宣傳會」的成長,又給我們一個信心的能力最好的證明。(請參閱本刊本期第四版的專欄報導)

    前年秋天,筆者由於參加中華基督教海外訪問團,曾經到過紐約中國城( China town),訪問中華海外宣道會史祈生牧師伉儷,親眼看見他那十二層大樓,和旁邊一大塊空地,當時,樓下禮拜堂正在擴建,以容納三百多人的聚會,想不到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又要擴大改裝成為六百人的大堂。在我的想像中,以為他們是租的房子,誰知道在紐約寸土寸金的地方,以這樣一座十二層的大樓,竟不費一文,白白得來,真是非常的奇妙。

    不僅如此,由於這座大樓的成交和教會的建立,史牧師還受盡逼迫,甚至有生命的危險,結果出乎意料的,不但得勝了黑社會的惡勢力,還把中國城的地盤擴大了三分之一,使許多中國人趁機遷入。聽說,在紐約的華僑約有三萬人,謀生的機會頗為不易,但因中國城的擴大,經商就業,各得其所,其造福于華僑社會,可想而知。怪不得紐約的中華公所,要推選代表來見史牧師,特致隆重的敬意。

    由於史牧師在紐約中國城開荒佈道和建立教會的成功,使我們益發增加海外宣道的信心。我們常常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以為目前中國教會的財力有限,要想到海外建立教會,真是困難萬分,所以,許多傳道人和信徒都裹足不前。其原因,就是不看自己只看神;不靠自己,只靠神,我們應該效法他們,程遠牧師特別介紹:「當他們開創之時,其艱苦情形,非筆墨所能形容,他們唯一成功之道,就是專心靠主,絕不靠人幫助。」我們要想海外宣道的成功,也應該有這樣的心志。

    最難得的,史牧師在紐約中國城建立的教會,並不以紐約的華僑為限,他還要向外傳福音,因此把他們教會的名稱改為「中華海外宣道會」還發行一種文字「福音」的刊物,遍寄世界各地的華僑社會及教會,並支援了海外幾個地方的傳道工作。

    從史牧師的見證裡,使我們想起了今天兩個滿有信心的教會:一個是加拿大多倫多民眾教會,他們不但自立、自傳、自養,並且還對海外傳福音,有特別的負擔和奉獻。在十四年前,他們就差遣三百六十個傳道者到海外去傳福音,以一個教會的力量,竟能供養這麼多人到海外去,更是信心的奇跡。其次是蔡信章牧師所創設的馬尼拉的旅菲中華基督教會。現有信徒四千多人,有宏偉的禮拜堂和十七個支會。全菲律賓的華人僑教會,都以該會為母會,這都是信心的成果,蔡牧師說:「信心越大,成功也就越大。」又說:「信心到那裡,工作也就到那裡。」傳道人經營教會不是靠打算盤,而是憑信心。最近他們更成立海外宣教基金,三年前即已有一萬美元的基金,準備派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宣道。他們懷著高度信心,相信必有所成。

在紐約,一棟十二層的大樓,連帶旁邊的空地,要賣給教會,一共一百萬美元,當時,他們認為「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結果憑信心變為可能,可是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也沒有太遲太難的事。神最善於對付不可能。把不可能的事交給神去處理:永遠不會太難,只要用完全的信心信靠神,衪總有辦法。許多生活上、環境上、聖工上的「不可能」,都是為了使神得榮耀。慕安得烈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有一位神,是專門對付『不可能』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你相信這話嗎?

 

信心與效力   何 培基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324

 

    「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我們又邁進一個新的年頭了。也許你正在為這個新的年作一番新的打算,擬一個計畫;希望使你的工作、學習、生活……更加合乎理想,這實在是很好的,也是應當的。但在你的計畫、打算之中,需要一件東西,那就是「信心」,你若缺少信心,就不能有真正的成就。

    為什麼信心在我們的人生中是那樣的重要呢?因為信心是一個先決的條件。沒有信心,便沒有效力,沒有效力你所籌的計畫便不能實現,信心與效力是分不開的。就如主耶穌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信心必須有一種物件,有許多人的信心是一種「自信」,他相信自己,但一個基督徒,他的信心不是建立在自己身上,因為他知道自己是最靠不住,最不把握,即使憑著自己能成就一點什麼的話,那在基督裡面也將是毫無價值,所以基督徒的信心物件乃是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當我們看見有人能憑信心行神跡時,我們非常希奇,覺得他的信心真是了不起;另一方面,我們又認為若不是需要行神跡,那麼就好像不需要什麼信心。其實不然,行神跡,在信神的人看來,應該是平常的事,惟有離神遠的人才覺得這是希奇的。因為神跡乃神的作為,凡是神的作為,都應該算是神跡。我們若回頭以往的年日,自從蒙恩得救以致今日,我們也不難看見神的許多奇妙的作為,就如病得醫治,家人信主,經過患難,危險平安,性情改變等等。

    但神的作為與我們的信心大小,是有密切的關係。門徒當日不能把鬼從那小孩身上趕出去,耶穌給他們指出是因為他們的信心太小。這就給我們看見一個原則:信心大,效力也大;秘信心小,效力小;沒有信心,就毫無效力。

    今年,你總希望比過去要有進步、有成就,有更美好的發展與收穫。今年,你也實在不知道將要遇見什麼事。但是,假使你始終是以信心仰望主,盡上自己當盡的本份,那麼凡在主裡面的,都必發生效力。不論表面看來是好是壞,但你從信心裡面就看見了那美好的結果,因為「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希伯來書十一章描寫信心的本質和它的效力,有人稱這章書信為「信心的讚美詩」,這一群有信心的人與神同行,他們當時雖然不能立時看見信心的效果,但他們的信心從不落空。因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也許你覺得自己信心不夠,那不用擔心,你可以把自己的光景帶到主面前,正如當日那被鬼附著的孩子的父親一樣對主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主仍會欣然的為你成就,並解除你一切的難處。

弟兄姊妹,舉起信心的腳步,邁進新的一年吧!

 

背起十字架跟從主   王 成章

    經文:馬可福音八章34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有一件很平常,卻是要緊的事,由於我們過份的熟悉就把它忽略了。那就是基督徒「背十字架」的事。

    當我們詳細查考聖經的時候,必能發現「十字架」與基督徒之間,至少有三重關係。首先,十字架是我們拯救和被救贖的泉源。由於基督自願背負十字架的痛苦,我們得蒙拯救。其次,十字架是我們傳講的主題。保羅說除基督的十字架之外,不傳別的。使徒時代,所傳的資訊,只是那位元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最後,就是基督徒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在這裡我特別要和諸位討論,最後的一個關係。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顯然地,這種要求,不是對於某些人要求的。當時,有十二位門徒在身邊,同時也有些聽教訓的人在一起。因此耶穌這句宣言,乃是向那些有意跟從衪的人說的,如果你不跟從衪,這句話就和你毫無相干,然而你既然前來跟從衪,又蒙揀選,這句話對你,不再是一件普通的事,乃是一種絕對要求(太十38)。主說的很清楚:「不背著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門徒。」對於我們這一代,在安逸之中。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督徒,更是迫切的要求,因為我們在自由之中,往往易於輕視基督這種要求。

    基督的要求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舍己」。

    「舍己」這句話,並不是中世紀修道主義盛行的時代,看破紅塵,隱遑在修道院內的生活。也不是禁欲主義者,放棄一切物質享受,苦待己身的生活。耶穌「舍己」的意義,比這還要深刻,一個人要放棄這世界,須要相當的決心,一個人要否定物質享受,固然不易,然而比這更困難的一件事,乃是除去「自我中心-l (Egocenter)的生活。因此「舍己」的意思是不以「自我」為生活和行動的中心的一種表現。換句話說「舍己」就是在生活的每一瞬間,對自己說「不」  (No)面對神說「是」  (yes),是尋求神的旨意的生活。諸位,這種生活是何等的困難啊!自從亞當在伊甸園的那一次表現,以「自我」為中心抗拒神的旨意至今,人類「自我」的本性時常流露出來。尋求自我利益、自我的享受,和自我的安全。但是耶穌說:「人若要跟從我就當『舍己』。」,把「自我中心」除去而以「神中心」( Theo center)為你的生活。

    其次,就是「背十字架」。

    人時常認為與平常不同的困難就是十字架,有的人,為了不聽話的孩子憂愁,有的人為了不信的丈夫、妻子擔憂,卻以為這是他的十字架。但是我想這不是十字架,那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種負荷、重擔而已,這些重擔基督讓我們交付給衪。十字架有一種更深奧及決定性的意義,那就是將自己放在如同已被判決而等待著執行的死囚的地位上。一個死囚,當他背起十字架的那一瞬間起,他所意識到的就是死,並且每一人每一秒都決定的向著死邁進。耶穌對於我們的要求,乃是要蒙揀選的人,準備為衪的緣故,其有蒙羞,和時刻面臨的勇氣與決心。這種要求似乎將我們從安全的地位遷移到不安和危機之中,然而在這危機之中,將自己完全交托在衪全能的手中時,必能體會到真正的平安與安全,這才是基督徒的生活。

    這樣「舍己」和「背十字架」的要求是無理的嗎?不,衪並不過份。因為主說:「來跟從我」,顯然地,這條道路,不是我們自己要開拓的;而是那位曾經「道成肉身」的基督為我們開闢的,在這道路上留下了衪的腳蹤,我們唯一的本份乃是跟從衪。諸位,請你靜思,基督在世「舍己」的生活;在客西馬尼園的苦禱,是「舍己」生活的頂點。自從馬槽哇哇的一聲,衪便注視著各各他的十字架,以至於在十字架上勝利的「成了」,就是「背十字架」的生活。

    這種似乎是軟弱,其實是堅強的表現,在我們的時代裡,正迫切的需要。今日,誰有決心為「道成肉身」的基督「殉道」呢?可能這種壓力不是從不信的人而來,而是從教會本身來的。

    今天許多人,明是非,識真理,但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安全而不敢發出正義之呼聲。唯恐損己,而寧可妥協。做一位讓人看來似乎是「聖人」的「好好先生」。我們都曉得閹雞非常肥,又好看,味道又甜,然而閹雞的用途只不過供人欣賞,卻沒有他應有的活力。基督召選我們不是叫我們做「閹雞」,乃是要我們如同公雞,有充滿的活力來為真理奮鬥。

改革家路德,在沃木斯的國會,為了真理而不怕死的說:「我不能動搖這是我的立場,但求神幫助我,阿們!』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喀爾文在日內瓦的改教,為了維護正道,寧可被驅逐,而不願妥協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效法。他們都是答應主「舍己」「背十字架」跟從主的偉人。

 

信心的考驗   周增祥 譯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4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這是一段簡短的禱告,像這樣出於受苦的心靈的禱告,聖經中不知有多少。說這話的人他有一個孩子被鬼附著身,門徒們不能治癒這樣的病。

    當然,人在淒惻的心情下,靈性的需要更真切,禱告也更使人感動。這禱告的英勇無私,以及自認信心不足的謙卑,可以作為許多禱告的典型。

    這不是貌作信任,以掩飾疑慮,而是傾注心頭的煩燥與需要。這位求告的父親,把他的心倒空了,同時也倒空了我們的心,把我們心中同樣的需求表達出來,因而使我們連結在一起。

    聽了那位父親這樣的呼叫,我想大家都會覺得他的沉痛與願望以及與現實人生的考驗,同自己吻合。這一絲愁緒,使我們熱淚滿眶,覺得前途一片迷惘。

    故事中說的那個孩子已經受了好幾年的苦,彷佛有許多鬼要把他撕成片片。我們可以想見過去幾年中一定有許多醫生來為他診治,投以各種藥物。像這樣的事,我們一定聽過不少。到最後,那個可憐的父親因為聽到了耶穌基督的大名,就來看衪,雖然不是絕望.至少也懷著微弱的希望,求耶穌能對這個孩子有點幫助。這是一個人信心的考驗,這不是一種智慧上不足,可以作為某些人的藉口。

    耶穌基督對人們的需求總是有所感應,所以接受了那個只有一半信心的父親的要求,醫好了孩子的病。信心是一股龐大的力量,只要有一點點信心就可以有神奇的效果,不管這信心是否混雜著迷惑或驚慌。

    人的心靈何等渺小,何等怪誕,何等惶亂!千愁萬緒,愛與恨,希望與絕望,信心疑慮,不斷地心頭沸騰。對事事存疑的人,仍希望找到一些什麼是值得信任的。

    為什麼我們一定有所信任呢?因為人是天生就該有信心的。只有信心才能釋放一個人各方面的力量,帶領他作種種探索,終而有所收穫,至於是否有信心則都表現在他的天性和需求上。

    所謂信心,並不一定是指某個教會的論調,而是指信任神的真實,並信任從所有教條引申過來的道德上的與屬靈的觀念。重要的不是那許多我們想勉強自己相信的東西,而是少數深邃而有活力的東西,如果我們加以拒絕,就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這些東西之深邃就如童稚與老牛,愛與生死,人就是這樣活著的。我們做為憑藉的信心,往往是我們口頭不承認,可是神卻知道是為什麼。因為人生最深沉的需要往往超越理性。信心是良知的一部份,也是聖潔的一部份。

    現在我們再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有信心的權利呢?」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即使是我們最崇高的信心也不會超過神的真理,所以有些人認為:「人可以想出最真實最可愛的東西,讓神去照著做。」這些想法太虛妄狂放了。

    今日我們人類以最渺小的、最簡易的信心,來迎合時尚,而又想過最豐富的生活,這是做不到的。只有一條偉大的誡命才能適合當代的需要,這是耶穌基督對多馬說的話:「不要失去信心,要信真理。」要信任我們的心能想到的、能希冀的、能想像的,最崇高的東西,因為我們所想的、所希冀的、所想像的愈是崇高,仍比神所表現的差一點。

    生命、愛、喜樂、憂愁、憐憫、痛苦、死亡、兒時的笑,日子來了又去……這許多由來已久的悲歌離合就構成了人生,這是我們對神的信心,和盼望不朽的基礎。

    在通往真理的路上,爭辯、推理,未必能使真理更顯明,而要靠潛思,認識,真正的生活才行。法國哲學家巴斯葛( Blaise Pascal一六二三∼一六六二)說:「我們的心中自有理性,這是我們頭腦的理智所不知的。」這話說的很對。所以說:「心裡想些什麼,就形成這個人的人格。」一個人最真切的宗教觀念,常常不在於他所說的,而在於他的作為。存之于心,而作為行為準則的,從這些地方我們才可以真正瞭解他。

    假使我們能把握住自己認為最崇高的信心,且追隨深沉的信心,那麼即使我們棲身于醜惡的現實人生中,到底信心仍能支持我們。所以最聰明的辦法,往往是信任最崇高的信心,即使像這樣堅持自己的信念,會以熱血做為代價。

終其一生,信心與疑慮會在我們心中玩弄迷藏的遊戲。可是如果我們把握住信心,則信心會漸漸成長,增源這種力量甚至可以使我們的生命無窮。不管人生如何艱辛,我們可以制勝,而不沉淪。

 

當信心擴大的容器   宣 信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29

 

    假若我們不用信心,信心又有什麼用處呢?我們需要一種能適合我們知識的信心,一種能夠得到神應許的信心;信心大到必能應付生活中每一種的危急。我們豈不是常感到神的應許,常帶給我們亮光和力量嗎?這些亮光和力量,也是我們不能求得的。我們被神的力量牽引來面臨這些需要,此時我們就發覺自己的信心不足以操勝了,不但如此,連應付緊急事變的信心也不夠了。

    神的話曾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9)這難道不是嗎?我們應該擁有衪旨意內的一切事物,作我們生活中每時刻的需要。信心完美的標準,就是神的信實(可十一2223)。哦!讓我們擴大信心,達到最高標準。

    神常召我們擔任一種工作,是超過我們能力和才幹所能擔負的。但是這不過是催促我們到祂面前,並且我們常會看到神正供給我們一切的需要,在我們的路上看見衪的智慧和安排。

    據說救世軍的創辦人布威廉的太太可算是英國基督徒婦女中最有名的人。她所以參加外面的工作,是由於一次不得已面臨廣大的會眾,充任從未夢想過的職位。

    現在面臨兩個決定:一是退縮逃避這種安排,一是將自己交托給神,求賜更多的智慧、資訊,和能力。她至終揀選了後者,令她驚寄的是:當她用簡單的信心向前時,天父答應她的求告。這工作在起初她差不多是被勉強的;從那時起,她位居超人的才能的地步,為廣大的世界而效力。

    我們中間也有許多人會記得,在我們開始為主工作時,我們敢於接受一種超出能力的職位,但是當我們將自己委託於神,膽敢去嘗試時,就發覺衪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

    神用祂自己訂定的方法,來增進我們屬靈的生命。我們常滿足于現有的情況,而神卻常催逼我們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準上去,那就是令我們面臨一種處境,少了神的恩典就不能過去,故此我們必擴大我們容器,接受更多的恩典。

    正如在申命記三十二章11節中的比喻,神如母鷹攪動巢窩,兩翅揭展,接取小鷹,背在兩翼之上。神也是叫我們練習有更大的信心。

    保羅更有如此的經驗,是他常倚靠的就是:「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林後十二9),這話不單幫助了他,也幫助了歷代的教會。

    因此我們的困難和危險,都是為了要帶領我們,使我們真知道衪、真信賴衪。使我們必然的擴大我們的容器,由衪得更多的恩典。

    舊事已過,一切都變為新的(林後五17)。我們必使自己的虔信,自己的罪過死去。當你一發現自己的巢窩不能使你安息的時候,即刻離開它,好像小鷹受了攪動,而學習飛翔一般!

    世界佈道的工作,必須依賴信心。今日傳道工作的成功,全是由對神的信心,和禱告能力的支持,今日再沒有其他的禾場能像傳福音的禾場般擴展信心、發揮信心。

    哦!讓我們起來把握機會,成為神的工人,完成本時代救人的偉大使命。

    伊文思在他的日記告訴我們,某一個禮拜日下午,他要主領一個聚會,但是他的心是冰冷的,這使他心中不安。於是他將馬拴在路旁,自己走到一個隱僻的地方。「當我省察自己的生活,我心情非常苦悶的走來走去。我在神前等候三小時,哀慟將我破碎了。直到衪赦免的愛給我甜蜜的感覺,才逐去我的憂傷。我由神那裡得到聖靈新的洗禮,現在日已西斜了,我回到路上,牽回了我的馬,騎上馬到我要去的地方。次日我的講道帶著新的能力,對著山旁的一大班群眾。那日他們得到復興,復興一直蔓延到全威爾土地。」

    我永不能忘記的是有一個早晨,我在教會書室中找到一本古舊的書,題目是:「更高級的信徒生活。」當我讀完那本小書時,我看見新的亮光。

    主耶穌將他自己活生生地顯現出來,我才知道基督不只救我們脫離將來的死亡,並使我們能在生命戰場上爭戰,他還使我們稱義,並預備使我們成聖,將衪的力量、聖潔、喜樂、愛、信心、能力,傾入我們的生命中,代替我們無用、軟弱、虛空,使我們實在有了基督生命的表現: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這實在是一個新的啟示。

    我俯伏在主的腳前,懇求主寶貴的應許:「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林後六16

在我心中基督的位格,真美到如同約翰在拔摩海島上所見一般,由那時起,有一種新的奇跡,成為我們生命中見證的喜樂、榮耀、和能力。我已經學了這個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3)

 

門徒卻不明白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0-32

 

    「他們離開那地方。」(可九30上),就是離開了該撒利亞腓力比附近地方(參看可八27)。

    「經過加利利。」(可九30中),馬太福音十七章22節說:「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顯明以上的事,是在加利利遇見的。耶穌這次大概是往迦百農去(參看可九33上)。

    「不願意人知道。」(可九30下),自從耶穌到推羅西頓去的時候,就沒有多給眾人傳道行神跡,因祂以教導門徒為更要緊,所以到衪升天以後,門徒能擔當傳道給眾人的責任。

    「於是教訓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可九31上),就是指在公會裡的長老祭司長文士(太十六21),外邦人(太廿29),罪人手裡(太廿六45)。

    「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衪要復活。」(可九31下),路加福音九章44節說:「你們要把這些話存在耳中。」這是耶穌第二次明白的對門徒說這話(參看可八31),耶穌預先將這些事告訴門徒,為要在事情成就的時候,使他們不至跌倒,雖然主屢次這樣的警戒門徒,但當這些事情臨到的時候,門徒們仍舊都離開逃走了。主耶穌也要門徒知道,衪上十字架,不是出於無奈,乃是因衪甘心樂意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作成救人的大功。保羅說:「邪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四25)。

 

一、不明白主所遇的苦難

    「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衪。」(可九32)馬太福音十七章23節說:「他們就大大的憂愁。」路加福音九章45節說:「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明白耶穌為何要死,更不明白衪復活是什麼意思。

    保羅說:「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門徒之所以不明白是因為不敢問耶穌;像第四章中主所說撒種的比喻和第七章所說的「體上的污穢」,門徒不是也不明白,但當他們有謙卑的心問主耶穌的時候,他們就都明白了(參看可四2-20;七1-23)。

    今日基督徒若像當年門徒一樣,對主所受的苦難也不明白的話,一定是他裡面缺少了主的啟示。世人不明白亦因為他們沒有謙卑求道的心來親近耶穌。

    主耶穌為什麼要受苦被害呢?因為這是神預先定下的,舊約先知以賽亞早有預言:「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耶和華以衪為贖罪祭。」(賽五十三5-10)也是代替罪人的。彼得說:「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彼前三18)更是顯明了神的大愛;羅馬書五章6-8節說:「……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巴不得求神幫助我們叫我們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三18)。

 

二、不明白神所行的神跡

    「門徒卻不明白」,他們不但不明白主耶穌為什麼要受苦被害,甚至連主耶穌所行的神跡有時候也驚奇、驚慌、疑惑,所以屢次受主的責備(參看可六52;八21; 太十四31),甚至到主從死裡復活以後,又經天使提醒他們(路廿四67),但是他們仍然是滿腦狐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路廿四1112)。

    我們覺得門徒實在愚頑可惜,殊不知當患難、逼迫、病痛臨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往往忘記了主的大能、主的作為。巴不得求主加添我們的信心,不但叫我們倚靠衪的大能,也要傳揚神的工作並且叫人明白衪的作為(參看詩六十五9)

 

三、不明白主所設的比喻

    「門徒卻不明白……」主耶穌常常用比喻教訓人,為的是幫助人容易明白真道,門徒也曾問過耶穌:「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參看太十三1011),因為門徒天天跟隨主耶穌,天天領受屬靈的話語,照理靈性應當比眾人高,靈命比眾人有長進。曾幾何時,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但他們不明白所說的是什麼意思。」(約十—16),可見門徒所知的實在有限,亦顯出屬靈的奧秘實在是無窮無盡,非人一朝一夕所能夠明白。所以我們當天天追求明白各樣的奧秘(林前十三2)。

 

四、不明白主所作的事情

    「門徒卻不明白……」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衪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吃晚飯的時候……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毛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到盆裡,就洗門徒的腳……等到西門彼得,彼得對衪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約十三17)。基督徒當凡事尋求神的旨意,所以保羅說:「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神的兒女需要知道主的旨意,也理應知道主的旨意。如果我們不知道主的旨意,按理說是不應該的。主說:「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約八12),這意思就是說,跟從主的人必定有光,必定看見,必定能知道。反過來說,人如果沒有光,人如果看不見,人如果不知道,必定是因為他沒有跟從主走。所以我們在主面前要小心,我們一看不見,恐怕我們在跟從主這一方面已經出了問題。

    然而,主的旨意是需要我們去尋求,才能明白。有的時候,是需要我們多次禱告、多次禁食、在主面前多次等候,才能夠明白。所以必須放下自己的意思,拒絕肉體的活動。

 

五、不明白主所講的真理

    「門徒卻不明白……」約翰福音第六章記載,當主耶穌用五餅二魚叫五千人得飽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迫衪作主,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到了晚上就渡海往迦百農去,但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既找著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衪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是難,誰能聽呢?」(約六160),因為他們不明白屬靈的真理。

    又一次主又用真理引導他們,告訴他們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有幾個門徒就彼此說:「這是什麼意思呢?」門徒彼此說:「我們不明白絏所說的話。」(約十六1218)。

    保羅說:「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林前二13小字),求主幫助我們效法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真道,天天考察聖經,讓真理的聖靈來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參看約十六13)。

從前門徒所不明白的,現在我們卻都已經知道。所以我們要為主所受的苦難來紀念衪,為主所行的神跡讚美祂,所設的比喻感謝祂,所作的事情稱頌衪,所講的真理效法衪。做一個明白主意的人。

 

論誰為大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337

 

    「他們來到迦百農。」(可九33上),這是耶穌最後一次來到自己的家鄉,又似乎衪這一次只住了一天。

    「耶穌在屋裡……」(可九33中),這屋是彼得的家。馬太福音記載:有收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嗎?」(丁稅約有半塊錢)彼得說:「納。」然後進屋去告訴耶穌,耶穌先問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但恐觸犯他們就差彼得往海邊去釣魚,告訴他從魚口中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作稅銀(參看太十七2427)。

    「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可九33下),保羅說:「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林前二15),何況我們的主是無所不知的,箴言十五章3節說:「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衪察驗人的心腸肺腑」(詩七9)。所以,基督徒行事為人都當在主面前赤露敞開,不可隱瞞。

    「門徒不作聲。」(可九34上),耶穌每有事,多選彼得、雅各、約翰與己同行(可五37;九2),或者別的門徒因此起了嫉妒。按馬太福音十八章1節,門徒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大概門徒來預備問主這點,卻是猶豫未敢說出。「耶穌看出他們心中的議論」(路九47),就問他們議論的是什麼。門徒先前不作聲,後來便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太十八1)主耶穌前不久的時候,才預言了自己將如何死(參看可九3032),門徒雖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參看可八2730),卻不明白耶穌實實在在的要從死裡復活(參看可九910)。故此以為耶穌再過不多的時候,就要設立天國,所以他們爭論誰為大。

    「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可九34下),我想那些不大有名氣的使徒定不敢大爭,爭得最厲害的恐怕是彼得、雅各、約翰、拿但業、猶大了,因為他們各有所長。雅各、約翰是主的表兄弟,並且以母親為背景,意為主得國必定是一個坐在寶座左邊,一個坐在寶座右邊,當然是最大的了。而彼得曾得主誇讚並允將天國的鑰匙給他,假使不開門,誰能進天國呢?所以天國裡必是他最大。而猶大是掌管財政,金錢即權柄,無錢不能辦事,最大應無疑問。而拿但業曾受主嘉許他是真以色列人,可見其餘的皆是假的,當然真的比假的偉大呀!

    熟不知在天國裡為大,不是憑人情,也不是靠知識、靠金錢,更不是相爭而得,所以經主一問,大家要啞不作聲羞愧不止了。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可九35)耶穌要鄭重的教訓他們。此段馬可與路加所記較馬太筒單,但馬可卻把耶穌關乎天國裡誰最大的要點皆全部記下。

 

一、是願意尊重人的人

    「若是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可九35中),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其目的是盼望一朝有權在身能得人的尊敬,所謂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豈不滿有榮耀、倍受尊敬。然而先知以賽亞說:「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原來屬天的事與屬世的事不同,人以為作首先的才是最大的,譬如元首、首領。但在天國裡卻正相反,作眾人末後的總是最大的。所以當那些法利賽人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太廿三67),就受主的責備。因為在天國裡不是要受人的尊敬,乃要敬重別人。詩篇十五篇3 4節說:「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譭謗鄰里,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保羅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主耶穌也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所以凡自己謙卑……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太廿16)。因為我們的主是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的(羅二6)。衪並且應許說:「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衪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太十九28),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為大」了。

 

二、是願意服事人的人

    「作眾人的用人。」(可九35下),「用人」就是專心一意服事別人的人。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廿28),啊!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人子來,為要捨命作群羊的好牧者。衪不只傳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所以主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十一29)。人總是尊己為大,無論在大小組織,或大小團體裡面,常常想自己為首,巴不得別人都服在他自己的權下。所以弄得不好,就起了紛爭。我們看這十二個門徒不也是爭論誰為大嗎?因此,後來耶穌親自倒水為門徒洗腳(約十三15)。當然,這洗腳還寓有別的教訓;為要他們彼此謙卑,互相服事。主耶穌在這件事上,實給他們作了最實際的榜樣。「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看哪!「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墮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賽十四12),這就是那在神面前應該服事神的服役之靈,竟自高目大,有我無神,而被摔下來的原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十五33),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衪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衪升為至高,又賜給衪那超乎萬民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611)。我們這位天國的王,坐在天上的主。猶且取了奴僕的形

像,成為人的樣式,來甘心服事。為人講道、為人醫病、為人趕鬼、為人洗腳,到最後還為人流血捨命,替死贖罪。何況我們這個人又算什麼?君不見十二門徒不是受主的教訓嗎?你還想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嗎?趕快去傳福音,去作見證,為人禱告,去領人歸主吧!去救助貧苦,去安慰病患,去多作服事神,服事人的工作罷!因為這在天國裡是最大的,在眾人面前是最大的,在眾聖徒面前是最大的啊!

 

三、是願意接待人的人

    「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可九36上),有經學家想耶穌當時在彼得的家裡,這小孩子或者是彼得的。孩子站著的時候馬可遺漏了耶穌所說的一段話:「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34)。

    「又抱他起來,對他們說,」(可九36下),馬可卻加上了馬太所遺漏的這一段情節。所以我們查考聖經,不可只用一節聖經斷章取義,必須旁證合參,方能貫徹明白,庶不致於錯誤。

    「凡為我名。」(可九37上),衪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父、和平的君(賽九6)。衪的名超乎萬民心上(腓二9),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十13)。因衪的名得蒙赦罪(徒十43)。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因衪的名得生命(約廿31),藉衪的名稱義成聖(林前六11),所以基督徒當尊衪的名為聖(太六9),奉衪的名受洗(徒十九5),使衪的名廣傳(羅九17),因衪的名相愛(參看約壹三14),為祂的名受苦(參看彼前四14)。此外,並可以奉衪的名祈求,求就必得著(約十六2426)。啊!耶穌的名真是寶貴哦!讓我們一起來讚美,一起來歌唱,一起來屈膝敬拜吧!

    「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可九37中),凡接待衪的,就是信衪的人,衪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人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參看王上十七1016;王下四837)。人因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無論何人……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142)。看哪!米利大海島上的土人,因為接待保羅,他們許多的病人就得了醫治(徒二十八19)。妓女喇合因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來十一31;書六2325)。亞伯拉罕和羅得因用愛心接待客旅,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創十八13; 十九13)。基督徒不但為主的名要接待人,特別要接待主的僕人,「因他們是為主的名出外……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約三78),這也是主賜給衪僕人的權柄,主說:「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可六1011)。因為接待人是主的吩咐,合乎聖徒的體統(羅十六2)。

    「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可九37下),接待人就是接待主,接待主意接待神,這是何等的福氣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願意在你的家庭中為大嗎?你願意在你的教會中為大嗎?你願意在天國裡為大嗎?請看主的話說:「若有人願意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家人的用人,為我的名,接待……。」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你就照著行吧!

 

帶幼兒到基督面前   張 清庚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337

 

    十九世紀,德國有位牧師的兒子,從小失母,不能受到正歸的教育,完全屬自然界而生長的福祿貝爾。於一八O五年,認識一位元師範學校校長,得他鼓勵,立志教師之職,他的教育思想是:「神照衪的形象創造人,這樣教育之根本原理是使人歸還向上的神性。」他利用兒童原來的好動性,著重兒童教育于遊戲、手工、唱遊。一八三七年在德國鄉下設立幼兒學校,一八四O年改名為幼稚園,成為世上第一所幼稚園,是世上有名的偉大教育家。

    其後八三年,一九三二年六月五日,正是北部長老教會設教五十周年之慶日,有位加拿大藉福順姑娘,在臺北艋胛教會創設臺灣第一所幼稚園,一九三六年五月在政府立案,所以去年總會舉辦幼教五十周年慶祝,表揚對幼稚教育之貢獻者。臺灣創設第一所幼稚園的三十一年後,一九五四年九月七日,得溫榮春等牧師先輩之努力,創辦台東第一所幼稚園,即現在的培英幼稚園。今年是我們教會創立五十周

年紀念亦是培英幼稚園二十周年紀念。為此,我們奉獻一座培英館來紀念這雙重的意義。

    我們從這些幼稚園簡史看來,無論是福祿貝爾、或福順姑娘,及我們的培英幼稚園,都離不開基督教的精神與思想。幼稚教育,在政府所定的四大目標:增進幼兒身心健康;養幼兒優良習慣;啟發兒童基本的生活基能;增進幼兒應有的快樂和幸福。除了這四大目標之外,教會創辦的幼稚園,是要「帶幼兒到基督」;換句話說:「就是認識基督信仰的地基工作」。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幼兒智商在四歲以前,每年增加二.二。到八歲後,每年只增加O.二,由此而知:幼兒期受教育之重要性是何等重要。所以幼稚園若視為我們播種的園地,就成為我們期待與代禱的教育。

    幼稚教育若始終停在教育萬能主義,離開傳道的目的,就失去教會創辦幼稚園的意義。何況教會用非基督徒為工作者,更沒意思。幼稚教育之四大目標中:增進幼兒身心健康,及培養良好習慣,沒基督教教育,無法做到的。這句話不是過份,常聽到家長說:「孩子回到家中吃飯時促父母感謝。」這是播種的工作,是宣教與教育的意義。做基督徒都有受神委託的使命,幼稚教育之使命是:將福音播種在幼兒靈魂上,神要活在幼兒的心目中。

    現在我們要瞭解幼稚園除寫與讀之外,更重要的事是幼兒的需要、特性、環境等之瞭解是非常重要的。臺灣社會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四年十七年中,幼稚園數目增二十一倍,兒童人數增加十三倍,教職員增加廿七倍。工業為主的社會中,夫婦都有工作,在此環境,教會幼稚園代替家庭負起幼兒之責任。這種宗教教育,是一般幼稚園所沒有的。這種工作,也是我們接近家長最容易,自然的宣教。

    今天全省一千九百六十九間幼稚園,立案一千三百六十九間。台東私立立案與無立案各半。但教學方法各不同,我們應以教會的方式教學。但有些家長認為幼稚園是進國小的預備學校,這與福碌貝爾創辦的幼稚教育精神,是不同了。基督教信仰是在神創造的大自然中受教育。

培英幼稚園創設二十周年的今天,能奉獻,接近完全設備之培英館願大家共同繼續支持關心有歷史的幼稚園,做傳福音的前線,使幼稚園成為幼兒們難忘的樂園,體會神的大愛,我們以愛、快樂,服務人群。

 

變成小孩子樣式   朱 建磯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4節;路加福音九章46

 

    記得主耶穌在世的時候,門徒之間常常彼此相爭誰為大(參看可九34;路九46)。使得主耶穌心裡很難過憂戚。一次適有一個小孩子,站在主的旁邊,主就用他來教訓門徒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進天國。」請大家留意這一個變字,因為我們的人生是一個變的人生。有人變好,有人變壞。有人從壞變好,有人從好變壞。俗話說:「蓋棺論定」意即人剛死時,不能再變了,好壞已經定數了。以世人眼光看來,一個小孩子,能快長高到可以賺錢,成家立室,這就是人生的福氣了。又說:「人望高處,水望低流。」人的欲望總是向高的,不能滿足的。我們的主,當他十二歲的時候,聖經說:「衪的智慧和身量,並神與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路二52)。這樣的變,才是正常的變;這樣的發展,才可以說是平衡的發展。主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衪的言論實在與世人有很大的差別。衪叫尼哥底母重生,尼哥底母說:「人老了,如何能重生呢?」現在衪又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進天國。」叫成年人的身體變回小孩子,實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耶穌所指的乃是我們的新人,我們必須謙卑回轉成小孩子。那就有福了。因為小孩子乃是新人的起點,在他裡面有許多美德,堪作信徒效法的。現在我們要把小孩子的樣式分別討論。

    小孩子是平穩安靜的。初生的嬰孩,睡眠的時間是最多的,他覺得最妥當最可靠的地方,是母親的胸懷。只要在母親的懷裡,拍拍打打很自然就睡著了。為什麼他能夠這樣安心去睡呢?因為他出生在世上,只認識他的母親,其次是父親,其他一概不理,只要有父母的同在,什麼也不怕,所以能夠無憂無慮地睡著了。大衛在他靈性到達高峰的時候,他曾作了一首詩說到:「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

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神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三一)。一個人能夠真正一無掛慮的,除非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一個信徒在重生得救之後,最要緊的,就是無論在何時何地,什麼的處境,都應當覺得有主同在,就能平靜安穩,處之泰然了。以賽亞很清楚地說:「你們得救在乎回歸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卅15)。

    小孩子有愛父母的心。我們以為希奇珍貴的東西,在小孩子看來,沒有一樣能及他父母的。他會認識生他的父母,愛他們、孝敬他們,縱使有人作小孩時是因家貧被賣,但到底在他自立成家的時候,他還要找尋生身父母。小孩子愛父母乃是出於天性。我們愛神,也是出於天性。小孩子不會把財寶放在心中,只把父母放在心上。保羅也回轉做過小孩子,因此他能說:「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小孩子一離開父母,一定啼哭;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都不能補償。但父母回來了,這一切他都丟下了,他覺得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與他的父母比較的。所以一個信徒,在他悔改重生之後,他應該知道惟有主是他無價之寶。既是這樣,就不能貪愛世界,正如約翰所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小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大人會詭詐,小孩子卻不會詭詐。小孩子知道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想知道大人做了什麼事,問小孩子他是不會遮瞞的;因為他的心怎樣,口也怎樣。他的口說出的話,也是心裡所知道所想的。他不會口是而心非,除非敗德的父母為他說謊之外,否則他不會說謊的。所以一般的案件,偵探、律師,都喜歡聽取小孩子的供詞,以便找出真實的憑據來。一個信徒,也應該效法小孩子的誠實無偽,心口如一。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那惡者,是專教人說謊的,它稱為說謊之人的父母(參看約八44)。作基督徒的,有了新的生命,就不能再說謊了。保羅勸勉腓立比的信徒說:「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

    小孩子富有模仿性。小孩子見什麼就學什麼。因為模仿性大,所以學好也易,學壞也易。小孩子的玩具,多數是模仿大人的用具而設計做的。他們看過的東西,自己就會想像去模仿出來。戲院演黃飛鴻,不久滿街就出現了小黃飛鴻。所以做父母的怎能沒有好榜樣,父母怎樣,兒女也必怎樣,做父者不可不小心,免得帶壞了路,使兒女走入歧途。孟子懼,旦夕勤學,才能成為有名的儒家。我們做基督徒的,重生了以後,應當效法誰呢?保羅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這是一個信徒最高的標準。只可借許多人信主以後,與信主之前沒有兩樣,毫無改變。不僅不做人的模範,使人效法;更做了別人的絆腳石,使人跌倒。保羅能夠向著一個目標來走,所以他不至跌倒走錯。他的標竿就是基督。我們也應當效法基督,作為我們的榜樣,就不會有錯了。

    小孩子有同情人的心。小孩子是富於同情心的。對小動物,雞、狗、貓,特別小心照顧,視之如寶。在家中,看見大人笑,他就笑;看見別人哭,他就哭。一個小孩子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成人相似,就是因為同情心使然。主耶穌教訓我們要彼此相愛,我們如何才能彼此相愛呢?試觀一個小孩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很容易他就會和別人慣熟了。兩個小孩子一慣熟後,即刻拿出東西大家玩,拿出東西大家吃,他們實行彼此相愛,有無相通,沒有一點的困難。大人就會自私和吝嗇,甚至一點也不肯放鬆,小孩子卻不然;他們沒有別的念頭,問題很單純,只要父母答應,他們馬上可以有朋友了。我們今日要實行彼此相愛的生活,也當像小孩子,「與喜樂人同樂,與哀哭人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遷就卑微的人。」

    小孩子是不記人過錯的。小孩子大家一起玩,難免會打架吵罵,甚至動武,但隔不多時,又和好如初,一同遊戲了。我們做基督徒的,不應結怨,因為主已經赦免了我們,所以我們也應當赦免別人。主已經饒恕了我們,所以我們也饒恕別人。最要緊的,乃是彼此切實相愛,甚至連不可愛的仇敵,也要用炭火來堆在他的頭上(羅十二20)。他人對自己的虧欠,無論是錢財,或是口舌行為等等,都應當要饒恕;這樣我們才能做神的子女。

小孩子是有進取心的。小孩子的求知欲很強,看見什麼不認識的,總要知道、總要發問。他們好奇的心和求知的心非常之強,一定要大人答覆為止。常見許多主日學生所發的問題,都是神學的深奧問題,一時不易解答的。小孩子的心意為要追求、得著、有進取。

 

升官發財   港 君保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5節;十章4345

 

    農曆新年,大家都盼望新年比舊年好,所以男女老少,無不喜氣洋洋,同賀新禧。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揮金如土,有人一毛不拔;悲天憫人的甚多,怨天尤人的亦不少。社會眾生態,一如萬花筒,五光十色,奇形怪狀。雖然理想人人不同,但人人都有願望,而升官享財,似是人人所想望的。

想升官

    凡物皆有上下尊卑之分,官職亦不例外。有一品大官,有九品小宮,有皇帝總統,有兵痞走卒。在君主專制社會,人人可以升為卿相;在民主政治社會,人人可以競選總統。人人都有進取心,盼望著總有升官的一日。

    古人之十年寒窗,無非是想得一官半職;今人之埋首苦讀,廢寢忘食,目的大同小異。由小宮而大官,得隴望蜀,夢想著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渴望升官,位居極品,為首為大,一呼千諾,是人有所期待的。但主耶穌基督說:「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做眾人末後的。」又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做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聞,誰原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九35;十4344)。

論發財

    今人之所寶者,多指金銀貨幣。通常所說的發財,多指錢財,所謂財運亨通,一本萬利。世人不但盼望有財可發,而且更盼望能發大財。

    獨具生意的商賈,能藉手中一點小本錢而發大財。俗語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凡由賭博盜劫而得之錢財乃非法之財,君子居仁由義,非正道,不敢也。

    人對於財,很少會感到滿足,一千的希望一萬,十萬的希望百萬。雖為百萬富翁,他的心目中,還有千萬、億萬的遠景。

    經上記著說:「不要為自己積攬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六1921)。

官與財

    官者,管也,治理眾人之事也。人都盼望做官,居人之上,管理眾人。但為官稍有差錯,即有革職之可能。雖貴為總統,亦有任期民制,惟有真心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即能躍升為神的兒子,有王子的地位,不但今生可想神所賜的平安福樂,來世且有永生的盼望。

    財者,才也,上天所賦予也。財既為上天所託付,有人托多,有人托少,所以不必強求,無須用非法手攫取,亦不可任意揮霍。當善為使用,作忠心的管家。

    世人之想望升官發財,無非為衣為食。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樣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太六2530)。

    逢農曆新春,但願人人都升宮——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即能升至王子地位;人人都發財——儘量發揮潛在的才能,善於運用所託管的錢財,作榮神益人的事。

所以「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約六27)。

 

基督福音的仇敵   鄭 永精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8

 

    我們信徒都高興聽到關於傳道事工在臺灣各地方進展的消息。我們亦時常看到各教會所報導聖工消息說「加倍運動成功」,「受洗人數幾十位」,或是增建多少新教堂等消息。是的,我們聽到這些妤消息時,會覺得快樂而同聲讚美神。

    但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今臺灣之傳道工作已面臨許多的阻礙,而這些阻礙乃是今日信徒應該去克服它的,這些阻止福音傳播工作的力量,我們可以叫它做福音的仇敵。論到福音的仇敵,很多人馬上就連想到魔鬼,異教之勢力,或是社會之惡勢力等。但今日我們所要討論的並不是這些,因為比這些仇敵更利害,而往往被忽略的,就是內在的仇敵。換一句話說:「就是存在於教會內的問題,原來耶穌設立衪的教會在地上無非是要它來向世人宣揚他的救恩。」叫世人認罪、悔改,信耶穌而得著赦罪之恩典。亦就是勸世人與天父和好之道理。除了耶穌以外別無拯救之法,世人信祂而受洗必然得救。我們既相信天上的神是我們的父,並相信耶穌為救主,又在聖靈引導之下有同一個指望,就是耶穌第二次之降臨。耶穌曾應許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廿四14)我們若有更大的信心,福音應早就傳遍了各地了。可惜福音的仇敵使福音的工作變成軟弱無力。那麼福音的仇敵在教會中做了些什麼阻礙的工作呢?

    它往往使神的教會忘記所應該傳的福音,而注重一些枝節的瑣碎工作。有的主張,非守安息日不能得救。或說吃了豬肉不能進天國。有的就排斥其他宗派說,只有自己的教會才是真的,別的則是異端的。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中了魔鬼之計謀了,而傳福音的工作就受了很大的打擊。

    我們要記得一千九百多年前,有一次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可九38)。耶穌之門徒所表現的這種心理,亦就是現今之所謂狹義的教派主義者,或是排它主義者,亦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如約翰所說:「不跟從我們這教派的就不是好的基督徒。不服從我們教會的教義、禮節、組織等,就不是真的基督徒。」我們應該多注意聽耶穌的聲音,「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的名行異能,反倒輕易譭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可九39-41)。試想今日的教會有沒有犯了同一樣的錯誤?是否有狹義的教派心理,而存有唯我獨尊的,排他主義、利己主義呢?

    自從路德馬丁改教以來,耶穌的信徒各有自由去探求聖經裡面的奧妙真理,因此在路德改教後的基督教四百多年的歷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聖經知識之增加,因而教派林立,自由探討真理,聖經內很多奧秘道理漸被啟開,無非是神之好旨意,是聖靈之恩賜。各教派應該利用神所賜的光芒去普照黑暗之世界。如聖經之教訓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於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十二12-25)。

    神既然將傳福音之工傳交給祂的信徒,衪的信徒應該負起這使命,不要讓福音之仇敵侵入這教會內,我們應該互相合作真摯的合而為一。排除仇敵的工作,好讓聖靈直接地作工在各教會之內,如此在臺灣之福音傳播工作必定有更大之進展。

 

你們裡頭應當有鹽    余炳甫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8-50

 

    「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可九50上),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曾對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太五13上),以後衪又提到一次說:「鹽本是好的。」(路十四34)。主耶穌常以物為比喻教訓眾人,惟獨「鹽」一共說了三次,可見衪對鹽的重視,和跟隨衪的人與鹽關係的重要。

    鹽是家喻戶曉的物,也是人日用的必需品。鹽的用處甚多:可以用為調味(參看伯六6 ),用為防腐;用為治病。鹽的好處也多,顏色潔白、價錢便宜、使用簡單。惟鹽失味無用(太五13中)。

    鹽的地位是隱藏的,在菜肴中看不到它的本體。鹽的立場是犧牲的,因它必需溶化在菜肴中。鹽的責任是調和的,菜中有鹽必有變化。鹽的功能是味美,菜中有鹽自然可口。

    「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就是表明基督徒在世上的地位、立場、責任,和功能。當一個基督徒不肯隱藏(謙卑)、不肯犧牲(舍己)、不肯調和(和睦)、不肯出味(相愛)時,就是他裡頭沒有了鹽的成份,也就是「失了味」(失去了美好的見證,不能榮神益人)。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他再鹹呢?」(可九50),以後無用,被人踐踏了(太五13下),或用在田裡,或堆在糞裡都不合適,只好丟在外面(路十四35)。就是基督徒失去了你的地位、立場、責任、功能的時候,也就是你受輕看羞辱,受責備的時候了。

 

一、不可輕看聖徒(要彼此和睦)

    「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可九38上),這個人與使徒行傳十九章13節以下所記載的念咒趕鬼一類的人不同,也與馬太福音七章22節主所拒絕的人有別。他實在是奉主名,借著信心的能力而趕鬼的。

    「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可九38下),約翰的意思是說,為主的名接待人,既是接待主,難道禁止那不跟從我們卻奉主名趕鬼的人,就錯了嗎?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的名行異能,反倒輕易譭謗我。』」(可九39),耶穌的回答大出門徒的意外。所以基督徒不可冒失開口,心急發言(參看傳五2)。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一19)。也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6),嫉妒別人(民十一27-29)。主說:「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太十八10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九50)。

 

二、不可攔阻聖工(要彼此同心)

    「不要禁止他。」保羅說:「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籌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党,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一15-18)。若不是去從別的福音(加一6 ),及陷害人的異端(彼後二—),總不要禁止他。倒要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十五5)。俗語說:「二人同一心,黃土變成金。」何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三、不可擅改聖言(要彼此勸勉)

    「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譭謗我。」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這人既是奉主的名趕鬼,必是信靠耶穌的。又是與耶穌同工的,因為他也救人脫離魔鬼的權勢。這件事顯明除了跟隨耶穌的人,還有人受了主的感動。

    「不要禁止他」,這是主的吩咐。「就禁止他」,這不是主的意思,而且主也沒有賜給他們這樣的權柄。顯然是門徒擅作主張;主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太五37)。又說:「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太五18)。申命記十二章32節:「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所以,祂的言語,你不可加添,恐怕衪責備你,你就顯為說謊的(箴卅6 )。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災禍加在他身上(啟廿二18)。所以,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書講(彼前四11),保羅說:「但無論是我們,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就應當受咒詛。」(加一8 )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六1)。所以我們該彼此勸慰(帖前五11)。

 

四、不可違背聖旨(要彼此相愛)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可九40);路加則記:「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路九50);馬太則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太十二30)。本節是論到外面的不跟從(乃是我們對於別人所當存的心);馬太福音十二章30節論裡面的不同心,這是主耶穌啟示基督徒處事的一個原則,也是他的旨意。目的叫我們要彼此相愛(約十三34),互相扶助(弗四16)。凡事都不可虧欠人……要常以為虧欠(羅十三8)

    「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可九41),耶穌的意思是說,人為我作最小的事,尚且有賞賜,豈可禁止比這更大的事呢?(即奉指衪的名趕鬼的事)。主耶穌早先已經應許過這話(太十42)。

    「他不能不得賞賜」,意思就是「他必定能得賞賜」。因為凡屬主、事奉主的人都能得賞賜。

    題目:賞賜

    得救的賞賜(林前三14-15):1.領受各樣冠冕(提後四8;啟二10;彼前五4;林前九25)。2.一同與主作王(提後二12:啟廿6)。3.是為上主祭司(啟廿6)。

    得道的賞賜(傳福音的賞賜,林前九16-17):1.必然歡樂收割(詩一26;五6)。2.做工的得工價(約四36)。3.勞苦不是徒然(林前十五58)。

    得勝的賞賜(啟3):1.吃生命樹果子(啟二7)。2.免第二次死害(啟二11)。3.領嗎哪和白石(啟二17)。4.得權柄和晨星(啟二26-28)。5.穿白衣有名字(啟三5)。6.作神殿中柱子(啟三21)。

 

五、不可離開聖道(要彼此教導)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可九42上)。世界的未了……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十三40-43)。正如鹽失了味,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一樣。所以主耶穌警告說:「那絆倒人的(就是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有禍了。(太十八7)按猶太人的律例,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利十九14),或使瞎子走差路(申廿七18),乃是一項大罪。基督徒應當特別小心。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羅十四21)。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羅十四20)。就是得罪基督(林前八12)

    弟兄們!那些離開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羅十六17)。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雅二10)。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林前十31-32)。

    「倒不好把大磨石栓在這人的頸項上,仍在海裡。」(可九42下),大磨石就是驢子所拉的大磨。將大磨石拴在使小子裡的一個跌倒的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裡——以最重的磨石墜入最深的水裡。表明刑罰的深重。因為使人跌倒的,就是使人離開能救靈魂的道(雅一21),就是他的罪(參雅五20)。在神面前靈魂比身體更寶貴(參看太十28;雅二26),我們應當為此彼此教導(參看西三16)。

 

六、不可玷污聖潔(要彼此認罪)

    「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來,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可九43-44)。這是比喻的話,意思說,用溫柔的方法,若不能除掉自己的罪惡,就當用嚴厲的手段。因為我們的神是聖潔的神(利十一45),要身體靈魂都聖潔(林前七34)。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

    聖經上也記載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因擅自立壇燒香,當神人奉耶和華的命從猶大來到伯特利向他警告,他就伸手呼叫說:「拿住他罷!」「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不能彎回。」(王上十三4)。雅各說:「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雅四8),若不潔淨,神說:「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多多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沾滿了殺人的血。」(賽一15)。

    「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來,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裡。」(可九45-46),負罪之人的路,甚是彎曲。乖僻人的路上,有荊棘和網羅。世人的愚拙、世人的滅亡,就是因為他們走錯了路。他們走殺人的道路,走貪財的道路、走爭權的道路。他們的腳,下入死地,他們的腳步,踏往陰間。但基督徒不要這樣,箴言書說:「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因為他們的腳奔跑行惡……」(箴一15-16),他們有禍了(猶11),就是走該隱的道路(創四1-8 )。走巴蘭的道路(民廿二735)。走可拉的道路(民十六1-35)。所以你特別要謹慎你的腳步。不要「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四14)。

    「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他,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可九47上)。人類的始祖犯罪,就是起于眼目。創世記三章6節:「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就摘下果子來吃了。」這就如罪是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既因一人眼睛犯罪而禍延世人,這只瞎眼就早應去掉他了。基督徒當慎防眼目的情欲(約壹二16),更應彼此認罪(雅五16),好叫我們成為聖潔。

    「……地獄裡,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可九47-48)。地獄,這個名辭在新約中用了十一次。歷代聖經學者,都認為是指欣嫩子穀說的,在耶路撒冷西南有一穀,名欣嫩子穀(書十五8,書十八16)。在這穀中有一處名叫陀斐特(賽卅33;耶七31;十九1-6),猶太人一度在那裡將兒女獻給摩洛神;摩洛偶像是用鐵鑄造而成,敬拜時將偶像燒成火熱,然後把獻的孩子放在燒紅了的鐵臂上烘烤而死,其狀甚慘(代下廿八3;卅三6)。約西亞王因此用死人的骨頭污穢了那地(王下廿三10-14)。於是猶太人將聖城各種污穢之物,並死牲畜以及犯人的屍首,都運到那裡焚燒(王下廿三10),那地常有蟲吃屍首,又有火燒各種不潔之物,所以猶太人將那作地獄的預表(賽六十六24 )

    「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可九49),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鹽醃(小字)所獻的祭物如何被鹽醃(利二13),一切的信徒也必照樣被試煉的火潔淨了,這雖是火煉的試驗頭(哀一13),著實難受。才有極好的效果。

    「鹽本是好的,」(可九50上),世上的鹽本是好的,信徒為鹽也是如此。但凡稱為鹽的,必須有鹽味。

    「若失了味」(可九50中),鹽失味無用,照樣,不像基督的基督徒也是毫無用處。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這樣的基督徒並教會,不但不能榮神亦不能益人。

「可用甚麼叫他再鹹呢。」(可九50下)求主憐憫,衪既能使無變有,叫人死復活。

 

逆說的真理   吳永華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38-55

 

    在所讀的經節中請各位特別注意馬可福音九章49-50節:「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他再鹹呢?你們心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這是聖經中難理解的一段。各位一定覺得矛盾,火與鹽乃兩種不相容之物怎麼能用在一起?雖然如此,各位要知道聖經乃神的話語,其中必有不變的真理存在,所以今天我們所想研討的題目就是:「逆說的真理」。我想分兩大部份來講:

 

一、由破壞得保存

    馬可福音九章49節中說:「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又在馬可福音九章47-48節中說:「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他。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由上面這些話可見這裡所用的火可能就是指著「破壞的力量」正如地獄之火,但是鹽可保存東西不壞是一種「保存的力量」,有破壞力的火與有保存力的鹽,此乃二相反的立場,為何主卻把他們用在一起?各位都知道,經過火提煉出來的才是真金、真鐵,經過火的破壞才能出那純粒的本質。馬可福音九章43-46節:「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來,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他砍下來,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裡。」經過破壞後不全的身體所得的拯救才是真正的拯救。要經過十字架,罪的審判與懲罰,才能得到罪的赦免與拯救,所以說經過破壞才得保存。主說到此種真理表面看來似矛盾但只要稍微一想,我們便會在其中獲得奧妙的真理。

 

二、鹽與和好

    鹽是純粹的、潔白的,不合任何雜質之物,所以是不妥協的,而和好卻是妥協。為甚麼主說:「你們裡頭應有鹽,彼此和睦」,這不是互相矛盾了嗎?神要我們基督徒建立一種鹽的性格,不與惡妥協,但是更重要的是基督徒生活在世界上要進入社會中,不能脫離社會想超越這個世界。我們發揮基督徒的生活像鹽,但我們不能與世隔絕,我們要有充分的愛心,設法去影響他人,所以說基督徒要保持你們純潔的本質,是不要忘記與世人和好,這樣才能為神做見證。

 

永生永死的論據

    經文:馬可福音九章43-48

 

    「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可九43-48)。

    論到天堂地獄的宗教有很多,只是所論的,都是出於人的理想;所以各有主張、各有理論、各執其端,都不一樣!但是要知道:凡是關於靈界的事、未來的事。若不是由於神那裡來的啟示,都是不可信的。

    有很多人一切都不相信!甚麼將來、永遠無論是假、是真、是邪、是正、不管生死都撇在一邊,當作無有都不相信!其實這也是最危險的態度!連真的、有的一概當作沒有的;如果真的是有,到了時候,就將擔誤了自己的永遠大事,痛苦莫及,萬古遺恨!

    有人說,天堂地獄看不見,沒有根據,給我看見了,我就相信!這是錯誤的觀念!只要謙卑尋求,撇棄成見,就必有夠用的理由、證據,足以叫他相信。

    宇宙間有無數事物是不能看見,而實在有的!按最普通的情況來說,礦藏看不見,化驗表面的泥沙質料,必能夠測量出來!地球軌道看不見,地心吸力看不見,只因四時的運行,萬物的重量,就把它證明出來了!照樣天堂地獄看不見,卻存著很多有關的事實,和有力的理由,可以把它證明出來:

 

一、有真神就證明有天堂地獄

    聖經見證!神是宇宙的權威者,是人類靈魂的公義大審判官!(伯廿五2;詩九7-8)衪既有治理的權威,就必有審判的權力,結果是必然判定賞罰的事實來!這就證明確有天堂地獄的存在!人間多少不公平的事,公義是絕對的事實,天堂地獄也當然是事實了。

    無可否認的,人類生命中存在著兩個事實,就是「罪」和「死」!誰都不能無罪,誰都無法免死;(箴廿9;傳七20;羅五12),它是要接踵而來的。還有兩個事實,就是「審判」和「沉淪」!(來九27;詩八十九48)前者是人類的先天事實,後者是人類的永遠事實;都是由神命定,都在衪的公義之下,不能改變的。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必有它的元首,以執行治理人民的權威;每個小縣份,甚至有些小市鎮,都有法庭的設立,法官的主持;為的是對付肉眼看得見的「罪」;事實上,那裡有人,那裡就有罪,何處有法庭,就必有監牢!人、罪、審判、牢獄這四樣事實,總是常在一起,不能分離!這些今生的事實,誰能否認,又怎麼可以視為無有而不相信?何況靈界的事實,神的權威,怎能可以否認,可以不相信呢?

    如果人對天堂地獄的存在可以否定,不相信它,便連神的權威也可以否定了,宇宙和地球的存在都可以否定,不相信它了,人類的罪和死也可以否認了!這樣的人將是怎樣的呢?否認政府的權威,結局是怎樣呢?所以,有公義的神,就證明有天堂地獄。

 

二、主耶穌見證有天堂地獄

主耶穌在世傳道期間,大約有四十四次見證天堂地獄——永生永死的事實來!衪對於地獄雖應用許多不同的名詞,就如…永死、沉淪、滅亡、地獄、陰間、永火、永刑……等,但所指的就是這樣,基督的神性,就是天堂地獄存在的最高保證者!我們沒有看見地獄,是因為還有肉身活著,當然就看不到,肉身死了,靈魂就必然歸到陰間地獄裡去了。事實上,人要看見地獄,乃是最簡單極容易的事,不論是上吊、投水、割喉、服毒……只須幾分鐘或幾秒鐘很短促的時間,一下子就會保證看見地獄了!應當考慮的,只是死亡擋住生路,不能複返了!

    既然如此,地獄不如不看好,但有一位已經知道有的,就是那位神—基督耶穌,天下人間,除衪以外,就再沒有更可靠更真實的見證了!衪是聖潔真實的主,為誠信真實見證的,衪的名稱為神的道,(啟三14;六10;十九11-13)衪說:「我所說的,是在我父那裡看見的。」(約八38),在父那裡的一切,他都看見了!因此,我們應當相信他所見證的,惟有祂見證的天堂地獄,是最真實的、最可信的。

 

三、因果論證明有天堂地獄

    聖經中的因果論更有建設性、真實性:「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欲撒種的,必從情欲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得永生(加六7-9),人若憑情欲而活,就必定是行惡,活在罪裡的,人若信了主耶穌,就已經有聖靈住在他心中--重生了,行事為人讓聖靈作主,就必定能行善,活在主裡面,將來享受永生,真實的因果,不只是肉身的,乃是在於靈魂;不但是在今世,也是在永遠的!靈魂是永存的,所以靈魂的得救或沉淪,就都是永遠的!健全的因果論,就證明天堂地獄的存在。

 

四、良心證明有天堂地獄

    當人心中痛苦時,就說成生地獄,活地獄;良心自責時,也形容為過地獄的痛苦、飄流無定的生活,或動勞而不能自給,也叫做地獄生活!相反地,好環境、好享受,就說成天堂!中國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風景區、娛樂場……都被認為人間天堂!尤其是一些迎合俗情的宗教劇作:陰司鼓響玉旨到,法枚攻破地獄門,大叫三魂七魄升天……他們相信死後有天堂地獄存在,是對的,只是用私人手段武力,就想搶劫罪人靈魂,逐到極樂園去,那恐怕是沒有根據而不合理的做法,可悲!可悲!

 

五、各人應當思念人生結局

    「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念他們的結局。」人生若夢,幾度春秋,我們便如飛而去了(參看詩九十10)!死後無知,死後完了,那當然就不必去思念了!死後且審判,有永遠,那就不能撇開不去關心了!當然,沒有這些是最好的了,多少人盼望沒有天堂地獄,但當到了時候,盼望的落空了,那情況就不堪設想,只有悲悲慘慘的下到地獄裡去了。

仁慈的天父,神,早已為我們預備了靈魂的救恩(彼前一9;二5),立了靈魂的大牧人——耶穌基督,叫一切信衪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這是唯一生路,叫一切信衪的人都出死入生了!但願閱過這一篇文字的人,就決心相信衪;用誠實的心靈,接受衪作你個人的救主:「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永生的福樂,天堂的榮耀,永遠都是屬於相信主耶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