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翰福音——考問愛心     約廿1923,約廿一      (張志新)

約翰福音——另外一章    約廿一       (甄世平)

合一的實際    約廿一,十30;來二11;加三2728

跟從我罷     約廿一

蒙福的事奉    約廿一111      (林伯雄)

耶穌是主     約廿一13;使二36;腓二 11     (黃國勢)

最後的早餐     約廿一l 14       (蕭克諧)

能力的轉機     約廿一119        (林榮吉)

更新    約廿一424      (王國均)

復活主說吃    約廿一5121523       (楊浚哲)

你愛我麼?      (李崇明)

尋主的同在      約廿一1517;雅歌一7,三17啟二15

愛的持守     約廿一 

愛主,跟主     約廿一l519      (史祈生)

今日主若問我!     約廿一       (張錫恭)

愛主更深     約廿一15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約廿一1522      (韓  偉)

主對彼得的三個要求     約廿一1522       (鄧瑞美)

主對彼得三個要求      約廿一1522      (蔡清寧)

你愛主麼?     約廿一

作主門徒的真義    約廿一1524      (許仁甲)

永不滅亡的保證    約廿一,十2230

我與你同在    約廿一       (胡恩德)

 

 

 約翰福音——考問愛心    張志新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3031

 

引言

這一章聖經是約翰福音的「後記」。約翰寫書到第二十章是一個結束,(廿3031)似乎他可以擱筆,宣告工作完成。可是很希奇,他在聖靈引導之下,又寫了第二十一章,記載一些不能遺漏的事。加上這段後記,為的要啟示我們,這位復活的耶穌,是如何地向門徒顯現,在什麼樣的光景之下,向他們顯現。這裡的「顯現」兩字,在原文有光照的意思,主耶穌在此要將自己光照給門徒們看,使他們看見這位復活的主。所以這一章,對於我們這些在主復活以後信任的人,有極大的幫助。

 

主的愛  彼得的愛

    彼得自從三次否認主以後,雖經痛悔,可是心裡面總是存著一些自卑的感覺。主,誠恐彼得聽見主復活,更加覺得羞傀,無顏與主再見,所似在姊妹們面前特別提起彼得的名字,囑咐她們帶信息給他,約定在加利利相見。主誠恐在加利利的會見過遲,所以又在復活那天單獨的向彼得顯現。(路廿四34、林前十五5)彼得可以從主得到安慰,可以感覺到他的罪已蒙赦免。可是一想到他的膽怯,他的不忠,他的虧欠,愈覺得從此之後他是再不配談到工作和事奉了。他覺得他的前途完了,還是回到加利利去打魚罷。因此主特意趕到提比哩亞海邊去找他,把「餵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餵養我的羊」的責任委託他。

    主在託付之先,三次考問彼得,而且用的是老名字「西門」,是叫他想到自己的失敗。主一再的問他:「你愛我麼?」三次用的「愛」是不同的,前兩次用的是神愛世人的「愛」,可譯為「聖愛」是捨己的,永恆的、標準的愛。(彼得也曾說過:同主死、同主下監。)彼得三次回答的都是「喜愛」,這是出自感情的、有條件的、容易變遷的愛,所以「喜愛」當然不夠標準;主第三次用「喜愛」來問,彼得就憂愁了,所以彼得回答說:「你知道我愛你。」這個「知道」是經歷的知道,意思說,你知道我過去的失敗,沒有「聖愛」,現今還是沒有,彼得的信仰考一百分,但愛主是不及格的、常有虧欠的。要注意主要求的是那高等的愛。事奉主的人應當效法主,作好牧人,必須同那為羊捨命的好牧人一樣,不然就要顧命不顧羊而逃跑了。所以用這「愛」字,以下連到彼得的為主殉道。

 

愛主在先

    本章的重點為「愛主在先,工作在後。」出埃及記說:「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出三12)先由埃及救出來,後方可在聖山事奉主。這也是一件平常的事理,比方這裡躺著一個病人,你豈不是先救治他的病,而後才叫他做工麼?我們靈魂的罪病,豈不是先得救治,而後方丁事奉主麼!同樣地,餵養和牧養的條件,不是知識、口才、能幹、錢財,乃是「你愛我麼」的愛。尤其是那「比這些更深」的愛。(廿一1517)主三次提到羊,祂都很鄭重的聲明說,「我的」羊。主絕不容許人偷祂的羊。彼得前書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後前五2)主要彼得知道要愛主,就得愛主的羊愛主就得愛他的弟兄。愛主在先,工作在後。

 

一、再次網魚神蹟

    主耶穌在傳道的初期工作中,曾行過一個網魚的神蹟,使彼得驚奇得立即跪下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五8)本章是另一個網魚的神蹟,是主在復活後行的,也是主復活後親自向門徒所行的唯一神蹟。彼得曾因主所行的第一個網魚的神蹟,而撇下魚船,跟從主作傳道作。現在彼得又一次因為主所的第二個網魚的神蹟,而再一次聽聞主的呼召,得著屬靈上的大復興,從此忠誠事主,至死不渝。這兩個類似的種跡,巧妙地成為彼得一生中的兩次重要經歷,對於這位得人如得魚

的彼得,實在是具有很大的意義。

    福音書及使徒行傳,曾四次刊出十二使徒的名字,每次部以彼得排名,具有領導的地位,真可以說舉足輕重。主被捕的那晚,彼得曾對主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罪門徒都跟著這樣說。(太廿六35)現在他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這裡提及七個門徒,彼得、多馬、拿但業、雅各、約翰、及兩個門徒。

    多馬的名字,被連在彼得名字的後面;離群的多馬也合群了,他由經驗中學會了,和門徒都在一處。不但如此,就是彼得要打魚去,他也和彼得「同去」。感謝主,和門徒同來、同在,是一條蒙福的道路,縱然是打魚的同去、同在,也是蒙福的;因為主是教會的頭,教會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羊群在那裡,牧人也必在那裡。他們同心合意地去打魚,主就和他們同去、同在了。

    「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這告訴我們,今世的勞碌是何等的虛空!門徒們的打魚,好像是一幅圖畫,描寫世人為肚腹勞碌的結果,不過換來屬世和屬靈的雙重空虛,毫無所得!同時也說明在神旨意以外的努力,常常是徒勞無功的。主叫他們認識自己的有限,便會知道應學習仰賴那無限量的主。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上;門徒都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就對他門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你在這裡看見,打不著魚是神蹟,打著魚也是神蹟。晚間是打魚的時候,竟然一夜打不著甚麼。到了天亮不是打魚的時候,反倒一網就滿滿的打上來了。這豈不是神蹟麼?

    這時候,門徒們的眼睛才明亮了。先是約翰發現了,就對彼得說,是主!彼得實在是一個搶頭的人。他馬上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跑到前面去。當他們眾人都上了岸,又發現第三個神蹟。他們看見船裡的魚還沒有拖上來,岸上就已經有了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都已經烤好了。海裡的豐富加上陸上的豐富,主所預備真是太豐富了。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三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復活的主和門徒們聚在一起吃早餐。

 

二、你愛主更深嗎?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個問題一出,彼得真恨不得有個地洞鑽下去。好像一個沒有準備功課的學生,偏偏碰到老師指名考問一樣,最糟的是這個問題正中要害。主不問,你為什麼當時三次不認我?也不問,你悔改以後,流了多少眼淚?主不痛駡他一頓,也不責怪他一番,卻偏偏問他這麼一個親密的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誰配得談愛主的問題?主耶穌說過:「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路七47)可知;只有罪得赦免的人,配得談愛主。猶大用嘴親主耶穌,他的親嘴,難道就是愛主嗎?親嘴固然是愛的表示,可是猶大活在罪中,他的存心仍然是罪。他的親嘴是最多餘不過的事,不特不蒙主喜悅,反傷主的慈心。當初以色列人遠離神,他們也是生活在罪惡中,他們的敵祭、嚴肅會、節期等等,無一得神喜悅。獻祭守節,固然是愛的表示,可是留戀罪惡的,必不會愛神。

    神是有次序的,神的次序是先信主,然後愛主。彼得在彼得前書裡,先說信主的問題,然後說愛主的問題。(彼前一78)他又說:「所以祂(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人若未信主,未知主的救恩,怎樣如道主的寶貴呢?約翰在約翰一書裡也有同樣的話。他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若我們尚未信主,還未接受神的愛,我們斷斷不會愛神。

    主的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是向得救的人說的。惟有主可以這樣問。亦唯有得救的人,可以受主這樣問。因為主的愛比任何人的愛更大,愛我們的才可以問我們愛他不愛他。父母可以問兒女,你愛我嗎?夫婦可以互問,你愛我嗎?至於普通的朋友,自問愛對方的心不夠,怎敢期望對方愛他呢?主耶穌不但愛我們,而且祂的愛比父母的愛更大,比夫婦的愛更深,所以只有主能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有一位姊妹,在一個痲瘋病院裡工作。有人對她說,「你必定是愛這些痲瘋人,多過其他一切了!」她回答說,「我並不是愛這些痲瘋人多過一切。我乃是愛主,乃因主先愛我。我直到如今,還是覺得愛主不夠呢!」這一位痲瘋病院女護士的話,可謂滿有至理。

    彼得三次否認主,主三次考問他,你愛我麼?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比這些漁船漁網,這一百五十三條大魚,這些炭火友伴更深麼?要愛主就得將主放在首要,放在第一。如果你愛恩賜才能,屬靈經歷,便不能算為愛主。很多時候我們能夠撇下看得見屬地的人事物,卻不能撇下屬靈的恩賜經歷。但主說,你愛我嗎?連這些都要放下。

    愛主怎樣表現呢?主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三次用的羊字,是「小羊」、「大羊」、「老羊」,恐怕第三次用的羊是指有病的、落後的、失敗的、需要餵養的,因此牧人必須謙卑,有愛心捨己。當然「愛主」當在「喂羊」之先,但是「喂羊」也必須緊緊放在「愛主」之後。

 

三、這人將來如何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

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本章最後一段,是主耶穌對彼得和約翰結局的豫言。據教會歷史告訴我們,彼得未了被人拖去處死,也要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彼得便對執刑的人說,我的主是釘十字架的,我不能和祂一樣釘法,請你們把我倒釘罷!於是他們就照彼得的意思行了。所以主耶穌豫言這件事,是指著彼得怎樣死榮耀神說的。

    主對彼得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這是一個年輕西門的寫照,說出他的生平。彼得為人性格直爽,熱情卻匝衝動,開始正如是一塊頑石,始終不舍自己的劣根性。他是一個多說話的人,一碰就要說,一有機會就要說,就是說錯了也要說,他如果不說話,是非常難過的事。他也喜愛說大話、出主張,行動怪異,主愛彼得耐心教導他、琢磨他,成為主手中的器皿。

    彼得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強爭勝、喜出風頭,常與同伴比較。他第一個要在海面上走,你永不可洗我的腳,一會又說,主阿!不但我的腳,聯手和頭也要洗。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他不顧環境險惡一刀削去馬勒古的耳朵……他總想比別人更勇敢些。他聽到主說到他的結局,他要想支配別人,他的弱點又顯露出來。

 

結語

    人生來好希奇、好問。人有思想不能不問。不問的小孩恐怕是低能兒,聰明的父母,聽見兒女發問題就歡喜。不問的學生,若不是不用功。就是思想遲鈍。主耶穌喜歡門徒發問,每次有問,祂必答覆。有時祂看出我們要問,不等待問,就答覆。但是這一次卻責備彼得不該問。彼得問主:「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回答說:「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耶穌責備他不是因為他問,乃是因為他問的問題不幹己,是好管閒事的問題。

    「跟從我罷!」其實是主耶穌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從祂工作的開始,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要求門徒們:「來跟從我!」  (約一43)也許門徒們還夠不上要求,再經過一年多的相處之後,主耶穌在加利利海邊,再次慎重地呼召問徒:「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最後祂又對彼得說:「你跟從我罷!」或者按字面翻作,「你和我一同行走罷!」

    約翰寫到最未了就告訴我們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這位基督實在太豐滿了,太無限了,真是無法述盡說竭,只能以這句話作為一個無終的結束。

 

         約翰福音——另外一章        甄世平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31—廿一章1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這是約翰福音第廿章末了一節所講的,可是到後來,約翰為什麼要補述第廿一章的一大段話呢?我想,我們應該來思考這件事情。

 

前言

    首先我們要思考的,就是廿一章第1節;「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如果沒有耶穌的顯現,這一章經文可能只有兩節,說到西門彼得和他的弟兄一同去打魚,整夜勞碌,卻打不到魚,然後整個第廿一章就結束了。有時候,我們也是整夜勞碌,整夜打魚,卻沒有抓到什麼、打到什麼。我們人都稱為「雅各」的人,也就是「抓」的人(雅各的名字就是「抓」的意思)。小時候,我也是一個很喜歡抓的人,因為我並不是生長在很富裕的家庭,一直很想得著許多東西,我是一個「抓」的人。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就是一個「抓」的人,活在整夜勞碌的光景中;如果沒有耶穌顯現,門徒雖然整夜勞碌,卻沒有打著什麼。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不斷勞碌,拼命吃苦,但是我們得到什麼,擁有什麼?最後,我們會告訴自己:我這一生所勞碌的、所擁有的,竟是一無所有。這是人的光景。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沒有耶穌顯現,人到這裡就結束了。那麼,對基督徒而言,這句話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人在自己誇口的事上就要跌倒。

  

那一夜

    我為什麼講這句話?彼得是個打魚的人,打魚是他最拿手的事情,他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打魚,卻打不著魚。親愛的弟兄姊妹,什麼是我們拿手的事情?我們拿手的也許是歌唱,也許是口才,也許是賺錢的智慧,也許是爭權的心,但是如果沒有耶穌顯現,光是倚靠人,就不能得著什麼。親愛的弟兄姊妹,倚靠人的,「那一夜」打不著什。幾年前有一個著名的大企業,在一次金融大風景中跨台,多少人說,這個企業那麼大,怎麼可能會倒呢?會倒,靠人一定會倒,再可靠的人過著難處時還是會倒。我是學建築的,聽說民生東路和松江路交接的地方,有一棟大廈,當年一呎見方的琺瑯板需要一萬元台幣,整棟大樓外面大概貼掉十億台幣。當他要炫耀他的榮耀時,就在他的榮耀底下失敗。人往往在他最拿手的地方跌倒,這是人最大的難處。最會打魚的彼得帶領一群人去打魚,卻打不著魚——人的難處在這裡。

    接下來,第4節說,天將亮了。我想,他們是回程當中。因為那時他們離岸邊不遠,約有兩百肘(大約九十公尺),已經是要回來了。離海邊九十公尺的地方大概不會有什麼大魚,如果有魚一定是小魚;也就是說,當他們在失望的回程中,將近海邊之時,主出現了。主耶穌出現的時候,門徒不知道,但是主問他們一句話,並沒有責備。主為什麼不責備他們呢?這是主第三次顯現,如果是我們,看到這群人在已有兩次顯現之後,竟然還不知好歹地為著生活拼命打魚,不曉得按照主所教導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我們一定早已離棄這群人了。

    但是主沒有,祂出現時說了一句最寶貴的話語,祂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在這地上,人饑餓並非無餅,乾渴並非無水,乃是缺少神的話。當主問這句話的時候,也是問我們「小子們,你們餓了沒有」,如果我們不承認餓,主就沒有辦法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實在地跟神說,主啊,我餓了,我沒有吃的。於是,耶穌說,把你的網撒在右邊。一個離岸邊九十公尺的地方怎麼會有魚呢?怎麼會打得到魚呢?我們的觀念是「放長線才可釣大魚」,所以打魚一定要到深海,淺海只能抓些小魚小蝦。我們的主卻說,把你們的網撒在右邊,就必得著。有個神的僕人說,聖經上常常以右邊為,以右邊為大,以右邊為屬靈的事惰。「把你的網撒在右邊」暫時可解釋為:把你的生命先投注在屬靈的事上,放在神的手中。當門徒聽從這話撒網的時候,神蹟出現了,一夜沒有打著魚的他們,竟然在一時一網之間得著滿船的魚。這告訴我們,當聽主的話下網,如果沒有主的話,千萬不要去打魚。

    主耶穌不是不讓我們打魚,主耶穌不是不讓我們在世上擁有財富、名利、地位,主耶穌絕對沒有限制我們去爭取學位;但問題是,當我們把主放在第二位,而把名利地位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就不會得到滿足,反而永遠在失敗的光景當中。

 

徒勞無功

有個德國的年輕科學家說了這樣的見證:他不到三十歲就拿到慕尼克大學終身職教授的證書,人們問他為什麼還不結婚,他說,我生在這世上已經夠苦了,為什麼要結婚生子,讓孩子跟我一起吃這個苦呢?縱然他擁有世人所羡慕的名利地位,但是當他從頭細思的時候,便發現自己終究是整夜勞碌卻打不到魚的人,除非他回到神前把網撒在右邊。

另外,13節也特別提醒基督徒,有時候我們努力做主工,如果沒有主的話,沒有主的感動,沒有主的帶領,照樣是終夜勞苦卻打不到魚。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服事、傳福音、帶領人,卻沒有果效,就該回到主的面前問自己:我有沒有來自於神的話?如果有,一網船就滿了魚;如果沒有,整夜撒網也沒有魚。門徒整夜勞碌,卻打不著什麼——這不就是我們教會的光景?我們是不是應當回到主的面前來,再尋求祂的話,再尋求主的應許。如果主告訴我們把網撒在右邊,我們就當撒網。我相信主告訴我們的是最對的時機,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魚應該在深海裡面,特別是大魚,不可能在淺灘游水;但是縱然環境這樣告訴我們,我們仍要遵照主的指示下網、收網。順服主,是教會唯一的功課。如果這教會是順服主的教會,自然一網就要打滿魚;如果這教會不順服主,就算不停撒網也網不到魚。

    求主幫助我們,當主問「小子,有吃的沒有」,我們對主說,沒有。先承認自己的失敗,才能在主的面前領受那句話。如果我們還志得意滿地說,有,我什麼都有:我們就會像啟示錄裡面所講的老底嘉教會一樣,你以為你已經飽足、已經豐富,其實一無可取、一無所有。當我們覺得自滿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承認自已失敗,連吃的都沒有,主就會告訴我們,把你的網撒在右邊。當我們不看環境,把網撒下去的時候,就發現滿了大魚。求主幫助我們的教會,讓我們是一個順服主的教會,是一個不看環境的教會。

    7節,耶穌所愛的那門徒(指約翰)說,是主;彼得一聽很高興,就跳下水去,游泳上岸(因為很近)。到了岸上,主耶穌已經把魚和餅準備好了。魚和餅是門徒最熟悉的記號(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當他們上岸看見有魚有餅,對他們而言,是個多麼大的震撼!門原以為已經打到魚,有收穫了,但是回到主的裡面來,才發現主所擁有的遠超我們想像,我們能夠拿什麼給主呢?當門徒有這樣的心理時,主卻對他們說,拿幾條魚來。本來是一無可取的我們,竟然可以拿幾條魚來與主一起奉獻,與主的事工有分。弟兄姊妹,這是榮耀無比的事情!上岸時原以為這一船魚可以得著什麼榮耀,卻又發現原來主都有了。主說,滿山遍野,牛羊走獸,不都是我的嗎?但是主還是告訴我們,拿幾條魚來。弟兄姊妹,請思想這魚是誰的?是主的,因為如果沒有主的吩咐,他們就網不到魚。這魚是主的,結果主還是說,拿幾條魚來,好像跟我們取似的,其實不是跟我們取,只是我們還給祂。

    我們教會一直存著很正確的教導,告訴我們,我們所得到的是從主而來。

    記得我剛信主三年的時候(那時我母親還沒有信主),有一次我低頭謝飯禱告,我母親打一下我的頭說,這飯是父母勞碌賺來的,你怎麼謝神呢?那時我沒有話回答,因為事實的確如此。後來我被神的靈感動,便跟母親說,媽媽,你努力做一粒米給我看。母親說,米就是米,幹嘛做一粒米給你看。我說,科學家可以把澱粉壓縮成一粒米的樣子,但是把那粒米跟神所創造的米一起種在土裡,科學家濃縮的米粒不久就爛掉了,神創造的米則發芽生長吐穗,這碗飯裡面有許多米粒,難道我不該感謝神嗎?不錯,我要感謝父母辛苦賺錢,但是說句實話,一切餵養我們的都來自於神,連我們口中的氣息,如果神不為我們存留,我們明天怎麼可能還活在世上呢?若不是神為我們存留,我們那有氣力賺錢呢?縱然我們年輕力壯,有一天神若挪去我們可誇的事,我們就一無所有。

    我的姨丈三年前上校退伍,今年五月十日過世。他年紀不大(五十五歲),原以為還可以出去做事,但肝癌一發病就活不久了。當人覺得自己很健壯,卻發現身上有疾病侵蝕著自己時,就沒有辦法活得很久。我的姨丈當時不是基督徒,那時我們不斷跟他傳福音,後來他信主了。記得五月五日那個晚上,姨丈病危,我趕到盤總,他的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姨丈一家人圍在床邊。當時姨丈坐了起來,我阿姨握著他的手,講了一句使我非常感動的話:「我們一家人又在一起了。」我是個局外人,

透過燈光看到窗簾半掩下的一家五口,心中感到極大震撼,我向神禱告說,主啊,在我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這幅圖畫了;如果沒有主的應許,如果沒有主的救恩,這一幕只是短暫時,但我感謝主,因為有主的應許,有主的救恩,我們可以在天上重新看到在地上消失的這一幕。如果沒有神的應許,沒有神的帶領,我們有什麼可以給主呢?但是我們的主非常謙卑,祂說,拿幾條魚來,讓我們可以加入主的聖工,加入主的服事。

 

整夜勞碌

    請看第11節:「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人的一生當中,有兩種情形最為可憐。一種是整夜勞碌,卻得不著;一種是打了滿網的魚,網卻破了。很多人在他滿了大魚時,卻發現他的網破了。我認識一位元主內弟兄(他的產業很多,擁有二十棟房子),他作見證說;有一次他生了重病,躺在床上非常難過(他住頭等病房),當他看到推著推車收髒衣物的工人時,巴不得用他的一切所有跟對方換取健康,即使當一名推車工人也無所謂。他勞碌了一輩子,魚這樣多,網卻破了。縱然擁有很多,但最後走的時候,一點也帶不走。我們要感謝主,當主告訴我們把網撒下去,魚雖這樣多(按照彼得的經驗,網應該會破),但是網卻沒有破。人生中兩大缺憾,一個是拼命勞碌,卻一無所獲;一個是勞碌之後有極大收穫,卻有個破口,使這收穫轉眼成空。主保守我們,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然後,主說,你們來吃早飯。這個「來」不是命令,而是非常慈愛的動作。請注意,第13節說「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不是自己取,是耶穌拿給他們。我們的主在釘十字架以前,束上腰帶替十二個門徒洗腳。我們會覺得那動作很美,因為主是以一個僕人的樣式出現。主再次提醒我們,在這裡,主又是以一個僕人的樣式出現。主在復活以前是個僕人,復活以後祂沒有高興自己,雖然神已經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但是主沒有高抬自己,主還是遞餅給每一個門徒。從前、現在,甚至以後的永遠,我們的主都是謙卑的,連復活的時候,仍都是以一個僕人的職分,服事這些好像要離棄他的門徒,主的動作是這樣深深地感動我們,連祂復活後都還以如此謙卑的姿勢遞餅給祂的門徒。我們的主甘願把自己降回僕人的地位,再次教導我們回到僕人的地位,遞餅和魚,遞出主的記號。

 

第三次顯現

    主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如果是第一次,還情有可原;第二次,還不為過;但是第三次,就實在難得了。中國人說「事不過三」,門徒是這樣悖逆,而主還是挽回他們,特別是挽回彼得。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帶頭打魚的也是他,跳到水裡的也是他,沉入水中喊主啊救我的也是他。這彼得就像我們,我們時常在主的裡面得恩,知恩卻忘恩。請看馬可福音十六章第7節:「你們可以去告訴他的門徒和彼得說,他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這是坐在空墳墓裡面那個天使對馬利亞他們所說的話,只提到一個名字——彼得。主紀念彼得,因為知道他最軟弱、最害怕,他可以拍胸口說大話,也可以在眾人面前咒詛自己,否定神,他可以帶領人去打魚,也可以帶領人整夜打不到魚。這是彼得,但主還是憐憫他。於是主三次間,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有人解釋這三個愛的層次不一樣,一個是肉體的愛,一個是朋友的愛,一個是從神來的愛。我想,倒不如說「靈、魂、體」三方面。體的方面,主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一個人若不能愛看得見的人,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有個牧師說得好,他說:「你對神的愛,絕對不會高過你對最恨的人的愛。」如果有一個人是我們非常恨惡的,我們可能只能愛他百分之一,恨他百分之九十九;那麼我們愛神的心只不過這百分之一,而不會是百分之九十九。如果我們能愛人,同樣的,我們就能愛神。約翰壹書提到:「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每一次主問到「你愛我嗎」,彼得回應「你知道我愛你」,主就把他的眼目從天上拉到地上,要他去愛人。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實在非常奇妙。

    當有一天,主審判時把山羊和綿羊分開,對綿羊說,我餓了,你給我吃,我渴了,你給我喝。他們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給你吃,給你喝呢?主說,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我們的主一直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愛神,當人有體方面的需要,我們要去關懷,他們缺錢,在主裡有金錢的要幫補——耶和華以勒。這是外面可以感受到的幫助,我們是幫助他們,還是任由他們?記得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學校團契中有姊妹很粗心,把背包放在外面就進禱告室禱告,出來時發現整月的生活費被偷走了,兩三天后,連續桌上就有幾個寫著「耶和華以勒」的信封。因著這些外在的體的關懷,掉錢的姊妹一輩子都會為神獻上感恩,有一天如果別人有需要,她也會把這體的感受——金錢的奉獻,外在的關懷給別人。

    其次是魂的方面,一個人心靈軟弱了,意志受傷了,情感受傷了,我們應該本著基督的愛去關懷他、體貼他,而不是站在我很剛強的地位去看他。我們最近上完輔導訓練的課程,老師不斷告訴我們,千萬不要站在你的立場去關懷別人,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有時候不需要講話,只要握著他的手,跟他一起流淚,他就已經得到安慰。最後在靈的方面,是靈裡的關懷。其實,如果按照神告訴彼得的這件事情,就是告訴所有在主裡有關懷的人——如果要關懷人,一定要關懷靈、魂、體三方面,絕對不要偏執一方。靈、魂、體,這是全人的關懷。如果我們只注意這個人怎麼沒有來聚會,卻不關心他家裡是否出了問題,我們就虧欠他了。求主幫助我們不以在教會中看到他為滿足,我們應該深入他的家庭裡面,去關懷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關懷不僅是希望他靈裡得造就,在魂和體方面也是同樣關懷。

    最後,第18節,主對彼得說:「我實實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教會的歷史中傳說一個彼得的見證,基督徒初期大受逼迫的時候,羅馬的基督徒力勸大使徒彼得趕快離開。起初彼得不願離開他所牧養的羊,最後拗不過弟兄姊妹的勸,某日清晨便動身逃走,中途明光照耀,發現前面有個人。彼得定睛一看,是主耶穌。彼得問,主啊,你往那裡去?基督面帶愁容,對他說,因為你離開我的羊群,所以我要前往羅馬,再釘十字架。彼得聽了這話,立刻轉身回羅馬,不久就被逮捕。當他被判死罪釘十字架的時候,要求釘十字架的人說,我不配與我主同樣正釘十字架,只配倒釘十字架。所以他頭朝下腳朝上,釘十字架而死。彼得年輕的時候的確任意往來,當他年老的時候,主真的讓他被捆綁,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也許我們年輕的時候真的是任意往來,但求主早一點把我們捆綁,帶到我們不願意去的地方。「那地方」不是很大的災難(像彼得一樣殉道),但是「那地方」是完全順服,沒有自己的地方——沒有己的存在。弟兄姊妹,不曉得你是不是一個任意往來的人?求主幫助我們,我們應該像彼得一樣,說,主啊,你往那裡去?

 

結語

    中國教會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神僕——倪析聲弟兄,當他逃到香港的時候(那時共產黨已經要佔據整個大陸,他逃到香港,馬上就可以到臺灣),勸勉許多弟兄姊妹趕快到臺灣建立會所,傳揚神的福音。大家問,倪弟兄,那麼你呢?他說,我要趕快回大陸。大家極大勸阻,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回到大陸,之後在逼迫中殉道。保羅不也是這樣嗎?當他往羅馬去的時候,人們說他會受逼迫,甚至會被殺害,然而他說,我不以性命為念。在主裡面需要有一群弟兄姊妹不以性命為念,不怕苦,願意背起十字架跟隨主。這樣的人要特別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後來彼得的反應——他轉身看到另一個人,主啊,那這個人將來如何呢?一個跟隨主的人務必要注意;不要看別人。如果我們定意跟隨耶穌,請務必把我們的眼目定睛在耶穌的身上,不要去看別人發生什麼事情。因為看人會跌倒,會軟弱。民國七十七年初,不就有兩個美國大佈道家——金見克、史華格跌倒了嗎?他們一跌倒,許多人就跟著跌倒。但是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一個人是把眼目定睛在耶穌身上,他絕對不會問,主啊,這人將來如何?當彼得這樣問的時候,主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主的意思是要我們不要看別人,只要定睛自己的道路和自己的腳步。

    我們太容易把我們的心思意念放在一個人身上,記得有個弟兄交通說,他每次帶領人信主後,都會問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帶領你的弟兄姊妹跌倒了,你還會不會信主?巴不得我們每一人都說,主啊,縱然世人都跌倒了,我仍然定意要跟隨你。唯獨這樣的信心,才是忍耐到底必然得救的信心。如果我們定意跟隨耶穌,就要把我們的信心堅持到底。

  

合一的實際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6,十章30節;來二章11

 

前言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如果套用這句話,來襯托基督的真理,我們也可以說:「聖道一以貫之」。

 

合一的原則

    我們所讀幾處經文,從四個不同角度,講到四個「一」,恰好說明合而為一的實際。我們信徒怎能合一呢?必須基於以下四個原則:

    第一、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這是聖父與聖子的合一。

    第二、「因那使人成聖的(指耶穌),和那得以成聖的(指信徒),都是出於一」,這是聖子與聖徒的合一。

    第三、「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這是聖徒與聖徒之間的合一。

    第四、「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同歸於一」,這是聖天與聖地的合一。

    這四方面的合一,可以說酒蓋了全本聖經的道理,全部救恩的內容也藉此顯明出來,神在創世以前所定的永遠計畫,其總綱也列舉在這裡了。

    我們知道,一年一度的「耶誕節」就快到了,這「耶誕節」的正確稱呼,應是「救主降生節」,因誕生是平面的,降生是立體的,中文聖經翻作「耶穌基督降生」(馬太一章)。

 

一、「我與父原為一」

    這句話可以摸著「降生」的實際。主說這句話的時候,祂是在地上作人,祂本在天上,與父同尊、同榮、同權、同等,二者沒有分別。今天一般人說到「聖父聖子」,好像都被局限於人間的倫理關係之中,以為父母親生兒子,難怪天主教抬出「聖母」來了,其實聖父聖子的奧秘不是人間的倫理觀念所能理解的,聖父聖子本為一體,不過有不同的表現,聖父是「自隱的神」(賽四十五15),聖子是「表明出來」  (約一18),父太大了,充滿宇宙,世人無法看見祂,認識祂,瞭解祂,接觸祂。

    主耶穌也說:「父是靈,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約四24),靈是看不見的,父是靈,父也是自隱的,那麼人怎樣能認識祂呢?祂先借著創造天地萬物,使人可以體會有神,當我們看見桌子,就怨到有個木匠,看見房子,就曉得有一位建築師;看見一個人,就曉得他是父母生的。桌子,房屋、人物的存在,就是造它者存在的最好證明。受造之物就是創造者存在的明證,但藉著創造還不夠,因為人心頑梗,常憑眼見為信,不看見不算數,於是神親自降世為人,正如經上所說:「道成肉身」(約一14),把神的本相活出來給人看,這一奇妙的事實是藉著童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結果就生下耶穌,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的實際。道就是神,神來作人,就成為耶穌,所以主耶穌就是神的像(西一15)。這不能用人間的倫理觀念來思想,來認定,那就錯誤了!約翰福音一章1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與神同在是二,道就是神是一,到底是一還是二?妙就在這裡,又是二又是一,總體上祂是一。當聖子耶穌來到地上作人時,聖父在天上,這是二,等到聖子回返天上,這二又為一,所以主說:「我與父原為一」,耶穌在地上曾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十四9),約翰壹書二章23節:「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這句話對我們中國人特別重要,一般中國人都信有神,孟子說:「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可以祀神。尚筒書老早就題到「神」,中國人心目中早有神的觀念,但是神是誰?不知道!知道神就是耶穌,人就得救了,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你如果相信有神,就要相信耶穌,因為聖父與聖子一體,聖父是隱藏的,聖子是顯出的。

    正如古人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位看不見的神,給人看見了就是耶穌,今天耶穌回到天上,人怎麼看見祂呢?可以借著聖經的話,體會祂,認識祂,接受祂,信靠祂。神親自來到人間,就是要把祂的神性充分而直接地顯明出來,神性有許多方面的彰顯,總歸起來,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位元愛的神,要使人認識祂,就要向人表明祂的愛,愛不是空口說白話,老約翰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約壹三18

 

至極的愛

    作母親的不必滿口說愛,她對兒女的實際行為表現,就把愛活出來,愛是不用言語說明的,言語能夠說明的,恐怕未必是愛,真正的愛往往不是言語所能表達,乃是透過實際行動方能表明出來,神愛我們到一個地步,連獨生愛子都肯賜給我們,使一切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這是愛的實際,有誰能愛到如此地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神以性命服事人,這是愛的極致。神以自己寶貴的性命贖你我的罪身,我們死在罪中,本來一無盼望,惟靠祂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寶血,洗淨你我的一切的罪汙和不義,得以免去罪的刑罰,並且得著神的生命,作神的兒女,成為天家的一份子,這是世上找不到最高級的愛。這愛,是神借著耶穌來成全的,因此,父子原為一體,同心、同工、同顯大愛於世。信徒處理事務,一般而言,有兩個觀點,一是教會的觀點,一是社會的觀點。「聖父與聖子原為一」,從教會觀點看,這是合一;從社會觀點看,就是所謂博愛。

    耶穌基督的大愛臨到世人,顯明聖父實在是一位愛的神,這是真正博愛的發揮,博愛是愛一切人,但人間的愛有選擇,有限度,會改變,靠不住,配不上稱為博愛,真正的博愛,必須把全世界都愛在心裡,整個人類都包括在這無比的愛中,惟獨「神愛世人」,是何等長闊高深的愛,人只能愛骨肉之親,至戚好友,以及所偏愛的人,人不能愛仇敵,也不能愛不可愛或不認識的人,神的愛超越這一切,當我們與神為敵(羅八7,西一21,雅四4),神子耶穌卻為我們死了,這才是博愛,真正的博愛都有犧牲,沒有犧牲談不上愛,愛不是佔有、享受;愛乃是奉獻、犧牲。

    英國古錢收藏家都知道有一種銀幣上刻有三個拉丁rl- PRO BONO PUPLICO,意思是PRO BONOGOOD (為公眾利益),用以紀念英格蘭在十一世紀時,發生在一個鄉鎮上的故事。那是有一殘暴的「土皇帝」,管轄這個鎮,他用苛捐雜稅弄得民不聊生,他的太太是虔誠的基督徒,勸她丈夫,不要如此虐待百姓,她問丈夫,你說愛我,肯不肯為我的緣故犧牲一點呢?不要再徵收重稅!土皇帝說:你說愛人民,那末你肯不肯為人民犧牲一點呢?你如果真有愛心,可以把身上的衣服脫光,裸體騎馬在全鎮走一遭,我就答應你不再苛捐雜稅。他想他的太太絕不肯如此做,立即通告全鎮,看老百姓的反應如何?大家知道了,都把門關起來不看,她真的裸體騎馬在鎮上走了一圈,只有一個人在門縫裡偷看,神就刑罰他,這人就叫作PIPING TOM,他的眼睛立刻瞎了。這個女人為了愛神愛人,寧可犧牲色相,結果不但免了老百姓沉重的負擔,而且使她的丈夫深受感動,終於悔改信主。所以博愛總得有所捨棄,人一信神,吸收了神的生命,多多少少也會活出自我犧牲的愛的行為,這就是聖父聖子合一的靈,進入人心,給人力量,能過愛心生活的實際。

 

二、「使人成聖與得以成聖者皆出於一」

    這是說聖子與聖徒的合一。也就是基督與基督徒之間的合一,所以基督稱我們為「弟兄」(約二十17),也不以為恥。因為祂是神的「長子」,我們是神的「眾子」  (羅八1929,長子、眾子都是源於一個生命,就是「出於一」,在基督裡,祂使我們成為兄弟的關係,成為骨肉之親。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愛因斯坦使人類變成鄰舍,基督使我們變成弟兄」。科學發達交通方便,人間來往,縮短了空間的距離,成為鄰舍,但是鄰舍固然接近,仍有距離。弟兄是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就沒有距離了,所以基督的愛使人結合在一起,並且脫離了罪的轄制,享受了真正的免于犯罪的自由,這是真正的自由了!

    主好像我們的大哥,我們是小弟妹,天天靠這位長兄給我們供應、帶領、餵養、幫助、扶持,保守我們走在父神所命定的道路上,不再犯罪作惡。我們有不合乎神旨的地方,祂就借著道的運行在我們心中,去掉一切不合神性的東西,補上一切我們所缺乏的美好的神性,使眾子一天天更像天父,更能分享主內自由之福!這種自由,不是外表的、形式的、假性的自由,如世界所追求的,這種自由之可貴,在於能出汙混而不染,自由於罪惡影響之下!

    這一切都歸功於主降卑自己稱我們為弟兄,祂如此愛我們這些不配愛的罪人,我們雖然敗壞,祂還是耐心造就我們、帶領我們、改變我們,透過神的道就是聖經的真理,使我們更新變化,日幾于完全,能享受這份真自由,這是聖子與聖徒的合一的實際,那在我們裡面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感謝主!

 

三、一切信主的人不分種族、國度、階段:

    在主內打成一片,在靈裡真正合一,那就是聖徒與聖徒之間的合一。如就社會觀點看:

    第一、聖父與聖子的合一,就是博愛。

    第二、聖子與聖徒的合一,就是自由,因為罪得赦免,人方有真正自由。

    第三、聖徒彼此之間的合一,各種階級、種族,都拉平了,這是真平等。

    人性受到真正的尊重,不再有把人當機器的現象存在,俗語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尚需保留,因為世上有些國家的法律(如鐵幕國家),是為某些階級服務的,並非真平等,但是在十字架面前,沒有人敢說他特別,再沒有高人一等的人,因為人人都是罪人,都要悔改信主,都要恩典得救,在十字架面前,一切都拉平了,這才是真平等。

    我有一次與友人講到孫中山及蔣中正的信仰。他也提到:「美國國務院中國科長李某曾說:納粹德國自希特勒失敗後,大家本來以為德國強調國家主義,不易改變政治信仰,現在看西德已完全轉向,自由民主,希特勒思想已經被清除。日本軍國主義戰敗後,神化的天皇也人性化了,今天日本也走向自由民主。他根據這兩個歷史上實例,推論中國大陸的結局,雖然目前在無神論者控制之下,不知什麼叫民主?什麼叫自由?但是,一旦這無神論者的政權被推翻,馬上大陸中國的人民就會恢復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我進一步補充說:真正恢復到相信真神!因為今天的中國大陸,神已經在預備傳福音的條件,語言已經統一,交通亦甚方便,這是傳福音的條件,佛教的根也給挖了,和尚、尼姑被迫還俗,廟宇也拆毀,這是神利用撒但之手,所預備的福音條件,我們確信將來福音會,傳遍中國大陸每一角落!

    今天世界所講的自由、平等、博愛,往往流於空談,其實只有等到福音廣泛傳開,無神論者才沒有溫床。無種論者挑起動亂的工具,是貧窮,是愚昧,只要福音傳開,神的智慧,代替人的愚昧;神的富足,解決人的貧窮;神的秩序,消除人的動亂;這樣一來,聖潔的神藉著十字架把罪惡洗淨,信主的人就恢復正常,今天世界還有動亂,就是因為福音沒有傳開。以上是我和這位美國人在飛機上談話的節略。分手時我對他說,讓神帶領我們返回大隆償還福音債!只要福音傳開,教會影響了社會,人間自然會顯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光景,這三者都是耶穌基督福音的「副產品」,也是神的旨意。神向人施行博愛,神給人自由意志,神看世人一概平等,都值得憐憫,都需要拯救!

 

四、聖天與聖地合一

    這是真正的「世界大同」,而且是宇宙性的大同。或在天或在地,一切受造之物,在基督裡都合而為一,這才是古人所謂:「民胞物與」、「物我同源」的大同之道。按聖經觀點,其實就是聖天聖地的合一。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人間,是天人合一,道成肉身的結果是肉身成道,發展到最後是天地合一,這真是「宇宙大同」,也是我們古人夢寐以求的至高境界,今天詩班所獻的詩歌,就是;「天道與人道」,世界大同的遠景,只有在福音裡,方能達到。基督徒要抓住神的應許,把聖經上的「一」,以四種不同角度實行出來,就能達到世界所要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大同世界」,只有在基督裡,這一切才成為可能。

    我要補充說明一點:耶穌降世為人,就是道成肉身,道成肉身的目的何在?就是使得肉身成道。這與「清嚴法師」「肉身成道」不同,這和尚死後六年屍體沒有朽壞,佛教徒高舉他,稱之為「肉身成道」。其實這對人並沒有益處,與埃及「木乃伊」何異?聖經啟示的肉身成道,是當信徒活著時,能在基督裡追求像神一樣完全,活出神性的聖潔、公義、慈愛、信實、憐憫、謙卑、溫柔,天天彰顯這些美德,這是肉身成道的真正灑意;基督徒死後,要到主那裡去,將來還有復活,所以,不必為短暫的今生打算,至於未來如何?主早已定規,不必擔憂明天如何,今天如果沒有預備好,將來如何見主面?

    所以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我們要注意,要靠主得勝!我們要天天活在祂裡面,使我們生命一變再變,除掉一切鎖煉,享受勝罪的自由,因為世界的誘惑太多,試探太大,各種各樣的遭遇,都可能成為我們的絆腳石。

    最近報上登載,花蓮一個鄭姓青年,他父親死了廿年,兒子把棺材打開來,準備移葬,發現棺材裡有麻將牌一付,小麻將桌一張,上面坐了三個泥土做的人俑,三一缺一」陪他殉葬,你看這人對麻將的愛好,生前天天打麻將,死後還要預備人陪他打麻將,世上真有這樣的事實。天上沒有麻將桌,所以有人寧可不上天堂!天上只有唱詩,讚美神!現在的詩班有福了,將來天上的光景,現在已經可以預享,穿上聖袍,手拿金琴,唱詩讚美神,這是真正的快樂,感謝讚美神!歌頌讚美,比什麼都快樂;世上的吃喝玩樂,剛開始還有興趣,慢慢地便覺淡而無味,世味不過如此,應該改嘗「主恩的滋味」  (約三十四8)。

    今天紀念主耶穌的降生,更應該把我們自己擺上,讓耶穌基督真正降生在我們心裡,做我們的生命,這生命一進入,在我裡面當家,帶領我們走應走的道路,如此就不會跌倒、軟弱。所有的跌倒、軟弱,一句話,都因沒有讓心中的道,掌管我們一切,讓自己坐寶座,代替了主,以至於偏行己路,任意妄為。所以我們展望明年這一年的工作,教會人數能天天增多,財物奉獻也豐富,但不能自滿自足,我們要福音的觸角,延伸到各階層中去。

    我們越把自己投身在聖工裡,我們就越能忘我,像祂,因耶穌基督來到人間,也是不斷做工,做到一個地步,連吃飯都沒有時間(可三20)祂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約五17)今天我們在祂裡面,原於一,出於一,成於一,歸於一。既然都是,就不能成為二。

    我要求弟兄姊妹,看見「一」的重要,我們既從一個生命出來,所說的應當出於神的話,沒有自己的意見,全教會一個聲音,一個方向,一個腳蹤,同走主的窄路,邁向更新的標竿。每年標竿一貫的目的,就是榮神益人,使神得榮,使人得益,這樣靈裡剛強,專心一致,奔跑屬天的道路。

    容我再強調的說,今天把這四個「一」擺在弟兄姊妹面前,盼望大家記住:

    第一個一:聖父與聖子為一。

    第二個一:聖子與聖徒為一。

    第三個一:聖徒與聖徒為一。

    第四個一:聖天與聖地為一。

    到了天地都合一了,正像古人所謂:「大哉!與天地參」,這是世人讚美孔子的話,其實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當在基督的永世裡與天地合一,到那時,萬有都歸榮耀與神,才是我們真正享天福的時間。

 

結語

    「同心合一」為的是在這個死亡與罪惡之中去搶救靈魂,除此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做呢?你要是在這種失喪靈魂遍滿世界的情況之下,仍然沒有負擔的話,怎麼能夠證明你有生命呢?又怎麼能夠使你的生命豐盛起來呢?所以容我再說一句:沒有別的捷徑,只有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往前,天天讓神的性情在裡面掌權,天天在主面前愛慕真道、靈糧,天天在主面前與主與人有交通,天天多結果子,榮神益人,能夠這樣做,就保證自己確實有生命,並活在豐盛生命的正常光景之中,願主憐憫我們!

 

               跟從我罷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

 

耽延在耶路撒冷

    這是約翰福音最後的一章。一十章記述耶穌的復活顯現是耶路撒冷。二十一章記述耶穌復活顯現是在加利利。馬可和路加說,當軋日第一日清早,有些婦女到墳墓裡去看,天使告訴婦女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馬太說: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相會。究竟甚麼原因我們不知道。於耶穌從死裡復活的頭兩個主日,門徒並沒有照主和他們約定的到加利利去會見祂。我想門徒等在耶路撒冷是為打聽消息,看看耶穌是不是果真復活?也許門徒並不太懂得耶穌所說的復活是甚麼樣子。還有一種可能,門徒會這樣想:我們的主被你們這些不法之人釘了十字架,祂卻告訴我們,第三天要復活;雖然祂約定要先我們去加利利,可是我們還是要等在耶路撒冷,真的耶穌復活了,我們就要和祂一同在耶路撒冷街頭上遊行遊行,讓大家看看威風;前三天你們把祂釘十字架,現在祂復活了,看看你們怎樣辦?不論門徒當時是如何想法,他們一直不願意遵照主的約定去加利利,耽延在耶路撒冷過了兩個七日的第一日。

    從約翰二十章和路加合起來看,耶穌有兩次在耶路撒冷向門徒們顯現過。到廿一章,這是第三次而這次是在加利利的提比哩亞海邊。如果照耶穌約定的話去加利利,在加利利這一次的顯現應該算為第一次。為了門徒不肯就去加利利,所以耶穌先在耶路撒冷向他們顯現了兩次。頭一次顯現的時候,多馬不在場,第二次再顯現的時候,多馬回來了;這下門徒們好像才甘心回加利利約定好的山上去。我不知道門徒是否和主辦過交涉,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向主建議說,我們先不必忙著到加利利去,應該先在耶路撒冷每一條街上去走一趙,或者是到猶太的公議會面前,去示威一下,叫大祭司和猶太的官府知道才好。

    利利利是無知小民居住的地方,雖然門徒有了這許多奇妙榮耀的經歷,但主還是要他們跟從祂走卑微的道路。門徒在這種情況之下來到加利利,因為他們已經有過兩次經歷主榮耀的顯現,用今天的話說,他們已經有主榮耀的異象兩次了,應當很剛強才對。若就彼得來說,他已經是見過復活主三次了,更應該剛強穩固。但,他們回到加利利仍舊軟弱。

 

復活的無限意義

    約翰于二十章講述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在耶路撒冷向門徒的顯現,和在二十一章,記過主復活在耶路撒冷外的顯現,情況並不一樣。主在耶路撒冷的顯現,無論向抹大拉的馬利亞,或向門徒們顯現,他們都認得祂。但,這一次在加利利的顯現,他們卻認不得祂。

    那一天彼得說:我們打魚去。其他六個門徒也跟著去。清早主站在岸上,叫他們把網撒在右邊;這個時候門徒並不知道是主。他們既不認識主,怎麼又肯聽從祂的話?彼得、雅各、約翰這些人,都是加利利海打魚的老手,怎麼會聽一個在岸上的人指使呢?莫非這位站在提比哩亞海岸上的耶穌,是以一個最老練漁夫的姿態出現,不然他們怎肯聽從呢。門徒好像他那麼一提醒,彼得他們就覺得,哦!今天這種氣候,這樣的風勢,網該撒右邊是對的,我們怎麼老沒有搞通呢?難怪一夜沒有打著甚麼!這正和路加所記載,那兩個下以馬忤斯去的門徒,主在路上以客旅的姿態向他們顯現,他們二人一樣認不出是主一樣。

    從這裡我們看出:復活的耶穌,與道成肉身的耶穌是不同了。道成肉身的耶穌,祂只局限於拿撒勒人耶穌的形像和樣式裡面。但耶穌既從死裡復活,祂原來如何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如今祂復活了,祂來向人顯現,也是豐滿的——多樣的。這位復活的主,今天向你我顯現,還足多樣。若是你我在旅行時,祂可能以旅客的姿態向你我顯現。你我若是漁人,祂也是!你我是家庭主婦,祂一樣可能像。假若主耶穌只在某種固定的形態裡面,就不夠能把祂復活的榮耀顯示得完滿。主耶穌復活豐富生命的表現,是當你我是甚麼樣的人,祂就以那種樣的姿態就近我們。這不只說出祂復活的榮耀,同時也說出祂的復活是沒有限量的;也說出祂對我們的體貼和俯就。我們對這位元復活主的認識,更不該用外貌去評擬。

 

顯現的果效

    許多人把主的顯現,說得極其榮耀。不錯!我們該說,那復活顯現的果效是極其榮耀的,但,於顯現的當兒,卻極其平常;你是怎麼樣的人,祂照樣用甚麼樣人的姿態和身份向你顯現,真實的蒙恩,是能以在極其平凡之中,認識祂的顯現,那天,他們把網一撒下去,竟拉不上來。約翰即刻對彼得說,是主!這個認識真寶貴。

    許多人講主復活的顯現,一開頭就說得那麼榮耀是不對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彼得、約翰他們為甚麼不認識祂呢?你我對復活主榮耀顯現的經歷所以那麼少,就因為我們太憑外貌判斷。也許主現在正在你我的左邊或右邊,也許主正在你我洗碗碟的旁邊,也許主正在你我上床睡覺之前……

 

敏銳的心靈

    你我對復活主的認識,需要具備非常敏銳的心靈。於我們行事為人裡面,若發現任何的突出,就能看出是主。如:原來一朋友待我很好,今天忽然對我不好,這是一個突出。你我不要看這個為平常,這裡面有主。今天這一筆生意,照理說,是應該賺錢的,怎麼變成不賺錢呢?突出!你不要認為是倒楣了,不!是主。看見主的顯現,需要有屬靈敏銳的感官。假若你我屬靈的感官敏銳的話,從一個人的臉色,就可以看出主。為甚麼反常?為甚麼突出?為甚麼出乎意料?為甚麼應該那麼好而不那麼好?為甚麼不應該那麼好,反而那麼好?都是主!我們所以屬靈貧弱,原因是我們不能在許多突出的遭遇中認識主。

    感謝神!那一天約翰認識訑,約翰領先認識祂,他發現這網魚打得不尋常,所以他認出是主,並記錄下這一章聖經給我們。約翰所以比彼得先認出是主,因為約翰住在主裡面,約翰是耶穌所愛的那一個門徒。

    親愛的弟兄姊妹!所以屬靈的經歷,必須建立在你我日常住在主裡面的生活。我們和只有交通,我們活在祂面前,祂也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住在祂裡面,祂的愛就住在我們裡面,祂的話也住在我們裡面。於是在你我一切生活中,我們就能多發現主的顯現,多曆主突出的帶領。假若我們在一些突出的遭遇中,只認為不過是一件希奇的事情罷了,那麼你我就不會認識主多少。你我若在一切突出的事情裡面,看見是主,那些事情對我們就寶貴了。

 

充滿主見證的手

    彼得等七個門徒,在耶路撒冷已經經歷了主兩次的顯現,如今來到加利利,怎麼還要去打魚?于四本福音的記載,主總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向人顯現。這些門徒回到加利利,也許約定的日子——七日的第一日還沒有到,這六天裡他們不知道如何打發,於是彼得想了一想,說,我打魚去。彼得這個舉動,與其說他回去愛世界,倒不如說,彼得他們是受一種習慣行為所支配。彼得他們原是漁夫,現在他們沒有事兒作而想去打魚,並不算太錯。你我追求主,不是光只關起門來追求,你我手中還應該有事奉。不然,夥我也很容易返回一些習慣性的行為上去。

    許多習慣行為都沒有意義,但只有手上有事奉,把時間分別為聖歸主的人方能勝過。你我手中有了屬靈的事奉,你我就不至於重走老習慣的行為——我打魚去。倪弟兄題到奉獻這個題目,他說,奉獻這件事,許多神的兒女到如今都沒有弄清楚。或者說,沒有領會得準確。許多人把奉獻認為是作傳道,或者認為是捐錢,也有人以為奉獻是去作一樁屬靈的事業。但真實的奉獻,應該像亞倫承接聖職一樣。

    「承接聖職」不是重在放下世務,去承接一個傳道的職位,乃是說,我這兩隻手原來是滿了世界上的事,現在我這兩隻手,卻充滿了神的事。甚麼人才不再回自己的老路?唯有手裡充滿神的事者。我們雖然各有地上的職業,但如果把地上的職業分別為聖,地上的經營還是屬於神的。你我該有正當的職業,但那個職業通過你的奉獻而分別為聖,你的手中所充滿的仍是主的事。很可惜!這些門徒雖然在耶路撒冷有過兩次主復活顯現的經驗,但他們的手中還沒有承接過復活主的見證,難怪他們又回去打魚。

    這次回去打魚,他們換來一個經歷:終夜勞碌,一無所獲。除非你我沒有經歷過主復活的顯現,和祂榮耀的充滿;假若你我經歷過這些的話,你若再回去過些老習慣的生活,是終夜勞碌得不著甚麼的。我相信那一夜他們勞累得相當的疲倦,到天亮的時刻,他們正非常饑餓。就在這個時候。主來站在岸上問他們說:「小子們你們有吃的沒有?」門徒正疲倦饑餓,主耶穌來問這句話,從這裡我們可以理解主復活顯現的屬靈意義。

    假使你我的人生盡在作一些無所事事的無聊事,那是毫無意義,並且是使人困倦的。所以你我應該把聽道式的基督徒生活結束掉,重新把自己奉獻給主,伸出雙手來承接聖職。不然,你我的人生,仍是無事可作。

    主的顯現,不只為帶給我們滿足,還為帶給我們屬靈真實的事奉。但,你我若沒有伸出手來接受教會的安排和服事,或者受聖靈的引導,在聖徒的交通中一同服事主,你我還是不能滿足主。聖經說,人是為著神的旨意而被創造的,我們蒙救贖也是照著神所定下的意旨。神絕不是救贖我們,再讓我們在世上悠悠閑閑的過幾十年,神不會作這種沒有意義的事。于敘加井旁主曾對門徒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那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主耶穌因走路困倦,但當祂遵行了那差祂來父神的旨意,作成了祂的工,主即完全滿足了。

 

主顯現的目的

    主作每一件事都有目的,神是有計劃的神,祂按層次作事都有目的:祂行神蹟有目的,祂施教訓有目的,祂說比喻同樣有目的,祂向門徒顯現更有目的——要門徒跟從祂!主耶穌最初呼召門徒的時候,就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過後,祂把門徒帶到一個地步,使他們認識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接著就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十字架來跟從我。在變化山主向他們顯現,還是為的這一個目的——跟從我。這裡主向門徒第三次顯現,仍為叫他們跟從主。你我在屬靈事上最容易失缺的,就是忽略跟從主。或者說,你我為甚麼失敗,都是因著沒有跟從主。跟從主的生活,才是不失敗的生活。

 

吃完了早飯

    這一次主要求門徒跟從祂,不是單憑空說一句話祂先有多的預備:他們正肚子餓了,主為他們預備有餅有魚。他們在海裡勞累了一整夜,既疲乏又寒冷,主為他們預備有炭火。我們屬靈的光景,有時真像整夜勞累沒有得著甚麼,又冷又發抖,這時候主來向我們顯現,主給我們預備一切,多面的供應。約翰是這樣的記載:說,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問彼得說……。主總是先給我們吃飽了——滿足了,然後祂來問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第一主用比較的方式來問彼得,這時候彼得不敢直接回答?唯堅定的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彼得所以不敢直接回答。因為在主和彼得對話的用字非常特別。主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愛」字是指僕人對主人的愛,或者是位分低者對尊貴崇高者的敬愛,而彼得僅有的只是朋友間的互愛,所以他說:你知道我愛你。彼得僅用朋友間普通的愛奉告主。彼得覺得很不好意思,主問的是說,你有沒有把我當作主人來愛我?彼得說,你知道我把你當作朋友一般的愛而已。由彼得這句話看,彼得確是本著真心。同時,也把你我的光景描繪了出來。而且主並沒有因彼得只給祂朋友的愛而責備他。主說,好,你就用朋友的愛去餵養我的小羊吧!

    這裡我們看到主把彼得的愛領受了,而且幫他轉了個方向。意思說,好,你用朋友的愛也不要緊,但是你把這愛拿去餵養我的小羊。祂不讓我們只在房間裡空喊我愛主,我愛主!祂要我們把愛拿去愛那些幼小的聖徒——祂叫我們去餵養祂的小羊。

    主問過一次還不放過,再追問一次。祂仍不憚其煩的用了全套的冠詞,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第二次祂不再用比較方式了。主很智慧,因為祂已經轉向叫彼得去餵養主的小羊。第二次再問的時候,仍是說你愛我嗎?

    今天服事主的人,愛來愛去,都變成不是愛主,而且愛上了自己的工作。愛來愛去,變成愛自己的聚會,愛自己的成績……。因此,主第二次問的不是用比較的方式,而是轉為直接的問說,「你愛我麼?」主要求我們記住,當你我餵養了小羊以後還是應該主,是因愛主而餒養羊。這時候彼得實在答不上來,他仍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彼得還是用朋友的愛回答主,因為彼得的愛只有這麼多。何況他曾經在那一個清晨以前三次否認過主。也許這時候他開始有這樣的感覺,不過彼得仍然非常堅定的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只有這麼一點朋友的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不知道大家向主的愛有多少?假若我們對主連朋友間的友愛都不夠的話,那真該求主赦免我們。我也知道,很多弟兄姊妹對朋友之間的愛相當濃厚。非常可惜,我們並沒育把朋友間的厚愛轉過來歸給主!

 

愛字轉換

    主耶穌第三次再來問彼得,還是把一連串的冠詞加在上面,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你會不會轉向去愛那個工作呢?我們若是把思想放長一點,再過不久就是五旬節,三千人得救,五人得救,你的愛會不轉移到那些事上去?我們把這些應用到我們身上。如果今天主大大的使用你和我,每一個人去傳道都有三千人,五千人得救,你的愛將轉移到那裡?所以主第三次還是問說:你愛我麼?這第三次主用的「愛」字轉換了!主不再用僕人尊敬主人的敬愛來要求彼得,反而用彼得回答祂的那個朋友間的互愛問彼得。主實在有無限的體諒,因為彼得身上實在擠不出他沒有的東西來,在彼得裡面充其量只有愛朋友的互愛。

    如果主今天向我們顯現,我不知你我能擠出甚麼樣的愛,多少的愛來?主遷就彼得,或者說,降低標準問彼得說:你用愛朋友那個愛愛我麼?這時候彼得憂愁了起來,他也許懷疑自己,是否連朋友的互愛都不夠。但,他還能堅定的說,主,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於是主說,你就用這個愛去餵養我的羊吧!這裡不只告訴我們,主遷就彼得,這裡還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這麼一點愛,用來愛主的小羊,牧養主的羊,餵養主的羊,在主看來,祂就滿足了。

    接著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卻要怎樣……。這意思說,主雖然對彼得所給祂的這一點愛,已經感覺很滿意了。但主並不是滿意於彼得老停止在這一點裡面,主要求彼得進步,主要求彼得的愛增加。正像開寺男女青年結婚,婚後如果愛沒有不斷增加,那是多麼危險!主要彼得知道一件事,你我都該在愛裡面增加。如果是在知識裡面,就能增加知識,知識一增加,定規叫人自高自大。

    如果你我活在恩賜裡面,你我就增加恩賜,恩賜增加的結果就會分門別類。我們要為主作見證,如果愛不增加,見證是無從出現的。恩賜增加叫人分門別類,知識增加叫人自高自大,唯獨愛增加,才叫我們想起主的小羊,和每一個主的羊。

 

不和別人比較

    主和彼得對話到這裡,約翰已經跟隨主去了,雖然聖經沒有說,主正往那裡走,我個人相信,主就要往與他們約定好的山上去。因為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告訴我們,主復活以後最多的時候,曾一次向五百多人顯現。這次的顯現,大概就在主約定好的山上——加利利的山上。主對彼得說完了話,約翰第一個跟耶穌走步走了。彼得一轉身,看見約翰已經跟主走了,彼得來了一次管閒事的回問,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彼得的愛沒有增加,所以他凡事和人作比較。如果愛增加,就不和人作比較了。這時候,主耶穌有點嚴肅了起來,對彼得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感謝神,這一年讓我們在愛裡增長,而大家都不和別人作比較,只管跟從主,同作祂的見證。阿們!

 

       蒙福的事奉    林伯雄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至11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胎,邪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就對他們說,小於,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其餘的門徒,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岸火,上面有魚、又有餅。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西門彼得就去把網拉到岸上,那網裝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今天教會的信徒大約可分為:

 

一、單作禮拜的信徒:

    對教會的事奉沒有關心,沒有負擔;在奉獻上也是意思意思。雖有恩賜,但要他與事奉時,他就想盡理由來推辭,表面上看來是謙卑,但站在屬靈的觀點來看,是懶惰。因為他怕負責任,怕付出代價,怕付出時間。我們是否屬這一類的信徒。

 

二、雖然熱心事奉,卻不到相等的效果:

    因為他在事奉上,不是為主而作。他事奉的目的,在於張揚自己的名聲,提高自己的地位要人看到他的事奉與奉獻是多麼的熱心。這類信徒已從人得到讚賞,所以就失去了從天上來的賞賜。

 

三、與主同在的事業:

    他的事奉不為自己,很可能還是在暗地裡作的,正如保羅他是為基督而活。因為他與主同工,一切的果效就都歸與主。

 

與主同在:

    約翰福音廿一章111節,是描寫耶穌復活之後,他的門徒的一段生活。有一天彼得忽然對其他的同伴說,我要回去打魚,雖然我們相信耶穌也跟從他:但是我總不能不顧慮生活的需要,我的妻子兒女還等著我途錢回去呢?所以我要回去打魚。

    彼得忘了我們的主,是萬有的主,他忘了主耶穌是賜人食物的主。彼得的想法是只要我努力工作,就必得溫飽。他的門徒被他一講,受他感染也都跟他去了。

    聖經上告訴我門那個結果,就是他們整夜勞碌卻打不到魚。很奇怪提哩亞海(加利利),遍佈魚群,他們勞碌整夜卻打不到,不是他們沒有經驗,不是沒有工具,不是沒有時間,應該具備的都有了,但他們的工作卻沒有果效。

    天將亮時,耶穌向他們顯現,問他們有沒有吃的。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就指示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因為有耶穌的同在,結果工作的效果就大不一樣,網滿了魚。

    我不知道當時提比哩亞海的魚,是否都受過交通規則的訓練,都靠右遊,而彼得這一群漁夫大概都是左撇子,所以整夜都在船的左邊下網,以致打不到魚。不,不是這樣。效果不一樣是因為耶穌與他們同在。

    同樣的人,用同樣的工具,在同一個海,但因有耶穌同在,他們就打了許多魚。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會作工,很會籌畫,不知道我們的工作是否像門徒的前半段,只靠自己不需要耶穌的同在,憑過去一點經驗,靠自己原有的恩賜,以為只要肯努力工作就會有果效。聖經告訴我們,不,基督的工作若沒有主耶穌的同在,工作雖然花了很大的代價,最後你會發覺一切的苦幹都是徒然。

    在我神學院同一期畢業的有八人,如今仍然留在福音的崗位上而全時間事奉的人,只剩下二人,有的作生意開貿易行,有的到美國開餐館,因為他們覺得傳道人的生活太清苦了盼望從事其他的行業,能使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結果如何呢?在我所認識的這些同學中,離開傳道的崗位從事一般的行業,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蒙召作使徒,他的工作就是傳福音,他只要忠心傳福音的工作,主必負責他的生活。但他忽略了他應該忠心的工作。他對其他的弟兄說我要打魚去;因為我的家人需要飯吃。沒想到人一離開主,連吃飯都會成為問題。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工作是為主而作呢?還是為自己來作。你工作時有沒有得到應得相等的效果。我相信今天主就在我們當中,聖靈也在我們當中運行作工,通過我們的敬拜、讚美、禱告,深信我們就必得著能力,使我們成為一位工作有果效的基督徒。

 

順服——順服神的權柄:

    耶穌告訴門徒將網撒在船的右邊,門徒們沒有任何懷疑,他們順服主的指示就這樣行了。假若腓力在時,他會馬上召集所有的門,研究為什麼一定要下網在船的右邊?原因在那裡?耶穌的話可信度有多高?我們若把魚網下在左邊,結果會如何?魚單單回游在魚船的右邊可能性有多高?按過去的水產資料這種可能性有多少?他們沒有發出這些問題,甚至連那些屬於學院派的腓力也沒有。感謝主,他們只有順服主的命令。

    (一)傳福音。主耶穌要升天時,對我們下一道工作指示令「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因耶穌的這個命令,「傳福音」就成為基督徒的天職。

    記得上星期日,我曾發出一個挑戰,要每一位基督徒數一數,在信主這麼多年之間,我們到底帶領了幾個人信主?我們自己心裡有數,我們有屬靈的後裔?保羅曾經過說,提摩太是他屬靈的兒子,因提摩太是保羅一手帶出來的,使他成福音的鬥士。

    在坐的每一位都有可能成為那些未信者的屬靈父母。若是你雙手空空,未結任何果子,將來在主耶穌的審判台前,你要如何交帳?傳福音是主的命令,也是基督徒的責任。我們必須順服主的命令,只要你肯開口傳,肯將福音單張分給人,必定有結果,將使對方一生受益不淺。

    (二)十一奉獻。韓國純福音中央教會的信徒,將遵行十一奉獻的真理看為是他們事業成功的因素之一。所以一個基督徒若在十一奉獻上沒有清楚時,莫怪你的工作發生困難,不是神不照自己的應許白天祝福我們,而是我們沒有遵守祂的命令。原來神要將天上的窗戶打開傾福給人時,因著人的不忠心,神就將福份扣留。

    從許多基督徒的經歷,他們證實神是信實的。我們在何時才要實行十一奉獻,不是在我們有剩餘時,乃是在我們還不足的時候,就實行十一奉獻,就能更多經歷神的大信實。

 

順服人的權柄:

    羅馬書十三章1節「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我們應該順服神的權柄與命令,同時我們也應該順服人的權柄。雖然我們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蒙恩的罪人),但為了建立教會的秩序,所以在屬靈上仍有先後。神把權柄交在邪一個人身上,我們就當順服他。

    (一)順服是表明基督徒愛主的心。例如神要亞伯拉罕將他的獨子獻給他他毫無怨言,帶著順服的心帶著兒子摩利亞山獻祭,因為他愛神勝過愛自己的兒子。就因為他外表的須服就證明瞭他內心對神的信心是何等大,他成為後世基督徒信心之父。

    (二)順服是表明基督徒愛人的心。例如每主日崇拜有招待的人,招待者不是只有分發週報、整理聖經而已。他必須提早到教會,預備自己的心,整理會場,更重要的是他要為今天的崇拜禱告,使每一個參加禮拜的人得到幫助。每一個信徒要順服招待者的引導,按著次秩就座。從第一排的角落,漸座到後面,讓帶有小孩的姊妹坐在最後面。

但是我常常發覺,因為天氣熱許多人一來就趕快找電扇下的立。我不是說這不對,人應該照顧自己的身體,但是我們是基督徒,也應當顧念別人的需要。在小教會裡我們隨自己的意思座,沒有什麼問題,在公共秩序上影響不大。若是我們發展到一、二萬人的教會時,我們仍然保留這種習慣,那整個教會的秩序會亂糟糟,敬拜神的氣氛會被破壞。為什麼我們不能體貼別人的需要,我們要學習遵守公共順序,成為一個順秩招待的人,在這種小事上,就能顯明我們愛主愛人的心。

  

耶穌是主    黃國勢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3節;使徒行傳二章36節;腓立比二章11

 

    當主復活後向門徒顯顯現幾次——我們發現一個事實。

    1)向抹大拉的馬利亞(約廿1117)——「卻不知道是耶穌」  (十四)。

    2)以馬忤斯二徒(路廿四1335)——「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  (十六)。

    3)在加利利海向門徒(約廿一113)——「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四)。

    四神學家說,人生有三個基本的憂慮:

    1)失敗的空虛。

    2)罪惡的審判。

    3)死亡的命運。

 

一、失敗的空虛:

    「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三),就是一種失敗的空虛。主問他們:「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五),亦是一種空虛。這群人是打魚專家。他們選擇晚上是魚聚集的時間。他們選擇滿了魚的加利利海;他們工具、工人、時間、地點都對了。但「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失敗也。「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  (四),一日二十四小時最黑暗的時間是「天將亮的時候。」當人生最空虛、痛苦、艱難、失敗、黑暗的時刻,「耶穌站在岸上」,奇妙的時間。當馬利亞還在哭的時候,「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約廿14),以馬忤斯二徒還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路廿四15)。你、我人生總會有困苦艱難時刻,神有時會將「困苦當餅,艱難當水」給我們。你若是屬主,也就是最黑暗時刻「主就來」。主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結果:竟拉不上來,因為魚甚多。(六),主行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約二112),馬利亞對用人說:「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神蹟從那裡來?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甚麼,我們就作甚麼,那就是神蹟。人一生的生命、生活、事業,事奉要看見神蹟的秘訣亦是「祂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結果失敗變成功,虛空變滿滿的魚,因目的就是打魚。「耶穌所愛的門徒」(七),「愛」是用過去不完全式,意即耶穌過去愛他,就繼續愛,愛到永永遠遠。主今天愛你,愛我也用這種愛。

    祂有一天愛你,祂就一直不斷地,到永永遠遠地、不止息的愛著你,並愛你到底祂用永不改變的愛愛你、愛我。「是主」祂是創造的主,創造宇宙萬物的主(何八14)。以色列民本應倚靠造他們的主,卻把安全寄託在自己所建的宮殿及堅固的城上,主卻降火把他們燒滅。以色列民神以永遠的愛愛他們,他們卻拜巴力,把外邦人的神當作耶和華,結果於主前七二二年亞述帝國把以色列人消滅了,也把撒瑪利亞的宮殿毀了。猶太還要拜偶像,結果於主前六0六年,神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把耶路撒冷聖殿,用火焚燒了,都因他們「忘記造他的主」。

    今天門徒忘記了復活的主曾要他們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反而去打魚,連復興起來的多馬也帶去,結果那一夜沒有打著甚麼(徒二12),(詩九十17,詩十六2)。

 

二、罪惡的審判:

    西門為什麼要跳海,(七)。記以前主曾借用西門、彼得的船當講臺(路五111),也有魚裝滿了兩條船,當時西門就俯伏在主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兩罪人」。現在彼得再一次看到了許多魚,彼得知錯了,是他叫門徒去打魚,現在滿了魚,他發現了「是主」,又如以賽亞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禍哉!我滅亡了,因我是嘴唇不潔的。」  (賽六l5)。「不潔」一定有審判的。但見主並無責備或審判彼得,因祂把彼得的罪都除去了,反把她的義都給了彼得,我們信祂是「因信稱義」,主來釘十字架也是為看我們的罪,人生的第二憂慮只有主能把它除去了。

 

三、死亡的命運:

    他們上了岸,看見有炭火,上面有魚有餅(九),請問是誰為他們預備的?「是主」,又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感謝主,主與他們分享他們的收穫與成果。最後主與他們共進早餐,飯後主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廿一1517),主要彼得用愛來牧義祂的羊群,主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就永遠不死」,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只有祂能解決人生的三大憂慮。

    最後我們看「有炭火、有魚、有餅」的「有」字。與主降生時臥在馬槽裡竹的「臥」同字,與(啟四2)的「安置」同字。主降生由馬槽到寶座,不單信耶穌有永生,上天堂就完了,要知祂還要在地上開始祂的千禧年國度,信祂的人要與祂在地上同掌王權(啟十一115)(啟二十45),作王的信息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有」,馬槽的「臥」和將來的「安置」(彌五2)。與(太二6 )的「牧養」,有牧養以後才能掌王權,故信主的人有「作王的命」。不是做總統(僕人),作王(子子孫孫都可接續作王),這是我們的命。

 

           最後的早餐    蕭克諧

                  經文:約翰福音第廿一章l14

 

    主耶穌復活以後曾十一次向門徒顯現,今天的經文是第三次顯現,與其他的顯現有大區別,記載詳細,約翰福音廿一章整章敘述,同時耶穌事先約定門徒在加利利等候祂,門徒工作之前,耶穌要堅固他們,約廿一章三件事,)114節堅固信心,1517節堅固愛心,1825節堅固盼望。

    今天思想第一段,採用查經方式思想十四節經文,提出九個問題:

    1)為何門徒要打魚去:13耶穌約門徒在加利利等侯,在那裡有七個門徒,當時彼得要打魚去,就一呼百應一同去打魚,為何門徒要打魚去,本來他們應當要安靜祈禱等候主耶穌,現在他們卻去打魚,聖經沒有說明,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門徒內心苦悶,看見耶穌已經死了,又復活了,以後的關係如何呢?跟主三年一無所得,彼得就說我打魚去。

    (二)他們物質上可能有缺乏,在那裡等主已有幾天了,東西都吃完了,怎麼辦呢?好哉他們都是有經驗打魚的,為了解除內心苫悶,沒有信心,錯誤的行動,他們應該帶所有苦悶,缺乏到主面前才好。

    2)打不到甚麼?(三節下半節)為何一夜一無所得,或許你以為不是問題,實在是個問題?加利利海是產魚的地方,門徒又有經驗,晚上又是打魚最好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為甚麼整夜打不到甚麼,真是出乎門徒意料之外,為何一無所得,耶穌要給他們功課,你們若自行其事,我行我素,不好好等待,憑著自己能力去作,結果一無所得。

    3)門徒不認得耶穌:45節那一夜打不到魚,耶穌就向他們顯現說話:門徒不知道耶穌,跟主三年,共同起居飲食,應當聽得出主聲音,為何不認得耶穌,可能早晨太早,看不清楚,也可能耶穌有些改變,這非最重要,基本原因,他們對主耶穌沒有心,心為自己所充滿,為自己的需要,成功與失敗,自己的出路,雖然耶穌在旁邊,耶穌在關懷,他們不知道,這有何教訓呢?好多時候我們不會經驗到主的同在,只充滿著自己的計畫主張,根本沒有想到主,雖然主向我們顯現,卻不知道是主。

    4)把網撒在船的右邊!這句話對當時的門徒簡直沒有甚麼意思,因為他們船的前後左右都打過好多次,現在這位陌生人說打右邊有甚麼意思,我們是老打魚的,是專家,雖道你會教我們,他們還不知耶穌,照他的話去打魚,打一滿網的魚,給我們知道,只要是主的旨意,不必問是甚麼意思,照主的旨意,不合情理,仍照樣去作,就必蒙福。

    5)為甚麼約翰認出耶穌!可能原因,約翰與耶穌有特別親密關係,但主要原因還是約翰想起往事,三年前之一夜曾發生的事,與今天完全一樣,因耶穌在門徒整夜打不不甚麼的時候,耶穌叫他們下網,得了滿滿的魚,約翰就記得往事認出是主耶穌,這教訓我們,如常常回想過去,就會想主的恩典何等豐富,更知道主常常照樣恩待我們。

    6)為何彼得比其他人更迫切去見耶穌,可能的原因,彼得個性熱情,想到就作到,彼得的心情比別人沉重,彼得知道那三次不認主的,叫主傷心的不是別人是我,今日在不信的行動,自行其事的行動,就是我彼得主動,我會傷主的心,比別人虧欠更多,要向主懺悔,求赦免,彼得知道何處軟弱,就主饒恕,主知道這一切,我們甚軟弱,甚麼時來到主面前求饒恕,求赦免。

    7)誰預備炭火,魚和餅呢?火,魚,餅那裡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但是可以相信,這是耶穌自己預備的,門徒的心情是百感交熾,一方面很高興,魚餅是他們所需要,但心中又不好意思讓主的親自預備主何時預備,聖經沒有說,但我們可以相信,是在他們照主吩咐下網打魚時候,主親自預備,這告訴我們,主預備的豐富和及時,我常勸勉神學生,你們將出去工作,可能有難處,薪水不多,但不要害,怕埋怨,照主的吩咐去作,主必為你預備一切所需要的。

    8)為甚麼耶穌說把你們剛才所打的魚,拿幾條來呢?難道主預備不夠嗎?一定是不夠,否則不必叫門走拿幾條,為何預備不夠,是否不能多預備一些呢?不是原因,耶穌可以預備多多,都不成問題,可能的原因,主不但為門徒所要供給,也欣賞他們努力所得來的,保羅說:我們是主的同工,主看重我們所作的工,主常常注意我們的工作,我們要努力工作來討主喜悅。

    9)為何記載一百五十三條魚,從幾百年歷史上聖經學者不同的答案,很奇奇怪怪,無甚麼意義,主要原因,彼得有確實的數算,表示主恩越數算,越豐富。魚雖然這樣多,網卻沒有破,昔時魚網可算是漁人的產業,如得到魚而網破了,即得不償失,但主給我們的恩典是好的,白白的得到,主關心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

    這一段經文可說是最後的早餐,我們都記著取後晚餐是主設立的,紀念主受苦,為我們的罪,作救贖的工作,今天我們也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最後的早餐,是信徒所需要的,給我們堅固信心,愛心和盼望,對我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工作

    當時門徒能打到魚,一方面是因他們順服主的命令,當他們拉網時魚就在裡面,神賜人與他同工的機會,當然沒有人的工作神也能行神蹟。但神更願意人與他同工「拉」是人的本份,人盡本份神就把工作應得的果效賜給你,我們若不盡的本份魚仍然在海裡。深願我們每人的事奉都能蒙福。

 

         能力的轉機    林榮吉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19

 

    約翰福音廿一章119節描寫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在加利利再次向門徒顯現的事實,它也給我們一個清楚的圖畫,描寫耶穌對祂所愛的門徒徹底又完全的關懷與同在,並描繪出一幅豐盛生命形成的過程,告訴我們有限的人能力的轉機。

 

一、不安的事實

    首先呈現的畫面是門徒打了一整夜的魚,卻毫無所獲,他們正拖著疲憊的身子,帶著失望的眼神上岸。

    這幅圖畫代表著有限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失望」及「不安」;人都會為所需要的去追求,為了生活甚至像彼得他們一樣「打了一整夜的魚」,然而卻又「毫無所獲」。物質方面的追求如此,精神方面更甚,表面上是一無所缺,好像外表上需要的都得到了,但在心裡卻有莫名奇妙的憂慮感,常有不安掛心頭,更有說不出的緊張?

    也許我們有許多除不掉的陰影跟隨著,像無根的浮萍,心裡多不自在,談何安穩?為了生活,為了家庭,更遠的前途,多少的不安!

 

二、耶穌的同在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  (約廿一4)顯然地,就在門徒們沮喪,心神不定的時候,耶穌突然來到他們中間,於是耶穌的臨到,把剛才沮喪、失望又不安的畫面完全改變,門徒們遵囑下網,「竟拉不上來,因為魚甚多。」  (約廿一6

    耶穌在門徒需要的時候來了,耶穌一來,是帶來最深摯的問心,也帶來了命令,這命令因門徒的順服而有豐盛的祝福。耶穌祂主動愛我們,祂未曾驚天動地的要人知道祂的愛,祂不以施捨的恩惠,來取得我們對祂的報恩,因為這時「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約廿一4

    你的人生旅途不可能永保天色常藍。有緊張、有缺乏,有不安,但耶穌不是高踞天上寶座的神,或靜座廟宇供人朝拜祭奉的偶像,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甚至為羊捨命。」(約十11

 

三、能力的轉機——海邊的對話

    魚很多,竟拉不上來,而耶穌所愛的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進海裡,他搶先問候主。

    生命有軟弱、缺乏之時,耶穌一來,生命豐盛,但卻只是單向受恩,生命仍不完全,能力仍不充沛,何時才是能力的轉機,乃是搶先問候主,搶先與主說話的時候。彼得並沒有把耶穌的幫助與同在當作應該,他薦感恩之心及羡慕,進一步追求與耶穌同在的喜樂與實感,而搶問候主。

    我們要學彼得,每天搶先問候主,一天的工作開始之前搶先問候主,借著讀經、禱告、聚會、見證、奉獻問候主,與主有更親密的關係,就會顯得更自在、更平安,因為越清楚知道唯有祂是主,是全能永活的神,才越知道除祂以外沒有別的依靠。

 

四、為主而活的應答

    主耶穌以輕鬆溫柔的口氣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在祂的話裡充滿了恩惠與慈愛。似乎有什麼理由,耶穌要這樣特別問彼得?耶穌深知彼得的個性,他曾有三次不認主的記錄,在祂豐盛恩典饒恕下,耶穌給彼得新的會,以三次愛的宣告,抹去三次不認主的記錄。彼得的回答:「主啊!是的,知道我愛你。」成為主耶穌能力的延伸,由於彼得的愛心決志,而受主重用。

    主耶穌每天都給我們機會,叩我們心門,祂慈聲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請問你的回答是什麼?

    記住,愛主的回答,為主而活的決心,是你一生能力的轉機,也惟有如此,才能抹去每天多少不認主的記錄。

 

五、單純的信心

    信心越單純是神能力彰顯的關鍵,基督徒在神面前,信心越是單純越能蒙福。路加福音七章1117節,描寫拿因城一個寡婦的獨子死了,在送葬時被耶穌看到了,就動了憐憫的心,對小子說:「小子起來。」那小孩子就起來了。非常奇妙,當即耶穌一命令時,生命就進入那個小孩的裡面,這個小孩不但得著生命,他的疾病也得到醫治,因著主耶穌的能力在他身上,他就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弟兄姊妹,你的身體是否有軟弱,你要有堅強的信心向主祈求。這不是迷信,信心能使神能力顯明在神蹟裡面,只要你對主求,神就要在你的身上行那神蹟奇事。每一個有問題的人,來到主耶穌的面前,只要憑信心向祂求,我們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更新    王國均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424

 

前言

    今天是一九八四年最後一個主日,一九八四年算是相當多事發生的一年,但這些已成為過去,現今要面對新的一年,我們的心態將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有更新?使徒彼得的一生中,曾經發生兩件事令他的生命有改變而更新。

 

主的揀選

    彼得是個非常衝動的人,當他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他立刻俯伏拜祂;有一次,當主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認為我是誰?」彼得立刻說主是永生神的兒子;當耶穌告訴彼得只要離開世界,彼得昂然說他要跟主到底,甚至捨棄性命也願意。但在約十15181527記載彼得卻三次不認主,彼得為自己感到難過,他失敗的原因是因他太自信,以為自己可解決一切問題。主要藉這經歷,叫他認識自己的無能,讓他在面前謙卑下來,瞭解自己的能力。

    今天,我們也看見事奉神的人,常以為自己能夠作成一切工作,結果是失敗。神的僕人摩西也是如此,他曾受埃及的教育,為著同胞挺身而出,靠己力救國救民,神讓祂在曠野生活四十年,使他的大志消逝,四十年後,神的能力臨到他身上,他改變成為謙卑,使他知道驕兵必敗。

    我們常有個錯誤,依靠自己的能力事奉,甚至在屬靈的生命上,也靠己力叫生命長大,我們不醒覺自己要倚靠神;當我們在試探中,咬著牙根叫自己勝過它,但人的心態很奇怪,越要克制自己越不能勝過,試探力反而增加,神不喜悅我們獨自面對試探,乃要我們靠祂勝過試探。我們不能去愛因我們的愛是有限的,但當神的愛進入我們裡面,我們的愛就立刻湧出來。我們不能得勝,並非單為認識神不夠,也因人的太過自信,而招致失敗。在這失敗中有神的准許,因神要我們破碎、倒空自己,讓神充滿。

 

愛主更深

    此外,主不但叫彼得經歷生命的破碎,祂乃是要彼得經歷主的醫治。在提比哩亞海邊,主重新建立他自己,主要醫治他的自卑感。彼得在提比哩亞海上打不到魚,耶穌叫他開往水深之處,他就能夠打到魚,在這事件後,主呼召彼得跟從祂。在提比哩亞海上主吩咐彼得撒網,他就網到一百五十三條大魚,主要藉此提醒彼得重思祂的呼召。早餐後,主查問彼得的愛心,要給彼得重新決志的機會,祂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是有還擇的問題,聖經沒有明顯的記載「這些」是甚麼,可能是指一百五十三條魚,非常多的財物,也可能指那條船,是彼得的事業,主要彼得再次思想他內心最喜愛的是甚麼。

    今天主耶穌也向你發出這問題,「這些」可能是指你的兒女、事業、家庭、配偶、我們是否不讓主作王。可能我們已接受主,但生命中有很多房間,只把主接到廳中,房間卻不能讓主進入。彼得對主說:「你知道我愛你。」但主不滿意他的答案,反而接二連三的問他。主要彼得明白祂是無不知的,祂知道彼得愛主的深度。有時我們常說愛神,但對神卻不真,有首詩歌「我寧願有耶穌」,寫這詩的人有個深刻感受,認為耶穌是至寶,但於唱這詩的人要小心,常省察自己是否真正愛主。

    當主耶穌查問彼得的愛心之後,祂就給彼得一個使命。主要彼得除去自卑感,重思蒙召的經過,又叫彼得認識自己愛主的心,而重新使用他,祂不願彼得在失敗中難過,乃是要他起來牧養主的羊,為主作工。

    現今世上還有很多人從未聽過主的福音,在此黑暗的時代中,神的兒女當像明燈輝耀,不可在失敗中難過,重新起來為主作工。但我們不可忘記,為主作工是需要付代價的。傳說彼得於年老時被拉入羅馬獄中,倒釘十字架而死。彼得跟從主要付生命代價,同樣的,凡立志跟從主的人,也要付上一切。

    中國大陸的信徒們常要面對被刑罰的壓力,面對逼迫甚至失掉生命;教會能夠長,乃是因信徒肯付上代價,但在付上的代價下面,有神豐富的恩典。

 

結語

    求主幫助我們在新的一年裡,更新自己屬靈的景況,重新計畫如何事奉主,及勝過過去的失敗,使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今天我們這些信主的人也有行使神蹟的能力,主耶穌在馬可福音十六章很清楚的應許,「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信我的人,要作比他更大的事。」弟兄姊妹,只要我們憑著信心奉耶穌聖名禱告,斥責邪露惡魔,祂們也會離開,當我們按手在病人身上的時候,病人必被醫。神今天要通過我們每一個相信他的人,來彰顯祂的榮耀,只要你相信,就必得著。

 

               復活主說吃    楊浚哲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5121523

 

    「吃」這個字是主耶穌復活後題起的,主耶穌在這次復活的顯現中,第一句話就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  5節)第二句話說:「你們來吃早飯。」(13節)第一句話是問題,第二句話是是呼召。

 

「你們有吃的沒有?」

    為什麼主要問他們呢?有二原因為要提醒他的門徒,使他們知道憑己意去行,結果是一無所得,主耶穌問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這句話有兩個意思;

    第一,表示關心他們各人的飽足或饑餓,到底他們有吃的沒有?在未答覆這個問題以前,請先看路加廿四章,4143節,路加在這裡記載主問祂的門徒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在約翰福音是記載主問他們說:「你們有吃的沒有?」問題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門徒的答覆卻不一樣,因為約翰福音記載他們回答說:「沒有」:路加福音卻記載說:他們有,因為人們一聽見主的問話,便給他一片燒魚,大概那時門徒已經吃過飯,剩下一片燒魚,他們把這個給主。

    請注意:為何路加福音記載他們在房子裡有吃,並且有餘,而約翰福音卻記載他們在海上,反倒沒有吃呢?這是因為主的心意是要他們在城裡等候聖靈降臨。(路廿四49)房子是他們所當在的地方,所以他們就有吃的,可是他們對於主的復活不認識,他們憑著己意要跑到海上去打魚,是在神的旨意之外,所以他們就一無所得,今天我們亦是如此,我們來到主前便有所得著,若憑著己意,則勢必腹中空空也。

    第二,主耶穌說:「你們有吃的沒有?」也是問他們有給主吃的沒有,這給我們看見,主好像是餓了,要問門徒取食物,奇妙得很,主為何要向門徒要食物吃呢?本來主若饑餓,不用告訴他們,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主的。(詩五十1213)這樣問他們取食物,是要門徒有一個奉獻的心。路加福音記載;門徒給祂一片燒魚,祂就吃了,他們的意思好像是對主說:「主啊!我們有食物,現在謹奉獻所有的,求你悅納。」無論人在主前奉獻多少,主必樂意接納。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把自己奉獻主,叫祂滿足麼?

    然而看約翰福音記載主對他們說:「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說:「沒有」哦!他們叫主得不到飽足,使主何等失望!為什麼他們叫主得不著滿足呢?因為他們先要滿足己心,他們憑己意下海捕魚,似致一條魚也得不著,主亦得不著飽足。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因為要先滿足自己的心,要隨著自己的意思行,以致沒有什麼可以奉獻給主呢?

    為要警惕祂的門徒,使他們知道,他們憑自己的勞碌,結果是一無所得,當時門徒離開了主去打魚,打了一整夜,受了種種的困難,也許那天夜晚有風浪,天氣又寒冷,他們用種種方法要得魚,但是花了一整夜,打來打去,總打不著一條魚,帶回來的,只是饑餓的肚子,疲乏的身體,枯乾的心靈,過去主與他們同時,有一次只是五餅二魚放在主手中,就能供給五千人飽足,如今自己勞碌掙紮,一無所獲。因此,主耶穌如今來到他們跟前問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使他們知所警惕。但是當主吩付他們將網向右邊撒下,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因為魚甚多。(約廿一章6節)這就給我們看見,主是要他們不可倚靠自己的力量,乃要倚靠主的力量,才能得著所要的。

 

「你們來吃早飯」

    主耶穌在這次復活顯現中,對門徒所說的第二個「吃」字;是一個呼召,是要他們來享受主為他們所預備的,當彼得和其餘六個門徒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約廿一9節)本來他們沒有預備一點東西,連一條魚也沒有,但是主卻為他們預備了炭火,又吩咐他們來吃早飯,這就給我們看見,這位復活的主,在祂那裡有溫暖,有飽足,正如祂自己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章35節),並且祂所預備的是極其豐富。叫人享受不盡,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因為些少的獲得,就自滿自足,要時常來到主前,享受祂的豐富,因為祂有豐富之恩典,(約一章16節),有說不盡之恩賜。(林後九章15節)

    他們吃了早飯就怎樣呢?本章15節至17節記載主對他們有兩個委託:(1)為祂工作,(2)跟隨主到底,這一點對奉獻的人有極大關係。

    為祂工作——主耶穌在這裡一連三次吩咐彼得,你要餵養我的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主如此迫切委託彼得,是要成全主在釘十字架以先,為彼得所祈求的。(路廿二章32節)原來主清楚知道,祂自己不久要到天上去,地上有許多小羊需要餵養和牧養,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這樣委託。各位,今天我們各人在山上既已得食而且飽足,就應下山將所得的靈糧,牧養其他的羊群,巴不得主的靈感動我們,使我們知道在教會中為主工作的責任,因為今日在教會中,有許多小羊需要我們餵養,引導,指揮,保護,照管的,然而我們要注意,當日是主先問彼得:「你愛我麼?」和等待彼得回答說:「主啊!你知我愛你」,才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這就給我們看見,愛是先決的條件,只有愛主的人,才能為主工作,如果沒有先愛主的心,一切都是空虛。有一位青年女子,平日從不動手做女紅,但有一天,她埋頭苦幹,做東,做西,你猜他做什麼?做自己的衣服,她在準備作出嫁的衣裳呢!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愛的原故。今日,你們亦是如此,若能有主愛的激,就能起來為主作工,牧養主的小羊。

    跟主到底,主在本段經經文裡,一而再的吩咐彼得說:「你跟從我吧!」  (19節、22)意思是要跟主到底,跟主到底有什麼秘訣呢?第一、是不隨己意,絕對順服,主對彼得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這是形容彼得少年時代,作事的自由,「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帶到不願意去的地方。」這是指彼得年老時代,不得自由,伸手被人捆綁,為主殉難,因為不願意去的地方,是指法場說的。無論如何,彼得總要不隨己意,絕對順服主的旨意,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果然,日後彼得為主盡忠,他跟主到底,基至被人捉拿、刑罰。據說,彼得最後被人捉拿要釘死十字架上而彼得自認不配,要求倒釘十字架,你看,他是何等的忠心呢!利未記一章裡面,記載以色列人獻燔祭,是要將祭牲剝皮、切塊、然後放在壇的柴上,完全燒盡,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今日我們亦當如此不隨己意,絕對順服主,把自己獻上作主有用之器皿。

 

               你愛我麼?    李崇明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17

 

預言應驗

    當主耶穌被賣在罪人手裡,快要掛在十字架上代替世人的罪孽受死之先,祂知道經上所說:「我要打擊牧人,羊就分散」的預言快要應驗了。所以主對祂的門徒說:「你們都要跌倒了」  (可十四27)。然而彼得卻非常自恃,只見他排眾而出,誇誇其談地對主說:「眾人雖然離棄你,我總不能,我就是必須與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這是多麼愛主和充滿信心的說話,我們相信彼得是一個真誠信主而且是極端愛主的人;也看出在眾使徒中,彼得是個肯於負責及自願為首的一個好門徒。然而曾幾何時,當主被捉拿後不久,門徒中除了賣主的猶大外,出人意外的,那口口聲聲說愛主的彼得,卻變成一個口惠而實不至的人,他果然應驗主所說的:「雞叫兩通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結果彼得就膽怯懼怕,敗退在一個使女面前,難怪當他一想起主所說的話,與自己的言行比對起來,就悔恨痛哭了。

    不僅如此,當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彼得和眾門徒以為主已經死了,他們感到失卻憑藉,灰心失望,前路茫茫,以為從此無以為靠,既無金錢,又缺財力,尤其是那自願為首的彼得,不但無法維持眾人,甚至自己明天的生活,也不知如何解決?信心完全動搖了,於是不禁想到重操故業,走回頭的路去。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忽見有人大聲向眾人宣告:「我去打魚了」,一群正在困惑彷徨中的人,看見彼得登高一呼,不由然地,彼起此應地說:「我們與你同去。」彼得和眾門徒追隨主耶穌已有三年多的時光,時間不可謂短,所受的造就可算得不少了,然而彼得卻提議「打魚」去,三年受造,毀於一旦,主的心是何等的傷痛,他們的失敗是多麼的可惜!

 

神無比的愛

    幸好神的愛究與人的愛不同,人的愛如鏡花水月,而神愛人的心卻永遠長存,人雖然離開了主,走自己的路,以致他們陷於困難痛苦,無路可走,受人白眼,乏人照拂,就在這般難過的日子之下,神的愛對於那些苦難的人,更會顯得完全的。

    彼得和眾門徒回到提比哩亞海邊,重操故業,以為可以滿載而歸,生活解決,豈料勞苦了一夜,什麼也沒有得著,這是人離開神走自己路的結果,就在他們正在饑寒交迫,極端為難的時候,復活的主來了,耶穌向他們顯現,並帶來了炭火,上面有魚和餅,主說,「你們來吃飯吧,」當他們如此狼狽難過的日子,主沒有離開他們!復活的主仍然供給餵養,照顧他們。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寫照,主的愛何其大,圭的恩何其厚!

  

榮耀神

    神創造我們,是要我們榮耀他;神愛我們,也要我們敬愛祂。究竟我們是否真的愛主呢?所以主曾三次提出,向那自誇愛主的彼得說:「你愛我麼?」(約廿一1517),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彼得是如何的難過,他被主愛所激勵,不再因循自誤,悔改過來,主就赦免他,並三次吩咐他「牧養我的羊」,恢復他使徒的地位,五旬節之聖靈充滿在他身上,彼得大大的為神所使用,一次講道,三千人悔改。神的愛奇妙莫測,祂的思想超過人的思想,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彼得本是一個最愛主的人,他之所以會如此失敗的緣因,就是主耶穌所說的:「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十四38

    當日彼得聽了主的呼召後轉身過來,看見主所愛的門徒約翰跟著,就問主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主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彼得是要看人看環境,主要彼得不看人,不要看環境,一直跟從主到底,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既然吃飽了,有力了,也該奉獻自己給主,起來,跟從主到底,不要看人看環境,至終必要看見神的榮耀。

 

結語

    今天,我們看到不少原本是愛主的弟兄姊妹,也因為肉體的軟弱,為世界的聲色貨利所誘,引起自己私心的喜愛,於是行其肉體所喜愛行的,以致漸漸遠離神的道,重回自己的路,深入迷途,流連忘返;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教會的傳道人,他們雖然也看到一些快要失喪的羊,不好好去牧養,反而為了討好他們,不想得罪他們,講道的時候,只用好聽悅耳的講章,從不指斥群眾的罪惡,放棄神交付他們的使命,任由群羊失散、墮落,那又怎會不使神的心傷痛呢!難道我們如此行,可以說是「愛主」麼?

    復活的主過去如此詢問彼得,今天一樣要詢問我們說:「你愛我麼?」但願我們學效彼得所說的:「主啊,我愛你!」也像彼得一樣悔罪,認罪及改變過來,雖然我們過去實在冷淡失敗了,可是我們不要難過,只要我們現在真的愛主,主的愛一樣臨到你,祂必定供給、照顧、保守你,正如祂保守、賜福彼得一樣。

   

尋主的同在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17節,雅歌一章7節三章17節,啟示錄二章1—至5

 

宇宙中最奇妙的事

    在約翰福音第廿一章,我們可以看見宇宙中一件最奇妙的事。主耶穌一連三次問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主是那麼沉重、那麼迫切、而且帶著無限之期待的,這樣連續不斷的問彼得,是為了甚麼呢?當時主若還在肉身裡,我們或者可以解釋說:可能因為祂被人棄絕,受人冷落,感覺孤單,所以需要同情、需要愛。但是,這時主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了,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祂也就是創造萬有的神,祂是無所不備、也是無所不能,獨行奇事的那一位;在祂決沒有甚麼需要,也是不會有所缺乏的,但祂竟然需要愛,需要卑微之人的愛,這是奇妙!

    我們常常會因看見一些神的作為,覺得奇妙。比方說,祂怎樣安排個人的道路,改變客觀的環境人事,使人所願的得成,甚至超過所求所想的;我們就說:神真是奇妙。或者當我觀察造物的現象,和自然界的奇觀,我們不禁讚歎說:這真奇妙。其實,這些都不算為太奇妙,因為神原是萬有的主,全能的神,祂調萬事為人效力,或者設立規律使萬有遵循,在祂,這些都不算甚麼。就如一個至尊的國家元首,他有權柄能力管理社會秩序,調動民眾,或者為人民做些甚麼事,這都算不了甚麼。但他若對一個至卑至賤的人懇切的問說:「你愛我麼」?這才使人覺得奇妙!創造造萬有的神,比一個也不過是受造的君王,祂的權能尊榮有何等超絕?但祂竟然需要獲得卑微之人的愛,這豈不是比任奇妙之事更奇妙的奇妙了嗎!確實,在這宇宙中再沒有比這更奇妙的事了。

 

神需要愛,因為祂愛我們

    我們要問說:神為甚麼需要人的愛呢?在祂並不缺少甚麼,為何偏偏要探索尋求人的心是否愛祂?而且迫切的盼望能獲得這個愛呢!只有一個解答:因為祂太愛我們了,愛到一個地步,祂需要完全的得著我們的愛;不然,祂的愛心是無從滿足的!

    主的十字架,的確將神的愛向我們顯明瞭出來。羅馬書五章8節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但是,十字架的愛不止一件「事」,不止是神在祂的愛心裡為我們作了一件事;十字架更是表明一顆愛我們的、無限愛的「心」。它若只是「事」,當它作成也就算了:但它是一顆無限愛的心,所以當主從死裡復活之後,還要屢次的向門徒顯現,並問他們說:「你愛我麼」?

    這好比一個人,當其他的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憑愛心為他們做些甚麼事,他為他們做了之後,決不會問說:「你愛我麼」?因他不需要這樣的愛;所以不需要這愛,因他心裡並非完完全全的愛他們。

    對於自己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不止肯為孩子們做任何所能做的事——甚至犧牲生命,而且更要得著他們的愛,因為他愛自己的孩子的愛,與愛別人的愛,完全不同。人對自己的孩子有完全的愛,所以也需要得著孩子們的愛;不然,他的愛心是不會滿足的。人只有對自己最心愛的人才會問說:「你愛我麼」?而且切望、要求、得著這個愛!人對於外人,決不會這樣的尋求其愛的。別人的愛或不愛,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心境、情緒、或者生活的狀態。但對於自己所心愛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乃是非要得著他的愛不可!得著愛與否,可以說是:自己生命之系!

    神就是這樣的愛我們,所以才這樣的要得著我們的愛,祂問說:「你愛我麼」!神對我們的要求就是愛,申命記十章12節說:「以色列阿!現在耶和華你神向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愛祂」。在耶利米書裡,神說:「我永遠的愛愛你」,以弗所書說:基督的愛是無法測度的……對於這愛,我們要怎樣的回應呢?

 

愛主的表現——尋求主的同在

    我想,所有嘗過主愛的人,都要回答說:「主,願我能愛你」。但怎樣才是真正的愛主呢?第一件事,就是要尋求主的同在。

    在雅歌裡,那追求主的書拉密女,在內室裡經歷過與主親密的交通乏後,她問說:「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鄉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件的羊群旁邊,好像流離失所的人呢(原文)?」這叫我們看見,她是一個真實愛主的人。祂愛主,她稱主作「我心所愛」的:愛主,使她表露在對主的稱呼裡。

    她愛主,需要主的同在,尋求主的同在,所以問說:「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這是她唯一的問題,也是她最迫切要知道的,好叫她能夠活在、行在,主的同在裡。她好像說,我不求知道更多的事;不求你告訴那許多深奧的道理,和那些重大測不透的事。(這的確是許多人所喜歡知道的,因為他們的心就喜愛這些)我也不求你告訴我:我的前途多光明,我將去的天堂多榮耀美麗……我只求你告訴我,你在那裡?那裡有你的同在?我心所追求、所羡慕的、還不是天堂、不是永世的福樂,乃是你自己。若沒有你的同在,天堂也減低它的價值,永世的福樂也失去它的滋味。這就是愛主,愛主第一是尋求主的同在。

    我們都領會,在真實的愛情裡,分離是最大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痛苦;也是無可填補的些空!所以在雅歌第三章的開頭,當書拉密女失去主同在的時候,顯得那樣的焦灼愴惶;一面急切的尋求,一面過人就問說:「你們看見我心所愛的沒有?」這就是愛的真情流露。愛祂,就需要祂,愛祂,不能一刻沒有祂的同在;因此,也切切的、時刻尋求祂的同在!

  

愛是無可代替的

    愛是無可代替的。書拉密女問說:「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流離失所的人呢!」我們看見,在這裡她也能得到餵養,得到看顧;可能看顧餵養的人,對她也相當的情誼深厚、照顧周詳細密;但他不是主自己,不過是主的同伴而已。這位主的「同伴」,可能是十分忠心殷勤的,可能也是很有愛心,善盡他牧養和教導的職責與恩賜的,把他的群羊牧養得非常的飽暢舒適。這一切雖然都很好,但在書拉密女,她仍然感覺自己好像是流離失所的人。她沒有真實的滿足,沒有真實的安息和喜樂;為甚麼呢?因為主自己不在這裡:所以她問說:「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

主的同在,是無可代替的。人情的照應不能代替主的同在;在團體生活中的和諧相處,彼此的情誼,不能代替主的同在;正統的禮儀、妥善的教導、純全的道理、宗教虔誠的氣氛、以及許許多多在人看來都是美善的人、事物,都不能代替主的同在。書拉密女並沒有說她現在所處的這些都不夠好,因此使她厭倦。不,可能這些都很好:這裡有羊群,有牧人——而且還是主真實的同件,有牧養,有使羊歇臥之所。但是,在這裡決少主的同在,所以它也不應該是我可以安心相與的地方;我不能不求問說:「何處」?唯在主的同在顯在那裡,那裡才是我的心之所向,心之所安的所在。一切是在於主的同在;若沒有主的同在,一切也都失去它應有的意義和價值!這是她的心境和要求;是她愛主之心的表露。

 

墜落,是由於離棄了愛主的心

    以別的代替主的同在,就是墜落。在啟示錄裡,主責備以弗所的教會就是這原因。主說:「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能忍耐,為我的名勞碌,並不乏倦。」這些在人看來都是頂寶貴的,主也沒有說這些不好。但是,若沒有主的同在,這些已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主說:「然而我有一件事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這起初的愛心是甚麼?就是一切都是行在主的同在裡。

    有人以為主所說的「起初的愛心」,是指信徒剛剛蒙恩,或者初得復興的時候,那樣為主的名不顧一切的,犧牲、勞碌、為主活著;這種光景,現在都漸漸的喪失了。其實,主所說的起初愛心並不是指外面的這些表現的話的。

    論外面的表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變,主說:他們仍是「為主的名勞苦,並不乏倦」,而且仍有他很好的行為,和持續的忍耐,他們並未離棄這些。他們所離棄的,乃是主的同在。起初他們是在主的同在裡,而有行為、勞碌、和忍耐。現在呢?他們仍有他們的行為,或者為了主的名而有的勞苦和忍耐,但卻沒有主的同在。

    換句話說:他們起初的起候,所以有好的行為和表現,所甘心勞或者忍受一切,都是為了愛主的緣故;現在呢?不一定;行為不過是行為,勞苦忍耐也不過是勞苦忍耐而已,不是出於強烈的愛主的心情,也不必有主的同在。更可能是以行為,勞碌、和忍耐,代替了愛主的心;因此,主才責備說:「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這就是所有屬靈墜落的情形和趨勢;起初的時候,因著愛主,而有某些事物或表現,在這些事物或表現裡,也滿有神榮耀權能的同在。漸漸的,人離棄了對主的熱愛,而仍保留那些事物或表現的外彀,裡面卻沒有神的同在,而人仍舊可以照樣的行,照樣的表「演」,這就是墜落。完全以宗教或行為的外表,替代了愛主和主的同在。

    所有屬靈的墜落都是如此。就以聖殿和獻祭的事為例;起初聖殿被建造起來,神的百姓因愛他們的神,就以牛羊為祭獻於神,結果是「那時耶和華的殿有雲充滿,甚至祭到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砷的殿。」  (代下五1314)我們看見在這裡滿了神的榮光和同在,以至人在其中沒有自我表現的可能。但過後,聖殿和獻祭的事依舊存在、依舊進行,但愛神的心情和烈焰卻已冷卻

甚至熄滅了;因此,神的同在也不再顯在其中了。這就是墜落。

 

見證,產生於主的同在

    因此,主對以弗所教會說:「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檯從原處挪去。」

    燈檯,是像征主的見證。主的榮耀、光輝、美麗,要從教會照耀在這世界裡。教會怎樣才能成為主的見證呢?並不是教會本身所有的行為,或勞勞忍耐,就能成為主的見證。乃是更需主的同在顯在這些行為或勞碌忍耐上,那才是見證。教會或聖徒個人若是失去了主的同在,僅僅剩下一些主的同在曾經顯在上面的行為、勞碌與忍耐,那就不是主的見證了。因為他們叫人所看見的,只是這些行為、勞碌、或別的事物,而不是主自己,這就不是主的見證。主的「見證」,乃是叫人從一切事物中看見主自己;並且認識只是怎樣的一位元,這才是主的見證。總之,主的見證是叫人看見主的同在。

    教會所以失去主的同在,乃由於「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教會怎樣才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呢?那就是她對主的感覺不是那麼需要;好像主也可以,沒有主也可以似的。起初不是這樣,起初的時候,主是她唯一的需要,不能有一個時刻沒有主的同在,也不能有一件事可以沒有主在其中。可以說,每一件事都是由於「需要主」而產生、而促成的。

    他們有好的行為嗎?好的行為是由於他深覺需要主,深怕失去主的同在,因此改變自己的生活行為以適合於主,由此而產生了好的行為。勞碌、忍耐、或其他的事也都是這樣。這就是他們起初的愛心。但現在不是這樣了,對主不覺得那麼需要了;有主的同在故然可以,沒有主的同在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行為、勞碌、和忍耐,以及其他宗教的禮儀生活等等,一切都照樣進行。這就是離棄了起初的愛,所以也就失去主的同在和見證。

 

愛是,不能缺少所愛的

    甚麼是愛?真實的愛,是不能缺少自己所愛的;也不能從自己所愛的以外,得到任何的滿足。這從夫婦彼此相愛的情形中,得到很好的例證。妻子假使可以沒有丈夫,仍舊能過著快樂的日子;她能從別的事物中得到滿足,如同從丈夫得到滿足一樣;這就已經失去了她對丈夫該有的貞潔的愛。其實,神與祂百姓的關係,正如丈夫與妻子一樣的。在先知書裡:無論是何西阿,耶利米、以賽亞、或別的先知書,神都以妻子的稱呼來稱呼禍的百姓。在新約裡,說到主與教會或聖徒個人的關係,也是如此。這是說明,我們愛祂,應該像妻子愛丈夫一樣的;我們不能沒有祂,也不能在祂以外,滿足於任何的事物。聽說,寫「救、知、樂」的佐治卡亭弟兄,在他九十多歲的時候,有弟兄去見他,當時他已記憶衰退、耳朵遲鈍,但他的心和口卻不住的說:「我不能沒有祂,祂也不能沒有我」。這就是愛。愛是不能決少自己所愛的,和祂的同在。

    但可惜,今天在教會中或在信徒裡面,有太多的東西可以代替主;而且他們也可以從它得到滿足。因此,尋求主的同在,反而成為「勿需有」的事。他們只知道生活在這些與主似乎「有關係」的人、事、物中,卻不知道應該活在主的同在裡。像書拉密女所說的:「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邊」—由此可見,只有她是不滿足於現在的種種,而其餘的羊則只知道活在「牧人」的照管之下、只知道活在羊群裡、羊圈中;群和圈把她們擠得緊緊的,不容她們去尋求「心所愛」的,最後甚至變為不曉得「尋求」了,甚至不曉得還有該是自己「心所愛」的存在呢!這是夠可憐的迷失,失迷於「群」中,或者說是失落在主的「同件手下」的主的羊!她們嘗不到「心所愛」者的撫愛,和祂同在的甘甜!原因都在於她們不尋主的同在。

    有很多的事,都可能誘使我們不知不覺的離棄了起初的愛,以致失去了主的同在,我們還自以為是愛主的。以弗所教會(或信徒)的「為主名勞碌,並不乏倦」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們為主而奔波勞碌,能說是不愛主的嗎?但主說:「我要責備你」:並且說:「若不悔改,燈檯要挪去」。這是為甚麼?因為他們只注重自己的工作,過於注意主:愛「事奉」過於愛主。不必有主的同在,工作可以照樣的進行,這就是今天基督教的工作非常興旺,而主的見證卻非常軟弱的原因。人能看見有大群的人為「主的名」熱心勞碌,卻少能從他們的勞碌裡看見主的榮光和權能的同在,這是可悲的事!

    還有許許多多的宗教(甚至所謂屬靈)的事物,都會叫我們過於注重它,而至「離棄了起初的愛」。路加十五章裡的浪子,得到了父親的產業,就往遠方去了;我們豈不也有可能只是貪求神的恩賜,而非追求賜恩的神嗎?大兒子則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其實祂是喜歡田間的工作,過於喜歡他父親;但不可缺少的只有一件,所以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和我同在」。不斷的尋求,而且活在主的同在裡,才是愛主的根基。

 

要竭力的尋求,恢復,持守

    我們要再從書拉密女的經歷中,接受一點教導。到了雅歌第三章,書拉密女失去了主的同在;她說:「我夜間躺臥在床上,尋找我心所愛的,我尋找祂,卻尋不見。我說:我要起來,遊行城中,在街市上,在寬闊處,尋找我心所愛的;我尋找祂,卻尋不見。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我問他你看見我心所愛的沒有?我剛離開他們,就遇見我心所愛的。我拉住祂,不容祂走。領祂入我母家,到懷我者的內室。」

    她為甚麼會失去主的同在呢?由於祂愛以往的經歷,過於她所經歷的主。由雅歌第一章開始,我們看見她與主之間有非常甜美的經歷;她嘗過主那勝過美酒的愛情,也有過那「內室」的親密交通,「以青草為床楊」那無羈無絆的自由,以及「坐在祂的蔭下,嘗祂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這些都是叫她頂有享受的經歷。但這經歷,反而成為她與主之間的阻隔,因為她留戀於這經歷,過於戀慕主自己;所以,在第二章十節以後,主一再的呼召說:「起來,與主同去」時候,她卻拒絕了。她說:

「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你要回轉到比特(分離的意思)山上來。」她愛那甘甜的經歷,過於愛主自己,因此失去了主的同在。這就是離棄了起初的愛;起初乃是由於她單純的愛主,而有那經歷的;但現今卻是寶貴經歷而不是寶貴主了!以致她落在失去主同在的痛苦中。

    但是,當她竭力尋求的時候,主就遇見了她,她也竭力的「拉住祂,不容祂走,領祂入我……內室」,由此,她又恢復了與主同在的豐滿生活。這就是愛,所以愛主的愛,乃是表現於尋求主的同在,並且竭力的持守在這同在中的生活。願我們也都這樣學習!

 

              愛的持守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17

 

    「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  (約廿一15

 

愛是生命的維繫

    我們與主之間的關係,完全在於愛。我們是藉著愛,連結於主;主也是因著愛,把祂自己更多的賜給我們。雖然我們今天對主的愛領受的有限,但它已可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詩歌裡說:「到了那時,我要證明你愛有何價值。」的確,要等進入永世,我們才能完全領會神愛的價值;因為它太豐厚、太深廣了。神的愛不止像深海一般,淹埋了我們所有的罪孽;而且把祂自己不斷的注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靈魂有如飲于愛的泉源。

    神的愛深廣莫測,我們非到永世無法完全明白。但詩歌的下一句說:「但在今日,我的生命就先靠它扶持。」是的,我們的生命時刻都在神愛的扶持中,不然的話,我們會覺得「難以活著」!神的愛扶持了我們的一生,使我們經過了狹窄的道路,經過了困苦的境遇,也經過了諸般的患難和試煉,仍然能夠滿有朝氣,滿有生機的活著。聖經上說:「盼望也不至於羞恥,因為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就是這意思,這是基督徒的生活,是我們的生命維繫之於主愛的生活!

 

愛主,是主愛的反應

    約翰被稱為愛的使徒,他對主的愛有深切的體驗,豐富的經歷。他知道在主的愛裡所包含的有多深廣。主在地上的時候,他會將頭靠在主的懷裡,表明他是深嘗過主的慈愛的。在他晚年的時候,寫了約翰壹書。在這卷書信裡,他表露了神愛的豐富。例如,他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從這句話可見,他對於神愛的無限蘊藏,有他極其深切的體會。史百克弟兄曾說過:「神的愛所能給的,沒有能多過使我們能作祂的兒女」。這實在是說出了愛的無限包含!

    同時,在這書信裡,他從自己的經歷中也告訴我們許多,如何維繫與主之間愛的關係。

    第一,他說:「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意思是說:我們所以會愛神,是因為嘗過神的愛;人若不是先嘗過神的愛,就無法、也是不會愛神的。我們愛主,乃是對主之愛的自然反應。假若我們是確切嘗過祂愛的甘甜,也實在得過祂愛的扶持,就怎能不愛祂呢?

    在雅歌裡,我們也能看見這事實。書拉密所以那樣的愛主,愛到主要稱讚她的愛情,說:「我妹子,我新婦,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就因為她先飽嘗了主的愛。所以,我們能從雅歌裡看見頂美麗,也是頂自然的事實;主稱讚書拉密的愛所說的話,和書拉密稱讚主愛的話,幾乎完全相同。書拉密對主說:「你的愛情比酒更美,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  (歌一24)而主對書拉密說:「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歌四10)不是幾乎完全相同嗎?這不是說我們能愛主,像主那樣的愛我們。乃是說:我們所以愛主,是由於實在嘗過主的愛,因此約翰說:「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

 

飽嘗主愛在於深刻的羡慕

    書拉密所以能這樣飽嘗主的愛,乃是由於她有深刻的羡慕,並且發出呼喊。在雅歌開頭的地方,她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因為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這是發於她內心深處的要求與願望。她向主不求別的,只求「用口親嘴」。親嘴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表現,二者之間沒有一點間隔的存在。她除非與主之間保持這樣親密的關係,她的心是不會滿足的,這是她的願望。但她所以有如此的願望,是由於被主的愛所吸引。所以她說:「因為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酒不止會使人陶醉,忘卻一切的憂愁;酒也能使疲乏的人,身心暢舒,重新得著力量。書拉密所以說主的愛情比酒更美,是因她深深的體會,主愛對於生命的價值,遠超過美酒所能加予人身體的好處。所有人生的疑慮愁煩,在主的愛裡都要消除,只有感到生命的喜愛歡愉;並且它能使人從新得力,心靈受到激勵與扶持。所以她就這樣如饑如渴的,深願能飽嘗主的愛,就發出呼求來。

    這樣的禱告是不會被拒絕的,也不會遲延得不到答應。主所喜悅的,就是屬祂的人在愛裡與祂聯結。因此,書拉密很快的就說:「王帶我進入了內室」。內室是隱密的所在,是外人不能隨意進入的。內室的關係,內室的生活,是隱藏、甜美、而親密,又是絕對個人的。這是聖潔生活的根源,又是信徒被模成、返照主的榮美的「暗室」。在內室裡,她才實際的嘗到主愛的甘甜、激勵;因此,她就稱讚主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這「內室」,不一定是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乃是個人心靈的深處。所以,任何人隨時隨處,都可以有自己與主相親的「內室」。在內室裡,她飽嘗主愛;在內室裡她也說:「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愛主,乃是主愛的反應;也是每個飽享主愛的信徒,生命中頂自然的表現。

 

單純而專一的愛,使主戀慕

    書拉密的愛,不止獲得主的稱讚,而且也使主的心戀慕於她。主說:「我妹子,我新婦,你奪了我的心;你用眼一看,用你頸上的一條金煉,奪了我的心」。書拉密的愛所以能奪取主的心,乃在於她的眼。眼睛是人全身器官中最涵蓄的一個器官,也是最富於感情的。眼睛能說出人的口所無法表達的,深沉、真摯、而隱藏的,心裡的情感和意念。主耶穌也曾說過:眼睛就是人身上的燈,把人心裡的情景全都表露出來。書拉密所以用眼一看,就奪取了主的心,就在於她眼睛的單純。因為在這前面,主稱讚她眼睛的美麗,好像「在帕子內的鴿子眼」一樣。(歌四1

    鴿子的兩隻眼睛,只有一個焦點;她不能同時看兩個東西。這是表示愛的專一而單純。不能主和世界,同時都存在我們心裡,都覺得可愛;那就不是鴿子的眼睛了。保羅說:他是看萬事如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他是不斷的注視於基督,所以才變成主的榮形,好像從鏡子裡返照一樣。這就是純一的愛。並且書拉密的愛不是顯露在外面,乃是隱藏在裡面的,好像在帕子內的;這愛才能支配主的心,使主滿足而戀慕。

    這好比馬利亞那單純而熱切的愛,會使主不得不暫時留在地上,先向她顯現一樣的。有人問說:為甚麼在約翰福音廿章,主復活以後不讓馬利亞摸祂,而在馬太福音廿八章卻容婦女們抱住祂的腳拜祂呢?我說:聖經本身已經告訴你,主耶穌為甚麼不容馬利亞摸祂。主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這就是答案;因為祂還沒升上去見父。

    舊約聖經告訴我們,神的律法所定規的是這樣:所有樹上初熟的果子和田裡初熟的莊稼,人都不可吃,必須先帶到聖殿那裡獻於神;然後人才可以吃。聖經也告訴我們,主耶穌是死人中初熟的果子,祂是從死裡首先復活的。所以祂理該先升上去,讓父享受祂復活的新鮮,然後人才可以飽嘗祂復活的豐富;這是神所定規的程式。但在這裡,因為馬利亞那熱切而單純的愛,把主系住了,使祂不得不暫時先向她顯現,滿足祂愛的饑渴的要求。(馬太廿八章所記的乃是主升上去見父之後,再來到地上的事。)

 

與主的親密,是愛的泉源

    這些事都叫我們看見,保持與主間親密的關係,向著祂有一個饑渴的心,乃是愛的泉源;使我們能向祂湧出心中的愛情。

    不錯,我們愛主,乃是主愛我們的反應;但是,我們若要飽嘗主愛,就非先有饑渴的心不可。書拉密乃是先有那樣的饑渴,而後才得確實的飽嘗主的愛。我們今天何等需要,有一顆像書拉密那樣迫切的心;迫切的要求主親密的同在。她喊著說:「願祂用口與我親嘴」。她要生活在與主的親密裡,不容有一點阻隔的存在,也不容心裡稍微與祂疏遠,別有所趨!我們也應該這樣。與馬利亞一同來到墳墓那裡的兩個門徒,所以不能首先看見復活的主,就因為他們的「心不在焉」。聖經告訴我們說:

那兩個門徒既看見墳墓是空的,主不在那裡,他們也就「回自己的住處去了」。這就是他們的「無心於主」;主在不在這裡似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們都有自己的去處,還有自己的世界或甚麼的!但馬利亞不是這樣,聖經說:「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她為甚麼哭呢?除了主親密的同在之外,她無處可去,無處是她可以自得的地方;現在主既不在這裡,她只好哭。這是她的迫切。詩歌上說:「我不能活無祂之處,我愛祂的持握」。只有這樣饑渴的心,要求活在主的親密裡,才能飽嘗祂愛的甘甜。

    但可惜,今天許多信徒,把主當做只是遠在諸天之上的崇拜對像,與自己的生活隔得好遠好遠的,好像從無關涉似的!也有的以為我們既是漂流在今世的曠野裡,肉身的幔子仍然存在,與主之間的阻隔是難免的,完全的親密須要等到來世!因此,一切只可在任其自然了……無論怎樣的想法,都是錯誤的。我們要知道,我們若沒有活在與主親密的同在裡,就是今生以及來世的最大損失。主離世之前,對門徒說了許多話,其中最緊要的是:「到那日你們就知道: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

(約十四20)祂既是在我們裡面,我們生活在與祂的親密裡,豈是「難得」的呢?我們需要在愛裡保持這樣的親密—也是在親密裡,保持這樣的愛而愛祂。這就是約翰所說的:「住在愛裡面」。

 

 住在愛裡的要件——遵守主道

    約翰說:「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這就是信徒頂甜美、頂自由、也是頂豐富的生活。約翰還告訴我們一些「住在愛裡面」的生活要訣:第一,他說:「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這一句話也可以翻譯作;「神的愛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這話就是說,神的愛原是無限的,它能充滿一切讓它充滿的。但是,人的情形如何,是會限制這「無限」和充滿的。就如海水原是豐富的,它足能充滿任何的瓶子,但瓶子本身的情形如何,會限制、會阻礙它的充滿。這就是神的愛在人裡面,常常不得「完全」的原因。

    若是神的愛能在我們裡面得著完全的地位,自然的我們愛神的愛也就完全了。這樣愛的「完全」,是在於我們遵守主的話;這道理是非常容易領會的。比方,父母對兒女的愛,在某種範圍裡說,是「完全」的。因此,他們對兒女總有一些盼望和期待。他們對兒女所說的話,往往也是出於他們對兒女所有期望的心意。兒女若能體會父母至愛的心意,而且照著他們的話行;他們的心,豈不要充滿了對父母之愛的感受麼?這樣,他們照著父母的期望與教訓而行,也就是愛父母的最好表現了。

    我們愛主,也必須這樣;要照著主的話行。悖逆,乃是不體會愛、不接受愛,更是不報之以愛的最壞表現。書拉密的愛所以能得主的稱讚,不止因為她的愛是專一的,她的眼像鴿子眼一樣;也是在於她有「愛的順從」。因此主說:「你用項上的一條煉,奪了我的心」。「項」是象徵人的意志之所在。神屢次責備以色列人說:「他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這就是說他們是一般悖逆、不肯順從的人。他們既是悖逆神的心意,不肯遵行神的教訓;他們也就成為離棄了神的愛,不會愛他們之神的人!但書拉密卻不是這樣,在她頸項上有一條煉,這是表示她肯受約束,甘心活在愛的順從裡;唯有這樣,才能叫主愛她的心意,得以成全。包唯有這樣,她愛主的愛,才有真實的價值;所以叫主的心都被她所奪。因此,我們若要持守「住在愛裡面」的生活,第一該注意的,是遵守主的話。詩歌上說:「愛你,使我能敬畏,你的最小宣告」。這是真實的愛。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也說過:「有了我的命令就遵守,這人就是愛我,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可惜,今天許多信徒的生活,往往與主的話脫節,主的話好像只為著裝飾他們的思想,不為著規模他們的品格行為似的!

 

「不要愛世界」

    第二,約翰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甚麼是世界呢?就著外面的事物,很難定下一個標準。但有一個原則,凡是在人裡面會取代神的地位的,那就是世界。比方,有的人可以住華屋,出入則汽車,在他不算世界。因為他只是住在華屋裡,華屋並沒有佔據他的心;他可以這樣住,也可以不這樣住,屋子在他裡面毫無地位,不能佔有他的心,這不是世界。但人若是天天所考究,所注重,所愛慕,所追求的就是食、衣、住……這些事,這些事在他就是世界了。

    約翰說得非常清楚,「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這是一定的,當人全心傾注於這世上的事物,那有心情來愛神呢!即使自以為還有一點「餘心」「餘情」來愛主,那所以為的「愛主」也不是真實的;因為當你臨到世界與主相比的時候,恐怕全心就要被世界占去,不留餘地給主了。所以詩歌上說:「日下有無甚麼東西,與你相爭來分我心?呀,我求你把它割棄,讓你作王無人與競。」這樣愛在我們裡面才能完全。保羅說:「用世物,好像不用一樣,購買的,好像無所得。」這該是我們對待這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心情;用它,而不容它佔有自己的心!

    約翰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翻譯:「人若愛世界,父的愛就不在他裡面了。」這是自然的事,假若我們的心完全被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所佔有,神的愛怎能充滿我們呢?這樣,我們只能活在令人勞苦愁煩的境界裡,卻不能「住在愛裡面」。頂可惜的是,我們的心竟然常常被世界的貪圖或逸樂所宰割,不能經常而穩固的滿足於神的大愛中。許多人把神的愛當做只是調劑情緒的「消遣品」,不以為是日常生活的無盡資源,而飽飲於其中。所以我們的心,競被這世界所腐蝕,不見其「純潔完全」!但約翰警告我們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愛主、跟主    史祈生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19

 

前言

  在福音書裡,關於打魚的神蹟有兩個,如果我們不仔細地去讀,可能以為只是一個神蹟,其實裡面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仍然是兩個神蹟,而非一個。雖然地點同樣是在加利利海所行,卻是兩個神蹟,是兩回事。

 

兩個神蹟

    這兩個神蹟,我們看起來,好像是主給門徒更深一層的帶領,但是仔細想一想,乃是為彼得一個人的緣故,因為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這第一個神蹟,讓他認識自己是個罪人,給他以生命上第一次的轉機。他跟隨主許久,直到主復活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他才清楚領受了得救的經驗。第二個神蹟是在主復活的時候,對彼得打魚時行的神蹟,這個經驗對彼得來說,乃是帶領他有一個清楚的蒙召,從此以後,彼得就一直為主忠心至死。所以我們特別要留意這段聖經,有關彼得的事蹟,在福音書裡記載的最多,他生平的資料占了許多篇幅。

 

彼得

    福音書裡有四次題到門徒的名字,彼得都是名列第一,他是門徒中的發言人,是大哥,是門徒中走在前頭的。他最愛講話,有的講的對,有的講的不對,他說錯了話受主的責備,成為我們的鑒戒。所以彼得留下的事蹟,如果細細去讀,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記得彼得曾說過一句話,主耶穌說:你們當中有人要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與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馬太廿六章講到「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可見門徒都是以彼得為榜樣,在該撒利亞腓立比這個地方,主耶穌說:人說我人子是誰?門徒都以為這個問題很容易答,「人說你是施洗約翰,耶利米,是先知的一個」,結果主耶穌問彼得:你說我是誰,彼得說:是永生神的兒子,你是基督。這句話得到主耶穌的稱讚。彼得常常發問,主耶穌也常因他發問而責備他,因此我們也得到很多教訓。彼得在主耶穌復活以前,真是心灰意冷,他對其他門徒說:我要打魚去了。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和你同去。這句話帶著敗壞,其他門徒就統統跟著去了,所以走在前頭的弟兄姊妹要當心,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帶領人走向正路,也可能走向錯路。

 

不看人只看主

    在屬靈上有長進的弟兄姊妹,千萬記住,人只看你的榜樣,我們知道教會中有一種人,自己不想進天國,還要攔阻人不讓別人進入,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人呢?我們檢討自己,看看自己的光景,我們是否像這樣軟弱的人,我們有時候,因別人看我們的榜樣而跌倒,那叫人跌倒的有禍了,我們應該當心。有一個瞎子在夜間提著燈籠走路,人家知道他是瞎子,問他提著一盞燈做什麼?意思是說:有燈無燈對你這個瞎子不都是一樣嗎?你提燈究竟有什麼用處!他說很有用,免得人因我而跌倒。很多事我們可以做,但如果怕人因我而跌倒的事,就絕對不做,求主憐憫我們。我們跌倒是免不了的事,可是叫人跌倒的人有禍了。當希利尼人來見門徒說:我們要見耶穌。

    全世界千千萬萬的罪人,你說他們不要耶穌嗎?他們要!因為他們心裡空虛,他們需要一種滿足,他們知道耶穌的名,所以說:他們願意見耶穌。可是我們有沒有把他們攔阻呢?讓他們看見主耶穌呢?撒該的故事裡,告訴我們,他不能見主的原因是因他身量矮小,人又眾多,人多不是好嗎,可是有許多閒雜人在其中,很容易叫人跌倒,說不定我們當中,就有很多弟兄姊妹是這樣的人,成為教會中的閒雜人。以色列百姓為何在曠野多次的悖逆神,十次的試探神呢?因為他們裡面摻雜了很多閒雜人,叫他們灰心。今天有很多人到這裡來聚會,偶然你認識一個人,「這個人是基督徒嗎?如果他是基督徒,我情願不作基督徒,因為那個人的行為不好,我認識他!」你不要因為這個緣故,攔阻你進入天堂,為什麼?因為主要我們仰望祂,不要仰望人,你看撒該就好了,撒該怎麼能夠找到耶穌呢?他身量矮小,人又多,他無法看到耶穌,但是他想出一個方法,聖經說撒該走在前頭,走在前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走在後頭的人是你看人家,走在前頭的人是人家看你,所以作禮拜的時候,坐在第一排的人很難,很多人不願坐,坐在前排大家都看見,很不舒服,坐在後面不受人注意,比較自由。我們今天想要不跌倒,有一個辦法,就是走在前頭,不看別人,我們就能得勝。

    我們回到彼得的身上,彼得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訓,我們是否這樣?希臘的一個哲學家告訴亞歷山大說:「若是可以的話,請你讓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今天千千萬萬的人要看主的光,我們有沒有把祂擋住呢?彼得是一個軟弱的人,他跌倒了就說;我去打魚吧!他沒有想到這一句話竟然有那麼大的影響,所有的人都說我們跟你一道去。彼得是一個失敗的人,在這裡我們看到失敗的光景,所以現在一題到彼得,我們就加上一個頭銜,三次不認主的彼得,就好像稱猶大為賣主的猶大一樣。弟兄姊妹,你們要不要名片上印上這個頭銜呢?誰都知道,我們如果將來到天堂去,我們也要找找那個三次不認主的彼得是誰,所以除非我們不跌倒,否則這個痕跡永遠不消除,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跌倒要趕快爬起來,聖經上說:少年人也必疲乏,強壯的人也必全然跌倒,誰沒有跌倒!誰沒有軟弱每一個人都有軟弱,到見主的那一天,我們發現每一個人都跌得滿臉滿頭的血,因為沒有辦法不跌倒。但是弟兄姊妹:一跌倒趕快爬起來,千萬不要像小孩子一樣,賴在地上拼命的哭叫,叫得大家都知道,誰勸都不肯起來,直到媽媽來再三的求他,勸他,哄他,才肯起來,弄得大家皆知。有一位小姐穿著高跟鞋,在西門町街上忽然摔了一跤,四面張望,無人看見,就趕快起來,就說:好險!幸而沒人知道,知道就醜死了。我們也一樣,跌倒是免不了,趕快爬起來,趁著沒有人知道,在主面前悔改,不要像彼得,讓人永遠記得他。

    這次我們見他離開主,去打魚,經上說那一夜他沒有打到什麼,路加福音五章記載的神蹟,也這樣說,整夜勞苦,沒有得著什麼,你若想離開主,你就不能做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把這句話念錯了,離開主,在大事上當然不可以,小事總可以吧!離開主小事難道都不能做嗎?聖經上沒有說人若是離開主,大事不能做,小事還可以做。因此一個屬靈有經歷的人都知道,離開了主,動都不能動,離開了主,一點用處都沒有了,我們一切所得的都是空的,一夜勞苦所得的是什麼呢?連魚都沒得吃,可憐不可憐?離開了主是何等可怕的事。

    記得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海」這本文學名著,他出去打魚,打到了一條大魚,不知道多高興,洋洋得意,滿載而歸,那條大魚拖不上來,他綁在小船旁邊,一路劃回來,心裡好開心啊!我得著了我所愛的,得著了我所想的,真是歡喜快樂,等他到了岸邊,就把繩子拉起來,結果只剩下一付骨頭了,那條魚都被鯊魚吃掉了。我們離開主也一樣,莫想你已得著了,魚也沒吃,連味道都沒聞到,所以彼得離開了主,我們看到這是何等的可怕,後來我們看見主耶穌站在岸上,祂為什麼不行走在海面去幫助他們,這表示主耶穌的關懷,祂愛我們,聖經上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我們,我們軟弱,我們離棄了祂,祂不離棄我們;我們失敗,我們不要祂,祂仍然愛我們。祂站在岸上觀看,祂要看我們有天天放下我們的辦法,有一天到了盡頭,我們舉頭仰望祂,祂要幫助我們,這個愛何籌奇妙。

    弟兄姊妹,我們的主常常站在旁邊觀看,看你的行動,看你的作法,看你的思想,看你用力掙紮,但是主要幫助你,當你什麼時候舉起頭來時,你就看見主在那裡等候要幫助你,我們感謝神!神說,你們沒有求告,我就應允。我側耳聽你們的禱告,神今天一直等候要幫助你,不但如此,我們看門徒在岸上,他們不知道是耶穌,我們也可能不知道,所以我們憂愁,好像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一樣,他們為什麼這麼憂愁呢?因為不知道耶穌與他們同行,如果主與他們同行,他們用不著這樣憂愁,用不著憂慮,他們心裡是快樂、火熱。所以當主站在岸上,他們不知道是耶穌,主耶穌告訴他們說小子啊,你們有吃的沒有?這句話的稱呼是滿有恩典愛心的稱呼,像父母一樣的關懷小孩子有吃的沒有,有時候我們不會體會主的心是何等慈愛。

    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照樣憐恤敬畏祂的人,母親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即或忘記,我耶和華卻不忘記你。神不但做我們的父親,也做我們的母親,我看地上有的人有父親沒有母親,我很同情他,因為他只得了一半的愛,父親不能代替母親,母親也不能代替父親,是兩種不同的愛,才是完全的,我們的神是父親也是母親。我們知道第一次作爸爸的很緊張,站在醫院外面不曉得作什麼好,急死了,等一下孩子出世了,高興的不得了,他問那麼現在我是父親還是母親啊?醫生說,你永遠是父親!你不能作母親。對的,男人只能作父親,我們的神既是父親又是母親,祂的愛何等奇妙。祂就問小子們有吃的沒有?祂沒有責備他們,而後祂告訴他們,要把網撒在右邊就必得著,這個神蹟很奇妙,如果撒在右邊可以得魚,左邊一定也有魚,但神就是這麼奇妙,右邊有魚左邊沒有魚,聽主的話,順服主的就可以得著神所要給你的,所以在人不可能的,在神凡事都能,我們今天在神面前要有這個信心,服從祂的話,我們就能得著神要我們得著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可看見神是何等恩待他,彼得看見主就赤身跳在海裡,後來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在小船上把魚網拉上來,他們在船上吃了,有岸火,有魚,有餅,耶穌告訴他說,你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耶穌是不是嫌不夠吃,拿幾條來幫幫忙,好像現在在中國大陸吃飯要買飯票,米票,客人自己帶米來,你來吃飯,我沒有米給你,拿幾條來幫忙。主耶穌不是會變餅嗎?五個餅兩條魚就可以使五千人吃飽,為什麼還需要再拿幾條來,可見主是欣賞他們,當他們聽主話時,順服主時,主要和他們一同欣賞他們的工作。

    我們今天聽主的話,我們的事奉也是這樣,神何等歡喜。在這裡我們看見當他們去打魚時,聖經上說打了一百五十三條,我想他們數的很開心,他們聽主話得到魚,滿心快樂,他們數啊數啊!打魚的人來數魚是很少的,打是打了很多,從來不去數,他們數了一百五十三條很開心,好像小孩子從媽媽那裡拿了壓歲錢一樣,有了幾個銅板,他以為是財主了,數啊數啊!他希望愈數愈多,他也像大財主一樣,我們從主得的恩典也是一樣,滿心快樂,詩歌上說,當主凡事為他預備,他就大讚美。

    我們是不是這樣,主的恩典奇妙,聽我們禱告,賜我們各樣好處,所以我們大開感恩會,請親戚朋友弟兄姊妹到我們家裡,這不錯,但不要只做到這地步為止,主的事還不只是魚的問題,主有更大的祝福擺在前面,當第一次神蹟的時候,主告訴他從今以後你要得人如得魚,這是大事,列王紀下第三章記載三王五王打仗時,沒有水啊!他們去找先知禱告,先知說你們要在這穀中滿處挖溝,雖不見風不見雨穀中必滿了水,這在耶和華眼中算為小事。我讀到這「小事」,覺得奇怪,這不是很大的事嗎,怎麼會是小事呢?那大事在那裡呢?大事是神要把摩押人交在你們手裡,這才是大事,對不對?書念的婦人接待先知,她就生了一個兒子,在人看這是大事。但這裡說是小事,大事在那裡呢?大事是這兒子死了,竟然會從死裡復活。

    今天主耶穌要我們每一個人往前看,大事在後頭,不要滿足現在屬靈的光景,所以主在這件事上,要他們看見屬靈的功課,信心的生浯。憑著信心,網卻沒有破,險些裂開,這信心的功課,讓我們常常看見這光景,有驚無險。你們現在準備造禮拜堂,很多地方都準備造禮拜堂,但從來沒有預備好了錢才造,總是沒有錢,憑信心去作,沒有一個禮拜堂造不起來的。感謝主的恩典,常常經歷到那種網差不多裂了,但是裂了沒有?沒有,破了沒有,沒有。有信心的人可以作神要我們所作的大事情。我們看見門徒在那兒打起魚來,非常高興。好了,主耶穌呼喚他們來一起坐席,這一餐飯是不容易吃的,特別是彼得,想想看他怎麼能吃的下,如果主罵他一頓,打他一頓,他倒沒有事,主耶穌偏偏一聲不響,一句話不說,小子你來吃,預備了豐富的早餐叫他們吃。

    唉呀!我想彼得恨不得找個地洞趕快鑽進去,因為沒有臉見主啊!以前說了什麼話,以前怎樣答應主的!現在的光景,這是很難吃的一頓飯,記得我小時候念書不用功,沒有做功課,到了上課時候,先生要問功課,我就縮下去,怕點我的名,但有時我預備好了,我就仰起頭來,希望他叫我,他卻偏偏不叫我。每次看我低下去就把我叫起來。彼得也是這樣光景,別人都不叫,只叫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把彼得點出來,彼得真慚愧,怎麼回答祂?約翰的兒子西門是他的舊名字,不是新名字。祂要護他知道,你本來就是如此軟弱,要題醒他,你生下來就這樣軟弱的。所以把他老祖宗給他起的名字叫出來,讓它題醒自己是何等的敗壞,才能知道怎樣來仰望主,讓他知道不能靠自己得勝。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常常說要對付自己,怎麼對付呢?我看到一個姊妹在禱告,她脾氣很壞,有一次她禱告捶胸說老亞當死啊!死啊!我說且慢且慢,老亞當沒死,你先死了,你這樣用力捶,會捶出病來啊!你打死自己,老亞當也不會死,我們靠自己掙紮得勝,不可能的,我們可以用刀殺人也可以殺自己,用槍殺人也可以殺自己,是不是?用石頭打死人,打死自己,用毒藥毒死人,毒死自己都可以。用九百九十九個方法殺人殺自己都可以,唯獨釘十字架這件事不能用自己去釘,你有本事自己釘十字架嗎?不行的,要別人替你釘,只有主替你做了。我們沒有辦法勝過自己,所以耶穌要告訴約翰的兒子西門,你不要忘記你是怎麼樣一個人,你要憑自己不能得勝。祂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祂沒有問他彼得你哭了沒有?你記得你跟我講什麼話,你怎麼離棄我,不認我,你流了多少眼淚?祂知道哭,流眼淚都沒有用,你看見很多人禱告,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得死去

活來,起來還是老亞當一個,還是一樣。哭不是辦法,流淚也不是辦法,真的要屬靈方面摸到了主,摸到了屬靈的秘訣,摸到了信心的方法,你才能得著改變。所以主耶穌問他愛的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主耶穌在這裡問的愛有兩偭不同的字,一個是從神那裡來的愛,一個是人情的愛,主耶穌問他你用神的愛愛我麼?彼得回答說是的,我用人情的愛愛  ,主耶穌又問他那麼你用人情的愛愛我嗎?彼得知道題醒他,主啊!是的,知道我用人情的愛愛你,我敗壞,總是用我自己的方法,主耶穌問了他三次,有人說為什麼三次,不兩次,不四次呢?因為他三次不認主,所以問三次就夠了。每一次不認主問一次,所以你要回想你從那裡跌倒,你要從那裡爬起來,就有福了。我們雖然跌倒多次,但主有赦罪之恩,祂有憐憫,我們不怕。每一個人到主面前都是跌得滿臉滿頭的血。就是這樣見主,主就憐憫我們。我們應當起來繼續愛祂,遵守祂的話。

    你記得以利沙這位先知,他的門徒嫌他們住的神學院宿舍太小,要自己造房子,知道董事會沒有錢造,就自己砍木料,他們要舒服,要擴充校舍,所以就自己去動工砍木料。以利沙靜靜的跟了去站在岸上,他們就在那兒砍啊砍的!有一人的斧頭掉在水裡,說:哀哉,主啊!我這個斧頭是借來的,現在掉下去了,以利沙就問他掉在什麼地方?請問以利沙知不知道掉在什麼地方?一定知道的,他說你指給我看在什麼地方,他說在這兒,以利沙說好啦,丟一塊木頭下去斧頭就浮起來了,所以我們今天要知道我們失敗在什麼地方,就在那兒爬起來,如果我們不知道跌倒的地方,我們就不能爬起來,我們要在失敗的地方依靠主,不再依靠自己。

    這裡有三種的羊,主耶穌告訴我們要牧養我的羊,有一種小羊是要喂的,有一種小羊不要喂,有一種是大羊。像教會有幼稚班,主日學,青年團契、成年人、老年人,後來彼得牧養群羊,不是轄制他們,是作他們的榜樣,照著神的旨意牧養他們,彼得後來知道怎樣牧養。我們要牧養神的各色各樣的羊群。有的要喂,有的給他吃就行了,要忠心餵養,主耶穌問他,你愛我嗎?如愛我,就要餵養我的羊。我們的主祂和我們的關係,祂可以問,祂愛我們,愛到底。祂用永遠的愛愛我們,所以祂可以有權利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主耶穌問他這三次後彼得就難過了,主啊,你知道我愛你,我是用人情的愛愛你,你知道我是不對的,主告訴他你牧養我的羊。

    今天我們在神前要知道我們的光景,我們愛主的心怎樣,聖經上說,若有人不愛主是可咒可詛的,我們怎敢不愛主呢?世界不法的事增多,叫我們不愛主,信心冷淡,愛宴樂不愛主,也是一個原因。很多原因叫我們離棄主,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我們有沒有真的從心靈裡面用主的愛愛祂,主耶穌告訴他,你要牧養我的羊。在假年少的時候,他要自由往來。有個人問一個人說你做什麼生意,他說我作傳道,又問在那個教會?他說我是自由傳道。這個自由傳道值得考慮,世界上沒有一個傳道人是自由傳道,因為傳道就不自由了。你看保羅要到那裡去,聖靈禁止他,耶穌的靈不許,他就不能動。所以傳道人是很不自由的,是主的僕人,我們沒有自由,我們要讓主約束,在主裡面得著自由。主說你年少的時候,要自由往來,但年老時,要伸出你的手,人家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所以讓我們看見跟隨主就要受苦。主耶穌告訴他,你要來跟隨我,今天我們在神前做主的僕人,

有沒有順服主的旨意呢?還是做一個像彼得一樣自由的人呢?彼得還是有軟弱,但主告訴他,彼得你要跟隨我,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你的手,不是人家把你綁起來,是你自己伸出手來,人家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去的地方,彼得還問,主啊!那這個人將來怎麼樣?你看彼得多事不多事?主耶穌告訴他,這個人將來怎樣,與你無關,你來跟隨我。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緊跟隨主,好像以利沙跟隨以利亞,寸步不離的,以利亞到吉甲他跟到吉甲,到伯特利他跟到伯特利,到耶利哥跟到耶利哥,到約但河跟到約但河。以利亞問他,你現在要我作什麼?他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以利沙得著了。所以一個人若不專心跟從主,你不能得著你所要得的,聖詩裡也常這樣說:我們若不專心跟從主,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弟兄姊妹,我們跟從主有沒有專心呢?約西亞王跟從主不偏左也不偏右,他一直跟著主,我們跟從主不看人也不看環境,專心跟從是很要緊的,主耶穌告訴他說你來跟從我吧!今天你願不願意跟從祂?我們願意每一件大事小事都順服祂嗎?不要把我們自己的主意打算放在前頭。

    從前在美國南北戰爭時,一個羅勃李將軍,他很有名,有一次他寫一封信給他的部屬,他說如果你方便經過總部的時候,順便來看我一下,我有事情要交待,那個部屬得到這封信後,立刻預備好馬,冒著大風雪去見那位大將軍,他還在吃早餐,大將軍一看很奇怪,怎麼你這麼早冒著大風雪來,他說將軍的命令無論是小是大,在我看來都是大事,我應該立刻遵從,所以我立刻就來了。今天我們對主有這種心嗎?像他這樣來跟從主,那就好的無比。彼得跟從主,聽說後來羅馬政府逼迫教會時,有人勸彼得說,人家要謀害你,你趕快走,弟兄懇切求他快走,他沒有辦法,連夜逃出羅馬城,在路上看見主耶穌向他顯現,彼得說:主啊!要到那兒去?主說:我要到羅馬,再為你釘十字架。彼得說:主啊!已經釘十字架了,不要再去了,現在我該去,不應該去,我願意再回去。所以彼得轉過身到羅馬,被人家倒釘十字架,甘心為主受苦,彼得實在是蒙了神的思典,整個改變過來,人家說要把他釘十字架,他說:我不配,我怎能與主一樣的釘十字架,你們把我倒釘罷!結果他倒釘十字架,為主殉道。

    今天我們願意在主面前守住祂的話,現在給我們很多機會,如果我們願意,主有很多的工作要託付我們,無論大事小事,為了祂名的緣故,我們肯不肯呢?我們肯不肯聽從祂的話,跟隨祂呢?英國有一個大文豪叫做山姆強生,他幼年時,家境清苦,他的父親是一個擺書攤賣書的,一天不賣書,生活就沒有著落,因此非常辛苦,有一天他父親病倒了,叫他去書攤看守,他卻不肯去,怕同學笑他,父親再三勸他,他仍是不肯,父親只好拖著病軀仍去賣書,結果當天回家得了重病就死了,從那一天開始,他小小的心靈永遠懊悔,為什麼我父親勸我求我去看一天書攤,我都不肯去呢?我父親是因我而死,此後我再也沒有機會孝敬我的父親了,五十年後,他已經成名了,但他想起這件事:心裡就不平安,穿上禮服,戴上禮帽,每年他都到風雪中他父親從前擺書攤的地方,默念追思他的父親,他向父親懺悔,為什麼當年不聽父親的話。今天我們的神為我們預備了很多機會,我們得以事奉祂,我們現在是否願意跟隨主,作主所喜悅的人呢?主說:你來跟從我罷!巴不得我們見主面的時候都是歡歡喜喜的,坦然無懼的見祂,因為祂交待我們的事我們已經做了,正如保羅所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也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守住了,從此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我們如果離世之時,也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何等美好!求主讓我們看見,祂對我們的交待,祂對我們的要求,我們願意滿足祂的心,向祂說:主啊!我愛你,這是你所知道的。阿們。

   

今日主若問我!    張錫恭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19

 

引言

    主曾問過許多人各種不同的問題,今天主也要向我們問一些要緊的話,我們怎樣答覆主呢?所以我們要從主問那些人問題的經文中,思想我們應有的存心,態度和作法。

 

一、主曾問亞當夏娃(創三813

    亞當夏娃犯了罪,上主明明知道,為何還要問?乃是要他們親口認罪,不料他們不但不肯認自己的罪,還要推責任,所以上主要把他們趕出伊甸樂園。我們信主的人,首要之事在乎『認罪悔改』,聖經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

 

二、主曾問該隱(創四115

    該隱的弟弟亞伯,因著信而獻上氣『流血的祭物』,蒙了上主的悅納。該隱生了嫉妒的心,由嫉妒而懷恨而發怒,結果殺了亞伯。當主問該隱:亞伯在那裡之時,該隱不但犯了第一個殺人的罪,又犯了第二個說謊的罪;他竟敢回答說:我不知道!有一句話告訴我們:『說謊是犯罪人的避難所』,意即人若犯罪,定必以說謊遮蓋他的罪,想藉此逃避主及人的責備;基督徒不可這樣!我們的話語應當做到:『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太五37)才討主的喜歡!

  

三、主曾問摩西(出四15

    上主要用摩西作祂重用的僕人,摩西有些膽怯。(出四1)我們有時也如此,不敢為主作見證,傳福音。惟願主藉祂向摩西所說的話,所作的事,來激勵我們,來幫助我們勇敢!上主如何向摩西說話行事呢?

    祂問摩西一個問題:『你手裡是甚麼?』目的是要摩西認識他那根普普通通的趕羊的杖,一交在上主手裡,就有神蹟發現!我們也是如此,若將所有交給主使用,就必發現前後光景的不同,因為親眼看見了奇妙的神蹟竟然臨到我們這些卑微的人,證明神是多奇妙!多麼有權能!

 

 四、主曾問以利亞(王上十九118

    當先知以利亞很疲倦,又灰心,而只想求死的時候,上主知道如何恢復以利亞的信心和能力。我們若遭遇甚麼過不去的事,主也會為我們開路。

    主並不嚴責我們於身心疲勞軟弱之際(太廿六4046),祂體貼以利亞的軟弱,也體貼我們的遭遇,祂會隨時幫助我們(來四1516)。祂兩次問以利亞:『你在這裡作甚麼?』意思是要以利亞覺悟自己的錯誤,轉而認識上主的大能,及其奇妙的安排。我們也能覺悟自己的錯誤,並認識真神的大能大愛嗎?

 

五、主曾問彼得(約廿一1519

    主對以利亞問同樣的問題兩次;對彼得則問:『你愛我麼?』問了三次。主知彼得仍然愛祂,為何還要問?乃是要藉此加強彼得的印象,增長彼得的愛心,堅固彼得的信心,使彼得能跟從到底。(約廿一19)主對我們的要求也是一樣,我們若答應了主的要求而決心愛祂,主對我們的憐恤及保守也跟祂對彼得的施恩一樣!

 

結語

    主兩次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每一個跟從主的人,神要求我們跟從祂的動機是「愛」。有人跟從主,是因看見了神蹟;有人跟從主,是為要得著好處;但神最喜悅的,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祂配得我們的愛,因此,我們願意快跑跟從祂!

    三年半以前,我在另一個教會講這樣的信息。我也要求會眾面對這個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會後,我知道至少有一個人得著幫助,那就是我的妻子。那時,家裡正遇見一些事情,為了愛她的丈夫,她不願意接受這件事情,雖然她明知作了以後,更能顥出愛神,更合神心意。為了愛她的孩子,她也不願意去作這件事情,她找許多的理由,不能接受這件事情。可是,那天早晨,她說:「對一個真正認識神的人而言,憑什麼可以不愛主比一切更深呢?」除非你不認識祂,不相信祂創造宇宙,不相信祂是神的兒子;除非你不知道祂是如何愛你,沒有嘗過祂那樣奇妙的愛,否則,有什麼理由使我們不愛主過於一切呢?

    感謝主,賜給我這樣一位妻子,她願意在凡事上問:何者更能榮耀神,她與我一同走在神所帶領的道路上。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這話對我們每一個人會有不同的意義。若我們真能誠實的回答祂:「我愛你勝過一切!」相信神要賜給我們真實的福氣,享受在地如天的生活。

  

 愛主更深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17

 

    誰配得談愛主的問題?主耶穌說過:『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路加七47)可知:只有罪得赦免的人,配得談愛主。猶大用嘴親主耶穌,他的親嘴,難道就是愛主嗎?親嘴固然是愛的表示,可是猶大活在罪中,他的存心仍然是罪。他的親嘴是最多餘不過的事,不特不蒙主喜悅,反傷主的慈心。當初以色列人遠離神,他們也是生活在罪惡中,他們的獻祭,嚴肅會,節期等等,無一得神的悅納。獻祭守節,固然是愛的表示,可是留戀罪惡的,必不會愛神。『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神對以色列人的獻祭和守節說:他們的祭物,與我無益,都為我所不喜悅;他們的供物,是我所憎惡;他們一面犯罪,一面守節,我不能容忍,不能擔當;我巴不得他們洗濯自漯,除掉罪惡,停止犯罪,學習行善。(參看賽一1017)這更證明罪未蒙赦免的,談不上愛主的問題。

    神是有次序的。神的次序是先信主,然後愛主。彼得在他第一封的書信裡,先說信主的問題,後說愛主的問題。(參前書一78)在第二章七節他又說:『所以他(耶穌)在你們信的人就為寶貴。』人若未信主,未知主的救恩,怎樣知道主的寶貴呢?約翰在他第一封的書信裡,也有同樣的話。他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約壹四19)若我們尚未信主,還未接受神的愛,我們斷斷不會愛神。

    因此我們未開始說愛主的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問自己:我得救了沒有?我的罪都蒙赦免了沒有?我是否尚在留戀罪惡,貪愛世界?我的生活是否清潔的?主耶穌固然切望人愛他。但人若尚未懂得他的愛,對於他愛的滋味,尚是門外漢,那會真誠的愛主,叫主的心滿足呢?

    主的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是向得救的人說的。惟有主可以這樣問。亦惟有得救的人,可以受主這樣問。

    惟有得救的人可以受主這樣問,我們在前面已略述理由,但何以惟主可以這樣問呢?因為主的愛比任何人的愛更大。愛我們的才可以問我們愛他不愛他。父母可以問兒女,你愛我嗎?夫婦可以互問,你愛我嗎?至於普通的朋友,自問愛對方的心不夠,怎敢希冀對方愛他呢?主耶穌不但愛我們,而且他的愛比父母的愛更大,比夫婦的愛更深,所以只有主能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主耶穌的要求,是最大的要求。他要求我們愛他比一切更深。若是別人作如此的要求,我們必說他是妄求。但主耶穌作如此的要求,卻不太過。這證明位是神,他的地位是超過一切;同時亦因他奇妙的愛。『人為朋友捨命,有甚麼愛比這個更大?』  『主在我們作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

    請聽主的要求:『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於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這就是叫做愛主更深。所以凡為主門徒的,不可愛人過於愛主—亦不可僭越主的地位,希冀人把愛主的心來愛他。

    主乃忌邪的主。若我們愛主,必要愛到比一切更深,他才滿意。主若不是萬有的主,他就如『一無所有。』

    可是『愛主更深』的人,必不會愛人不深。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神的人,必定是愛人如己的。為父母的,請注意,若你的兒女真正愛主,你不要怕他會不孝。為妻子的,若你的丈夫,真正熱心事奉主,你不要怕他會對你不忠誠。事實證明,愛主的人是最可靠的朋友,也是最可靠的夥計。一國若多有愛主的人,那一國必充滿良民;一家若多有愛主的人,那一家必定是孝友盈門。因為人與神的關係,若沒有問題,則人與人的關係亦必沒有問題。

    主耶穌問此問題的時候,乃他將近升天的日子。那時主所問的,當然是極關重要的。主沒有說,彼得,你要天天讀聖經。讀聖經固足極重要的一件事。但主沒有提起讀聖經的問題,主只提起愛主的問題。因為主知道愛主的問題包括了讀聖經的問題。人若愛主,不患他不愛主的聖經。主也沒有說:彼得,你要時時祈禱,祈禱固是重要的一件事。但主沒有提起祈禱的問題。主只提起愛主的問題。因為主知道愛主的問題包括了祈禱的問題。人若愛主,不患他不祈禱。主沒有說:彼得,你要奉獻十分之一。十一的奉獻固然是重要的一件事。但主沒有提起十一奉獻的問題。主只提起愛主的問題。因為主知道愛主的問題,包括了奉獻的問題。人若愛主,不患他不奉獻……

    我們常聽人如此辯論:基督徒為何不可以跳舞?為何不可以看電影?為何不可以吸煙?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幾費唇舌來辯論,至終沒有答案。可是一個信徒若真誠的愛主,這些問題就自然而然不成問題了。

    由此可知,『愛主更深』並不是一個抽象而無關實際的事。愛主的必愛人,愛主的必愛主的事,愛主的必不踏似而是非,引起辯論的途徑,推而論之,『愛主更深』乃是信徒最根本的問題,亦可說是最大的本分。主耶穌責備以弗所教會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以弗所教會,可說是眾教會中最好的一個,他們忠於真理,勸於工作,可是對於主耶穌沒有愛心。正如一個妻子能教養兒女,又善管理家務,卻對於丈夫十分冷淡。為丈夫的,若有這樣的妻子,怎能滿意呢?主耶穌遇見如此的教會,當然亦不滿意。唉阿,人的肉體是何等的敗壞,竟然會發生不愛主的忠勤。這正是『敬虔的外表,而失卻敬虔的實意。』在此我們就更看出因愛主而愛人,因愛主而愛主的事,因愛主而『有所不為』的難能可貴了。所以說愛主是最根本的問題,亦是最大的本分。

    愛是一個最大的原動力,保羅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為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我們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保羅被主的愛激勵,所以愛主,因愛主,所以生也死也都是為主,絲毫不覺為難。所以愛不特是包括了一切的問題,愛亦解決了一切問題。有了愛,沒有難成的事,愛就是力。雅各服事拉班,看七年如同幾天,聖經說因為他深愛拉結。(創廿九20)主耶穌要彼得餵養小羊,先要彼得愛主;主耶穌要彼

得動機純正,原動力充足。

    今日教會愛主的有幾人?愛主比一切更深的有幾人?難怪教會裡發生種種不應有的問題。教會對於救人靈魂,栽培信徒靈命的工作,心力兩差,即有忠勤,亦以弗所教會的忠勤。信徒屬世的多效法世界的作風,追求世界的虛榮;時間金錢均費於世界與肉體上面,讀經祈禱,最關係於靈命長進的,間亦漸被忽略。老底嘉的不冷不熱,所見皆是。所以我們要在主面前,確實悔改,使我們真實愛主,愛主更深。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韓偉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2

 

    讀這一段記載時,讓我們看見,主不但在復活以後的一個早晨,向彼得發出這樣的問題,祂今天同樣的也向我們發這個問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一、祂先愛我

    這句話,不是可以隨便問的,發問的人必須先愛,被問的人。當我們思想「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我們第一個要想到主耶穌已經先愛了我們,祂移資格發這樣的問題。彼得深知主耶穌對他的愛,雖然他是那樣不配被愛。

    彼得是深愛主耶穌饒恕的人。他在大祭司的院裡,三次不認主,那時雞叫了,主耶穌回頭看他,彼得就出去痛哭。聖經沒有記載耶穌看他時的眼神,有人以為主耶穌在責備他,但我更寧願相信,主耶穌的眼光中充滿了饒恕。主耶穌事前已經警告過彼得,當他真的如此去作時,主耶穌的一看,是愛的表示——饒恕。

    彼得是深知主耶穌的謙卑的人。主耶穌在被賣的那一夜,親自給門徒洗腳,這是一種很具體的愛的表現。祂也要我們這樣彼此相愛。

    彼得深知主耶穌為愛他的緣故,受盡侮辱,戴上荊棘冠冕,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的時候,彼得知道主耶穌也擔負著他的罪。

    彼得可以想到許許多多主耶穌愛地的表現。因此,當主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他知道,主耶穌移資格問這句話。祂先愛了我們。在我們不配被愛的時候,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祂就愛了我們,為我們受許多的苦,甚至犧牲生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二、愛主勝過一切

    主所問的,是「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對於每一個聽者,這句問話的意義可能不同。彼得知道他的『這些』是指什麼。我們的『這些』是什麼?也許你愛某些東西,神沒有要求我們不愛這些東西,但神要求我們愛祂勝過一切。

    有三種我們容易去愛的東西:

    (一)財物名利。有一個少年官,前來問主:「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主耶穌說:「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看著他,就愛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十1722)。今天同樣有許多人,為了愛財物過於愛主的緣故,失去天上的福份,過一個憂憂愁愁的生活。

    主願意我們在世上為了祂的緣故而有所成就,但是,祂不要我們愛那些財物名利過於愛主自己。否則,我們不配作主的門徒。

    (二)自己所愛的人。「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我是屬於這一類的人。神若要我捨棄所有的財物,我可以不在乎,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可是,神若要拿去我心愛的人,那太難過了。主沒有要我們不愛他們,但若是愛他們過於愛主,不配作主的門徒。

    (三)自己。這可能是最普遍的一種。有人說:自私就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背著十字架就是走向死亡,天天背起十字架,就是每天走向自我的死亡:今天比昨天的自我死得更多,明天比今天的自我死得更多,在當時的時代,死回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就是走向自己願意犧牲,死亡的道路。

 

三、從心裡愛主

    主為什麼問三次呢?我相信,主耶穌可能還要問四次、五次、六次……,直到我們像彼得第二次被問的時候一樣,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約廿一17)若彼得那天早晨沒有憂愁,也許主耶穌還要繼續問「你愛我嗎?」我們如果反省一下:「我真的愛主嗎?我真的從心裡愛主嗎?我真的因為祂先愛我,我就這樣愛祂……?」恐怕我們要像彼得一樣的感到心裡憂愁。真正能在神面前回答:「主啊!我愛  勝過愛一切。」這樣的人不多。或者以往我們會這樣回答過,可是後來我們又撤回了。今天復活的主也這樣問我們:「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若你的心裡不憂愁,可能是因為你已經附合了神的要求,愛祂勝過一切;若是不然,求主讓我們憂愁。知道祂是鑒察人心的。

    神要我們從心裡愛祂。「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可十二30

 

四、為愛主而服事

    主耶穌每次問完以後,就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約廿一1517)唯有主耶穌問了那樣的問題,得到那樣的答案以後,才托負我們工作。我們服事主的動機是什麼?主喜悅我們為著祂愛我們,我們也愛祂而服事祂。求神讓我們省察:我們在教會裡配搭服事的動機是什麼?神所要求的是我們真能回答祂:「我愛你!」然後,祂要說:「你牧養我的羊。」

 

         主對彼得的三個要求    鄧端美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2

 

    這段經文有主對彼得的三個要求:

 

一、愛的要求1517

    三次的問題意思差不多,主先問:愛我比這些更深麼?次問:愛我麼?基督教是愛的宗教,主愛我們,故要求我們愛祂。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些究竟指甚麼?聖經無解釋。有人認為門徒勞苦一夜,打不著魚,聽主的話,得那麼多大魚,開心極,主故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句話今天也問我們,有甚麼占我們的心勝過愛基督?愛世物,愛人多,失望也多。追求名利、地位麼?財多煩惱多,位高始覺樹大招風。世上有甚麼能滿足人心?真愛主,你必定不至失望。

    林前七2931教訓我們,有世上萬物勿放在心上,有要當牠無,遭受打擊即不傷心。腓三1921提到兩種人,有專以地上事為念的,有天上的國民。你追求的是甚麼?愛的是甚麼?主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第二次簡單又清楚的問:你愛我麼?彼得曾三次不認主,主未曾責備。過去的失敗主都願意赦免,祂已經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這大愛已顯明,祂如今要求我們愛祂,你如何回答?當門徒去打魚整夜無所得,疲倦、灰心又彷徨,時耶穌在岸上問;有吃的沒有?門徒答:打不到。將網撒船的右邊,遵命即得百餘條大魚。大家深感主恩偉大,自覺無信心依靠主,靠己之無用。我們會忘記主,主不忘記我們,且為門徒預備早餐,餅和魚齊全,在這愛激勵下,主問: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真要說:主阿,你無所不知,你知我愛你。

 

二、工作的要求

    餵養我小羊;牧養我羊;餵養我羊都是工作,但有些少不同。小羊好比教會的兒童或少年工作,需要餵養,關心,教會前途如何,視今日兒童工作如何!年輕的人今日未在真道上受造就,將來必缺有根基的負責人,這工作必要重視!明天開始今年的青少年夏令會,你為這工作盡力麼?禱告麼?望大家用愛心餵養小羊。

    小羊也好比剛接觸教會的初信決志者,很幼稚須關心餵養,否則不久會失落。特別那些帶人參加佈道會者,勿以為舉手信主就大功告成,乃要一直關心餵養,使在靈裡長大,才免失落死亡。喂小羊最要忍耐,慈母喂孩童一餐花半個鐘頭,其至一個鐘頭,慢慢忍耐地喂他吃,教會需要這種忍耐,這種愛心來對待小羊。

    牧養主羊,這不是小羊,不是要喂的,是能行的大羊,但要知道如何牧養。牧者要有智慧、經歷,知道何處有水,有青草、有平安,而帶羊前往。教會中有初信的,也有老練長進的,你能幫助他們麼?或有人要與我們研究主道,詢問屬靈經歷,你能否與人彼此勉勵分享麼?説明別人自己就需要追求。

    最後是餵養我羊,大羊因病或軟弱還是要喂。傳道人有病,信徒來探,往往不敢為傳道人禱告,這是錯誤,傳道人也需要代禱,有時須人喂。一個月前我患病服藥,毫不見效。一次在巴士上聽姊妹作見證,曾患病五年半久,醫生查不出病,多次入醫院。後來有一天主對她說:你起來!她憑信心起來,不久就痊癒。這見證即刻感動我心,也提醒了我,回家禱告:主阿,若自己醫治,我即放棄吃藥,但求賜話語作信心的根據。如果無神的話亂做就不對,根據神的話才是真信心。後來主給我詩廿78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要提主我神的名,他們都屈身僕倒,我卻起來,立得正直。我知主要我專心倚靠祂,第二日就決定不吃藥,從此身體復原。同樣,許多在主裡事奉多年的人,需要你關心、提醒。故主說:你餵養我的羊。你有心可對主說:主要我作甚麼,我喜歡作來滿足主的要求。

 

  跟隨的要求1922

    彼得豈非早已跟從主?(1)安得烈帶他來跟耶穌(約一4042)這是信仰上的跟隨。耶穌是我贖罪的羔羊,赦我罪,我信祂跟從祂。盼望大家與彼得同有這信心的跟隨,以祂為救主。(2)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太四1820),彼得與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主說:來跟從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這是事奉的跟隨,彼得開始棄網跟從,專心為主工作,深望中間有部份青年得此呼召,全時間為主,以後得人如得世上一切。(3)(路五111)主上彼得的船,叫開往水深處下網,彼得說整夜勞力無所得,今從你的話下網,就圈住許多並裝滿了兩船,彼得即刻俯伏主膝前說:主,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從此撇下一切跟從主。這證明彼得在跟從主、事奉主事上有時軟弱再去打魚,整夜打不著,經主教導打到那麼多,就慚愧俯伏認罪。有軟弱跌倒的,不怕,再起來認罪重新奉獻。有收回奉獻,把為主而活轉來為己活的,要在主前悔改認罪,真正的撇下一切跟從主吧!(4)(約廿一)主復活後,又再要求彼得跟從,但這與以前的跟從不同,是付上生命代價的跟從。徒二、四章彼得有事實的表現,他大膽的指責釘死耶穌的人說:你們釘在十架上的耶穌,神已叫祂復活了。官府將彼得捉去,嚴重的恐嚇;不准再講論耶穌,否則殺頭。彼得答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主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彼得真有好的跟從,願意付代價。傳說彼得倒釘十架為主死,他真照主的要求做到,讓人將他束上,帶到不願去之地,願以死來榮耀神。

    無論神帶領我們走怎樣的人生路程,總是與我們有益的,要樂意跟從,將一生交給祂,甚至付大代價也願意。主對彼得的這三個要求,今日若問你,怎樣回答呢?希望對主有好回答,乃要叫主,照祂的要求去做。

 

      主對彼得三個要求    蔡清寧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2

 

    弟兄姐妹們,我們每次讀經的時候,要注意到主在每一段聖經裡,對我們有甚麼要求?好像剛才所讀的這一段聖經,我們就可以發現,主對彼得有三個要求。怎麼能知道呢?因為這一段經文裡面,主對彼得說了三句話:

    你愛我麼?(這就是主耶穌對彼得第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叫做『愛的要求』,主耶穌要求彼得要愛祂。)

    你餵養我的羊。(這就是主耶穌對彼得第二個要求,這個要求叫做『工作的要求』,主耶穌要求彼得為祂作工。)

    你跟從我吧!(這就是主耶穌對彼得第三個要求,這個要求叫做『跟從的要求』,主耶穌要求彼得跟從祂。)

    弟兄姐妹們,以上所說的這三個要求,不僅是主耶穌對彼得的要求,也是對你我的要求。試問,我們能滿足主的要求嗎?若有人能滿足主的要求,我可以很確定的說,那個人就是主特別所喜悅的人,也是主特則要重用的人。下面我就將主對彼得這三個要求,分開來討論,願我們從主的話共同得勉勵,也共同領受聖靈感化之恩。

 

一、『愛的要求』  (約廿一15

    主說:『西門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這是『愛的要求』。主耶穌要求彼得要愛祂,同樣也要求我們要愛祂。

    主有資格對你作此要求嗎  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我的話,主耶穌太有資格對我們作此要求。理由何在呢?因為祂先愛了我們(約壹四19)下面我來舉出一個很顯明的例子,在約翰福音廿一章15節以前的上半段經文,就可以看見主愛了那些跟從祂的門徒,主怎樣愛他們呢?

    當他們整夜勞碌沒有打著甚麼的時候,主就站在岸上關心他們,問他們有吃的沒有,這就是主愛門徒的表現。(參閱約翰廿一35

    主很同情他們,就指示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會得著許多魚,果然不錯,他們聽從主的話,就打著了許多魚。由此可見,主耶穌是多麼的愛祂門徒,因為祂『指示方法』,幫助祂的門徒打到了許多的魚,主就是這樣的愛祂的門徒。(參閱約翰廿一6

    還有,主知道他們打魚辛苦,更知道他們饑餓寒冷,所以在岸上為門徒預備了炭火,魚和餅,給他們吃早餐。弟兄姐妹們,這就是主愛門徒的又一表現了,主就是這樣的愛他們。(參閱約翰廿一913

    當主為祂的門徒做了這些愛心的事以後,緊接著主就問彼得說:『你愛我麼?』弟兄姐妹,主耶穌夠資格對彼得問這個話嗎?應該是太夠資格了,因為祂先愛了他。

    如何才能滿足主的要求  我們要愛主比其他的更深,這裡所說的『其他』是包括—金錢,名利,地位,學問等等,也就是說,我們要愛主超過愛金錢,名利,地位,學問,才能叫主喜悅。怎樣才能做到這一步呢?保羅提供一個秘訣,他說:『有世上萬物的,勿放在心上,有要當它無,這樣你才不會為這些而掛慮,而分散了你愛主的心。』(參閱林前七2935)許多人往往是為了事業,金錢,名利,地位,學問,而不能愛主更深,這樣的人就不能滿足主的要求。

 

二、『工作的要求』  (約廿一1517

    在這三節經文裡,主耶穌連續三次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這是主耶穌要求彼得要作工。要怎樣來作牧養的聖工呢?主耶穌指示彼得的方法,對『小羊』和『它羊』要用餵養的方法,對『大羊』要用牧養的方法。下面我就再進一步的,詳細將牧養的工作分解說明。

    餵養主的小羊  這裡所說的『小羊』是指—主日學的小朋友,少年團契,青年團契,這班年輕的肢體,還有那些初信主的,靈性幼稚的,都概括在『小羊』裡面。餵養這種『小羊』要特別有耐性,正如慈母喂小孩一餐飯,要花費半個鐘頭以上,甚至一個鐘頭的時間,像這種情形,就要有耐性。

    牧養主的羊——這裡所說的『羊』不是小羊,乃是『大羊』。甚麼是『大羊』?是指;很熱心追求,靈性很剛強,靈命很豐盛的信徒。像這樣的信徒,你要怎樣帶領他?要以身作則,凡事作他榜樣,用行為來牧養他。所以牧養『大羊』和餵養『小羊』的工作,是有分別的。

    餵養主的羊——這裡所說的司羊』不是大羊,乃是『老羊』。這種『老羊』是指:信主的年日很久,道理也聽了很多,他以為他比誰都老資格了,憑著這些他就在教會中以老賣老。對這種『老羊』,還是要用餵養的方法。最好不要用世界的話,或是屬世的手段去帶領他,仍然要用句主的話』來提醒他,還來得有效。

    願每一個信徒都起來作工,不要單單做一個作禮拜的人,因為主對我們第二個要求,就是要我們作工。

 

三、『跟從的要求』  (約廿一1922

    主耶穌對彼得的第三個要求,就是要彼得『跟從祂」。也許有人要問說,彼得豈不是早已跟從主了嗎?為甚麼主在這裡又要求他要跟從主呢?其實,跟從主有三層;

    信心的跟從——甚麼是信心的跟從呢?就是人『信耶穌為救主』,這個也叫做信仰上的跟從。安得烈把彼得帶來見主,並向彼得見證說,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於是彼得就信耶穌做救主,並跟從了耶穌,這個跟從是叫做『信心的跟從』  (約一4042

    事奉的跟從——甚麼叫做事奉的跟從呢?就是人接受耶穌的呼召,丟棄了世界的工作,專心來為主作工,這樣叫做『事奉的跟從』。彼得就是這樣,當主耶穌呼召他的時候,他立刻舍去了網和船,跟從了耶穌,這就是為了要專心為主作工。(太四1920)這種『事奉的跟從』比『信心的跟從』,在靈程上要更進深一層。彼得這兩層的跟從都有了,主耶穌這個時候對彼得所要求的跟從,不是前兩種的跟從,乃是要他有付生命代價的跟從——甚麼是付生命代價的跟從呢?就是為耶穌而甘願犧牲自己,主耶穌就是是要彼得有這樣的跟從。彼得有沒有照主所要求的做到,有:

    使徒行傳四章10節說,彼得大膽指責那些釘死耶穌的人,可見他是冒生命危險來跟從主。

    再看使徒行傳四章16節至21節說,官府恐嚇彼得,不准他再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但彼得:『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可見彼得是多麼剛強呀!真是威武不能屈。他時時刻刻都是抱著犧牲自己的決心,肯付生命的代價來跟從主。

    傳說彼得最後倒釘十字架為主死了,他真是照主的要求,讓人把他束上,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藉著死榮耀神。(參閱約翰廿一1819)主對彼得這三個要求,若是主今日問你,你要怎樣回答呢?

 

結語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今天晚上思想一下,我們許多時候,常常要靠著自己的才幹,而我們的才幹就攔阻了我們愛主的心。

    還有一點,在這節聖經裡面被我們看見,彼得的自我攔阻了他愛主。請大家留意看,在這第三節經文裡,有四個字,特別要留意,「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請大家注意「我打魚去」的這個「我」字,特別顯出來了。

    彼得當主耶穌被釘死的時候到現在,他不好好地禱告,看看他到底應當不應當去打魚,在這段聖經裡面給我們看見,他事前完全沒有禱告,僅憑著他自己肉體的活動,以至「我」字顯出來了,這攔阻了位愛主的心。這肉體活動的根源是從撒但而來的。以賽亞書第十四章裡提到撒但常常高舉自我:撒但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賽十四1314)各位請留心看一下,這裡一共有五個「我」字——我、我,我——。這個「我」字,就是從撒但來的,現在彼得就是從撒但把自我描寫出來,這攔阻了他愛主的心。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許多時候我們因為有自我的緣故,就把愛主的心冷淡了,所以我們不要因著高抬自我,表現自我,以至失去我們愛主的心。我們要如保羅在加拉太書裡所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

    或有人問:我亦甚願愛主,但是怎樣才能愛主?是的,我們無一能愛主。愛主的愛,是從主來的。月受日光,而反射光,地受雨露,而結出果子。我們要用主的愛,來愛主,所以心中冷淡,自覺沒有愛主之心的弟兄姊妹,若要愛主,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多想念主愛。你可對你自己說:『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我相信你若一直這樣說,說了十次,百次,你的心必定會熱起來。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但願主愛現今激勵我們,叫我們愛主比一切更深。

    『切願更愛我主,愛主更深。

    福樂若變苦難,痛苦在心。

    轉思主愛無斷,猶望深愛我主。

    愛主更深,愛主更深。』

  

 你愛主麼?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2

 

    經文:「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約廿一1523

 

前言

    兄弟這次滿心感謝神的恩典,在這裡被安排有兩次的聚會。我覺得這次來到這個地方太匆忙了。今天有同工對我說,你最好能夠多耽擱一些時間在臺北,或在別的地方,來傳講主的話,但可惜因為菲律賓那邊的教會已經安排好各種的聚會,還有香港我自己所負責牧養的教會和港九培靈研經會需要我趕快回去,所以這次實在沒有辦法在這裡多逗留一點時日。今天晚上,我們這末後一次的聚會,求聖靈與我同在!

    昨天晚上所講的,是我們要數算我們的日子。今天晚上所要講的,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雖然這次只有兩個晚上的聚會,但我盼望主借著祂自己的話,能夠激勵我們每一個人,知道我們要怎樣好好地來數算你我的日子,同時從我們剛纔一起所讀的一段聖經,知道我們應當好好地愛我們的主。

    我們剛才所讀的一段聖經,大家都很熟習,這是主耶穌問彼得愛祂麼的這個問題。主耶穌一連三次問他:「你愛我麼?」一連三次,問這問題——「你愛我麼?」。這問話,深深感動著我,我實盼望今天晚上每一位弟兄姊妹特別要記住主這句問語——「你愛我麼?」

    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曾問過很多問題。祂曾經問祂的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又問祂的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祂又問那個病了卅八年的病者說:「你要痊癒麼?」後來當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祂的仇敵要來捉祂的時候,祂又問他們一個問題說:「你們找誰?」當祂從死裡復活以後,祂會親自站在門徒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於是祂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接著又問他們說:你們這裡有甚麼吃的沒有?」這是主耶穌在世上時候,被釘死復活以後所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覺得在祂復活以後,臨升天以前,最後這個問題,就是在今天晚上我們所看這一段聖經裡,祂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祂對他的門徒說:「你愛我麼?」但願主今天晚上,藉著祂的靈運行在我們當中,讓我們也是被主親自來問道:「你愛我麼?」

 

一、主向誰問這個問題?

    現在我們首先要看一看的,就是主向誰來問這個問題,也就是主耶穌在向誰問:「你愛我麼?」在這裡很明顯的給我們看見,主耶穌是向彼得來問這個問題。請大家留意,特別留意這一點,主耶穌系向彼得來問這個問題說:「你愛我麼?」但是最希奇的,在這段聖經裡面,並沒有提到主耶穌問:「彼得,你愛我麼?」這裡只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這使我們覺得很希奇,因為「彼得」這個名字,是他跟從主以後,主耶穌親自為他改的。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裡記載,主耶穌當他來跟從祂的時候,明明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譯出來,就是「彼得」。「彼得」的意思,就是「磐石」。

    照我所知道的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不輕易為人改名字,這一次他竟對彼得說,你要趄這個名字,叫作彼得,這是何等的榮耀!我們知道在世界上,我們為人起名字,必定有我們的目的。好像以前有一個人,生一個兒子,他為他兒子起名叫瑪土撒拉。各位請猜一猜,為什麼他要給他孩子起名叫瑪土撒拉呢?因為他是在年老的時候才生他的兒子,因而他真是覺得非常寶貴的。你知道瑪土撒拉在世享有高夀。我現在想請問大家,瑪土撒拉在世活了多少歲才離開世界,他享壽幾歲,各位知道麼?那一位弟兄或姊妹妹可以回答我(聽眾回答——九百六十九歲)對了,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差不多快到一千歲,這真寶貴!那人給他兒子起名叫瑪土撒拉,他就是盼望他的兒子能活得和瑪土撒拉一樣高夀,但是很可惜,他的兒子生出來以後,不到幾個月就死掉了。這所起的名字竟是名不符實!很多人要給他兒子起名叫彼得,約翰或雅各,但是他的兒子未必能夠符合他所起那名字的意義。只是從來沒有人給他兒子起名叫作猶大,因為猶大賣了耶穌。主耶穌當時給西門起名叫作彼得,實在給我們看見他真是堅固的磐石。現在這裡遇到一個難題,當主耶穌在復活之後,問他「你愛我麼」的時候,為什麼不稱他為彼得,而要稱他為西門呢?內中一定有緣故。原來西門這一名字的意義就是「你要聽話」。

    我們知道,彼得蒙主呼召,到這時雖然已經三年多了,雖然他也有著很多的長處,但是很可惜,他並還沒有完全聽主的話,我們都知道,彼得有他軟弱的地方。因為當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祂曾帶著他到客西馬尼園去禱告,特別吩咐他說,你要在這個地方禱告,儆醒禱告,與我一同儆醒禱告片時,可惜彼得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竟睡著了。聖經記載著說,因為憂愁,又眼睛困倦,就睡著了。他的軟弱,就在這裡可以看見。當主耶穌被捉拿以後,彼得只是遠遠的跟著耶穌,不敢一直地靠近跟從祂。等有人問他,你是不是耶穌的門徒,他又不敢說了,一連三次不認主。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彼得還有其他的軟弱,我今天晚上不再提了。可見主耶穌在這個時候問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並不提到彼得的名字,就因彼得還沒有好好地聽主的話。哦,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今天晚上在主的面前也省察我們自己。主耶穌今天晚上要照樣問你說:「你愛我麼?」

  

二、主為何要問彼得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要繼續來思想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主耶穌為什麼要問彼得這個問題——「你愛我麼?」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有主耶穌方面的原因,也有彼得自己方面的原因。

    (一)在主耶穌方面

    我們首先來看,在主耶穌方面,為什麼祂自己要問彼得:「你愛我麼?」

    我們知道一個人要問對方「你愛我麼?」,必定是自己先愛對方,然後才問對方:「你愛我麼?」,這是一定的。如果自己沒有愛對方,一定不會提出這個問題的。照樣,主耶穌對彼得,也是這樣地愛他,然後才發出這個問題——你愛我麼?」

    主耶穌對彼得的愛是怎樣的愛呢?我覺得有兩點,有普遍的愛,也有特別的愛。

    主耶穌對彼得普遍的愛,就是在普遍情況下愛他,也是愛他正如愛世界上的人一樣,就是主耶穌為著彼得,為著全世界上的人,祂從天上降到世間來教訓人,顯神蹟給眾人看,最後也預言到祂怎樣要為人的罪死了,埋葬了,第三天復活,然後升天,再來等。最未了,祂果然被釘無在十字架上。為著彼得,也是為著全世界上人罪的緣故,被掛在十字架上。主耶穌對彼得這樣的愛,正是普遍的愛,也是好像愛你我,愛每個人那樣的愛。聖經告訴我們,不是我們先愛神,乃是神先愛我們,差遣祂的兒子,為著我們眾人的罪作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今晚在主的面前,想到主這樣普通的愛你我,我們要感謝祂,我們要讚美祂。今天晚上在座各位中間,如果還有人是在基督之外的,還沒有接受主愛的人,我奉主的名來請你,也是來求你務要接受主這樣普遍的愛,因為祂已經愛了你,正如祂愛彼得一樣。

    現在我們再要思想,主對彼得特別的愛。主耶穌對彼得有些什麼特別的愛呢?當我們查考四福音書,就會知道有很多點,是祂對彼得的愛,與對別人不同的。首先,主耶穌揀選了十二個門徒,而彼得正是十二個門徒中的領袖,主耶穌揀選了彼得來作十二個門徒的領袖,這是第一點,主耶穌也是把天國的鑰匙給了彼得,並對彼得說:「你彼得……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彼得蒙主特別的愛。主耶穌也向彼得顯出祂莫大的權能,就是當主使睚魯的女兒復活的時候,身邊只帶著三個門徒,就是除了彼得之外;只有約翰和雅各,而且這三人中,彼得在先,然後是約翰和雅各,這是主顯出她的權能給彼得看,祂怎樣使死人復活過來。還有,主顯祂出榮耀的時候,也是顯給彼得看的。當主耶穌登山改變形像的時候,祂的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聖經記載,那次主是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三人上山的。

    還有,主耶穌將有關未來祂再來的事的種種預兆,也是特別指示他知道的。馬可福音記載,主當日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時,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四人在祂身邊,祂把祂再來之前的種種預兆,講給彼得和其他三個門徒聽。還有,當主耶穌在祂復活之後,除了先向婦女,特別是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之外,那先看到主耶穌這復活之主的,就是彼得,所以主耶穌在復活之後,首先是向彼得顯現。各位,我想今天晚上已舉了這麼多點,已足夠證明主耶穌對彼得的愛,不僅是普遍的愛,也有特別的愛。所以主耶穌在祂復活以後,就問彼得說:「你愛我麼?」

    各位,今天晚上我們在座的弟兄姊妹,請你想一想,主耶穌是不是對你有特別的愛呢?你想一想,從你蒙恩直到如今,主是不是對你有特別的愛?無論是身體方面,無論是屬靈方面,如果你仔細地思想一下,就必覺得主對你有特別的愛,我們要如保羅那樣的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我們就要為主而活,求主的愛大大地激勵我們,讓我們想到主對我們不但有期遍的愛,也有特別的愛,我們在主的面前要深深覺得,我們縱即粉身碎骨,也不能夠報答主的恩惠於萬一。

    (二)在彼得方面

    我們現在要再思想另外一方面,就是彼得方面,我剛才已經講過,主耶穌問這個問題時他自己對彼得有普遍的愛,也有特別的愛,但在彼得方面,主耶穌為什麼要問他這個問題呢?請大家一同再來看一節聖經: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約二一3 )

    從這節聖經給我們看見,在彼得方面,主耶穌為什麼要問他:「你愛我麼?」在這一節聖經裡,我覺得有幾個原因,是主耶穌一定要問他的。第一個原因,那攔阻彼得來愛主的,是因為他的產業。彼得已經撇下一切跟從主了,但是等到主被釘死了,現在他竟同其他的門徙(在上面一節聖經裡記載著有六個門徒)說:「我打魚去!」可見他的心現在已不完全愛主,他的心已向著他以前所撇下的船和網,所以他要想回去打魚。但是我們知道,主耶穌親自講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能事奉神,

又事奉瑪門,主耶穌又說,手扶著犁用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的心著向我們的財產,我們的心就不能夠完全地愛我們的主,今天在教會裡面,你看是不是有這樣的情形有不少的弟兄姊妹,他本來是很愛主的,但是因他被財產等種種關係所連累,叫他的愛心缺少,他就不能夠完全把他愛心來向著主。

    不僅是產業,彼得還有他的家人,雖然在這一節經文裡沒有提及他的家人,但從聖經裡,我們知道彼得有著妻子和岳母,彼得這時說他要打魚去,那就表明他不但要注重他的財產,同時他掛念著他的家人,所以主耶穌這個時候問他說:「你愛我麼?」主耶穌也曾經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彼得這時候為著他家人的緣故,恐怕早先向著主的那種愛已經淡薄了,但願今天晚上,你我亦好好地省察自己!

    彼得除了有家人,還有他的地位,那地位也攔阻了他來愛主,你看在這節聖經裡,彼得說他要打魚去,當時就有六個門徒同聲說:「我們也和你同去!」各位,他那個時候的心真是非常的高興,因為自從主被釘死之後,門徒們都分散了,原先是門徒中的領袖,地位是最高的,如今大家都分散了,又有什麼辦法來召集他們呢?一想到門徒常常爭著為大,現在他要試一試看,大家有沒有仍尊他是領袖,所以他就說:「我打魚去!」當場其他六個門徒附和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想跟著他同去,這證明他現在還是領袖,他為此很高興,但是主耶穌就在這個時候問他說:「你愛我麼?」,這表明他愛主不夠,他的地位攔阻了他愛主。

    在這節聖經裡也給我們看見,彼得的才幹也攔阻了他愛主,因為他在這時說:「我打魚去」,表明說,他要憑著他自己的才幹去打魚。可是他忘記了,他的才幹沒有用處。路加福音第五章記載,他會去打魚,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在約翰福音第廿一章裡,也講到彼得和其他六個門徒一同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也並沒有打著甚麼。這很清楚地給我們看見,他的才幹是沒有用的,雖然他是祖傳的漁夫,他能夠在船上撒網,也能夠在海邊釣魚,他的本領是相當大的,只是他的才幹是靠不住的。

  所以主這時間對他說:「你愛我麼?」,這表明說——你要倚靠你的才幹,你的才幹卻攔阻了你愛主的心。

  

三、主為何對這個問題連問三次?

    現在我要請大家注意第三個問題,在剛才我們所讀的這一段聖經裡,主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麼?」,一共問了幾次?在這段聖經裡,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主耶穌一連問了彼得三次說:「你愛我麼?」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彼得回答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最後一次,彼得因為主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主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在這三次的詢問,實有很多寶貴的意思。今天晚上我擬略略地提出一些,對這三次的詢問,也可從耶穌和彼得這兩方面去加以說明。

()在耶穌方面

    首先我們要看,主耶穌何以一連三次去問彼得這同一的問題呢?主耶穌把這問題一連三次去問他,我覺得這是由於主耶穌的全知,和祂的全智,但在這裡我們心中會發生一個問題,主既然是全知又全智的,那祂又為什麼要問上三次,而且一連三次呢?耶穌是不是耳朵聾了呢?彼得既已回答,祂何以仍舊要問「你愛我麼?」而且一連問三次呢?主耶穌不是不知道,祂完全知道彼得是不是愛祂。聖經說,若有人愛主,主是知道的。聖經又說,主知道萬人的心,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所以彼得有沒有愛主,主都清楚知道。主既然清楚知道,那又為什麼還要問他呢?原來彼得沒有自知之明,他不知道自己是一個還沒有完全愛主的。這如何講呢,請容我講給各位聽,你看彼得,他有時實在有口無心,隨便發表他愛主的話。當他隨同主耶穌登山,看到祂改變形像的時候,他看見山上很好,就說:「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哦!他的話發表出來真漂亮,真好。但是彼得到底有沒有為耶穌、為摩西、為以利亞搭三座棚呢?有沒有?沒有——聖經沒有記載。彼得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當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祂曾對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彼得就講,「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哦,你看彼得講得何等漂亮,但是可惜後來他竟一連三次不認主。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主耶穌很清楚地知道彼得愛主的心是怎樣,主是全知的。還有,主是全智的,完全智慧的。主問三次,實在顯出主的智慧,為什麼主不問彼得一次或兩次就夠了呢?為什麼主也不問彼得四次五次,而只問他三次呢?各位,你知道這是什麼緣故?這乃是要針對彼得的毛病,彼得曾一連三次不認主,所以主耶穌就在這個復活後快要升天的時候,趁著這個機會來問彼得,叫他回想他自己過去的軟弱和失敗,叫他回過頭來。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主耶穌今天晚上照樣也要問你問我說:「你愛我麼?」主耶穌是有完全的智慧,來給我們省察我們自己。

()在彼得方面

    我們現在接著要講到彼得方面。當主耶穌一連三次問彼得「你愛我麼?」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回答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未了一次他因主耶穌第三次又這樣問他,就憂愁地回答:「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在彼得這三次回答中,我覺得含有兩點意義。

    第一點,他是謙卑的。如果是在以前,主耶穌還沒有從死裡復活,當他這樣被問時,恐怕他不是這樣回答,一定是說:「主阿,我一定愛你的,縱然眾人不愛你,我卻一定愛你的。」但是這時彼得不是這樣回答,一連三次總是說:「主阿,你知道我愛你!」他現在謙卑下來了。

    第二點,他的話是滿帶慚愧的。謙卑而又滿帶慚愧地在主的面前。在主第三次問他「你愛我麼?」時,他就憂愁地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他想到過去,那樣愛主的心缺少了,他的心非常難過,萬分慚愧地在主的面前。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今天晚上也效法彼得,當祂問我們的時候,我們要謙卑地在祂面前。也要慚愧地想到我們過去蒙受主的恩典太多太大,但如今我們確是愛主的心缺少了,求主憐憫我們。

 

四、主問這問題的目的何在?

  我最後所要提到的,就是主耶穌問彼得這問題有什麼目的。

  從這段聖經裡給我們看見,主耶穌問彼得這問題,有消極和積極兩方面的目的。

  在消極方面,我們大家留意看第十五節聖經,就是主問他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給我們看見,主耶穌問彼得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消極方面是什麼。

    「比這些」——為什麼主耶穌要加上這幾個字?「這些」是指著什麼而言?有解經家說,這些指著彼得旁邊那些魚,因為上文說到他們那一天已經得到很多魚了,所以主耶穌問他說,「你愛我麼——愛我比愛這些魚更深麼?」但也有解經家說,「這些」是指著彼得身旁其餘的那些門徒來講的。無論是指旁邊那些魚,或是指著其他的門徒,我覺得主耶穌在消極方面有兩個很寶貴的目的——叫彼得不要倚靠物質,也不要驕傲自視。不要倚靠物質,因為那晚打魚時,他整夜勞碌,並沒有打到甚麼魚,如今主為他預備了這麼多魚在旁邊。這時上岸來了,哦,恐怕彼得的心就是要倚靠那些物質。這是主耶穌這樣來問他,表明說,你要愛我,不要愛那些物質。因為憑著以往的經驗,主耶穌對彼得實在可以說是照顧得非常的周到。當他沒有錢的時候,主耶穌叫他到海邊去釣魚,就從魚口中得著錢去付稅。路加福音第五章記載彼得整夜勞力打魚,沒有打著甚麼,主耶穌叫他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在約翰福音第廿一章裡,也提到彼得上船整夜勞碌,沒有打著甚麼魚,但主耶穌叫他網撒在船的左邊,他便照著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主耶穌又在岸上為他預備了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來給他吃,主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主耶穌問他這問題,消極的目的,要他不要倚靠這些物質,因為主是能夠照顧他的。

    此外,要叫他不要驕傲自視,不要倚靠他自己行事。這時,主耶穌這樣問他,他已不敢說:「主阿,我比約翰更愛你,我比雅各更愛你」,他已不敢再說這些話。所以消極的目的,是要彼得不要驕傲自視。

 

            作主門徒的真義    許仁國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4

 

    我們幾位總會及分堂的教牧同工,都深深感覺聖靈帶領我們在今年裡積極推展「門徒訓練」的事工。在總會裡,包括我在內,接受門徒訓練的共有卅位弟兄姊妹,預備在四月底以後,每一位能帶領一個人,盼望在十月左右,我們從三十位增加到六十位,年底時,從六十位增加到一百廿位。如果每一個受訓的弟兄姊妹,都能忠心的把所學的傳給另一位基督徒,則教會事工就可以拓展,神的名因此就被高舉。

    聖經清楚教導凡是屬主的基督徒,都是主的門徒(參徒六17)。我們從約翰福音廿一章1524節來思想作一個模範門徒的四個特徵。這段經文講到彼得的靈性得復興的事情。彼得是一個跟隨主的人,但他曾經否認耶穌三次,遠遠地離開主。當主耶穌從死裡復活後,特別考問彼得愛祂的心。主耶穌再次提醒他,如果他要繼續跟隨主,作祂的門徒,就要注意四件事情。這四件事也提醒我們今天每一個基督徒;不單信主得救上天堂,也應該學習怎樣做一個合主心意的門徒。

 

一、喜愛主

    凡作主門徒的,都是專一愛主的人。主耶穌問彼得三次「你愛我嗎?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廿一1517)。彼得因為曾經愛主,承認主耶穌基督為彌賽亞,故放下了他的職業,跟隨主有三年多的時間。我相信每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是愛主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愛神的人是誰呢?保羅明言愛神的人是神按祂旨意所呼召的人。神的呼召在聖經中是指救恩而論(參太九13,提後910)。可見凡蒙神呼召並接受神救恩的人皆是愛主的人。神所賜的聖靈已將神的愛澆灌在每一個信徒的心裡(羅五5 ) 

    馬太福音第十九章記載一個少年的官,他跑來問耶穌要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主耶穌告訴他,第一、若要跟從主,就要變賣一切所有的;第二、還要跟隨主。聖經記載這少年官憂憂愁愁的走開(太十九22)。為甚麼呢?耶穌說:「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太十九22)。其實聖經指出一個人之所以貪愛錢財,是因為他專顧自己(提後三3 )。這少年官不能承受永生的問題,並不是金錢,而是他的自我。主耶穌曾言:「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生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耶穌是神的話,就會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祂(太廿二37)。既然耶穌是神,則我們愛祂勝過愛一切也是理所當然的。那少年官憂憂愁愁地離開主,是因他口裡不承認,心裡也不相信耶穌基督是他生命的主宰(參羅十9)。他不願意離棄罪惡,悔改歸向神(徒二38,廿六20)。

    撒該雖然擁有許多財富,但他在神面前卻有一顆謙卑悔改的心,於是神的救恩就臨到他的身上(路十九110)。聖經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只要人有一顆愛主的心,謙卑承認自己是個罪人,並接受耶穌成為他生命的主,主便看重他那饑渴慕義的心,就會拯救他,把永生賜給他(參林前十六22)。

    基督徒開始時都是愛主的,但問題是在當我們信主久了之後,我們很容易落在以弗所教會那冷淡屬靈的光景裡。主耶穌在啟示錄第二章裡責備以弗所的教會失去了起初愛主的心。那起初愛主的心是指他們剛信主時,對主滿有熱心,愛神愛人。但時間久了,因為忍受不住神的試煉,抵擋不過從撒但、世界以及肉體各方面而來的誘惑,故愛主的心就慢慢冷淡下來。所以聖經命令信徒要常常保守自己的神的愛中(猶21),我們才有力量愛主勝過愛一切。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廿一章15節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比這些更深」是什麼意思呢?「這些」是指誰或什麼,聖經並沒有提,我認為至少有兩個解釋。第一、「這些」是指其他十個使徒。主耶穌為何會問彼得:「你愛我比其他的門徒更深嗎?」因為在馬太福音廿六章33節彼得曾經談過「眾人雖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換言之:「別人會不愛主,其他的門徒們都會離開主,但我始終如一的愛你,我永不離開主。」主耶穌再次提醒彼得是否他愛主的心比其他門徒更深嗎?這是第一個解釋。

    但我比較喜歡第二個解釋。「這些」可能是指凡跟打魚有關的器具和東西,例如魚網、船及那些魚。彼得是個打魚的人。我相信打魚不單是他的事業,也是他的嗜好。主耶穌再次考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你愛我比這些娛樂、嗜好更深嗎?」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要做主的門徒,我們要愛主勝過一切。我發現許多基督徒慢慢冷淡的原因,是因為一些事物已經佔據神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有一些活動、事情的本身是很正常,但是如果當這些事情控制我們時,它們就會攔阻我們愛主的心。聖經說,如果我們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們裡面了(約壹二15)。看電視,錄影帶、電影,只要它們是好的,基督徒都可以看,但恐怕這些會佔據我們愛神的心。求主幫助我們,我們要作主的門徒,就要省問自己是否專一愛主。

 

二、服事主

    主耶穌問彼得三次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接下去主耶穌就吩咐他餵養主的羊(約廿二1517)。主耶穌為何吩咐彼得餵養祂的羊嗎?這些羊是誰的呢?使徒行傳第一章中提到當主復活升天之後,樓房裡有一百廿個門徒在同心合意地禱告(徒一15)。可見主耶穌存地上時牧養至少一百廿個羊。但祂要離開門徒,於是想在他們中間選一個代替祂牧養這班羊群。主最後揀選了彼得,可能是因為彼得一向就有領導才能,主看重他這方面的恩賜,就吩咐他餵養領導主的羊。

    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牧師,每主日站講臺,按時分糧餵養信徒的靈命,但聖經告訴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要用神的話彼此教導(西三16)。每一次我們聚集一起時,要彼此鼓勵,激發愛心,按照我們的恩賜彼此服事,用神的話彼此造就。主耶穌要彼得用祂的話來餵養他的羊,同樣地,主耶穌也要今天的基督徒用祂的話來互相勉勵,彼此建立(徒廿32)。

    主耶穌先提醒彼得要愛祂,然後吩咐他要服事祂,服事人。我覺得這個次序非常重要。我們服事的動機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在教會中有什麼地位,或證明我們有何等熱心。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先有愛祂的心,我們的服事才能蒙神悅納。有些人在教會中可以很忙碌的服事主,但他們心中卻不愛神。將來在審判時,他們的工作好像草木禾秸,經不起火的考驗。但如果有人以一顆單純愛主的心來服事主,他的工作就像金銀寶石,可以存到永遠(林前三1015,四5)。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作主的門徒,愛慕主,服事主。

 

三、倚靠主

    約翰福音廿一章1819節,主耶穌預言彼得將如何為祂殉道。其實主早在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已預言這事。主耶穌跟門徒說他要離開他們,祂所去的地方,他們不能到。彼得知道耶穌所講的是指祂要被釘十字架,所以彼得說他要去,他要為主捨命。但主耶穌告訴彼得他現在不能跟主去,因主知道彼得的信心還不穩定,但在第十三章36節,主耶穌說:「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這句話就和第廿一章中提到彼得將為主殉道的事一樣。耶穌提醒彼得他將被人抓,人會告他,殺他。雖然彼得將會落在不利的環境裡,但他還是一樣的跟隨主,倚靠主。後來彼得真的被人倒釘十字架,為主喪命。

    這裡給我們一個很要緊的原則,不論在任何環境下,作主的門徒都要倚靠主,不懷疑主。我們要追求到任何環境皆無法影響我們的地步。讓我們在任何環境裡都可以倚靠主,忠於主,至死忠心。

    我為我的門徒禱告時,就求神讓我能教導他們學習獨立,能懂得有問題時自己來到神面前,在凡事上認定祂,倚靠祂。掃羅一直追殺大衛,但他的兒子約拿單卻愛大衛。在撒母耳記上廿三章1617節中,約拿單堅定大衛的信心,鼓勵他倚靠神。到了撒上卅章  節時,當大衛自己遭遇亞瑪力人的焚掠時,他「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我們要鼓勵主的門徒倚靠神,但我們的門徒自己也要學習在神面前堅定自己的信心,怡然自若,如大衛一樣,這才是門徒訓練真正的意義。

 

四、跟隨主

    作一個模範的門徒,不單要專愛主,服事主,倚靠主,更應該要跟隨主。「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廿一19)要作主的門徒,就要始終不渝地緊緊跟隨主,不讓四周圍的人影響自己的靈性,不論四周圍的人離開主、或者他們是愛主的基督徒,蒙主賜福,我們都應不改變,不嫉妒地跟著隨主,並且專心仰望祂。第2021節中記載,當彼得看見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也跟隨了主,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

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有些人不肯來教會,說教會有些假冒為善的基督徒,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因為如你真要跟隨主,就不應該讓周遭的事物或人影響你與種的關係。有人犯罪跌倒離開主,你還是跟隨主;有人被主所用,與你何干,你還是繼續跟隨主。凡事要往前看,專心注視在耶穌的身上。

    我們跟隨主,必須要隨從聖靈而行事(加五16)。神賜聖靈給祂的兒女們,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當我們落在百般的試練時,它會提醒我們神寶貴的話語,使我們不單能明白祂的心意,亦能有力量按照祂的心意而行。聖靈的引導,因人而異,也隨著我們個人的年歲而不同;它在彼得身上的帶領,和在約翰身上的帶領不同;它在我們年輕時的帶領和年長時的帶領也不同。祂完全的隨著自己的意思來引導我們。因此,我們跟隨主的門徒要學習體貼聖靈的引導。我們不能將別人的經歷毫無選擇地成為自己的經歷。我們到了什麼地步,就當照著什麼地步行。

    親愛的弟兄姊妹!求主幫助我們在今年及往後的年月中,多思想,多學習追求怎樣作主的門徒。如果我們都能愛主、愛人、服事主、倚靠主,緊緊地跟隨主,順從聖靈保惠師的帶領,相信神不但會大大賜福給他們,也要使用我們成就祂天國的事工。

 

  永不滅亡的保證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十章2230

 

    「是否一次得救就是永遠得救?」這一個問題,討論了將近二千年,直到如今,似乎仍然沒有定案。這是基督徒神學上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人一得救,是否永不滅亡?這個問題,我個人的領受,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一次得救就是永遠得救。

    聖經有許多明文啟示,都能支持我的看法,就拿剛才所讀的經文來看,主耶穌親自提出了兩個保證,像是「雙保險」一樣可靠,祂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這是一個保險,祂又說:「……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這又是一個保險。我們可以從主的應許,堅定不移地確信:『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既然神的話語如此堅定可靠,斬釘截鐵,照理是沒有問題了,但問題出生:什麼是「得救」?今天所要思想的就是得救的定義,在什麼情況下人才算是真正得救?一個永不滅亡的基督徒,有五個特質:

 

一、作主的羊:

    主說:「我的羊」(約十21),耶穌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主耶穌對那些不信祂的猶太人說:「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約十26)作主的羊,就相信主,就要接受好牧人的牧養,否則,羊就會偏行己路、任意妄為,成為走迷離群的亡羊。

    既是主的羊,就相信好牧人,好牧人與羊的關係最重要的就是為羊捨命,在那裡捨命呢?各各他上!怎麼舍的?被釘在十字架上!所以,是神的羊,就必須承認十字架救恩的道理,一定得經過寶血贖罪,才真是主的羊。人若否認寶血救贖的功效,不信十架救恩的道理,不接受主耶穌的替死的事實,都是不信的人,也就不是主的羊了。

    所以,人若想真正得救,永不滅亡,就得「是主的羊」主的羊就相信好牧人,為我捨命,相信主的寶血永永遠遠有功效。我們得救,乃因主的拯救,不是我們自己有什麼本領和功勞,經上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弗二89 )

 

二、聽主的聲音:

    主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約十27)主耶穌的聲音就是祂的話,「可見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人為什麼會信神呢?乃是由於聽道來的,人若不信,心中沒有聖靈,讀經是讀不懂的,不但不明白聖經上的奧秘,可能越讀越反感,越反感趟不信,所以,通道必須聽道,主說:「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太十八20),主的靈運行在聚會中,人的剛硬的心就被神的話敲碎,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路一37);神的道路活潑而有功效,像兩刃的劍,能將人的靈、魂、體刺人剖開(來四21);主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祂的話語「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一一九89);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三9);我們應當聽主的話,也要分辨何者為主的聲音,何者是惡者的聲音,如此方不至走迷了路。

    說到聽主的聲音,有一重要事實不可不知,基督教近兩百年來在神學信仰方面形成三大主流,神的眾教會難免不被這三個主流所影響,必須注意的是:這三天主流有正道、邪道、偏道之分。一九七四年在瑞士洛桑舉行的世界福音會議,及一九七六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華人福音會議都會就灶問題,直接間接的討論過。現將這三大主流分述如下:

    (一)福音派:

    就是通常泛稱的「基要派」(Fundamental),這是基督教的正統信仰,相信全部聖經,傳講基本要道。簡言之,此派以「神」為中心。

    (二)新潮派:

    也稱「新神學派」,是一迎合時代的信仰( Modernism; Liberal),立場上和福音派相對立,他們認為福音派太老舊,信仰須隨時代的變遷及潮流所趨而有所改變,簡言之,這派以「人」為中心,王明道乾脆稱之為「不信派」。

    (三)奧秘派:

    以「五旬節」教派( Pentecost)為主體,這派簡雷之乃是以「靈」為中心。

    福音派是以種為中心,也可說是以道為中心,因為「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約一1)。福音派所傳講的乃是生命之道,「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西三4),生命之道的要點,在於啟示、人不能憑道德、修養、「內聖外王」等一套大道理得救,這些人所追求的,所謂止於至善的境界。有一個大前提不能或忘,必須先得著基督作生命。

    「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人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2),「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  (約三36)。

    這生命進來了,人才有力量行善拒惡,所以,要作孔孟之徒,一定得先作基督徒,有了基督作生命,方能實行孔孟之道,否則徒然紙上談兵,無補實際。有了生命之道,方能談修養之道,因為生命是內在的,修養是外表的,內在的生命如何,外表的生活也如何。人必須先悔改、認罪、信主、得救、生命改變,生活方能改良。這絕非修養之道所能奏效!這生命之道所傳的是「恩惠的福音」  (徒二十24),強調指出主耶穌降世為人,道成肉身,自擔當世人的罪,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成全救恩,祂死後三天復活,這復活的生命進入信徒心中,便有勝罪之力,祂復活後被接升天,坐在父的右邊為信徒代禱,不久將來必定再臨人間,拯救教會,審判世界,這就是基本要道的內容,是福音派所高舉的信息。福音派有一句口號:「歸回聖經( Back to Bible )!」

    信徒的生活工作信仰均以聖經為準繩,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信!經上沒有記載的,我們不敢傳講,人也不可輕信。聖經新舊約共六十六卷,中文版有一百萬字,我們相信從創世記至啟示錄沒有一句話不是出於神所默示而寫下來的,沒有一句是虛假的,也沒有一句話落空。這樣說法,並不意味聖經中的話全是神說的,因為其中也有魔鬼的話,在約伯記中,它會和神爭論(伯一612)。聖經也有人的話,像彼得、約翰、保羅等人自己的話,在聖經中也出現過。但不管是誰說的話,我們確信這都是事實,都是神默示人所作的忠實記載,這點不容置疑。

    至於新神學派何以又被稱作「不信派」?因為他們高舉人,以人為中心,儘量的加入人文主義色彩,甚至於否定了神的存在。他們有的同意尼采所說:「神死了!」認為神不死,人便抬不了頭,特剔標榜個人主義,認為「人定勝天」。固然人是重要,因為神愛世人,甚至差遣祂獨生子來為人死,可見神也很寶貴人類的靈魂,然而,本末不可顛倒,人是神造的,沒有神,那裡有人!所以,不能以人為中心,而把神的存在給抹殺了。新種學派以為,耶穌是人、是完人、是聖人,他們只把祂當「人」來看,卻未信主是「神」來拜,這種新派發展到極端認為;神只是「抽象的觀念」,耶穌則是「完人的典型」,聖靈就是「人的良心」,十字架代表「犧牲的精神」,復活,只是一種「精神的不死的象徵」而非肉體真實的復活;他們更不承認「主的再來」。

    依他們的論調;人一信主,主就來到人的心中,祂已經來了,就沒有「再來」的可能。我們清楚看見,這新派的觀點,完全是異端,他們將我們所信守的基本要道完全抹殺。存這派信仰的「教會」,歐美各地最多,我國某些教會也已逐漸受歪風影響而誤入歧途,他們把一切「神蹟」都否定,而以「自然現象」或「心理作用」來曲解,那說異端,莫此為甚。他們以人的頭腦為准,聖經上的話,都以人的理性來衡量,凡是頭腦通不過的,就認為不可能,一概予以否定,實在極度危險,因為人人頭腦的深度廣度都不同,所能領受的程度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要以那一個人的頭腦作標準呢?因此,這一派的人,發展到最後,就天天否定他人,也否定自己,因為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不盡相同,於是弄得爭論紛紛,莫哀一是。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新潮派是提倡某種「學說」,而不是真正的信仰,它本身時常改變,信心經常動搖,根本不能稱之為一種信仰。

    我們可將以「人」為中心的新潮派與以「神」為中心的「福音派」作一對照,就拿禱告東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總是向神求平安、健康、喜樂、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兒女聽話、工作順利、教會興旺……求的事情再多,也都以自己的好處為前提。而以「神」為中心的禱告就不同了,我們可以求神賜給健康,但這只是為了替祂作更多的工作,而且我們只能求,給與不給則在乎神,有健康的身體固然好,即使疾病中亦有許多功課可學,我們不必非要什麼不可,以神的需要為需要,以神的滿足為滿足。

    主耶穌被出賣那夜,在客西馬尼園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您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您的意思。」(太廿六39)就就是以神為中心的禱告,完全忘卻自我。

    但我們的禱告,常會落入自我中心,有時像在向神說教,在禱告中說出一篇大道理,引用一大堆的經文,像是講道給神聽。忘了自己的地位,是在向神祈求,不是在教導神。本家守則第六條,提醒我們凡事尊主為大,把主擺在第一,每動一念,每說一言,每走一步,每行一事,不是問「我」能得到什麼,乃是怕「主」將失去什麼!

    一個人的靈魂得救是最首要的,生活改善還屬其次,人有了神作生命,心中就有滿足,不管生活如何,都不會怨天尤人,都能知足常樂,而且神也會負責養活祂的兒女,這才根本解決社會問題,人的靈魂問題沒有解決,社會將永無寧日,因為固然「饑寒能起盜心」,「飽暖也會思淫欲」。人信了耶穌,有了神作生命,便看萬事如糞土,因有基督為至寶,過事便能淡然處之,不再計較得失恩怨,這才是解決人類問題的治本之道。

    說到奧秘派,是以極端的五旬節教派為主,一般稱之為「靈恩派」,這一派的人強調以「靈」為中心。其實神就是靈,他們離開神的道,用人為的手段,去追求聖靈,用人工製造方言,來「證明」聖靈充滿,徒然給邪靈留了很深的地步,主耶穌說:「聖靈來了,是要為我作見證」  (約十五26),聖靈原是為榮耀主而降下的(約七39,十六14)。因此,我們應當高舉的只是主耶穌基督!但奧秘派以靈為中心的結果,就強調「異象」、「異夢」,「方言」、「神醫」 (DivineHealing)之類,容易使「耳朵發癢的人」(提後四3 )偏離真道的教訓,結果是瞎子領瞎子一同跌在深坑中。其實按真理說,說方言也是聖靈充滿之後一種可能有的現象,但不是唯一的絕對的憑據,過分強調說方言的重要就很危險,因為人工製造的假方言就出現了!這一派整天滿口屬靈,結果聖靈沒有得到,邪靈卻附上身來,這種盲目的追求,在真道上是走極端,發展下去,就會漸成異端!

    有許多身受其害的人都可以作證,這一派最大的困擾,是在教會中製造分裂、追求假的方言、自以為聖靈充滿,但卻說謊、論斷、不服權柄,他們只講靈而不講道,沒有道,如何屬靈,又怎能平衡呢?禱告醫病是好的,但若離開福音真道,單以禱告醫病為號召就不好了,常見「靈恩神照大會」的舉行,人是被吸引來了不少,只是為了求病得醫治。

    要緊的是靈魂得救,罪得赦免,靠主恩典憐憫,病必得愈,我們不可本末顛倒,高舉「病得醫治」,使人對於福音的本質有所誤解!必須讓人知道病能否得醫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悔改信主得永生,有了永生,就算死了,死了要下地獄!這才是福音!有時,在這種神醫佈道大會上得「醫治」的病人,過不了幾天病又發作了,若是出於聖靈的工作,就不會如此脆弱,真正出於神的醫治,必定一勞永逸,不至反復無常,奧秘派的人故作神秘,用許多人為的方法吸引人,為了迎合社會大眾的心理而標榜治病趕鬼,實在應當小心謹慎,我們絕對承認神醫是神蹟,但必須確有醫病趕鬼的恩賜才行,否則只是假冒屬靈,徒然羞辱主名。前面說的新潮派否定神蹟異能,這是錯誤!而奧秘派卻又矯枉過正,太過分高舉神蹟奇事,這二種都是極端,左傾右傾,不足為訓。惟獨福音派平平實實傳揚主道,高舉基督,從不高舉某一恩賜,或某一真理,保持中道,不偏左右,這才是基督教的正宗道統。

 

三、被主認識:

    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您的名傳道、奉您的名趕鬼、奉您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123)人自以為是被主認識的,但是,到了那天,主卻說不認識他,因為他是作惡的人。

    所謂作惡,就是違背次序、破壞次序,( DISORDER )聖經一再強調次序的重要,當初神創造天地萬物,都是「各從其類」(創一)有人說得好說:「次序是神在宇宙中的第一條律」(ORDERIS THE FIRST LAW OF GOD)次序就是「權柄」,就是「命令」,服權柄,就是守神秩序遵神命令。父母就是兒女的權柄,不管身為子女的多麼聰明能幹,多有學問經驗,拿到博士,是個專家,而父母一個大字不識,父母仍是父母,兒女還是得服他們,因父母是神為兒女所設的權柄人不能越過權柄,順服權柄就是順服神。不服權柄,就是破壞次序,在神眼中就是作惡的人,不論他們自認為替主作了多少工,神卻說我不認識你!

    凡順服神所設立的權柄,就是遵守次序、遵行神旨的人,這樣的人神才認識,天國才有分。神在宇宙中所設立的權柄該被尊重,如此行,必蒙恩福。尊重神的次序的結果,個人蒙恩,家庭和睦、教會興旺、社會安寧、國家復興,主所命定的次序,人一定得遵專,否則到主再來時,主就不認他。

 

四、跟隨主:

    耶穌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跟隨主必須捨己背十字架,捨己就是「自我否定」 (SELF-DENY),除非有神的靈在心裡運行,並且經常讀經禱告靈修,人是很難作到捨己,這是基督徒一生學不完的功課。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一生蒙福,因他幼承庭訓,獲益于父親的一句話最大:「你要學習向自己說不!」這句話使他一生受用不盡。向自己說不,就是否定自己,人總是自以為是,當學習作事之前先向神請示,決定可否,不憑己意。

    大衛王要為神建殿,去問先知拿單,拿單先說可照他心意而行,但耶和華卻指示拿單攔阻大衛,要由所羅門建殿(撒下七117),因大衛的手曾流人血,所以神不用他造殿。人認為好的,不見得就真好,人們常喜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判斷好壞,用世俗的常識理性來推測是非,這都不能討神的喜悅。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作學問天天長進,為道則要損己利人,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們要跟隨主,首先就得忘我,忘我方能背十架,死而無怨,神所安排的十字架,沒有一個是我們背不動的,每一個十字架都是一個功課,每一個功課之後,都有豐富的恩典為我們預備。

 

五、得永生:

    永生是出於主賜(約十28),不是憑人的努力而獲得。如何得永生呢?「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約三36)永生就是白白賜給信主的人。信的真正涵意,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信仰」,所以,  國父說:「信仰產生力量。」信就要抬頭仰望。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百姓在曠野大發怨言,惹神忿怒,使火蛇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許多人。後來,摩西為百姓禱告,神就指示摩西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銅蛇就活了。(民二十一49)。這銅蛇預表耶穌,人仰望祂,就是信靠祂就必得救。罪人都當仰望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救主耶穌,一仰望祂,寶血洗罪,罪人就得救。主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約三1415)。所以真正的信心,要加上仰望才行。

    美國信主人口雖多,但真正重生得救的有多少?葛理翰曾說:一百個美國人中,可能有六十個人自承信主,但如有六個真正得救就不錯了,單信有神並不等於得救,中國人大都是信神,所謂「敬天畏人」,這不能說就是得救了!耶穌替我們禱告曾說:「認識您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您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是永生。」(約十七3)認識父神,還得認識聖子耶穌,才能享受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應許。因為得永生基於兩個認識,認識神及神的兒子,不然的話,你信的是什麼呢?不過是一個「抽象觀念」!

    不要作一個「所謂的基督徒」 (SO-CALLED CHRISTIAN),輕輕怱怱的呼叫主阿!主阿!一定要親身經歷主,在基督裡重生了,才是真正的得救。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在承認主時,他們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是殺頭!因為當時羅馬人控制了猶太地,他們見面時都說:「凱撒是主!」但基督徒卻說:「不!耶穌才是主!」當他們這樣說時,就抱著殉道的決心,準備被殺頭了。今天,主站在門口,馬上要來了,我們必須清楚明白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在這末後的世代,我們更要有分辨的靈,曉得何為真理,何為異端?

    莎士比亞說過:「不見得閃發光的東西都是黃金(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千萬不要被迷惑,福音派的正確路線我們永不改變,必須擇善固執,一生一世跟定主,傳揚基督信仰,方能使信的人享受「永不滅亡」的福分!

 

            我與你同在    胡恩德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524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  (約翰福音十11618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約翰福音廿一181922

 

「你跟從我罷!」

    主耶穌開始傳道那個時期,曾對彼得這樣說:「來跟從我!」於是彼得跟從祂。當時耶穌基督是在地上,祂往那裡去,彼得就跟到那裡;但現今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彼得不能常見到祂。可是那個早上彼得見到主,主還向他說話,談及「愛」  (愛主)的問題,然後對彼得說:「你跟從我罷!」聖經對彼得這人刻畫得很清楚,我們都知道他很喜歡講話。彼得可能跟著耶穌基督走了幾步,卻又轉頭看了看約翰,問主說:「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基督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自此以後,似乎主就不見了;又或許彼得看見主不太久,轉眼祂就不見了。剛才主說:「跟從我罷!」現在主既不見了,那又如何跟呢?但彼得是明白的,今天我們也會明白,這位主雖然離開了,但仍然和我們非常接近,是我們可以跟隨的,祂和我們很近,我們和祂也很近。

 

神和我們很近?

    聖經讓我們看見神和我們很近。在以色列人出埃及那個時候,起行時正當半夜,要急忙離開,這是盼望已久的時刻,受苦這樣久,終於可以離開了!他們一起走的時候,發現一件這樣的事:啊!好像有領路者!是!會動的雲柱在前面領路,不久他們知道,是主親自降臨。素常他們認識這位元神是天上的、創造天地的,也是他們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他們很多時候都感到和祂距離很遠。今天我們也覺得離神很遠嗎?不錯,有時我們覺得祂很近,但多時覺得祂很遠。在以色列人蒙神救贖那一刻,神就讓他們立刻曉得,神和他們很近,他們可以跟著祂走——雲柱一直帶領著他們,直到他們過約但河進入迦南。他們知道神很近。

 

神在會幕中

    途中,神又吩咐他們造一個會幕。他們都住帳幕,要起行就得拆下來帶著走。神就住在他們中間,可以說陪他們同住帳幕。(在此不再多說,如要說下去,就要說到主耶穌是神在肉身顯現,陪我們住在這有骨有肉的帳幕裡。)神昔日吩咐他們住帳幕,他們感到神很真很近。外邦人將他們的神,放在廟宇中,亦有置家神於自己家中(說不定為數不少)。但以色列的神,以前好像不在他們那裡,現在看來就在他們中間;他們進到會幕前獻祭,看著那個會幕,只是不能走近,即使從會幕前的院子往裡看,也總知道神在那裡。在至聖所裡有神的約櫃,表明神的寶座,神是在那裡就近他們。他們還用不用向天上的神祈禱呢?他們會的啊!大衛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以進到會幕前下拜,或坐在幕前和神說話。

 

主在天又在地

    那麼神究竟在天上,還是在會幕那兒呢?若在會幕,是不是說祂離開天上的寶座,進入會幕,在兩個伯之上或中間呢?這裡有一個問題:神究竟是在天還是在地?我們的答案是:神是在天,同時也在地。不是兩位神,也不是說神會「分身」  (你若說「分身」也有點道理),而是一位神,在天又在地,使天與抱變得沒有距離,因為當中有祂作為連系。就像雅各夢見那梯子從地伸展到天;又如耶穌基督所說:「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約一51)我們可以說神是天梯,但也可以說神是不受空間限制的。祂在那裡,也在那裡,但卻不是兩位神。故此我們一方面可向天祈禱,另一方面也同時感到主很近。耶穌基督是神,祂在天又在地,當中並無距離;即使彼得看見祂升天了,但祂仍然同在。祂未曾升天前對門徒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太廿八:20)但卻看見祂升天去了。對,這是一個看法,但也可以這般看;主固然是升天去了,但也是沒有去。如文首所引的經文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所以,無論彼得有否看見主耶穌在跟前,他仍然可以跟隨。主對彼得說:「你跟從我罷!」轉眼祂就不見了,但彼得確是跟著祂,不過不像從前般看著主的肉身而跟隨罷了。

  主的靈與我們同在

    今天主是近的,所以也吩咐你我跟從祂。當然祂不是帶著身體來和我們同在,乃是祂的靈與我同在。所以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約十四:16)那位保惠師,羅馬書第八章亦稱為基督的靈,「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  (羅八:9),基督的靈亦即基督本身。設若你在房間睡著了,你的靈走出來了,那不就是你嗎?而且可以說那是你的「真我」呢!耶穌基督的靈來到,那就是耶穌本身。祂在天又在地,好像從前痊天又在會幕裡,當中沒有距離的。那住主在天上,我們向祂祈禱,祂在我們中間、在我們面前、又在我們四圍,正如大衛在詩篇第一百三十九篇所說的。

 

「跟從『我』」

    現在我們有這一位主。是可以跟從的;祂吩咐彼得跟從祂,即只是「在」的神,否則祂就不會吩咐彼得跟從祂了。如果祂只是留下一些說話就回到天上,又或是不時給我們一些訓令,囑我們遵守,那我們只不過是跟從祂的話而已;但祂說:「跟從我!」即祂要我們跟的是祂自己!跟從祂的話去行(像我們今天所行的),固然是跟從祂,但兩者略有分別。主對彼得說:「跟從我!」意謂:「我是活的啊!仍然像以往三年活得那麼實在的。」以往和現在都是跟從,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再說:我們不單「跟」主的道理行,也實在因祂的吸引而去「跟」祂。祂與我們同在,祂與我們同行,這是很有福的!

 

有主同行

    主復活那天下午,兩個門徒由耶路撒冷前往以馬忤斯,路上有一人與他們同行,這人就是主。走了一段路(那段路程似乎要走兩個小時),在路上主對他們講解了很多聖經,又因著他們的請求,耶穌基督就進到他們的房子裡和他們住下。後來他們認出是主,主就不見了,他們就彼此說:「祂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麼?」我看他們很多時候會再回味這件事說:「主和我們同行,何時再走那條路就好了!那次和主一起走,多享受啊!」耶穌基督吩咐我們(像吩咐彼得般)跟從祂,是跟從祂本身,祂是和我們同行的,我們十分有福。

 

雷州半島的行路客

    幾年前我在美國遇見一位曾在廣東西南傳道的西教士,他告訴我一件發生在雷州半島上的事。那裡有一個基督徒,要到某地方,途中經過一個地區,有一大片竹林,裡面藏著土,匪不時搶劫途人,但這段卻是必經之路。他走了一段時間,有一個人走近和他同行談話,所談的都是聖經的道理,且言談甚歡。過了那個竹林區後,那人向另一方去了,而這個基督徒又繼續上路。到了一處有基督徒的地方,他就告訴那裡的信徒,路上所遇見的事——有人來跟他一塊兒走並談論聖經的道——那些基督徒聽了便說:「那一帶地方沒有基督徒啊!」嗯!那是誰呢?他們當然有一個想法,也許跟我所想的一樣;那信徒所見的可能是天使,但也可能是主自己。

 

主願意與我們同在

    你不要以為主耶穌親自與我們同行,那就太勞駕祂了。不!祂不認為勞駕。試想想,祂願意從老遠的高天下來,降世為人、成為嬰兒,甚至和人生活三十多年,現今怎會不肯和個別有需要的基督徒一起同行呢?說實在一點,不是等我們有需要的時候,祂才跟我們一起;祂現在就是和我們一起,尤其是奉祂的名的聚會,祂一定在那裡。在聚會中,我們有時仿如隱約地看見祂,或說知道祂同在。因為祂正在這兒,所以祂吩咐你跟從,且是跟祂本身。祂是同在的,雖然是藉著聖靈與人同在,但這也就是祂自己和我們同在了。大家要記得,祂是很親近的,祂看我們和祂也很親,既然這樣親,就願意常常和我們同在了!

 

親密的主

    主召我們跟從祂,就是要我們常與祂同在,這是說祂與我們有很親密的關係。你若與某人不親密,你不會想跟祂久住的,甚至不想和他一起住一會兒呢!你不認識過路的人,你和他一點親情、感情都沒有,你不會請他到你家裡來住;但如果是親人,而你和他是很親密的,就想常常和他在一起,與他居住了。

 

「跟從我罷!」——甜美的軛

    耶穌基督說:「來跟從我罷!」換句話說,就是時常和祂同住,和祂一起,這就是親熱、親切、親愛了。啊!祂的吩咐很簡單,是嗎?「跟從我罷」只四個字,但當中含有深厘的意義:「我是活的,你可以跟著我,甚至與我同在。」換句話說:「我要你常常與我同在,故吩咐你來跟我。」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主加給我們一個軛,故意給我們難處。可能在難處中,你會對主說:「你釋放我吧!讓我可以自由而行啊!」你試回想未信主以前的那種自由,使你走成那個樣子!用廣東話說,「走成那個死樣子!」頗為諧譫,卻真是「死」啊!現在祂吩咐我們跟祂,祂與我們同在,這是多大的福氣!其實有主的恩惠慈愛隨著我,一生一世那樣隨著我,我們覺得是天大的福氣!

 

「有你夠了!」

    主說:「我常與你同在。」啊!得著祂和我們在一起,甚麼也不用憂、不用惱、不用掛慮、不用恐懼,是嗎?有祂,問題就全解決了!若遇到難處,你不知如何是好,四處尋找幫助,左思右想,又加上祈禱,後來可能主使你清晰起來,像祂耳提面命那樣對我們說:「我與你同在。」我們可以歡樂地回應說:「那就成了。」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一隻羊所需要的不多,而有牧人就甚麼需要也不怕缺乏了。羊需要草嗎?詩篇第廿三篇就這樣說:「祂使我躺臥在青草上」(2節上);需要水嗎?「祂使我躺臥在可安歇的水邊」,(2節下)有些水流湍急,羊不能喝那裡的水。「可安歇的水邊」,英文版本有另一個譯法:「靜水之邊」,羊可暢飲滿足。羊睡多了不曉得要起行,路又長,恐怕晚上豺狼多起來,不知如何是好,但「祂使我的靈魂蘇醒(3)。當然這是以羊作比喻的象徵手法,牧人喚醒羊,如同主使我的靈魂蘇那樣。從靜水邊,從芳草地上甜蜜的睡眠中,祂喚醒了我,引導我走義路。有祂帶領和引導,我很安心。有時要經過「死蔭的幽谷」,大山彷佛就是死,那個山影就是死蔭。我走過這個死蔭的幽谷,有祂常與我同在,牧人常與我一起,他有杖(牧羊的杖通常有個彎,他有竿(短的,紮實的,用來打野獸),足以安慰我。仇敵來了!有祂在就成了!祂替我擺設筵席,且是在仇敵面前替我擺設的!羊所需要的一切,有牧人同在,沒有一樣缺少的,所以詩篇第廿三篇一開始就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在各種情形中也沒有缺乏;我需要帶領者、需要草吃、需要水喝,祂就給我;需要有一位元元喚醒我的、需要一位元元保護者,在死蔭裡替我應付仇敵的,我有!有牧人與我同在!主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約十四:1618)主同在給我們有很大的安慰。我們不懂走那條路,祂會一路帶領的。

 

主要跟著我們

    有些事情你或會覺得有如蒼天那麼大,那麼難,但祂是創造天地的,就是那個「天」本身也難不倒祂。聖經不止一次說「天開了」,又說「願你裂天而降」  (賽六十四:1),連天也會開起來的,所以即使你的事情難如蒼天,神也可以「裂天而降」來幫助你。祂正在這裡,你也跟著祂,換句話說:「祂正跟著你啊!」由始至終祂跟著你,也跟著我啊!我們有時還會偏離祂,祂就出來尋找我們,這豈不表示祂正跟著我們嗎?祂跟著我們,何時會鬆懈不前呢?我們怕祂會打盹睡覺嗎?看詩篇怎樣:「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  (詩一二一:4)我們的跟隨是不夠真誠的,祂跟我們才是亦步亦趨的。詩篇第廿三篇豈不是說「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嗎?祂來尋找人,和「跟」差不多;祂追蹤人,從天上追至人間那樣來隨著我們,我們卻齊心合力把祂推出去,不要祂,「除掉祂!除掉祂」那樣硬是不要祂,但祂不肯走啊!祂任憑我們除掉,在那處祂還作成大工;被人除掉後祂復活,仍然在我們當中。雖然祂臨死前曾向猶太人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路十三:35)但是接著祂又說:「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路十三:35)表示祂仍然來!因為猶太人那樣拒絕祂、反對祂、對付祂,耶穌基督不得已離開他們,卻趁機會將救恩給予外邦人,但祂仍然要追蹤祂自己的選民,將來祂會再來,祂仍是要隨著他們的。

 

「我與你同在」

    有祂,我們不要怕,摩西蒙召時,屢次推辭不就。正當他第一次推卻時,神就說:「我必與你同在。(出三:12)摩西死了,神向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驚惶,因為……(我)必與你同在。」(書一:9)約書亞的任務很大,他隨著摩西,服事摩西,覺得摩西真偉大,假如你是約書亞,跟著摩西,你不會不讚歎這位神僕真偉大!但摩西死了,責任落在約書亞肩頭上,他真的惶恐,所以神對他說:「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你……不要驚惶……(我)必與你同在。」(書一59

    選民快要遭受神最嚴厲的對付:神使外邦的軍隊來,消滅他們的國家,把他們丟出去。臨到最後那階段,神呼召耶利米傳達神的話,還望他們悔改。雖然他們真的不行,祂仍要說話。按理,神看見他們是沒有希望會回轉的;但按情,神還要向他們說話,因此祂吩咐耶利米作祂的代言人。耶利米認為太困難了,神卻說:「我與你同在。」(耶一:8)耶利米聽後就順服了。雖有銅牆鐵壁擺在面前,他也走得過去,而且完全成功了。有時耶利米真的不得不向神哀求,求神伸冤等;有時他不想幹了,也不想再講了,但神又抓緊他要他講,這一直下去;神照祂的信實,可以說是祂的信約——「我與你同在」來陪著他,抓緊他,他便走到底了。

 

「我常與你們同在」

    我們向前望,前面的幾個月我如何面對呢?再遠一點,現今很多香港人常提的「九七」,我又如何呢?再過些日子,到二零零七年,又怎樣呢?二零一七年,又怎樣呢?「我常與你們同在」,「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耶穌基督是這樣應許的。噢!這位主和我們很有親情,不會離開我們,要常與我們同在。祂說過:「我常與你們同在」,這位主長情不長情呢?很長情!和我們是否很親密?很親密!我們感謝主,我們是祂所愛的。一方面我們很感謝祂,讚美敬拜祂,另一方面,有一位這樣的主來讓我們倚靠,我們深感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