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可福音第二章拾穗

 

注解】【拾穗】【例证】【纲目

 

【可二1「人听见祂在房子里。」

         也许神要我们离去一个弟兄姊妹众多的聚会、一个最能给我们生气的山顶、一些有帮助的义人的交通,而回到平庸的以马忤斯去,或者到世俗的歌罗西去,或者竟到遥远的马其顿去,我们应当大胆深信:神无论把我们放在甚么地方,祂早已命定我们会获得胜利。── 德克

 

【可二3~4那四个人如何能将别人的房顶拆通后,把瘫子坠下来?】

    犹太人的房子多数是平顶的,由房子外面有石级可达房顶,房顶常是虔诚的犹太人祷告的地方(徒十章9节)。有些房子是分三部分的,即前厅,天井和后室,这和中国内地许多乡下住宅有点相同。天井部分在夏天是露天的,有些人在天井之上架以排木,在天井中种些葡萄或别的蔓藤植物,长得够密时,可以略为遮盖天井上的横木以挡热气。冬天时则在横木上盖以麦草甚至瓦片。因此所谓“拆通”,即取去横木上的遮盖物,路加福音五章19节提及要把那个人从天井上缒下来,则必须除去一切障碍物。马可说“拆了房顶”,实指天井上的一排横木及横木上的一切遮盖之物被清除而言。――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可二35他们的信心。这四个带着信心前来的人,急于想要使他们的朋友身体痊愈,这个渴慕得着了应允。从耶稣处理此事的过程看来,这个瘫子自己对于他肉身的需要似乎不像对他属灵的重担那么关切,所以耶稣除了医治他之外,更将赦罪的恩典赐给了他。只有那些傲慢自恃的文士才不感觉自己有任何需要,所以也就一无所得。第17节是耶稣后来对这件表面看来反常的事所作的一个解释,不无嘲讽的幽默。

  就像素常一样,耶稣以医治来回应人的信心。圣经在这里并未清楚说明病人自己的态度,他也很可能有信心,但也有可能太过在意自己的罪,因而对于就近耶稣没有任何把握。最简单的假设是:耶稣施行神迹,是响应那四个朋友积极的信心;他们把一个绝望无助的朋友带来,将他放在耶稣脚前。他们极为坚强、执着,拒绝放弃希望,因而显出信心的实际来。这可以作为解释雅各书二26那节经文的一篇真实的讲章,证明了这个真理:信心除非是借着行动显出其实际,否则是虚假、自欺的信心,所以也就不能指望达到任何果效。──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4人如何能将房屋顶拆通缒下瘫子见了耶稣?】

答:在犹太人的房屋上面是有平顶的,外面是有阶梯可以上到平顶(十三15),敬虔的犹太人常在屋顶上祷告(徒十9)。当主耶稣进入迦百农城的一所房子里讲道时,有一个瘫子被四个人抬来见耶稣,因人多不得近前,就把房顶拆通了,把瘫子缒下来,照路加福音五9节说,是从瓦间缒到当中,这些人所拆通的房顶,大概是指院内的天棚顶子,上面架些横木和遮盖物,或种些葡萄,蔓藤成阴防热之物,他们站在房顶上从瓦间彦旁,把天井院子上这些东西拆了,把瘫子缒到当中见主,得了医治。——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可二67这些文士(NIV译作教法师,较为模糊,但却正确地界定了他们的身分)是在神学上相当敏锐的人。他们并非迦百农当地的会堂职员,而是一个寻找事实之委员会的成员,这类的委员会已经详细地盘问过施洗约翰了(约一19;路五17)。他们立刻就看穿了事情的神学根源。当然,除了神之外没有一人能够赦罪;耶稣只是一个人,祂怎么敢宣称自己拥有这样的权柄?在耶稣的生平中,这种两难局面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重现。如果祂不是神,那么祂的确是个亵渎者,因为就如一句古话所说的,祂一定是神,不然就是疯子或歹徒,不可能再有别的解释了。如果文士们不承认祂,那么他们就必须定祂的罪。他们当中至少有些人明白这个逻辑(三6),所以他们将会开始冷酷无情地置祂于死地。十字架的道路已经决定好了。──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89一些文士仓惶失措的神态可能是真情的表露,就像十二34那个诚实的文士一样。耶稣为了要帮助这些不知所措的人在祂的人性与神性之间取得平衡,就在无人要求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个兆头,证明祂有神的大能,当着他们的面医治了那个瘫子。

  说出经文中那两句话,当然是同样容易的;对于神的大能而言,要证明这两句话中所含之权威的语调也是一样容易的。但是却没有一个外在的记号可藉以试验赦罪的内在实际,然而所有人却立刻可以知道一个瘫痪的人到底能不能行走。换言之,在物质界,能够最迅速地看出耶稣所具有的权柄究竟是正当的或不正当的。而耶稣这时就像祂常做的一样,采用祂敌人的话语来反驳他们;第8节说明祂的行动是完全清楚他们的思绪。事实上,医治身体远比恢复心灵容易,因为连先知都能够医病;但却绝对没有一个先知可以赦罪。但这些文士由于不断要求可见的证据,未必能明白这一点(见八11)。无论如何,耶稣这一次是医病又赦罪,使他们哑口无言。他们若是有眼可看,这就是他们所要的证据;但没有人像那些拒绝看的人那么盲目。──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011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我们有两个方式可以明白这句话;若是探究得够深入的话,这两种解经法都非常有益处,而且至终汇合为一。头一个解法是:我们可以将耶稣的话意译为:你们说只有神能赦罪吗?但我要向你们证明:这里有一个人具有同样的能力,如此引导深思的听众将耶稣这个人看作是与神同等的。这包括将人子这个词语理解为仅仅是普通闪语对必死之人的意译(结二1等)。第二个解法是:将这里的人子看作是耶稣自选来称呼祂自己的一个头衔,就如八31等处必然有此意一样21。若是照着这个方式来解释,那我们就应该意译为:要叫你们知道我本身就具有这种赦罪的能力……”。无论是哪一种解法,这神迹都具有明显的价值,可以证明耶稣拥有神的权柄。这卷福音书中所记载之医病的神迹,若不是全部,也有大部分似乎是具有这个目的,同时也显出神的爱来;对于那些不愿盲目不见的人而言,它们当然会产生这个结果。──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2「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耶稣的话语再次证明为极有功效的,是带有能力与权柄的话。正如神在创世记中是用祂的话从无变有(来十一3),神的儿子也照样能够用一句话从软弱中产生能力,以致原本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使瘫子拿着褥子走回家了。部分没有成见的群众自然的反应,是赞美神,因祂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参:太九8),证明了耶稣先前施行这个神迹的理由是正确的。群众至少体认到:有个全新的因素已经进到当时的处境中,这就是神的指头(参:出八19;和合本作神的手段)。然而他们只是对于这样的权柄竟然会赐给一个人感到惊讶,以此为足,却没有进一步追问这个人究竟是谁。完整的答案一直都没有出现,直到该撒利亚腓立比(八2730),而且连耶稣最亲近的门徒都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这个问题。──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3「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他来,他便教训他们。」

    马可用不同的希腊文词语来解释耶稣的服事。祂宣传好消息(一14),祂教训人(一21),祂讲道(二2)。──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4「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利未,通常都认为就是马太(太九9),是一个税吏,而且由于他的工作地点是在加利利,无疑是那众所恨恶,有一半以东血统的希律的手下(参:路二十三67)。这使得他就像一40那个长大痲疯的人一样,极度受到正统犹太社会的排斥。这类的税吏经常(如果不是毫无例外的话)都是贪婪而不道德的,也难怪民族主义份子会对他们有成见,因为他们直接为罗马人或希律而效命。然而,耶稣怎样按手在那长大痲疯之人的身上,使他洁净,祂也照样呼召利未成为使徒一员,奠定祂的新社会之根基(参:启二十一14与弗二20),身列十二新族长”──祂的新以色列的首领──(参:路二十二30)。在人看来,利未的祖先在被神改变之前(申三十三811),是不可能有希望蒙神拣选的(创四十九5);同样的,利未本人也是不可能有希望被选为使徒的,但耶稣如今也要改变这个利未。──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5「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这个筵席的性质似乎是利未招待他过去事业上的老伙伴,要使他们能够会一会他新近遇见的这位主。这一节经文,与法利赛人在第16节尖锐的批评,似乎证实主已经将许多这类的税吏纳入祂的门徒行列中。所以,与利未一同坐席并非绝无仅有的例子,但为马可选载,说明耶稣之使命的一个典型范例。──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6「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注: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

    耶稣对于罪恶从不通融,也不轻易宽贷,从来没有一个文士或法利赛人曾经像祂那样义正词严地谴责罪恶。耶稣与其它拉比不同,祂在挑选朋友上不是那么慎重,遭多人不满。耶稣自己必然知道一般法利赛人认为祂是一个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与罪人的朋友(见太十一19)。然而,尽管有这一切的批评,法利赛人反对与这一阶层的人来往(不论是他们自己或是耶稣),最主要的原因不真正是道德上的顾忌,而只是害怕惟恐自己会因为与那些礼仪上不洁净的人接触而沾染礼仪上的污秽(参:约十八28)。耶稣乐意触摸那大痲疯病人(一41),但祭司和利未人却因着职务的缘故甚至不敢向路旁那个受伤流血的人施以援手(路十3132),因为他们害怕招致礼仪上的污秽。(关于耶稣的餐桌交谊问题,见 Joel B. Green How to Read the Gospels and Acts pp.4857。早期教会有可能认为这段经文是论及主的晚餐。)──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7「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非但没有否认他们的非难,反倒宣称祂以这种方式来行动,是有意要找出罪人,这正是祂使命的整个目的,事实上也是祂的弥赛亚职分无可反驳的一个证据。就像撒该的故事一样,人子来,是特别为了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见:路十九10)。祂的整个使命是直接针对有罪的人,或按照这节经文的意象来说,就是那些有病的人,祂的意思并不是说真的有任何一个人是义人或康健的人,所以不需要属灵的医治。祂的意思是: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乃是必要的先决条件;若没有这一点,这些人就不可能得着医治,因为他们不愿来就近祂这位独一的医治源头,寻求医治(参:约五40)。──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18「当下,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禁食。他们来问耶稣说: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

 

【可二18~20耶稣论陪伴之人禁食何意?信徒呀禁食么?】

答①这是因约翰门徒和法利赛人常有拘首犹太禁食的规矩(参路十八2,利廿三27-29,徒十七9),大概是当耶稣在马太家里坐席的时候(可二1516),而来向耶稣说:「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可二18,太九14,路五33,参太十一18)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吕振中译作贺喜的朋友,)陪伴之人岂能禁食呢!」——意指耶稣和门徒同在,门徒还领受祂的教训,与祂同行心中欢喜快乐的时候,叫他们守旧规矩,哀恸禁食是不合时宜的(太九15,路五34)。「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原文作新郎从他们中间被取去()),那日他们就要禁食——意指耶稣到了被卖离开他们,被人捉拿去钉十字架的时候,他们心里忧愁伤痛,那时就要禁食了(参约十六20)。

②关于禁食是与祷告相连的(路五33),在圣经上记述禁食祷告之事,屡见不新,如尼希米为故土掳民遭难受辱,悲哀哭泣禁食祷告(尼一34),以斯拉为在神面前刻苦己心,禁食祈求,使妇孺一切都得平坦道路(拉八2123),耶稣曾用禁食祷告之法赶鬼(可九29),祂在受试探时,也曾禁食四十昼夜(太四12),使徒保罗和巴拿巴奉差派往外国传道时,有同工们曾经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徒十三1-3),他们在各教会中选立长老时,也曾禁食祷告(徒十四23),从这些禁食祷告的事情看来,是认为在祷告时禁食,表示一种谦卑,忏悔,敬虔的心,且使体力精神减少消耗,攻克己身,祈求祷告(撒上一1015),倍增心灵的力量,而收祷告最大之功效,因此信徒如在遇到类似上述之情形时,禁食祷告,那是自然需要的。——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可二19~20主耶稣在说明,新约的禁食和旧约的禁食完全不一样。旧约的禁食,只不过是律法上的一部份而已。主耶稣来了后,这样的禁食已经不需要了。新约的禁食,是主耶稣死后复活升天之后,祂的门徒将要有的禁食,这样的禁食,并不是出于律法,而是出于圣灵的感动。――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可二1922耶稣一如往昔,从两个层面来回答法利赛人的非难。首先,祂从表面的层次来答复,而这些吹毛求疵的问题也经常都是从这个层面发出的。然后,祂既然已经在逻辑上用法利赛人自己的前提推翻了他们的抗议,就继续从更深入的神学层面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个问句意译成:在喜乐交通之时,谁会想到要禁食呢?禁食在圣经中乃是悲惨的一个记号,或表示悔改,或是哀悼,或是自愿降卑的灵。当门徒与耶稣的团契中断时,禁食所要表达的那种忧伤很快就顺理成章地临到,那时,门徒就要因着祂离开,往父那里去而忧伤了(约十六20)。这个模拟与人类的情形如此切合,我们在应用上可说:耶稣与祂的门徒同在地上的时间,在许多方面都是过渡时期,对于教会而言并不是正规的情形。所以,我们不能援引祂的门徒当时的习惯作为一般化的原则,而没有仔细将之与新约教会后来在耶稣升上高天、圣灵浇灌之后的习惯作番比较,就轻易应用。──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21~22新旧难合的比喻有何教训?】

答:关于这个比喻,在太九14-17节,路五36-39节皆有同样的记载,与论禁食之理相连,耶稣说:「没有人把新布缝在旧衣服上,恐怕所补上的新布,带坏了旧衣服,破的就更大了」——当时犹太人的衣服多是毛布做的,这种原料易缩,必需浸水缩小才可补衣,若用新布来补旧衣服,是极不相称的,不但无用,凡使旧衣服更破了(路五36),这是一种愚昧的方法,乃是指着犹太人宗教外面的旧规矩和礼仪,与新的福音不能混合的道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恐怕酒把皮袋裂开,酒和皮袋就都坏了,惟有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古时的犹太人,多是用皮袋盛水和酒,这些皮袋多是用山羊皮熟制成的,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只可一次,因为旧皮袋渐渐硬了,若再装新酒,就是裂开,酒也漏了,这乃是指着犹太人旧宗教里面的礼仪制度和内容。总之,耶稣所指新旧之别不能混合,乃是不可将福音新的时代规矩,加在老旧犹太教的宗教礼仪法度里面,以免招致重大的损害,而造成思想领受上之错误(加四9-10)。——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可二22「新酒装在新皮袋里。」】

主啊,你曾经说过新郎与新婚筵的事。你曾将你的爱与酒比较,以及在加利利的迦南第一个神迹把水变酒。你的爱倾入我们的心,好似葡萄压成的新鲜汁浆倾注一样。我们没有爱可以向你献上,求你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好使我们受你的爱激励而爱你。但愿这不是一种回忆,回想过去的爱,而是常新的爱的欣赏与享受。你的爱好似新酒,是我们所渴望的,那会像春季的潮汛冲激在金色的沙滩,冲去一切垃圾,你爱的冲激,新鲜活泼!

于是主说:孩子啊,如果你要得着所祈求的,新酒不能在旧的形式里,必须有新的表现。别人禁食,你却吃喝;别人吃喝,你要怀着忧患的心。别人也许认为你古怪,埋怨你,找你错处,他们甚至赶你从教会与社交的圈子里出去。

这里只有一个答案:求主不要放弃我们,让我们不随从自己的欲念,赐给我们新的皮袋,指示我们怎样行事为人,以致我们热心的表现自然可爱,对世界有帮助,也充满着神的恩惠,别人可以看出你的手而敬畏你,让你的爱不会浪费,而借着我们的生命使别人滋润,求主将爱赐给我们。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可二26大卫吃会幕里的陈设饼时,大祭师是谁?是亚比亚他抑或亚希米勒?】

          马可福音二26引述耶稣的说话,他问身旁的人曾否听闻大卫的一段事迹;那时,大卫及随行人员一同逃避扫罗的追杀,饥饿困乏,便进入挪伯的圣所里要求食物。期间,亚比亚他任大祭司(撒上二十一1-6)。然而给大卫等人吃陈设饼的,事实上却是亚希米勒(即亚比亚他的父亲),因为大卫逃到挪伯时,任大祭司的是亚希米勒。

         那么,马可福音记载耶稣说亚比亚他当大祭司,是否指耶稣犯了错误呢?无论如何,当我们仔细研读马可二26时,便发觉耶稣其实没有暗示亚比亚他是大卫探访挪伯时的大祭司,因为耶稣说EpiAbiathar archiereos,意即「正在亚比亚他——那大祭司——的时候」。参看撒母耳记上可知,凶残的扫罗随即令以东人多益杀死亚希米勒,同时亦杀尽挪伯城的祭司(撒上二十二18-19),只有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侥幸地逃脱了。亚比亚他投奔大卫(20节),在大卫落难逃避扫罗之时,亚比亚他任大祭司。故此,大卫登上王座后,很自然地就立亚比亚他为大祭司,在大卫有生之年,亚比亚他都与扫罗马所立的撒督均分大祭司的职份。由这段历史事实看来,称亚比亚他作大祭司,是挪伯事件多年后。这情况就正如我们说:「这时候,大卫王是个牧童」;大卫还是个牧童的时候,当然不会是君王。艾特与金格树指出,epi与所有格(genitive)的词连在一起,就只有「在那时候」的含意。马可福音二26的意思与此相同(参WFArndt F. W.Gingrich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ago1957]p286)。新约圣经与马可福音二26epi一字用法相似的,有使徒行传十一28,「到革老丢年间」;以及希伯来书一2,「就在这末世」(ep'eschatou ton hemeron touton)。事实上,大卫吃挪伯会幕的陈设饼,的确发生于亚比亚他在生之时,并且他当时亦必定在场,看见大卫等人吃陈设饼;其后,亚比亚他就被立为大祭司,因为扫罗杀死了他父亲亚希米勒。故此,我们照耶稣说话的含义来解释,马可二26这经文便与历史事实没有冲突。──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可二27「又对他们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

    耶稣现在就作一个更深邃的宣告。祂宣称:法利赛人所有防堵性的束缚,原来是计划用来避免任何干犯安息日的可能,他们却使安息日成为无法忍受的重担,所以他们与他们的这些规定都已经完了(参:太二十三4)。他们现在已经彻底忘记:安息日原初乃是神为怜悯祂所造之物而预备的。人类之所以受造,当然不只是为了要证明并遵行一个不可改变之守安息日的神学原则,但有些极端的拉比却极力坚持是如此,为了要正确地遵行,这些极端主义者宁可在安息日被杀也不愿敌挡敌人(Schweizer),所以他们极少是前后一致的。但是最后,却是这个食古不化的一致使他们不能对耶稣有所回应,他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面,灵里盲目,心里刚硬。──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

 

【可二27~28安息日是“守”的呢?还是“享受”的呢?为什么基督徒不守“安息日”而改在“主日”举行聚会呢?】

    一、律法时代,人们在律法之下,是“守”安息日。既然是“守”,像守校规、守社团规则一样,是严格的,不守便是犯规、犯法的人。我们是在恩典之下,并不是“守”,乃是“享受”。正如孩子在家中享受父母的爱一般。既是享受,便不是纪念“创造的安息日”,乃是享受,‘主复活的日子”,所以改在现在的“主日”来举行聚会,享受主恩。

    二、一般人根据遗传的错误,说主日是“安息圣日”,我们应该更正说法说主日是“主复活的圣日”。新约圣经中没有一处叫我们要“纪念创造的安息日”,而且有多次批评“守”日的不妥。反之,圣经常提及“主日”便知道使徒时代信那稣的人,已放弃“纪念创造安息日”,而“纪念复活的主日”了。

有关,“主日”的经节如下:徒二十章7节(七日的第一日,不是第七日);林前十六章2节;启一章10节。

有关“安息日”的经节如下:太十二章5节;可二章2728节,三章4节;罗十四章6节;加四章10节(谨守日子,包括安息日在内);西二章16节;来四章9节(另一安息日,是否主复活的日子?)。保罗利用安息日传福音,并非守安息日(徒十八章48节)。

         主那稣曾七次在安息日医病,并非故意破坏安息日,乃是使人暗中明白安息日的重要性将要被另一个日子所代替。――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可二28「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安息日是为人预备的,这个原则甚至连一些法利赛人都可以接受,但耶稣却更进一步。如果安息日真是为了我们属灵上,与身体上的益处而预备的,而不是反过来的话,那么人子就是安息日的主,也就可以照着祂所看为恰当的来解释安息的规条。事实上,这也正是拉比们自己曾经努力要做到的,可惜的是方向不对。如果耶稣是再一次在这里将人子用作祂自己的一个名衔,如果祂的敌人也了解祂是这么用的(这两点都无法确定),那么这个宣告甚至是更为尖锐的。它意味着:耶稣非但没有否认他们的指控,反倒坦然承认,却宣称自己有绝对的权利推翻安息日,因为祂的位格与工作,都代表神,这样的宣称自然会引致第三章开始时在安息日治病一事上的大冲突。这一点至终使他们相信:耶稣在安息日治病(一25与一31)绝非偶一为之,而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祂认为安息日当然是属于祂的。所以他们定意要为祂设下一个陷阱,故意制造一个机会来试验祂;但就像新约圣经中经常出现的一样,当问题追究下去,却使他们从审判席移到被告席。

  另一个可能是,耶稣在此只是将人子用作必死之人的同义词,那么意思就成了:人比安息日重要;但这个可能性较低。── 柯勒《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