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二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自米利都至該撒利     徒廿一114

愛主的父母與兒女的愛主     徒廿一89        (李啟榮)

千夫長解救保羅      徒廿一2736        (張雲錦)

 

 

               自米利都至該撒利亞

                   經文:使徒行傳廿一114

 

    與自以弗所來米利都之長老別後,保羅等揚帆,經哥士,向東至羅底,更東進到帕大喇,由此換乘往腓尼基之船,遙望居比路,右行,向敘利亞,至推羅登岸,因需在此卸載也。

    登岸後,遇有信徒在此地,與居七日,斯人感於聖靈,謂保羅曰,勿往耶路撒冷,因有迫害臨身。但已決死之保羅,不於接受。七日後啟程,傳主的福音多人受聖靈的幫助,眾信徒偕妻孥送至海濱,跪禱,言別。隨登舟,向當地兄姐問安。次日,由陸路,至該撒利亞,入傳道者腓利家。腓利乃使徒之助手,與司提反同時被選七人執事之一,亦即司提反殉教,耶路撒冷信徒受迫害時,下撒瑪利亞,傳福音者。在其家留住數日,時有先知,名亞迦布者,曾豫言,「有大饑饉,而實現,」來到腓力家,豫言保羅將被縛,而付諸異邦人之手。

    眾勸保羅,勿上耶路撒冷,但,保羅不受勸,乃止,曰,願主旨得成。

    主耶穌為體神之心,決志在十架上受死,而上耶路撒冷,保羅亦為主之福音,覺悟一死,而上耶路撒冷,以遵行主令「負十架從我。」(太十六24

 

      愛主的父母與兒女的愛主    李啟榮

                     經文:使徒行傳廿一章89

 

    一個家庭中,先要有愛主的父母,然後養成有愛主的兒女,教會是信徒的大家庭,同樣先要有一班愛主的領導者,然後能養成有愛主的青少年,關於此方面從腓利和他的家我們有個參照的榜樣,請看使徒行傳廿一章89節:「傳福音的腓利家裡……他是那七個執事裡的一個。他有四個女兒,都是處女,是說預言的。」

    此四位女兒當然有他們的母親,雖然沒有記載她的名字,正如聖經內許多名人的母親,是沒有記名的,古今中外也有許多的母親名字,也沒有被寫記或被紀念的,或許正是母親的偉大原因之一,不是為名,更不是為利,腓利師母更是為愛主,而與丈夫同心,又與神同工,教養四位女兒成人和成才,專心的事奉主。

    有其父母,才有其兒女,腓利是個怎樣的基督徒呢?(1)是那七個執事之一,腓利與腓力是同名的,在英文都是Philip ,後者之名譯為腓利以資區別,利與力在國音是一樣的,腓利又被注明是那七個執事之一( One of the seven ),執事二字有旁點,是在原文沒有的,腓利是最初按立七執事之一,名列第二,試問今日教會中的執事愛主之程度如何?又他們的兒女或所領導之青少年愛主之態度又如何?(2)是傳福音的( The evangekist ),也可譯之為佈道家,「腓利下撒瑪利亞去宣講基督。」(徒八48)3)他也是個人傳道者,因為他帶領了埃提阿伯的太監信了耶穌(徒八2628)。

    傳福音者的地位,甚為重要,「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有教師」(弗四11),此五種聖職,牧師與教師( Pastors and teachers )之職責特要服務於地方的教會,使徒和先知是不限於地區的,傳福音者是介乎其中,何其重要!

    教會不像世界,最初已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腓利的四位女兒,都是處女,為叫他們專心事奉主,服務人,但處女事主不是一種必須的制度,在新約內和教會歷史,也有許多結婚的婦女是服事主的,腓利的四位女兒說預言,說預言的,不一定是先知,乃聖靈的恩賜:「在那些日子,我將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徒二18),心中有福音的信息,不得不湧流出來,那是說預言的本意,按初代教會的情況,腓利四位元女兒是專向婦女們和家庭的教導和造就,今日在香港或其地方均同感有女傳道荒的情況,巴不得多有像腓和的女兒出來,但多時需先有傳福音而愛主的父母,且要有長者之鼓勵和帶領。

    在教會舉行之母親節或父親節主日,我們多著重訓勉兒女們怎樣更多的和更好的孝順父母,而不知為父母的,或為教會向青少年有託付的,也需時常學有怎樣做榜樣,如同提摩太前書三章四節的小字注:「端端莊莊的使兒女順服」,正文是「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但幼童,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代,都是好動和任性的,怎能使他們端莊順服呢?所以譯經者,細究原文意思也含意要從為父母和為長者那一方面著想,而複以如上述的小字注。是的,「身不正而令不行……為老不尊,教壞子孫」,不獨經訓有此含意,今日社會輿論,以為非作歹之青少年之諸般惡行推咎于父母和教師,故在勉勵青少年多孝順父母,同時要知道今之青少年,將也要為人父母,現在就要養成為父母的人格,「簷前瓦滴水,點點依還舊。」「父母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耶卅29),好或壞的遺傳律,切不可輕視,願主恩帶我們負起責任領導子侄們侰主和愛主,同時也禱望為父母者,要為著兒女們,要更鄉的愛主,若知需要,為兒女的,也要勸導父母信主與愛主,能乎此,可說是大孝矣。

 

          千夫長解救保羅    張雲錦

                經文:使徒行傳廿一章2736

 

    千夫長不是信徒,但為什麼他要解救保羅呢?因為保羅非常熱心做一個耶穌基督的門徒來傳福音。我們知道保羅是法利賽人的派別,在以色列人中是最有學問的一派。也是教會的領袖。論階級他是拉比。拉比就是先生的意思,意思是有學問的人,當時只有拉比有資格繕寫羊皮的聖經。以市民權來說,保羅擁有羅馬的市民權的,因為當時以色列是羅馬的殖民地,很不容易得到市民權的地位。再論到學問他是迦馬列的學生,迦馬列是當時在文化界,政治界的權威。保羅有這樣好的地位、學問、他應該可好好地利用這優越的條件,做一個政治家或宗教領袖。但耶穌感動了他,他放棄一切榮華富貴,而跟隨耶穌同甘苦。因為保羅知道跟隨耶穌才有永生的希望。

    保羅是一個學者,所以他知道需多多培養領袖人才,幫他做事,因為人不可能一個人唱獨角戲,在西部有一個老師受政府的表彰,因為他的教學成績優良。他是以一班的學生分做許多組,每一組有一個領袖,來分擔老師的工作,因為他有效地運用小領袖,所以該班學生成績很多進步,因而受到表彰。保羅也知道培養領袖的重要,所以他在受到主的揀選,為主傳播福音以後,他就培養出許多多的領導人員,如路加、馬可、提摩太、提多、腓利門等等。因為他們的精神使很多人感動,所以不但把福音傳到小亞細亞一帶,甚至傳到羅馬,不但猶太人得救,甚至使外邦人也得救,更要使全世界的人都得救。可見保羅的眼光是多麼的遠大。彼得就不然,他認為要傳福音,只要傳給猶太人,只要猶太人得救,就心滿意足了,保羅就不同了,他顧慮到外邦人,也要叫外邦人都得救,要外邦人都認識主。因此保羅和他的學生們對傳福音非常熱心。

    以色列人認為外邦人是污穢的,不肯輕易和外邦人接觸,因為外邦人什麼樣的食物都吃,因此以色列入就認為外邦人是污穢不潔的。猶太人對吃的食物非常講究,他們認為不潔的東西是不肯進食的。因為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是不潔的,因此更不允許外邦人進出他們的會堂。當時保羅帶了幾位外邦人進出猶太人的會堂,猶太人當然要抓他,甚至要打死他,羅馬政府並派了一千兵士協助捕捉保羅,千夫長解救保羅的故事,就是這樣來的。

    保羅本可享受快樂的人生,但他卻選擇了一條受苦的路,因為他要學習耶穌的精神,耶穌為要拯救人類,耶穌是受苦了,耶穌的受苦正是為了解救我們的罪,所以受苦並不是空虛的,是有益的。保羅的受苦情形,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2426節有詳細的記載「……」。保羅為什麼甘願受這樣的苦呢?無非就是要傳福音。

    但是回顧我們現代的信徒怎樣呢?我們常常不願犧牲自己的時間,不願放棄個人的娛樂,而為耶穌受苦,或學保羅到普天下傳福音的精神。保羅明知到耶路撒冷必定要遭受很大的苦難,但他並不懼怕,他把一切交托神,他深信神必定保護他,就因為保羅的精神感召,使一千兵士的司令官——千夫解救他。雖然千夫長把保羅捉去,可說是失去了自由的生活,就因為保羅的被下監,而使其他想殺害保羅的人,無法達到目的。因為保羅還可以自由傳福音,也可以自由書寫書信,寄給各地他所建立的教會。聖經裡就有很多保羅當時在監獄所寫的信,那些信就是現在我們信徒最好的靈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