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晨更例證與靈感集錦
【清早是親近神最好的時光】聖經說:「耶和華阿!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儆醒」(詩五3)。我們若送食品(像麵包、蛋糕等)給人當作禮物,必須是新鮮的。照樣,我們與主交通,也要選擇在清晨;因為清晨好比初熟的新面,若能以早晨的光陰獻給主,靜候在主前,專心讀經、禱告,與主靈交,那麼全日的生活也就聖潔了。在清晨的時候,日間的事務還未打擾我們,我們的心一片純白。清晨也是環境最安靜的時候,人事未興,賓客未至,正好趁這像黃金一樣寶貴的光陰與主靈交。──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清早親近神是愛神的明證】清早是一天最好的時候。我們不應當把最好的時候用在別的事情上,應當把我們一天之中最好的時候──清晨的時候──用在神面前。有些基督徒是把一天的時間都花在別的事上,等到晚上最累的時候,快要到床上去睡的時候,纔在那裡跪下來讀經、禱告;怪不得他聖經讀不好,禱告也不好。我們應當學習在清早的時候,劃出時間來,與神交通,與神來往。
有一位姊妹曾說得好:「一個人愛主的心有多少,第一就看他在他的床和主中間的揀選。你愛你的床多,還是愛主多?愛床多,就多睡一點;愛主多,就早一點起來。」人總得揀選愛床多,或愛主多;你如果愛主多,你就應當早一點起來。──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沒有白吃的靈糧】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曠野第二個月時,因從埃及帶出來的生面都已吃完了,所以全會眾因肚子餓向上帝發怨言。上帝憐憫他們,每天降下嗎哪給他們吃,但降下的時間卻有限定的;不是隨己意,任何時間都可去收取。只限定在清晨尚有露水時。太陽一出來,露水上升,嗎哪立刻溶化掉,連半個也沒有。這件事說明欲吃糧食必須代價。為祛除不勞而獲暴利之觀念,經濟學者警告國人「沒有白吃的午餐」,我想,信徒也「沒有白吃的靈糧」。我們親近主及靈修以清晨最宜,因那時段腦筋清楚,時間也較充裕。一過清晨,弟兄忙於事業,姊妹則不停地做家務,難得十分鐘思想主的話,到晚上身心都已十分疲倦了,真是心靈雖然願意,肉體卻軟弱。然而為求生命長大,該想辦法克服各種攔阻。
「早起鳥兒有蟲吃」這句俗語,也是勸勉世人要愛惜光陰,早一點下床去工作。可是後來又有人補上第二句說,「早起蟲兒被鳥吃」,認為既然早起有危險,不如多睡片刻!我想這是懶惰人之藉口。(出十六)——張欽煌《小嗎哪》
【先為裏面的人尋求食物】慕勒將近去世之時,寫了一段關於他自己的經麗歷,非常寶貴。他說,他多年來每日早晨都是先禱告,後讀經。他禱告的時間是從清早起床開始,一直到吃早餐的時候;但他要禱告到一刻鐘或半點鐘之後,才能感覺神的同在。後來他把次序更換,先讀經,後禱告。讀經成為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默想神的話,從其中尋找他裏面的人所需要的食物,不到幾分鐘,他就感覺神的同在,結果就是承認自己的軟弱,或是感恩,或是讚美,或是祈求。因此他就結論說,神的兒女,每日早晨第一件事,應當先為裏面的人尋求食物,裏面的人的獨一食物就是神的話語。若是沒有神的話語,禱告就會成為空的。
【與耶穌見面事事輕鬆】石美玉女醫師湖北黃梅縣人,是中國第一位留美的女醫師,身材矮小,體重不到
【醒來大聲讚美神】王弟兄作見證說:『我有一個心願,就是早起守晨更,多次為此禱告,但是早上總起不來。每晨醒來之後,又想再睡一會,那知一睡,就睡過了頭,再醒過來,已是很晚。起來之後,匆忙漱洗,準備上班,再沒時間來守晨更。後經幾位弟兄的交通,利用幾種方法操練早起,都不成功。一次聽見一位弟兄說,當神垂聽我們禱告之時,就該感謝讚美神。我就覺得,每晨能以按時醒來,是神聽了我的禱告;我豈不也該好好的讚美神麼?於是次日早晨一醒過來,我就大聲感謝讚美神。奇怪,經過這樣一感謝,一讚美,也就不想再睡一會了。多年以來,我是一直用這方法,天天毫無困難的起來守晨更了。
【但頓的機器被】英國有一傳道人,名叫但頓(Thornton),很有學問,對於機械研究得很好。在他剛信主時,很想早起,就是爬不起來。後來他就利用一架鬧鐘,掛上一根繩子,穿過滑轆,往上面去,在上面繫上一塊石頭,再穿過一個釘在天花板上的滑轆,垂了下來,繫住棉被的四角。早上鬧鐘一響,繩子脫離鬧鐘,石頭就從上面落了下來。石頭一落下來,棉被就被提了上去,被子沒有,再也無法睡了,只好爬了起來。因他起先只用鬧鐘,鬧完還是不起來,他就不能單用鬧鐘,總得把被揭去,就不能不起來了。他這樣一連作了幾年的工夫,天天晚上把他自己所發明的機器作好,早起被蓋飛到天花板上。因他這樣管住自己,約束自己,所以神重用他,作工很有能力。
【何受恩教士】何受恩西教士,可以說是倪弟兄的屬靈褓母。倪弟兄少年時候,在她手下受過多年的嚴格訓練。何教士屬靈份量很高,由她寫的詩歌(一三二,六八)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活在主前姊妹,天天四點就已起床,拾取嗎哪,又讀經:又禱告,又交通。入睡不敢多蓋被子,怕因溫暖貪睡,不能早起。
【每天最好提早十五分鐘起床】一個好的基督徒每天也應該有研讀聖經、默想、祈禱的靈修時間。曾經有一位公司的經理說:『我今早睡過頭了,匆匆起床,烤焦了麵包,不小心將咖啡灑在西裝上,刮鬍子時刮破了臉頰,當我衝到我的車房時,鄰居的狗咬我一口,車子一直發不動…這一天亂成一團。』以此為例,我向諸位建議,清晨不要常常睡過頭,將你的鬧鐘撥得比平常早十五分鐘起床,用祈禱、讀經、默想開始你一天的生活。要有充實的一天,就得有早起的默想、讀經與禱告的好習慣。
【墮落的人喜歡晚睡】有一件很希奇,越墮落的人越喜歡晚睡,也越不喜歡早起。神定規日頭下去了,人就睡覺;日頭升上來了,人就起來。魔鬼卻鼓動人,到日頭下去了,大活動;日頭升起來的時候,大睡覺。你去看那些墮落的都市,越是到了半夜十一、二點以後,越是最熱鬧。打牌的、喝酒的、演戲的、跳舞的,各種各樣都來了。但是到了早晨應該起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起來,都在那裏睡覺。但我們蒙恩的人不可這樣,最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睡早起。
【早起是愛主的表現】有一位姊妹曾說過幾句很好的話,她說:『一個人愛主的心有多少,第一就看他在他的床和主中間的揀選。你愛你的床多,還是愛主多?愛床多,就多睡一會;愛主多,就早一點起來。』
【若要作好基督徒,就得早起】箴言廿六14說:「門在樞紐轉動,懶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懶惰的人一直在床上轉,一直離不開床。他轉到裏面去,也是睡在床上;轉到外面來,也是睡在床上。翻來翻去,就是在床上。但是,要學習事奉神,要學習作好基督徒,就得天天早起,總要清早起來。
【晚睡就不能早起】所有要清早起來的人,都得有一個習慣,晚上要早一點睡。你如果盼望晚上遲睡,早上早起,好像蠟燭兩頭燒,那是不行的。
【拾取嗎哪必須早起】出埃及記十六章,以色列人在曠野拾取嗎哪的豫表。嗎哪要在早晨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就去拾,太陽一出來嗎哪就化了。嗎哪就是生命的糧。我們今天都像以色列人一樣,是行在曠野的路上,天天也需要屬靈的糧食來供應我們,所以也就需要天天早晨起來,到聖經裏面去拾取嗎哪。
【不肯起來開門】在南印度有一窮人,負債太多,無力償還。他原是個懶漢,不會賺錢。債主們想要把他下在監裏。同村有一慈善的財主,聽說他這種困難的情形,就想幫助他。但他不願叫人知道,就在夜間帶著五千盧比,足以還債有餘,和一些食物到他門前,站住敲門。但這懶漢卻不起來開門。財主敲了一會,自念這人不配受此幫助,就回家去了。第二天早晨,窮懶漢聽見這事,非常懊悔,然而還有甚麼用處呢?神在清晨把嗎哪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必須早起拾取。基督徒不能懶惰,必須早起讀經,領受神所賜的生命糧食。否則,會過貧窮的生活。問題不是神不給,乃是人懶惰,不肯起來接受。
【頸上套餅】傳說古時有個懶丈夫,一切都要他的妻子預備,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一天,他的妻子要回娘家,住些日子才能回來,怕她丈夫懶惰,不肯作飯,她就預先作好一塊大餅,套在丈夫頸項之上,給他吃用。等到妻子從娘家回來,發現丈夫竟已餓死,再看套在丈夫頸上的餅,仍舊存在,只有靠在嘴邊的吃了一點。他的餓死是因不肯把餅轉動一下。今天神的兒女這樣貧窮,主要是因懶惰,不肯早起拾取嗎哪。
【水牛和狗】有一作工的姊妹,頂怕水牛和狗,每次遇見肥而且黑的水牛,就要立刻逃避。一次,經過一個鄉村,後面來了幾隻狗,一直向她狂吠,前面又有一群又大又黑的水牛迎面而來。那時真是把她嚇暈了,要避狗,前面有牛;要避牛,後面又有狗,路又頂窄,進退兩難,幾乎把她嚇暈,要倒下去。就在這時,她禱告說:『主,你給我生命,給我能力。』走一步,說一遍,她就這樣平安的經過十二隻可怕的水牛。這就是吸取能力。我們早起守晨更,就是藉此親近神,吸取生命的能力,作我們裏面的力量,來過這一天的生活。
【跪聽孩子哭聲】在美洲大沙漠上,有一個印第安的小孩失蹤了。眾人都怕這位小孩找不到了,於是成群出去尋找。找了許久沒有結果。最後,尋找的人全都失望,灰心回去。惟獨一人沒有灰心,就是那個小孩的母親。她說:『我要一直找他,到死不休。』她在沙漠上,走來走去,最後竟用膝頭爬行。因她的耳與地接近,聽見了小孩微弱的哭聲。她就立刻跳起來,說:『我聽到了他的哭聲。』遂即順著聲音的方向前去尋找。不久,母子互相擁抱,轉憂為喜。我們若是愛主,必會常常俯伏在祂腳前,聆聽祂的聲音;尤其早起,更是如此。
【忽而止步】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和他的一位商人朋友在野地散步。昆蟲學家忽而止步,走向附近樹林裏去,似在巡尋找一件東西;但他的朋友不知他在尋找何物。不久,昆蟲學家找到一隻蟋蟀似的小蟲,給他的朋友看,並說,他聽見那蟲的鳴聲,所以止步去找。他的朋友覺得十分希奇,那蟲聲音微不可言,他絲毫也聽不見,昆蟲學家竟廳得見。不久,他們離開野地,走在熱鬧馬路旁的行人道上。那位商人亦忽爾止步,彎身拾起一個五分的銀幣。昆蟲學家卻一直走去,絲毫也未聽見那銀幣落地之聲。由此可見,甚麼樣的人就聽甚麼樣的聲音;屬世界的人就聽見世界的聲音,屬神的人就聽見神的聲音。一位愛主的基督徒會聽裏面神微小的聲音,並且必定早起先聽神的聲音,不願在此之先聽到世界的聲音。
【先調正中音】一日清晨,一位主的僕人進入一座大禮拜堂,在內默讀主的話語,向主禱告。不久,聽見大風琴那裏傳出琴聲,先是單音,再是一句,後是一首。他就走到大風琴那裏,看看聲音從何而來。原來有位修琴的人,正裏調音。於是這位神的僕人就問他說:『這樣大的一個風琴,上面琴子如許之多,你怎樣調音,能使它們和諧呢?』修琴的人回答說:『我先將最中間的“c”音調到正確,然後再使其他的琴子都與它調和。』信徒必須早起,與神親近,同祂調至和諧,然後才能在一天中和所接觸的人、事、物和諧。戴德生也說過:『那有先開音樂會,然後才調和樂器呢?每天讀經、禱告,先與神調和,然後再與人見面辦事。』
【先見神的面〕神在英國大用的僕人司布真先生,一生非常看重早晨與主交通。他說:『熱心愛主的人,都很重視早晨與主交通,他們有一規律,沒有看見神的面,決不先見人的面。』
又有一位主的僕人說,每天最早的三十分鐘,是個人與主交通的時候。在我尚未聽到別人聲音之前,必須首先聽到主的聲音,就是我所愛的妻子,也是不能例外。當然我更不能先將我的腦子裝滿無線電收音機聲,或新聞報紙之後,才再進到神的面前。同時一天之中,只有這一次的禱告是不夠的,須在一天之中時時回到主前,不過清晨的三十分鐘乃是全天最好的時間,最易與神交通。
劉教士(Miss Groves)說,一個人愛主的心有多少,要看他在床和主中間的揀選。揀選愛床多,就多睡一點;揀選愛主多,就早起一點。劉教士到死沒有一天是在五點以後起床的,幾十年前都是這樣。
【清早是親近神最好的時光】我們若送食品(像麵包、蛋糕等)給人當作禮物,必須是新鮮的。照樣,我們與主交通,也要選擇在清晨;因為清晨好比初熟的新麵,若能以早晨的光陰獻給主,靜候在主前,專心讀經禱告與主靈交,那麼全日的生活也就聖潔了。在清晨的時候,日間的事務還未打擾我們,我們的心一片純白。清晨也是環境最安靜的時候,人事未興,賓客未至,正好趁這像黃金一樣寶貴的光陰與主靈交。─
張志新《七筐零碎》
【不把「糞」的時間給神】莫勒有一次住在一位弟兄的家裏。他在六時起床,但那位弟兄比他更早起來了。他希奇這位弟兄起得這麼早,那位弟兄說:「利未記上說,不可將牛羊的糞獻在祭壇上,所以我不把『糞』的時間獻給神。」
【要養成靈修生活的好習慣】從前有位學者,他的書房的地面上有個窟窿。他每天踱著方步念書,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便要把腳放低一點,以免摔跤。日子一久,成了習慣,他也不再覺得有甚麼高低不平了。一天,他不在時,他母親吩咐僕役把書房裏的窟窿填平了。第二天,這位學者在踱方步時,又走到那原來有窟窿的地方,忽然覺得腳下的地面高了一點,吃了一驚,低頭一看,原來是那窟窿填平了,便感嘆地說:「習慣的力量竟是這樣大呢!」從這個故事看來,我們若能養成靈修生活的習慣,天天按時守晨更,就會不覺得難為了。
【勤勞的蜜蜂】一位英國的生物學家,曾調查過蜜蜂的生活,他作的統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