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一章拾穗
【路一1~2】「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這裡的“道”是一個固定冠詞,正如它在約翰福音裡的用法一樣。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讀這段經文時,就知道約翰以“道”作為耶穌的頭銜。翻譯英文聖經的人,在譯約翰福音裡的“道”時,開頭字母都用大寫,但譯路加福音時,“道”則用小寫字母。現在我們從翻譯的立場看,這樣將約翰福音的道(o logos)和路加福音的道(tou logou)分別看待是沒有道理的。兩者的道,都是使用固定冠詞。羅伯生說,“在路加福音裡,耶穌的人性是以神性為本的人性,而不是以人性為本的神性。”
“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就是那些當耶穌在世期間,親自見過祂,服事過祂的人。他與他們談話,他說他們“親眼看見”耶穌,這個詞頗引人注目。“親眼看見”,的原文Autoptai是一個醫學名詞,就是殮屍或實地檢查的意思。確實,那是一種個人的,第一手的調查,必須親自去看。一般說來,現在醫學上使用這個詞時,都與殮屍有關。但那也是一種親自的檢查。他們不僅僅是看見耶穌,並且還服事祂,親自察驗祂。因此,他握有第一手的資料。
另外,“傳”給我們的“傳”(Uperetai)這字也頗有趣。它也是一個醫學名詞,直譯就是“副手”,指服事大牌醫生的小醫生,我們可以稱之實習大夫。因此我們看見,路加這位醫生使用了醫學名詞,他說,我的資料得自那些親自察驗耶穌,在祂肉身之日服事過祂的人;當祂到各處工作時,他們就是祂的副手,侍候在祂左右。──《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
我們的譯本是他“從起頭”,詳細考察。這詞的希臘文是anothen,有的時候是指“從起頭”,有的時候是指“從上頭”。就嚴格的語源學觀點看,我相信此處可能是“從上頭”的意思。請注意這詞曾出現過一兩次。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你必須重生。”有的版本在旁注有“從上頭生”幾個字,我確信耶穌的意思是“從上頭生”。再看另一個例子。雅各書3:17,“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那裡“從上頭”在原文裡用的就是這字。我個人認為,路加說他從起頭考察,他的意思是他從上頭詳細考察。他聲明他所使用的科學方法,乃是在神的引導之下;他不僅是憑自己的科學才幹來研究考察,他也尋求從天上來的指引。這是他預備資料的方法。
接著他說,他“按著次序”寫下來。這句話真有藝術家的風範。他聲明他得到資料以後,經過細心挑選考察,就將它們順序排列,以藝術的次序寫下來。──《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4】「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當然這裡所指的,不只是知識上的信服,也意味著保證、確定。注意這裡的“所學之道”應該譯成“所學的口傳之道。”這是非常要緊的。路加的朋友提阿非羅曾受過教導,但不是來自書本的教導,而是口頭的教導。這個詞的希臘文,就是我們所譯成“教義問答”那個詞的字源,嚴格的說,是指口頭所傳的道理。顯然的,當時提阿非羅沒有一本書可以倚賴。路加寫這本書,好讓他能知道得更確定,更有把握。這就指出了一切歷史檔的價值所在。書可以將真理固定下來。口傳的教訓永遠不能有最後的把握。我可以誠實地就我所知,將耶穌的故事說給你聽,你也可以忠實地重述給另一個人,但中間無可避免的就會產生一些偏差。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個故事可能完全變了樣。路加寫這本書,好使提阿非羅能有一個文獻,一個寫成的資料,將真理固定下來,並且從其中得到把握,知道這些真理都是確實的。──《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5】「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亞比雅班裡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他妻子是亞倫的後人,名叫伊利沙伯。」
這個希律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大希律,他是以東人。創世記27:41說,“以掃……怨恨雅各。”希律是以東人,不是雅各的後裔,乃是以掃的後裔。他的君王頭銜是羅馬元老院在安東尼(Antonius)和屋大維(Octavius)的影響下授與的。他是羅馬的封臣,禮貌上被稱為王。他沒有實際的王權,他只有代理的權柄。他的頭銜完全是因他向羅馬帝國諂媚逢迎而得來的。希律在那時作了一件怯懦的事,他在境內建了許多華麗宏偉的廟宇,以供人敬拜偶像。猶太百姓並不進這些廟宇,但當時猶太境內到處都是外邦人,希律就是為他們建造廟宇,這自然會對猶太人有所影響。更甚者,他還引入了一些正腐蝕著羅馬帝國的競技場活動。──《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7】「只是沒有孩子,因為伊利沙伯不生育,兩個人又年紀老邁了。」
根據他們的想法,他們沒有孩子,這實在是一個悲劇。一些猶太作家告訴我們,這所以被稱為悲劇,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缺少孩子,而是因為如果他們沒有孩子,他們就與彌賽亞的盼望斷絕了關係。──《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8~13】當天使要宣告約翰將要降生的消息時,他來到了聖殿,而不是外院。翻譯成聖殿的這字原文(Naos)包括聖所和至聖所。天使來到聖所,而非至聖所,因為我們讀到天使是在香壇的右邊顯現,而香壇是在幔子前面的。──《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13】「天使對他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伊利沙伯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
撒迦利亞娶了亞倫的後裔以利沙伯,這女孩也是出身于祭司家庭。也許當她出生時,她的父母略感失望,這是當時猶太家庭常有的現象,但他們給了她一個偉大的名字“以利沙伯”──神的誓約。再一次我從這名字上,得到了一個啟示,在那樣黑暗的年日中,這名字是一個確據、希望、鼓舞,提醒並堅定了人的信心。這兩個人,撒迦利亞和以利沙伯,雖然都是平凡人,但他們的名字都暗示著希望、鼓舞、信心,他們仍然活在舊制度中。
“約翰”的意思是神的恩典。他的父親名叫撒迦利亞,是耶和華必紀念之意;他的母親名叫以利沙伯,是神的誓約之意。現在有了一個孩子約翰,這是神的恩典。他們沒有選擇孩子的名字,是天使宣告了這從天上賜下的名字。他是神的恩典,是神紀念和神的誓約所產生的結果。──《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18~20】要看憑據,就是不信。―― 倪柝聲
【路一20,45】「到了時候,這話必然應驗...主對他所說的話,都要應驗。」
當我們四面的出路都被封了起來,對於神的應許發生了疑問的時候,就該想到神的應許是不能不應驗的。因為「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林後一20)。─ 亨利馬太
【路一20,45】神的永久信實使聖經中的應許「又寶貴,又極大」(彼後一4)。人的應許常是一無價值的。許多毀約使人心碎。但是神從創世以來,從來沒有向祂的孩子失過一次信。─
選
【路一26~29】這幾節經文啟示了一項奇妙的事實,就是在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神總是有祂的餘民。祂總是揀選一些祂能接近的人,並借著這些人推動祂的工作。祂需要有利的據點,祂總是能找到人所找不到的據點。因此這位天使來到人所蔑視的小城,向一個與神有交通的女子顯現。神在那裡找到了祂的據點。
這就是天使的問候。這裡沒有直接記載馬利亞的回答,但事實說明了她因天使問安的話而驚慌。──《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0】「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
這裡的“恩”和前面蒙大恩的女子的“恩”字是同一字,但用法不同。前面是描述她的品格,這裡是形容她將在人類歷史,在未來的年代,在神廣大的計畫中,所擁有的崇高地位。
“你在神面前”的這個“在”,和前面所說“主與你同在”的“在”是兩個不同的介係詞。前者所說同在的“在”是meta;此處的“在”是para,意思是不僅神賜下恩典,並且她在與神的交通中,從神的“身邊”得到恩典。這也是神揀選她的原因。──《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1】「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
“你要懷孕生子”那是從天上來的宣告,同時也宣告了祂的名字。
“可以給祂取名叫耶穌。”希臘文的耶穌,就是希伯來文的約書亞。──《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2~33】祂的國不限於雅各的家,祂的國不限於大衛的國,祂的國要應驗這兩方面的意義,但還要伸展出去,沒有窮盡。──《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5】「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注:或作:“所要生的,必稱為聖,稱為神的兒子”)。」
“蔭庇”(episkiezo)一詞極其美妙,就是包圍在黑暗中的意思,使她成為黑暗中的光。天使的這個回答,是針對著馬利亞的問題。根據我對神的認識,以及祂和宇宙的關係,天使的這個回答是用來說明耶穌這人的惟一而充分的方法。
“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天使回答有關生物學上的難題時說,神要直接引領這件事,至高者的能力,就是聖靈要包圍著你,護庇你,使你懷有這位人子;並且借著同樣的行動,同樣的能力,也就是借著聖靈的蔭庇,你所生的要逃過人類本性中那叫人墮落的罪。祂要成為聖者。是神的作為,使祂從你腹而生;同樣的,神的作為也要使祂脫離人天然的罪性。天使宣告了童女生子的可能性,以及純潔受胎的方法。──《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6】「況且你的親戚伊利沙伯,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現在有孕六個月了。」
神不受一般常規的限制,祂能作超乎尋常的事,而且祂也這樣作了。神不被局限在人所說的“自然”之內。為了成就祂的旨意,祂能用人形容作“超自然”的方式行動。──《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6主母馬利亞和以利沙伯有什麼親戚關係?】
答:當天使預言耶穌降生的時候,曾向馬利亞說到以利沙伯是她的親戚,但未說明是什麼親戚(一36),在英文欽定本譯作表親(cousin(堂(表)兄、弟,姊、妹),修正本譯作女性親戚kinswoman,照原文該字為(),是指女性的同家族而言,可知馬利亞和以利沙伯的親戚關係,是相當親近的(一56),不過我們從路一5節看出以利沙伯是亞倫的後裔,乃是屬於利未支派的人,其家鄉是唉猶大山地的一座城(一39),很可能就是屬於利未支派在希伯侖地的城(書廿一11),而她的丈夫薩迦利亞又是利未人的一個祭司,按照利廿一13,14節的記載,大祭司只能娶本民中的處女為妻,平常的祭司,卻能隨意娶別的支派女子為妻,然聖經未記馬利亞是那一個支派的人,只是解經家認為路加福音第三章的家譜,是女家馬利亞的家譜,從這家譜追溯到大衛其親族之一,由於大衛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因此證明馬利亞乃為猶大支派,她與以利沙伯既是兩個不同支派的人,若說她是親(堂)姊妹的關係,是理難置信的,但是一般解經家根據傳統的說法,仍認為馬利亞和以利沙伯是堂姊妹或表姊妹,而比耶穌大六個月懷孕生的施浸約翰(一26,36),他們則成為表兄弟了,以上皆就肉身的關係而論供讀者參考。——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路一36主耶穌和施洗約翰有何親戚關係?約翰比耶穌年紀大多少?】
當天使向童女馬利亞報信時,曾說施洗約翰的母親以利沙伯是馬利亞的親戚(一章36節)。但不說明她倆是什麼親戚。英文譯為COUSIN(堂兄弟姊妹或表兄弟姊妹)是不適當的,原文該字是SUGGENIS ouYye噸是指女性的同家族而言,該字在58節再出現,該節的SUGGENEIA指一般的親屬而言,相信以利沙伯與馬利亞是相當親的,或者以利沙伯是馬利亞的高齡姐姐,或是姑母亦未可料。
我們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以利沙伯的丈夫撒迦利亞是祭司,是利未人。大祭司只能娶本民中的女子為妻,“本民”二字有些解經家認為指“利未支派”而言(利二十一章10、14節)。平常的祭司則可娶別的支派女子為妻。約瑟是大衛的後裔,是猶大支派的(二章4節),但聖經並沒有說馬利亞是那一支派的人。一般解經家認為路加福音三章的家譜是女家(馬利亞)的家譜,馬太福音的家譜是男家(約瑟)的家譜。可是女家的家譜曾溯源到大衛為親族之一,證明馬利亞為猶大支派,因為大衛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那麼馬利亞和以利沙伯到底是什麼親戚呢?因為路加福音一章5節說,以利沙伯是亞倫的後裔,也是利未支派的人。既然是利未支派的,和猶大支派的馬利亞怎能成為“親姊妹或堂姊妹”呢?這個疑問很難找到
理想的答案。除非我們假定以利沙伯有姊妹或是弟兄曾與猶大支派的人結婚,而那些猶大支派的人也與馬利亞有兄弟姊妹之親,這樣以利沙伯與馬利亞便不是十分親的親人,只能說是表姊妹了。
照樣,施洗約翰與那穌也只能是很疏遠“戚”而不是“親”了。
不過,多數解經家認為以利沙伯與馬利亞是堂姊妹或表姊妹,而施洗約的與主耶穌則為表弟兄,這是根據傳統的解釋去認識的,卻缺乏經文的支持。
施洗約翰比主那穌大六個月,這是根據天使所說的話,說以利沙伯已有孕六個月,同時馬利亞開始接受聖靈的大能而懷孕。――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一38】「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離開她去了。」
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這是一個降服的、順服的偉大行動。──《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38「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天使的信息對這位純潔的少女是要受誤會與羞辱。愛她的品德上,必會蒙受不白之冤,好似密雲集合,甚至使她的未婚夫感到困惑不已。但是當她知道這是神所命定的,她就謙卑地接受了。她說這些話,表明她忍耐的信心。讓我們也要常說。
對祂的命令——神的聲音常常在我們心中,祂的話不會沒有能力,我們要知道祂的聲音:有三種方法識別:第一,祂的話語記載在聖經。第二,外在的環境趨向。第三,信徒的忠告,而他們並不是直接與我們有親屬的關係。我們要知道神對我們說話,我們必須回應,遵行祂的話。
對應盡的責任——也許是受人臨終的託付,照顧孤兒,或照料有病的家人,或照應他的事業,是教會機構的,卻難以應付,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要承當,都是天父的意思,我們不可退縮,要對主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對受苦的事——神已經分別你為聖,在你受苦之中不顯出祂恩典的能力,你在晚上失眠,在白天無望,你好似經年累月動彈不得,你該抬頭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 邁爾《珍貴的片刻》
【路一38】「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如果神預定和安排的計畫要獲得成就,那麼,祂借著天使向馬利亞所說那活潑的話語,就必須先在她身上得著自由的通路。神一說話,馬利亞的信心就回應,因而神跡便實現了。但可憐得很,我們許多人以為只要信仰純正,並在心思裡無條件贊同真理的話,就感到已經夠了。可是,除非真理在我們的深處產生果效,不然,無論是贊同或不贊同,事實上可能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有當真理開始在人的生命裡產生重大而又改變的工作時,區別才會顯現。人若有大量的聖經知識,而仍缺少真理作工的內在經歷,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如果我們要在神偉大的計畫中給神使用,基要的原則乃是:當神的話一臨到我們個人身上時,我們不僅以頭腦,更要以內心來響應。我們是否能像馬利亞那樣禱告來回答神呢?――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路一41~44人在什麼時候有靈魂?】
這是一個無人能回答的難題,但從聖經的記載中可以找到多少線索。施洗約翰在他母親腹中六個月時,曾因馬利亞的問侯而跳動,似乎告訴我們,胎兒在六個月時便有歡喜的動作,當然已有了靈魂(36、44節)。
詩人大衛說:我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五十一篇5節)。但大衛並未說明在懷胎的第幾個月開始有罪,似乎一懷胎就有罪,也就是說一懷胎就有靈魂來負犯罪之責。
除此兩處經文以外,聖經並無別處作更佳的暗示。
有人質問:是否每一個人的靈魂(不論父母善惡)都是神所賜給的呢?是否在天上有一個“靈魂庫”儲著無數的靈魂呢?還是魔鬼在背叛時除了帶著許多天使一同背叛外,也帶走許多靈魂呢?這些疑問除神以外,無人知曉。讓我們到天上再尋求答案。――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路一44】「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裡的胎就歡喜跳動。」
“歡喜”這詞就是欣喜歡躍的意思。──《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46馬利亞之歌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
馬利亞感到不安。她剛才聽到一句話:“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路1:28)這應該是一句令人高興的話,但令她惶恐,因為這是出自天使的口中。
馬利亞聽到世上最重大的消息,可是她十分害怕。當天使告訴她將懷孕生子時,她驚慌地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34節)
從她的這兩個反應——不安和反問天使——可以看出她和我們一樣是凡人,有著一樣的顧慮。
然而,在聽見天使的話之後,馬利亞稱自己為“主的使女”,並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38節)她真是一位謙卑愛神的僕人,願意去完成神的心願。
我們可以從馬利亞動人的禱告中更清楚地看見她的內心世界,這篇祈禱文又被稱作“聖母頌”——馬利亞之歌(46~55節)。在禱告中,她頌贊神的聖潔(49節),他的憐憫(50節),他的大能(51~52節),他對窮人的照顧(53節),以及他對以色列百姓的恩惠(54~55節)。
我們可以效法馬利亞相信神而不再掛慮恐懼,並且因著他的偉大來讚美他。這正是馬利亞之歌所要表達的。
我們以悟性來讚美,
尊榮天父神;
身為感恩的兒女,我們要說,
他的道是何等完美。
神不可思議的道,配得我們無限的讚美。
──《生命雋語》
【路一46~47靈藉魂遣動體】靈自己不能遣動體,惟有藉凓魂才可以。這個我們可從路加福音一章四十六至四十七節看出來:「我的魂尊(現今式)主為大,我的靈曾(完全過去式)在神我的救主裏喜樂。」這裏原文時式的改變,就是表明靈當先(曾)喜樂,後來魂才尊主為大。靈先把喜樂通達到魂,魂就利用體的覺官表明出這喜樂。──
倪柝聲《屬靈人》
【路一46,47以神為樂「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我們是活在世人中間, 並以自己為中心,所以就將自己看重了,忘記了遠超過人的神。如果從體積來比,那是無法比的。人所居住的地球,甚至連所屬的太陽系,在宇宙之中都渺小得不成單位,直到千千萬萬個恆星統屬的星系,仍勉強算一個小範圍,那麼人更渺小得如同虛無了。而神卻在宇宙之上,比萬有都大(約10:29;弗1:22),其實不能這樣相比。因為神乃宇宙萬有的創造者,那一切可以歸於無有,而神仍然存在。
因此我們該何等地尊神為大,要敬畏祂到極點,而將世界,人類和自己都看為極其渺小,絕不配與神相比。我們將神看得多大都不過分,尊重神到極高地步都是應該的,祂是萬有的主,有絕對的主權,讓我們將萬有看如祂腳下的塵土,將自己看為一粒灰塵,應當完全服在祂的權下,聽祂的命令。
真正的喜樂在那裡?不是在任何東西裡,那些都不足與神相比,有的不過是偶像,想以任何人、事、物為所愛的對象,從其中找到快樂,都是自欺,到頭來不但不能叫人滿足,且叫人感到饑渴、痛苦。因為那一切根本是虛空的,裡面沒有真正的生命,沒有什麼可愛之處。惟獨神是真,善,美的泉源和總和,並且是無限量,無窮盡的,所以當以神為樂,才是真的喜樂。──《每日天糧》
【路一46~49】“我心……我靈……”這兩個並不是亞述詞,乃是經過啟示的,極準確的用法。我“心”是指我的整個意識,我心尊主為大。我的“靈”就是我人性中最基本的成分,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她先說到她的心意,然後說到她屬靈的生命。她的心尊主為大,是因為她的靈以神她的救主為樂。靈是一種啟示,心則是經驗和表達。靈若以神救主為樂,心就會抓住其中所有的意義,經驗它,表達它,進而尊主為大。這就是崇拜最高的層次。──《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50~56】她立刻稱頌神。這段稱頌分成四小段,分別說明了她列祖的神一切的榮美,包括了祂的聖潔,祂的慈愛,祂的大能,和祂的信安。因著那內在的記號,因著她知道了她裡面新生的生命,她認識了神的聖潔,神的慈愛,神的大能和信實。
以利沙伯的歌,是新時代的第一首歌。馬利亞的歌,是舊時代的最後一首歌。我願意稱馬利亞的歌為舊時代的殿樂,以利沙伯的歌為新時代的序曲。
這個故事以這麼一句話作結束,“馬利亞和以利沙伯同住,約有三個月。”
我們不妨想想這兩位女子共處的三個月。馬利亞在猶大那個寧靜的祭司之城,和以利沙伯有所交通,然後她就回家了。接下去的六個月之情形,我們沒有任何記錄。但我們知道她活在與神的交通中,其美好遠勝過以前的日子;另一方面約瑟也在盡力維護她,抵擋鄰里的閒話和惡毒的批評。那一整段時期,她就用來建造耶穌的身體。這個奧秘的故事就在此結束。──《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51】「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
【路一51,52不可妄想「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祂趕散了,他叫……」】
貪心的人,總在那裡妄想要得這樣,得那樣,驕傲的人也在那裡妄想,自以為比什麼人都聰明都能幹,就是一般的人也常妄想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不管別人怎樣,客觀的情形怎樣,具體的條件怎樣。他只憑主觀的願望,來想這樣,那樣,妄想是有害的,使自己陷入迷惑之中,過一種虛假,卑鄙的生活,失去人生真正的意義和目的,而狂傲人的妄想更是抵擋神,侵害人,目空一切,是犯罪的根源。
所以我們切不可有任何妄想,那是不安分守己,超越神旨意的思想意念,想要得所不當得的,作所不當作的,想造空中樓閣,不勞而獲,非常幸福等等。這些想法都是出於人的愚昧、自私、貪心、驕傲,並且許多是從魔鬼來的試探而來,藉著妄想將人引到錯路,陷入敗壞滅亡之中。
最好的保障是敬畏神,站在自己當站的地位上,在神的安排和旨意以外不貪愛、不妄想,恪信一切都持在神的手中,由神決定,人妄想不會成為實際。這不是說信徒不可有什麼盼望和祈求,但必須合乎神的旨意,不違背真理,凡與神的旨意和聖經教訓不合的想象和盼望都是不對的,就是祈求,神也不會答應。(雅4:3)──《每日天糧》
【路一52】祂使有權能的失位,叫卑微的升高,這是社會性的革命。基督教的信仰消弭了世俗的名位和威望。
毛里提斯(Muretus)是中古世紀一個四處流浪的學者。他過貧苦的生活。有一次在一個意大利的巿鎮病倒,被人送到一所專為流浪者而設的醫院去。醫生用拉丁文來討論他的病情,誰也沒料到他竟然可以明白。由於他既然是這樣的一個無價值的流浪人,他們提議把他用作醫學實驗算了。毛里提斯抬起頭來,以拉丁文回答說:『不要看任何人為無價值的,因為基督為他而死。』──《每日研經叢書》
【路一57~66】我們看見孩子出世了,他們的鄰里親族都一同歡喜。到了第八日,他們都聚集來給孩子行割禮。依照希伯來人的規矩,是在男孩子行割禮那天給他命名的。親族們認為他理所當然應該照他父親的名字,取名叫撒迦利亞。但他母親加以阻止,她說,“不可,要叫他約翰。”他們自然反對說,你親族中沒有叫這名字的。那時撒迦利亞仍然又聾又啞,正坐在一旁。他們就向他打手式,又給他一塊寫字板,他寫道,“他的名字是約翰。”他寫的不是“他應該名叫約翰”,也不是“我們已經決定他要叫約翰”,他乃是斬釘截鐵的寫道,“他的名字是約翰。”這已是定局,毫無商量的餘地。這個孩子是屬天的,神已經為他選好了名字。他的名字是約翰,他的名字是“神的恩典”。
撒迦利亞的口立刻就開了,舌頭也舒展了。經過了數月隱居的生活,他幾乎已經與外界隔離了。這期間他沉思了發生在他身上的奇妙之事,以及那更奇妙的事,就是有關主先鋒的事,現在,他突然唱起歌來。路加說,他被神聖的靈所充滿。──《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66】「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裡,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因為有主與他同在。」
人們在心裡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他們的疑問要三十年以後才能得到答案,那時這個孩子就像以利亞一樣,突然出現在猶太境內,宣講信息。毫無疑問的,到那時必定會有一些人,回想起他出生的奇跡。──《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66】從前有一個上年紀的拉
【路一68、78】68節,“因祂眷顧祂的百姓。”再看78節,“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其中的“眷顧”和“臨到”在希臘文中是同一個動詞episkeptomai,也就是管轄的意思。“管轄”是甚麼意思?就是看顧、管理,包括了觀看和行動。不要以為“祂眷顧”,僅僅是指神降下來觀看世人,它還有更深的含義。神觀看,接著祂就行動。古時候神的百姓在為奴時,祂就宣告,“我實在看見了……我下來是要救他們。”這就是看見和行動,也是這裡“眷顧”一詞所指的。──《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72~73】“施憐憫”,這是約翰的名字,就是神的恩典;“紀念祂的聖約”,這是他自己的名字,就是神必紀念;“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是他妻子以利沙伯的名字,就是神的誓約。──《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78】「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
憐憫的心腸,多麼動人的詞句!這是耶穌一生的歷史中頭一次出現這詞。以後還有許多地力出現,但都是用“憐憫”二字而已。新約不斷提到,我們的主動了憐憫。“心腸”真是生動的比喻!每一個健康的人都知道,在身體或心理的重壓之下,人生理的本質會擠向身體最中心的部位。因此撒迦利亞大膽地用了這個詞。“憐憫的心腸”沒有指出其中所含的困難、翻攪、痛苦、焦慮,但這些都在“心腸”的比喻中表現出來了。值得注目的是,新約聖經中只有耶穌使用這個詞,或者只有提到耶穌的時候,才用到這詞。──《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
“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包括以色列以外的各族。他將他們並列,用複數的代名詞將他自己和外邦各族連結起來。──《摩根解經叢書》
【路一79唱首新歌“(耶穌將)照亮坐在黑暗中……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在路加福音裡,有兩段與耶穌的誕生有關的經文,因為它們與舊約時代希伯來的詩歌有相似之處,所以通常人稱之為“讚美詩”,早期的教會將它們配樂並且用它們來崇拜。其中一首尊主頌(1:46~55)為人皆知,但第二首“讚美詩”是比較不為人所知的讚美詩,這詩是由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所吟誦的“我主頌”。(67~79節)
撒迦利亞因神的力量強制而成的啞巴,經過九個月後,他終於能說話了。他宣告說,那個由他與以利沙伯因奇跡而生的嬰兒要取名為約翰。接著他被聖靈充満,撒迦利亞論到神的信實及他將借由彌賽亞所帶來的救贖。
撒迦利亞說耶穌的來到是“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78~79節)
重新看一看耶穌降生的耶誕節,再思考一下撒迦利亞欣喜若狂的預言。大聲地朗誦,深思其中的意義。讓神用它們在你內心深處寫一首新的讚美詩。
在耶誕節裡唱首歌,
這歌聲湧自你我內心;
這歌聲頌揚我們的主,
頌揚救恩帶來的福音。
神在我們生命裡做工,
將一首新歌放置在你我的心上。
──《生命雋語》
【路一80】「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
」
“孩子漸漸長大”,這是極自然的;“心靈強健”,指他逐漸成熟;“住在曠野”,並不一定是說他從嬰兒時就被帶到曠野。我相信,約翰是二十歲的時候進入曠野,這是毫無問題的。他是一個祭司,他父親也是祭司,他是在祭司的等次中。根據希伯來人的制度,祭司的兒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必須繼承祭司的職分。我想也是在那個時候,割斷他與聖殿及祭司職分的關係,在神的命令之下進入曠野。──《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