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第三章短篇信息
目录:
预备主来的日子 彼后三1—18 (陈终道)
主要降临的应许 彼后三1—18 (邓普华)
耶稣基督的复临 彼后三1—18 (Brune Widnmm.)
千年如一日 彼后三8—9 (杨兆)
岂可空手回天府? 彼后三9 (容罗保)
基督再来的景象 彼后三10—13 (刘快乐)
耶稣基督要再来吗? 彼后三13—18 (颜约翰)
在主恩中长进 彼后三 18 (郑果)
预备主来的日子 陈终道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18节
本章讲论主再来,并促请信徒应防备那些讥诮主来的人,儆醒等侯主来。如此与第一章下半之论题衔接。第二章被放在一章下半与本章之间,更显出本书之主要内容,是要提醒信徒防备那些否认主再来的异端。所以使徒在见证基督再来之真确,又指斥假师傅的种种行事使信徒知所分辨之后,便进而劝勉信徒追求长进,等侯主来。
一、防备讥诮主来的人(三1—7)
1、该纪念的事(三l—2)
在此彼得说这是他写给信徒的「第二封信」,暗示前书也是他所写,并且这两封信的受书人,可能都是同一班人;而这两封信都是为要「题醒」「激发」信徒的心。「题醒」是说他们并非原本不知道,但虽然知道,却由于人活在肉身中的软弱,很容易忘记主的道,又很容易受现实生活的困扰,罪恶的试探和诱惑,而对于属灵的事,感觉迟钝模糊,因此使徒要题醒他们,使他们对属灵的事,特别是关乎主再来的事,保持经常新鲜的记忆,不是迷惘模糊的情形。
基督徒对主再来之应许,应常有清醒的警觉,并且要时常留心思想,正加在本书的一章12节使徒已经说明:「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题醒你们。」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也讲过类似的话:「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题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罗十五14—16)。
许多人在软弱或受试探时,并非不知道魔鬼的诡计,但虽然知道,却仍需要有人题醒;将他所已知的向他重复提起,他便会因此重新得力,可以胜过试探。当一个人要顺从魔鬼走一条罪恶的路时,在他旁边的人,若肯用爱心把一些虽然是很普通的真道拿来劝谏阻止他的话,也可能在他身上发生意外的效力。因为许多人在受试探时,不是不想拒绝试探,乃是心志不坚,属灵辨别力迷糊;一经有人题醒,便会清醒过来,确切地知道所作的事是错的,并且得着力量顺从圣灵的感动。这就像一个天秤,当善与恶两边的重量都相等的时候,你只要在善的一方面加上轻微的重量,他便会偏向真理的一方面,不至落在罪恶的陷阱中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题醒,并且应当常用主的话去题醒别的弟兄姊妹,正如使徒彼得,虽然已经写过一封信题醒信徒,却仍要再写。
「激发你们诚实的心」,「激发」的原文diegeiro ,有搅动之意。我们很容易因物质世界的诱惑与事务之繁忙,使我们爱主的心冷淡凝固,需要人用爱心来激发扰动,将爱火重新挑旺(参提后一6)。许多时候信徒的心灵会无故消沉、悲观、灰心、懈怠、松弛,便不想在属灵的事上求长进。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因试探而失败,所以我们必须常常亲近主,与弟兄姊妹有属灵的交通,使我们可以彼此等激发,在灵性上不至孤立无援。
「诚实」原文eilikrine ,是真纯的意思,英译本作Pure,有加谷物经过筛净之后,所余下的部份,乃是纯净无杂质的。此字新约仅用过两次,除此处外,另一处是在腓立比书一章10节亦译作「诚实」。我们的心应当单纯、清洁、诚实、无诡诈,良善而光明、不沾染罪恶;神的话就是要激发我们这样的心,使我们的心,更为纯洁。
本节中使徒提及信徒应当纪念的事有三:
A.「圣先知豫先所讲的话」
指旧约的豫言,亦即全旧约。豫书是旧约启示的中心,虽然旧约除了先知的豫言之外,还有许多关乎历史的记载,但那些历史都是豫表性的,豫指日后要来的基督,所以也含有豫言的成份。并且那些历史的写作,多半也是出于先知之手。所以本句——「圣先知豫先所讲的话」——应当是指全旧约说的。
B.「主救主的命令」
指主在世时亲自教训门徒的话。比方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廿四及廿五章,曾多次吩咐门徒要儆醒,在约翰福音十一章34—35节中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在马可福音十六章14—16节中吩咐门徒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等。但彼得在这里所指的不会是那样狭义地特指某项命令,而是指主耶稣在世时的一切训诲。
C.「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指众使徒所传的真道:特别是书信中的教训,亦包括彼得自己的书信在内。也就是从使徒行传至启示录的新约各卷。
所以这应当纪念的三件事,实际上就是指全部新旧约圣经。
在此使徒给我们看见,可似被列为圣经而具有神的话的权威,又为众信徒所当常常纪念,当作一种生活行事准则的言论是甚么?就是:旧约先知的话,主耶稣自己所讲的教训和使徒们所传的真道。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人的言论及「超然的启示」具有这三方面所有的权威。
本节亦显示旧约先知的豫言,主耶稣的命令,及使徒所传的真道,是有一贯性的,是出于同一位作者——神。所以它们是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由此可见,关于主再来的真理绝非彼得个人别出心裁的道理,乃是旧约先知和主耶稣自己以及其他使徒所共同讲论的。
「纪念」不是记起,也不是记住一时便丢下了,乃是常常想念记住;即或从未忘记,仍需常常思想、怀想、谨记在心,这是基督徒对圣经的话应有的态度。
2.该知道的事(三3—7)
A.该知道讥诮主来者的道理(三3—4)
在此一开头就说:「第一要紧的……」,表示主耶稣基督的再来之真理,在圣经全部真理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若要防备异端的迷惑,「第一要紧的就」是要防备那些讥诮主再来的道理。魔鬼在这方面的诡计是:一方面使人不信主的再来,另一面又使那些信主再来的人,妄自推测计算主来的日子,因而闹出许多话柄,摇动人的信心,使主的名受毁谤,又给那些攻击基督教的人更多的借口。
「好讥诮的人」在犹大书18节也提到。他们被称为好讥诮者的缘故,因他们不信主亲口所应许的话说:「我若去为你们豫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十四3)。和主耶稣受难前在大祭司面前所作见证:「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六64)。在主耶稣升天后天使也说过类似的话:「加利利人哪,你们为甚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一11)。
这等人既不相信主这么明白的应许,只看物质界的情形,便凭自己的意思讥诮那些等候主再来的人,称他们为愚昧落伍,而自以为聪明,其实这等人乃是「好讥诮的人」。
「随从自己的私悠出来讥诮说」,「私欲」在这里的意义是应用于对主的真理的叛逆方面。「私欲」不但会影响人的道德,也会影响人对于主的真道的观点和主张;人若没有信心或体贴肉体,顺从私欲行事,这样即使他在教会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一个传道人,他的言论和主张仍然很容易受到自己私欲的影响,就会凭自己的意思曲解圣经的真理,为自己的行为掩饰辩护,使人无法谴责他所行的事,反而觉得他也有根据。这样地体贴私欲来讲解圣经的结果,就会使那些原来属肉体、贪爱世界的信徒,在生活行事上,以他们的道理为根据和借口,而更加放胆地放纵自己了。
但这里使徒所说:「随自己私欲出来讥诮说」,是特别指那些对主再来的真理,凭着个人的偏见而批评、讲解。不论他们本身的行为如何,他们是否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但他们这种凭自己的喜好来讲解主再来的豫言,结果便产生出各种的错误,并引起毁谤的话柄。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这就是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理论和根据。他们以为自从远古的历史以来,天然界并没有甚么特殊的现象,使人可以看出这世界将到了终结的日子。每日不是照常日出日落,阴雨晴明,四季轮转吗?社会上的人不是照常吃喝嫁娶、忙忙碌碌地尘活着吗?他们就凭着这等情形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由此看来从使徒时代开始到现在,那些讥诮主再来的人的理论,都是相似的;并且这类似的不信的表现,和挪亚洪水时代以及所多玛、蛾摩拉的人的不信也是十分雷同,他们讥诮神的审判怎么可能来临呢?但就在他们自己以为平安稳妥时,神的刑罚便来临了(参创十九14;来十一7;太廿四32—39;帖前五3 )。
今天许多信徒,正在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要等候某些事件应验之后,主耶稣才会来到。例如,最普通的观念以为福音还未传遍天下,所以主耶稣还不会来,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笔者在一九四三年时在西康一所专科学校读医科,全校只有三个基督徒,我们利用暑假机会作乡村布道工作,专门到偏僻的小村落布道,常常走十几里路才有几家村人,我们深信那些地方必然未听过福音,岂知有了好几处的人,都说他们曾听过福音,原来比我们早几十年曾经有一位传道人到西藏去传福音时,经过他们的地方,向他们传过福音。所以加果凭我们自己的想象以为福音未传递,主不会来,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我们恨本不能完全确知福音的踪迹曾走过甚么地方。
虽然「福音传遍天下,主耶稣才会来」,这观念出自马太福音廿四章14节;但马太福音廿四章所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这些话并非指现时代,乃是指后三年半的大灾期开始前的事;那将福音传遍天下的,将会是启示录十一章的那两个见证人。那时,基督已经降临到空中;无所谓儆醒等候了。所以我们所等候的其实是「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罗十一25),亦即神所定规应当得救的人的数目满足,那时基督就要再来;但谁人能够知道外邦人的数目甚么时候添满呢?只有主知道。这样我们只能随时等候主再来,并无任何明显的豫兆,可藉以估计主来的时日。我们应当留心使徒保罗的警告:「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见帖前五3)。这句话虽然是针对那些直到主再来尚未信主的人说的,但它却说明了主再来的日子并无法估计,可能出乎人意料之外。所以信徒应当时刻儆醒豫备等候主来。
B.该知道天地的存废都因神的命令而定(三5—7)
「故意忘记」,即故意不去思想神的作为,故意不去留意那些足以证明有一位神的事。正如使徒保罗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一19—20)。人的罪恶和骄傲,使人故意不去想到神和神的权能,因而成为对神的事愚顽无知的人。那些讥诮主再来和世代将有结局的人,也是这样。
「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天地乃是凭神的命令(话语)而有的。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卅三9)。神创造这世界时,只不过凭祂口中所说的「要有……」便照祂所说的有了。既然这样,这天地若因「神的命」而消灭又有甚么希奇呢?其实今日宇宙所能维持正常的规律运行不息,也正是出于神的命令而得以保持现状的(参来一3)。
「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这一句英文译作and the
earth standing out of the water and in thewater.中文新旧库译本译作「有地从水而出,藉水联结」;是则「从水而出」的意思并非是从水而造出地,乃是将水陆分开而成了地的意思,这样就和创世记一章中神将「天下的水」「聚在一处」而造成水陆的记载相合(创一9—10)。
这里的记载应与创世记一1—10的记载对照。按创一1已有了「地」,但那「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被水淹没的。注意,圣经在那里却未说那地是怎样来的,未说明神怎样造了天地。只告诉我们神在那已有而黑暗空虚的地上,造成我们现今居住的世界。
「故此」——表明本节所讲的是根据上节所说的「地」,也就是上节所说:「从水而出藉水而成为的地」。
「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这是这两节经文解释的重要关键。在乎所指的「当时的世界」是那一个世界?究竟是指创世纪一章1,2节那最初的世界?还是指创世纪6章—8章挪亚时代的世界?倘若是指挪亚时代,则这两节经文的意思是:
不但起初的时侯神曾藉分开水陆而造成今日的「地」,而且挪亚时代曾用水审判过这「地」。
但若是指创世纪一章1,2节的世界,那么这两节的意思是:
使徒是在追述神如何凭祂的命令分开水陆造成今日的天地,而且曾同样地凭祂的命今,用水审判了最初的世界(就是在现今的世界之前的世界)。
这末后的一种解释,是比较完满的,因为:
1、这解释与上下文的讨论相合,上文一直在讨论神最初的创造如:4节——「万物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5节——「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
而下文7节所说:「但现今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显然也是指神在创世记一章中的命令,而绝不可能指挪亚时代,其实上下文均未提及挪亚的事。挪亚洪水并不是世界完全的毁灭,神并未在挪亚洪水之后有另一次的创造。挪亚洪水实际上只是对叛逆神的人的一次审判,把人类引进一个新的开端而已,并不是完全的毁灭。
2、这解释与创世记一章的记载相吻合。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是曾经受过一次大审判而被水淹没的。按创世纪一章1,2节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这正是受过审判被水淹没的情形,而不会是神起初创造的天地(创一1上)。全能而喜爱光明的神绝不会先行造出一个空虚黑暗的地,然后慢慢把它改好,除非那地曾经过破坏和审判。
所以便徒在这里所讲的,正好解释了创世纪一章1,2节的地为甚么会成了空虚混沌的,就是因为神曾经用水审判了当时的世代的缘故。
「但……」——表示以下所讲和上句的意思不同或相反。「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这意思就是,虽然神曾用水淹没了起初的世界,但对于现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神的审判尚未到,仍然同样是凭着神创造世界时的那些命令而存留,直到结局的日子来到。现今世界能以保持现状,天然界的各种规律能以正常地运行不息,都是因神的命令而保持的。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本句指出「不敬虔之人」是必要受审判的。神已经为他定了一个「遭沉沦的日子」(参徒十七31),那日子也就是神要毁灭这世界的日子。使徒要提到这件事的意思是要说明主怎样审判了当时的世界,又必然会审判现今的世界,则主耶稣再来的应许自然是真确的了;因为主耶稣的再来和这世界未了时,不敬虔的人道沉沦,都是相继发生的事。若主耶稣尚未再次降临,则在主降临以后才来到的世界末日也就不能发生了。
由「用火焚烧」,可见将来神审判这世界所用的方法不再是水淹,乃是火烧。这可能因为神曾经与挪亚立约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的缘故(创九11)。在使徒写这书信的时候,提到神要用火焚烧这个世界,是令人无法相信的;但现今由于核子弹的发明,这世界将会由火焚烧以致毁灭的结局,乃是十分可信的了。在此再一次证明圣经的话是出于神的启示,不是常人的智慧所能创作的。
本节亦助证上文第6节所说的「当时的世界」是指创世纪一章1—,2的世界,因为那里是讲到最初的世界的受审判,本节则论及现今的世界将受审判。使徒引用最初的世界的审判,以证明现今的世界亦必受审判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因为它是同一性质的世界的结局;但如果第6节的「当时的世界」是指挪亚时代,则挪亚时代的审判就不同性质,因为挪亚时代的审判并非世界的一种最后「结局」,只不过像所多玛、蛾摩拉二城的毁灭一样,是要「作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而已(彼后二6)。
二、豫备主来的日子(三8—13)
本段的主要意思是解明主耶稣为甚么还未第二次降临,并劝勉信徒不可因主来的迟延而放松自己,应当时刻儆醒,等候仰望主的日子来到。这些劝勉反映当时信徒对于主耶稣再来的应许的迟延发生疑惑。当时的假师傅显然充份地利用这一点来摇动信徒的信心;直到今日,信徒仍会因为屡次听闻主快再来的警告,却末见主降临,因而对主再来的应许发生疑惑,甚至对整个信仰埋下不信的种子,因而给异端摇动他们信心的机会,生出各种有关主再来的错误道理。在此彼得的讲解可分为四点:
1.主看千年如一日(三8)
「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表示彼得在此所讲的信息,并非那些信徒所不知道,没有人可记住他们还未知道的事,是那些信徒忽略了所已经知道或听到的事。这不可忘记的事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这句话是引自诗篇九十4,摩西祈祷的时候说:「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加夜间的一更。」但彼得将摩西祷告中所说的话,再加以推广,将反面的意思也表明出来。主不但有千年如一日,亦看一日如千年。表示主在时间方面,不像人类那样受一定时间次序的限制,不论是需要一千年才成功的事,或只需一日便可以成功的事,在祂都是一样的。祂在成就任何事情上并无时间方面的困虽。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对于时间的观念来推测神的作为,以为神必须在某一时间限制之内完成某等事件,否则便会太迟或无法完成祂的旨意。我们并没有神的能力,更不能用时间限制神的作为。
有解经者引用本节经文解释圣经中的日子,将圣经中某些日子解为一千年,这不会是使徒的本意。彼得绝无意思把这句话当作我们解释圣经中其他日子的原则,以为我们可以随便把这原则用于圣经所记的某些日子,而把那些「日」解为「千年」。这样必会发生许多错误和混乱的。
例如有人引用本节解释创世记一章中的六日就是六千年,我们撇开创世记一章的六日是否六千年的问题不谈,但这样的引用实在是「大胆」的,不稳当的。为甚么创世记一章之六日必须引用这节经文来解释?是否圣经中其他的日子也可以同样引用?引用圣经是要有需要引用的理由的,其实与其引用本节的日予,以解释创世记中的六日,无宁按本节的精义说明这位全能之神,可以将一个长时期才能成功的事,在一日之间成功,同时又能使祂一日之间所成功的,包含着需要有长时期累积才能成功的功效,以致人们去分析研究祂那一日所成功的事时,以为那是必须经过长久的年日才能造成的。
这又有甚么希奇呢?因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人们用自己的时间观点去推测这位超时间、超空间之神的作为,是何等愚昧和可笑呢?
引用圣经解释圣经诚然是好的,但必须留心所引用的经文是否可以作为其他经文的解释,若是盲目引用,或牵强附会,就比不引用经文更坏。因为,它不但将一处经文作错误的解释,还将所引用的另一处经文作错误的引用,结果,使人对圣经的认识发生更大的混乱。许多异端道理也都强调「以经解经」,但却不照正意引用经文。末世基督徒实在应当「慎思明辨」(参林前十四29),切勿囫圃吞枣,不分黑白,才不致被「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了(弗四14)。
2.主迟来的缘故(三9 )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这里所说的应许,不是指一般的应许,乃是特别指有关主要再来的应许,如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路加福音廿一27—28节、路加福音廿二29—30节等类的事。这些应许所以未立即成就,并非因祂耽延,乃是因祂的宽容。
注意:「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使徒这两句话有为主耶稣辩护的意思。不要以为主再来的应许迟迟未实现是主那方面的耽延,其实不是主那方面误事耽延或失信,乃是主要「宽容你们,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主耶稣未能快来对这世界施行审判之故,并非不愿照祂的应许快快实现祂所说过的话,乃是由于主的慈爱心肠,不愿那么快收回人人都可以悔改的机会,乃愿每一个应得救的都早日悔改归主的缘故。
「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这句话显然不足对基督徒说的。但注意:「乃是宽容你们」的「你们」,却当是指受书人——信徒,而不是指未信的人,因使徒在书信的开端已经说明:「写信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这样,难道信徒还未确定是否得救,未知会否沉沦吗?不然彼得把这两句话「乃是宽容你们」和「不愿一人沉沦……」——合在一起说,便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说出神对罪人的心意是愿意每一个人都能悔改,不愿一人沉沦,所以基督徒应当体会主的心,趁主未来之前,尽量引领沉沦在罪中的人悔改归向神;另一方面也说出,神不但宽容罪人,让他们仍有机会悔改,其实更是宽容基督徒,使他们仍有可以引领罪人悔改的机会,不至空手见主。
所以本节的主要用意,是以信徒为对象;使徒警告信徒不可怪责主耽延未来,而以为主的应许不可信,其实乃是主宽容他们自己,仍给他们事奉主,为主尽忠的机会。信徒应当赶快趁主耽延的时机,洁净自己,热心救人,以免辜负了主「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的心意。
3.主来像「贼」(三10上)
这句话在圣经中已提及多次(参太廿四43;帖前五2;启三3;十六15)。为甚么使徒说主的日子像贼来到一样?在此应注意「日子」二字,而不应注重「贼」字,彼得讲这比喻的重点是取意于时间方面的难以预料。「贼」的来临,不论在甚么时侯,总是选择最难被人料知的时间,以便使人难以防备。照样,主耶稣再来的日子,也是人所无法逆料或豫算得来的。
关于这一点,主自己在世时已讲得十分明白。祂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廿四36)。所以任何人,用任何方法去计算主来的「日子」或「时辰」,都必然是错误的,不论人们宣称如何得着超然的灵感与启示,但它们若与圣经的明文相冲突的,就显明是错误的。
总之,基督徒对于主再来的态度,应当保持时刻准备好的状态,以等侯那随时会再来的主。
4.主来与世界末日(三10下—12)
「那日」是指世界的末日,因下文所说的是关乎世界的最后结局的事;所以这「那日」与10节首句的「主的日子」不同。「主的日子」是指主耶稣的第二次降临,这就从「要像贼来到一样」(对照太廿四43)便可以肯定。但本节中的「那日」却是指旧天地的最后毁灭,因为下文明明的说都要被烈火销化(参启廿15;廿一1)。
按事情发生的次序来说:主的第二次降临,离开世界的最后结局最少还有一千年的间隔(启廿6 —15)。但彼得在这里是概括地豫指未可见的将来的事,所以在时间的程序方面是笼统说的。正如我们在回溯以往的历史时,在时间方面常是按整个时期来说,我们曾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事放在一起说。照样,「主的日子」和「那日」虽然同属末后一段时期的事,却是彼此相差了一千年。
「天必大有响声」,这句话似乎表示那使这世界上一切「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的,可能是由于一种猛烈的爆炸而引起的焚烧。「大有响声」暗示那种爆炸是属于类似现今核子弹爆炸而引起的威力,或更甚于现今人类所有最具威力的武器的某种天煞的爆炸,也可能是直接出于神超然的能力所发出的毁灭力量,正如神毁灭了所多玛,蛾摩拉那样。
「这一切既都……你们为人该……」,使徒指明这世界的最后结局,将必毁灭而归于无有;其目的却不是要引起信徒的悲观的人生观,乃是鼓励他们;既知道这物质的世界的虚空和最终结局,就当热心地为那永存的灵界的事物,积极进取,行事为人竭力追求圣洁和敬虔,以求在永世之中有真实的「财富」和荣耀。所以基督徒的轻看世界,绝不是一种消极的道理,乃是以轻看世界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那些可以存留到永世的事物;这就是基督徒的世界观。
「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这「神的日子」似乎是指世界被火焚烧之后,一个新的天地将要开始的那日子(启廿一1)。在那新天新地中,神要亲自与人同住,并将一切更新(启廿一3—5)。
「那日被火烧……」,原文的「天」ouranoi是多数式的。这样所谓「天」的意思不是单指地球上的人所见的「天」,乃是指全宇宙,或包括若干星球。这样,将来更新的天地,并非仅限于地球,也可能是整个宇宙的更新。
基督徒应当切切仰望神的日子的来临。认识这世界的虚空和短暂,就是我们爱慕、等候、切望属天的祝福和进步的力量和理由了。反之,信徒既已知道这世界的虚空和只是暂时的存在,而仍贪图这至暂至轻的快乐,忽略了天上的福气,便是无知而愚顽的人了。
「有形质的」,原文stoixeia英文译作elements ,即「元素」或「原质」,有人以为这可能是暗指原子弹。但按全句的意思,这里不是说这「有形质的」要怎样去毁灭别的,乃是说它将要如何被毁灭。是有形质的都要被镕化,却不是有形质去使别的物质镕化。无论如何,这说明了将有一种彻底的毁灭,会临到这世界;其毁灭之程度,甚至最小的单位也不存在。
5.主来与新天新地(三13)
这应许在旧约先知书中曾提及。「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纪念,也不再追想。「耶和华说: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样在我面前长存,你们的后裔和你们的名字,也必照样长存」(赛六五17;六六22)。
按启示录廿一章1节在白色大宝座审判之后,这旧天地就要过去,另有新天新地将要出现。在新天新地中一切都是「义」的,没有罪恶和痛苦的存在。那时,神的应许便完全实现了。
新天新地之「天」原文是多数式,即「诸天」之意。本节「我们照祂的应许」与第4节「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成强烈的对比。不接受基督为救主的人,无法「照主的应许」逃避最后的审判,也没有进入新天新地的盼望;但基督徒既是相信且以主的应许为根据的人,就当「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的来临。使那可怕的世界末日不是成为我们的末日和灾祸,乃是照着主所应许的盼望真正实现。让我们不听人的话,乃是照主的应许等候主的降临罢。
「有义居在其中」,这「义」一方面可以指神的义,或一切承受了神的义的人(腓三9),亦直接指耶稣基督本身,因基督就是「那义者」(徒七52;约壹二1;三7)。新天新地的最大特点是有基督住在其中,成为新天新地的中心(参启廿一22—27)。
三、最后的劝勉——结语 ( 三14—18)
使徒彼得在反复讲解基督再来的真确并反驳假师傅及异端的错误道理与虚妄的行事之后,便开始结束本书的教训。在他的结语中,劝勉信徒五件事:
1.劝勉信徒追求圣洁(三14)
「……你们既盼望这些事」——「盼望」这字的原文是prosdokontes,其字根prosdoko有等候及寻求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共享过十三次,有许多次都是译作「等候」(太十一3;路一21;七19,20;八40;徒十24),有两次译作「想不到」(参太廿四50;路十二46),另有两次译作「指望」(路三15;徒三5),又有一次译作「悬望」(徒廿七33),「想」(徒廿八6)及一次译作「盼望」。所以,所谓「盼望这些事」就是等候,想望,寻求这些事的意思。信徒既然盼望等候上文所说有关主的再来,并照主的应许住在新天新地……这一切的事。这样,我们应当有怎样的行事生活,与我们心中的盼望相配合?应当「殷勤」。这是本书第三次提及殷勤。第一章有两次,即第5节及第10m节,这是本书喜欢用的字。
「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本句说明所当殷勤的是甚么事,就是追求在灵性生命上长进圣洁,有完美之见证,不给人有毁谤的把柄,在生活行为上不留污点,使主的名受辱,这样就可以坦然无惧地安然见主了。
2.劝勉信徒要以主的忍耐为得救的因由(三15上)
本句中的「得救」是名词,「长久忍耐」是指上文主耶稣对这罪恶世界的容忍,并未立即降临且立即拖行审判而说。使徒的意思是:我们不可因为主还未照祂的应许再来,而怀疑主应许的真确。反倒要以主这样的「长久忍耐」宽容这邪恶的世代,仍然留给他们有悔改的机会,看为是一种「拯救」,因为主的迟延忍耐,乃是世人可以得救的根本原因,否则,世人早应灭亡了。
3.劝勉信徒勿强解经文(三15下—16)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彗,写了信给你们。」彼得称保罗为所亲爱的兄弟,显示他与保罗之间并无任何成见。证明他尊重保罗从神所得的启示,认为保罗所写的书信,乃是照神所赐给他的智慧而写的;换言之,是由神的灵所默示的。所以使徒彼得在这里的话证明了保罗的书信具有圣经的权威。
注意彼得曾受保罗当众责备(加二14—15 )。彼得身为教会领袖,其传道资历比保罗更高,曾有三年多的时间,跟随主耶稣的左右,且在十二使徒中居领导地位;但他受了保罗的责备之后,并未存记在心,却反在自己所写的书信中,证明保罗所写的书信是从神启示的。彼得这种态度,表现他有顺服真理的心,在自己有错失时,愿意谦卑地接受弟兄的规劝或责备,并不凭血气或存偏见,恶意攻击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他乃是存善良的心,喜欢其他被主使用的人受信徒的尊重。
在「他一切的书上也都讲论这事」,这里的「这事」大概是指上文所论有关主再来的事;保罗所写的书信,虽然不是每封信都是专门讲论主的再来,但毫无疑问的,他的书信中是常常提到主的再来的(例如罗八23—24;林前三10—16;四1—5;十五51—54;林后四14—18;五10;弗四30;腓三20—21;西三4,24—25;提前六14—16;提后四6—8;多二11—13……),而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更是完全以基督的再来为中心信息的。所以在保罗的书信中,只有腓利门书未明提将来的审判及主再来的事,但其中的教训实亦包含信徒准备迎见基督的精神了。所以彼得说:「他一切的信上也都讲论这事」。
当然彼得所说的一切书信是指当时已通行各教会之保罗书信。按保罗所写的书信,最早的是豫言书,即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其次是教义书如加拉太书、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等,再次是监狱书信如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等;较本书更迟的是教牧书,即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等。按时间之先后而论,豫言书既写得最早,通行之范围谅必最广。正与彼得说:「他一切的信中也讲论这事」相合。况且彼得在本节中的重点不在「讲论这事」,乃在「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证明保罗的讲论是出于神的智慧。
「信中有些难明的」,这些难明白的是指保罗书信中的那些地方,无法断定;但大概也是关乎主再来方面的。当时可能有人强解保罗的书信,像随便讲解其他经书一样,所以彼得在此用了十分严重的话说;「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加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警告那些随便用己意强解圣经的人。
「就自取沉伦」,暗示使徒所注重警告的大概是关乎救恩方面的基本要道。基督的再来,是救恩要道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基督若不会再来,我们的得救便只有一半。这等人既然凭自己的意思讲解关乎救赎的道理,以至自己走差了路,结果便自取沉沦;又为自己加增许多罪人,使许多人随着他们走入歧途。信徒应以他们为警戒;若对圣经难明之处,有所不明,宁愿存着客观、等待、继续寻求明白的态度,也不可随私意强解,以免自己走错了,也将别人陷于错误中。
4.劝勉信徒应慎防谬解圣经的人(三17)
「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然知道这些事,就当防备。」上节彼得说那些强解圣经的人,是自取沉沦,本节提醒信徒应防备这等人,以免受他们的影响。主耶稣在世上时,也常豫先将可能发生的事指示门徒。例如关于有假先知,假基督起来显神迹等类的事,主明明地对门徒说祂是豫先提醒他们防备——「看哪!凡事我都豫先告诉你们了」(可十三23)。在此彼得亦豫先将那些强解圣经的人的错谬豫告信徒,使他们在心灵上有准备,以防备人的错误。其实若我们不是豫先知道有假师傅谬解圣经的道理,固然很容易不加提防地受了迷惑,接受了他们的教训,但我们仍当注意,纵然知道了有这种危险,受了主耶稣和使徒的提醒,若不时刻儆醒谦卑,在真道上长进,或因看见各种不同的异端混杂难分,或因教会申有关圣经真理的讲解意见不一,因而以为厌烦,疏于戒备,便可能从自己坚固的地步坠落了;我们应当持守自己所信的,并继续在主的话语上追求更深切的认识,好叫我们能在主的真道上坚定不移。
5.劝勉信徒应在恩典和知识上长进(三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使徒在上节只不过消极方面劝告信徒防备传错误真理的人,不要被人诱惑;本节则从积极方面,在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恩典」乃是白白的赐与。神多赐恩典,我们就多蒙恩;神若不多施恩,我们怎样多蒙恩?但彼得却要信徒在「恩典」上长进,其实使徒的意思是要信徒在接受主的恩典上有长进,在支取主的恩典方面更为老练,在信心的查里和谦卑的深度上有长进。使我们能更多地领悟神的恩典,更多得着主的恩典,更不因为多蒙恩而骄傲,更知道如何倚靠神的恩典,和对于神的恩典有更迫切需要的感觉。这「恩典」是我们认识神并在生命上长大所必需的。
「知识」指对真理和对神的认识方面。属灵的经历和真理的知识应当并行前进,然后才能在真道上坚固。真理的知识要有属灵的经历才有价值,而不至于变成一种属「头脑」的理论;属灵的经历亦需要真理的知识,才能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中,不至受情绪的影响或人的情感所表现的各种现象所支配,以致走出神旨意之外。
主耶稣所给的恩典,并不是使人可以懒惰取巧,真理的知识也不是让人因而骄傲自足,它们乃是叫我们互相配合地在神的引导中长进。这就是彼得对信徒的劝勉,却也是一项「祝福」。
「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阿们。」这一切恩典和知识的长进都有一个中心,并不是为使任何人(包括那在恩典和知识中长进的人自己)得着荣耀,乃是要使荣耀归与神。使徒这样地写信劝勉信徒,也不是为他自己的成功,或使他在属灵方面的成就与地位,保留在信徒心中,受他们的尊重,乃是要神得着荣耀,又使信徒为着那可以存到永远荣耀中的事而生活。
「从今直到永远」,这是「荣耀归给祂」的一个不变的「定律」,从今直到永远之中,并无任何的间隔,可以让荣耀归给别的人。「荣耀」应当不断地归给祂,没有任何理由会因人属肉体的侵占而间断,祂是唯一可以不断承受荣耀而不会骄傲的一位。从今直到永远地将荣耀给祂,是我们等候祂的再临应有的态度。
主要降临的应许 邓普华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18节
这章圣经提到有一班好讥诮吋人,主要对付他们。在犹大书十七至廿三节中也提到教会里那些好讥诮的人。
在加拉太的教会,保罗给他们极大的警告,因有人故意更改福音,他们不但把起初的爱心丢掉,信仰也丢掉。他们所信的福音,原是使徒们所传的,他们又是从主领受的,若是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无论是何人,或是天使,也应该被咒诅。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彼后三3)
在第二章所提到的假师傅,假先知是暗暗引进陷害人的异端,在教会作地下工作,但现在已经显露出来,随从私欲出来说讥诮的话。在第二节彼得又劝他们纪念圣先知的话,说明了基督徒记性不好。应记之事忘了,不应记之事却一生记着。各位,我们要用记性,牢记主的命令才对。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彼后三5)。这是说到他们故意忘记真理。「亲爱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后三8 )。因我们属灵的记性不好,彼得就来提醒我们,教会中应常彼此提醒,彼此劝勉。因为有些软弱弟兄姊妹好容易跌倒,求主帮助我们,用爱心来提醒。起初这些人暗暗做事,现在却大胆大声说:「主的应许在那里?」这应许就是彼得所说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他们却轻看主的应许。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他们故意提出这问题,叫人怀疑主的应许。他们故意忘记神的话语,天地万物存留到如今,无非给人悔改的机会。上古时代被洪水淹没了,现在的天地将来也要被火焚烧。假先知不明白这真理,却大胆批评神的应许,叫神的儿女们疑惑,因此他们将来的结局是可怕的。
「主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这是神的时钟,与人的时钟不同。我们要顺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假先知说主的应许靠不住。其实神一年一年宽容下去,是给人有悔改的机会而已。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但如果他们老不肯悔改,还有审判的日子要临到他们(彼后三10—17)。现在的天地要过去,新的天地要来,这是我们的盼望。彼得说,主的日子就快来到,人的日子已过,神的时候到了,时钟快响,万物的结局近了。主的日子,祂要忽然来到,可能在你未预备好的时候,祂就来到。主来有烈火,要抱有形质的东西溶化。我在前十八年看这节圣经甚觉稀奇,但现在看来不觉稀奇,原子能的力量很大,管理得好就有用处,管理得不好,那危险就大了。万物都在神手中,神说要有光,就有光,神说一句话就能把天地溶化。
假先知说这些事未必有,主大概不会再来,许多人随从他。彼得说:「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彼后三11—12)。彼得后书三章13节说到有新天地,这是主的应许,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有义在其中」,就再无好讥诮的人。在新天地中,所有的都是义人。
彼得后书三章14至18掩节是结论,当主的日子来到,我们还要见主。彼得以前见过主,但我们未见过祂,但主再来时,人人都要见祂,那时你见主觉得快乐,还是恐惧。主来的时候我们要交账,故此,彼得劝勉我们,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这问题我们要看重。别人有无指摘,我们不用管,有主判断,最要紧的,是自己无可指摘。彼得说,愿主再来时,你能安然见主。
彼得后书三章15节:「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这里讲到基督工作方面,主长久忍耐,是给罪人有悔改机会的因由,连那些好讥诮的人,也有得救的机会。今天主长久忍耐,也是给信徒得救因由,因为我们未完全长大成人,未能满足主的心,主就长久忍耐,给我们长进及工作机会。主耶稣看见人如失散的羊,就动了慈心,今天在香港有三百多万人的灵魂,不少是走向地狱去的,你有无动了慈心呢?主长久忍耐给我们拯救亡羊的机会,到那日要交账的。
我们到培灵会来是好的,但主丰盛的恩典不只如此。主要我们把信息传开,假如每个在香港的信徒,每日派单张,这是很容易的,但这样可使全香港的人,每月听福音一次。各位,主长久忍耐是给我们工作的机会,你愿意这样做吗?
我们读到彼得后书三章16节:「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些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我们不用灰心,不要以为没有受过高深教育就不明白圣经。圣灵愿意引导我们明白圣经的真理。
在彼得后书三章17节:「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然豫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在此,彼得再提醒我们,叫我们防备,因为罪恶的势力很大,有一种诱惑性,我们不可轻看魔鬼的势力(彼前五8 )。我们要用坚固的心防备,信心不坚固的人,容易被诱惑离开主。
彼得后书三章18节说到:「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阿们。」我们灵性方面是需日日长进的,彼得从最软弱,最失败中,主耶稣将他救出来,叫他站在盘石上。彼得在这前后两封书信中,好像写出了自己的经历,从软弱变成刚强,前后判若两人,这都是主的恩才成的。
彼得后书三章18节是祝福的话,但在灵程上常有可怕的危险,彼得劝勉我们更加长进,无沾污,无皱纹等类的病,叫我们永不失脚,直到主得荣耀的日子,愿一切的荣耀颂赞归给神。
耶稣基督的复临 Bruce Wideman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18节
圣经中曾经预言三件未来临大事。
第一件是基督来到这世界,这件大事已于两千年前在伯利恒发生了。
圣经中宣布的第二件大事是圣灵的来临,这事在使徒行传第二章中记载得很清楚,在五旬节时完全应验了。
那第三件未来的大事,是主耶稣基督的复临,祂要第二次出现在这世界。
不容忽视的真理
这第三件太事是圣经中最不容易忽视的真理,因为在新约中曾经有三百多次提到这件事。在我们基督徒信仰的教义方面,说到这一件事的次数常比其他的教义来得多。神把这一件事放在祂的话语中最首要的地位。显然神把这一件事看为很重要的真理。
倘若神认为此事很重要,那对我们来说,应该同样认为重要。「主来了!」
在彼得后书第三章中,彼得认为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神会凭着应许,用洪水消灭了这世界,但是在挪亚的那日子,人并不相信会有洪水发生,虽然挪亚一再向他们宣布——他们就是不相信。挪亚当着他们面建造方舟,这岂不是每天最好的见证吗。偏偏没有一个人相信洪水马上要来到。
当然,在挪亚的日子有很多好讥诮的人,他们走过方舟时,看到挪亚建造的巨舟,一定会讥笑他,讽刺他。确实在那日子有好讥诮的人,但是,洪水也确实来了!
在洪水来到的日子,天上必定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正如经上说的,「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水从地面涌出,老百姓被迫离开家园,爬到小山上,但是洪水上升,淹没了小山,于是他们攀登到大山之上,可是洪水继续上升,连大山也淹没了。
除了挪亚和他一家,整个人类都从地上除灭了。他们不相信洪水会来,甚至于连挪亚也会感到怀疑。他们认为洪水不会来,但它毕竟来了!
彼得同好讥诮的人辩论说:倘若神曾经应许过,要用洪水除灭这世界,而洪水果然来了,那么你该相信,祂要用火毁灭这世界的应许,一定也要实现。请看彼得说的话:「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心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三10)彼得写的好讥诮的人,今天在我们中间依然存在。有人曾经对许多牧师,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他们其中,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不相信,主第二次再来!一九六九年时代周刊杂志曾经说到帕克主教,他在一次声明中曾说;如盼望教会能被这一现代化和事故深的时代所的接纳,就必须秉弃耶稣基督再回到地上的这种信仰。
几个月以前,帕克主教——一位极有才干,声名卓著,受人欢近的人——死了,他曾经迷失在巴勒斯坦荒凉的旷野地区。他终于灭亡在那里。若甘日以后他的尸体被人发现在那儿。他死于旷野之中,正如同昔日那些不信神应许赐给他们为业之地的人,漂流在旷野之中的情形一样。
主的应许从不落空
我们有主亲自对我们讲的话。祂说:「我一定会快来。」祂重申所说的话,并且宣布祂说的话绝对可靠:「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廿四35)我们的主说:「我的应许从不落空。」
美国西海岸有位牧师,名叫那海义,在他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曾经告诉一位向他发问的人;这位仁兄问他:「关于基督复临的事,你是否得到比基督自己讲的话更好的证明吗?」他的回答是这样:「你需要甚么样的证明,难道还有比创造天地的造物者所讲的话更可靠吗?」
比昨天更可靠的,就是基督一定要再来!
在使徒行传第一章中,我们可以念到,耶稣领祂的门徒门到橄榄山上,对他们说了一些告别的话,然后他们就看到令他们惊奇的是事情,在引力定律不发生效果的情形之下,主耶稣开始离地上升——祂愈升愈高。门徒们就站在那儿定睛观看,一直到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见祂了。他们站在那儿目瞪口呆,心里充满了澳丧和惶恐——忽然有穿着放光白衣的人,从天下降,站在旁边对他们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甚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徒一11)
天使对他们这样解释耶稣基督复临的事,似乎连天使的应许叫人听了,也觉得可笑。其实经上已经说过,例如一个人在归主时,基督就要再来,降临到他身上。祂确实这样作了,每一位真实信徒都有这种经验,在他归主那时刻,基督来到他生命中,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基督活在我里面」。
经上也说过,基督第二次来,是要来到与祂相交的子民中间。凡与祂有团契关系的子民,祂确实来到他们中间。因为祂曾经应许过:「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
在每一次崇拜中祂都在场——虽然看不见祂,听不到祂——当祂的子民们离开教会,祂也与他们一同回家,与他们同行,走过街道和公路,每时每刻,祂都是他们的伴侣。
另有一些人说,所谓主的复临,是在祂的子民死亡时,祂确实来到。因为祂曾经应许过,当我们走到人生最后尽头时,祂就来到我们旁边,与我们一同走进死荫的幽谷。
虔敬的司提反,基督教会第一位殉道者,他被敌人用石头打死,当他毫无抵抗的身体跌下去的时候,有些人看到耶稣站在天上,因为祂正在等待,迎接司提反的灵魂,司提反的灵魂立刻由那遍体鳞伤的肉体中被释放出来。祂确实在祂的子民死亡时来临。
主再来时的形象
对于主耶稣基督二次的降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也有很多错误的解释。天使怎么说的呢?他们说:「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照样来。」只有天使所讲的这种来临,才算应验主的应许;耶稣以实在的,完完全全的,可以看得见的肉体,从天上驾着云彩回到地上,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八九五年,一位西班牙的僧侣犹色比奥发出一个预言,曾经轰动欧洲。他说;那年九月二十四、日,世界末日要来到。到了二十五日,报纸发布新闻安慰他们的读者,这个地球仍要在它惯常的轨道上运转。
没有多久以前,在德国丁克尔斯布埃城传出一个谣言说;土星要爆炸,并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冲向地球。有些人说它直接冲向丁克尔斯布埃城。这个谣言立刻传到各地方。老百姓非常恐惧,其中有许多人寻求了解神正确出指示,又有许多人为此祷告,甚至在街上祈祷。
只不过几年以前的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沙狄那,有一群查尔斯、龙( Charles Lang)的信徒—一个恐怖的组织—聚会在一起,整夜地在读他们的圣经和祷告,因为他们追随的那位先知告诉他们,基督来了—同时也是世界末日。
假定这些自命为先知的人也读过圣经,那么不论那一个人,所读的圣经若和这些先知一样的多,就该更清楚的了解主复临的这件事,因为主己经明明白白的说过:「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太廿四36)所以,这些追随先知们的人,应该注意神的话语了,神说了下面这类的话,警告那些追随假先知的人:
「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太廿四26,27)
复临时地无人知晓
我们的主说了这些话:「假如有人告诉你,主在某某时辰来到,不要相信它。假如他们告诉你,祂已经来到某某地点,你也不要相信他们。当你坐在那儿仰望着天,盼望我来的时候,我必不来。我来的时候,要像闪电一样,突然而来,在你们不注意的时候来到。」他说,「这时刻,就是你们说人子不会来的时刻。」
我们年轻的朋友们,有一种新的事奉法——带着礼拜天讲道的录音带,回到家里,围坐在一起听。一个星期以前,其中一位年轻的朋友回来了,她从另一家人的家里,看到两个字的座右铭,给她的印象很深刻,这两个字是:「或许,今天!」
或许,今天!应该不要忘记,祂不论在那一天都会来,也许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下个星期,或者是较远的将来。祂的来临是不会宣布的。但是,祂会突然地,在我们不预料的时间来到。
在所有的语文中,你再也找不到一篇描述荣耀之事的文章,能够比主复临的大事,更为动人心弦了,约翰在他所写的启示录第十九章中,曾记载如下的一段话: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祂的眼如火焰,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神之道。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祂。有利剑从祂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祂必用铁杖辖管他们。(辖管原文作牧)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醉。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十九11—16)
祂以前是以神羔羊的身分,来到我们这世界,经上曾经指着祂说:「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祂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三7)
万王之王君临天下
可是,祂第二次来的时候就不同了。祂来的时候要像「犹大支派的狮子。」祂第一次是在受人羞辱的情况下,来到这世界,被人憎恶,被人藐视,被人离弃,被人吐唾沫在脸上。可是,当祂再来的时候,乃是受人荣耀。万膝要向祂下跪,那些原来憎恨祂的人,也要和那爱祂的人一样,要屈膝下拜。那些不愿意向祂下拜的人,也要和那些自愿向祂下拜的人,俯身下拜,「万膝将要下拜,万口也要同声承认,耶稣基督是主。」
祂第一次来到的时候,好像是追踪在人后的一位温柔的寻人者,祂高声呼唤:「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
祂再来的时候,要向一位严厉的法官,追讨那些在地上行恶的人,执行神的审判。
祂第一次来的时候像仆役,为众人服务,祂用手触摸病人,使他们病得医治,用手摸瞎子眼睛,使他们重见光明。祂在门徒面前,屈身为他们洗净沾满尘土的脚。但是,祂再来的时候,乃是以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地位君临天下的。
祂第一次来到这世界,不被人重视—祂第一次的家是马房,第一个婴儿床铺是垫着稻草的马槽。但是祂再来的时候,必亲自从天降临,在祂经过的通道上,必清扫干净,有荣光照耀,有神的号吹响,和天使长的声音,呼叫的声音,从宇宙的一端传遍到另一端,祂就将在荣耀中降临到世界。
每一次主日我们用主祷文祷告说;「愿祢的国降临….」一千多年来,神的子民,都是按着主祷文如此的祷告。
既然这么多世纪以来,有亿万的信徒们,怀着无比的信心和盼望来祷告,绝不会得不到答复的。神的国度是要来临的。神的国度一定来临的!当主来的时候,国度就实现了,这样的话一定要应验:「这世界的国度要成为我们主的国度,属基督的国度:佑将要治理这国度,直到永永远远。」
千年如一日 杨兆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8—9节
神论到主再来的应许时,曾感动使徒彼得这样说:「亲爱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8—9)。
虽然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两件大事:
1神对时间的看法。
2主还未再来的原因。
但我默想这两节经文的奥妙,发觉这两事,实在间接给我们两个警告:
(一)不要停止等候主再来
有一位年长的姊妹,信主已三十多年。她曾问我说:「自我信主到现在,常听传道人说:「主快再来,为何至今,祂尚未来呢?」
我有一位神学老师于第二次大战后,在美国和他的一位老同工相会。他那位同工前在国内时,常常宣讲主快再来的信息。在那次长谈中,他曾说出下面的话:「我们以前常讲主快再来,但一直还未见祂来,究竟祂还来不来呢?」。
上述两个不约而同的问题,显明现代教会所潜伏的一个危机,就是:停止等候主再来!主耶稣针对这一危机,早已在讲述十童女迎接新郎的比喻中,明白描述出来:「新郎迟延的时候,他们都打盹睡着了。」(太廿五5)祂曾发出警告说:「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路廿一34)又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甚么时候来,或晚上、或半夜、或鸡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来到,看见你们睡着了。我对你们
所说的话,也是对众人说,要儆醒。」(可十五35—37)
当我们信主以后,除了「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帖前一9—10)我们必须紧记:「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在祂看来,从祂升天至今,还末足两日的时间呢!我们真的等到不耐烦了吗?要停止儆醒等候祂再来吗?愿神怜悯,激发我们「爱慕显现」的心,始终如一地忠诚事奉祂。
(二)不要忽略现今布道的机会
神已明告诉我们:主耶稣尚未再来的原因,乃是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换言之,乃是神还要继续给予人悔改得救的机会。神还要继续使用祂的教会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因为罗马人书十章12—15节说:「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有没传道的,怎能听见呢?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都是拳主差遣的使者,都是教会的肢体,教会从主领受向万民传福音的使命,这都是放在我们各人的盾上。(林前十二12—14
27;可十六15;徒一8)自信主得救的那时候开始,这传福音的使命就在我们身上了。可惜还有一些基督徒仍未明暸布道的责任:不仅是在传道人身上,也在每一个信徒身上,以致忽略了许多向人传福音的机会,这是何等亏欠!
教会圣工的中心就是布道。其他如办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事工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通过这一切工作,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所需要的救主耶稣基督,介绍给他们认识,藉此引领他们归向基督,接受救恩。反之,教会所作的,就有负于祂元首基督耶稣所交托的布道使命了。
际此黑夜已深,白昼将近,主尚未再来之时,我们理当彼此同心,与神同工,把握机会,切实负起责任把福音传给万民。
岂可空手回天府? 容保罗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9节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主的心是愿意人人都悔改得救,脱离罪海,而不愿有一个人沉沦。世人怎样能晃于沉沦而获得拯救呢?只有靠主的福音:方能「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旦权下归向主」,「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又因为唯有「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因着主耶稣被钉并死于十字架,跟着又埋葬了;三天后复活,其后又升天;救恩就成了!,使人可以得到这救恩的方法也有了;就是「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问题是怎样把这救恩与靠以得救的方法,告诉今日仍然陷在罪中的众人呢?
「然而人未曾信祂,怎样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神没有把向人传福音的责任交给天使。祂虽然会使乌鸦叼饼养活逃离到基立溪旁的以利亚,也曾叫驴子说话拦阻先知巴兰倾向罪恶。但更重要的,却把介绍耶稣基督给罪人的圣职,交给了基督徒,祂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聪。」可是肯遵守主命去传福音的人,实在太少,难怪主要不断地呼召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尽管主不断地呼
召,向人大声疾呼,但事实上仍有不少的人充耳不闻。
为什么今天的基督徒如此漠视传福音的工作,为什么还有许多人面对着亿万浸在罪海中的人,竟无动于衷。究其主因,不外下列两点:
(一)灵命不长进
希伯来书作者说:「看你们学习的功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使徒保罗称这等人为「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一个不成熟果子里的核,种不出新果子;残弱的枝茎插不成新植;体衰的孕妇,养不出眫婴儿;照样一个灵命不长进的基督徒,既是自顾不暇,焉能受圣灵的感动,传福音引人归主。
(二)灵命倒退
在这末世,「必有许多人跌倒…,许多人爱心才渐渐冷淡了。」神的旨意,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得救。却因响应主召唤去传福音的人太少,以致得救的人数迟迟未能满足,阻碍了主快再来。虽然如此,主仍然宽恕那些未尽全力传道的人,也忍受罪人的顶撞,希望他们早日回头是岸。正因主迟迟未行再来,许多原本很有爱心,很热心事主的信徒,也因耐心不够,渐渐冷淡了。
也有人因为「祂的怒气只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却是一生之久」,于是渐渐懒惰下来。神的怒气虽是转眼之间,但是那一剎那的愤怒有谁能担当得起呢?况且严肃的工作审判,迟早都要临到每一个信徒身上的。使徒保罗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一直都说:「我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主自己也说过:「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
我们若不靠着主的大能,极力追求灵命长进,恢复起初的爱心,并把握良机,实时多领人归主,则恐时候一到,恩门关闭,就无能为力了。愿主内兄姊,趁着还有一点点的时候,极力传福音给万民听,免得将来空手去见主。
基督再来的景象 刘快乐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0—13节
今天,有许多基督徒谈论着耶稣的再来,但是看来甚少有人认识,当祂真的来临时会发生什么事。
使徒彼得曾写着说:「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三10)但彼得写完这段之后,他又加了一段安慰的话说:「但我们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三13)
当我们的主再回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上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世界不再是现在的世界了。对那些不注意的群众们来说,祂的来临真是突如其来,而其出人意料的程度,简直和「夜间的贼」一般。但是对虔诚等待的基督徒来说,那一天的来临,将是他们所有盼望的最高的应验,使徒保罗曾说:「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儆醒谨守。」(帖前五5—6 )
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将是所有历史上,最奇特,最光荣的时刻。它真的是一个喜乐的场面,一个荣耀的狂欢场面。「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四16—17)
这是整本圣经之中,唯一提到我们「被提」的过程经节,要记住的是,我们是在大呼叫声及天使长的叫声之下被提的,而这两种大声,是经常被常常谈论主再来的人们所忽略掉的。许多人认为主是在悄然状态中,再度降临的。但圣经所显示给我们的再临的景像,并非是一件秘密的事情,而是一场使世界震惊的极荣耀的大事。
保罗写给哥林多人说:「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变成原文作穿下同)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这必朽坏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林前十五51—54)
以上的这些描述并没有任何的秘密性及悄然存在的,但有些人也许会问:「那么为何许多虔诚的基督徒,热心地谈论着主是以秘密的方式而来呢?他们为何认为主再来的景象,是人们寻找着他们的失踪的家人及亲友,然后,他们才发现。那些人士被提走了。」这种观念的根据是由何而来呢?当然,在圣经上是找不出这种根据的。
吾人对于如此相信主再来的基督徒们的信心,是不加以怀疑的。事实上,由于其中有不少虔诚的基督徒,所以我们对于他们的争论,一定要小心检验不可。吾人的立场是,基督已悄然的姿态再临世界这一观念,无论在新旧约圣经之中,都无法找到可信的凭证的。而在马太福音中神的话,也许有一点类以悄然姿态再来之暗示,但是我们要特别留意耶稣所举的例子。他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太廿四37—41)。
洪水故事的重演
这些经节的信息是至为重要的。耶稣说,当他再来的时候,这世界的光景,与被洪水毁灭的挪亚时代,亵渎神的那一代的光景相似。耶稣描述那些不信神的人们,有吃、有喝、有娶、有嫁之堕落光景相似。耶稣描述着那些不信神的人们,他们不留意神的警告及怜悯之后果。然后,终于到了挪亚及他的全家进方舟的时刻了。不信的群众们依然向这个老布道家嘲弄着,而不如道大祸即将临头。在完全未预料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将们冲没了。」
谁是那些被冲走的人们呢?他们并非是义人,因为义人是被保存、赦免及拯救了的。他们逃过洪水的毁灭,因为他们已进入方舟了。而拒绝神的怜悯,辱骂神的仆人,不信的世界,则因毁灭性洪水突然来临,感到震惊、绝望。
就拿这件事做个比喻,我们的主说:「人子来也是如此。然后,两个在田中的人,一个被取去,一个被撇下。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圣经原来并非是用英文写成的,所以,为了要对「拿」及「离」这两个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吾人须了解这两个字的希腊文原意不可。英文的「拿」在希腊文的相等原文字是PARALAMBANO,其意是「用手拿取」,「拿取」,以及「接待某人到自己家中」之意。这同样的字,曾在约翰福音十四章3节出现过,在该经节中,耶稣曾向他的门徒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离」的希腊文原文是APHIEMI -其意是「离开」,「送到远方」,「分离」,「放弃」之意。再马太福音十三章36节中,耶稣曾「当下离开众人,进入房子。」而在英王詹姆斯版的圣经中,曾有力的将这段经文翻译成:「耶稣将群众送走,而回到房间中。」
然地,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必然有些人被提升到天堂,而有些人被撇下的。
恐惧、陷坑、网罗
那么,那些被撇下的人们,将会发生何事呢?
希腊原文中的APHIEMI一字虽然有「离开」的意思,但是也有轻度「原谅」的意思。因之有的人认为那些被撇于地上的人们,尚有第二次蒙神宽恕他们罪孽的机会。但是从耶稣以洪水故事作比喻看来,则完全没有原谅的意思。所有那些不在方舟之内的人们,是完全被洪水冲走了。因此,我们可以下定论说,那些主来的时候,没有被提走的人们,将要被送得离开神,与神分离,并被神遗弃到无法挽回之毁灭境地的。他们将被抛在要灭这个世界的烈火中烧毁。
现在,再让我们注意一下,旧约中所描述的,主来临的景象:希伯来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是与英文略有出入,但是它们的宗旨则是一致的。这将是一个大毁灭的景象,而在其中,有少数人将被救起的。以赛亚书廿四章第1节曾说:「看哪,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大地,将居民分散。」第6节说:「所以地被咒诅吞灭,住在其上的显为有罪。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烧,剩下的人稀少。」这里的英文所谓的「剩下」是指安全保存方面说的。希伯来文的SHAAR翻成英文正好是「剩下」及「仅存」的意思。许多人将被毁灭,但是属神的义人们将被保留。在17到19节说:「地上的居民哪,恐惧、陷坑、网罗都临近你。躲避恐惧声音的必坠入陷坑,从陷坑中上来的被网罗缠住,因为天上的窗户都开了,地的根基也震动了。地全然破坏,尽都崩裂,大大的震动了。」
我们的神在再来时所造汾的后果是全球性的。当大地的一切都在震动中毁灭的时候,邪恶人将被网罗缠住的。希伯来文的「缠」是LAKAD ,其意思是被绳网所缠住之意。当耶稣说:「那些日子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过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祂说这段话的时候,他对于网罗的意思,一定是有深刻暸解的。
不是悄然,乃是突然
有些人也许问:「圣经上不是说过主的来临像是一个夜间的贼一样吗?」不错,当然是如此的。对那些没有准备的人们来说,主的突然来临,正是像「夜间的贼」一样。但相反地来说,那包括义人及罪人的所有的人们,都会看见耶稣来临的景象,所有的人都会听到「天使长的声音」及「神的号角声。」
而不信的世界仍旧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背逆神的旨意,当怜悯之门永远关闭之后,邪恶人及背逆的群众们,将要和被洪水冲走的挪亚时代的邪恶人一般,被完全抛弃及毁灭的,洪水并不是一件秘密及安静的事件。它是排山倒海而来的一股庞大破坏力,而为唯一能逃避这个灾难的人们,是以前曾听神的话,悔改信主的人们。
在新约圣经之中,有几处是讲到我们的主第二次来临的光景,有三个希伯来字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希伯来字是EPIPHANEIA ,这个意思是像是在夜间一般地显现。另外一个字是APOKALUPSIS它的意思是显现,SIA意思是以个人的型态出现之意。在提多书二章13节中,我们曾读到:「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的荣耀显现。」
在哥林多前书一章7节中,保罗写着说:「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使徒也常常用「以个人形态出现」的这个字眼,在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1节中,保罗写着说:「弟兄们,论到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所以,当我们的主再降临的时候,他仍然以个人的方式降临的,并将是个充满荣耀的时候。
在圣经上,并找不出主是以秘密,悄然及未经宣布的状态下降临的依据。基督的降临,必然是突然的,荣耀的,及壮观景象。约翰写着说:「众目要看见祂。」
当耶稣站在大祭司该法亚面前受审时,这位大祭司问祂,祂是否真的是神的儿子。耶稣肯定地回答了他,然后祂很快地加着说:「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六64)。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几天,祂曾对少数门徒描述着主的第二次来到这个世界的景象说:「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四27
30)
基督的再临,将是一件荣耀及壮观的景象。这种景象,从未在世界上发生过的,而且在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景象发生的。这正是信主的人们归天国最荣耀的时刻。
世界在经过若干时代的变化之后,将会变成一个大坟场。在那日,那些在复活希望中熟睡的人们,将会听到救主像雷一般的命令声:「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对南方说:不要拘留。将我的众子从远方带来,将我的众女从地极领回。」(赛四十三6 )「死人(原文作你的死人)要复活。尸首(原文作我的尸首)要兴起。睡在尘埃的阿,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来。」(赛廿六19)
不信者的惨状
当那些藐视神的人们,绝望疯狂地「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之时,信神的人们则会胜利的歌唱着说:「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勾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四六1—3)
使徒彼得向教会呼吁着说:「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主来的景象将是:「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彼后三10—12)。
当彼得描述着主的第二次降临到世界,以及世界之末日的景象时,其情况颇合于现代科学之理论的。他说天必废去。希腊文的「废」是LUO ,就是松开的意思。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时候曾说:「解开,叫他走。」而物质的松及分离,正是核子分裂的主要原理。
当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之后,它所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而已。而曾经到那里的人,便会看到这个可怕的后果的。而这种变化,只有几秒钟而已。因之,吾人不难明白,神如果选择核子分裂的方法来毁灭世界的话,则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了,而核子分裂,对人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件保密的事了。先知耶利米说:「我观看,不料,肥田变为荒地,一切城邑在耶和华面前,因祂的烈怒,都被拆毁。」
盼望者的喜乐
当我们的主再来的时候,世界将会有空前的变化的。那些等待祂的人将会被提,与主在空中相会。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个狂欢场面阿。但那些藐视神恩典的人们,则会叫喊着说:「因为祂忿怒的大日子到了,谁能站得住呢。」主的来临将使他们「脸都变色」的,西番雅曾说「勇士必痛痛的大哭」,但是义人们则会得胜的叫着:「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拯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祂,我们必因祂的救恩,欢喜快乐。」(赛廿五9)
我们所有的人(包括作者及读者),将会在一个集团之中,或者是在另一集团之中的。「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十五13)。先知阿摩斯自古便呼唤着说:「预备迎接你的神。」而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去准备好,来迎接那个光荣、伟大的日子之来临!
耶稣基督要再来吗? 颜约翰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3—18节
耶稣祂自己告诉我们说:「我必再来」。祂第一次的降临,已经在历史上应验,祂为人类预备归回神的道路。祂为世人舍命,乃是要叫凡相信神独生子,耶稣基督之名的人,都能得救,与神和好,成圣称义。祂第二次的降临,就是要来审判世界。所以基督的再来,是基督徒信仰基要之一;这信仰可使每个相信而行道的基督徒,得以奋兴起来,去感动未信的人,能谦卑自己,归顺基督。所以基督的再来,是我们信徒的盼望、抱负和信念的基石。
第一、祂什么时间再来?耶稣重新进入人类历史的正确时间和地点,是我们不可知道的奇妙大事之一。耶稣曾以爱心告诉我们,祂快要再来时,在世上的人,都能看到一些特殊预兆。但是祂再来的正确日子和时辰,却没有宣布,因为这不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们只要相信祂必再来就够了。
第二、祂的再来对于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有什么重大影响?我们认为基督再来是一些莫测高深的神学问题,所以就把这些理论交给学者,和牧师去研究解释。我们虽阅读圣经,但不太关心主的再来,更不相信在有生之日祂要再来?主的再来只不过是信仰上的一种圣言和比喻,而不是所有行为的原动力?基督的再来,是一种深奥,奇炒不易明白的事。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不去实践我们所相信的真理,也不遵行我们所传播的福音,更未按照应有的态度正视这件大事。
耶稣基督的再来,是绝对的事实,祂自己清楚预言过;是比教义上的理论更加重要。主的再来,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路标,判断事情的依据,也是爱的主旨和交通团契的根本。
第三、祂的再来与基督徒的关系是合而为一分不开的。关于祂再来的预兆中,耶稣曾经明白的说过,祂的福音必须在祂未来之前传递全世界。祂的再来是要蒙恩得救的人,都能互爱合作。因此福音确实能以人类数百种的语言传畅,传播到不可胜数的市镇和乡村,以及许多大都市和国家里。虽然如此,尚有千千万万的人,仍未得救,未得着福音的信息。如今,要把福音传给这些人该是谁的责任?其实主耶稣已说过,你蒙祂恩召,乃是为传福音。请你看你的周围!岂不是有许多朋友、同学、同事、和亲戚在那里,只要你能尽责向他们作见证,将福音传给他们,他们就会认识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要再来吗?是的。甚么时候?我们不必知道,但是我们确知祂的再来,我们有应尽的责任,就是传福音到全世界。这是多么值得羡慕的特殊工作,我们不可忽略,更不可以为自己得到福音就满足,而隐藏起来不肯传给别人。
在主恩中长进 郑果
经文:彼得后书三章18节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彼后三1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旧年已经过去,新年已经来临。在这新年里,我们当有一个立志就是在主内的恩典之中有长进。笔者看见圣经说:「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祂,从今直到永远。阿们。」(彼后三18)特藉此篇幅,与读者共同勉励。
首先要提及祈梼
祈祷的重要如同人的呼吸,人不可以一秒停止呼吸,信徒不可以一直没有祷告。祷告是事实,祷告也是时时;信徒的生命是从祷告开始,也是到祷告结束。
祈祷是神给人的一种权利,是信徒灵程中的享受。我们在祷告的态度上不可公式化,更不可认为是重担,要认识祷告是父子交谈,是爱的交流。若有人没有好好地学习祷告,是失去了何等大的福气。
祈祷的范围越广越好,由天上祷告到地上,由世界祷告到个人,自主的工作祷告到自己的需要。在祷告的功课上,我们有了决心,态度和范围,就开始学习,日日学习,相信灵命就在两膝之间不断长进。
其次要提及读经
读圣经的重要如同人的吃饭,饭菜是滋养人的身体,圣经是养育人的灵魂。人不可一日不吃饭,信徒不可一日不读圣经。人不吃饭会饿死,信徒不读经也会枯干。
我们打开圣经的时候,当好好的祷告,读完了当自问三点:
经中有何榜样的记载可以学习?
经中有何失败的记载应该鉴戒?
经中有何教训或命令应当遵守?
经此三问,读经就不会徒然,也不会乏味。
读经得亮光是基于遵行圣经的话,遵行了头一个亮光,就会看见第二个亮光,何时停止了行道,何时就停止了亮光。例如东方几个博士,读了民数记之有异星要出现,看见了星就跟着星追求,追到耶路撒冷得知耶稣在伯利恒,追到伯利恒就找到了耶稣。他们是一步一步的启示,为奉劝弟兄姊妹,不但应该日日读经,也要常常遵行圣经的亮光,使我们生活在神的光中,被神的话语引导。聚会不专心;也要好好的祷告,为聚会求恩,也为自己求恩。
在聚会中应该学习安静等候,并约束自己的心,专心虔诚敬拜主,并听主的话语,切勿高谈阔论,或以聚会为交际场所。尤有进者,在聚会中,应关心左右邻座的需要,帮拿圣诗,帮找经文,使左右邻座觉得舒适便利。
第三要提及事奉神
真神是独一的神,是宇宙的主宰,是人类的救主,是信徒的父亲。信徒在父神面前,是站在儿女的地位,也是站在仆婢的地位;儿女应当侍奉父亲,仆婢应当侍奉主人。
信徒有肢体的事奉、祈祷、读经、奉献及为主个人的工作。肢体不可以脱离身体的事奉?就是教会对元首基督的活动,诸如祷告聚会,查经聚会、以及传福音聚会,信徒均应竭力以赴。我们如有事奉的心,不但主耶稣基督要我们在身上获得满足,我们也要在主的身上得到荣耀,如同主骑在小驴驹的身上,小驴驹从主得到荣耀。
最后要提及服事人
现今的教会有「婴孩」,有「病人」。我们不可做「婴孩」要人看,也不可做「病人」要人顾,我们应当做「护士」去服事人。已信的肢体和未信的亲友,是我们有责任关心肢体的需要,也有责任说明亲友的需要。
服事人必须有舍己的精神;盐必须消失,菜汤才有咸味;蜡烛必须耗尽,屋里才会光亮。
以上五件事是信徒的本份,是灵命长进的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