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的人生例證與靈感集錦
【人沒有德力】今天人不是講德、智、體麼?頂希奇,在中國辭書裏有「體力」、「智力」,卻沒有「德力」這個名詞。聖經也說,人是無力行善的,因為人是已經壞了!汽車行駛,需要汽油;電燈發光,需要電力;你有體力、智力,你卻沒有「德力」!這就是你今天無力行善的原因。禮教、教育和宗教,都不能給你「德力」以行善,惟有當你接受耶穌作救主的時候,祂就要在你裏面成為你的「德力」!─《恩言》微
【輸掉樓房】上海有個大財主,建造一座宏偉壯麗的大樓房。建造之初,設計周密,可能發生的危險,一一加以豫防。首先他想上海狂風暴雨之後,容易積水,於是就把樓房的地基作得很高,即使全市成為澤國,水也不會進入他的樓房。他又想到火災可怕,大量採用防火材料建造,萬一不幸一隅失火,不至延及全部。所有向外窗戶全裝堅固鐵條,大門也裝一層鐵柵,每晚鎖閉起來,任何強盜無法進入。種種防備極盡能事,在他認為牢靠無虞。那知,一個晚間,他在一處賭場,賭博大輸,最後竟把那座樓房輸掉!人對罪惡無法防備,罪惡一來,人就軟弱如水,無法抵擋。
【能與不能】赫然一張標語躍入眼簾,標語上寫著:「你能不吸煙,謝謝!」我不能不說那是種類似當頭棒喝的震憾,我的心確然被這短短的標語所驚懾。這標語與「嚴禁吸煙」相比,目的相同,態度和訊息卻有天淵之別。後者表現出來的強勢、兇氣和官僚作風,不但叫吸煙者倒吸一口氣,就連一般善良老百姓看了,都要毛髮豎立,如入軍營重地。「你能不吸煙,謝謝!」多麼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標語!神讓人「能」遵訂祂的旨意,人卻選擇「不能」;神讓人「能」效法祂公義、聖潔的形像,人卻選擇「不能」;神讓人「能」擁有一顆善良、純淨的心,人卻選擇「不能」;神讓人「能」為自己營造豐富、喜樂的生活,人卻選擇「不能」。「能」與「不能」之間,一念之隔,結局卻相去千里。─《導向雜誌》黃友玲
【隨波逐流】釣魚的人,常會看見魚逆流而上,不管水勢多湍急,活魚總是逆流而上,只有死魚才會隨波逐流,隨流而下。沒有生命的人就像死魚一樣隨著世界風俗和潮流漂來漂去。
【外面作的不是,裏面作的才是】病人:『醫生,我的工作壓力太大,已經使我接近精神崩潰的邊緣,再不治療,我一定會得神經病。請問醫生,我該如何?』
醫生:『你如果笑口常開,就不會得神經病。』
一段時日後,病人再去看醫生。
病人:『我照作了,可是四周的人都當我是神經病。』
【失業臺北人有四成五有憂鬱症?】年關難過,誰最憂鬱?董氏基金會調查,十二歲以上的臺北人,每一百人就有十八個人憂鬱到需要專業人士協助,尤其無業者承受沒有工作的壓力,高達四成五的人需要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幫忙一掃胸中鬱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這份在去年七、八月收回的二千七百六十一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各行各業的憂鬱排行榜,以無業人士、攤販、待業人士依序佔最憂鬱的前三位,憂鬱程度最低的是軍公教人員及公家機關雇員。
調查人員用憂鬱量表來評估受訪者的憂鬱程度,葉雅馨說,發現有三成以上的無業人士、攤販、待業人士非常鬱卒,需要專業人士協助,尤其無業人士更達到四成五以上。
分析教育程度與憂鬱的關係,不識字的臺北人有近三成七的憂鬱程度嚴重,有待專人協助,憂鬱程度達飽和的比率近一成;而學歷在國小以下或僅識字者,也有二成憂鬱程度嚴重,需要專人協助者也近一成。
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葉雅馨說,由於鄰居七嘴八舌及指指點點或是與鄰居溝通不良,使受訪者特別敏感,容易產生憂鬱。
【隨波逐流】隨從『今世的風俗』,就是隨從『世界的時代』或『世界的潮流』,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摩登』、『時髦』。人若隨著這個時代、摩登、潮流,就證明這個人是死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一條小溪,那些枯的樹葉、樹枝,都是隨著水往下流;但是小魚卻是衝著水流往上游,因為牠們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