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良心例證與靈感集錦

 

【基督徒的良心】我還未曾看見一個基督徒,他的良心未曾受過徹底的對付,而能活在神裏面的。就像人若不經過二層樓的樓梯,是無法進入第三層樓一樣。在這裏原諒我說幾句痛心的話。我曾觀察過不少的基督徒,看他們學習的工夫不能說少,為著主的緣故,也的確肯吃苦捨己,費財費力,熱心救人。但是一和他們談到屬靈實際的事,就判若兩個世界的人,彼此的言語好像是不通的。最大的原因是他們在良心的感覺上不靈,非常遲鈍,甚至像是麻木沒感覺的。─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良心的譴責】從前外國有一間搭工廠,有一千多工人,全廠的機器發動力,是靠蒸汽推動的。有一座龐大的發動機和大鍋爐,有兩位燒煤炭的工人。有一天,那燒火的助手辭了職,另一位失業青年到那工廠求職,司理就聘他充任燒火的助手。這青年因為年少氣盛,對於燒火主任的命令未能完全服從,因此,主任對他沒有好感。日子久了,對他漸生恨惡之心。

有一天,兩人因小故口角而相爭起來,主任拿著鐡器,向那青年人的頭打下去,因為用力太重,就把他打死了。這事發生後,當時燒火房中,並沒有第三者在,所以並沒有第三者知道。但律法上規定,殺人是要償命的。這燒火主任想設法逃避法律的裁判,焦急非常。忽然想到,這燒火的鍋爐是相當龐大,可以把青年人的屍體放進爐裡燒,多加煤炭,務令屍體化灰為止;於是他就這樣做了。他以為人不知,鬼不覺,便可以逃過法律的裁判了。

這事以後數天,廠中發覺青年人沒有上班,查問主任,他推說不知,只得報警存案了事。但這燒火主任做了這事以後,心中常覺不安,後悔不應太過撞火,以致殺害生命,良心在譴責他。於是漸漸恐懼起來,精神有些失常,當他打開爐門要添煤炭的時候,好像看見青年人的臉孔在火爐裡出現,他的心更是恐怖。下次添炭的時候,又見那臉孔出現,一個多月都是這樣。他的心裡想,這不過是我的幻覺吧了。他就想了一個方法,要忘了那個印象。

他請了六個月假,旅行許多名勝地方,在外埠居留一些時間,以為這樣便可忘記了那腦中的惡印象,假期滿了,他恢復工作。當他把爐門打開的當兒,豈料那青年人的臉孔,仍在爐中出現,他的驚恐的心情比前更壞了。他想,不幹這行業,生活有問題,幹下去精神痛苦,心情難過,目前只有暫時工作。有一天,他在睡午覺的當兒,卻發夢囈,口中在說著夢話。他的一位同宿舍的同工,聽見他說夢話,引起了好奇心,靠近些要聽他說什麼。豈料不聽猶可,一聽就嚇了一跳,這燒火主任說些什麼呢?他說:「我殺死裡頭,放在爐裡燒了,我殺死他,放在爐裡燒了……」,還不歇地繼續說著:這位同工便去叫司理來聽,司理聽了,便去叫員警來聽,員警聽了,便記錄下來,後來把使叫醒,帶他到法官前控告他,他為著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和精神的痛苦,便全部供認了。

由於上面的故事,可得著下面的教訓:

①古語說得好:「一朝之忿,忘其親及其身」。所以一個人要「調養怒中氣」,「三思而後行」,才不至於闖禍。在發怒時,不要太衝動,當平心靜氣思想一下,方不致後悔。許多人好逞一時之氣,等到鬧出禍事來時,卻又大大的後悔,那時卻遲了。「百忍成金」這句話,真是具有至理存在的。俗語又說:「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這也是至理名言。主耶穌說:「忍耐到底,就必得救」。這句話不單是指基督徒的靈魂而說,其實凡事忍耐到底,肉身上也會從禍患中和是非圈中拯救出來。

②忍耐包括了服從。能有忍耐的人,才有服從的美德。這青年人因為少了忍耐,所以沒有服從。其實在職務上,下級服從上級是應該的,沒有了忍耐和服從,結果就害了性命。

③犯了罪的人,雖逃過了律法的裁判,卻逃不過良心的譴責。肉體雖然暫時自由,但精神上卻痛苦萬分,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憂慮,沒有一時的平安。聖經上說:「罪惡的工價就是死」,這話是不錯的。若因犯罪而致肉身不自由,良心不安,不若「凡事忍耐」,寧可吃虧,而獲得肉身的自由,良心的平安,精神的快慰為更好了。——蘇天佑《故事深思》

 

【良心如敏銳的警鈴】報載有位英國人在一九四○年偷了藥房的一瓶香水,四十三年來,她的良心日夜不安,耿耿於懷。最近終於連本帶利歸還藥房,她說:「自從偷了香水之後,這件事一直成為我良心的負擔。」良心的控告,就像敏銳的警鈴,一旦人犯了罪,它就響個不停。「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箴二十:27)。人的靈裡有良心這一部分。神給人良心,就是為著定是非。所以羅馬書第二章第十五節稱良心是「是非的心」。良心在人的裡面給人感覺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神所稱義的,什麼是神所定罪的。人若行神所稱義的,所以為是的,良心就感覺坦然、平安。人若行神所定罪的,所以為非的,良心就感覺不安,有控告,有虧欠。——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沉重的一袋泥】從前,在巴格達有位回教國王(Caliph of Baghdad回教稱其王為Caliph),在他的花園牆外,有塊小農田,屬於一位窮寡婦所有。王需要這塊地,用來擴增他的花園;這窮寡婦也需要這塊地;於是王就打發他的士兵,從這寡婦手中強制取得這塊地。

這窮寡婦十分悲傷,向法官控訴,以示抗爭;但是所有的法官都很懼怕主,不敢作此反對他的事。

最後,有位老法官伸出援手。他去見王,對王說:「王阿,請許可我,從你的新花園取一袋泥土。」王立即答應了。當這袋泥土滿了時,這位老法官又去見王,對他說:「請你來幫助我,將這袋泥土,搬上我的驢背。」王答應派一士兵前往幫助;老法官則說:「作這工作必須你自己來幫助我。」

王試著要去搬動,發覺這袋泥土如此沉重。老法官便藉此說道:「王阿,假如這袋泥土對你似乎如此沉重,那麼你從窮寡婦那裡取來的土壤在你的良心上該有多重呢?」

照樣,基督徒若作了不義的事,良心就會覺得沉重。這個沉重的感覺壓著他,叫他非得承認並離棄那些違背良心的事不可。——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只好去向X師母認罪】X弟兄作見證說:我得救後不久,就開始站講臺。有時心中有虧欠,我就覺得不容易站到講臺上去。至少有十次,我不能走上講臺去,不是因為臺階高,乃是因為我記起早上對X師母的態度不好。眼看再五分鐘就要上講臺了,只好去向X師母認罪。但心裡頂難為情,臉紅到脖子。X師母已經來聚會了。我只好請她出來,向她認罪。她說,過去了,沒有事了。這樣我才能上講臺講信息。否則我的良心有虧,就很難在聚會中站起來,因為至少我的良心有了一個小洞。請看燈管,如果上面有了一個小洞,它就沒有用了。若是在我的良心上有一個洞未蒙主血遮蓋,我就沒有膽量站起來。

有時,有人問我說,我是一個完全的人,乃因我是被血所潔淨的。你試看,假如你今天對人說了謊話,不是一個大謊,只是小小的一個謊,而你來到聚會中,如果你能站起來,那你就是一個假冒的人。——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無權進門落坐】俞成華弟兄是一眼科醫生,在生命上學的功課多。當他敲門的時候,門已經開了,如果主人不說「請進」,他還不准去。為什麼?因為他說:「我無權進門,那不是我的家。等到這家主人表示歡迎,得到他的許可,我才能進去。」他又說:「當我進門以後,如果主人沒有請我坐,我就不坐;因為我無權落坐。主人要我坐這個座位,我必定坐這個座位,我無權坐另一個座位。還有更進一步,我是無權東張西望,或是隨意拿起一些書,或進入別的房間。——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為未赴會感覺虧欠】一次香港教會為著建築會所,特別召集一次禱告聚會。汪姊妹極其阿門這事,也預備要去參加。可是那晚她在某人家裡,一位弟兄屬靈方面有了難處,需要她給應時的説明,也就耽誤了禱告聚會。事後她覺虧欠,就對一位負責弟兄認罪說:「我犯了無可挽回的錯誤,請你們赦免我罷!」那位負責弟兄聽了,一時莫名其妙。她就繼續地說:「昨晚為著建築會所,特別召集禱告聚會,我是極其阿們的,也是預備要來參加的,我竟沒有參加,實在非常虧欠;」她的這樣認罪,乃是出於真誠,良心的不安,可知她的深處感覺敏銳細嫩,如詩篇第五十一篇六節所說:「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只能作這不好不壞的人】X弟兄說,在我們實際的經歷上,要把良心對付得清清潔潔,往往會有過及的情形,就是把良心對付得過敏了,甚至過敏到近乎軟弱,甚麼都不敢動,都不敢作。一動就覺得虧欠,一作也覺得不平安。這好像有點太過,但在初期學習對付的時候,卻是必須的。

在一九三五年,是我個人對付良心最厲害的一段時期。那時我好像有點發神經一樣。比方我到別人家裡去的時候,走進門口,若人家不來開門,我就不敢開門進去。等到進入客廳,人家沒有請我坐,我就不敢坐;若是坐下去,裡面就覺得這是侵犯人的主權。就是有報紙擺在面前,人家沒有請我看,我也不敢看;若是看了,裡頭也覺得這是侵犯人的主權。那時我寫一封信,總要寫五、六次。寫一次,覺得其中有的話不準確,就撕了再寫;寫好了,又覺得有的話不合適,又撕了再寫。那時也不敢和人講話,一講就覺得有錯,不是不準確,就是多說了,不對付就過不去。

記得有一次,在上海我和一位弟兄同住在一間小房間裡。我們洗臉都是要把水端到房間裡來洗。那個房間很窄,就是非常小心,也總不免要把幾滴水,濺到別人床鋪上去。那時我也常把水濺到那位弟兄床上去。雖然過一刻水就幹了,實在說也不能算是罪,但是我的良心就是不平安,就是感覺虧欠,只好向他認罪,賠不是說:「弟兄,請你赦免我,我剛才把好幾滴水濺到你床上去。」剛才這樣認過,良心又不平安了,明明是三滴水,怎麼說好幾滴?只好再認罪。到了下午,不謹慎,把他床底下的皮鞋碰了一下,良心又過不去,又得認罪。可說天天從早晨到晚上,就是對付這樣的罪,對付得那位弟兄十分不耐煩了。我也真是不好意思再認了。但是不認又實在不行。有一天,又有一個虧欠,想向他認罪又怕他不耐煩,不認又過不去。到了晚間吃完晚飯,他要出去走走,我說,我也出去,同你走走。我就找機會對他說:「我又有錯了,請你饒恕我。」那位弟兄就說:「最不好的人是作錯了不認錯;最好的人是不作錯也不認錯;不好不壞的人是作錯了又認錯。」我聽了心裡說:「主阿,憐憫我,最不好的人我不願意作;最好的人我又作不到,我只能作這不好不壞的人。」

那個時候,我把良心對付得實在太過了。但現在回頭去看,那還是該的。實在說,一個在生命上要有真實長進的人,非經過這樣厲害對付良心的一個階段不可。——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良心何在】報載某所大學在校園購智了二百餘把『良心傘』,一學期下來絕大部份有去無回――良心與雨傘齊飛,少數回繷籠的則已損壞不堪,該校學生遂發起『拿出良心』的自覺運動,決定再添購一批試試看。良心傘的遺失,這種情形在一般公共場所倒是不足為奇,因為公共場所出入的人很多,難免有些貪小便宜的人存心留下獨享;或是認為這是小事一樁,再經過時忘了帶回去,不經過時又不願為還傘特地跑一趟。這種人根本就忘了『良心』二字,那可指望他送回雨傘。可是現在卻發生在大學中,就很值得注意了。──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人的良心會受環境、習俗的影響】很多人以『憑良心』處事為人而自喻為正人君子,事實上,良心沒有絕對的標準,且常會被私欲蒙蔽、被習俗影響。非洲有一個酋長,聽見福音深受感動而要求受浸,牧師不同意,因為他有十八個妻子,他回答只有一個妻子幷不困難。事隔不久,他再來要求受浸說:『我現在只有一個妻子了。』牧師問其餘的妻子那裏去了﹖他說:『我都殺了﹗』你想,這個酋長殺了十七個妻子,仍然可以心安理得的要求受浸,可見人的良心標準不同,也會受到環境、風俗的影想,實在靠不住。―― 施達雄《實用講道法》

 

【不吃大公鶏】有位局長太太,是個愛世界的姊妹。一天傍晚時分,忽從鄰居家裏跑來一隻紅頭綠尾的大公鶏。她就把它關在家裏。第二天早晨,對傭人說:『我天天想菜,頭都想痛了。』一面說,一面指著那只大公鶏說:『把它殺了,作今天的菜。』那天中午,全家大小都吃紅燒鶏,也要她的傭人吃。可是這位傭人是一位姊妹,良心覺得不平安,就問別人說;『吃這個鶏算不算罪呢?」一面又講理說:『這是主人叫我吃的,似乎可以吃。』但是另一面,良心還是不容許。結果不敢吃。

 

【一千改一萬】挪威的隆德教師,有一次在某處領會。會中許多青年都被聖靈充滿,滿有音樂。有位老年信徒卻在那裏嘆氣,幷且嫉妒青年人的喜樂,說他們的喜樂不會長久。隆德就對他說:『老弟兄啦,你回去,撤去那攔阻神恩典灌入你心裏的障礙罷!那末你也能得到這樣的喜樂阿!」這話抓著老弟兄的心。原來他在十年前,曾將一張商店開恰他的一千馬克的支票,私自改爲一萬元,冒領了這筆大款。後來經那店主告發,他還起誓說是店主自己寫了一萬元的數目的。從那時起,他沒有一刻喜樂過,他的罪惡常常在他眼前浮顯。現在他既受了隆德的指責,他的裏面就搞故事,無論怎樣,不能再拖下去了。於是就到昔日店主那裏去認罪,歸還了那筆款,良心的重擔方才卸脫,立即滿有喜樂。次日又去聚會,幷在會中說出他的見證。

 

【銅釘刺透良心】一位信徒在一造船廠作工。廠主是一不信的人。他雖會向廠主傳揚福音,幷請他去聽道。他卻一笑置之。原來那位信徒自造一船,要用銅釘,因其不易生銹;但是相當值錢。他就常從工廠帶些回去。雖然知道這是偷竊,但卻自己安慰自己,以爲工廠銅釘太多,拿去一些,不算什麽,況且所得工資甚薄,更可取些彌補彌補。後來他去參加一次聚會,聽到認罪與賠償,他就深深覺得自己是個小偷,無法推諉。但是要他去向廠主認罪,賠還所用釘子,則覺爲難。因他惟恐廠主獲悉,看他是一假冒爲善的人。但是那些銅釘一直刺透他的良心,叫他感覺極其不安,非得認罪賠還不可。於是他就去見廠主,承認偷帶銅釘的事,幷願賠還。廠主就說:『喬治阿,我常以爲你是一個假冒爲善的人,現在我才知道基督教實在有些東西。基督教使你同頭,向人認罪賠償,基督教必有價值。』

 

【良心好像日晷】良心好像日晷。日光十足之時,日晷可以告訴我們現今是幾時幾分幾秒。但日光若被黑雲遮蔽了,或照在日晷上面的是月光,或燈光,日晷上所指示的時間就不準確。良心也是如此。若神真理的亮光普照在我們心裏,我們良心的聲音是準確的;但我們若隨從自己的猜想,或聽憑朋友的意見,良心不但不會指示我們正確的道路,反倒會令我們才生重大錯誤。一個錯誤的指導者,比較無指導者爲害更大!

 

【良心不安】幾年前,我在稅捐稽征處上班。有一次接到一位君來函,內容是:「敬啟者:去年報稅時鄙人少報若干收入。近日良心不安,數夜失眠。現附上五千元支票一張補稅。假如今夜仍失眠不安,當再補寄另一半。」

 

【如此良心】有兩姐妹下車,想起了還沒有買票,就打算去補票。姐姐說:「算了吧!省幾塊錢也好。」妹妹道:「不補票,我的良心會不安,老天爺也不會寬恕我。」說罷,她便回去補了票。當她回來時,查看補票所找回來的零錢,高興地說:「做事憑良心一定有好報,你看我給車掌五塊錢,她找了我九塊。」

 

【偷枇杷】倪弟兄一次在漳州聚會,某校校長要將一班小學生帶來聽道。倪弟兄有些不願意,因為怕他們在會場中吵鬧,妨礙別人。但那校長是個很有經歷的人,他說福音是有能力的,也許會救他們中間幾個人罷。所以就讓這班小學生來聽。事後該校的學生中有人來對倪弟兄說﹕“現在校中出了事情,認罪之風大起。有一小孩不過七八歲,曾與數同學偷吃校長室旁邊的枇杷,現在知道這是罪,要想認罪吧,又不敢,因為怕校長;不認罪,又不平安,哭了兩天,至終向校長認了。”人因犯罪墮落,丟棄了良心的感覺,得救之後,良心的作用恢復,感覺敏銳起來,基督徒必須按著良心的感覺,對付罪惡。

 

【偷鬧鐘】有一個人,請了十幾個人吃飯。其中一位品性不好,乘人不注意的時間,把主人家裏的一隻鬧鐘偷來,藏在懷裏,還裝作若無其事,坐在那裏,有說有笑,談吐文雅,舉止大方,儼然一位君子。不料到了坐席之時,正十二點鐘,偷藏在懷裏的鬧鐘忽然響了起來。當時羞懼交加,面色陟變,拔腿就走。我們的良心就是一架鬧鐘,常把我們裏頭許多隱藏的惡念顯明出來。我們若不一一對付清楚,良心總在裏頭催促我們。

 

【不敢吃忍不住】有一小孩,他的母親給他六粒糖,叫他留到明天吃。這位小孩糖擺在面前,吃又不敢吃,不吃又忍不住,就把每一粒都擺在唇邊用舌頭舐一舐,起先六粒還是六粒,後來一粒一粒化小了,再後來,吃了一粒,還剩五粒,吃了二粒,還剩四粒,最後一起吃光了。許多基督徒犯罪也是這如此。違背良心一下,再違背良心一下,慢慢就把良心擺在一邊,向世界找快樂去了。

 

【欠租不敢開門】司布真聽見一個老年姊妹,因為不能付清房租,立刻就要被迫搬遷。於是就從朋友中間替她募集一筆足以購買那所房子的款項,騎馬趕著遠路送去,滿心以為可以解決她的困難,使她大大歡喜。哪知到了門前叩門,無人開門。他雖再三叩門,還是沒人開門。失望之餘,只好暫時回去。過了幾天,老姊妹來到司布真的家中,哭訴說他們已將那所房子拍賣了,她即將被攆出去!司布真十分憂愁,對她說道﹕“我當時就怕他們要如此行,所以早幾天帶著一筆款項要送給你,去買那所房子,可惜那時你不在家啊!”老姊妹回答道﹕“那是你麽?我在家裏以為是房東要來攆我出去所以不敢開門。”

            哦!因著有虧的良心,常受撒但的控告,不知失去了多少屬靈的祝福!“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壞了一般”(提前一19)。

 

【不許再開酒店】一九零五年,在挪威的奧斯陸城,有一個開酒店的人,同他的妻子去赴隆德的講道聚會,受了聖靈感動。散會回家,二人夜間都睡不著。那人說﹕“我甚是憂愁難過,我的良心不許再開酒店,破壞許多家庭幸福。我雖不知我們將要遭遇什麽,但我決心不再販賣酒類。”他的妻子說﹕“我也是這樣想。但我不敢說,因為若不賣酒,我們將何以為生?”那人說﹕“我不曉得怎樣。雖然我已年老,且開酒店已經多年,但是我總不能睜著眼睛引人往地獄裏去!”次日,他們又去赴會,幷將此事告知隆德。隆德告訴他們,可將酒店改為一間雜貨鋪。過了不久,這個雜貨鋪頗蒙祝福,生意不錯。在對付的事上,有時似系損失很多,其實所得更多。

 

【紅冠綠尾大公雞】山東有位姊妹,正在家裏洗衣,隔壁飛來一隻大公鶏。她就把它殺掉吃了。從此每次禱告時,聖靈就用異象指出她的罪過。在她跪下將要開口祈禱時,紅冠綠尾之大公雞立即顯在她的眼前,良心非常受責,一句話也禱告不出來。直到買鶏歸還鄰居,幷且道歉,纔能恢復禱告。

 

【金戒耀眼】有個姊妹,曾經拿了別人一個金戒指。當她每次要禱告的時候,這個金戒指立刻閃耀在她眼前,良心受控告,禱不下去。一直等到她把那個金戒指還給對方,她的禱告才蒙垂聽。所以如果我們心裏還有隱藏的罪不肯除清,公義的神也就不聽我們的禱告。

 

【鰵魚遮住施恩座】在波士頓有一鰵魚經銷商,是一熱心虔誠的基督徒。他最喜愛家庭聚會,這時是他最快樂的一刻。另有兩個鰵魚商和他商量,將所有的鰵魚包買包賣,這樣就可擡高鰵魚的價錢。他們的計劃非常成功。但是這位基督徒商人聽說波士頓許多人由於鰵魚起價大大受苦,他的良心非常不安,在家庭聚會時不能禱告,就立刻跑去和他的朋友說﹕“我不要任何的事來攔阻我的家庭聚會。今早我跪下禱告的時候,看見千千萬萬的鰵魚,把神的施恩座遮住,我想從這些鰵魚上面越過與神親近,或從這些鰵魚四圍繞過與神親近,都作不到。每次禱告,這些鰵魚總是站在神與我之間。這樣,我就是得到整個大西洋的鰵魚,又得著千萬的金元,于我何益?”他寧願少賺一點錢,不讓他的禱告受阻礙。

 

【骨頭戒指】有一婦人,清楚接受了救恩,可是心中總是沒有平安。於是她去請教一位傳道人。傳道人心想,她既已這樣清楚得救,卻是沒有得救的平安,或許在她的生活中有些什麽故事,便問她說﹕“你過去有沒有一些良心有虧的事呢?”她毅然回答說﹕“不,我沒有。”傳道人偶然看見她的左手無名指上戴一個黑骨頭戒指,覺得有點奇異,就問她說﹕“好啊,你的指頭上為什麽戴一個骨頭戒指呢?”那個婦人一聽,幾乎就要昏倒在地上,以為傳道人已經知道她的心中秘密,便說﹕“你怎麽知道這事呢?”其實傳道人幷不曉得那是怎麽一回事情,只是偶然看見,問問而已,現在既知必有故事,就對她說﹕“你良心上有什麽虧欠,必須一一對付,才有平安。”婦人沒有回答,默然而去。不義的事沒有對付清楚,良心必定不安。

 

【四十年不安】有一天,愛克登夫人的姊妹,看見一位老人正在爬山,相當辛苦。老人停下來,問她是不是愛克登夫人。她回答說﹕“不是,我是她的姊妹。”那位老人有點失望。她就告訴他說,愛克登先生夫人就住在山頂上的房子裏。他就繼續上登,面帶愁容,看來很是傷心。於是她又是問他,有什麽事可以代他效勞?他說﹕“我的名字是威爾登,四十年前,我在靠近這裏的地方作事。臨去之時沒有把我購買食物所欠的二十塊錢還給愛克登先生的父親。現在我是個老人了,我又回到此地來住。我的良心異常不安,必須償還此債。你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愛克登夫人的姊妹說﹕“若是你信任我,我很願意替她收下那筆款子,然後代你轉交。”那位老人就把二十元一張的鈔票遞給她,幷且謝謝她的好意。他說﹕“現在我可以平安的回家了。我的心靈輕松極了。我妻和我今夜必能安然就寢,熟睡終夜了。願神祝福你!”為欠人二十塊錢,吃了四十年的苦,到底上算不上算?為什麽因貪一點蠅頭小利,而甘心忍受良心無盡期的責備呢?

 

【「欺天」與「欺心」】經文:「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隨後就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聽了而實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225)
      王陽明先生有一次和他的弟子們上街,剛好遇見兩個大男人正在吵架,他們互相責罵「欺天」與「欺心」;王陽明就對弟子們說:「他們兩個人正在講道。」弟子反問:「相罵也是在講道嗎?」王陽明說:「那是當然,不過不同的是小人只要求別人講天理、講良心,而君子卻是反求諸己,凡事先問自己有沒有合于天理、合于良心!」一個認認真真的基督徒應該是肯用心實踐真道的人,唯有真誠的實踐真道,基督信仰對你我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聖經上說:「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隨後就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聽了而實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225)。親愛的朋友,我鼓勵你下定決心做一個基督徒,但是,我更鼓勵要立志做一個認認真真的基督徒。

 

【無虧良心──豈能白信了耶穌】                                            (施達雄)
‧讀經:腓立比書二:4-8
‧金句: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二:4
  有兩個兄弟到餐館吃牛排,當服務生將牛排送來時,一個較大,一個較小,弟弟毫不客氣的挑了大的。
    哥哥就很大高興的責備他說:「怎麼這麼不懂得禮貌,自己挑大的吃?」
    弟弟回答說:「哥哥,如果讓你先挑,你是挑那一個呢?」
    哥哥說:「我當然挑小的。」
    弟弟說:「那麼,你所要的你已經得著了,還有什麼怨言可說?」
    弟弟當然是自私又強詞奪理,但是哥哥若只是以「禮貌」來掩飾其「甘心吃虧」的動機,這豈不也只是半斤與八兩之別嗎?
  雖然古人曾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但一個以「基督的信仰者」自許的人,竟也不能、竟也不肯克服心中的自私,豈不是「白」信了耶穌?
‧默想:最高潔的生命是產生於最烈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