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三章拾穗
【約三3必須重生「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主耶穌所注意的,看到的不是人目前所在的地位和情況。乃是人將來永遠的地位和情況,那就是人能不能進神的國的問題,其餘的事和它相比就微不足道了,這應當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所當看重的問題,應當放下一切而追求的目標。但怎樣能進神的國呢?我們看到聖經曾提到要有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要遵行神的旨意,要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等(太5:20;7:21;18:3),以及不義、犯罪、隨從肉體情欲的人,皆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6:11;加5:21;弗5:5)。
這些條件,我們能作得到嗎?不能,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是屬肉體敗壞的人,實在作不到那些事。神的要求與我們從亞當傳下的天性相反(羅8:7)。所以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必須有一個新的生命,有一個生命的改變才行,否則即或在外表行為上有些改變,到了時候還是與神不相合。
只有真正的悔改信主才能從聖靈得到重生,裡面有新生命,作一個真正重生的人。這是進神國的基礎,若仍活在舊的、屬肉體的、亞當的生命裡,就不能承受神的國。──《每日天糧》
【約三3~7重生是什麼意思?人如何才能重生呢?】
答:重生二字就是再生一次的意思,耶穌曾對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這樣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可見重生是人進神國的先決條件,該是何等的重要,這裡所說的「水」是指著神的道而言(弗五26,約十五3,十七17,彼前一22),當一個人由母複生下來的時候,是承受了從始祖亞當而來的肉體生命,乃為第一次的生,所謂重生,乃是指人從神,從聖靈,從基督,從真道而生,就是神的生命進入我們人裡面,我們人承受了神的生命(約一13,三5,6,約壹五1,雅一18,彼前一23,25,林前四15),乃為第二次的生,從屬靈的實際上說,人必須要悔改認罪,相信基督為救主,從一個有罪的必死的生命,改變到一個聖潔的,得救的,永生的生命(路十三3,約壹一9,徒三14-17,36,羅六22,23,十9,10),那就是要脫去舊人,改換新人,是藉著重生的浸,和聖靈的更新,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的人(西三9,10,多三5,林後五17),是作神的兒女了(約一12,加三26,27),所以說,若只有一次的生,就要有兩次的死,就是屬肉體的死和靈魂永遠滅亡的死,人若有兩次的生,就是第一次生後,又有一次重生,那只有一次的死,就是肉體的死,甚至當主耶穌由天降臨的時候,那時還活著的人,要一同被提與主永遠同在,在這一次肉身的死也要免了(帖前四16,17)。——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三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 」
「水」:可能有以下幾種解釋:
1.施洗約翰的洗禮。
2.肉身的出生(「水」指的是「羊水」,這是加爾文的看法)。
3.信心。
4.神的道( 弗五25-26 )。
5.指基督徒的洗禮(這是馬丁路德的看法)。
6.水就是聖靈,原文的「和」也可以翻譯成「就是」。
7.潔淨(用法利賽人用水潔淨的禮儀)。──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8】「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風」:原文跟「靈」字是同一個字。──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10】「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
「先生」:此字前有定冠詞,指尼哥底母是有官位的教師,而不是一般人私下認可的老師。──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1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
「我們」:可能是包含「門徒和耶穌」。──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11耶穌說,我們所說的,是我們所知道的指誰?】
答:耶穌曾對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這裡一連幾次提到「我們」兩個字,有人以為指著耶穌自己說的(約三32,23,參可四30)(注),但也有人想是包括了施浸約翰和耶穌的門徒所說的見證(參約一26-42)。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六題——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三13除了耶穌以外沒有人升過天麼?】
答:耶穌說:「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這句話的意思是,除了神的兒子耶穌以外(約一18),沒有人能自己升過天,又能回來,說明天上的事(箴卅4)。耶穌雖然是從天降下,來到人間,祂的心靈卻是同時仍在天上,能將天上的事告訴人(約三12),在舊約時代的以諾(創五24,來十一5),與以利亞(王下二11)
他們都不過是被神接上去的,不是他們自己升過天上去,且不能再回來在世間,但只有人子耶穌,祂到地上來,遵行父神的旨意,完成所託付的事以後,又往天上去(四34,十七4,十六28),所以祂說這話是實在無疑的。——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三13耶穌說:“沒有人升過天”,到底古時是否有人升過天?】
古時的以諾與以利亞都被神取去,不在世間,以利亞則很清楚地乘旋風升天。但以利亞乃是“升了天”,不再回來,並非“升過天”,又從天上回來。以利亞並沒有從天上回到世上來把天上的事情告訴人。主耶穌雖然住在人間,但他的心靈同時亦在天上。又,根據神學的解釋,在舊約時代神子多次“藉形自顯”,他曾自顯為亞伯拉罕所看見的天使,為雅各與之摔跤的天使,為摩西所聽見在火焚荊棘中的發言者,為約書亞所看見的大元帥等。他到地上來完成任務後,又回到天上去。所以只有他是“升過天”的唯一的一位。――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約三14】「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
「舉蛇」:參考民二十一5-9 ,摩西舉銅蛇,讓被火蛇咬傷的百姓可以仰望銅蛇得生。──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14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與人子被舉起來表意如何?】
答:古時以色列民在曠野怨瀆神和摩西的時候,神曾使火蛇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許多人,當他們悔改認罪求摩西禱告神叫這火蛇離開時,神就命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杠上,凡被咬的人,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廿一5-9),耶穌乃引用這件事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三14,15)其表意是蛇乃為罪受咒詛審判的標記,銅蛇被接掛在杠子上,預表耶穌受咒詛被舉起來(約八28,十二32,33)釘掛於十字架上,使罪人仰望祂就必得救(創三14,加三13,賽四五22,彼前二24),因信而得永生的盼望(約三16,36),是以舊約這事生預表乃在主耶穌身上全應驗了(注)。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六八題 ——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三16神愛世人「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所有的書籍和文字,所有的話語和傳說,沒有比這一節經文更寶貴,更重要、更動人的。全能的神,宇宙的主,何必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呢?祂的能力不足以成就一切嗎?是的。但用別的方法,不易表明祂的愛,只有賜下祂的獨生子才最能表明祂的大愛。因為對神來說別的都不足為貴,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是祂所最寶貴,最珍愛的。賜下祂的獨生子就比賜給整個宇宙萬有更多更大,真是將神自己的心傾出來了。
祂為什麼要這樣愛世人呢?那的確是奇妙的。但神就是愛,祂愛我們,不願意我們滅亡,乃願意我們得永生,祂賜下獨生子為我們的罪死了,來救我們。十字架就是神愛表現的焦點,凡接受的就都得著那奇妙大愛的救恩,拒絕的就再沒有別的法子得救了,否則神不會將祂的獨生子賜下來,為我們舍了。
神用什麼來救人呢?是用祂的大愛和犧牲,不是只用一句話,乃是付極大的代價。祂為什麼用大愛呢?因為祂的大能力足以壓碎人,卻不能征服人的心,祂的權柄能使全宇宙戰慄。如沒有溫暖調和,萬有會缺生動與活潑,人也無法感激和讚美。愛是神的德性,使人得喜樂和幸福,愛使宇宙萬有永遠和諧,新鮮甘甜。──《每日天糧》
【約三16】全部聖經,以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為主題。「神愛世人」乃是最大的愛;「叫一切信祂的」乃是最大的信;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乃是最大的望。──
徐松石《新約七公信擷華》
【約三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信」、「不信」:原文的時態都顯示這是指持續的信或不信,而非指暫時的狀態。──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18不信的人何以罪已經定了?】
答:聖經上說:「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這句話的意思,乃是按時神的定旨,設立救法說的。信耶穌的人,已有耶穌替他擔當罪的刑罰,就免被定罪,而不信的人,就是他的罪,必要死在罪中(約五24,八24,十六8,9,三18,羅十四23),何況自從始祖亞當犯罪以後,全人類都是已經在罪孽之中,有了罪性罪根的存在,眾人都被圈在罪裡(創二17,三6,7,詩五一5,羅三23,五12,19,加三22),照著人的原罪地位來說,誰也逃不了罪的刑罰,必要經過最後的審判,不管是現在還活著的人,或是將來死去的時候,神的定旨不會改變,總歸人有罪已經定了。——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三22主耶穌施洗】
問:約翰福音三章二十二節:「這事以後,耶穌和門徒到了猶太地,在那裏居住施浸。」主耶穌在世時,祂自己給人施洗沒有?那個時候的施洗,是奉誰的名呢?
答:沒有。約翰福音四章二節說:「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祂的門徒施洗。」按凓聖經的教訓,當日大概沒有奉誰的名。這些事是沒大緊要的,我們的思想更好是關注那些屬乎基督的。―― 倪柝聲
【約三23】「約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為那裡水多,眾人都去受洗。」
撒冷和哀嫩可能都在撒瑪利亞境內。
「哀嫩」:「水泉」之意。──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22;一28;可一4;太三13施洗約翰是在伯大尼曠野施洗,還是在哀嫩?】
施洗約翰的施洗有幾次,各在什麼地方,是這條難題所要研究的。
一、約翰福音一章28節說,約翰施洗是在“約但河外的伯大尼”。“伯大尼”(BETHANIA)聖經的小字告訴我們,有古卷作:“伯大巴喇”(BETHABARA)最少我們要明白這時的伯大尼並非橄欖山下的伯大尼“村”。這個伯大尼乃是一個“地區”名稱。請看聖經地圖5,在右邊上面腓力所管之地西南方,有比較大些的“伯大尼”三字,表示是地區名,而在最西南處則有一個伯大巴喇城,該處是加利利、撒瑪利亞、比利亞和腓力所管之地四區中心,相信是一個重要市鎮,往來商旅必多。約翰在此施洗。實最理想。同時,伯大巴喇意即“渡口之家”,在此處施洗,當為極方便,而且人多來往。產耶穌也在此受洗,可使多人認識他而為他作見證。
二、約翰福音三章23節說,約翰也到“哀嫩”(AENON)施洗,當然是第二次在第二個地方施洗。哀嫩意即“水泉”,聖經也說“因為那裏水多”。解經家認為約翰在伯大巴喇施洗是為加利利人(北方人)在哀嫩是為撒瑪利亞人(中南方的人),然後可能另一次在猶太地的曠野為猶太人(南方人)施洗。
但亦有解經家認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既然沒有來往(約四章9節),約翰不可能為撒瑪利亞人施洗。但,約翰為什麼要到撒瑪利亞人的哀嫩去施洗呢?有人認為因為那裏泉水多,約翰利用該處為猶太人施洗而已。哀嫩靠近撒冷,在撒冷之北,與敘加相近。
三、約翰非常可能有第三次施洗,根據馬太、馬可、路加三福音所載,約翰在曠野施洗。但我認為約翰在曠野施洗應比上述二處為早,所以應列為“第一次”。
馬太與馬可都說: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的人都出去受他的洗,顯然約翰是在南部施洗。一般人讀經的印象,只以為約翰是在“曠野”施洗,但曠野到底在什麼地方,則不知所對。
聖經地圖5,猶太省近“死海之西”有“猶太野”三字,多數人以為約翰是在約但河及死海西岸來施洗。古代有名的教父阿利金(ORIGEN)認為約翰是在耶利哥之東的野地近約但河處施洗。耶利哥是到耶路撒冷去的重要渡口。現在耶利哥之東有一間“約翰修道院”,以紀念施洗約翰。
這樣看來,施洗約翰曾在南部、北部和中部施洗,使所有的猶太人都有機會悔改受洗。主耶穌受洗很可能在北部的伯大巴喇,正如約翰福音一章所詳述的而不是在南部。――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約三25】「約翰的門徒和一個猶太人辯論潔淨的禮,」
「猶太人」:大多數抄本為單數。
「潔淨的禮」:猶太人以為洗禮只是一潔淨的禮,不是加入恩約團體的表示。他們可能先辯論洗禮者的權柄來源問題。──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27「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
施浸約翰經過六個月的工作,看見全地的人歸服於祂,也召收了一群門徒,將彌賽亞介紹給猶太人民,但是他的門徒發現人們都轉向那一位去,不禁有不愉快的感覺。
約翰的認識是正確的,群眾們的注意力轉移起來,在信息的聽受與深切悔罪的態度上已經向著當空的麗日,因為晨星已經宣佈了黎明,他可以隱去了,祂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不能從祂得著什麼,這些事的發生,確實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只可領受並使用神賜給的,然後還給神,這樣就會除去驕傲與自恃。
我們學到謙卑平安——在你興盛的時候,群眾都等著你的話,大家都環繞著你,榮耀的果效也隨著你的計畫。不可驕傲自誇,使你與別人不同的是誰,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既是領受的,為什麼自誇呢?好似不是領受的?在我們工作退步的時候,群眾離開了,那時你心中不要失去平安,聖靈的工作必作成一切,祂的旨意有一定分配的方法。
── 邁爾《珍貴的片刻》
【約三33】「那領受他見證的,就印上印,證明神是真的。」
印上印證明「神是真的」的人,是那些領受基督見證的人。──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34】「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因為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
「賜無限量聖靈的對象」:是「耶穌」。──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三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注:原文作“不得見永生 ”), 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常在」:remain持續、仍然、停留。──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