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短篇信息

 

目录:

从犹推古遇险的教训     徒二十112      (长建盘)

坠楼犹推古     徒二十712       (苏佐扬)

保罗的为人     徒二十1724       (郑昌国)

服事主的教会    徒廿1728       (萧文科)

完成我的路程     徒廿 1731      (赖炳炯)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17 35      (苏天明)

祷告与读经    徒廿1735       (高良弼)

传道人的行为言论和方法    徒廿1738     (陈崇桂)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1738       (卓辉隆)

效法保罗事主     徒廿1738       (戴伯福)

三种谨慎     徒廿1738        (司徒辉)

牧养神的教会     徒廿1738        (黄六点)

如何建立基督的教会      徒廿1738        (王  峙)

福音的见证者     徒廿1738      (吴永华)

五项警告    徒廿202627        (郑昌国)

悔改      徒廿21       (赖力傅)

主阿用我!   徒廿24       (石新我)

耶稣的手     徒廿2629       (郑泉声)

神的教会     徒廿28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3335       (郑昌国)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35         (叶中光)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 35       (黄景峰)

你们给吧!    徒廿35        (沈保罗)

施比受更为有福      徒廿35        (丘育灵)

教会的本质与使命     徒廿38       (郑连明)

 

 

       从犹推古遇险的教训    长建盘

                    经文:使徒行传二十章112

 

    讲道难,听道亦不易。讲者若非满有圣灵才智,而稍搀着一些私意,则听者感不着兴趣,受不着益处。听者若油蒙了心,虽有嘻谆的讲论,也彷佛充耳不闻。要得一个美满的聚会,讲者听者都同有责任。

    特罗亚聚会,可算一个很美满的聚会了。他们讲者,是名震古今,满有圣灵的使徒保罗,听者又是一群饥渴要主的人。他们聚会擘饼讲论。直到半夜,也不愿分散,可想见当日之盛况了。在今日有好些聚会,时间不过一小时,而听者两眼向时钟频频望着,两脚向地板轻轻擦着,好盼望这六十分钟飞也似的过去。讲者见这光景,也不敢多讲,时钟当的一声,就草草结束,宣告散会了。在特罗亚的聚会,没有这个情形,他们没有时钟,也没有看日影,更没有规定散会的时间,保罗讲了又讲,讲的非常起劲,听的听了又听,听的非常有趣。这个宝贝的聚会,讲者听者即同感一灵,一方面靠着圣灵讲论,一方面靠着圣灵受教,他们在圣灵里打成一片。

    值得我门赞美的聚会,不料,嗳呀一声,坐在窗台上的少年犹推古,从三层楼上掉下来,聚会中立地发生扰乱和恐怖了。他们跑下楼来,抱起他,他已经死了,嗳呀,这是何等的大不幸。

    在这满有属灵空气的聚会,为甚么会弄出人命来?他们不是如饥如渴的要主吗?为甚么主让他们闯出事来?或有人有这个思想。读者要知道,神的儿子耶稣,还不敢试探主,我们是什么人,敢试探主,犹推古遇险就是他不安其位的原故,他若安安静静好像马利亚般坐在主的脚前,怎会有危险呢?

    他们的聚会是热烈的,大概是拥挤的,犹推古年少活泼,见坐在座位中,不若坐在窗台上凉快,他不顾一切,爬上窗台上纳凉,啊!空气又清,身子又舒适,听讲又清晰,好一块的坐处。这是他遇险的第一步。

    窗台上不是座位,为要流通空气。若有人堵塞了,令全座的人吃了亏。犹推古不安其位,不第自己危险,其实人家早蒙其累了。我们在这里得个教训:我们要在主内很亲热地团聚在一起,你帮忙我,我帮忙你,才是主所欢喜的,倘以为在他们中混在一起,平平无奇,而离群索居。聚会是到的,不过稍远一些,讲道是听的,不过不大留心,这人不久之将来,必会遇见危险。而且因堵塞要津,令会众感觉不快。

    犹推古坐着一个危险不过的地方,他毫不知觉,他是坐在外面虽黑暗危险,而内面则光明快乐的地方。他眼睛向着光明快乐的内画瞧,耳朵向着光明快乐的内面听,外面有多黑,楼有多高,他全不在意,因为他仍是一个听道者,与坐楼中座位上其他的听众一样。听道是好的,听生命真理的道是顶好的,但要察验,现在站的地位是什么?所听的道不会令你发生危险,危险只从你站着的地位发生。种是好的,而受种的地土有四样。施舍是好的,而蒙悦纳的也有两样。捐产为主是好的,而巴拿巴和亚拿尼亚赏罚可不同。可见非种不好,施舍不好,捐产为主不好,所不好的是自己。犹推古听道丧命,也非听道致之,其实自取其祸罢了。

    凉风习习,最易催眠,犹推古在窗台上瞌睡了,嗳呀,窗台瞌睡,这是多么危险的一回事。外面的颂扬话,令你感着愉快的事情,也最容易令人瞌睡。「颂扬」,「愉快」不是一件坏事,若站在有危险性的地方,一不觉醒,则颂扬愉快,会令你沉睡,甚而随着发生危险。

    听道而至沉睡,非讲者讲得太索然,必听者精神太疲倦。保罗是个主所大用,附有智慧才干者,座中弟兄姊妹都听得精神奕奕,犹推古之沉睡,非保罗之不善讲,乃彼因倦而致。警醒吧,在普通地位上沉睡,危险尚少,若犹推古之在非常地位沉睡,危险大矣。你是一个庸庸常常的弟兄姊妹,稍不觉醒,影响会众还不甚大,你若跑到人所共知共见,由人头地,高据要津的地方,被黑暗的势力所胜,难免有丧生之虞。人不站在全然光明的地方,(楼上有好些灯烛),而站在光明黑暗交界的窗台,就是徘徊于光暗之间,这般人望其警醒,是不可能的。若要警醒,除非全然投身光明里面,就是生活在主里面。

    他们聚会在三层楼上,是一个很高的地方,我们追求灵恩,也当到三层楼上,在最高处觐见主。我们若没有向上的志趣,这是没有长进。我们不第得了重生,可以仅进入神的国,即自满足,必须得着神的力量,奉行神所差使的灵工,打美好仗,直到打最后一次胜仗。三层楼不能一蹴即到,但可从许多的梯级上,一级一级的走在上面,不久即可达最上层了。我们知道最高处富有神的灵恩和赏赐,怎样方可得着?照着主所给我们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吧!上面的福气,是赐给那在主道路上顺从努力之人。三层楼是有两重楼板隔着,在第一层的人,不能望见第二层,第二层的人,不能望见第三层,惟有到了那一层,才了解那一层的东西。我们在灵界的事上,许多事是我们所未明了,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但你且不管,只求上进吧,到了相当地位,你一定会明白的。

    到了三层楼上,是何等的福气,这里地位又高,空气又好,又得听属灵的教训,和擘饼纪念主等属灵的事。然而「位高势危」一日一从上面掉下来,危险则更甚了,警醒吧!加略犹大,不是造了极峰,得了使徒地位吗?为甚么掉下来,成为沉沦之子?岂不是误作非份之想,而受了撒但之迷吗?在位高的人,一念之差,其结局有如此,安可不时刻战兢戒惧!

 

                    坠楼犹推古    苏佐扬

                     经文:使徒行传二十章712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熟睡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徒廿712

    这就是保罗在特罗亚一个礼拜的最后一个晚上所发生的事。在七日的第一日,亦即「主日」,他们晚上在一座楼上举行「通宵培灵会」,一直讲到天明。这真是罕有的一次聚会。可能人数太多,其中有人不得不坐在窗台上,少年人犹推古即其一。罗马式的楼房,窗口并无玻璃门或铁闸在其上,只在屋墙上制一窗口,窗台有时阔三四呎,人们可坐在其上俯瞰街上来往的人们或军队的行巡。

    犹推古因为困倦沉睡,竟然由三层楼上掉下去。但为什么不从窗台上掉「进」室内,却要掉「出」窒外呢?为什么他会坠楼呢?室外有什么吸力呢?室内为什么缺乏支持呢?

 

幸福之人需要造就

    「犹推古( EUTYCHUS )亦即「幸福之人」,他有一个很好的名字,表示他的父母可能是对宗教很虔诚,他们可能相信了耶稣,孩子也跟着去听道,渐渐长大,成为特罗亚教会热心事主的少年人之一。

    少年及青年,为教会未来的主人翁,亦为成年人与孩童的桥梁。教会内若无少年与青年,则无前途。所以教会对于栽培青少年基督徒户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教会领袖若不与青少年合作,青少年人必定散失无疑。

    青少年有许多是很聪明的,有天才的,这些青少年人的前途可能分两路进行:一是献身与主,终身为主使用,将来主会大大使用他们,改变世界。但另一是看见世界有利可图,很快就被世界吸引,便从教会内失踪。但有许多青少年,只是人云亦云,与人的主张并无一定立场,则很容易「坠」在千奇百怪或干变万化的不同环境中,有人「已经死了」,有人则「他的灵魂还在身上」。所以教会领袖,正确或错误,结果亦将不同。

    这是一次「爱席」聚会(犹12),按照初期使徒们与教父们的惯例,主持人一面对会众讲道或讨论,一面擘饼大家分享,一同欢乐,共颂主恩。这不是一次「圣餐」聚会,因为圣餐不会「擘饼到天亮」的。这种爱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当然青少年也可能分享。

    这样,犹推古也有份分享这种爱席的快乐,一面吃,一面听,但何以会吃到困倦,吃到沉睡,吃到掉到楼外去呢?难道他吃得太多吗?还是所吃的不合胃口呢?保罗是一位名布道家,善于讲道,听道的人一定听得津津有味,不会困倦而沉睡。何以犹推古会这样不争气,不是听道,乃是作一名清一色的「觉友」(睡觉的觉友),竟然在「主内安睡」,以致几乎「安息主怀」,一睡不醒,与世长辞。

 

冗长讲论值得研究

    到底保罗整夜讲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他讲的道会使人沉睡呢?如果仔细研究原文,便知保罗当夜用四种方法与他们讲道,渡过欢乐的一宵。

    一、讲论。原文为DIALEGO,亦即「彼此对白」(即英文DIALOGUE)。表示保罗与会众畅谈往事,也有问有答,是一般友谊式的对白,并非讲道,可能保罗对他们述说过去多年在各地传道的情形,和他听见马其顿人的呼声而决意到欧洲传福音的异象,那些听众也问他一些有关各地传道的问题等,是较为轻松的谈论,而且是一面擘饼吃,一面对话的。

    二、讲道   

    「直讲到半夜」一语的原文为「继续他的道,直到半夜」。道字原文为LOGOS -意指正式讲道而言,直讲到半夜。相信在保罗与会众对白时,犹推古是精神奕奕地注意聆听,后来保罗正式讲道,犹推古可能不十分了解保罗所讲深奥之道,以致沉睡。

    三、讲了多时

    这里的讲字原文,与第一条的「彼此对白」相同,不同之卢乃是这一次是「冗长的对白」,「讲了多时」,或者是讨论保罗所讲奥秘之道的对白,与上述的对白不同。因此那少年人睡的更熟,与周公畅谈了,于是从三层上掉下去。

    四、谈论许久

    原文「谈论」为HOMLEO 指与好朋友「密谈」而言。保罗由楼下再到楼上之后,又「谈论许久」,并非上述的三种方法,乃是像与密友长谈,可能有重要的「机密」吩咐他们遵守。这句话的「许久」与上文的「多时」略有不同,这句话的「许久」并非时间的许久,乃是内容与量的许多。表示保罗在密谈中将许多教训与吩咐交托与他们。可能也包括「如何照应青少年人」在内。

 

 解释坠楼各有千秋

    可是,为什么犹推古会掉到楼下呢?对于他坠楼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

    一、可能楼内人数太多,空气污浊,犹推古坐在窗台上,企图由楼外吸取一点新鲜空气,但到底时间太长,他渐觉空气不足,便困扰沉睡,继而坠楼。

    二、可能因楼内灯烛太多,光线太强,空气甚热,人们觉得甚闷,犹推古坐在窗台上,比别人接触灯光更近,感觉更闷热,更容易困倦沉睡而坠楼了。

    三、犹推古坐在窗台上,一方面向里面张望,聆听保罗的谈论与讲道,一方面向外张望,注视街道上的景色。暗示着世界的吸引力太大,教会的吸引力不够强,以致犹推古被世界吸了去而坠楼。教会无力把他吸住。

    四、可能是魔鬼的作为,使犹推古困倦沉睡而坠楼,为要破坏保罗与会众的亲密友谊,中断他的重要聚会,以人的死亡来恐吓保罗所传的生命之道,可能使保罗与会众都因犹推古之死而心灰意冷。

    犹推古从三层楼上掉下去,很可能预表一个青少年人的堕落也分三部份,即灵、魂与体。青少年人意志薄弱,易受迷惑,视肉体的享受与需要较重要,也视魂的享受,如音乐、美术、旅行、运动等比灵性的生活为佳,于是灵性日渐冷淡,忽略读经与祈祷,疏懒于参加属灵的聚会。体、魂、灵渐走下坡,渐渐衰弱,以至于死亡。

    然而保罗并不怕苦难,也不怕魔鬼的威吓,他周身是胆,充满能力,所以他马上走到楼下,为要拯救这可怜的少年人。英文圣经在这段经文用过三个「FALL」,表示三种「掉下」或「跌落」的动态。

    一、困倦沉睡

    英文圣经译为BEING FALLEN INTO A DEEP SLEEP,直译为「掉在熟睡中」。指精神的掉下来。

    二、从三层楼掉上掉下去

    英文圣经译为FELL DOWN FROM THE THIRD LOFI。指身体的掉下去,而且掉到楼下。

    三、伏在他身上

    英文圣经译为FELL ON HIM 谓保罗掉在那少年人身上,指一种生命与死亡的接触,保罗掉在他身上,却把他从死亡的边缘吸引上来,使他还魂,离开死亡,魔鬼也撤退,使他们得到不少的的安慰。

 

主恩万千天长地久

    在这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多次用一种「量」的纪录法,表示各方面的「多」,如:

    一、许多楼,因为有三层楼。

    二、许多灯烛。

    三、讲许多道。

    四、谈论许多。

    五、得了许多安慰。

    六、许多人参加聚会。

   证明在这一次冗长而热情的聚会中,神的恩典非常丰富,人们爱主的心也逐渐如火燃烧,热情滚滚,比楼中许多灯烛显得更热更光。保罗丰富的讲论,也流露上主无穷的恩惠。人们不觉疲倦的听道,也表现人们对保罗的非常爱戴。犹推古坠楼而不死,更显明上主莫大的怜悯。主恩万千,地久天长。

    犹推古果真是名符其实的一个「幸福之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少年人当然由家长领回家中静养,健康恢复后,一定不敢再冒险坐在会使人坠楼的窗台,他也不敢再在听道中沉睡了。他的生命好像是拾回来的,他好像有了新生的开始,他一定立志再做人。可能立志跟从主,将来准备终身事奉祂。

    圣经虽然不再谈及犹推古的事,但这少年人有惊无险的遭遇,却是对青少年一个永久性的警戒,同时让家长及教会领袖把青少年人「活活的领导」(12),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1)「……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四13;参诗一三九13

    2)「……你们口中所说的:心里所想的,我都知道!」(结十一5

    3)「你怕谁?因谁恐惧?竟说谎!不纪念我,又不将这事放在心上?我不是许久闭口不言,你仍不怕我么?」(赛五七11

    4)「他们说:耶和华必不看见,雅各的土帝必不思念?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你们愚顽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么?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吗?管教列邦的,就是教人得自知识的,难道以不惩治人么?」(诗九四710

  5)「……教众教会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启二23

    求主施恩,教导我们倚靠祂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实为粮。(诗三七3)在言语上「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五37)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以致我与作孽的人同行恶事!(参诗一四一34)言行相符,心口一致,只有相同的法码,一样的升斗。阿们。

   

                保罗的为人    郑昌国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24

 

    当保罗知道以弗所教会有人传异端邪说的消息,他非常的痛心,因为以弗所教会是保罗传福音所建立的教会,他希望这教会兴旺,蒙神悦纳,因此他打发人到以弗所教会请长老们到米利都。保罗对他们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保罗的为人有很多值得我们效法的。当然基督徒是要效法主耶稣,因为只有祂是我们生活的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弱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要是我们崇拜任何人我们将要失望,保罗并非完全的人,所以他曾说:你们要效法我正如我效法基督。他这句话好像有些夸口,但如果我们详细思想,他所以敢叫人效法他完全是因为他效法基督。保罗在加拉太书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因为他能够活出基督来,他的生活,行为,言语,思想都效法主耶稣,所以他是配得我们效法的。

  保罗有四种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

 

一、凡事谦卑——

  在当时犹太人中,他是罗马籍的公民,是特权人物,他的父亲亦是有地位,有财产的人。保罗自己本身更是犹太人出名学者的门生,他有权,有势,有力,有学问,有地位。这样的人应当是值得夸口,值得骄傲的,但他效法主凡事谦卑,正如主耶稣所说,我心里柔和谦卑。如果人与人能相让,便能和睦同居,社会便能安宁。彼得在彼得前书说:神阻挡骄傲的人,施恩给谦卑的人。谦卑是一件美德,正如中国古语:「满招损,谦受益。」所以我们无论对神对人都要有谦卑的心。

 

二、关心教会——

    当保罗知道以弗所教会有人传异端邪说,他日夜不停地流泪,为教会祷告,他关心教会,爱护信徒,他的眼泪没有自流,他的祷告并不徒然,因为神后来赐福以弗所教会。我们作为教会的一份子是应该关心教会的工作,教会的兴旺与我们有直接的关系。有很多信徒以为教会的工作是牧师,传道,长执的工作,这是非常的错误。教会是神的家亦即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关心神家中之事,要为教会祈祷,求神复兴教会,使得救的人数增加,也要为神的仆人祈祷,为教会的发展祈祷,为教会的经济祈祷。如果我们能够适样做,教会便要兴旺起来。

  

三、经历试炼——

    他受尽破害,并不因为他自己所犯的过错。他经历很多试炼是为主的原故。他被犹太人鞭打,被棍打,被石头打,遇着船坏,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他为主的原故,甘心乐意接受这些试炼,迫害,毫无怨言。他不灰心,不退后,只有忍受,因为他觉得配得为主受苦是荣耀的。

  

四、忠心所托——

    保罗在主的工作上至死忠心。主人对仆人所要求是忠心,神对每一位基督徒的要求亦是忠心。保罗在犹太人中,没有避讳不说,他证明神的恩典,叫犹太人信奉主基督。他用主的话教导百姓,他毫无留情地按着神的话指摘众人。他能够对主的话忠心,有一次他上耶路撒冷,他知道有苦难等着他,可能有杀身之祸,但他并没有不去,他不以性命为念,视死如归,他更不贪生怕死,至死忠心,行神所要他行的道路。他忠于神的工作,他的忠心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服事主的教会    萧文科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28

 

    我们是神的儿子,深信祂让我们活在地上是给予各个不同的机会去事奉主。保罗当日不以性命为念的服事主,真值得我们学习。须知教会不仅是一个人或某些少数人的,虽然有称为牧师、传道、长老、执事,但缺少众信徒的同心合意,那教会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我们以保罗的话来互相劝勉。

 

一、动机

    「圣灵立你们做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徒廿28)按原文不是专指长执传道牧师而言,乃应用在众信徒身上的,原则上是众人在福音工作同心合意,而不是谁管理谁,像有阶级的统治,在神的家——教会是按各人所得恩赐配搭事奉,有作头的做头的工作,作脚的做脚的工作,如此就一身联络的合适,灵活兴旺,所以我们要求众信徒都同来事奉。而事奉的一个重要原则,乃看他的动机如何,因为一个称为神儿女的,当然如同在肉身的家庭一样要尽力维持,发展这个家的责任,若他动机正确,结果就好,不然,便很有问题。照我观察事奉主的,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动机。

    (一)奴工:如在社会上一样为金钱、地位、名誉而工作,得着这样的好处便高兴去做,否则就不肯作,但我告诉各位,在主面前这样的事奉是不蒙神悦纳的,唯有把这些撇下了,为讨主喜悦而事奉才有价值。

    (二)甘愿:这与前面一种完全不同,他是因主的爱激励,存感激的心来事奉主,这样的人不以事奉主为重担,为羞辱、为苦闷。早年美洲盛行奴隶贩卖,有黑奴一家六口,被标价出卖,眼看就要拆散家庭,很是凄楚,给一个基督徒的白人看见,便出价买了他们,打发他们回去自寻生活,但那一家人苦苦跟着他,为的是愿意用终身事奉来报答他救赎。

    因此想到我们,本来死在罪恶过犯之中,感谢主付出血的代价救赎了,岂不应该像那黑奴甘心乐意事奉祂到底?何况祂的恩典浩大,当我们肯忠心事奉,祂会按着我们恩赐托付我们工作,有了成绩祂会重重的奖赏,如同主所比喻,一个主人按仆人才干给他们银子,到他们赚了便称赞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廿五)保罗体验主的爱留下了很好榜样,不论患难、困苦、逼迫、饥饿,都不能与神的爱隔绝,(罗八)所以我们事奉的动机是最值得深入检查,而不应有任何偏差的。

 

二、态度

    事主凡事谦卑……」(徒廿19)这是事奉主的人在生活中最高标准。一般人都有错误观念,巴不得凌驾在他人之上,傲视一切,但古今来成功人物,没有不谦卑的,因为谦卑才能使人佩服,使人得帮助。美国南北之战时,总统林肯希望国内和平,因此向南方李将军呼吁,但李将军十分傲慢,说如果林肯要和平,需要他亲自来求我……,众人都为林肯忿忿不平,但林肯说若是为了全国统一,他宁愿为李将军解鞋带。如今他二人已成过去,可是李将军早已不在人的记忆中,惟有林肯总统最少有一千多种书赞扬他。谦卑的举动在某些人眼中会看到软弱、微小,但在神眼中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主耶稣在世上便是谦卑的典型,不要说祂从高天宝座降世为人,且钉在十字架上,就是祂肉身的动作也充满谦卑态度,祂离世之前,门徒争论谁为大,祂一言不发,以洗门徒脚来表示,这是何等谦卑的态度!所以教会生活要彼此洗脚——互相谦卑敬重,才能兴旺,若不谦卑,不但教会受亏损,自己也是受损失。因为当你谦卑在主前,祂便居首位,圣灵便自由运行,工作无阻,众人也因他人的谦卑而不敢自大,也不轻看他人,更能够同心合意按着恩赐彼此合作。早年的风琴是要人在那里摇动风箱才能发音的,有一位风琴演奏家到处受人欢迦,他也觉得自己弹奏的技巧真了不起,所以常常自夸,有一次在大演奏会中,他叫小儿子拉风箱,当他每次演奏完毕都得到热烈鼓掌,他又很自负的说话,怎料他儿子隐藏着拉风箱得不到称赞,却十分不满,不肯用力,结果琴音没有了。这样表明我们在教会中的事奉,骄傲自大就会彼此不合作,是何等大的损失。我再说,教会的事奉,不是某些少数人如传道、牧师、长老、执事单方面的本领,若没有众多弟兄姊妹合作、奉献、代祷,是不行的。

 

三、言语

    「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徒廿20)言语是表达人态度的,但我们说话要有分寸,要说造就人的,不要令人伤心失望的。「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如金苹果落在银网子里」(箴廿五11)「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箴十19)一点点火常会把大片地方烧毁,同样一句败坏人的话也会使主的事工受亏损,因此「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十19)亚历山大大王有一匹野马没有人能控制,但王太子一跑到野马跟前把缰一拉,野马便十分驯服,许多人惊奇他的本领,但他解释说,没有甚么秘密,只不过他发觉马的眼睛若让强烈的阳光照射便再不能不低头顺服。这给我们很大的教训,许多时候我们软弱败坏一如那匹野马,会乱闯乱动,惟有把我们眼目转向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才会恢复本性顺着祂旨意行事,因为祂的爱太吸引,祂的圣洁、公义、慈悲、怜悯太动人。求主帮助我们,在现今教会荒凉,禾稼已熟的时候,使用我们同心合意的事奉祂,把祂十字架高举,让祂得完全荣耀,众人多多蒙恩!

 

            完成我的路程    赖炳炳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1

 

    基督徒最大的盼望就是:「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唯愿全世界都归耶稣,为达成此目的,我们必先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正如孔夫子所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当我们出发打圣战时,若不先求正心,何以修身,齐家而治国?因此基督徒当时刻致力造就自己。

    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远到四十里外的以弗所教会去,请教会的长老来.为什么呢?他说:「你们知道……我……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正如哥林多前书四章16节所说:「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在我们出发打圣战之前,我们应当先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家庭是否够资格作他人的榜样,若自己没有美好的榜样,怎能对别人说:「你们要效法我」呢?我们为人家长兄姐的长辈是否先正己心,先修己身呢?当我们在真道上打了胜仗时,我们才能像保罗一样地说:「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

    保罗在真道上做好榜样,他说:「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无论境况若何,总要传福音。基督徒之生活就是崇拜,不单是在崇拜的时候!到教会礼拜有如磨利了刀子才出去割草一样,在神面前领受了力量再出去工作,兽在教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主耶稣教导我们做光作盐,就是要我们在众人当中显出我们的功效来!在教会里充电,在生活中发光!无论如何当以传福音为念。

    当耶稣与门徒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趁着还有力量的时候,应当尽心、尽意、尽力以完成我们的路程,不可只知奔波钻营于势力钱财之间,至死方欲做主工,为时迟矣!

    做工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有传道才是做工,也不是在教会中才能做主工?乃是在我们生活中每一时刻,每一事工都是做工的方法与时机,正如保罗所说:「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若能这样,即使死亡时刻临到,亦能安然归天家。

    教会就要建堂,你尽了多少力量了?总要尽己所能,有份在主的事工上,神学院纪念日征求你的奉献,你的奉献将要造就许多的工人服务教会,是的,莫忘了:「施比受更为有福」,你愿意做一个蒙福的人吗?

  

 施比受更为有福    苏天明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5

 

    四福音书——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记载主耶稣的教训、行宜、事迹以及他所行的神迹。不论共观福音(马太、马可、路加)或约翰福音,都是相关联的。

    「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话,在新约圣经中只见到一次,那是保罗向以弗所的长老们说的(徒廿35),此外在福音书及其他书信都找不出同样的记载。虽然如此「施比受更为有福」仍是保罗阐释主耶稣教训的精神之一。

 

一、施的精神

    一般人都喜欢「受」而不愿「施」,受可使已拥有的增加;施则必使自己所拥有的减少,是一种可见的损失。以数字比较恐怕没有人愿意施,勿宁希望多受,施既是损失,损失有谁肯去施呢?施者必定是以爱心为基础,父母之对子女爱护备至,以至于不惜作牛作马让子女有较好的生活,是施的表现;夫妻相爱,不计较一切,是施的典型,施并不附带任何条件。保罗说:「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罗八32

    我们所信的神,为爱世上人类,竟连祂本身都白白无条件赐给我们,我们在受此宏恩之余,若不能成为乐施的人,何以言顺服神的旨意?因此信的人都当成为施者,即白白给予他人,如同神把祂自己道成肉身白白给予我们。 

 

 二、施什么?

    施须表现于行动,施什么呢?日本佛教界有一句术语「檀那」,是楚语的汉译。人们讲僧侣念经做法事,给予的酬谢称为「布施」。布施包括三方面。

    (一)法施:即愿意将宗教上的真理传授给他人,以我们基督教立场说,就是喜欢将福音传给别人,并且为此感谢。喜欢将福音施给人的是幸福人。(见约一35以下)

    (二)财施:以财宝分赠给他人,基督徒要以献金来维持教会,扩展福音的事工。新、旧约以及教会历史,都是信仰者的奉献纪录。亚伯拉罕会奉献十分之一给大祭司麦基洗德,并且献晚年才得到的儿子以撒在祭坛上;新约的圣经开始就是东方博士献三宝(黄金、乳香、没药)给圣婴主耶稣,马利亚以贵重的香膏膏耶稣,等等都是奉献的美谈。在整个的教会史中,找不到有因奉献而失败者,亦从未闻有人因奉献太多而致破产、贫困,乃是越施越快乐;越奉献越富有。保罗向哥林多的教会信徒说:「我们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费财卖力……」(林后十二15),是多么伟大的施与!我们亦应当为神的事工,成为施的人,献上我们的金钱。

    (三)无畏施:这是一种献上生命在所不惜的施舍,譬如看护伤兵之不怕麻烦,服务传染病而不怕被传染。基督徒则须不嫌麻烦,为慕道友招呼、照顾,作代祷,担任探望病人的工作,为了他人而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

 

三、施者之福

    根据数字计算,42剩下210除以10等于o,施是损失,何福之有?但是主耶稣却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令人难以理解。日本医学博士德久克已到巴西时,曾向当地的日本年青人发表演说,他说孝行是旧有的道德,可是彻底实行却很困难,但是假如每天早上起床,向父母道「早安」,即是孝心的表现,父母听见子女们请安问好,必定高兴、快乐;当父母们欢喜时,子女们也就跟着高兴,如果每天这样做,心地将因之开朗,光明、快乐。二、三天后,一位十八岁的小姐来向德久先生说:

自己从小到如今,不会在早上向父母亲问安,可是这二天听了先生的话去向父母亲问好,父母亲因此快乐,不再愁眉不展,她看到父母亲的笑颜,竟感激流涕,原来连手术都没有痊愈的鼻蔷旧脓,竟然不知不觉得好了,不再为鼻病困扰……。

    当你实行施的时候,就是你满足之时,从你施的行为表现,将会产生感恩的心情,从而使你获得快乐,一个施者满怀快乐;满有福气。

 

       祷告与读经    高良弼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5

 

    当我在祷告问,觉得圣灵感动我,要我讲使徒行传廿章卅二节的圣经。这节经文,就是保罗对当时教会的临别赠言。这赠言的大意,首说以前所做的事工,后说及将来教会要遇着的事。他之将来必有凶暴的豺狼来残害信徒;故特预告将来不但在外有逼害,在内还有像豺狼一般的伪师,说悖谬的话来引诱人。

    因此,他就甚愿信徒坚立主道上而不背教,在临别时就以至要的话儆醒信徒。他在卅二节说及二事,一是将他们交托上主;一是将他们交托恩惠的道。我以为在这样的情势下,无别的事较这事为更要了。

 

(一)祷告

    保罗自说愿为信徒祷告,他实在常常为信徒祷告:在他的书信中,他也常说:「我常为你祷告」。保罗这样对信徒负起祷告的责任,我们也因而得不少教训。在歌罗西书四章12节所载的以巴弗,是一常为信徒竭力祈求的人。他的工作,真堪我们效法。他在罗马狱中,虽离信徒甚远;但他在狱中也常为信徒祷告。他身虽不近信徒;而亦能日日服侍信徒。这甚感动我们的心,而亦使我们的心得安慰;这因有时不能常常相会,如多年前我会在此地(广东澳门)做工,而今又再得机会在此做工,但不久上主又引我到别地做工;我身虽到别地,但我祷告的心亦可焉此地的人做工;这样看来,虽身不在此地,而亦可以服侍此地的人,所以我的心得安慰。

    从这里来想,就知祷告的工作,大过讲道的工作。这因为讲道虽能对数千人讲道,但祷告更能为地极那么远的人做工;传道的人,有时须受特别的训练才能作工,但代人祷告,则人人都可能祷告。我望在今日得主的灵感动你们,使你们知道你已负有祷告的责任。

    假若我们的邻里中,堆积了许多污秽的东西,须要清除的;若我们有机会请求政府当局的人,而得他允许下列清洁这一切污秽的东西,使街巷清洁,这岂不是一件好事么?我们求政府而又得政府允许,这岂不是我们满意的事么?然我们知上主比政府为更大;他虽尊贵,却允微小人的祷告。主说:「奉我名而求的,我必给你们成全。」

    各位,我们有没有利用机会,成就上主的大事?我们既知祷告就是我们的福分,为什么不快快的去做?雅各书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所以撒母耳对以色列人说:「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至得罪耶和华。」

    我在这数月间,得与内地会全球的总干事,作多次很长的祷告;我见他祷告的生活及态度的诚恳,我的心就受了极大感动;他有重大的责任在肩上,虽每日有许多工作,但他每日都会找时间来祷告,他好像大祭司站在上主前,为众百姓祷告;他每日为数百人按名祷告,为各地教会及各传道事业祷告;我信他最大的工,不在管理内地会全世界的工作,而在他的祷告。

    今我问各位每日有多少时候祷告?也许你们回答我说,没有时候;但我知你们每日总有些时候可用来祷告,甚望各位,效法保罗的样式而多多为他人祷告。在此你们要知,魔鬼必用千方百法来阻人的祷告;惟你们当效法使徒的人,专心祷告,事事靠主,那就必定胜过魔鬼。

 

(二)读经

    保罗知道除了圣经,就没有别的可能坚固信徒;所以他把信徒交托在上主的恩惠的道上。保罗在使徒行传廿章32节所说的话,是对长老说的;他不是嘱长老拿这些话转嘱信徒,乃是直接的嘱长老。这好像嘱提摩太要谨慎自己一样。由此可知施训的人,当日日充满灵粮。人一日不食,就身体软弱;所以人若要灵性强健,就须日日读经。厨师日日预备他人的餐,若是自己不食,他就不能动手了;这因自己没有力了。保罗嘱咐歌罗西人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各位,上主的言语,有没有丰丰富富的存在你的心里?使徒约翰对信徒说:「少年人哪,我会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上主的道,常存在你们的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你看,这些少年人能够胜了那恶者?就因他心里有上主的道。同样,我们若日日将主的言语存在心里,就能胜那恶者,就能多得属灵的福。

    今教会多软弱的人,原因就在心里不存上主的道。我信各人也知慕勒的故事,各人也想做慕勒一样的人。不过我们要知,他能有这么大的信德,由于读经及靠上主;他一生读经有二百遍,虽有多事,还日日不停的祷告和读经。我想人若把所食的消化了,那就使身体壮健;同样,人把所得的圣经消化了,也必使灵性壮健。

    我曾留在高丽,想各位早知在高丽的大奋兴会中,有多人得救。在一千九百零七年时,有一大奋兴会,初在一个平阳的城市起首。我曾到过那地,会见一位祈牧师,此牧师就在此会讲道;当讲道时,圣灵就降临下来,会众就大受感动,祈牧师是一位瞎眼的人,当他目未瞎前,已读经廿二遍;所以圣经很熟,甚至整本也能念出。

    当日本虐待高丽人及逼迫教会时,祈牧师就被押入狱里;他虽在狱里俱常思念圣经而多得安慰。他对我说:「上主许我进入殿里,叫我多想上主的言语;我今觉越思想而越觉有力。现今向各位特讲上主怎样地祝福他的事。」 

    在一千九百零七年时,他独自在那地为牧师;到今那地已多开十七间礼拜堂,教友成为牧师的已有四十五人,成为会吏的六十五人。他是高丽牧师中一位热心的人。高丽的领袖因喜爱祷告与读经,连教友也被感染而同样的喜爱祷告与读经;所以高丽教会会有这么好的成绩。有时开研经大会,各乡间的人也来;那些贫穷的人,就在平时积蓄些钱作赴会的费用。

    当一天早上,我们到平阳时,他就问我,愿不愿见一最早最早的早祷会,我们去到时,就见有三百多人跪着祷告,他们觉得高丽当再有一次更大的复兴;他们既有这样的诚恳,教会就大得上主的祝福。

    在诗篇一篇二节有说,爱上主的人,就必喜爱上主的语言。又在诗篇一百一十九篇那篇中,有160节,其中有20节,说及圣经怎样的可爱。望各位都像大卫一样的爱圣经。我们想做强壮的信徒,就只有读经。圣经教训初信的人,当渴慕灵奶。

    大卫以圣经为足前的灯,今我们人人都需要圣灵的引导,使我们不致误入迷途;但要得圣灵的引导,就必须读经。这样上主的言语有鉴察人心,使人辨别灵欲的能力;所以希伯来书四章12节说:「上主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辩明。

    又上主的言语,有保守人免入迷途的力量。你看,主在旷野受魔试探时,祂虽是上主的独生子,但祂还要用上主的言语来破魔鬼的诡诈;祂也要心藏上主的言语,好使试探时,而得以不败。今我们当效法祂,使你不致一遇试探,便跌倒了。

    各位要知,魔鬼既敢试探主,也必会来试探你我。有时牠会摇动我们的信,叫我们怀疑自己不得救,但你无别的话可答魔鬼,惟有圣经能够回答。当魔鬼来诱惑你。你若是读经的人,就知所分别,而认识牠的一切诡计。

    大卫说:「主的言语藏在我心,就不致得罪主。」我们都知,圣经为圣灵的剑;所以我们讲道时,当用圣经,惟圣经才能使人悔改。保罗嘱咐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我知今日有些牧师,不传道而传科学。令有些人讥诮我们,说我们传古旧的道。闻王载先生在香港时,也受人这样的讥诮。

    各位!我们不要怕人的讥诮,只要怕真理;所以我们要堂堂正正,忠实地传圣经。我们能够这样,上主就必定祝福祂的道,扶持我们。我们不必用言语为圣经辩护,只当对人直说:圣经就能为自己辩护。

    我知中国许多信徒愿意中国得大的复兴,但要多人得复兴,就必须先使一己得复兴。上主说:「我使水充满那干涸之地。」祂怎样的充呢?祂就是先叫我们渴,然后才以生命的水充满我们;我们得充满了,才能充满他人。主说:「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的取生命的水喝」。

  各位!我们若要得到复兴,惟有祷告与读经。

 

       传道人的行为言论和方法    陈崇桂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保罗说这番言语,不是自夸,也不是自登广告;不过那时有人有人攻击他,败坏他的名誉,他不得不向众人解释,以求表白吧。然而他并非为己打算,乃是为要荣耀神。他说这段话,含有传道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听了,就当知道怎样去成功传道。保罗在这里说出三件:即是(1)行为,(2)言论,(3)方法。

 

一、行为

    保罗说:「我凡事谦卑。」神拒绝骄傲者,赐恩典给谦卑者。人情亦如是,反对骄傲的人,欢迎谦卑的人。保罗是个谦卑者,故得人欢迎,谦卑不在乎外貌,乃在乎内心…心中谦卑的人,必好学不耻下问。谦卑的传道人,自会常常领教于人。

    保罗又说;「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为什么他要流泪?因为他爱人。为什么他要爱人?因为他为人灵性的父母;做人父母的,没有不爱儿女。他曾说:「你们中间,为人师的,不止一万,为人父的,只有一个。」他不独为人师,而且为人父,用福音生人。

    记得我初悔改那时,有一个志愿,要引人悔改,叫人得着重生。我在讲道之时,常常留心到;有没有人因听我讲道而重生。若是没有,我心就以为不足。我半生以来,曾有两次大快乐。永久不会忘记的。第一次:是我长子出生,那时我不在家,半夜接到电报,知道这个消息,心中非常欢喜,跪下祷告,感谢神,因为我第一次得作父亲,后来还有一次更快乐的,就是前二十年,我在庐山牯岭礼拜堂讲道,那时有一人受感动,入到房子跪下祈祷,我也入去和他一齐祈祷。这是我第一次以福音生人。前月在武昌叙集,那人亦与我相见,他是我头生的灵子,我自然很爱他。自此我就以福音生人为最大的目的。诸位同工,当要发展这个本能,做人们属灵的父亲。从前拉结未生孩子,他十分迫切对雅各说:「你不为我生孩子,我就死了。」我们也要有如此恳切的心,以求作属灵的父母。我们既做人们的父母,就自然会爱人,为人牺牲,为人流泪。

    保罗又说:「我凡事作人的榜样。」他教训人做甚么事,他必先自去做。好像打仗,他在先头走,叫众人跟随他前进。我们做传道,当要效法他,凡事做个先导者。如劝人读经,自己当先读经;如劝人祈祷,自己当先祈祷;如劝人捐钱,自己当先捐钱,不论教训人做甚么事,自己当先去做。主耶稣先为门徒洗脚,然后才教训门徒要谦卑。这就是先给人做了榜样。

    保罗在以弗所三年之久,未曾贪过一个人的金银衣服。他不借债,也不放债生利。他办理教务,没有不清楚的地方。也不因传道发财,许多人传道失败,是因他发了财,教友在金钱上不敢信托他,如此传道,怎能成功?保罗传道成功的秘诀,在金钱上是最认真清楚的。

    他又说:「我在你们之中,没有一件事叫你们跌倒。」他在以弗所三年,以为无可指摘。但我们做传道,能否对教友说这样的话?教会中有没有教友因我们的行为跌倒呢?

 

二、言论

    保罗说:「凡有益于人的,没有一件隐藏不讲。」这个凡字何等重要!他是讲神整个的福音,凡主的旨意,无不尽言之。可惜今之传道人,一年之内,只讲福音之片面;甚至自己连圣经也不读过一次。从创世纪至启示录,是神整个的福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能将整个福音讲给别人呢?并且有等传道人不信圣经的某一部,这样,更无整个福音传给别人之言了。我有时游行各地,问教友何以不往礼拜堂叙集?他们答道:「传道的人所讲的,我完全听过了,如果再去听,总是没有意味。」这是实在情形。许多人传道未久,就讲干了。他们不肯研究圣经,以为福音就是这样吧。他们又不肯观书阅报,怎能发生新的理想。和新的言论呢?所以无怪他们讲道总是乏味,令听者感觉讨厌。

    还有许多传道人,发出害人的言论。他们不讲信,只讲疑;不讲知,只讲不知;叫弟兄信心摇动,冷淡,跌倒。但保罗被圣灵充满,有胆志,对于神之道,绝无隐藏不讲。可惜我们无胆,不敢率直讲神之道,只求敷衍过去,迎合人心。传说在美国有一礼拜堂,请一位牧师讲道,该堂的执事,长老,先对牧师说:「请牧师小心些讲,因为这里的教友,有看戏的,有吸烟的,有饮酒的,你若提及这些事,他们一定不服。」牧师问道:「然则怎样?」执事和长老答道:「这里没有犹太人,你可多多责备他们。」这样,那里是宣传神的旨意呢?我们讲道,不是一味去责备人;在讲道之前,要求神指示,神要我们讲的话,我们不可不讲。可惜我自己也曾犯过这种毛病!前两年在瑞典国一个教友的家庭早祷,那时主有声音叫我劝这教友不可贪财;但我以为自己年少,怎能对这八十岁老翁说规谏的话呢?及我将离瑞典,到他的家辞别,老人躺在床上,向着我流泪,好像他的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情,他叫我为他读经,为他祷告。那时我也不敢读不可贪财的经节,只读一篇诗去敷衍。但可怜我那时心里非常不安。因为我不肯顺从主的旨意。到我起行那时,有一人送我上车,我问他:「老人为甚么对我流泪?」他答道:「那老人已经跌倒了!从前教会建筑礼拜堂,要金银用,他是富厚的,本当献金帮助,但他不肯献;教会就向他借银;他还要取厚利。他已经在金钱上跌倒了!」我听见他说了这番话,心中更为不安。但火车就要开行,无法转头,这事就成了不可弥补的缺憾!

 

三、方法   

    保罗说:「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他们。」在众人面前讲道,是很需要的事。我们中国人以口才出名,我在美国时,见大学中的美国学生的口才,比不上中国学生的口才,但可惜中国有口才的人不肯传福音,所以现今中国有口才的传道很少。以外国的城邑,像广州一般大的,必有许多口才的讲道家,许多人从各处来听他讲道。在伦敦有些礼拜堂,叙集时间还未到,已有许多人在外边等侯了。因为那些礼拜堂有会讲道的牧师,所以听众就这般踊跃。但何以口才出名的中国,反少有口才的传道呢?这是因为中国教会不注重公众讲道吧。传道人到礼拜堂,就随随便便来讲,时前总无预备。前两年有两个女社员到我家,她俩说:「我们常常到一间礼拜堂叙集,听见传道先生讲道,如对普通的劳动界讲一般。他没有预备,听来叫人讨厌。」所以我们讲道,想令人受感,就要用些工夫预备。外国的讲道家,多是一句一句的写出,预备得十分熟,然后才敢登台。很希望我们中国的传道人,也效法他们如此注重预备工夫。

    保罗不只注重在众人面前讲道,并且注重在各人家里讲道;他在以弗所三年之久,日夜流泪劝戒各个人。我国教会称传道人为牧师,这个称呼未免太高贵了,谁人当得起?然而我们也不可不勉力,向着那个标准去做。最可怕的是有名无实,名为牧师,其实不师,更不枚。他们不认识羊,更不能按著名叫羊。不看顾羊,没有狼来就逃走了。把九十九只羊撇在旷野,却没有去找那失去的羊。我国牧师,能讲道的固少,能牧羊的更少。中国教会的根基不是稳固的。宝塔的根基何以稳固?因它是上轻下重。可惜中国教会是上重下轻!上头设有甚么总会,协会,组织的确宏大,但是各地的会堂太弱,不成样子。这般的教会,那里站立得住?若除掉外力—外国宣教士及金钱!就不能支持了。现今中国教会之急需,就是牧养群羊治理教会,做下层工作,以稳固根基。这样才可以站立得住。

    我们传道,好像打鱼一般—向各人讲道,就好像用钓钓鱼—同众人讲道,就好像用网取鱼。医生诊症,是一个个诊的,发药也是要看各人的病症来发的,我们向人讲道,务要对症发药。

 

         施比受更为有福    卓辉隆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人类自始楚亚当以来就尽想获得更多的东西,然而主耶稣却教导我们如何舍弃,如何施与他人,甚至舍弃了自己的尘命来拯救至人类。使徒行传第二十章35节记载道:「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在世人的观念中,舍弃意味着「失去」,但是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一、在奉献方面:

    列王记上十七章记载,神告诉先知以利亚往撒勒法的地方去;让一个寡妇供养,但这位寡妇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死就死罢。」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罢,只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做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这是神借着让寡妇学习顺从、奉献而行神迹,以拯救寡妇全家免于饿死。妇人因奉献得到福气。施与他人,尤其在自己贫乏时施与他人,就要得到更多的福气。人若不肯奉献,就要如经上所说:「播撒了许多的种子,然而收获却极少。」玛拉基书三章10节记载道:「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探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我们尽管相信,学习寡妇,相信神的话语,去如此行,在奉献这方面,也必应验了圣经的话语,,「施比受更为有福」。

 

二、在祈梼方面:

    路加福音十章第5节,神教我们如何祷告:「无论进那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里,不然,就归与你们了。」神教他的学生为别人祈祷、祝福,主耶稣不但要我们为自己求平安,也要为别人求平安,如此神就要将我们欠缺的赏赐给别人。约伯在痛苦犹为别人祈祷,我们为别人祈祷时,神的祝福也将反过来赐给我们。

 

 三、在爱人方面:

    基督徒不是自私的,我们若爱人,神就要赐福给我们。旧约里记载,充满爱心的寡妇路得,因爱婆家的神、民族及亲友,而得神的祝福,赐与她一个美满的家庭。在爱人方面也是如此,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了。

 

四、在爱教会方面:

    在教会也是如此,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八章14节记载,耶路撒冷的教会闻安提阿省有人领受了神的道,要来敬拜神,就派遣两位最得力的使徒去帮助他们。教会受神祝福的因素就是要去帮助别人。我们今日得有福音,就是因为外国教会的兄姐领受了神的话语「施比受更为有福」,也顺从了神的话语,不惜奉献金钱、时间,与一颗爱主的心,努力传道。任何一间教会若能注重对外传福音,建设教会,则必蒙神的祝福。愈是建设、施与、奉献的教会愈兴旺。在教会方面,祈祷、爱人、奉献的方面,神告诉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

 

                效法保罗事主    戴伯福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保罗在往大马色途中蒙主拣选后,有显著的转变,一向视捆绑逼迫基督徒为荣的他,竟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督徒,不但热爱主,甚至肯为主牺牲,舍弃一切,跟随主的脚步,至普天下传福音。由使徒二十章保罗的见证,我们不难知道保罗是真正的改变,抱定志向奉献他的一生忠心事主。今日我们身为基督徒,要想感恩事主,就需先效法保罗,简单的归纳如下:

 

(一)以行事为人服事主(徒廿17

    神鉴察人的内心,并不单各人的外表,而心形于行为,人犯罪,行为败坏,即因心不正。耶稣在世上,受彼拉多审判,彼拉多曾三次宣判主耶稣无罪,当神审判我们时,我们能否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不受玷污,尤其今日社会对基督徒要求甚严,基督徒更须有美好的见证,以引领更多的人归主。

    在日本一对基督徒夫妇唯一独生子死于车祸,他们非但不怀恨,反而设服务站免费让司机休息,以基督的爱心,来为司机服务,不知感动多少人信主,由此可见基督徒行事为人何等重要。

 

(二)以宣道见证服事主(徒廿2326)

    主耶稣一向以教训众人、医病赶鬼、传讲福音为祂工作的重点,因此今日教会应注重推行的工作为:设学校、设医院、设教会。耶稣要我们至普天下传福音,固宣道见证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你最亲近的父母,兄弟姊妹,尚未得救,又怎能说服事主?

 

(三)以牧养教会服事主(徒廿2829

    教会为耶稣宝血所赎,要想牧养神的群羊,必须行事为人先有美好的见证,再借着圣灵指引,辅助教会各个团契。

 

(四)以扶弱施恩服事主(徒廿3235)

    主耶稣医治有病的人,祂说生病的才需要医生,今日社会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途炭者少,施比受更幸福,基督徒当谨记主耶稣的话,学习祂的样式、扶弱施恩不计任何报酬。

 

                 三种谨慎    司徒辉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这段经文的背景,是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图谋要捆绑保罗,多人劝保罗勿往,他却不以性命为念,只要行完他的路程,坚决前往。路经米利都,纪念以弗所教会,知他离去后,会发生问题,特请以弗所教会长老来,给他们讲许多话,可谓语重心长,众人听后深受感动。保罗这段对今日教会来讲,也很适合。兹分三种谨慎来一同思想。

  

一、对罪恶谨慎:

    保罗说: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因神的旨意,我并无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申命记八章19节:你若忘记耶和华,去随从别神,事奉敬拜,必定灭亡。警告他们;罪恶叫人死亡,故要谨慎!若要在得救得奖有把握,定要在信心和德行上常常检讨。保罗对以弗所教会传福音,讲罪恶,责罪恶,无一样避讳不讲。初期教会对付罪恶极其严厉,亚拿尼亚与撒非喇的死,这刑罚若放在今日教会,绝无人担得起的。保罗故劝长老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

    今日教会太软弱,无见证,因对罪太不留心,各位传道、长老、执事们,我们负起教会责任,对罪恶要自己谨慎,也勉会众谨慎。神在圣经上的话要讲,不要讨人的喜悦,避讳不讲,将来神要刑罚。主耶稣多次于臀好病人后,吩咐不要再犯罪,恐怕以后遭遇比以前更厉害。得救的信徒对罪要极小心,要复兴,定要正视罪恶,教会要复兴,也要正视罪恶!

 

二、对信仰谨慎:

    保罗说:我之我去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引诱门徒跟从他们。所以对信仰要谨慎。今日香港教会很乱,信仰失去纯一目标,像各宗教大联合。当时有保罗在焉,异端邪说不得入,他一走,异端邪说就会进入。提摩太前书一章3节:保罗劝提摩太仍住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可见那时已有人传异端了,保罗说你们要站稳,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对以弗所教会说:不要以外面发达为喜,离了真理就无用,教会不以真理束腰,教会就无力量。

    保罗又说:不要再做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用真理当腰带来约束自己,凡事照真理做,任何异教之风吹来,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心。异端在香港很厉害,甚至有挂基督教招牌的宗教。若不以真理当腰带束腰的,很容易被异教之风动摇了信心。

    保罗说:要慎防凶暴的豺狼,在你们中间已潜伏着,主也早就警告将来教会有畸形的发展,成芥菜树,有雀鸟住在其上。只注重教会外麦的好看,不注意里面的分子如何,里面有撒但的座位。教会要复兴,对异端要谨慎,提防它进入,动摇我们的信仰。

 

三、对金钱谨慎:

    保罗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给我和同人的需用,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人,并纪念主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香港许多教会为钱为产业打官司,是因不效法保罗。管理教会钱项的秘诀,是施比受更有福。教会怕钱多,钱多问题就多。教会有需要就大家奉献,使圣工得发展。管理钱财的更要谨慎,因弟兄姊妹将辛苦得来的钱奉献,交我们手中,要让神家的工作发展得好,才合乎神的旨意。

    中国教之所以软弱,不能发展,因为大家忘记「施比受更为有福」,不肯奉献。能乐意地努力奉献,使神家中无所缺,理钱的能谨慎,教会自然发展。多少人家里堂皇富裕,对教会漠不关心,让它贫乏,将来在神面前如何交账?求主怜悯!

 

       牧养神的教会    黄六点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保罗在第三次传道旅行途中,从米利都打发人去以弗所请教会的长老来与他们告别,其告别词请看使徒行传廿章18节,可知保罗是个谦逊,热泪,受难,至爱,勤苦的人,尽可能为他们尽本分,对犹太人或希尼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此二项得救之必要条件,又对其前途说决忘要往耶路撒冷,虽有患难锁链在等待他,他亦不因此为念。

    保罗如此态度有四项用意,请看廿四节说:

    (一)我不以生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这是可看出他为主做工而不计损失,他活就是基督,他要高举基督,并将救恩传给人。(腓一21;加二20;西三4

    (二)只要行完我的路程,在马拉松赛跑之人要尽己之所能,不单走也是要得胜。(林前九2427;腓三1417;提后四78

    (三)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执事。保罗蒙主赐给一个特定的工作去做。(徒九15;廿六1618)神有工作给每一个信徒来做,不要说你无事可做,神已经拯救了你,并要在祂的工作上用你。(加一11121517

    (四)证明神恩惠的福音。我们都是罪人,蒙恩得救,因祂的恩惠白白称义。(弗二8;罗三24)无论你有甚么需要,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林后九8)。

    保罗说这些话语是对长老们说的。为的是要长老们效法他,对此段圣经特别提出三项勉励共默想同学习:

  

一、凡事谦逊

    19节提到「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因为是主,我们始要事奉祂。「流泪」保罗曾提到三次流泪,受苦。(本节)为着他们属灵的好处。(徒廿31)离别时的悲愁。(徒廿37)「谦卑」是最难实行之一  (太十一29;赛五七15),主耶稣因门徒骄傲,为要教导他们谦卑的功课,曾洗门徒的脚(约十三110)。后来彼得写信给信徒们:「要以谦卑束腰」(彼前五5),保罗要遵行此德行,实在不容易,若不是基督的爱,他不能如此行。当基督的爱充满了你的心,你若愿意实行此谦卑,可使许多人的挂虑和难处得以软化,你既然与保罗同样做基督的仆人,就要重视此项美德。(箴三34;十六19;廿九23;林后十1;弗四2;腓二2;西二1823

    有五处命令提到要过谦卑的生活:

    1 要存谦卑温柔的心(西三1213

    2 存谦卑的心。(弥六8)

    3 思想谦卑。(罗十二310

    4 行为谦卑。(提后二24

    5 务要在主面前自卑。(雅四10;路十八13

 

二、谨慎自己

    28节说:「圣灵立你们做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这是表明为长老者乃教会领导地位的人,所以圣灵立你们做长老者,应当谨慎自己,也要谨慎全群,(「全群」在路十二32;徒二十29及彼前五23都曾用过此名词。)主耶稣说到祂是好牧人(约十11),祂也称为大牧人(来十三20),及牧长(彼前五4)。你是一个主的牧人,还是一个雇工?

    长老与监督二词,最初原是同义字(使徒十一30;十四23;十五24622;十六4;二十1728;十一18)这二职位的分别,直到第二世纪始开始,亦在第二世纪末始确定。当长老者既然当谨慎本身,也当谨慎全群,就是说自己当谨慎,有高超的信德品格,始能造就人,指导人,因为水不能高过他的源头,没有人能来帮助人家生活,超过他自己属灵的水平。你当谨慎你的行为,这是最重要的。你若忽略了自己在恩典中的长进,你就失去了热忱及信心,你就世俗化,就不能照顾你所牧养全体羊群属灵的需要。

 

三、牧养神的教会

    28节末句说:「牧养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的血所买来的」。这里说牧羊人一直在工作的,他继续不断照顾羊群,必须为每一只羊准备食料,无论那羊是老是幼,强壮或软弱,受试探或是试炼,他们都应该由牧者照料着。这真是何等大的责任,且也是何等荣耀的事奉。

    再者要注意这教会不是人的,也不是自己的,是神的教会。教会既然是神的,做牧长的就不可用自己的尺度来料理教会,更不可用私意来处理教会重大事工,有时教会的事工虽看来真艰巨,我们的能力不能做甚么,但当信全能之主,万有的神,在我们有不可能,但用信心来倚靠主时,主能帮助成就大事。

    我们只要存谦卑谨慎忠诚的心来事奉主就够,因主人不是我们,是神,所以不可以自己的意思做本位,特别在长老制度下之教会(代义制),长老是会友的代表,其意见要代表全体会友的意见,忠实来做仆人、做牧人始是应该的。长执忠实与否,与教会进展上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替神,代理神,为着神教会的进展来设想,来料理。(马偕医院重建研究委会,二样主张,民数记十三章,十二探子是十二代表所主张……)

    往往在教会中要用私意,人情来处理教会,以致受亏损者是神的教会……,当为主着想,切不可为自己着想,「我想」这是失败主因。

    长老就职誓词第三第四说「你做某某」堂会的长老,不是存私意,是要忠诚尽职,帮助牧师来荣耀神,利益祂的教会……教会的首就是耶稣基督,在教会中惟独祂做主,凡若教会中各种类之职务,当依靠祂来设法……此句「依靠祂来设法」是非常要紧,教会是神的,有时教会虽遭到人意的阻碍,但神的教会有祂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所确信的。

    本日有两位长老两位执事要重新宣誓就职,希望大家参看圣经中长老的职务,照如上所提三项为努力的目标,至于执事的职务今日无时间可再提,请自行看使徒行传六章,最初设立七位执事的主旨,就可明了其主要工作,是在有形物质的方面,要来帮助在灵界牧养全群的牧长推行工作。

    这工作在教会也是不可缺的,所以我们的教会设有长老,也设有执事,需在精神无形的方面,及物质有行的方面来牧养神的教会。

  

      如何建立基督的教会    王峙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本处圣经,乃保罗对以弗所教会临别的话。保罗与以弗所教会的关系是极其深切,这次离别,又是最后的一次,所以他的训言是非常紧要的。此处圣经可分为两段。第一段自1727节是论保罗的模范。第二段自第28节起至未了是说保罗别后,当如何建立基督的教会。第二段与现今的教会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特拿来研究。

 

(一)神的教会

    经上说,「圣灵立你们做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的教会。」(28)在此,我们看明教会并不是属人的,也不是属一个机关的,也不是属一个团体的,乃是属神的。教会更不是一个的地方,不是聚会的房子,乃是主耶稣用宝血所买回的得救信徒。有两三个人奉主名聚集,那就称为主的教会。为着这个缘故,每个信主的,都要关心教会的事,算是神的事,也算是自己的事。同时教会要接纳一切信徒,不论贫富,贵贱,只要他是主宝血所赎回的,我们都当接纳。虽然有的信徒,他们的信仰,与我们有些不同,唯他们是主宝血所买来的,我们也当彼此接待。教会合一的基础,乃在于此!

    在圣经中只有这一次记载,教会是用自己血所买来的。由此可知我们信徒之所以得救赎,是三位一体的神同受苦,买回我们。马太福音第十三章45节说:「天国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了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这好珠可比教会,本沉溺在深海里。客商可比神自己。教会原是失丧的,三一的神,付了重价,把我们买回来。保罗在以弗所三年,难道没有把这道理说过么?无非要他时时纪念主的苦。若使教会忘记了他是主用宝血所救赎的,此教会必不会热心爱主,必不会忠勤做工,势且归从异端而犯罪!

 

(二)「当为自己谨慎,也当为教会谨慎。」(28

    我们常常忙于作工,忙于救人,过于为他人忙碌,而忘记了自己的灵性,要亲近主。有时忙于论断人,而忘记自己与别人一样,或且更坏。忙于「挽回」他人,忘记了「当自己小心」  (加六1)现在有许多的信徒,因自己不谨慎,致招祸于全群,这是我们应当防备的。从前有人说:「教会中有一个人当严严的治他,紧紧的管他,刻刻的留心他,这人到底是谁呢?就是你自己。」这话实在说得不错。我们自己是最难管治的。又如俗语说:「牵一发而全身动」,这就是说一个最微小的肢体受伤,

整个身体都受伤。我们各人的失慎能祸及全群。约翰福音第十七章19节说:我们的主因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有许多的事,我们的主可以作,有许多的话,我们的主可以说,但是凡能叫他人跌倒的,软弱的,我们的主因着他们的缘故,宁可不做,自己分别为圣。又如保罗说:若是我食肉能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八13)我们当为自己谨慎也当为全群谨慎。不可似当年的亚干,因着他自己一人犯罪,致累及全以色列民打败仗。

    还有一件,我们要格外谨慎的,就是自己的教训。「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书,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二8  「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琱腄A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前四16)近日有许多人爱说险语,当初听时,甚为悦耳,但我们不可好奇,因贻祸所至,不可收拾。不可不谨慎。我们也当如大卫说:「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诗一三一)

 

(三)防备异端邪说(29

    「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凶暴的豺狼」和「说悖谬话的人」有两种记号,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的。第一个记号:「不爱羊群」,第二个记号就是「要人跟他!」这八字可以把一切异端表明出来。凡是要离间教会,要人跟从他们的,都算为危险的。现在容我举一个例子,设有一切信主的人,站起来为主作见证,说起十句话来,中有五句是错的,听众中凡有爱心的,虽知道其中五句说错了,

可是他们心理还是欢喜,说他只有五句错了,存着满足的盼望,希望此人将来能讲得完全无错。这是为之爱惜羊群。换言之,听众中,没有爱心的,明知他还有五句没有错,不但无存盼望更正的心,反加以毁谤批评,势必使他从此禁舌缄口,这就是不爱惜羊群。再譬喻一个地方幼稚的教会,其中虽有许多不完全,爱惜他们的,必要褓抱扶持,至于建立。不爱惜他们的,就反对攻击,说他们不成教会,要他们倒闭才好。「将残的灯火我不熄灭,将断的芦苇我不折断。」主爱惜羊群的心,非豺狼(异端)所有的!这是我们应当儆醒防备的。

    何以保罗在此又说:「你们当纪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呢?因为保罗要用三年之久,昼夜流泪劝戒各人,才有今日以弗所教会的光景。大都「不爱羊群要人跟己」的,想在五分钟内,就把那教会推翻了!

    保罗服事以弗所教会如此真诚,以弗所教会,对于他,也有非常情分。当保罗将近离别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怎样爱慕敬重他呢?请看37节就可知:「众人痛哭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但是到了保罗晚年时,这一班以弗所的信徒,是如何的对待他呢?请看提摩太后书一章15节:「凡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我(以弗所教会就是在亚西亚)。」这是何等痛心的事。若把末后的境况与当时保罗在以弗所时拿来比较一下,相差何等远呢?由此可见教会的危险,自古已然!任教会之责者,当知所自勉!

 

(四)神恩惠的道

    经上说:「如今我把你们交托神和祂恩惠之道,这道能建立你们。」  32)神恩惠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不是「理学和虚空的妄言,更不是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不是注意饮食,节期,月溯,安息日。不是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这恩惠之道是「照着基督」说的,意思就是:「一切在耶稣里,耶稣是我一切,」惟有此道能建立教会。(注意恩惠与律法正相反。)(参西二81016—末)这道也是犹大书所谓的真道:「亲爱的弟兄阿!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犹二十)一次所交付圣徒的真道!(3

 

(五)「扶助软弱的」 25

    今日教会中究竟软弱的信徒居多数。存爱心扶助软弱者的人是教会最需要的。这一个恩赐,是最有用的!加拉太书六章2节说:「你们重担,要互相担当。」兄弟姊妹在灵性上软弱之处,我们在祈祷中,要替他们担负!为慈母的,怎样担当儿女的重担,体贴扶助他们,办理教会的人,不可不有慈母之心!「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前二7)我们应当以主的心为心。

 

(六)「施比受更为有福」(25

    我们时常只知接受而不知施出,若使我们细想这一节圣经,就当知道孰是更为有福。一个信徒施出的精神,若不胜过他接受的精神,必不是生命丰盛的信徒。照样一个教会若不知注意施出,过于接受,必不是兴旺健全的教会。就如一个国家出口的数目,少于进口的数目,必是软弱的国度。教会爱主与信主的程度如何,只看他施出的程度如何,就可以定规!要教会建立,也不能不注意这一件事!

 

(七) 「圣灵立你们为全群的监督」  28

    最后一事就是「圣灵立」,要让圣灵在教会中有自由的全权。凡关于教会兴废以及一切大小的事,都要让圣灵作领袖。虽然在人的方面少了监督,或负责的人。但是全群都当仰望圣灵引导,与负责的人一同仰望他。这是首要的事。但圣经的道,都是相通的。每一个真理,与第二个真理,都是互相合作。这是应当注意的,那也是不可不注意的。

    「还有未了的话,愿兄弟们都喜乐,要做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就必常与你们同在。」  (林后十三11

  但愿「教会都得平安,凡事敬畏主,蒙圣灵安慰,人数增多!」

 

           福音的见证者    吴永华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1738

 

    提摩太前书一章15节:「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主耶稣到世上来,其最大的目的乃拯救有罪的人,这也是神造人类以来最大的目的。福音完成了,但是却未完成于人类的方面,因此主将此重要的使命托付于每一位基督徒的身上。

    我们更不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这只是使徒,传道人所该做的工作,事实上这责任应系于每一信徒身上,不只是单用口传,更应该用我们的生活,为主作见证。传福音并非炸弹式,举行一时的大运动就完了。我们应该在平时,在我们的职位上发出基督徒之光。马太福音五章10节:「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面前,叫他们看见你们好行为,更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因此基督徒乃福音的使者,福音的见证者。

    今晨的经节,使徒行传廿章1738节,说到保罗如何当一位福音的见证者,今天我们都必须负起福音见证者的责任,热心的使徒保罗可说是我们最好的模范。

    我们将分三方面来思想保罗:

 

(一)保罗的人物(见证者的资格):

    使徒行传廿章19节:「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保罗当神的使者,他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在困难中他常训练自己,他流泪,忍耐,谦卑来养育以弗所教会。虽然有许多的阴谋和陷害,他仍然殷勤地为主作工,为了尽他传道人的使命,他表现了最大的爱心,忍受了诸般的痛苦,他对长老们的告别辞中,流露了这位伟大使者的心肠慈祥,同情及眼泪。更证明了保罗乃热泪之人,受难之人,至爱之人,勤苦之人,这些便是当一福音见证者的资格。

   

(二)保罗的精神(见证者的精神):

    保罗的精神即殉教的精神,他预备好了,随时可以为主而死。教会的历史可说是建造在殉教者的血之上。初代教会为主牺牲,他们为信仰而不愿背道者的精神,实在感人,我们的教会能有今日,乃因为我们之前有许多殉教者,此种殉教的精神,今日确立在我们的教会之上。所以保罗在抖节中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

 

(三)保罗的良心(见证者的良心):

    保罗当福音的见证者,他的良心如何?使徒行传廿章2627节保罗说:「所以我今日像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无亡,罪不在我身上。因为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因为他把所该说的话都说了,因此他能大胆地说:「若有人沉沦我无责任」。亲爱的弟兄姊妹!保罗传福音到达此种地步,试想我们是否做到了,或者我们只是讲些不该讲的,而当说的反而不说呢?以西结卅三章89节:「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神此种的启示保罗做到了,所以他在提摩太后书四章7节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过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日同胞的沉沦是否与我们有关?我们是否能像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我们当福音的见证者,当使福音传遍全世界,叫每一丧失的灵魂得回到神这边。

 

                 五项警告    郑昌国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20节,2627

 

    读经:「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我今日像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们身上。因为神的旨意,我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徒廿202627

    保罗在以弗所传道三年之久,临别前向他们讲了以上语重心长的话,告以凡与他们有益的,他没有一样避讳不说。「避讳」即有所顾忌而不敢言,「讳疾忌医」是比喻有过失的人不喜欢人家的规劝。讲道是神圣而严肃的,关系到人的得救与沉沦,罪就不在倮罗了。希伯来书中有许多警诫之言,愿这些警告如同明镜照亮我们的景况,时刻警惕。

 

一、忽略救恩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来二13)

    「郑重」与「忽略」是相对之词,神盼望我们郑重所听见的道,而不愿我们忽略它。第一节的「所以」二字,是接着第一章里基督的身分,地位,王权,永能和荣耀而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主耶稣晓谕真理,我们委实应当「越发」(格外、特别)郑重。(正如机密文件等级之区分,有「密」、「机密」、「极机密」、「绝对机密」,这儿所用的「越发郑重」,也是最高等级的说法。)旧约时代「那借着天使所传的道,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新约时代忽略神儿子主耶稣亲自传讲的道,更无法逃罪;因为轻视神儿子的罪,比轻视神仆役的罪更大,新约时代忽略救恩的罪,比旧约时代干犯律法的罪更大。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用「这么大」三个字来形容这救恩,意义丰富:第一,代价大——主耶稣流血舍命所付的代价很大;第二,功效大——无论何人只要悔改归向神,不但罪得赦免,并且被收纳成为神的儿女,使他从罪奴变作圣徒;第三,范围大——救恩是为世上万国万民所预备的,无一人不可享受。如今这么大的救恩摆在面前任人取舍,若是忽略了,该是何等大的罪呢!不信神是最大的罪。此外,不接受救恩之人的痛苦也是非常大的,因有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人生没有指望,死后难逃审判。

    「忽略」,不是反对,迫害,只是轻忽,不在意而已,忽略救恩也难以逃罪。许多人因为现在太忙,以致将信仰的抉择一再拖延,是否你也正是如此?

 

二、硬心不信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祂发怒,试探祂的时候一样……。』」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理就刚硬了……,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祂发怒的日子一样。」  (来三715

    此处三次提到「不可硬着心」,第一世纪那些曾经经历耶稣生平、受难、复活、升天而仍然是硬心不信的犹太人当受警戒。作者引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失败更作为鉴戒,他们在旷野的四十年中,看见许多奇妙的作为,却仍硬心不信,并且试探神,结果一个个都倒毙旷野之中,诚为可叹!

    「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12)这节经文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有名无实的假信徒,他们混在真信徒中间,知道一些神的作为,但并未完全相信,这等人的结局是灭亡。(二)是指信心软弱的真信徒小虽然得救,却像漂流旷野的以色列人一样,并未进入迦南美地(迦南预表属灵的安息)。

    除了责备之外,这段话也有宝贵的劝勉。三次提到「今日」(71315),是要我们珍惜现今的机会,往者已矣,把握今天。「今日」也表示神给我们选择的权利,是宁愿继续不信,刚硬,被罪迷惑?亦或选择接受基督,得享安息?「今日」也表示警告,因明日不在我们手中,机会过去不再来,「今日」就是你得救的日子,不要迟延!

 

三、离弃真道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剂棘和蒺药,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来六48)

    许多人误解这段经文,以为是指那些已经接受真道而后又离弃的人,其实是指一些很靠近也很可能接受真道而未接受的人。「离弃真道」乃指「故意顺从异教」。六章13节是指停在真道的开端,但没有长进的信徒,四节以后所指的人连他们还不如,因为连开端还没有。

    这种人:「蒙了光照」——由于福音真理的光照,知道罪的事实和救主耶稣,但并未接受。

    「尝过天恩的滋味」——耶稣基督所赐永远的生命,不是「尝试」就能得着,圣经说:口渴的人要到主耶稣这里来「喝」,可见「相信」才能得着。抱着试探的态度,必得不着。

    「于圣灵有分」——并不是有圣灵在心里,也不是受了圣灵的印记,乃是在接触福音时,受过圣灵的责备或感动,可惜未实行动。

    「尝过神善道的滋味」——承认神道是美好的,但未即刻接受。

    「觉悟来世权能」——知道神对罪恶必有刑罚和审判,以及神对今世与来世一切统治的权柄,然而并不诚心悔改归向神,宁愿离弃神的道。如同主耶稣曾对一听道者说:「你离天国『不远』了。」「不远」表示靠近,但并未进入。

    这等人像是得救,却不是真信徒,真担心他们错过悔改得救的机会。

    「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主当年身悬十架,是被罪人弃绝,今日人们弃绝主羞辱主,就等于重钉主在十字架上了。

    「就如一块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田地比做人心,雨水比作神的道,田地被雨水滋润就能生长菜蔬,主也盼望多接触神的道,使人能结出好果子,就从神得着永生及一切属灵的福分。可是若长出的是荆棘和蒺棻,必被废弃与焚烧,这样那些硬心犯罪而不回头的人,也必走向灭亡,接受永火的刑罚。两种田地接受同样的雨水,表明神的恩典是相同的,生命不同,结果亦异,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

    我们需要的不是教条与礼仪,而是生命的更新,罪人如何得到主复活的生命,这是根本的问题。没有好种子,不能盼望生长菜蔬,同样,没有基督的生命,也不能盼望善行。但圣经说明:「人有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就有生命。」(约壹五12

 

四、故意犯罪   

    「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落在永生的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十2631

    「故意犯罪」——这比无意犯罪的罪大,这不是指普通的罪,乃指拒绝基督的救恩,仍继续甘愿过着犯罪的生活,若不接受基督所一次献上而至永远的赎罪祭,就再没有别的赎罪方法了。基督的救赎既是唯一的救法,则拒绝这救法的人当然再无得救的希望了,只有战惧等候审判和烧灭众敌人的烈火。

    「众敌人」——即反对神的人,一切犯罪的人都是与神为敌的人。

    「践踏神的儿子,又将那……血当作平常」——让基督受羞辱和苦待,轻视基督赎罪之血的功效。

    「亵慢施恩的圣灵」——消灭圣灵的感动,抗拒圣灵的工作。这样的人必有报应和审判。

    「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永生神的手对信赖基督的人是最稳妥平安之处,谁也不能把他们从永生神的手中夺去;但对那悖逆抗拒神的人而言,永生神的手是十分可怕的,他们绝不能逃出祂的手,也没有人能把付们救出来,免受刑罚。

 

五、违背警戒

    「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十二2529

    这是前四项警告的结语:拒绝神的儿子是罪,违背警戒则是罪上加罪。本仁约翰说:「我看到有一条叉路,从天堂门口通向地狱。」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仍有许多旁门左道通向地狱,我们当何等谨慎!

    「神乃是烈火」——烈火是轻慢不得的,没有人敢在烈火之前存轻忽玩耍的态度,恐怕偶一不慎就会被烈火所伤。切不可因神无限的宽容与慈爱,而轻忽神的公义与尊严。自以为是基督徒的要谨慎,保罗说:「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神是烈火,这烈火有一天将烧灭世界,所有的罪恶在神面前都站立不住。我们当何等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摆脱一切缠累我们的罪。

    有一人在大草原中突然发现失火,风吹的很猛,他虽竭力奔逃,仍将被火焰追上。他急中生智,先用火柴点着他前面的一片草地,等到后面的火追上时,他站在那已烧过的地方,就安全无虑了。

    神是烈火,祂要烧灭这罪恶的世界,但那已经烧过的地方就不再烧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承担了神的烈怒,如今凡信靠祂的人,就可免去烈火的刑罚了。

 

                      悔改    赖力傅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21

 

  悔改的定义

    悔改是人知罪、离罪,并向神认罪的一种行动。在这种行动之后密切关联的就是信靠基督。此二者——悔改与信靠(或作信心)——联结在一起构成归正。而在这事上还可以加上神赦免的工作。

    「向神悔改,信靠主耶稣基督」(使廿21),必须是并行的。向神悔改,是人受了神对罪人有好意之认识的鼓励,祂的好意不是不介意人的罪,乃是差祂的儿子替罪人死。信靠基督则是人因了解祂死之目的与意义所受的鼓励。这样看来,是传扬十字架纔引起了人的悔改与信靠的心。

    传悔改而不包含十字架的信息,那就好像不给车加油而推其滑行,它不久就不会动了。传悔改并包含了十字架的信息,就好比给汽车加了油,然后叫司机踏着油门,这样便将他带上加略山,直到基督耶稣那里。

    离罪的动机,是因认识到犯罪是得罪神。归向基督的动机,是体会到祂为我们的罪所作的救赎工作。

    悔改与后悔是不同的。悔改并不是表示为罪忧伤,而同时又愿意继续留在罪中。可能我们会为自己的罪感到难过,然而却又不愿与罪分离。许多罪人不豫备悔改,因为他们不准备放弃他们的罪。约翰在考试时作弊被人发觉了。他所受到的处罚是成绩不及格。他难过是为了他作弊被人发觉了,但在他没有被人发觉之时,他是一点也不烦恼的。他后悔,但是却不悔改,而且若是再有机会之时,他又准备作弊了。爱德华考试作弊未被人发觉,但是他的良心不安,最后,他到教授那里去,承认自己作弊,并愿意接受处罚。他悔改了,并且准备不再作弊了。天堂中满了悔改的罪人;地狱里满了后悔的罪人。

    那个在阴间的财主哀求人怜悯他,并且希望有人去警告他的众弟兄,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路十六2428)。他十分后悔,但是他悔改已太迟了。那些现在不悔改的人,到了一天就会哀哭切齿了(太十三4250;路十三28)——他们是在那里后悔,但却不是悔改。他们将极愿意山和岩石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藏起来(启六1517),因为他们从来不愿意离罪悔改。

    后悔是一条「此路不通」的街道;而悔改是越过我们的罪,而看到加略山。

    后悔是只看我们的罪;而悔改是越过我们的罪,而看到加略山。

    后悔是使我们转回到自己身上;而悔改是使我们转向神。

    后悔使我们恨恶自己,然而我们可能同时还是爱我们的罪;悔改使我们恨恶我们的罪,又爱我们的救主。

    后悔是世俗的忧愁,乃是「叫人死」的;悔改是「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以致于得救(林后七10)。

    悔改不是下决心,或转过一新页。新年所下的决心,难得维持到廿四小时之久。新的一页快就变污了。一个人决心改变自己的方向,但这并不是悔改,因为悔改包含了对神的态度,而决心所包含的,只是对其失败其本人的态度。一个人除非看见他的罪在神看来是多么可憎,否则他就尚末真正悔改。

    悔改不同于作苦行。悔改是与信靠基督相联的,而作苦行是沾染着在神面前能得着功劳的观念的。就基督救赎我们的罪这一件事而论,是没有甚么能加在祂的工作上的。而且,一个人可能做苦行而未与他的罪断绝,并且可能以为他继续作苦行,他能继续留在罪中。

    悔改一词照字义是「心意改变」的意思。这就表明悔改是心中对于罪的态度;而且是意志、知识,及情绪都包括在内的。

    据司布真( Spurgeon )说,律法中的悔改是怕定罪;福音中的悔改是怕犯罪。律法中的悔改使我们惧怕神的震怒;福音中的悔改使我们惧怕那震怒之因即是罪。从惧怕神的震怒;福音中的悔改使我们惧怕那震怒之因即是罪。从惧怕神的震怒,进而到惧怕那震怒之因,这就是悔改的进步。

    悔改好像一个三角形——它有三条边。而且,正如需要有三条边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照样也要有三方面才能构成悔改。

 

1)知识方面。

    必须认识我们的光景并认识罪是甚么。凡是违背神及其旨意的任何行动、意向,或心情都是罪。我们能在圣经中找出神的旨意是甚么。我们应当知道神所说「当作」和「不当作」的事。任何人悔改之前,他必须认识自己会犯了罪。尤其是他必须看见罪——他的罪——是凌辱神。这是比认识罪的后果尚更进一步的。彻底而完全的认罪,是包含充分体会到犯罪是得罪圣洁的神。

    在大卫那一篇伟大的悔罪祷文中,他承认道:「我向祢犯罪,惟独得罪了祢,在祢眼前行了这恶。」(诗五一4)大卫犯了两件得罪社会的大罪。一件是奸淫,另一件是谋杀。然而他认罪之时,他承认那是得罪了神。这是令他极其难过,并彻底悔改的原因。

    请听浪子的自供:「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十五21)难道是他的放荡生活感动了天吗?当他看见这一点之时。他就谦卑俯伏在地,豫备回到父亲那里去,他没有护照,只有一颗悔改的心。

    那些即使没有犯过奸淫,或谋杀,或过放荡生活的人,都须要悔改,正如大卫和浪子须要悔改一样。扫罗是一个自义的法利赛人,他一向过着又正直又道德的生活,「就律法上的义说,是无可指摘的」  (腓三6),然而有一天晌午在炎热的大马色路上,他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甚么逼迫我?」(徒九4 )「为甚么」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知识,他的理智的兴趣。「你为甚么逼迫我?」这个明晰的问题照亮了他的心灵。

    这不但使他面对着他的救主,而且也面对着他的罪。他会逼迫基督本身。他的罪是反对神。他的悔改是即刻而又彻底的。它改变了他整个生活的方向。

    悔改的罪人面对他的罪,而同时也是面对着神。他不试图把罪隐藏起来或为罪辩解,乃是坦白地在神面前承认出来:「我要承认我的罪孽。」(诗卅八18上)知识同意了神在圣经中所说过的话——「世人都犯了罪」  (罗三9)。

 

2)情感方面。

    人意识到自己的罪性,就会产生忧愁:「我要因我的罪忧愁。」(诗卅八18下)大卫为自己的罪悲伤,并祷告说:「求祢使我得欢喜快乐的声音,使祢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诗五一8)浪子「醒悟过来」,并且当他将自己不幸的景况,与他父亲家里那些「口粮有余」的雇工比较之时,便深觉后悔。保罗三日没有吃喝,这期间这个「罪魁」所吃喝的,是为他过去经历的后悔,并尝到神赦免的滋味。

    一个人为了悔改,必须流多少泪呢?哭多哭少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情绪会因人的气质而不同的。有些人很容易哭,有些人难得流一点泪。有人心中十分忧伤而全不露戚容,有些人的情感完全显露在外面。情绪本身并没有甚么不对的地方;它们是人格的重要成分。非议它们才是不对。必须让它们的蒸气爆发出来,但是却要把握、引导它们去推动活塞。情绪除非是由意志驾驶,否则它们会变成有害的。

    当一个人悔改之时,为了自己的罪之故,最低限度会有些忧伤,但是我们的情感必须付诸行动。大卫呼求神赦免他洁净他,并求祂重建因他道德失败而倒塌的墙(诗五一18)。浪子不但为自己的景况难过;他还更进一步作了一些事。他起来到他父亲那里去。当亚拿尼亚丢探望扫罗之时,他立即顺服而且受洗,并且变成一个热心为基督作见证的人(徒九1720)。这情感要引导我们进到悔改的第三方面。

 

3)决志方面。

    这是与意志有关的。意志是这三角形的底边,整个三角形都赖它支持,而且是悔改罪重要的特征。不但我们要认识我们的罪,并为罪难过我们也必须认罪离罪。我们若未越过悔改的知识及情感的阶段,我们就走得还不够远。为了要使我们的罪得赦,我们就必须离弃罪,「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归向耶和华……,因为神必广行赦免。」(赛五五7

    一个起来悔改的人,他就会面对一个交叉路口,而他所选择的路要决定他的命运;「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廿八13)选择那一条路呢?是选择继续失败的路,还是蒙神怜悯的路呢?

 

悔改与赔偿

    当一个人赔偿之时——偿还他不当取之物——这就是他真悔改的好证据。悔改的根扎得这样深,因此结出改正的这一种果子来。施洗约翰曾说:「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路三8)撒该准备用四倍去偿还被他讹诈过的人(路十九8)。一个自认识悔改归问基督的人,他的赔偿行动就便他的见证有份量。

    赔偿并不能得救,因为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但是赔偿是向神及向人宣布我们已经弃掉旧路了。赔偿是我们决心离罪归向基督的确证。它是与我们在人前面口头承认,我们跟从了新主人一致的实际行动。它不是有功劳的一种得救方法,它乃是有价值的一种得救的表示。

  

何时传悔改并实践悔改

    悔改是所传给这教会时代信息的一部份。在五旬节教会诞生那一天,彼得吁请他的听众悔改:「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徒二38

    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向听众传悔改:「神……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0)他也在以弗所传悔改,后来他提醒以弗所的长老们,说他在他们中间传道,是要他们「当向神悔改」(徒廿21)。

    在传福音给万民的那个大使命中,耶稣也把悔改作为所传讯息的一部份:「传悔改赦罪的道……直到传到万邦」  (路廿四47)。

    当我们遵循众使徒所作的榜样,并我们的主的吩咐时,我们就极为有用。多久有从罪得救的需要,多久就因罪有悔改的需要。自从始祖堕落之日起,就一直是这样了,而且一直会这样,直到现今的恩典时代,即悔改的机会结束之时。

  

谁应该悔改

    人人都要悔改。这是包括那些非基督徒,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信靠基督。他们被称为非信徒,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信靠基督。他们被称为非信徒,因为他们尚未相信基督本身,虽然他们可能相信关于祂的事。他们都要悔改。神「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0)。罪既是普世性的,悔改的呼召也是普世性的。

    信徒,就是那些信靠基督的基督徒,主也叫他们要悔改。主吩咐以弗所教会要悔改,因为她离弃了起初的爱心(启二5)。耶稣也吩咐不冷不热的老底嘉教会要悔改:「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启三19

    无论何处有了失败及罪恶,悔改就是那条归向神的路。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就必赦免;这应许主要是为基督徒而立的,然而也是为任何豫备悔改的人可应用的。

 

为甚么人要悔改    

    我们应当悔改,因为我们犯了罪。这是每一个人都包括在内的。一个人不作所当作,与作所不当作的都是同样有罪。司闸没有把闸放下,以致开来的火车把横在路轨上之汽车内的五个人撞死了,他是与那撞了人长扬而去的司机一样犯了谋杀的罪。

    前者是一种疏忽的罪;而后者是一种行为的罪。「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这是那不作当作的罪。「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三4)。这是那作不当作的罪。二者都是不义的明护,「凡不义的事都是罪」  (约壹五17)。

    根据律法上的定义:「罪性就是作法律所禁,或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不管是由人类所颁布的法律,和神所宣布的道来看,我们都是有罪的。法律要求人偿付刑罚,但是神愿意将赦免赐给那些悔改,并接受耶稣基督流血代赎的人。不肯谦卑悔改接受神恩典的人,那真是愚不可及的。

 

悔改如何产生

    悔改是神的恩赐:「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二25)「神的恩慈」就是要领人悔改(罗二4)。

    传扬神的道,也会带来悔改。尼尼微人悔改,是因约拿所传的道。因约拿所传的道,国王就下令:「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拿三8)结果全城才保存下来。

    用真道教导人,甚至使抵挡的人都会悔改过来:「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提后二25

    传扬十字架,可以产生悔改。神在加略山所显示的爱,会打破刚硬的心。这种信息会引起自知是罪人,且有道德病的人之兴趣。他的耳朵会听见悔改的呼召。「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太九13;可二17)当基督再来时,耶路撒冷的居民,看见祂就是「他们所扎的」,他们就会悔改。(亚十二10)—人看见了被扎的那一位,他就会被悔改所扎。

    看见神,也会产生悔改。约伯的自义,在神无瑕疵的义之前,就枯死了:「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亲眼看见祢。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恼。」  (伯四二56 )

 

悔改的结果

    悔改使天使都欢喜。它不但影响他本人,也影响到天上。「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这样为他欢喜。」(路十五10)当一个悔罪者离开归向基督之时,他就是拉天上快乐铃的绳子,使那些铃子都响亮起来。

    悔改是信心的先锋。是因为我们看见神的慈爱,叫祂的儿子为我们而死,就便我们有勇气悔改,并向祂承认我们的罪。

    悔改导致赦免。当我们承认自己的罪,并靠着耶稣基督的功劳归向神之时,祂就赦免我们的罪(约壹一9)。

    悔改、信心,和赦免,三者都连结在归正的链环上。每一样都是分离的,然而每一样都有目的地连结在另一样上。没有一环能省去,因为每一环在这美丽的归正工作上都有其价值。

 

            主阿用我!    石新我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24

 

    在过去的日子中,我浪费了许多时光在自己的事上,却很少时间被主使用。用在自己事上的时间,得不到快乐;被主使用的时间,却充满喜乐。盼望诸位兄姐,都能将余下的光阴被主使用。

    最近我与一位青年相谈。他说,他们的公司,有个很特别的制度三公司的收入如多,每个职员的薪金也随着增加。所以公司各部门的职员,都尽各人的力量去做。不久该公司,便扶摇直上。照样,基督徒如各尽其职,去为神作工,福音不久必传遍天下。那青年又问我说:「自信与信心有甚么分别。」我回答他说:「自信,是相信自己,信心,是相信神。」自信对于做事是有用,如世界的名人:拿破仑、希特勒,都是自信力很强的人。他们想做甚么,就去做,他们做了震动世界的大事。那成功却是有限,结局是失败。自己也得不到快乐。

    圣经中的伟人,如摩西、保罗等,他们都是相信创造天地万物的真神。他们的生命,与神有密切的关系,且将生命献给神使用。他们的信心,是无止境,为神作了许多太事,永远长存。他们一生是充满喜乐。亲爱的兄姐们!你们有无被主使用呢?如还没有,肯否现在对主说:「主阿用我」。

    今天许多人等待我们去帮助,你肯否去呢?当人向你求助时,你是否推辞呢?求主帮助我们,借着祷告,靠神的恩典,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人,须有以下的条件:

 

一、要有属灵的准备:

    如不准备,就不能帮助人。保罗在大马色路上遇见主,他问说:「主阿,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这里给我们看见,属灵的准备;首先要认识我们所事奉的是主。这主是万主之主,圣洁之主,永远之主。我们如认识主,主必指示我们当作的事。人无论怎样软弱无能,总有一点可使主用之处。人如肯借着祷告,对主说:主阿用我。主必指示他当作的事。司布真夫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帮助丈夫传福音。她借着祷告,求主指示当作的事。结果用金钱买属灵的书,寄赠各地传道人。许多传道人,因此得了造就。司布真夫人,虽不能直接去传福音,他这样做,总算为神作了善工。所以我们想要帮助人,必须亲近神,作属灵的准备。

 

二、要接受主的训练:

    为神作工,会遇到许多困难。初遇困难时,未免会难过。但心灵有主同在,那些困难,必靠神而胜过。保罗悔改之后,立刻在大马色为主作见证,却遭人的反对。结果,神带领他到亚拉伯旷野去训练。照样,我们如肯接受神所安排的训练,也必如保罗被神大使用。保罗接受训练,被主重用,仍然谦卑。这就是信心的结果。信心给人谦卑,自信却使人骄傲。如尼布甲尼撒王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么。」保罗却是对人说:「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因此保罗被主重用。他在安提阿的教会中,起初是在巴拿巴之下,后来神却将他放在巴拿巴之上。保罗谦卑顺服,尽心尽力为主工作,成为外邦使徒。他虽遭遇许多困难危险,却不在意。正如他在使徒行传廿章24节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从主耶稣所领受的执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摩西在旷野受了神训练,神选召他,起初推辞,后清楚明白神在他身上的计划,就听从命令,带领以色列出埃及。我们须留心追求,明白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使我们能肯将余下的光阴,献给神,求祂使用我们。 

 

三、要一生只知一件事,就是事奉主:

    当主耶稣说个交银十仆的比喻;各人尽力去经营,到算账的时候,一个赚了十锭银,一个赚了五锭银,一个却不去经营,将主人所托的埋没。照样,我们必须尽力主所托,去传福音,不可埋没主的恩赐。免得主再来时,听见主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求主帮助我们,作个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我们要靠着神的恩典,将一切交给祂,一生事奉这又真又活的神。

    亲爱的兄姐们!求主增加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定下一个同心合意的心志,去为主传福音。更求主使我们,在凡事上,为祂作见证,时时刻刻对主说:「主阿用我。」阿们。

 

                  耶稣的手    郑泉声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2629

 

    有人以他的手来作画,写作或是作诗,有些人用他的手来雕刻,弹琴,或是动手术以解除别人的痛苦,有些人用他的手来作苦工,洗衣,扫地,但是却有许多人用他的手来打人,杀人。世上有许多手,人类通过这许许多多的手来表明他是何许人,但却有一个人,他的手与世人不同,并不是他的手有什么缺陷,只因为他的手有钉子的伤痕,这个人即是我们所认识的耶稣。

    兵丁用钉子来锤钉耶稣,使祂的手被钉在十字架上,当祂断气时,门徒欲将祂的身体从十字架上移下来埋葬,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当儿,没有适当的机器来取下钉子,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耶稣手中的伤痕必扩大了。但是,我们要深深地感谢神,因为借着这受伤的手,而永远成为一双具有特色的手,这双手展开于多马的面前,因为多马对门徒说:「若不用我的手摸耶稣的手,我绝对不信。」所以耶稣显现给他看;「伸你的手来摸我的伤痕。」当多马亲手摸耶稣的时候,不期然地自内心感喟着:我的主,我的神阿。这句我的主,我的神,不但表现着多马羞愧心里的惊惶,及内心的确信。这受伤的手果然表现神的恩典与权能,若不是这受伤的手,人类怎能有得救的希望,若不是这双手在我们中间,怎能得到上带的恩典及赦免,而得到永生呢?

    世上有许多的手可以安慰,帮助我们,但是这些手没有能比得上耶稣的手。有一次在英国发生一场火灾,消防人员赶到现场,马上将云梯升上去要救人,可是还差一个人的高度,大家正着急时,有一位年轻的消防人员,立刻爬上去,到了尽头,则双手抓住窗子,叫上面的人踩着他的身体下来,果然,上面的人照他的话洽着云梯慢慢地下来。

    耶稣基督胜过世上的任何人,虽然世上有许多的手来安慰帮助我们,但惟有耶稣基督能医治我们、拯救我们,引领我们到永生。所以圣经上说,耶稣基督再一次为罪受苦,是要引领我们接近神。又说,因为我们的过失受伤,为了我们的罪受害,祂担当刑罚,我们得平安,祂受鞭打,我们得着医治。所以主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只有借着祂,才可以到神的面前。耶稣今日或许要对你我说,伸你的手来摸我受伤的手。愿神帮助我们,使我们能依赖这受伤的手——耶稣基督的手,在神的救恩里得着平安。

 

                     神的教会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28

 

    一、神把人类分作犹太人,外邦人与神的教会。(看林前十32

    神的心意与计划,对于这三者各有不同。令人不辨,所以有无穷的混乱!

    二、教会的根基及房角石乃是基督。

    彼得在说主是谁的时候,主已指明这件事。(太十六1618),彼得两字的意思虽是石。但神的教会却是建立在这盘石(基督)上。建在这盘石上的,不只彼得一人,凡真心信主的信徒都被建在此盘石上,如同活石!(彼前二48)

    三、教会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中信主耶稣者所建成的。

    既同在教会里,就成为一个身体,没有分别。彼得在五旬节,用福音的钥匙向犹太人开启救恩的门。又在哥尼流的家里向外邦人开起救恩的门。因此基督使两下和睦归祂自己。

    四、惟有真实重生的信徒,才是加入神的教会的。(约三3

    亦惟有主能把他们加入。(徒二47)人造的礼节,仪文,绝对不能产生一块「活石」,配得神的建筑的。这些有名无实的信徒,只可把人造的砖来比喻!不可用活石来比喻。

    五、教会集会的中心是基督——惟独基督。(太十八20

    一个忠贞的新妇,只以她丈夫的名字为满意。教会乃基督的新妇。凡以组织的名称,或人的名命名的,无论何等伟大,何等美好皆为圣经所不许。(林前三36

 六、教会二字原文为( Ecclesia )意即「选出」。(徒十五14;彼前二9

    这证明教会必须和世界与世界上反基督的制度分别出来。(约十四30)因缺少分别,步到营外就基督的缘故,许多信徒的灵性不能长进。(希十三13;林后六1418

    七、以色列人在旷野乃神教会的预表——

    由埃及的黑暗与压制中出来,与一切不敬虔的国度分别,惟以天上吗拿为食物,专赖神的云柱为引导者,旷野不是他们的家,他们在哪里不过为客旅。他们在旅程中不住前进的力量是出于神永远可靠的应许。

    八、本地教会的成立与进行,可看使徒行传二章4142节。

    他们(一)接受他的话。(二)受洗(接受了他的话之后。)(三)琱萷磽u使徒的教训。(不是人的礼仪与遗传。)(四)彼此交接。(五)擘饼。(六)祈祷。

 

 

        第九的福气    吴永华

                 经文:使徒行傅廿章3238

 

    世人都有一个通性,就是受人祝福时感到愉快。在新春期间,我们都喜欢用「万事如意」「步步高升」……等佳词互相祝贺。基督徒非但喜欢人的祝福,更爱神的祝福,在圣经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祝福,诸如先知及使徒们的祝福。马太福音第五章主耶稣提出了八福,在此保罗又引用祂所说的另一福:「施比受更为有福」,这祝福有崇高的精神和深厚的意义!故谓第九的祝福。

    不过份重看钱财,必要时肯慷慨解囊的人,是值得我们佩服的!主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活水,是从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意喻非但流出活水且能润泽四邻!正如祂所说他连得的比喻,有的还要加给他。又如加利利海水有入有出,游鱼清晰可见,一片活活的气;反之有入无出的死海,却呈现一片死寂的景象。人之本性是希望从别人得到,我们基督徒却应像加利利的海水一般有入亦有出,免得成为死水!这就是保罗引用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为有福」的真意义了。

    灵性的生活和金钱有紧密的关系。RB.Jones说:「基督徒虽然知道神叫我们献金钱,偏偏紧紧捉住它,这正是灵性迈进而受祝福之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奉献乃是神的恩典及特权。是我们获得神祝福的来源。据统计共观福音书中,每六节中有一节是直接或间接论到金钱,三十个比喻有十六个比喻和奉献有关。圣经中之富有的青年追求永生之道,主耶稣叫他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他却忧愁地走了,因而拒绝了神的恩典。

    他连得的比喻让我们看出,金银是属神的,祂交托我们,等祂再来时仆人必须与祂清账,就是受祝福得到十千的,将来也要数算清楚,我们应当有这种端正的看法,证明这是照神的计划交待我们的,我们应当尽力去行,那么最大的祝福:「好而善良的仆人……」的名份是非我们莫属了。

    玛拉基书三章810节说:「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这虽是旧约时代的制度,但是这种十分之一奉献的精神,却是我们处在新约恩典之下的基督徒所应学习的,当用感谢的心来奉献。加尔文( Calvin )说:「基督徒对神的爱,表现在奉献上的,输于拜偶像的人所献给偶像的。」这实是我们应该检讨的事。

    奉献的动机是奉献的重心,如果指望祝福、地位或因而灵性长进,则所献失去效力,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表现对神的爱的无条件呈献,不为任何之利益。非在乎献的多少,乃在乎感恩的多少,故曰:多种的多收,少种的少收。箴言十一章24节:「有施散的,却更增添……。」但愿我们切莫轻看神的恩典,心存感恩,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为我们预备好了。

 

        施比受更为有福    郑昌国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335

 

    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保罗相信主耶稣的话是对的,所以在实际的生活行为方面,他注重「施」过于「受」。第35节有英文翻译这样说:「我在你们面前立下一个长久的榜样,就是帮助那些贫穷的人。因为我纪念主耶稣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保罗一生常常纪念这句话,所以他能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我在你们当中工作的时候,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没有想要『得着』。反倒想要『付出』。他的两只手作工,供给自己的需用,也供给同人的需用。他留下一个很好的榜样:「施比受更为有福」。

 

 个人方向

  一、亚伯拉罕

    在圣经上还有好几个人,他们也相信这真理。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住在所多玛城,那一次所多玛城的人被敌人俘虏去了,亚伯拉罕听到这消息,他带着家中三百一十八个壮丁去追赶,从敌人手中把被掳去的人口、财物、牲畜都夺了回来。所多玛王带着非常高兴的心情去欢迎亚伯拉罕,他感激之余说:「你只要把这些人口还给我就可以了,至于这些财物我全部奉送给你。」亚伯拉罕说:「你的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要。」亚伯拉罕拼命追赶杀败敌人是为了什么呢?他不是要「得」,乃是要「给」。

    当亚伯拉罕在塞拉耳寄居的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生得非常美丽动人,一个有美丽妻子的人有时候会带来一些麻烦,亚伯拉罕因怕别人为抢夺他的妻子而害他,所以他们约定;在外寄居流荡的时候,不要以夫妻相称,而以兄妹相称。」

    当亚伯拉罕到基拉耳寄居时,他们也是这样对人说。基拉耳王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接到王宫里,准备要娶她。可是神拦阻这件事情。后来基拉耳王知道这女子是亚伯拉罕的妻子,他就责备编造谎言的亚伯拉罕,因着这事,王家中的妇女都不能生育了。在创世纪廿章中记载:「亚伯拉罕为基拉耳家中的妇女们祈祷,好让她们能够生育。」

    我们知道年老的亚伯拉罕最大的盼望是能得到一个儿子,可是他将近百岁还是没有儿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这一次没有为自己祈求,反而为基拉耳王家中的妇女祈求;求神使她们能生孩子,奇妙的就在这祷告以后,神立刻向他显现,告诉他:「明年这时你要得到一个儿子。」在此我们看见「施」比「受」更为有福。你为别人的需要迫切祈求,神就多多赏赐给你。

二、雅各

    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也证明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理。他年老的时候,为了逃避饥荒下到埃及去,那时他的儿子约瑟正作埃及的宰相,他受到特别的礼遇,可以进到埃及王宫去,当他见到法老王时,他首先为王祝福;辞退前他又为法老王祝福。

    虽然雅各那时是位老年人,但无论如何他的地位不及一国之主的法老王,况且那时雅各正逃难投奔埃及,在这样情况下他非但没有摇尾乞怜,他反而认为他从神所得属灵的福分,是大过这世上君王所得的,因此他为王祝福。为什么雅各会这样做呢?因为雅各这时已醒悟过来,多少年来他一直认为「受」是福分,现在他知道「施」才是更大的福分。

    他是双生子中的弟弟,紧抓着哥哥的脚跟出生,所以父母为他起名雅各,就是「抓」的意思。他一生就是喜欢「抓」,他曾抓过那几位呢?第一位是他哥哥,他由哥哥手中夺取长子的名份。第二位是他父亲:他流浪在外投靠他母舅时,又由母旧的女儿中,得到两个女儿作妻子。于是他「抓」到了妻子。他为母舅牧羊,用诡诈的方法「抓」到许多羊群、仆婢、骆驼和驴。到最后他「抓」住神说:「你若不给我祝福,我就不放你走。」你们看雅各多么会「抓」呢?他以为紧紧抓牢,就可以得物质和属灵的福份。

    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对法王说:「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他已活了一百多岁,还觉太少,享受了富贵荣华还觉太苦!他拼命抓,结果还是虚空的。因此他改变了人生观。开始到处「给人」祝福,而不再抓人「给己」祝福。

  三、约伯

    约伯也相信施比受更有福的真理,他受了很大的苦,应当接受别人为他祷告,但在约伯记四十二章10节说:「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使他从苦境转回,并且耶和华后来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

    我们读圣经觉得奇怪,这经节的上下文为何如此连结呢?「约伯为他的朋友祈祷」,「耶和华就便约伯从苦境转回。」这两句似乎连不起来;「为他朋友祷告」,神应祝福他的朋友。可是圣经上却说他为朋友祈祷,神就使他自己由苦境中回转过来。他的苦境是什么呢?他有病痛,又贫穷,儿女均亡,妻子也离弃他,他真是苦阿!他若为自己祷告必是哀声叹息,终日以泪洗面。他三位朋友的境遇比他好得多,他们没有病痛与贫穷的苦难,也无家破人亡。可是约伯能在那种情况下为朋友祈求,神就使他由苦境转回。

    施比受更为有福,我们将物质的福,属灵的福施出去,诚心地为别人求恩,为别人代祷,神就要把很大的福份赐给我们。「受」的快乐是仅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施」的快乐是兼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二者比较之下,那种快乐更为可贵呢?有一种英译圣经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福」字译为「快乐」( To give is happier than to receive)。因为这是一种更高快乐。这真理的个人和整个教会来说都是同样真实的。

 

教会方面

一、马其顿的众教会

    请读经哥林多后书八章14

    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有关马其顿众教会的情形,马其顿是一个省份,其中有许多教会包括腓立比教会和帖撒罗尼迦教会等。保罗说:「这些教会有乐捐的厚恩,他们自己非常穷困,不是富足有余,而仍愿意去帮助其他地方的教会,或贫穷受苦的基督徒。」马其顿教会很有爱心,他们不但顾到自己的教会和教会中的兄弟姊妹,他们还顾到其他地方的教会及兄弟姊妹,保罗作见证:他们这样的帮助不是「按着」自己的力量,而是「超过」自己的力量。

    因为按着他们力量来说,他们很贫穷,非但不能帮助别人还要别人来帮助他们。在那种情况下,他们越过自己的力量,甘心情愿的帮助别人,再三「求」保罗「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这是马其顿众教会在极穷困之间还显出乐捐厚恩的情形。

二、腓立比教会

    我们再提出腓立比教会来看,这教会是保罗去马其顿设立的第一个教会,吕底亚姊妹是腓立比教会中第一个得救的人,我们知道有时姊妹们的爱心是大过弟兄,因着这些爱主的姊妹们的爱心大过弟兄,因着这些爱主的姊妹们使腓立比教会的爱心显得特别大,神的仆人保罗是游行布道者,他设立腓立比教会后,并不以此为足,继续背起他的行囊往帖撒罗尼迦去布道,有爱心的腓立比教会再三的托人将他们的奉献款项带去给保罗。

    后来保罗又去到较远的哥林多,再去更远的罗马;但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仍然将他们奉献的钱财,托一位弟兄长途跋涉途去给为主工作的保罗。研究圣经历史的人告诉我们,当保罗在牢中收到腓立比教会送来的奉献,距离他第一次去腓立比传道设立教会前后共有十年,距离他最后一次访问腓立比教会也有三四年,在这长久的岁月中他们的爱心始终如一。腓立比教会的爱心是值得赞扬的!

  三、安提阿教会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问果然有了。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款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徒十一2730

    这儿提到安提阿教会,他们听说犹太地方的主内弟兄姊妹遇到大饥荒,他们就开始为这些从未相识的信徒们奉献,并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去。我们研究圣经知道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些人是犹太人,有部分是希利尼人(希腊人)。而耶路撒冷的教会大多是犹太人,安提阿的弟兄姊妹非但越过地域的界线去说明他们,这种爱心记载在圣经中,是要激励我们。

    以上提到马其顿众教会,腓立比教会,安提阿教会,如有时间我们还可看到加拉太,亚该亚的众教会也是如此有爱心。这些事都是告诉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

  四、加拿大的民众教会

    诸位可曾知道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民众教会,那是个相当蒙福的教会,因属他们所走的路是合神心意的。他们的牧者史密斯博士很注意「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理。有一次,他去会见南美布道联合会的领袖库克牧师:「你们要再差派新的宣教士出去工作么?」「是的,我们准备尽快再差遣五个人出去。」「那为什么不立刻差他们出去呢?」「我们没有钱阿!」「如果我能建立一个供应他们生活费的基金会,你可否答应让我来供应他们的需要?」「这好极了!」

    那一天,史密斯博士带着这五位宣教士来到民众教会的讲台上,叫他们面对信徒,史密斯博士向教会挑战说:「这五位弟兄,已把他们所有的奉献出来,我们怎能不用祷告财力来支持他们作他们的后盾,让他们到海外去传福音呢?主耶稣告诉我们,要往普天下传福音给万民听。我们自己能去,自己就要去,自己不能去,就要帮助别人去。」

    教会果然接受这个挑战,第一次是五个人,接着是十个人,廿人……卅人,一百人,两百人,到现在他们这一个教会支持了三百五十个人,分散到全世界四十个不同的国家去传扬福音。这位史密斯博士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常常这样祷告:「父啊!如果合祢的旨意,让我继续活着,使我看见有四百个宣教士在国外为祢工作。」那个教会所收到的奉献款项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用在其他地方的福音工作上,这是一个合神心意的教会。

    施比受更为有福,他们拿出去,神就给他们,没有一个地方的教会像他们如此兴旺。在我们这儿的施素心教士是从加拿大来的,她有一次去那个教会参加祷告会,她说:「他们的祷告会真少见,每个弟兄姊妹都为全世界的福音工作祈祷,为他们自己支持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铁幕……里的宣教士及教会祷告,祷告的气氛,真是活泼,两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神的赐福是否只限于欧美的教会呢?在华人教会中就没有这种情形吗?不是的。

  五、菲律宾的华侨教会

    在菲律宾有一个华侨的教会——灵惠堂。他们也相信施比受更有福,所以他们不单顾自己,也开始差派传道人出去工作。到今天那教会不但供养驻堂牧师,他们还供养约二十位传道人分散到各地去工作,其中有些是在台湾工作的。

    他们读使徒行传一章8节主耶稣的命令时可以不觉羞愧。今天我们教会读这节圣经应觉得很羞愧。主耶稣告诉我们:「圣灵降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今天有多少教会如此遵行了主耶稣的吩咐呢?我们到现在还是在耶路撒冷,我们的祷告集中在耶路撒冷,我们的钱财、人力都集中在耶路撒冷。我们尚未到犹太全地,撒玛利亚和地极。若主耶稣现在回来了,我们要羞愧,因为只遵行了他四分之一的命令。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这对你们是有益的)——施比受更为有福。」

    施素心教士是如何来到台湾?是用加拿大教会支持她。加拿大的教会是愚笨的吗?他们自己不需要传教士吗?他们为何要支持人到台湾来工作?台湾教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们遵行耶稣的吩咐,他们相信施比受更为有福。

    又说到我们中间的庄碧明姊妹,是菲律宾的一个教会支持她来台湾传道,难道菲律宾那教会不需要传道人在本地工作吗?他们为何要出钱支持人到台湾来工作呢?他们也是相信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理。我们台北灵粮堂如何呢?

    二十年前当大陆变色以后,许多中国教会都站立不住,是因忘了主耶稣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许多教会的礼拜堂是外国的弟兄姊妹奉献钱财而建造的,我们接受了;许多教会的传道人是从西方国家派来的,我们接受了;维持教会经常所需的费用也是西国教士带来的……这样经年累月长久的接受,非但不能使我们的教会日益壮大,反倒使我们变的十分软弱。当外来的帮助一离开时,我们就倒下去了。

    这许多铁一般的事实,在西国教士的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今天在台湾许多西国差会所支持的教会有所谓的「x年计划」,外来支助的费用与人力逐渐减少,目标是最后由当地教会自行负担,因此目下台湾有许多教会已走上自立、自养、自传的阶段。为此我们要向神感激不尽。在所有的教会中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自己站不稳的教会,需要外来的财力、人力才能维持。

    第二类是自立、自养、自传的教会,不需外来的帮助。

    第三类是不但自立、自传、自养,还能以人力、财力去帮助其他地方推展福音工作的教会。

    今天中国教会已经到达一个地步,我们不但要自立、自传、自养,还要主动的去帮助别人。感谢神,祂将我们放在一个自立、自传、自养的教会,这会堂不是西方人拿钱来建造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教会供给我们的需要。

    神赏赐给我们的非常丰富,使我们所需用都充足。我们是中国基督教灵粮世界布道会台北灵粮堂,请诸位注意「世界」两字,当我们礼拜堂才落成时,堂里挂着巨幅的全世界地图,提醒我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神既然已经向全世界传福音的异象赐给我们,我们不应向这方向努力吗?

 

         施比受更为有福    叶中光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5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里告诉我们:「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所谓怜恤,是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赐予;凡用话语去安慰人,同情人,劝勉人,说服人,鼓励人,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做起来,是比较方便而易行。凡用金钱或物品去帮忙人,周济人,救助人,救助人,扶养人,都是属于物质方面的。做这些事的人,大都怀有一副慈悲的心肠(抱有目的的人除外),同时也含有一种善意的目光,凡所付出的,都不希望能够收回,更不希望别人对他的报答。因为他在先天上,就禀赋了一种慈善家的胸怀,不管他本身的能力大小,都在天父鉴察之中,因为祂是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并要照我们的行为报答我们各人(启二24)。

    一般说来,凡愿意施舍的人,在他心中,都自然而确实体会到是受着神的托付,完全出于心甘情愿,一点都不觉得勉强。事实上他比起要被帮助的人,是有余而胜过,所以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廿35),一点都不过份。因为耶和华眷顾聪明人(箴廿12)。耶和华必施恩给他(哀三25)。

    像前几年,我们政府运送很多粮食药品等物,去救济越南的难民,就确实证明了「施比受更为有福」。因为他们正在饱受战争的祸害,水灾、饥饿、瘟疫、死亡的阴影,时刻都在追击、包围、笼罩、压迫着他(她)们。而我们台湾,在耶和华保守、看顾之下,风调雨顺,四季丰收,工业起飞,经济繁荣,使大家过着自由、平安、喜乐的幸福日子,为甚么不高歌颂赞,感谢祂的救恩!

    诗篇一百十二篇9节说:「祂施舍钱财周济贫穷(靠我们的手去做),祂的仁义存到永远」。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屯粮不卖的,民必咒诅他,情愿出卖的(荒年),人必为他祝福。恳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独求恶的,恶必临到他身(箴十一252627)。义人施舍而不吝惜,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况他存着恶意来献呢(箴廿一2627)。有施舍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箴十一24)。

    神又嘱咐我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我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819)。我们知道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悯,蒙恩惠,做随时的帮助(来四16)。

    亲爱的兄姐:主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莳,故意要他们看,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们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们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4

    求神怜悯、帮助,成全祂自己的旨意,阿们。

 

                    施比受更为有福    黄景峰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5

 

施舍的意义与范围   

    「施」就是「舍」出去,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施,舍两个字,往往联在一块。「受」,就是接受,也是白白收进的。一个是「给」,一个是「得」,两个是完全对立的。马太福音十章8节说:「……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

    很多人以为「施舍」乃是以金钱,物质救济穷人。其实施舍的范围非常广泛,施财不过只是施舍中的一部份,并不足包括全部的施舍。只因世人多数认为施舍必须花钱,所以一提到施字就觉头痛,为难,其实施钱是帮助人,说话也可帮助人。下面几点,就是不靠金钱所能行的施舍。主耶稣毕生付出精神、力量、传道、医病、赶鬼、赦罪、服务人类、说明贫穷、施行拯救,最后甘心受苦,被钉于十字架上,舍去自己的身体,把生命赐给性人,这就是施舍的最高境界。

 

施舍的方式

    近年来,因救溺而自己丧生的人特别多,值得大家钦佩与纪念!可是「舍生取义」,「舍生成仁」,「舍己救人」,这固然是难能可贵的施舍。其他又必须有钱阶级,且有爱心的人,所肯慷慨解囊。然而除去倚靠财物,亦可轻而易举的施行施舍的方式禽多,像成全的施舍;帮助人的施舍;造就人的施舍等……都是只需你一举手,一启口之劳,便可达到施舍的目的。

 

成全人的施舍

    古语说:「故君子必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是施舍的一种。因为人是合群而居的,不能单独生存,因此很多事需要彼此谅解,互相协助。由协助而能使别人达到目的,这就是中国人所谓「成人之美」的德行,也是仁人君子所特别注意的。

    「成全」的条件虽多,但总不外施些金钱、力量、口德。除去金钱以外,口德的功用最大。因为我们一句话出口,可以使别人成就一桩事,但是反过来,一句话也可以破坏人家一桩事。所以古语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足以丧国」。都在乎人家肯不肯舍去一句好话,来「玉成其美」。并且一句能够「成人之美」的好话,其力量又往往远逊于一句坏话,足以拆人后台,别使人遭受毁损之害。可见我们应该虔修口德,存心说出成全别人的好话。

 

帮助人的施舍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军人读训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保罗给罗马人书,叫他们帮助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非比」,说:「请你们为主接待她,合乎圣徒体统,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你们就帮助她,因她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罗十六2)可见助人是人生快乐的条件,也是做人的本分。尤其是基督徒要处处帮助人。信徒为人代祷,也是帮助人之一。因为保罗说:「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林后一11)

 

造就人的施舍

    造就别人与成全别人,意义大同小异,都是要使别人得益处。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说:「弟兄们……或有教训,或有启示……凡事都当造就人」。(林前十四26)「污秽的言语,(背后批评、论断、乱见证害人的话)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又说:「……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可见造就人的,先要有爱心,然后才能用话语去造就,安慰,劝勉人。(参林前十四3)造就也有栽培,成就的意思,都是使人有益的。

 

施比受有福的理由

    「施」与「受」到底那一方有福气呢?表面上好像施的人,无论在金钱,言语各方面顾全别人,对自己一时有所损失,因为施的人必须「舍己」,如舍钱财,舍权利,舍地位等等。而受的人呢,则处处都是收入,都是利益,岂不是受的人有祸吗?其实则不然。

    人是最富于感情的动物,无论受了别人的资助,或是受人施恩成全、帮助、造就过的人,莫不终身感激不忘。古人对于报恩的话语甚多,如:「一饭千金」、「鸿恩大德」、「恩深义重」、「每饭不忘」、「结草衔环」,等语。最通俗的一句;「人家待我一寸,我必还他一尺」。由此可见,我见我们用爱心济助别人的穷苦;安慰别人的寂寞,帮助别人的困扰;成全别人的愿望;扶助别人的软弱,无论耗费多大的力量,而受者获益不浅,永志不忘。况且「有施舍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十一2425)「……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有福」。(徒廿35)保罗提醒提摩太:「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供给或做体贴)」。(提前六18),这些都是圣经的明训,我们应当信守实行。

    基督教固然「施不望报」,并且随施随忘,主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34),俗语说:「臆测之心不可无,望报之心不可有。」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原是和基督的教训并不悖。

 

                 你们给吧!    沈保罗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5

 

    读经:「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廿35

    主耶稣到世上,将神的爱彰显出来。这爱最大的特色就是「给」——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主耶稣要使门徒明白神的爱,因此祂多次教训他们「给」的功课。

    那一天,耶稣非常的忙碌,甚至连吃钣的时间也没有。经过大半天的劳累,祂带着门徒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地方,要去歇一歇。但是当他们到了那里,发现从各城各乡已经有一大群人在那里聚集,要听耶稣讲道,并求祂治病。耶稣看着这些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好像羊没有牧人一样。于是,祂不顾自己的疲乏,又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祂的话中充满了慈爱和权柄,群众静静地聆听;心中彷佛得着膏油滋润。

    不知不觉,天色逐渐暗下来,第一颗星光已经隐约闪烁在天际。一位门徒猛然感到饥肠辘辘,是呵,晚餐的时间已经到了,主耶稣却仍在殷殷教诲着。这一大群人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他们当中有些人的家在好几里以外哩。于是,他和周围几个门徒低声前议,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行:请夫子吩咐众人散开,各自往邻近的村落去,看看是否还能买到一些东西裹腹。

    当他们到耶稣面前,提出这个意见后,不料,主竟然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罢!」

    难道不知道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主是在和他们开玩笑吗?不是的。主乃是要他们在这里,深深学习靠主「给」的功课。   

    「给」的态度是一种「担负责任」的态度。表面上看来,门徒的确关心众人,顾虑到他们的难处,也为他们想出解决的办法,似乎相当有爱心。但是他们「要众人散开……自己买吃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消极、逃避责任的做法,并没有真正解决困难。一般人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遁入这种态度,不去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采取逃避的途径。耶稣看出门徒也有这种软弱,因此命令他们「给」——不要只在言语上有空泛的爱心,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人领受你们的爱。虽然耶稣一语点出了门徒的缺点,也指出正确的态度,但即使门徒愿意领受主的命令,似乎他们亦无力执行。正如他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吗?」这么大的需要,单凭几个门徒如何能解决?

    然而在主里面的「给」,有更深的功课。

    主问他们:「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主要他们先认清自己有什么可以给的。当门徒拿着仅有的五饼二鱼,(其实还不是他们给的,而是一个孩子的),愿意献给主,交在祂手中,祂就使这区区五饼二鱼使五千男人及随行的妇女、孩童吃饱,并且还剩了十二篮!有人以为这神迹不可信,新派的学者提出许多说法,想「证明」这不是个神迹,这种努力只是徒然。其实,神国的律本来就是使无变有——麦穗丰盈,只是因一粒麦种死于土中;神的爱子将自己的生命舍了,却使许多人得到丰富的生命。在神的手中,这「神迹」只不过是最平常的。

    有一位传道人:心脏病发作之后,受到讲道的邀请。当他确定这邀请是出于神,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在主手中,抱病前往,神不但赐福给聚会,也使他的身体在往后的年日反趋强壮。

    主耶稣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不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

 

       施比受更为有福    丘育灵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5

 

    在四福音之外上有许多主的教训及事迹的记载,「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话亦是主说的,也许保罗从使徒的口中引用,勉励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这是一句宝贵的真理教训,值得我们仔细思想。

    施与受是两件完全相反的事,表现看看这节圣经似乎有矛盾,所书受有福则施应无福,若施有福则受应无福,但主耶稣却说施和受都是有福的,而且施比受更为有福。

 

一、受的福气:

    每人都有领受,「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人所有的皆领受而得,根本无值得夸口之处,接受是福气。

    1、肉身上有领受——神先为人预备一切必需品,然后创造人类,使人可以享受现成的东西,婴孩一生下来便领受父母所预备的一切,城市中的人不必耕种便可以领受果实,人从神从人的手中都有许多领受。

    2、精神上有领受——孩子年岁稍大便要在幼儿园中读书,由老师教导开始识字,在道理上受教育,此乃精神上的领受,每人皆如是。有时陷于疾病痛苦及心灵软弱的光景中,需要领受人的安慰鼓励和陪伴,主耶稣医治人的疾病,解除人的痛苦,而且用真理教导人,在精神上使人有领受,这是人在精神上的福气。

    3、属灵上有领受——人有体、魂、灵,灵为最深的一层,若没有主在人的灵中,人的生命便永远不会满足。感谢主,神光照人的心,赐人有生命、喜乐、平安,有时人会犯罪失败,但主给人有赦罪之恩,亲近主的人;心灵可以得到安息,此为大福气,特别香港的信徒有福气,常有机会听道,灵性常得益处,所以受是一种福气。

 

二、施的福气:

    施出去则自己变得更少了,损失吃亏了,何来福气?但圣经说施出,「施」表示自己丰富,受则表示有欠缺有需要。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若能与别人分享,心灵便有快乐,林肯总统说:「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候,不是在我当议员、律师、总统的时候,乃是在我将一个快溺毙的人救上来的那一刻」,使人得生命,乃是人一生最快乐的事。

    1、更快乐——有人不快乐,因为他自私,因为他自私地只有接受而没有施与,五饼二鱼的神迹中,那吃饱的五千人都很快乐,但是最快乐的一位,却是那位献饼和鱼的童子,因为他的奉献给五千人吃饱了,他的快乐真难以言喻。

    有一个圣诞节的下午,我在芝麻湾监狱布道,有三百多个囚犯决志举手信主,我的心快乐极了,非得到礼物快乐所能比较,与人分享主的恩典,能使你快乐。

    2、更有益——施出对自己的灵性更有益处,施出去像是少了,主却要更多的加添赏赐,使你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施出有如撒种,能得到加倍的收成,不要太吝啬,当施与别人之时就要抓住机会,有行动,这样对自己的灵性,德行皆有益处。

    巴勒斯坦有加利利海及死海,前者北部有约旦河水流入,而南部有水从约旦河流出,故海水是活流不息的,海中鱼产丰富;另一个死海,只有约旦河水注入,但无水流出,因死海地势极低,无出口,海水只能靠阳光蒸发,故盐份多,海水极咸,水里没有鱼类生物,故称之为死海,我们当作加利利海,从神及人身上有领受,对人亦有施出,是活的海,神的恩典川流不息,使我们生命丰富;许多基督徒灵性不活泼,皆因没有出口,主耶稣说:我们若将一杯凉水给小子中的一个,将来没有不得赏赐的。

    3、更属灵,更属天,更像主——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真神是丰富全足的,祂是施与的神。圣父赐下独生爱子;圣子为人舍弃生命,给予人饶恕、生命和平安喜乐;圣灵使人重生得生命;神既是施与的,基督徒有神的生命,也当有祂的性情,故也应是施出的,一个能施出的生命才像主,有一个弟兄说:「接受是人性,但施出是神性」,只有能施与才能更属天。

    4、更荣耀——若只有接受没有贡献,这个人应感到惭愧,若能施出去,有贡献于别人则有荣耀。中国教会过去百多年来,只有接受外国教会的资助,但今天中国的教会自立了,而且差派许多宣教士到外国去,这是我们的荣耀,这是损失吗?不是的,只有能帮助人,能爱人,肯施与才能得着主更大的赏赐。

     我们当以主的心为心,主的生命是施与的,因此我们不要求我得到了甚么,乃要问我施出了甚么?我贡献了甚么?求主将这句话放在我们心中,使我们能更为有福。

 

       教会的本质与使命    郑连明

                 经文:使徒行传廿章38

 

序论:教会的起源

    基督教会于主耶稣复活的五十天后(犹太人的五旬节),以圣灵降临,门徒们勇敢的宣传福音,以及三千人悔改信主受洗,来诞生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并非以建立堂皇美丽的礼拜堂来出发,而是以宣扬主复活的福音为基础。从这一天以来,教会虽然经过许多次困难,逼迫,波折,不但没有消失灭亡,反而扩大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假如我们再探求教会的起源到五旬节以前,就可能在耶稣与门徒的团体中找到教会观念的母胎,并且在旧约时的选民以色列中看到教会的约束。换言之,教会的起源并非偶然依照人的愿望或祈求,亦非临时为人的方便或益处,更非受种种因素构成的历史上产物;教会的根源乃是神奥妙的旨意与永远的计划。

 

(一)教会的必然性

    奥古斯丁说:假如没有被教会的权威引导,他可能不会相信福音。加尔文亦曾称教会为所有信主之人的「母亲」。这些说法绝不是过份的,因为教会在我们信仰上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并非基督教信仰的附录。我们要研究教会的本质以前,一定要检讨一下教会的重要性或必然性的问题。

    教会在基督教的福音与信仰中,是不是非存在不可的呢?有些人很容易第回答这个问题如下:教会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信仰很软弱,自己一个人常会跌倒,所以为要坚定我们的信仰,信徒互相勉励的团体是必要的,这可说是我们常体验的事实。也有人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不能单独存在,以同主义、同兴趣可构成一种团体,同乡,同学也成立团体,何况同信仰的人不成立一种教会还可以吗?   

    我们当然也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但是教会的必然性不能以这种单纯简单的回答来满足。教会是不是本质上与基督教的信仰有关系呢?

    正在想这种问题时,我们会遇到很严重的反对,就是有些人根据着福音主义的立场要否定教会的必然性。他们说,人的得救是只靠相信圣经所传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的福音。得救的人加入教会是很好的事,但绝不是非参加不可的,因为我们只「因信称义」。

    这种主张好像根据着纯粹的福音主义,但实际上只讲解福音为个人的事,而忽略团体性的教会为附带的次要观念是非常危险的。

    按照圣经,被神拯救同时就是成为神的百姓,被基督救赎同时就成为以基督做主的肢体一部份。基督的拯救与教会的购成是同时性的,是同一件事实的两面。教会不是被拯救的个人所集合成立的团体,教会的意义是包括在救赎事业本身的意义内,因为神拯救的对象不是一些单独存在的个人,乃是神的百姓,就是教会。

    「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廿28)。教会是神通过基督的十字架所完成之拯救事业的直接对象(参照弗五2627),教会存在的意义正在福音与拯救事业本身之内部。教会乃绝对需要的存在。

  

(二)教会的本质:

    那么到底教会是什么呢?教会真正的意义何在?这是系统神学内很大的问题,不过我们在此简单以四句话来描写教会的本质:

 

「神的教会」:

    在新约「教会」的原文( Ecclesia )意思是「选召出来-1  ( to call out).教会真正是神所特别选召出来的团体。教会的主是三位一体的神。父神以其主权与恩惠选召訑的百姓,子神耶稣基督以其十字架与复活来拯救他们,并且圣灵神以其感化的力量帮助他们,——教会存在的根基便是在此。新约的著者们(尤其是保罗)很清楚地了解这种基本真理,而常用三种话来表现教会:

    「神的教会」(徒廿28;林前一2),

    「基督的肢体」(林前十二27;弗一23;西一18),

    「圣灵的殿」(林前三16;彼前二5)。

    尤其是启示录的著者所看的异象甚富有暗示:当时的教会外面受着罗马帝国的大逼迫,里面过着种种异端思想的困扰,不过正在这种内忧外患中他所看到的异象,描写着教会为「在天上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冠冕的妇人」(启十二1)。教会虽然不完全,带着许多缺点,但基本上它是属于万能的神的。因此教会要常常重新遇见这位神,重新检讨对神的忠诚与服从。假如教会停止这种与神的会见或自我检讨,便丧失了成为真正教会的意义。

    我们怎样遇见神,根据什么检讨自己呢?并不是依据皇,主教,牧师,大公会议,总会或中会,乃是依靠神的话语,特别是通过这一本位主耶稣基督做见证的圣经。因此宗教改革者们常提到「神的话之教会」。因为教会是「神的教会」,所以教会要常常倾听并宣扬神的话。

   

「罪人的教会」

    教会被称为「神的教会」绝不是因为它本身的什么资格或价值,而完全是因为神恩惠的选召。那个问题重重好像分裂而腐败的哥林多教会,甚至也被保罗称它为「神的教会」(林前一2;林后一1),这并不是要表示他们的崇高地位,反而是明显地表示神对罪人的恩惠是何等深。神的教会在地上只不过是罪人的教会——就是被赦免之罪人的教会。这种罪人的教会能够同时被称为神的教会,就是暗示着神恩惠的奥秘。

    神特别选召那些贫穷的,残废的人来参加它的大筵席(路十四1524),也特别选召那些世上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或那无有的(林前一2629)。教会绝不能成为夸张自己之义的法利赛团体,反而当成为祈求神开恩可怜之税吏们所集合的团体。(请参照路十八914)

 

「战斗的教会」:

    我们承认教会为罪人的教会,并不是满足在这种不完全的情况,反而是要坦白地承认自己的立场来努力,奋闘向上。地上的教会既然本身就具备着这两方面的真理(神的教会,同时是罪人的教会,这种两重性),就非得成为战闘的教会不可。我们的理想是很崇高的,就是要达成神所选召我们的旨意,但是我们的现实是很悲惨的。我们当像保罗「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

    启示录的著者描写那位异象中所看荣耀的妇人当逃到旷野受苦,奋斗一段时间(启十二614),就是这种意思。今天的教会站在主将临与主再临的「中间时」该成为「战斗的教会」( the church militant )。教会当与自己的罪斗争,当为信仰的进步努力,当追求神话语的纯正,当推广传福音的战线,并当抵抗魔鬼与世上的恶势力。

 

「胜利的教会」

    我们在这战斗中要保持一种信念,就是这个战争的结果已经决定好了,虽然现况何等恶劣不妙,最后我们一定会胜利的,教会在地上苦斗的日子有一天会终止,我们就可以高唱胜利的凯歌,那就是主再临的一天,那时战斗的教会要成为「胜利的教会」,卑贱的教会要改变为荣光的教会,在旷野苦斗的教会要成为天上的耶路撒冷(启廿一)。

    全世界,全时代所有主的信徒们都要在这新天地颂赞神的荣耀。因为主耶稣本身「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我们可「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7)。我们的战斗就是参加在这种必定会胜利的战争,所以希望与喜悦的光常照在今日教会的苦斗。

 

(三)教会的使命

    教会的使命与任务何在?我们最好以三方面来论述它的使命。

 

教会当为先知宣扬神的福音:——

    主耶稣降世的目的就是完成教会的福音,然后将宣扬此福音的任务交托给祂的门徒(可十六15)。保罗最深切地了解这项使命而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九16)。教会的第一项使命乃做先知代替神讲话。今天神的福音要传给世民的媒介只有两个,就是圣经与教会,而教会就是根基这本圣经在宣扬神福音的唯一团体。

    教会的宣扬福音可分为两种:第一乃向未信的大众传福音,尤其在我们台湾,全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还未信主,向教会外传道是首要任务。每位信徒当负起各自的责任为主做见证,教会该用百般的方法「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四2)。第二乃向信徒们的灵性培养;教会当似讲道,崇拜,查经,讨论,培灵,或教育的方式领导信徒们的信仰与生活能不断向前进步,好叫他们能「查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教会当为祭司引导人敬拜神:——

    主耶稣本身为大祭司,死于十字架为全人类献祭,使我们能「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所以教会的第二项使命乃引导敬拜这位救赎我们的三位一体真神。我们常称教会的建筑物为「礼拜堂」,每位信徒每逢主日当到礼拜堂敬拜神,因为敬拜神乃人的最大光荣与首要任务,教会当尽这项作祭司的重要使命。

    祭司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替人代祷。主耶稣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太廿一13)。教会当常为每位基督徒,为神国代祷;同时也该为全世界的人,为受苦的同胞们,为社会,为国家代祷。假如今日的教会没有尽到这项任务时,神会「见无人拯救,无人代求,甚为诧异」(赛五九16)。

 

教会当为王者指导社会:——

    耶稣乃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而当祂在世时,曾像有权威者来洁净圣殿(可十一1518),并且很勇敢地指正了当时社会领袖阶级的假冒伪善与腐败(太廿三),我们在台湾的教会一般地说起来很忽略这项重大使命,教会成为社会中孤立的存在。虽然基督徒是极少数,而教会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极微小,但是指导社会并非要做大,而是要作用人来服事人(太廿2628)。因此主耶稣吩咐我们做「世上的盐,世上的光」(太五1314)。

    教会绝不能逃避社会而成为单独孤立的团体。教会当以「忠心于小事的精神服务社会,努力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教会特别需要成为社会上伦理道德方面的指导者,该以仁爱,公义,平等与和平这种基督教精神影响到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教育及家庭等生活。教会若没尽到此项任务便要成为「盐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太五13 )

 

结论:教会的特质

    今日教会最大的敌人并非无神论者,或所谓无教会主义者,乃是教会信徒对教会之本质与使命的不了解与无把握;最后在此地以结论的方式举起六项教会的特质,供给读者们检讨各自教会的参考。(参照Donald G Miller The Nature and Mission of the churchPP1620

 

教会是属神的,不是人的( The Church is divine not human)

    教会不是由人的努力构成,也不是一些人依他们强烈的宗教心集合造成;而完全是由神的恩赐成立的。今日我们的教会是否以人做中心,常常使用着种种组织,方法,技术或感情在阻挡着神本身的工作呢?谁在做我们的教会之主呢?教会是圣徒相通的,不是制度( The Church is a fellowship of faith not an institution)

    教会不只是礼拜堂的建筑物或是内部的行事节目。教会也不只是信条,特种义式,或是教派,而是基督徒相交的团体。加入教会不只是承认某信条或加入某教派,而是在加入在以基督为首肢体,就是相信祂名的人所构成的大团体。今日我们的教会是否成为像使徒信经所说的「圣徒相通」,或是已变成了一种机构,组织或制度呢?

 

教会是有机体而不是个别的( The Church is corporatenot indMdualistic )

    我们的信仰是人格的,私人的( personal),但绝不是个别的( individualistic )。教会不是一些个别的基督徒约定时间聚合而互相联络的团体,教会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仰母亲」。教会真正是基督的肢体;单靠一些手或脚合并起来也不能成立一有生命的肢体,反之,一只手或脚离开了整个身体也不能单独存在,今日我们的教会是否像耶稣所说葡萄与枝子(约十五16)那种生命的有机体呢?

 

教会是普世性的,不是地方性的( The church is universalnot local)

    我们参加教会不只是加入地方的一教派或一教会,乃是加入一普世性的公同教会,这一公同教会不只代表空间的全世界性,同时代表着时间的全时代性,「在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属于一」(弗一10),好像大学内几个学院,学系,我们属于一学院内的一学系,但同时是整个大学的学生。今日我们的教会是否相信这种普世性的公同教会呢?

 

教会是永活之主的肢体,不是耶稣的纪念会( The church is the body of the Living Christ not the perpetuatorof His memory )

    教会绝不是在纪念已经死去之圣者耶稣的博物馆,也不是想遵守祂宝贵教训的纪念会,而是现在还活着的主耶稣差遣祂的圣灵正在工作的团体。主曾经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十一25)的主耶稣是否真正地活在今日我们的教会呢?

 

教会不是为自己存在,而只是为神的荣耀存在(,he church exists mot for her own sake but solely for theglory of God)

    教会好像是一支军队在世上,军队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要为国家的安全与荣耀服务,而不是像最近许多国家发动革命来建立军队的革命政府。教会乃是神的一支救世军队,教会在世上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这世界将荣耀归给神( Soli Gloria )。今日我们的教会到底在归荣耀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