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可福音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       可十3245;十一111      (戴伯福)

與主同死同復活      可十3839;八35     (陳慧如)

     可十3334 3839;十四36     (高尚武)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    戴伯福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3245;十一章111

 

    初代教會紀念耶穌受難約有四十天(六星期)之久,稱為大齋節,屆期信徒禁食,減食,加緊祈禱,克己行善;今天許多基督徒真是忽略。十六世紀初葉,多馬,阿肯卑斯著作一書,名叫FlmitationofChrist」,翻譯是「效法基督」,其中幾句話,實在感人的心腸,動人的肺腑,他說:

    一、今天愛慕耶穌天國的人為數甚多,而願意背負祂的十字架的人卻為數稀少。

    二、許多人渴慕安慰,卻少有人歡喜分擔憂患。

    三、許多人仰望主的神蹟,卻很少人追隨主的十字架。

    四、想與耶穌一同坐席的人甚多,願意效法主刻苦克己的人很少。

    試想那些吃五餅二魚的人幾千幾萬,然而有多少人跟隨主飲苦茶,到各各他山上去呢?那些仰望主神蹟受主醫治的人很多,但是同情耶穌到十字架下去的人有多少?各位兄姊,你我現今如何?是否像當時那些人一樣呢?本日起要進入主的受難過,我們是感慨無量的,我們默想主的受難有何益處?感謝主,至少有兩點的意義:

    一、叫我們怨恨罪惡,追求成聖的生活。何事叫我們的主受難呢?是我們的罪連累祂受死嗎?

    二、讓我們感激主愛,實行愛主的生活。何事使我們為主而活呢?是因祂的贖罪受感激勵我們嗎?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就是受難周的開始。主受難與復活的記述,占了四福音書的四成:馬太福音廿八章佔有八章,約三成,路加福音廿四章佔有六章,二成半,馬可福音十六章佔有六章,約四成,約翰福音廿一章佔有十章,約五成;尤其主最後一周間的記事最多,可見其重要性何大。主最後一次要進京,祂向門徒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 (可十33上)。「看哪」,是注意的話,這句話在聖經裡特別提醒人(參看約一29;啟一7;啟廿二712)。

    耶穌一生中曾數次上耶路撒冷去,然而這次與從前不同,算是最後一次,因祂騎驢進入,終要到各各他十字架上了。比方一個患者,他知道今由醫院正門進入,終要移到「太平間」從後門出去,或像上戰場,或作敢死隊,你想他的心境如何?主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當時主本身、門徒及群眾的心情各有不同。

    一、耶穌深知,進京受難,成就預言(參看可十3234;路十九3133):主深知祂這次進京,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祂、淩辱祂、吐唾沫在祂臉上,且要鞭打祂、殺害祂;主仍然奮勇,願飲苦杯,謙卑順服至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各位兄姊,你是否願意效法基督,受苦捨己,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呢?

    二、門徒不懂,僅想享福,相爭為大(參看可十3545):這些事(主要受難)門徒一樣也不懂得,難怪他們聽見主將要騎驢進京作王,他們開始相爭為大,有人想作左右相,恐怕猶大必要爭取作財政部長了。各位兄姊,你我如何?能體貼主的聖心,晝夜勞苦,作主聖工,搶救靈魂,等主再來嗎?

    三、群眾盲從,口裡稱讚,心卻離主(參看可十—111;太廿一111):群眾看見主騎驢進京,以為主要作地上的王,領導他們反抗羅馬、建立國家。因此,他們就狂熱地歡迎主,主卻知道,他們不過幾天,那喊「和散那」的口,將要改喊「釘祂十字架」了。各位兄姊,你是否誠心稱頌主,尊主為大,跟主永不離呢?

 

與同死同復活    陳慧如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3839節;八章35

 

一、喝主的杯、受主的洗、行主的路

    今天是棕樹主日,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進入受難周。我們紀念主耶穌的苦難,祂曾說:「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  (可十38),接著祂又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  (可十39),就是說主耶穌所行的路,我們是否能行?基督徒是跟從主耶穌的人,因此: 主耶穌所喝的杯,我們也要喝: 主耶穌所受的洗,我們也要受: 主耶穌所行的路,我們也要跟著行。這是必定的,必喝的杯,必受的洗,必走的路。這些都是與主的死有關,基督徒受洗歸入耶穌基督,就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完全與主連合在一起,與祂同死(同釘十字架)、同埋葬、同復活。主的苦難和祂的榮耀都與祂共受。主喝這苦杯,我們卻因此而得到福杯;主行此路(即坎坷艱難的十字架的路),我們卻因此而得到生命的路。

 

二、人生的終局(目標)不是死乃是復活

    耶穌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我們思念主的死,主的受難,要想到你、我本身的死;我們思念主,祂有祂的本質(即神)——不變的品格:取奴僕的形象,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為救世人而釘十字架。此時,我們難免想到你我的「死」的問題。人們感覺內心空虛,人生渺茫恐怖而無所歸宿,這是因為對於生命不知有其意義,對於生活不知有其目的,這樣沒有生命意義和生活目的的人,虛度一生,無所適從,無所寄託,這對國家、同胞、世人毫無益處,這是需要迫切地考慮並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耶穌受難被釘十字架上是為要拯救世人,救我們脫離罪惡,代替罪人而死,使世人得了生。馬可福音八章35節記載:「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就救了生命。」聖經中信徒的死有幾句寶貴的經訓,其中有: 詩篇一二六篇15節中提到:「耶和華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 啟示錄十四章13節中說:「如今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人人都難免一死,死就是有限的人與無限的神之會合的瞬間,是息勞而進入永恆,問題是在是否為主的緣故喪掉生命,你是否為主而死。

    人生的終局並不是死,而是榮耀的日子的開端,是苦難人生的畢業。這是巴特博士所說:「人生的終局(或目標)不是死,而是復活。」我們的肉體死後有永遠的生命,死是榮耀快樂的人生的開始,人應高唱「榮耀頌」、「哈利路亞」!我們基督徒看「死」並非悲傷的事,因為這是榮耀的日子的開始。

 

三、金恩博士死逢其時其地,為主喪掉生命卻得生命

    我們思想我的死,到底為何而死?是否死逢其時、其地?一九六八年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金恩博士的死是有價值的,他是個牧師,在他的講道中他說:「人身為奴僕並非羞恥的事,而身為奴僕的主人,才是羞恥的事,真正謙卑的人才是有福的;我們追溯過去,不必想到榮譽與恥辱,我們應認識到,將來是屬於那些真誠、純正及具有愛心的人。真理是永存的,而虛偽是不能立足的,只有愛才能產生力量,而真正謙卑恭敬者,才能得到真誠及愛。」他說如果將來有人發表關於我的贊辭,告訴他們不必提及我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也不必提及我得過三、四百個獎狀,或哪一所學校畢業,這些都無關緊要,我希望有人提起我為他人服務而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提起馬丁路得金恩曾去愛人,曾設法使餓者得飽食,赤裸者得衣穿,在監獄者得探望,出外者得安居。我要你們說,我設法愛人類及為人類服務,這樣實行「愛與服務」而喪失自己的生命的人生才有滋味,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他說這些,乃是要人為基督、為人作奴僕服務人群奉獻生命,才能得永生,得生命。每一個基督徒,當死臨到你時,你是否像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一樣,放棄自己的生命來服務人群?我們要知道耶穌為我們受了這麼大的苦難,請問今天你我為主耶穌基督受了多少的苦?

  

    高尚武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33343839節;十四章36

 

    主耶穌率領著門徒,從加利利直向耶路撒冷前進。途經比利亞時,就把自己將在耶路撒冷遭遇的事告訴十二個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將要定祂死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祂,吐唾沫在祂臉上,鞭打祂,殺死祂。過了三天,祂要復活。」  (可十3334),門徒們還不明白神的旨意,更不能體諒到主耶穌痛苦的心情。下面是他們的反應:

    彼得拉著主耶穌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太十六22),但主耶穌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十六23)。

    門徒爭論誰為大(參看可九34;路廿二24)。他們因耶穌嚴責彼得「只體貼人的意思」,才知耶穌定然受害,自然他們不懂受害的意義。那時猶太和加利利通國已有數萬的門徒,耶穌受害以後,群龍無首,三年多的辛勞,將付諸東流,因此他們爭論「誰為大」——誰有資格作首領?其性質仍然是體貼「人」的意思。所以耶穌不得不給他們解釋傳福音工作上的「為大」、「為尊」,與外邦國度迥然不同的分別(參看路廿二2529)。

    雅各、約翰進前來對主耶穌說:「夫子,賜我們在禰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十37),主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  (可十38),雅各、約翰回答說:「我們能。」主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  (可十39),又說:「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路十二50)。這裡所講當受的洗,是將要受之血洗——十字架上被釘流血,和肋旁流出來的血和水(參看約十九1834)。主耶穌所喝的杯,是痛苦,是犧牲,是鞭打,是羞辱,是流血,是死亡。是順服神的旨意,走上各各他的十字架上。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禰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稱的意思。」  (參看太廿六3940;可十四36;路廿二42;約十八11)。

    主耶穌昭示門徒也必喝這苦杯。當耶路撒冷的教會成立以後,隨即產生了慘烈的逼迫,少年掃羅是逼迫教會的先鋒,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但門徒已深深地領悟基督的訓言,只有同領苦杯(愛靈之心的激勵),福音才能興旺。每當他們受一次殘害,福音就長足的推展,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參看徒二47),但掃羅(歸主後更名保羅)終於在大馬色的路上蒙主光照,變成主的大使徒了(參看徒廿148)

    可見門徒必須喝耶穌所喝的杯,受祂所受的洗,否則便與祂無分了;在受苦上有分,才能在祂的榮耀上有分。使徒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林後四17 

    老約翰說:「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長老中有一位問我說:『這些穿白衣的是誰?是從那裡來的?』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他們不再饑,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

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啟七91013141617)。

    這些得救的人,沒有一個是從逍遙椅上來的,今日的教會冷淡,信徒軟弱,很難在世人的眼前彰顯神的榮耀,是否我們的生活太享受、太美滿了呢?耶穌沒有枕首之處(參看太八20),聖徒們四面受敵,心裡作難,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也當為耶穌被交於死地,因此福音興旺,為教會奠下不朽根基。今日的信徒與傳道人,與他們的生活情形相比,實在相去甚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