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長進綱目與靈訓要義
【靈程五座山】在聖經裏,「山」與信徒靈命的追求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山是在高處,詩人說「要向山舉目」,意即要向上仰望,然後我們纔能得到神的幫助(詩一百廿一1~2)。在舊約摩西五經中記載著五大名山,很能代表信徒靈程上的五個階梯:
(一)亞拉臘山──得救的山(創八4,15~16):挪亞一家八口,藉著方舟避過洪水的災難,洪水退後,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它預表人須接受基督和祂的救恩,方能逃避將來的審判。
(二)摩利亞山──奉獻的山(創廿二1~2):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將他心愛的獨生子以撒獻作燔祭;燔祭代表完全、澈底的奉獻。神既救贖我們,祂有權利向我們要求最好的東西,神從來不要我們次好的東西。
(三)何烈山──聖潔的山(出三1~5):摩西在何烈山看見火燒荊棘的異象,神吩咐他脫鞋,因為所站之地是聖地。脫鞋表明與世界分別。何烈山是神的山,就是聖潔的山,分別為聖的山。沒有先分別為聖,神就不能差遣,就不能使用。摩西必須經歷何烈山,纔能被神差遣去埃及,負起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法老的權勢。我們也須對付罪,過聖潔的生活,纔能做神聖潔的器皿。
(四)西乃山──靈交的山(出卅四1~2,29):摩西在西乃山上與神說話,從神領受兩塊法版,下山時他的面皮發光,這是與神靈交的結果。信徒若常常親近主,多與主有靈交,他就一定明白神的心意,他的生活也能為主發光。
(五)毘斯迦山──盼望的山(申卅四1~4):摩西臨終前在毗斯迦頂觀望約但河東邊的迦南全景,他雖不得親自進到這塊流奶與蜜之地,但仍得親目瞻仰一下,這也是神所給摩西一個擺在面前的盼望,使他得到莫大的安慰。我們基督徒最大的盼望,乃是天上的迦南降臨,就是我們的主耶穌早日再來。─《五十靈筵》何衛中
【靈命長進的五個階梯】
(一)基督活在心中(加二20):請問現在存在你心中是甚麼最有地位,是金錢呢?或是某一個人呢?或是世界、名利、自我呢?或是主呢?
(二)基督成形在心裏(加二19):你必須內在先有基督的樣式、基督的形像,然後你外在才有基督化的生活表現。
(三)披戴基督(加三27):就是把基督當作衣裳穿在身上,讓人在我們身上看見耶穌,自己完全隱藏起來。
(四)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長成的身量,不是指肉體,而是指靈命。靈命長大的身量,必有三個光景:就是強壯、豐盛、成熟的。
(五)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就是處處為基督,時時為基督,或好或壞為基督,完全為基督。─《五十靈筵》蔡清寧
【靈性退後的症狀】
(一)靈修生活怠惰了:孩子越長大,越需要營養;工作、運動越多,越需吸收滋養品。讀經馬虎,無充分時間吸收靈糧,無足夠時間認罪、感恩、求引領、忠心不自私的為人禱告,靈性自然走下坡。
(二)不儆醒的罪不慎防了:不以罪為罪,或原諒自己,用各種解釋遮掩犯罪的事實,未隨時隨地謹慎提防罪的侵襲。
(三)自以為多麼屬靈了:這是追求進深信徒往往犯的毛病。赴屬靈聚會後,或自己得新亮光,就輕易的批評同工,挑剔同道的弱點:「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賽六十五5)。
(四)太過于自信了:以色列人於耶利哥城獲大勝利後,卻敗於小小的艾城,就是因為太過於自信。其實信徒的能力不是靠自信,而是時時承認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五)事事感情化了:信徒靈性生活中,有時有主所賜的樂趣,但不是無苦難、無幽谷、無負擔。凡事感情用事,一遇挫折困難便不幹,一有十架便灰心,都是靈性退後的現象。─ J.O. Sanders《Cultivation of Christian
Character》
【基督徒之進步】
(一)認識基督(腓三8,10):我們為怎樣的基督徒,但看我們怎樣認識基督。
(二)跟從基督(約一39;太四19;約廿一22):認識係乎知,跟從係乎情。
(三)得著基督(腓三8):意即確獲基督為我所有。
(四)信託基督(提後一12):正如小兒將自己的凡百事務,皆託於父母,在己惟有依順信託,自有最滿意、最知足的快樂的生活。
(五)心有基督(加二20,四19):讓主自由於我的心靈內作主、並作工,為時無幾,我的心靈即成主的寶殿,而為主樂居之所在矣。終讓基督成形於心靈中。
(六)披戴基督(加三27;羅十三14):以基督為外衣穿上,亦即變成基督的形狀,榮上加榮(林後三18)。
(七)長成基督(弗四13):小兒雖具其父的形貌,卻無其父的身量,需發育長進,得有長成的身量。
(八)生即基督(腓一21):就是李叔青所說的「基督人」。耶穌即我,我即耶穌。─ 賈玉銘《五十二靈程講題》
【靈性的三次過渡】按舊約歷史,希伯來民族有三個過渡(按希伯來三字,即過渡之意):
(一)亞伯拉罕奉神召命,離故鄉至迦南時,曾渡過伯拉大河(書廿四1~3;14~15):這是離開了世界的罪風惡俗,不敬事偶像,而為除舊生活的表示。
(二)當摩西領以色列會衆出埃及時,曾渡過紅海(參林前十1~4):他們在海中受洗(指有分於基督的死),又在雲裏受洗(雲為靈的表號);表明他們的舊人已死,而有分於靈恩,得有一個更新的生命。且是「歸了摩西」,摩西即基督代表;歸了摩西,就是歸了基督,屬於基督。
(三)約書亞率會眾進迦南時,又渡過約但河,將十二塊石頭置於河中,又自河中取十二塊攜渡彼岸:意即顯有得勝的生命,成聖的生活,自由快樂,享受迦南流奶與蜜的豐恩厚賜,在神家中作榮耀的兒女。─
賈玉銘《五十二靈程講題》
【賓路易師母的四步分法】賓路易師母在神面前是個有經驗的人,她告訴我們,一個人追求神的道路,可以分作四步:
第一步是重生。人必須重生,如果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這是我們生命的開端,認識神的起點。
第二步是復興。一個人不但要重生,還要復興。他應該在主面前有厲害的奉獻,有徹底的對付,有復興的光景。
第三步,要經過十字架。十字架要壓在他身上,變成他的經歷。最後第四步,乃是屬靈的爭戰。一個人有了十字架的經歷,就能在屬靈的爭戰上有他的一份。─
江守道《上行之詩》
【蓋恩夫人的三段分法】蓋恩夫人是一個認識神的人,當她題到裏面道路的時候,分作三個段落:
第一段是神用喜樂來激勵我們,叫我們的生命有長進。
第二段是神用剝奪來叫我們的生命長進。
第三段是神用純粹的愛來吸引我們,叫我們再往上長進。─ 江守道《上行之詩》
【靈命三層】大體說來,所有追求生命及與神聯合的人,他們根據經歷都同意,人與神聯合可分成三個段落:
第一個段落稱為潔淨層。一個人雖然得救了,但是不夠潔淨,許多世界的東西都掛在他身上,所以需要經過潔淨的時期。
第二個段落叫作亮光層。這是人蒙到光照,特別看見自己的肉體是何等的敗壞,凡是從他裏面出來的,沒有一樣是完全的;他的活動,他的一切都需要受對付。在這一層的裏面,他有亮光,有啓示,明白神的旨意。
最後,第三個段落稱為聯合層。到了這個時候,人肉體的活動,連肉體的生命,就是己,都在神面前蒙了光照,受了對付,因此他就開始與神聯合,有聯合的生活。─
江守道《上行之詩》
【生命的維持】
讀經:啟三1下;約十10下
一、生命必須維持
1.基督徒所得神的生命是永遠的,所以永不滅亡(約十28)
2.但這生命有可能會枯萎而死(啟三1)――意即失去『生命的功用』
3.主不僅要叫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
4.神要我們在迎見主之前,豫備油在器皿裏(太廿五4)
二、維持生命的第一要素――呼吸
1.禱告乃是屬靈的呼吸
2.禱告不是重在向神祈求,乃是重在聯於神,吸取祂的豐富
3.基督徒應當『不住的禱告』(帖前五17)
三、維持生命的第二要素――吃喝
1.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2.讀經不是重在明白真理,乃是重在吃喝神的話(耶十五16)
3.基督徒應當『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彼前二2)
四、維持生命的第三要素――交通
1.我們是互為肢體(弗四25),相依為命
2.聚會的主要目的是彼此得著供應和造就(林前十四26)
3 .基督徒『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5)
五、維持生命的第四要訴――運動
1.事奉乃是屬靈的運動
2.事奉不是重在作工,乃是重在操練敬虔(提前四7~10)
3.基督『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 黃迦勒
【生命的成長】
讀經:彼前二2;約三30(原文『祂必增加,我必減少。』)
一、生命必須成長
1.我們的生命不可一直停留在嬰孩的階段(林前三1;弗四14)
2.神期望我們『得以長大成人』(弗四13)
3.生命必須成長才能經歷『魂的救恩』(彼前二2)
二、生命成長的替代品
1.以『好行為』(太五16)代替生命的成長
2.以『敬虔的表現』(彼後一3)代替生命的成長
3.以『熱心的事奉』(羅十二11)代替生命的成長
4.以『知識的增加』(來五14)代替生命的成長
5.以『恩賜的顯多』(提前四14~15)代替生命的成長
三、生命成長的定義
1.生命的成長乃是『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
2.生命的成長乃是『祂必增加,我必減少』(約三30原文)
3.生命長大成人乃是達到『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的地步(加二20)
四、生命成長的途徑
1.要騰出心裏的空房給主(參路二7)
2.要讓主安家在我們的心裏(弗三17)
3.要『捨己,背十字架』(太十六24)
4.要經歷與主同死並同活(羅六8;提後二11)
── 黃迦勒
【從羊圈的比喻看我們生命長進的路】
讀經:約十1~16
一、主不只要叫我們得生命,並且要得的更豐盛(約十10下)
1.得生命是一回事,得的更豐盛又是另一回事
2.豐盛的說明
二、阻礙靈命長進的因素:認錯了牧人(約十五1,10上,12~13)
1.猶太人先入為主的傳統觀念阻礙了他們接受主耶穌
2.希伯來書第一章:主耶穌和眾先知並天使的對比
3.今天也有很多基督徒,傾慕屬靈偉人和超自然的神蹟奇
4.慕安得烈說,小心不可將讀經和禱告代替了主自己
三、靈命長進的路之一:從門進去才能出入得草吃(約十9)
1.世人是先走路後進門,基督徒是先進門後才走路(太七13~14)
2.我們的門是窄的――基督自己,此外沒有別的(巴勒斯坦地羊圈的門)
3.經過門才得草吃;有了基督就有一切
四、靈命長進的路之二:跟隨牧人,聽祂的聲音(約十2~5)
1.神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祂(太十七5)
2.人原來聽慣了主以外各種的聲音
3.要熟悉聽主的聲音,才能討祂喜悅
五、靈命長進的路之三:更多認識這位好牧人(約十14~15)
1.以認識基督為至寶(腓三8)
2.基督的豐富是測不透的(弗三8)
3.保羅是最認識主的,但他不以為自己已完全認識了(腓三12)
4.我們對主的認識仍不能登堂入室(Laymen--門外漢)
5.我們認識主有多少,就能享受祂有多少
六、靈命長進的路之四:要活在教會中,與其他的羊合成一群(約十五16)
1.生物(Bios)的共同特點――交通,羊的特性喜歡合群
2.聚會不是為聽道,乃為交通(詩一卅三1)
3.活在教會中的好處――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所以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4~25)
──
黃迦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