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的事奉轉到教會的事奉例證與靈感集錦
【葛理翰佈道智囊團】美國佈道家葛理翰所組成的佈道團,據說有上百位傳道人,給他提供講道的資料。葛理翰佈道有二十五年了。他講的道很簡單扼要,可是每次都有新的亮光。因為他有這麼一個智囊團,所以他講道有內容。他一個人作,多少人都在幫助他,一配搭聯絡就豐富了。——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邀請聞名的佈道家解經家同工】宣信邀請舉世聞名的佈道家、奮興家、及解經家與他同工,如慕安得烈、慕迪、叨雷、戴德生、歌湯、斐爾遜(Dr.D.A.pierson)、邁爾、司爾福、戚伯門等等。 這個名單尚未包括與宣信一同發起宣道會的屬靈領袖。
威爾遜博士(Dr.Henry Wilson)原是安立甘會的牧師,後在福音會幕蒙主大能奇妙的醫治,從一八九一年直到一九○八年去世,成為宣信最同心的同工,最心腹的朋友。
斐爾遜博士,與司可福博士等大名鼎鼎的解經家,常被宣信請到福音會幕講道。司可福在臺上曾說:「我實在覺得榮幸,得站在這臺上講道。如果我的好友宣信博士,沒有請我來此講道,恐怕我要灰心失望了。」
宣信自己很會講道,卻能邀請那些講道有名的人同工。這個說出他的謙卑,說出他的大,說出他的需要別的肢體。只有包羅萬有的基督,沒有包羅萬有的執事。——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到處都能看到羊】聖經上提到羊的次數較任何動物為多。全部聖經都是說到那「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前一:19)。創世記開頭說到羊為獻祭用,到啟示錄末了說到羔羊坐在寶座上。至於獅、豹、熊、狐狸、狼,……等等聖經提到不多。羊最軟弱,不能自己保護自己,沒有猴子聰明,沒有獅子膽大。然而神卻叫這卑微的羊高升。據專家考查,地球最古之時,滿山遍野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但是現在這些吃人的猛獸減少了,幾乎看不見了。獅子,虎,豹,狼,狐狸很少了;但是羊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
教會是羊群,蒙福也在於羊群。大驢搞故事,小猴耍把戲,是教會的難處。教會中沒有大驢、小猴,都是羊,就蒙福了,就是最好的教會。我們在教會中不要作大驢、和猴子,要作羊,這是蒙祝福的。——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與人相處融洽】慕安得烈一生跟兒童和少年相處融洽,很受歡迎,有他在場,毫不感到拘束。他對兒童講道:他們樂聽。早年他出外佈道時,常常利用機會聚集兒童,講故事給他們聽;聽聽他們背經和唱詩。散會時,再交給他們一些功課,用作下次討論。甚至當他到達八十六高齡之時,在退修會中仍能吸引三百名左右年輕人聽他講論救恩之道。該會結束時,一百餘人接受基督。
他的一位女兒回憶他的情形,說她你親常將宣教探險故事講給幼小的兒女聽,並且模仿獅子吼叫;往往逗得他們又怕又笑。他常帶著孩子們到廣大的田野又跑又叫。每逢夏日下午,全家上山野餐,作向瓶子投擲石頭之類的遊戲。孩子們回憶父親遠遊歸來,全家團圓的光景,依然興奮不已。
慕安得烈不但與兒童和少年人人相處融洽;他與同工配搭,也是很合得來。當亞伯丁(J.R.Albertyn)決定是否應聘作為慕安得烈的副牧師時,曾經問說:「如果我們相處不來,那怎麼辦?」慕安得烈答說:「來罷!我的弟兄,只要你作得對,我一定支持你。」結果,他們二位不但相處得來,而且成為密友。因此,慕安得烈也得以抽身去作旅行佈道。
他一直與牧師們合作無間。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他的屬靈指導;但是彼此之間,仍然保持坦誠友愛。——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經過這樣的學習就會和別人同工】倪弟兄說,讓我作一點我自己的見證,我在一九二二年開始學習這功課。那時是一面流淚,一面學習順服。雖然我所順服的人不一定是對的,雖然我也許是對的,但是我若不順服,我就得不到身體的管治。在那裡,也許帶談不上身體的管治,但至少我可以得到聖靈的管治。當我剛出來作工的時候,年紀還相當輕。有一個同工比我大五歲,他起頭相當熱心,但是看見不多。神給我看見的,卻是相當的多。那時許多人勸人信耶穌,但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我對福音卻有較多的看見。當時有六十多人要受浸,這些人中有百分九十是我帶得救的。因為是我帶得救的,所以自然應當由我來給他們施浸,但是那位弟兄說他要施浸。因為他的年紀較大。聖經指明,是誰傳福音,就誰替人施浸(參徒八35—38)。我當時以為這很有理,以後我去見和受恩教士,她認為我應該讓那位弟兄施浸。我問何故,她說因那位弟兄比我大。然後我找到另一位弟兄,年紀比那位弟兄更大。我提議由他施浸,只是和教士仍說要由先前那位弟兄施浸。我很生氣。她說我不應講道理,又對我說:「請你注意,從今天起,你要學習聽他的話。」我認為這位弟兄真理不清楚,道路也不清楚,我為休呆聽他?這樣持續三年之久。每禮拜我教去禁食。這是神叫我學習功課。今天我經過這樣學習之後,就會和別人同工。
我們的事奉乃是「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成為聖別的祭司體系」(彼前二:5),是配搭的、同工的。所以我們都當效法倪弟兄,有他這樣的學習,好叫我們能和別人配搭同工。——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會眾帶領會眾】一八五四年,司布真初到倫敦,新廣場街的會友只有二百三十二人,到了一八九一年底,受浸加入教會的人數已達一萬四千四百六十位,經常聚會的人則保持五千三百一十一人。自從首都會幕啟用之後,每年得救人數要比已往在新廣場街多出一倍,可見魚網大小往往影響收穫數量。
三十年內,幾乎每個主日上午及晚間的聚會都是座無虛席,星期四晚間的聚會也是一樣,就是最高一層也是擁擠不堪。有人問司布真,怎能吸引這麼多的聽從;他答:「其實不是我吸引他們,那不是我的責任,我只是傳揚福音而已。他們都是會眾帶來的。……這就是會眾帶領會眾的服事,所有的信徒都該如此行。傳道人面對廣大聽眾,講道便會格外起勁。有人說過,組織會眾,就是等於守獵。傳道人便是獵人。假如獵人向著一群鷓鴣開槍,必能射中其中一隻。若是前面只有一、二隻鳥,打中機會就很少了。」——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