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九章拾穗
【路十九1】「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
「耶利哥」:交通要塞、又是交易中心,物品以香油为主。所以耶利哥成为当时巴勒斯坦课税最高的中心。──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7】「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
「议论」:私下讲话,蜜蜂嗡嗡声。──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11~27交银与十仆的比喻要义解法如何?】
答:耶稣讲了这个比喻,和马太福音廿五章14-30节,按才干受职任的比喻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所解释的真理却是一致的(参四五题),为要教训信徒对主忠心,殷勤作工,忍耐等候,直到主再来的时候交账,好得报偿,其要义解法如下:
①比喻中的人物(路十九12-14)——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表示主耶稣升天去(可十六19,20,徒一9-11)。要得国回来——这国表示天国,得国回来,表示耶稣二次降临再来,本已经得了国(太廿八18,弗一19-23,彼前三22),还是等候,因为外邦人的数目还没有满(罗十一25,启十九7,徒三21)。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给他们十锭银子——表示叫了主的十个门徒,将家业交给他们(锭原文作弥拿 maneh,等于中国十两)。他本国的人却恨他……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的王——就是以色列人不接待主,恨祂,弃绝祂,不愿意祂来作王(约一11,徒三13-15,约十五23,24),他们成为王的仇敌(路十九27)。
②良善忠心的仆人(路十九14-19,24,26,参十二42-44)——主是交给十个门徒十锭银子,他们各人所得的本钱相同,去作生意,头一个赚了十锭,第二个赚了五锭,意思是二人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恩赐,尽心竭力,忠心于主所托付的圣事,去把握机会为主作了善工,得人归主,结了属灵的果子(约九4,林前十五58,腓一6,提前三1,约十五8)。到主再来的时候,要知道他们的成就如何,把所领受的到主面前交账(路十六2),主称赞他们是良善而又忠心的仆人,头一个人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第二个人管五座城,这意思是将来的工作受审判时,主要照着他们工作多少得报赏(罗十四12,林后五10)。
③懒惰恶的仆人(路十九20-26,参十二45-48)——他将主所交的一锭银子包在手巾里存着,意思是没有为主生利,没有把握机会,按照他自己的本能和恩赐,去忠心为主作工,完成主所托付的圣事,一无结出属灵的果子,到主再来的时候,要他交账,他原是害怕知道,主的严厉,被主称他为恶仆,要定他为罪,并且「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他不肯将这一锭银子为主运用,日久在他手中便失去价值,成为无用之物,对那决心尽力善用的仆人,还要将更多特别的恩赐加给他,对这懒惰的仆人,非但不能增加他的恩赐,连他原先所有的也要失去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十九12∼28主必再来】
新约圣经时时提醒我们,主必有形的再临这地上。这类鼓舞的话,同时也勉励我们要常作准备以迎见主面。福音书的作者从四个角度来读这个真理:马太提到脚,马可提到眼;路加提到手,约翰提到心。
「到了半夜,有人呼喊说:『新郎到啦!你们都(走)出来迎接他!』」(太二十五6)
「正像一个人出外远行,把家务交给仆人们管理,分配每一个人的工作,又吩咐门房当心(看管)门户。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你们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回来。」(可十三34∼35)
「动身以前,他把他的十个仆人召来,每人给了一个金币(在他们手里),说『我不在的时候,你们拿这钱去做生意,看看能够赚多少。』」(路十九13)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愁闷,你们要信上帝,也要信我,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以后,要再回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使你们跟我同在一个地方。』」(约十四1∼3)
当我们的脚、眼、手、心都预备好时,基督会对你说:「很好啊,你可以上来了!」——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路十九13】「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注:“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银子,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
「锭」:原文是一「弥拿」,价值等同于当时的一百银圆,而一个银圆是当时工人一天的工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15】「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做生意赚了多少。」
「他既得国回来」:直译是「正当他回来的时候」。──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20】「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
「手巾」:指「擦汗的汗巾」。──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21】「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
「严厉的人」:原意是「榨干」。
「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可能是当时流行的说法,描述那些斤斤计较,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23】「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银行」:原意是「放在桌子上」,后来演变成「银行」的意思。
「带利」:原文此字并非表示高利贷的利息,而是合法的一般利息。──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26】「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没有的」:原文时态表示「继续不拥有的」。──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29】「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就打发两个门徒,说:」
「伯法其」:位于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以东一点六公里。
「伯大尼」:位于橄榄山东侧的村庄,离耶路撒冷约三公里,是拉撒路(死里复活的那一位)的故乡。
「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也可以译为「产橄榄的伯法其和伯大尼」。──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30耶稣在棕枝主日进耶路撒冷,究竟有多少驴子参与其事?一只或两只?】
关于耶稣进耶路撒冷一事,马太二十一2提及有两只驴,是母驴和它的驴驹。但马可十一2及路加十九30的平行经文,就只提及那只驴驹,却没有记载母驴。三段经文并非互相矛盾;因为三卷福音书都指出,耶稣是骑着一只未曾被人骑过的驴驹(Polos)进耶路撒冷;因此,问题只在于那只母驴。马太二十一5引述了先知撒迦利亚书九9,指出基督的象征性行动应验了撒迦利亚的预言,后者记载:「谦谦和和的骑着驴(hamor),就是骑着驴('a-tono-t)的驹子('ayir)。」马太继续指出,当耶稣骑在驴驹上时,那母驴走在前头(7节)。
将母驴也包括入这段经文内,有何用意呢?只要稍为思量,也知道个中原因了。一只驴驹从未被人骑过(这样才符合象征意义),那么,在它心理或情感上,必定仍然依赖母亲;纵使在那时候,它已完全戒了奶。因此,要使驴驹驯服,最好就是由母驴领路,走入耶路撒冷城。虽然驴驹从未被人骑过,亦未有接受训练沿着路面行走,若母亲走在前面,它必定会跟随。
撒迦利亚书亦没有指明在胜利进城的那一刻,是由母驴担任有象征意义的角色,先知只不过是为符合诗体的平行句法,而指驴驹为「驴的驹子」。无论如何,马太亲睹耶稣进城(马可及路加却没有这经历),知道母驴走在前面,领驴驹及耶稣进城。故此,马太与另外两卷符类福音是没有冲突的;上述记载更肯定了马太是当日情境的目击者。──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十九33】「他们解驴驹的时候,主人问他们说:“解驴驹做什么?”」
「驴驹」:「幼小的公驴」。──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33~35;太十九7耶稣进耶路撒冷是骑母驴呢?还是骑驴驹呢?还是更番的两只驴都骑过呢?】
路加只提到一只驴,我们相信主耶稣是骑在那一只“后来没有人骑过的”小毛驴之上。可是马太福音的口气乃是,他们“牵了驴和驴驹来……耶稣就骑上”,似乎他一个人骑两只驴。马太也引用撒迦利亚书九章9节的话说:“你的王……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就是”二字,不论在希伯来文或是希腊文都可能译成“也”字。那就是说:主耶稣骑着驴,“也”骑着驴驹子。因此,有解经家认为,主耶稣是更番的骑两只驴,使母驴与驴驹都有机会分享主的荣耀,同时也有机会互相休息一下。母驴又预表老年传道人,驴驹可预表青年传道人,均应有机会被主使用。――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十九34】「他们说:“主要用它。”」
「主」:这个字通常用来称呼罗马皇帝,在七十士译本中此字用来翻译希伯来文的「神」字。──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
【路十九34「他们说:主要用它。」】
哦,但愿你会这样关心我,我的主啊,这里有两条道交叉着。我已经许久地站立,等候我的目的可以实现,能够工作的,也是青年应有的活力。
在你救赎的工作中有极大的需求,过湖的船、钓鱼的绳、喂饱群众的饼与鱼、装零碎的篮子、盛酒的杯、装菜的碟、供大家思想的讲题、小孩子,还是抹在瞎子眼睛的泥土、服事的妇人、传福音的使徒。你能为我预备一个供你使用的工作吗?
你要求绝对的忠诚——你为童女所生,在空坟墓中埋葬,在未曾用过的驴驹身上坐骑。我不能奉献一个心,以前是没有被占据过的,但我承认现在只为你用,求你取用我,天国是你的。
你要求忍耐与谦卑——但这些也是你所教导的,我曾忍耐地等待,安静谦卑地像一个断奶的孩子。我们不再只为自己求大事。只要你得着荣耀,我愿作一切的事。
你只要求一点事奉——服事主的兴趣必与日俱增,但你也许只要一点事奉。亚拿尼亚只接待扫罗就够了。所以我们随时预备,在生活中就有满足。
── 迈尔《珍贵的片刻》
【路十九41】「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
“哀哭”这词不仅是指眼泪滚滚落下祂的脸颊,而且是暗示祂的胸膛上下起伏,因忧愁而悲泣。没有一个词比这里所用的“哀哭”一词更强烈了。──《摩根解经丛书》
【路十九45~46耶稣咒诅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究竟发生在圣殿的银钱兑换者被逐之前,抑或之后?】
根据马太二十一12-17,基督于棕枝主日入耶路撒冷,就直往圣殿,将里面的买卖牛羊者(牛羊用作献祭),兑换钱银者(朝圣者所携带的金钱,需兑换为圣殿库官所接受的钱币)悉数赶出去。路加十九45、46的记述则较为简短,指出耶稣进入圣殿后,就赶出在里面做买卖的商人。但马可十一11-19却清楚指出,耶稣赶走殿中商人之事,发生于星期一,而在此事之前,耶稣咒诅一株不结果的无花果树(12-14节)。至于马太福音,在洁净圣殿后才提及咒诅无花果树(二十一18-19);路加甚至没有提及咒诅无花果树这事件。因此,我们只需考虑马太与马可的记载。这两段经文,如何能和谐一致呢?耶稣无论如何不会在连续的两天都洁净圣殿,还说了同一句话:「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
设若我们略读马太福音,以了解其记事的技巧,就会发觉马太的作者有时候会将事情按照其性质排列,而没有严格地依照先后次序;但马可及路加的特色,就是按次序来记事。马太五、六、七章的登山宝训,极可能是耶稣一气呵成的宣讲,那时,群众坐在传统上称为祝福之山的山脚,而那山位于加利利海东岸。其实,山上宝训的某些段落,亦有在其他情况下出现,路加六20-49在平原上的讲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意味着耶稣在三年传道的过程中,在巴勒斯坦及其邻近区域,常根据同样主题作出讲论。无论如何,马太倾向于将相同主题的材料放在一起,成为合逻辑的一段段经文;在第十三章有关天国的八个比喻中,马太这种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在展开一个主题后,马太总希望一直承接着,直至有关的事件或讲论结束为止。这是马太福音中常见的情况。
马太及马可均记载,耶稣在棕枝主日入城后,就径往圣殿(太二十一12;可十一11);两卷福音书的作者亦同意,耶稣当中有进入圣殿,四周细看;毫无疑问,耶稣极不满于当时圣殿的环境,商人叫卖之声,此起彼落,一片嘈吵。情况混乱,一如三年前神往圣殿时所看见的;在那次,耶稣拿着绳子当作鞭子,将商人赶出圣殿(约二13-17)。在那一次,耶稣控告他们将神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马太与马可所记,耶稣在最后一周内入圣殿,他所引用的是赛五十六7)。
马可接着记载,在当日(即主日的下午),耶稣并未公然表示自己的不满。他便前往伯大尼,可能是撒拉路、马利亚和马大那里,在他们家中留宿。我们可以肯定,当晚他曾用一部分时间来祈祷,向天父求问,明天应该做什么。到了第二天,即是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耶稣带着门徒返回耶路撒冷:途中,他看见一株没有果子的无花果树,使他记起以色列国亦是不结果子的。于是,耶稣以此树作为实物教材,教导门徒一番。
无花果树只长叶子,却没有结果子的迹象(以巴勒斯坦的气候来说,无花果树当时还未到结果子的季节,但这株无花果树毫无结果子迹象,只是长满了叶)。耶稣便使这树立时枯干(显然是在当天就落叶了),并以此教导门徒凭信心祈祷的能力(因为耶稣是以祈祷来咒诅这棵树),甚至可以成就更伟大的事情,就是将大山投往海里也成(参太二十一20-22;可十一20-25)。
照着事情的先后次序,马可记载耶稣重返耶路撒冷圣殿;耶稣引用旧约圣经的说话:「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将那些繁喧叫卖的商人、兑换银钱的贩子,全部赶离圣殿(太二十一13;可十一17;路十九46)。至于马太福音,则照着一贯的风格,将星期一发生洁净圣殿一事,附加入星期日周围观察圣殿的过程中。与马太的作风不同,马可依照先后次序来记事。在咒诅无花果树洁净圣殿熟先熟后这方面看来,路加福音没有问题,因为此卷书没有记载无花果树被咒诅这件事。──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十九48】「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
「侧耳听他」:直译是「黏着」,亦即表达出全城百姓都紧紧黏着耶稣的教训,要听耶稣的教训。── 蔡哲民等《路加福音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