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導論拾穗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何謂哥林多後書?作者是誰?(林後一1)】

答:①哥林多後書,即保羅達與哥林多教會第二封書信,是新約保羅書信的第三卷(羅,林前,林後-門),其內容要義,系記述門徒在苦難中的安慰,教會的香氣,屬靈職分的榮耀,為主受苦的生活,基督愛的激勵,表明神的用人,不可與惡相交,敬畏神的成聖,甘心樂意的捐輸,增添仁義的果子,不憑血氣的爭戰,保羅的氣貌,矜誇的申辯,諸般的患難,樂園的異象,使徒的憑據,以及最後的勸勉和祝福等事。本書主要的目的,乃是保羅為他使徒職權而作一種辯訴,以尊重聖職,受苦為榮耀,鼓勵捐獻為其要訓。書中包含不小優美的隱喻(後五二25,三318,四7,五2,十一2,十二7),以及許多深長的講論,對於今日工人的造就,最有有益。

②本書為使徒保羅和提摩太聯名的書信(林後一1,其生平參一四五題25項),其對象是給哥林多教會及亞該亞各地的眾聖徒,時當保羅第三次要到哥林多前(第一次-徒十八1,第二次——徒廿2,第三次-林後十二14,十三1),約在主後五十七年夏於馬其頓所著(徒廿1;林後二13)。他的前書為論述關於教會問題,後書是論述關於工人問題,故此二書乃為作神工人的典範。從書中的文筆句意看來,與保羅其他書信相符,且在字裡行間看出他的行事及其內在生命的流露,可見本書亦為保羅的著作,為古時教父亞曆山太之革利免,波旅甲,愛任紐,特士良等所一致承認者。

③當保羅寫完在以弗所哥林多前書(林前十六8),不久由於該城有擾亂之事發生,他身歷其境,險些喪命(徒十九26-41),後來便離開了此城往馬其頓去(徒廿1)。他在馬其頓時,心中充滿了焦慮,尤心如焚,為要等候哥林多人收到其前書的消息反應如何,以致停留許久,結果就遇見了提多由哥林多前來,報告一些信徒受勸勉的信息,以及一些教會領袖仍然否認保羅為使徒的事,因此保羅在馬其頓寫了後書,先一步派遣提到送去了(徒廿23)。

④本書是保羅書信中最少有系統的一卷書,有些前書中所論到的題目,在後書中也曾發現,這些題目一方面是按著系統的方法陳述,而同時另一方面又是書信的體裁;有些塗抹是再三重複的論述,同時亦有其他題目混合其中。全書可謂如山巒起伏,變化頗多,蓋為作者情緒頗多激動所致。

⑤據多數聖經學者意見,認為本書最後十至十三章,是保羅所寫的另一封書信,即所謂「又沉重又厲害」的書信(林後十10),因為自十章以後,保羅的語氣忽然轉變,它與前面九章甚有不同,這封書信是用頗厲害的話斥責哥林多教會信徒,大概是前面曾經提到的那一封,交付提到送去的(參林後二349,七5-16)。但有人認為這林後二349,七812,及十10等各處經文所提的信,是介乎林前與林後之中的另一封書信,而如今此信已經失傳了。在本書最後一節所寫的祝福的話語,常為今日教會聚會禮拜完畢後,牧師所通用的祝福語(十三14)。——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哥林多後書簡介】

一、著者︰使徒保羅。

二、著時、著地︰約在主後五十七年寫於腓立比。

三、主題︰基督和十字架乃是新約執事的經歷和他的職事。

四、鑰節︰

   1.『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祂叫我們能承擔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靈。』(5~6原文)

   2.『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殺死(原文),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7~10)

五、鑰字︰『職事』或『職分』(7891183)──《讀經指引》

 

【哥林多後書簡介】

作者

  前書的作者已確定為保羅,本書與前書的筆法極之相近,且早期教父如愛任紐,亞力山大的革利免等都引用過此書,並說明此乃保羅的書信。

年期

  後書的著作年日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左右,約在寫了前書不久,可能就在同一年內完成。

根據現有證據,本書寫作日期最合理的估計,應是主後五十五年。由林前十六5~8看來,哥林多前書是在五旬節前(春季)寫於以弗所,而哥林多後書則稍後於同年冬季來臨之前寫成。林後二13;七5顯示,本書寫于馬期頓。――《新國際際版研讀本》

 

【受信人】

哥林多教會及亞該亞各地的信徒(亞該亞乃羅馬一省分,包括馬其頓省以南所有的希臘領土)――《新國際際版研讀本》

 

【目的】

  保羅大概聽到哥林多事情嚴重,突然決定親自由海路往哥林多,教訓那些譏笑他不會再來的信徒。可惜這次的探訪十分令保羅難過,結果匆匆離去。他返回以弗所後寫了一封「憂傷的信」由提多帶往哥林多,後來這封信失傳了。其後保羅到了馬其頓,見到提多之後獲悉哥林多教會有所改變的好消息,因而保羅寫了「林後」,表示對那封「憂傷的信」和提多的任務感到安慰。

哥林多教會受假師傅滲透,這些人攻擊保羅個人的品格及他作使徒的權柄。由於保羅宣告更改他到哥林多的行程――由兩次短期探訪,轉為一次較長的探訪,敵對他的人便斷言保羅的話不可信。他們又聲稱保羅不是真使徒,並誣衊保羅把他們籌集給耶路撒冷信徒的捐姓,納入私囊。――《新國際際版研讀本》

 

【特點】

後書著重講述保羅的生活、經歷和感受。本書可算為保羅的自傳。我們可以從本書看出一個神所立為信徒榜樣的人、一個新約的執事,當如何生活、如何為人、如何事奉。―― 封志理《新約的執事》

保羅寫本書時所流露的個性:敞開、坦誠、真摯、正直、既剛強又溫柔,意志堅強而情感豐富,有禮卻不敷衍。他責備的時候,嚴嚴的責備;安慰的時候,深深的安慰。他難過的時候,多多的流淚;喜樂的時候,大大的喜樂。他是一個滿有人性而又彰顯神性的人。―― 封志理《新約的執事》

 

【結構】

本書結構主要與保羅行將第三次訪問哥林多有關,它很自然地可分成三部分:

一、保羅解釋更改行程的理由(一至七章)

二、保羅鼓勵哥林多信徒完成籌款事宜,以備他的到訪(八至九章)

三、保羅強調他肯定會訪問哥林多;他確實有使徒的職分;及他已準備好在必要時以使徒身分隨時執行紀律(十至十三章)

――《新國際際版研讀本》

 

【哥林多後書簡介】

寫作背景

保羅寫了前書給哥林多教會後,該地信徒的屬靈情況未見好轉,反有惡化的傾向,於是他親往該處試圖解決教會中的間題,但結果不能達到前往的目的,甚至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見林後2:1)。  離開後,他在憂愁痛苦中(參2:3; 7:8)寫了一封嚴厲責備教會的信,由提多帶往哥林多。其間,保羅心裡十分焦慮,盼望那封信能使教會回轉。終於提多帶回信徒悔改的喜信,於是保羅為之釋然和歡喜 (參7章), 遂在馬其頓寫下本書(約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六年間),解釋他改變行程的因由,勸勉教會接納悔改者,解釋自己事奉的身分和性質,並教導教會如何收集捐款賑濟耶路撒冷信徒。

主題特色

本書較突出的主題有幾方面:

 1.受苦的含意、

 2.捐獻應有的態度、

 3.作神僕的工作性質和權柄。

比起保羅其他書信,較著重作者個人與信徒的關係,而少系統化的教導,內容較缺乏條理;但保羅的性情、責任感、感受則表露無遺。

書中2:14-7:3這一段 , 有學者認為與上下文的連貫性較弱,可能出自保羅另一封致哥林多教會的信,但是,把此段看為保羅的離題發揮,更為合理可信。

另外,10-13章語調嚴厲 , 與前面和藹語調不同,有學者認為這四章可能出自2:37:8所提到的「憂傷之信」。 不過,於1:13 17; 5:12; 6:12 起等段,字裡行間都顯示教會中仍有信徒對保羅不滿和懷有敵意,所以保羅結束本書前再提出嚴重的警告。也可能保羅擔心教會因情況好轉而自高自滿,於是改變語調向教會提出警告。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若說哥林多前書是信徒最常閱讀和傳講的書卷,哥林多後書便是最為傳道者忽略的一卷書了。然而,這書卷卻十分重要。無疑,哥林多後書在翻譯上的困難和帶諷刺的寫作風格,是被忽略的原因之一。英文聖經英王欽定本和新英王欽定本中大量的斜體字,顯示譯者要附加許多用詞,才能在譯文中清晰地表達這卷充滿感情的書信。

  要理解這書卷是困難的。書中許多經節最低限度可以說是含糊的。形成這現象有幾個原因:(1)保羅用了許多諷刺的言詞,但有時我們卻不能肯定那些地方是出於諷刺手法。(2)若要完全明白某些部分,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保羅準確的行程、他同伴的行程,和他所寫的書信。(3)本書是封十分私人的信,所用的言詞常是心中的言語。上述幾點令本書變得不易理解。

  但這些困難不應叫我們卻步。幸而,這些困難並沒有影響本書中的基本真理,只是細節上較隱晦而已。

  哥林多後書也是多人愛讀和愛引述的書信。細心研讀之後,你就會明白個中原因了。──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雖然有些人指出本書一些地方有竄改的成分,但實際上沒有人否定保羅是哥林多後書的作者。事實上,本書的整合性(有保羅典型的離題作風!)是明顯的。

  外證哥林多後書有很強的外證,但這些外證卻比哥林多前書稍遲出現。奇怪的是,羅馬的革利免並沒有引述本書,而坡旅甲、愛任紐、亞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和居普良全部曾引述這書。馬吉安把本書列為他所接受的第三卷保羅書信。本書也列在穆拉多利經目中。主後一百七十五年後,哥林多後書作者的外證就層出不窮了。

  內證保羅書信的內證是無可駁斥的。除了腓利門書外,哥林多後書是保羅最私人和最少談到教義的書信。書中談到細微的個人事情、使徒保羅特殊的表達手法,還有本書與哥林多前書、加拉太書、羅馬書、使徒行傳的緊密聯繫,全都是支持保羅是本書作者的傳統看法。本書作者與收信人跟普遍被承認的前書相同,是一個很清楚的明證。──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前書的作者已確定為保羅,本書與前書的筆法極之相近,且早期教父如愛任紐,亞力山大的革利免等都引用過此書,並說明此乃保羅的書信。──《新舊約輔讀》

 

【寫作日期】哥林多後書大概在前書寫成後不足一年便完成,寫作地點是馬其頓(有些早期譯本說明是在腓立比)。一般接受其寫作日期是主後五十七年,但許多人認為是五十五或五十六年,而夏勵加則選擇了主後五十三年。──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年期】後書的著作年日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左右,約在寫了前書不久,可能就在同一年內完成。──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目的】保羅大概聽到哥林多事情嚴重,突然決定親自由海路往哥林多,教訓那些譏笑他不會再來的信徒。可惜這次的探訪十分令保羅難過,結果匆匆離去。他返回以弗所後寫了一封“憂傷的信”由提多帶往哥林多,後來這封信失傳了。其後保羅到了馬其頓,見到提多之後獲悉哥林多教會有所改變的好消息,因而保羅寫了“林後”,表示對那封“憂傷的信”和提多的任務感到安慰。──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著書原因與目的】保羅寫了前書,打發提多送去,後來在馬其頓得著提多帶回來的好消息,叫他得著不少安慰(林後七67 1314),甚至前書中保羅曾嚴厲責備那犯姦淫的人,也已經認真悔改了(參林後二58)。但雖然大部份哥林多信徒順服了保羅的教訓,還有少數的人說譭謗的話。而且在哥林多教會中顯然有些假傳道,為利混亂神的道,想占奪保羅工作的果效(林後二17;1;1315),因而故意挑剔保羅的不是。又因保羅起初是想先到哥林多才到馬其頓,最後再回來跟哥林多人同住些時,然後才去耶路撒冷(林後一1516);但後來保羅在寫前書時,卻說他要先經馬其頓然後到哥林多(林前十六5)。於是那些人就譭謗保羅,說他的主意忽是忽非,行事憑血氣(林後十2),又嫌他的信寫得太嚴厲(林後十10),本人卻氣貌不揚,言語粗俗(林後十10),甚至說他是用心計牢籠他們(參林後十二16),就連保羅使徒的資格他們都還有懷疑。所以保羅繼續寫了本書,解釋他為甚麼沒有按照最初的計畫,先經哥林多才到馬其頓的原因;這不是憑人意的忽是忽非(林後一1522),而是照著神的帥領,到處顯揚基督的香氣(林後二1415)。他也安慰那悔改的信徒,勸勉會眾接納赦免他(參林後二58;813)。此外又勸勉信徒要盡力奉獻,顧念別處教會信徒的缺乏(林後89章)。在勸勉之中也有不少針對不順服的人所發出的警告(一:23;611;十一1315;十二2021;十三12)。最後他用了相當多的篇幅為他使徒的職分辯護,這顯然也是因為哥林多人的益處。

    本書與前書最明顯的分別是:前書解答並指導信徒不少關乎教會行政和紀律方面的問題,而本書相當偏重于為著者自己和他同工行事的辯解,對於傳道人該有怎樣的人生觀,對待信徒和主的工作該有怎樣的態度,以及信徒與傳道人要怎樣相待等問題,都有非常實用的教訓,例如:使徒忍受苦難的態度和對於苦難的價值觀(一311)。使徒勝過苦難的能力,盼望和見證(四718;十一1633;十二12)。使徒誠實靠神,忠心傳揚基督的工作態度(一1214;17;16;16 17 18;24)。超世而入世的人生觀(五110;118)。使徒對財物清潔而嚴謹的態度(七23;1624;十一813;十二1318)。使徒高超屬靈的經歷和平凡的外貌(十二16;1012;10;十一6;參五12)。使徒處事認真而又具有寬宏的心胸(十一13;18;1113)。使徒既有嚴父的權威,又有慈母的心腸(十三13;十二1415 2021)。這些都是使徒保羅成為影響歷史最大的傳道人之成功要訣。――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背景與主題】我們深深喜愛哥林多後書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是一封私人信。似乎我們在本信中比其它更貼近保羅的心。我們感受到保羅如何為主的工作大發熱心。我們明白到生命之最高呼召的威嚴。我們讀到保羅列出自己曾受過的苦時,暗暗地感到驚訝。我們經歷到保羅響應狂妄的批評時那種義憤。總而言之,保羅似乎讓我們進入了他心靈中每一個隱情裡。

  使徒行傳十八章記述保羅第一次探訪哥林多。這事發生在他的第二次傳道旅程中,即他在亞略巴古向雅典人辯道之後。

  在哥林多,保羅與亞居拉和百基拉一起做織帳棚的工作,並在會堂裡傳道。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與他會合,一起參與這次傳道工作,為期最少十八個月(徒一八11)。

  大部分猶太人拒絕保羅所傳的道,他便轉而向外邦人傳道。因有人信主得救──其中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猶太人領袖便拘捕保羅,帶到方伯迦流面前。但迦流以不是他管轄範圍為理由,把他們逐出公堂。

  這次審訊後,保羅留在哥林多一段日子,然後起程前赴堅革哩、以弗所,再踏上返回該撒利亞和安提阿的長途旅程。

  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保羅再訪以弗所,並在那裡逗留了兩年。期間,哥林多派了訪問團來探望他,要求他在許多事上給予意見。哥林多前書的寫成,就是為了回答這些疑問。

  使徒保羅其後著急知道哥林多信徒對他信中的內容有何反應,尤其在教會如何處理犯罪之肢體的問題上。因此,他離開以弗所,前往特羅亞,盼能見到提多。遇不上提多,他便再過到馬其頓去。提多在那裡為他帶來好消息和壞消息。教會中的聖徒處罰了犯罪的聖徒,結果這位聖徒的靈性復蘇過來;那是好消息。但信徒從未履行他們的計畫,把捐獻送給耶路撒冷有缺乏的聖徒那裡;那是不太好的消息。最後,提多報告說,假師傅在哥林多十分活躍,正在動搖保羅所建立的工作,並懷疑他作為基督僕人的權威;那就是壞消息!

  保羅就在這些處境下,在馬其頓寫成哥林多後書。

  在前書,保羅的身分主要是一位導師,但在後書,他則取了牧者的職分。你若細心聆聽,會聽出一個真正愛神子民的人的心跳聲,他甚至願意為他們的好處而獻上自己。

  現在就讓我們準備就緒,開始這奇妙的探險旅程。研讀這些呼出來的思想、燃燒著的言語時,讓我們禱告,求聖靈光照我們。──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保羅寫了前書給哥林多教會後,該地信徒的屬靈情況未見好轉,反有惡化的傾向,於是他親往該處試圖解決教會中的問題,但結果不能達到前往的目的,甚至雙方鬧得很不愉快(見林後二1)。 離開後,他在憂愁痛苦中(參二3; 8)寫了一封嚴厲責備教會的信,由提多帶往哥林多。其間,保羅心裡十分焦慮,盼望那封信能使教會回轉。終於提多帶回信徒悔改的喜信,於是保羅為之釋然和歡喜(參7章), 遂在馬其頓寫下本書(約為主後五十五至五十六年間),解釋他改變行程的因由,勸勉教會接納悔改者,解釋自己事奉的身分和性質,並教導教會如何收集捐款賑濟耶路撒冷信徒。──《串珠聖經注釋》

 

【主題特色】本書較突出的主題有幾方面: 1.受苦的含意、 2.捐獻應有的態度、3.作神僕的工作性質和權柄。

    比起保羅其它書信,較著重作者個人與信徒的關係,而少系統化的教導,內容較缺乏條理;但保羅的性情、責任感、感受則表露無遺。

    書中二14-七3這一段,有學者認為與上下文的連貫性較弱,可能出自保羅另一封致哥林多教會的信,但是,把此段看為保羅的離題發揮,更為合理可信。

    另外,1013章語調嚴厲,與前面和藹語調不同,有學者認為這四章可能出自二3和七8所提到的“憂傷之信”。不過,於一13 17; 12;12起等段,字裡行間都顯示教會中仍有信徒對保羅不滿和懷有敵意,所以保羅結束本書前再提出嚴重的警告。也可能保羅擔心教會因情況好轉而自高自滿,於是改變語調向教會提出警告。──《串珠聖經注釋》

 

【哥林多後書是保羅在何時何地寫的?為什麼要寫此書?】

    一般解經家認為哥林多後書是在紀元後57年至59年之間所寫,地點是在腓立比,是馬其頓一個主要的城邑。

    他寫本書的原因有幾:

    一、當保羅在以弗所寫成哥林多前書寄出時,是由提多送去的,保羅同時也離開以弗所繼續他的宣道旅5程。先到特羅亞,後到馬其頓(徒二十章16節;林前十六章57節),他本來有意在到達馬其頓地區時,即到哥林多去與當地的信徒會面及過冬,但後來改變旅程,未到哥林多,哥林多信徒便埋怨及批評保羅“忽是忽非”(林後一章17節),因此保羅寫這封“後書”為自己申辯,解釋當時不到哥林多去的理由,是要“寬容他們”(林後一章23節)。這是寫本書的第一個原因。

    二、哥林多前書滿載哥林多信徒的各種罪惡,但當“前書”寄出後,哥林多信徒大都真誠悔改,遠離罪惡,這就表示保羅蒙神指示所寫的“前書”已發生極大的效果(林後七章811節),因此在“後書”不再有責備他們罪惡的言論。哥林多人順服保羅的勸勉,從事在靈命上長進。保羅以此為“安慰的好消息”(本書充滿安慰一詞)。但仍有少數份子(可能是哥林多前書一章所說的那幾派人中的人)不服從保羅,認為他並無“使徒的權柄,不應責備哥林多教會”,因此保羅再寫一書信為自已的使徒資格申辯,並且說自已不在任何使徒之下(林後十一章5節),跟著在該章講述自已負起使徒的重責,如何為主受苦,是其他使徒所不及。

    三、本書八、九章提及為耶路撒冷貧苦信徒奉獻的事,表示保羅對此事甚為關心 ,所以寫這一段勉勵哥林多信徒“以捐助為快樂”(八章3節樂捐一詞)。可能哥林多教會一向對此善舉已有良好習慣(林前十六章13節),而且保羅曾以哥林多信徒行善的模範鼓勵馬其頓信徒(九章1- 2節)。這是保羅寫本書的另一個原因。

    四、本書最後幾章(十至十三章),有不少解經家認為這是保羅所寫的“另外一封哥林多書信”,稱之為“嚴厲書信”。因為從十章1 節起,保羅的口氣頓改,與前九章大相徑庭,這封嚴厲書信,可能就是林後二章3- 4節所說的“曾寫的信”,後來被搜集成為哥林多後書的後一段雲。

    不過,我們仍然相信哥林多後書是完整的一封書信,不過在最後的幾章中,保羅說出其他書信所未曾透露的,保羅對信徒屬靈的愛,他為主受苦的記錄,被提到三層天的奧秘經驗,和準備“不寬客”有意破壞教會的少數份子等。不過保羅在最後的結論中,說出他偉大的“領袖觀”,“用主所賜的權柄,雖然可以嚴厲地對付不良分子,但目的為造就,而非敗壞人”(十三章10節),這也是每一個在教會中身居高位的人所應以為“金言”的。

    本書最後一節成為今日牧師通用的祝福語,為保羅其他書信所無,因此該“祝福語”可作本書的冠冕。――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哥林多後書重要主題】

主題

解釋

重點

試煉

保羅在事奉中,經歷了不少重大的苦難、逼迫及對抗。他甚至為個人的軟弱──身體上的一根“刺”所困擾。但即使如此,保羅仍然認定神是信實的。

神是信實的,祂的能力足夠讓我們面對各樣的試煉。當試煉來臨時,我們可以從中學習謙卑及倚靠神的功課。神安慰我們,使我們也能夠安慰別人。

教會紀律

保羅為他執行教會紀律的角色而辯護。教會絕不能對不道德的行為和假教訓置之不理。但是,過寬和過嚴的處理都要避免。對於已悔改的信徒,教會要重新接納他們。

教會所有紀律處分的目的,都在於糾正錯誤,而非復仇。若要有效地發揮教會功能,就必須正視及解決面前的問題,而不是坐視不理。但我們凡事需要憑愛心而行。

盼望

為了鼓勵正在面對試煉的哥林多信徒,保羅提醒他們將會在天上得著新的身體。相對於今日的苦楚而言,這是極大的榮耀和得勝。

我們知道將會得著新的身體,因此我們有盼望。不管今日我們面對著怎樣的仇敵,仍能奮勇向前,我們忠心的服事必會帶來榮耀的賞賜。

施贈

保羅為耶路撒冷教會窮乏的信徒展開了一次籌款活動。許多位於亞洲(亞西亞)的教會都伸出援手。保羅對施贈的信念作了說明和辯護,並且要求哥林多信徒繼續他們之前已作的承諾。

如同哥林多信徒一樣,我們必須在金錢上有所付出。我們的施贈必須是慷慨的,甘心樂意的,有計劃的和基於需要的。我們的慷慨不但能説明有需要的人,也能使他們感謝神。

正確的教義

假教師對保羅作使徒的職事和權威提出質疑。保羅重申他的使徒身分,以此來支持他所傳的正確的基督教教義。他的真誠、他對基督的愛,以及他對人的關懷,足可為他辯護。

我們應該像保羅一樣關心教會中正確教義的傳達,但我們也必須與保羅有相同的動機──愛基督、愛人,並且要態度真誠。

 ──《靈修版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