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主题目录 |

 

宣教例证与灵感集锦

 

【黑人先知沈毕】南非洲的深山里,居民都是拜偶像的,有些还过着黑暗而残忍的生活。直到一八七○年左右,英国人到那里去殖民。当时,沈毕这小黑人是在一家敬拜神的人家,作抹地板等杂工。因此他知道有位真神,也会祷告神。客堂里有一本圣经,人告诉他说:这是神的书,他听了很怕,不敢进那客堂,更不敢挨近圣经。主人一再解释,说所敬拜的神不是叫人可怕的。于是他才放胆翻看,知道是英文的,他就决心学英文。一天,他看见礼拜堂的牧师带领人去河边施洗,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因此他也受了洗。

当沈毕先知四十八岁的时候,一天,他独自在山顶上,清清楚楚的看见一个异象,见到自己站在高处,有活水如江河流出来,直流到人民身上。又听见有声音吩咐他说:「要撇下一切,出去传道,不可迟延。」他遵神的话去作。

他有医病赶鬼之能,所到之处,人民都从远近各处,甚至千里之外来听他,就医听道。他手中常拿一本圣经,走遍各城各地。为人圣洁虔诚,完全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作工具让神使用,虽经过艰难逼迫,因他而得救的约有三万三千多人。他凡事自动为本地同胞着想,不带一点欧洲色彩。——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拔牙一万二】百余年前(1861冬)马偕宣教士离开加拿大,搭船来台湾。从那时起,他在世六十年的日子,可说全燃烧在台湾的宣教事工上。马偕的事迹大家都知道,我知特别提出其中一件,即从他踏上这块土地后第三年起,他一共替人拔掉一万二千颗牙齿,可见患有牙病的同胞是那样多。这件事是马偕自己说的。

    传福音主要的工具当然是圣经,但从马偕所做的一切来看,医病和办学校是他的辅助工具。换言之,他不仅关心人得救的问题,也关心人身体的健康及知识的栽培。今日传福音的工具比他的时代更多,像广播、文字、医疗、小区活动、音乐、演艺等等。在科技进步下,甚至借着卫星设备传福音,将救恩之道传得更远、更快,听的人更多。像马偕的拔牙,凡对传福音有辅助之工具都可以采用。愿我们手所做的工,都能使上帝得荣耀。——张钦煌《小吗哪》

 

【差传的策略】在菲国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一个东南亚地区会议中,与会者都是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的牧师和传道人。最后一天的议程是讨论差传事工的问题。不少人说现在的差传事工在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实在是令人鼓舞的。廿世纪不再是白人差传的时代了,踏进廿一世纪,传福音的棒子早已落在其他民族的手中。所以无论在南美洲、中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均有不少本地的宣教士,被差往其他地区开荒宣教。

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亚洲一些先进地区(包括香港)因为物质丰富,财雄势大(相对亚洲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所以他们每年用在差传的款项也不菲。不过为什么他们差来的人却不能像本地人一样生活呢?

例如在菲国,一个普通白领平均收入只有四千披索(约港币一千三百元),却要养活全家四五口,所住的是最简陋的房屋,没有电视、电话、冰箱、冷气机或其他奢侈品。当然更没有甚么额外的津贴,例如儿女教育、公积金和旅游。到这些国家的宣教士的生活方式与本地人有天渊之别,好像五六十年代由欧美到香港的宣教士一样。他们住在九龙塘的花园洋房,生活方式和在祖家无异。这种殖民地色彩的「生活隔离」早应被淘汰了。为什么现在却重复五六十年代宣教士的作风呢?

他们又举例,一个由香港来的宣教士至少要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学习本地语,然后工作二至三年便要转换工厂去泰国。他到了新工厂后又重头学习泰文,然后工作二至三年又再被调走(或者宣教士只能投身五六年便回港从事其他的福音工作)。为什么不用同样的金额协助或训练十至廿位本地传道人,效果岂不更佳么?

各位教会的差传部成员或主任,你们如何回应呢?

「……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路十2—苏美灵《故事百感》

 

【奇怪的组合】泰国除了是佛塔之国之外,更被誉为是「微笑之国」,因为该国的旅游局经常向各国宣传到此地旅游的种种优点。事实上,这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最大的分别是她从未被任何超级强国所统治,反观她周围的国家,柬甫寨、缅甸、印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滨都作过强国的殖民地,至今仍然残留着殖民时代所留下的痕迹和政策。所以泰国在这些年头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第五小龙,又被列入为新兴的工业国(NIC)之一。

正如其他发展中国家,她也接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过参观过这些援助计划的人都会欣赏计划的模式和明白泰国人成功的原因。

在一个名为葱类种植场计划中,其农场的大门有一个牌子写上「本计划由德国、以色列、泰国三国合作」。看来这三个国家风马牛不相及,实在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德国以前更是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刽子手。以色列又是远在中东的新兴国家,而泰国无论在民族、政治背境、宗教、地理环境和文化无一方面和德、以有任何关联,何来这三个国家会合作呢?

原来德国威了补偿屠杀犹太人之罪过,曾秘密协助以色列国重建,又大力捐助以色列的各项建设,更在科技、农业、文学和教育等与以色列合作。现在更携手以科技援助第三世界小国。该计划的政策之一是不插手干预运作,行政、人事和管理完全由泰国人负责。所以泰国可以在各方面有真正的发展。

照样,教会向发展中国家的差传工作,岂不可以学效这种合作计划,以金钱、方针方式协助当地的传福音工作,使接受援助者不会感觉只是被施舍,而施予者也不会有任何优越感。——苏美灵《故事百感》

 

【开荒者】五十六年前,柯克到了阿利上纳的派末印度人中间,当时他身边只有两块钱(并没有什么宗派在他后面辅助他),白日他教书,晚间就传福音。过了十二年,得了一个人信主,过了十九年,第一个礼拜堂成立。在一九二二年有了五个礼拜堂,有一千三百八十二个信徒——其中已有六位早五年前出外作工。在派末印度族中基督人占有百分之二十二。——倪柝声《造就故事(卷一)》[译]


【史怀哲为非洲奉献一生】以下是史怀哲服务的榜样 他放弃在西方作医生的特权 去非洲当地贫穷的人中建立医院 他的许多朋友觉得他放弃专业的训练可惜 就派了代表到非洲去 希望游说他回到英国.
他们说:“为何像你如此有才干的人 放弃来服务非洲土著呢?
史怀哲说:“当一个人能在某地服务别人这不是放弃 我谢谢你们的好意 但我已决定留在此地 照顾我的非洲朋友.”他留在非洲直到1965年九十岁 他保持工作生存之热情到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