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例證
【路十九1∼10撒該型的基督徒】
一位朋友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桌上放置的一些用過的鉛筆,發出會心的微笑,他對我說「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橡皮是為寫錯字的人預備的,然而橡皮只對那些願意把錯誤改正過來的人才會有用。」當我思及這話時,我就想起路加第十九章所載撒該的故事,他原本是一個富有的稅吏,他用不誠實的方法榨取了許多財富,但當他成了基督徒之後,他決心拿出他財產的一半來接濟窮人,如果欺詐過誰,他願意四倍償還。在他的心裡確實有著真實的改變。
主期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洗刷以往的錯誤,並盡可能不再重蹈覆轍。一個罪人悔改之後,他在上帝面前可以因信稱義;但在世人面前,則必須因行為始能稱義。
許多年前在美國有一個人得救信主以後,人人都知道他是真的重生了,因為他立刻償還所有長期拖賴的債務,同時他也清理了他家那口沒有水的廢井,井裡埋葬著許多不義得來的財物。他不但清償了舊欠,還連連向人道歉,聖靈在他心裡動工,叫人一眼就看出他的謙卑來。
基督徒應當學像撒該,把錯誤擦除,並以正確的作為來
錯誤的既往。——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路十九8】
只尚空談的見證是一無價值的,除非這見證是以實際的行動作為誠意的保證。──《每日研經叢書》
【路十九9耶穌所在之處“……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德國詩人哥德曾講過一個寓言,是提到一位窮漁夫所住的簡陋茅屋。他說當屋內擺了盞明亮銀制的油燈時,整個茅屋裡的東西都變成了銀色——地板、牆壁的木頭、屋頂,甚至傢俱都是一片銀色。
這正是一個家庭讓主耶穌居首位會發生的美好景象。曾經是在痛苦、怨恨、疾病蔓延之處,如今卻映射主聖潔的光輝和慈愛。
耶穌對撒該說:“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19:5)但撒該不只把耶穌當作客人——他還“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6節)。基督的拜訪對撒該的心靈有了影響,導致他在行為上有極大的轉變。他告訴主,他要把所有的一半財產分給窮人(8節)。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9節)
耶穌同樣也要改變我們的家。但在他如此做之前,我們必須請他進入我們生命中。只有當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時,我們才能經歷他對我們家庭的豐富恩典。
耶穌是否住在你家?若你以信心回應他,你必經歷他的同在與恩典。
哦,賜我們以基督為主的家吧!
在那兒我們讀聖經,唱寶貴的詩歌,
在那兒無論是平安或患難,都以禱告為先,
人人都自然而然把讚美掛在嘴邊。
若想家中有基督的愛,
就讓他在你心中點燃火花。
──《生命雋語》
【路十九13繼續工作“你們去做生意,直等我回來。“】
在康乃狄克未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之前,有一次殖民地的立法委員正在開會,濃濃的黑雲遮蔽了陽光,有人喊道:“審判的日子來臨了,我們趕快回家做好準備吧!“
然而立法委員當中有一位是教會的執事,他站起來並且說:“弟兄們,我不知道這是否審判的日子。神可能現在要來,如果他現在真的要來,我希望他來的時候,看到我仍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我應當做的事,直到最後一分鐘。主席先生,我提議拿一些蠟燭來,讓我們繼續討論有關殖民地的事。”
路加福音19章11節中,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有一個貴族要到一個很遠的國家,臨行前,他把十個僕人叫到跟前來,給每個人一個錢幣,相當於他們三個月的薪金。並且說:“去做生意,直等我回來。”不久之後,他回來了,這些僕人都要向他報告他們是如何使用這些金錢的。
耶穌升天了(路24:49~53),他也是“往遠方去”(19:12),他有可能在任何時候回來。然而在他還沒有回來之前,身為他的僕人,我們的職責就是善用自己的才能與機會來服侍他。
展望救主的應許的同時,讓我們堅守自己的崗位,並且“繼續工作”。
救主曾經承諾要再來,
但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讓我們努力工作直等到他來,
屆時他將獎賞我們。
一個警醒的基督徒也將是個勤奮做工的基督徒。
──《生命雋語》
【路十九26】一個人玩遊戲,如果不斷練習的話,他必然會愈來愈出色;假若疏於練習,他們的技巧便要倒退。又假若我們有紀律的鍛鍊體格,身體便會扎實強壯;相反的話,便會變得鬆弛無力。學生學習拉丁文,能夠不斷努力,那麼拉丁文學的寶庫便會為他而敞開;反之,便會忘掉一切。如果我們真切的追求良善,克服一次又一次的試誘,新的境界和新的美善,便會為我們開啟;相反的話,我們放棄努力,貪圖捷徑,那麼以往對誘惑的抗拒能力便告失去,而我們只有從高處一直滑下去。
基督徒的生命並沒有靜止不動的那回事。我們一是所得的愈來愈多,一是盡失一切。──《每日研經叢書》
【路十九29∼40不要低估小的】
你可以列舉一大堆所謂的「小事情」,然而它們卻是偉大成就的基石。有謂,「如果有上帝同在,微小亦將變為偉大了!」你當會注意到,門徒尋覓一匹小驢子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上帝的兒子耶穌要騎上這匹小驢子榮顯地進入耶路撒冷城。「因為主要用牠」,就使這匹小驢子比巴勒斯丁當地無以計數的驢子都顯得更重要。所以,小的事物若讓上帝使用,它的價值立刻就不同凡響了。
許多年以前蘇格蘭有一位忠心的牧者受到執事的批評:「你的工作和講臺一定有問題,不然我們教會去年怎麼會只多了一個人,而他還是一個童子!」牧者聽了這話十分傷心,他還是照常證道。做完禮拜,他留在聖堂禱告。為主工作了這許多年,令他最痛心的就是有人告訴他:「你的工作不再蒙上帝賜福了!」他流淚禱告了一會兒之後,發現有人站在他的身邊。抬頭一看,原來是那個「童子」。牧者問,「羅拔特,你有什麼事嗎?」「牧師,你認為在我受完教育之後,能成為一個傳道人,甚至當一名宣教師嗎?」牧師停了許久才說,「你的話使我感到欣慰,勞拔特,我相信上帝會使你成為一個傑出的傳道人。」Robert Moffat 果真後來成為世界聞名的非洲宣教師。一匹小驢子若被主用,它就變為不凡了!——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路十九38君臨天下“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
一位美國哲學家曾問道:“如果耶穌和柏拉圖都回到地上,要在同一個校園,同一時間演講,我應該去聽誰講?”他接著總結說:“即使柏拉圖是如此的偉大,但當你能有機會聆聽那本身就是真理的耶穌時,還會有誰去聽柏拉圖講解真理呢?”
在第一個聖棕樹節,那些群眾興高采烈地簇擁著耶穌,他們的反應就像那位哲學家,他們深知沒有人能與耶穌相比,但同時對他也有疑問。耶穌平靜地騎著騾子進入耶路撒冷,依當時的情形,耶穌騎一匹莊嚴的戰馬可能更合適。他拜訪了聖殿,就往伯大尼去了(可11:11)。群眾卻對耶穌抱有更多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救他們脫離羅馬統治,而耶穌卻是來救他們脫離撒但的統治,他們深知耶穌是神派遣而來,但他們卻完全誤解了他屬靈的任務。
我們稱頌耶穌,是因為他是耶穌,還是因為他能幫我們什麼忙?敬重他意味著要服從他,並且去除自我中心的天性。那位哲學家承認耶穌是真理,那些群眾認為耶穌是他們救助者,而我們則要順服他,以他為王――掌管我們內心的王。
騎上,威嚴地騎上!
在不太盛大的遊行中,騎上死亡之路,
哦!基督,你的勝利現已勝過死亡,戰勝罪惡。
信靠與順服是作主子民的必要質素。
──《生命雋語》
【路十九41通過基督的眼睛看世界“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
演員布魯斯·馬加諾想以他扮演的角色看世界,因此在他為扮演馬太福音中的耶穌作準備時,他禱告:“主啊,讓我從你的眼光觀看這一切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神回答了他的祈禱,當時他正在扮演耶穌痛心地指責毫不悔改的城市哥拉汛和伯賽大(太11:20~22)。馬加諾在看到他周圍的人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哀,他說他看見“人們以神不喜悅的方式生活著”。他比喻他當時的反應好像是父母看到自己蹣跚學步的孩子步入大街,一輛卡車正在逼近。馬加諾說他當時的感覺不僅僅是為人們感到惋惜,他的心感到疼痛,以致在行動上有所表現。
當耶穌在人群中走時,他把那些人看作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群,屬靈的無知,失去了永生和希望。由於憐憫的心驅使,他教導他們,用他超自然的力量給他們提供他們之所需要的一切(太9:35)。
我們是否也以耶穌的眼睛來看世人呢?我們是否會滿有憐憫的心?不僅僅是那種瞬間即逝的內疚,而是應該付諸行動。
那些小心背負重擔的人
具有美好的生活;
那些無論何時何地表現同情心的人,
是最真誠的人。
憐憫的心是愛在行動上的表現。
──《生命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