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真理的看法例證與靈感集錦
【不同的見解】經文:“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 4:4)
有一天兩個小孩跟母親到公園去玩。過了一會大的孩子很生氣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個鬼地方一點也不好玩,連花上都長著刺。”
小的孩子卻蹦蹦跳跳地來到母親的跟前:“媽媽,這個地方真有意思,連刺上也都有美麗的花。”說著,便把一朵玫瑰指給母親看。
母親說:是啊!你們長大後對待生活,要把刺藏在花的下面,這樣你們才能感到快樂,若是天天只注目在刺上面,那麼,愁苦就會和你日夜相隨。你仔細想過沒有?我們在天上的主耶穌,甘心降生人間,但世上倒佈滿了刺,迎接祂的是一頂荊棘編成的冠冕。可是我主耶穌絕不計較,他每天都在刺上採花,所以祂是這樣快樂,勇敢,不怕艱難險阻。甚至反倒安慰我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 14:1)。“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 15:11)
我們再看看當日的保羅也是一個善於處世的人。讓他自己說話:“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時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保羅所信靠的主,也是我們今日所事奉的主,為何他能隨事隨在都得了秘訣,為何我們就辦不到?問題是在於保羅無論在任何景況,都能靠著主的力量,學會了“知足”這門功課。
求主加倍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在這門功課能多加運用。則我們的人生定必有一番徹底的改觀。──《為甚麼要用比喻》
【須先破除偏見】有了偏見的人,很難推動事工進行的。工作的進展的第一步往往是先破除『偏見』,然後可以發動的。當雅各詹遜爵士(Sir James Simpson)未發現哥羅仿(chloroform
CHCL3編者註)能作麻醉藥之前,被視為魔鬼的誘惑工具,但當它用在婦人臨盆的麻醉過程當中,卻可以減少人的痛苦。所以堅持『偏見』的人往往會坐失了許多應得的福氣的。──《每日研經叢書》
【堅持己見】四個傳道人在辯論著一連串的神學問題
三個一直跟其中一個意見不一樣而對立. 一天這個傳道人決定要向至高者呼求和上訴.
“神啊
在我心裡我確知我是對的
而他們的觀點是錯的
求禰賜我一個徵兆
以致他們可以知道我明白禰的律法.”
就在那一個美麗而陽光普照天空中
一片黑雲飄來在四個傳道人頭上
隆隆一聱而立刻消散.
“這是一個從神而來的徵兆
我知道我是對的.”
但其他三個不同意
指出這只是在一酷熱天氣中的一個雷雨雲吧.
傳道人再祈禱: “神啊
我需要一個更大的徵兆去証明我是對的
而他們是錯的
更大的徵兆吧!!!”
這次
四朵黑雲從四方出現
直飛碰撞在一起
一道雷電把這四個傳道人所站之處十呎以外的一棵樹擊倒
這片雲便立刻消失.
“我說我是對的”那孤獨的傳道人說.
但其他三個說: “沒有一件事是不可以用大自然來解釋的.”
那個堅持己見的傳道人再求: “神啊…”
天空立時變得漆黑的
地在震
而天上有一個深沉的聲音說
“他…是…對…的.”
傳道人就義著腰說: “怎麼樣?”
“怎樣? 現在是三比二!”
【見解因立場而異】在張老師月刊中曾與這麼一個個案──當孩子從考場走出來,傷心哭起來,家長都覺很難過;當孩子說數學題目大都是以前沒作過的,家長都動容的叫起來:『豈有此理,參考書、模擬靠沒有題目,教孩子怎麼作!』在另一邊,出題老師很高興聽到別人的評論:『今年的數學試題出得不錯,很能夠測出理解力。』試題出得很成功,不同立場不同的見解,但是自私卻容易使人失去正確的立場。──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看人看事不可以自我為中心】曾有某校為畢葉典禮而分配工作時,結果某
【不看櫥窗不感興趣】慕迪講道喜歡用故事作比喻。一位不信神的新聞記者常常批評譏笑說﹕“
【成功與失敗的分野】一家皮鞋公司派遣職員到非洲去發展業務,他一下飛機就非常失望,心想在這裏推銷皮鞋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發現當地的人民不穿鞋子,所以認為根本不可能。結果業務就真的不如理想,很快的就辭職他去。其後公司又派了另一位職員前往,但他下機時就很開心,因為發現非洲人多數不穿鞋子,他認為賣鞋生意大有可為,結果賣鞋生意一日千里。試想,什麼原因使他門二人有此分別?――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見解,產生不同的結果。一個人若征服不了自己的內心,就不能真正征服環境。
【要看那看不見的】英國有一個名將,就是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有一次他要擴建房屋,就跟鄰舍商量,可不可以將附近地皮賣給他,但是這個鄰舍不願意。過了兩年,鄰人因有急需,就找人跟公爵商量,表示願意把地皮賣給他。公爵的管家趁機殺價成交,本來值一千一百鎊的地皮,現在八百鎊就買下來了。一殺價就便宜了三百鎊,管家高高興興地來見公爵說:「我今天替你做了一件便宜事,這塊地皮,經我殺價的結果,一千一百隻賣八百就成交了。」公爵聽了這話,就說:「朋友,你以為替我賺進三百鎊嗎?我告訴你,你卻把我的名譽用三百鎊輕輕的賣出去了。這件事外間傳出去說,這個公爵趁人之危,佔人便宜,你想我的名譽僅值三百鎊嗎?」說完立刻補簽一張三百鎊的支票,叫管家趕快送給鄰舍。這個見證告訴我們,今天一般人只在看得見的世界裏面賺進一筆,在那看不見的世界裏面損失了多大,卻從未想到。屬世的豐富,常常帶來屬靈的貧窮。只是看那看得見的,沒有看那看不見的,何等可憐!
【見識因長大而異】哥哥十幾歲時,喜歡把鬈髮留得長長的。很多女孩子喜歡他那個樣子,爸媽卻想盡方法叫他剪髮。中學畢業前一星期,他們央求哥哥剪了髮才去拍畢業照片,他怎麼也不肯。現在,哥哥是個生意人,有三個兒女,上班時穿戴整齊,頭髮剪得很短。一次家庭聚會時,我們一塊兒看舊照片。「我的頭髮看起來實在不像話,」哥哥指著他的中學畢業照對爸媽說,「你們那時為什麼不叫我去剪髮呢?」〈編者按:使徒保羅說,「我作孩子的時候,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林前十三11),我們的生命長進到一個地步,自然就有不同的見識。〉
【兒子眼中的父親】六歲:「爸爸真了不起,甚麼都懂!」
十四歲:「好像有時候說得也不對…」
二十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陳腐不堪。」
三十五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四十五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商量商量,也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在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六十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主耶穌的看法和人不同】有一天,「主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可十二41)。主所看的,和人所看的不一樣。人是看看得見的,主是看看不見的;人看的是那看得見的錢財,你奉獻了多少?主卻看那看不見的東西,就是你愛主的心,到了什麼地步?人所看的是數量多少,看投入的有多少,越多越好;主所看的是保留多少,看那該奉獻而沒有奉獻的有多少,越少越好。─
寇世遠《屬靈的耳目》
【看法不同】中國人把兒女當作私產,隨意處置;西方人把兒女看作是神託管的。
【媳婦與女兒】有二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歎息道:「他實在夠可憐了
娶個媳婦懶的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兒呢 ??」
「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
**
試想: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
【黑點】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麼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
試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
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
其實每個人必定都有許多的優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危機就是轉機】炎熱的夏天,有對兄弟背著沉重的商品,辛辛苦苦爬過一座山嶺,準備到另一個村落販賣。
熱得受不了的哥哥,擦著滿身大汗對弟弟說:「哎唷!太熱了,以後再也不要到這種鬼地方做生意了。」
弟弟笑著回答:「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樣,我想這座山如果再高一些,那該多好!」
哥哥不以為然,抱怨地說:「山這麼高,那麼辛苦,如果低一點就可好行了。」
弟弟說:「如果山很高的話,許多商人都會知難而退,那麼剩下我一個人,就可以多做一些生意,賺更多的錢了。」
哥哥聽了後,對於自己的無知與抱怨而感到慚愧不已。
有時危機真可以是轉機,就在乎你用甚麼觀點去看。
【自己的眼睛有問題】曾經有一個人,他的太太喜歡畫畫,可是有一天他突然不欣賞他太太的傑作,一直批評他太太的畫顏色不協調。不但如此,他總覺得自己的房子似乎傾斜點不正。
※ 瞎子、聾子、歪脖子三人去看戲,過後各自批評一番,瞎子說:『唱工不錯,做工差。』聾子說:『做工不錯,唱工差。』歪脖子說:『唱工和做工都不錯,戲台歪了點。』人的看法太主觀。
※ 看順眼的,就說:『這女孩子很活潑。』看不順眼的,這女孩子很輕浮。』
※ 對於不太愛說話的人:『老實』,『死板』;對於愛說話的人:『口才很好』,『油腔滑調』。
※ 馬克吐溫說:『當我十四歲時,覺得父親實在幼稚無知,甚至我不願與他生活在一起;到我二十一歲時,我發覺他進步驚人,似乎樣樣都高明了。』其實是他自己見識增多,故對他父親的看法也不同了。
※ 某皮鞋公司派人去非洲考察有無顧客,其中一人報告:『沒有希望,他們都不穿鞋。』另一人報告:『大有可為,這裏的人都沒有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