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宗教信仰例證與靈感集錦

 

【信得最划算】一位青年就讀于香港某專上學府。這間學院每年均舉行兩次「基督教週」,讓一些無宗教背境的學莘也能接觸到福音。同學們除了修讀主要科目之外,也要修讀一些宗教和哲學的課程。學院內有不少熱心傳福音的教職員,在課餘時間與學生討論人生的問題。

在一次基督教週之後,一位老師和他班上的應屆畢生談及信仰和聖經的真確性,看看他在過去幾年有否思想到這些問題。這學生毫不猶疑的回答說:「你不必向我傳福音了。經過幾年的浸淫和修讀了世界各宗教比較學之後,我決定信奉X教了」。

老師聽了之後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宗教呢。他回答說:「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在比較各宗教對信徒的要求之後,我覺得X教的要求最低,既不用每星期日上教堂,又不用每日讀聖經和禱告,飯前也不必先禱告,最好還是不必強迫奉獻。我每年一次去XX廟上香還神便足夠了,所以這個宗教的要求最低,信得化算」。這老師聽了之後不斷搖頭歎息,原來香港人是那麼現實的,連選擇信仰那一個宗教也要看是否得益最大,付出最少。

今天我們信主是否因為可以得到免費救恩,將來可以上天堂才去信呢?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蘇美靈《故事百感》

 

【保不碰壁】菲島某地有一個專供人敬拜的地方,是一個宗教大本營,不論你是信仰哪一個宗教,都可以找到參拜的物件。第一個地方是專為佛教徒而設的,有香火爐、燭臺、觀音像和佛像,還有跪墊和簽香油的地方,所以佛教徒可以到這裡來。第二個地方是道教的,有道士在旁為客人解簽。第三個是為回教徒而設的,有教主之像,有特製的圓帽給男教徒戴上,另有紗巾為婦女而設,更有水盆給教徒洗腳。第四個是印度教的地方,有無數的神像、有雄性和雌性的,一對一對安放在不同的角落。這些像製造得非常精美,很有藝術感,顏色鮮豔,使人看見了不期然再想看清楚一下。第五個是天主教的地方,有聖母像、聖水、蠟燭、插花地方和跪墊。另外一個是基督教的,有十字架,捐獻箱和聖經。最後一處是安放所有宗教的神像的,包括觀音菩薩、維施那、聖母、老子、孔子等……。然而最多人去的地方竟然是最後一個,因為許多人說,在這麼多宗教中,人人都宣稱自己所信的是真的,但眾人都不知道那一個才是真的,不如敬拜所有神像,那麼一定不會碰壁。在這些神佛之中,一定有一個是真的,所以拜了絕對不會吃虧。我們或者說這些人是迷信的,但可否想想在很多基督徒中,也有不少人每年去黃大仙求神問卜,去看相、看掌、看風水、甚至去求泰國的四面佛,或者仍祭祀鬼神和祖宗,若求得一支上上簽,還會返去教會感謝神!

經訓:「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四10)。——蘇美靈《故事百感》

 

【朝聖】有一位香港遊客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去星馬泰作十一日豪華遊。出發之前,鄰隊告訴團員一些旅行須知和簡單介紹一些要去的地方。當這香港遊客來到馬來西亞吉隆玻機場之時,看見機場大堂人山人海,他覺得很奇怪,因為聽聞馬來人並非十分富有,但在機場候機的人大多是馬來人,在旅客中很多是年過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心想,難道馬來人七十歲帶著拐杖仍要出外旅行?再留心看看他們的行李,除了箱子和帆布袋之外,還有煮食用的鍋、炭、麵粉和乾糧。這些人又不像是外國移民。他再忍不住了,便去問他們究竟到那裡去,因為還有一些是年紀老邁連坐也不能坐的,要臥在床架上讓人抬的。原來這些都是前往沙地亞拉伯麥加朝聖的人。他們的教義說,如果他們一生能到達麥加或麥底那一次的話,保證一定可以上天堂享福。所以馬來人不論如何窮困,用盡畢生積蓄,死前都要去一次,就算死在麥加也是值得。

這些回教徒的信仰和他們的生活是一致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照著他們的可蘭經所教導的。而他們對於那教導他們的宗教領袖也絕對服從。他們更加以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為榮,嚴守律法所要求的。但試想一下,我們自稱為基督徒,我們的言、行、思、態能否活出基督的樣式呢?我們的宗教是否生稍大的點綴品呢?

經訓:「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詩一二二1)。——蘇美靈《故事百感》

 

【聖經說沒說】有人對一位牧師說:“聖經告訴人,只有基督教能使人到天堂去,似乎太不公道了。”
   牧師回答說:“聖經並沒有那樣說。在聖經裏面只記載著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一四:6

 

【南洋土人用傘不展開】昔日南洋有一華僑歸國;臨行之時,土人送他許多禮物,幷且請他回來時,送些中國産品給他作個紀念。這位華僑同到南洋送他一把中國雨傘,對他說道:『雨天若拿這傘出門,不會被雨打濕。』土人非常高興,每天等候下雨。果然一日天下了雨,他就拿傘出去,好像步兵拿槍一樣;雨不斷落在他的身上,他就把傘靠左、靠右、向前、向後都試一試,仍然一身淋雨。他很懊喪去見那位華僑說:『你的雨傘不靈!你說雨天拿傘出去,不會被雨打濕;但是你看,現在我的滿身濕透,好像落湯之鶏。』華僑聽了很覺好笑,解釋說:『你的用法錯了,必須展開纔可以。』於是走了出去,把傘展開,站在雨下試試給他看看,他才恍然大悟。效法耶穌行爲不能叫你得救,要口裏認耶穌爲主,心裏信祂從死墓復活,就必得救

 

【世上那有五腿的驢】數百年前在德國有四位天主教徒,他們都是侯爵,爲要追求實在得救憑據,決定前往羅馬城;經歷風霜辛苦,朝見教皇,教皇賜給他們四個包裹,告訴他們說:『包內有最寶貴的聖跡,這聖跡就是你們得救的憑據。』四位尋求得救的侯爵,非常高興,一路歌唱回去,中途住在客店。不多時,又有一位尋求得救的人,從教皇宮裏出來,也是得個包裹作他得救的憑據,也是住在同一客店裏面;晚上聽見隔壁房內,有人跳舞唱歌,原來就是四位侯爵得著得救憑據之後,歡樂過夜。侯爵們告訴他說:他們所得聖跡,乃是四隻驢腿,每人一隻,這驢就是耶穌進入那路撤冷時所騎的。另一客人也就同到自己房內,打開包裹一看,不料,他的聖跡也是那路撒冷的驢腿!他就嘆氣說:『哎呀!世上那有一驢五腿呢!這是耶路撒冷的驢嗎!縱使就是主耶穌騎過的,這朽枯之骨,汙穢之餘,那能作我得救的憑據呢!」說罷立即棄掉。

 

【回教教主屍身仍在墳墓裏】有一位傳福音的,在北印度某村,到集市上講道,講完之後就有一位回教徒說道:『先生,你講的是不錯,但是你們缺少一件。』傳道的人道:『我很喜歡知道,缺少那一件?』回教徒說:『我們能到麥底納朝拜聖墓,你們耶穌的墳墓,在耶路撒冷卻是空的。』傳道人答道:『這正是和他種宗教不同的地方,穆罕莫德死了,他的屍身仍在墳墓裏,各宗教家各哲學家也全在他們的墳墓裏,惟有耶穌基督不在墳墓裏,他已經復活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完全在他手裏,她的國,是包括各國各族各種人類全在內,這就是基督教的特色。』 編者按:論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的古書中從未提到葬他的事,只有人拜他的骨頭,沒有任何佛教徒說釋迦牟尼復活了的。穆罕莫德死於主後六百卅二年六月初八日,他享壽六十歲擻詼麥底納Medina。每年有千萬回教徒在那天去到他的墳墓前朝拜他,他的身體仍在墓中。

 

【醫生太多】有一張有趣的圖畫,畫名叫做「醫生太多」!畫中央是一張著大口的病人,下面注著:「有病的世界」。四圍畫著一大堆醫生,拿著調羹預備灌藥。這大堆醫生看來都是當代各國的領袖,他們有的在批評,有的觀望,形形色色,這是現今世界的一幅寫照。現今世界如病人,並不在病的本身,而是在醫生和藥方太多,而且各堅持自己的藥方。─ 陳樹詳《喻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