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可福音第四章例证

 

注解】【拾穗】【例证】【纲目

 

【可四1耶稣准备用新的教导方法,在空旷地方向普通的平民说教,传统式的会堂解经方法在那时是很难吸引会众的。犹记得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多年来仍保持自己是圣公会的一位忠实信徒,当时他的一位同工威特菲特(George Whitefield)在英国的布里斯托向矿工们讲道;在一次空旷地方的讲道聚会中,竟有两万多人来听;归主的亦数以百计。当时威特菲特希望韦斯利也能到来传道,初时韦斯利回答说:『我倒喜欢宽敞的房子柔软的椅枕和美丽的讲道台。』韦斯利认为在空旷地方讲道是一件困难的事。他自己曾说:『我当初的感觉真是很奇异的,因为我生平的讲道经验都是习惯有条不紊的,也讲究场面的;我常以为只有在礼拜堂讲道,才可以拯救人的灵魂。』但后来,他见证了一件事,就是在空旷地方讲道收效极大,于是他说:『事实摆在眼前,不容你不相信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18圣经的乘法】

主耶稣曾把上帝的话比喻作撒在这个世界的优良种子。播种的目的在于增加收成,播种以后的期望乃在于丰收。而种子本身带着繁殖的生命力,因此,可望收获到三十倍、六十倍、乃至于一百倍。

威廉布莱安有一次抓起一把西瓜子来作实验,他把这些种子秤了一下,发现五千个西瓜子只一磅重!可是一个西瓜子被种在地下,能结出五十磅重的大西瓜——换句话说,结出来的西瓜是原来西瓜种子的二十五万倍!在阳光和雨水的影响下,一粒直径才四分之一吋的种子,慢慢的长成五十磅重的西瓜,而这大西瓜是实实在在地由种子长成的。

上帝的话和西瓜种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帝的话所蕴含的生命力是超过我们粗浅的想象之外的。可是上帝的话,就像种子一样,是必须种植的,普天之下大概只有杂草是不用你去费心!保罗说,上帝要增加你所种植的种子,上帝会供给阳光和雨水,因为这是人所办不到的;然而我们必须尽我们撒种的责任!上帝答应过我们,祂的话必不徒然返回。

你是一位播种者吗?假如不是的话,你也不可能成为收割者,因为撒种在先,收割在后。你愿意在今天就播种一些上帝的道吗?——M.R.D. ——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可四2耶稣希望用比喻的方法刺激群众听道的兴趣。当时的群众并不像会堂的崇拜,他们在空旷地方随处逛荡,时来时去,若讲道的内容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离开的。薛特耐爵士(Sir Philip Sidney)讲出一个诗人的秘密:「作一个好诗人必须有一个很动听的故事,叫孩童们在玩耍中也能停下来;叫扫烟囱的人也停下来,侧耳而听你的故事。」故事是提起听众兴趣的最好方法,耶稣是清楚知道这点的。──《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耶稣所用的比喻方法,其实也是犹太人拉比老师们所惯用的,听众并不会觉得陌生的。在旧约中也见到描写比喻的地方,其中最耳熟能详的,便是拿单知道大卫用毒辣的手段,剪除乌利亚,娶他的妻子拔示巴时,讲出一只小母羊的比喻(撒下十二1-7)。拉比时常用比喻去教训人的。有一位诲人不倦的拉比,名叫梅尔(Rabbi Meir),他的一生中,三分一的讲解是关于律法的判断;三分一的教训是关于释经;另外的三分一是用比喻去教训人。──《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3汤朴威廉(William Temple)曾说:『耶稣教人是用简单的条理和正常的自然界事物,日出,下雨和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人看见上帝的作为。』许久之前,保罗也说过,上帝在那些看见的事物中,把那看不见的上帝启示出来(罗一20)。耶稣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失落和罪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活的上帝所穿的衣裳。列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死后是埋葬在圣保罗大教堂之内的,而他也是该大礼拜堂的伟大设计建筑家。在他的墓碑上用拉丁文写上一句话:『举目周围观看,便看见杞念他的事物了!』同样耶稣也说:『举目周围观看,便看见上帝本身了。』只要我们肯正确的去看,在普通日常生活当中,实在有无数的象征记号,引导人见到上帝的。──《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5~6人往往做事的时候,开始时觉得很容易,但坚持忍耐到底是十分艰难的。有一个著名的布道家说过:『用百分之五的力量便可以使人归主;但必须用百分之九十五的力量才能使他们慢慢生长,在教会里,成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许多人都肯在开始时做基督徒,但慢慢地便在路边跌倒而失落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7人通常都很容易受其他有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对基督忽视,正如一个诗人说过,人的心很容易被日常生活的顾虑,如同泥麈,闭塞了自己的心,于是『我们忘记了上帝,人的善忘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不是必须的。』当生活越复杂时,我们就必须越发注意甚么才是首选应做的事,我们必须把基督高举,放祂在我们生活中的首位。──《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1~22真理是要让人看见;而不应收藏起来。许多时候;当人讲出真理的说话,便会招致危险的,对自己引来迫害和麻烦。但一位真实的基督徒,或者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必须站在真理的一边,面对一切的冲击而无所畏惧的。

当马丁路德决定了揭露当时罗马天主教的腐败,他首先攻击购买赎罪券的错误制度。当时信徒以为在犯罪后,可以用金钱向教士们买赎罪券,希望自己的罪获得饶恕。马丁路德于是写了九十五条文告,批评这个制度。他怎样把这九十五条向人宣示呢?他知道威丁堡(Wittenberg)的诸圣大礼拜堂是与大学相连的;大学的文告通常都是贴在礼拜堂的布告板上,这块告示板便是贴那九十五条文告的地方了。他在甚么时候贴上这些文告呢!他拣了十一月一日『诸圣日』当人们群集守礼拜和举行纪念献堂典礼的一天,让所有聚会的人都知道他的举动。倘若他是一个审慎的人,便决不会写出这九十五条文告;倘若他顾及自己的安全,便决不会贴在礼拜堂的布告板上;倘若他一定要如此做的话,为免生是非,他也不应该拣选『诸圣日』那天而行事。但是马丁路德发现了真理之后,便一心一志要服从真理,从不计较自己的安危,要把真理告诸世人。──《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2难以隐藏的事】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可四﹕22
  有位老先生﹐在家里教了十几个学生。一天﹐他因有事要出门﹐便再三叮嘱学生不可外出游玩。他出去未久﹐这些学生都跑出去玩﹐一名学生更爬到树上捕到鸣蝉带回来。过一会儿﹐先生回来便问﹕你们出去玩了没有﹖大家异口同音的回答﹕没有﹗他们刚回答完﹐那个学生手中的蝉就叫起来﹐他握得愈紧﹐它叫得愈响﹐先生遂发现他们的秘密。
  我们的罪也是这样﹐你越想遮掩﹐罪的控告声音便越大。
  圣经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廿八﹕13──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可四24学习的经验来说,这是十分真确的。人对一种学问越下苦功,必定会越明白它的内容。古时的帕提亚人(Parthians)规定国内的青年,必须先做流汗的工作然后可以吃饭;努力多少,便吃多少饭!一切学习都是随着这个原则而进行的。当人的学习兴趣加深时,自然会产生满足和快乐的感觉。研究圣经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些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或自己不赞同的经句;我们若能再下苦功研究下去的话,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肤浅的学习一定是枯燥乏味;肯深入研究做学问的工夫,便会获得无穷的滋味,能激发起好奇心,这就是学问能引人入胜的地方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5知识越豊富的人,他所知道的事反越多,人若不先从希腊文的基本文法学识下苦功,那就根本没有别的方法欣赏希腊文学,当他学识了文法之后,学识自然便会加增起来。人若不先认识管弦乐队的结构,那就很难领略深奥的音乐;但当他知道了那些基本上的知识时,他自然会认识更多美妙的音乐了。同样人若不在知识上下苦功时,原有的学识也会随着时间而失去的。许多人在学童的时候都学习过法文,但日久生疏而没有继续再钻研下去的话,于是很快的便忘记得一乾二净了。

人的学识越多,自然会能够越发加增自己的学问。但倘他不努力上进时,自然会退步的。犹太人有一个教训,喻学生为一只小牝牛──每天都需要加强牠所负的重量。所以学无止境,不进则退,此乃千古不易的道理啊!──《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5人越能锻炼体魄,身体则越强壮,越能担当体能的负荷。相反的话,人若不理会锻炼自己的身体,肌肉自然收缩,体能也孱弱起来。有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如同灵性一样,因为身体也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许多人不能担负重要的工作责任,往往是因为受了自己身体软弱的限制,这是多么的可惜啊!──《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26自然界的生长是肉眼不能察觉的。当费莱(Elizabeth Fry)在一八一七年往伦敦的著名监狱Newgate Prison去探访时,看见三百多个女犯人和无数的儿童,拥挤在两个细小的监房内,住宿和煮食都在同一个地方。看守的狱卒是一个老人和他的儿子。在这群人堆中,情景非常可怜,衣衫褴褛半赤身露体,如同野兽般的蠕动着;不住的挥手向探监的人求乞,希望施舍得来的金钱,在狱中的酒吧买醉。当中有一个童犯,年纪只有九岁,因为撬开人家的窗门偷了价值两角钱的油漆而等待着死刑的来临。在一八五三年,波尔敦(Bolton)的织造工人为争取一天赚七便士半的工资而罢工;同样在史达福(Stafford)的矿工为争取一星期两先令半的薪金而罢工。今天看来,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啊!为甚么呢?这都是因为上帝国拓展而发生改变的。人每天去量度和比较,是不会找到它的分别,但用一个或两个世纪的时间去看时,就发现它的增长了。──《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33~34为什么要用比喻 经文:耶稣用许多这样的比喻,照他们所能听的,对他们讲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对他们讲。……”(433-34)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13:10)

     《说苑》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毁谤惠子。他在梁王面前说:惠子说话,爱用比喻,假使不用比喻,他就没法把事情说明白了。
  第二天惠子去见梁王。梁王对他说:请你以后讲话,就直截了当地说,不要再用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是怎样的?而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就像弹。那个人听了会明白吗?
  梁王问:那怎么才能使他明白呢?
  惠子说:如果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是用竹子做的,是一件射具。这样说,他听了能不能明白呢?
  梁王说:可以明白了。
  惠子说:用别人懂得的事物,来比喻不懂得的事物,目的是要使他懂得。你叫我说话不用比喻怎么办得到?
  梁王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这则寓言,把比喻的作用说得非常明白透彻。用了比喻、陌生的可以变成熟识的,抽象的可以变成具体的,深奥的可以变成浅显的,复杂的可以变成简洁,使人容易理解,不仅如此,比喻还能给人带来生动鲜明耐人寻味深刻的印象。
  笔者联想到我主耶稣在世上讲道时,也是最能善用比喻作为教训的内容。无怪乎连当日的门徒也奇怪问主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我们不说别的,单从马太十三章就可以看到主耶稣一连用七个比喻阐明天国的奥秘。天国在当时的宗教界人,心目中认为是玄而又玄,讳莫如深,难以理解。可是主耶稣采取日常生活所常见为一般人所熟识的事物,例如撒种,稗子,芥菜种,面酵,寻珠,撒网等作为天国深奥的解释。我们若把这些比喻连接起来,可以清楚看到福音与本时代在世上进展的结果。这时期包括着我们的主,个人的工作作为撒种的起头,直到末了收割的时候,分清稗子与麦子、好鱼与不好的鱼。这就是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既生动又深刻。难怪,主在哪里讲道,不但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喜欢听祂的训迪,就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妇孺,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一次三日之久废寝忘食。( 15:32)

  记得有位著名布道家说过这样的话:讲道若不用比喻,就如同建筑楼房;四壁不留窗户一样,既不透亮也不通气。信哉斯言。
  当我们查考大卫王的生平时,在他一生中曾经被两个故事,深深所打动。甚至因而转变了自己的观点和作风。一次是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二章一至十三节先知拿单对大卫王讲到有一富户和一穷人。富户有无数的牛羊。穷人仅仅只有一只小羊羔与他同吃同喝同住,亲如女儿一般。一天富户来了一位客人,舍不得在自己的牛羊群中取一只请客;而是到穷人家把他仅有的一只羊羔强取来杀了敬客。大卫听后,无名火直冒三丈说:行这事的该死,他必偿还四倍,因他行这事没有怜恤的心。拿单说:你就是那人。大卫立刻承认我得罪耶和华了。他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定人之罪定己,他痛悔了。另一次是记载在撒母耳记下十四章四至廿一节有一位提哥亚妇人,她对大卫王说:我是个寡妇,只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大儿打死小儿,大儿逃亡在外,但全家人起来攻击我,要我交出打死兄弟的,好治死他以偿命、这就无异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大卫听了甚为同情应许她的儿子连根头发也不落在地上。妇人趁机对王说:你为何不使逃亡的回来,说明王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王因此回心转意准许逃亡在外的儿子押沙龙回来。
  由此可见,精警的譬喻,真是不可少,它一出现,往往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美妙的比喻,有如一把两刃利剑,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4:12)。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在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但是还得说回来,比喻(包括故事,寓言,童话等)并非是万能的,它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善于利用,既要防止牵强附会,也要避免以偏概全,或喧宾夺主。千万应注意勿要为讲比喻而讲比喻。比喻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惟有通过它,以达到阐明永生之道,吸引众人来归在耶稣基督名下;这才是唯一的真正目的。──《为甚么要用比喻》

 

【可四33~34讲学的内容若超过学生的理解水平,也不是一件好事,正如有人笑那些学射击的人:『人的射击,常常超越了靶子,这只能证明他是一个很差劲的枪手而已。』同样,好教师当爱所教导的科目,超过爱惜自己的风采!──《每日研经丛书》

 

【可四37「忽然起了暴风雨。」(直译)

   在信徒的生活中,有许多风雨都是突然之间起的:像忧患、失望、失败、病痛等等。无论怎样,这些风雨都是神所许可的,为要我们得益处。神愿意有橡树,祂就栽了一棵,祂让它在风雨中飘摇,纔能使它根深干高,成为林中之王。照样,神愿意造就一个可用之材,神就把他放在风雨之中,让他经过风雨的生活。世上许多的伟人都是经过艰难和痛苦的,神国中的伟人也是如此。──


39主啊,你不管吗?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
在新约圣经中,有两个家喻户晓的问题,都是那些最爱耶稣的人提出来的。在加利利的海上狂风大浪快要把船掀翻时,他的门徒问道: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可438)在另外一个场合,当悠闲的马利亚听耶稣讲道时,忙乱的马大从厨房出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路1040
问这个问题的人都知道耶稣的权柄,并且希望他介入他们的生活,同时解除他们的焦虑。可是当主耶稣似乎无视他们的处境时,一种恼怒的成分就油然而生:你都不管吗?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当时耶稣说话的音调如何,不过我猜他的回答是温柔并且充满关怀的:为什么胆怯?(可440);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路1041)。
当我们觉得孤单或为无力招架各种状况烦恼时,经常会呼喊:主啊,你不管吗?可是当耶稣平息我们的风浪,并叫出我们的名字时,我们才知道他对我们的爱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喜欢沉浸在耶稣
关心我的思想当中;
不论生命将会如何,
他总是温柔地爱我。
神的看顾超过我们的想象。
──《生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