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方法拾穗
【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很困難】「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我覺得禱告很乏味。讀過一些有關禱告的書,也沒有甚麼用──我需要一些技巧上的説明,讓我也能和其它基督徒一樣享有禱告的樂趣。」說話的人名叫馬可,是一位中年的教師。他說,他成為基督徒之後,本能地知道他應該禱告,但是他每一次跪下來,想跟神說話時,腦子裡就是一片空白,以致他在禱告的操練上,愈來愈感到挫折。
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很困難,有些人乾脆採用一些現成的、印好的禱告詞;有些人則記誦一些固定的詞句,早晚背一次便了;還有些人認為,禱告一定要隨興所至,因此他們只在想禱告的時候纔禱告。禱告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能任憑我們起伏不定的感覺來控制。──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要這樣禱告】主禱文不是主自己的禱告,乃是主教導祂的門徒禱告(參路十一1~4;太六9~13))。但主的意思,不是要我們每次禱告時把那些話照念一遍,乃是要我們「這樣地禱告」(太六9原文)。主在此提供我們一個典型的禱告模式,使我們認識禱告的內容和先後次序:
(一)頌贊與敬拜:「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神的名表明神的自己;尊神的名為聖,意即尊神為聖。一般信徒在禱告時,往往被自己的需要和願望所推動,所以一開始就向神求這、求那,卻忽略了所禱告的神。主在這裡教導我們,開始一個禱告最合適的方式是頌贊與敬拜。我們每一次來到神面前,必須用心靈和誠實,向祂獻上頌贊與敬拜(約四23~24)。當我們這樣親近神自己,很自然地就被神的聖潔和尊貴所摸著,不但神的名在我們個人心裡被尊為聖,也願望人人都能尊為聖。
(二)順服與爭戰:「願你的國降臨。」當我們在禱告中朝見神,體認到神是那樣的偉大,很自然的就心悅誠服地俯伏在神的權柄底下,何等甘願讓神在我們的心中作王掌權。如此順服的心願,使我們連想到今天的地上仍然滿了背叛,甚至在教會中也往往不尊重神的權柄。於是興起一個禱告:願神屬天的國度能降臨地上,願全地都能降服于神的管治、接受神的約束。這是一個爭戰的禱告,因為神的國降臨在甚麼地方,仇敵魔鬼就得被趕出離開那個地方。
(三)同心與同工:「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旨意在天上是通行無阻的,但是在地上並沒有完全通行。當人的心意和神的旨意還不一致時,神寧可等待,而不逕自執行。禱告就是讓神有機會把祂的旨意通到我們的裡面來,使我們明白祂的旨意,因而調整我們的心意,使之與神的旨意合而為一。當神兒女的心意和神的旨意一致時,他們的禱告也就是神旨意的發表,神是何等樂意垂聽這樣的禱告,使祂的旨意得著成就。如此,神的旨意由個人而眾人,由局部而漸漸擴大,終至通行在全地。
(四)信靠與感恩:「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凡明白神的旨意、並願意為神而活的信徒,必然深切的體認:「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日用的飲食是人切身的需要,而神是創造並供應的源頭。為日用的飲食禱告,其含義一面是天天仰望、信靠神,另一面是餐餐飲水思源,向神表達由衷的感恩。
(五)認罪與對付:「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欠債指虧欠人;欠神的債即虧欠了神。在信徒天天的生活中,或是犯罪,或是該作而沒作,或是該說而沒說,這些都是虧欠神的債,所以要在日常的禱告中向神認罪並對付,纔能與神保持無間隔的相交(參約壹一6~10)。而我們與神之間的交通關係,受我們與人彼此相處關係的影響;若我們不先從心裡赦免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就會攔阻我們得到神的赦免(參太五23~24)。
(六)求告與交托:「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遭遇「那惡者」(「兇惡」的原文)的攻擊和試探。因此主教導我們,在我們日常的禱告中,消極方面要求神不叫我們遇見試探,積極方面要求神救我們脫離撒但的手。這是一個預防和求神保護的禱告。信徒不可自信到一個地步,以為任何試探都不怕,撒但無足懼;若非神的保守,斷沒有一個人能不受那惡者的害。因此我們要借著禱告,用信心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求祂保全(參提後一12)。
(七)讚美與阿們:「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這表明我們禱告的根據和目的,也表明我們禱告的存心。既然國度和權柄永遠是屬乎神的,則神必能成全這個禱告;而我們禱告的目的,是要叫神得著榮耀(參約十四13);並且我們的禱告絕非有口無心,乃是表達「誠心所願」(「阿們」的原文字義)。──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不可灰心】我們如果看以前許多禱告都得不著答應,因此就有點灰心,我告訴你,那就不是信心的禱告了。信心的禱告看以前沒有得到的禱告是一種鼓勵,一種證據,暗示我們,神答應的來到是更近了,就在前面了。從起初到末了,主的教訓和榜樣都告訴我們:應當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懇求的禱告若是沒有得到答應,就該集中以前所有的力量,繼續求神,直等到神給你應許或是成就。如果神已經聽了你的禱告,這幷不是說,禱告可以中止了,仍該繼續,只是懇求的禱告應當改為贊美和感謝的禱告。
【祈禱與心願】祈禱原是向神表明我們的心願。聖經中記許多人得凓神聽他的祈禱,每一個都是有所願而求。沒有心願就不必祈禱。如果我們所祈求的,乃是真從我們的心坎而出,則我們禱告得答應,必不如是之少。就是我們沒有專一的心願,所以,我們的禱告不過是鳴鑼響鈸而已。禱告最大的危險,就是打算舖張,學習行文的規矩。公禱的危險比私禱更多。實在「洋洋數千言」的禱告,恐怕十九都是穿鑿。恐怕我們禱告給人聽的,比給神聽的更多。許多時候,禱告的意義是很悅耳,聲音也很懇切,調兒也很合拍;然而,所有的都是為人,神不聽,也不答應;沒有心願的禱告是戲謔神,在神看來是可憎惡的。就是獨自禱告的時候,豈不是有許多的禱辭是我們所日用的,以致毫不思索,就隨口而出麼?因為話語已熟,以致聲音雖然仍舊,而心願幷不感應。這樣的禱告實是廢時──比無益更壞!
真認識神和祂聖潔、威嚴的人,必定不至如此。如果我們用清心來到神的面前,想到和我們面對面的是誰;則我們那敢虛偽。其實,我們不能禱告過於聖經所感動的。過此,都難免出于假冒。所以,禱告時最好還是讓聖靈將我們所當祈求的,放在我們靈中,仔叫我們不得罪神,學習在神前誠實。禱辭寧短,勿出于偽。至于為人代禱更是應當注意這點。許多的代禱不過是還債!因其是還債,所以,就無心願,不過奉行故事而已。所以,沒有真愛心的人,不能也不配為人代禱。當我們覺得別人的需要,像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就要誠心代禱。當我們覺得別人的需要,像別人自己那樣的覺得,則我們就要忠心代禱。就是因為沒有愛心,所以,只能以聲音禱告。我們應當與人有更多的同情,更深的聯合。願我們從今以後用口禱告,也用心禱告。願我們的禱告如同香氣達到神的面前。―― 倪柝聲
【默禱】問:環境紛擾,不能開口禱告,只能默禱。請問默禱應當注意什麼?是否可以操練呢?——金門張
答:在紛擾的環境中練習默禱,確非容易,因為環境很影響靈裡的安定和心思的集中。最好在禱告的時候,能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萬一環境實在不許可,當然神還是有夠用的恩典。經上說:“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太6:6)你可以從紛擾的環境中,進入你的裡面,把一切關在心外,而與在你心中的父相交。
起初默禱還是應當有成句的話語,如同哈拿在撒母耳記上第一章的禱告:“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因為這樣能幫助我們心思的集中,免得發生心思遊蕩,意念虛幻等毛病。我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等到操練得以成熟以後,話語的部份或者可以稍微減少,而靈的部份逐漸加多。──
江守道《問題解答》
※ 凡不能感動自己的禱告,也決不能感動神。─ 倪柝聲
※ 禱告所成功的,是比任何的工作都大。─ 倪柝聲
※ 真實的禱告,就是表明請求者的虛空,和聽聞者的富足。─
倪柝聲
※ 切實相信祂吧!祂正以同情慈愛的心情,傾聽你的禱告。世上沒有一個問題,祂不能解決;沒有一個死結,祂不能釋放。─
F.B. Meyer
※ 真正的禱告文,辭句要簡明,態度要虔敬,目的不自私,再加上信心,神一定會為你成就的。─
F.B. Meyer
※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不同的是他不任性,任其肉體的力量去作事,而是懇切的祈禱。─
F.B. Meyer
※ 我不相信在神國的歷史中有這樣的事情:用正當的靈所獻上的正當的禱告永遠得不著答應。─
克勒
※ 即使不想禱告的時候,仍定意到神面前禱告,可以鍛煉有力的禱告肌肉,大大增加我們信心的韌度。─
Selwyn Hughes
※ 世人不平則鳴,基督徒不平則「禱」。你如果覺得有不平之事,就去禱告;你一禱告,主就向你說話。─
寇世遠
※ 我們靈性之深深淺淺,我們工作之虛虛實實,與我們的禱告成正比例。─
An Unknown Christian
※ 暫緩不是拒絕。許多禱告上批著:「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神有規定的旨意,也有規定的時間。─
選
※ 問題並非在我們的禱告有多少,乃是在我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有多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纔是真有價值的。─
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