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三章例證
【約三1~16徵求:新地面】
救恩的信息所要求的是「新生」——而不是「改造」。保羅說:「人若在基督裡,就是一個新造的人。」重生並不是把舊的東西加以粉刷;而是一個全然的新生。重生不是油漆翻新的工作。亞當的舊性情已經嚴重腐敗,即使上帝也不願意加以整修、改造;所以它必須被拋棄、完全放棄,然後換上新人。耶穌說:「因為心靈服從本性的人,受本性欲望的支配;心靈順服聖靈的人,受聖靈的管束。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們不要引為奇怪。」因為人的本性是沒有希望的,人如予以虛飾,結果反而增加其危險性,較之沒有受教育、無知的人還要不如。我們若越服從本性,本性就變得越狡猾。你知道罪人為什麼要重生嗎?因為他在第一次出生時完全錯了,事實上,人是顛倒生下來的,醫生都知道嬰兒在出生時的正常位置乃是“LOA”位置(你可以請醫生為你解釋)。因為你的頭朝下而腳朝上,而你又是背向著天;然在重生之後,一切的位置都改變了,你的頭所朝向的位置也是正確的。
司布真提到有一位傳教士去訪問一個土人的住宅,對他們日常起居的骯髒地面實在看不慣,他建議土人拿一些肥皂用水把地面洗刷一番。土人回答說:「那樣更糟,因為地面是陶土,被水一沖將泥濘不堪,豈非弄巧成拙?」是的,土人的住宅需要別樣的地面。人心也是一樣,又幹又硬的心是無法改造的,人唯有從聖靈新生,換一個新心。——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約三8】「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我無法完全瞭解風的種種,你要我把它證明出來,我辦不到。那我是不是要因此站在自己的立場斷定說:「沒有所謂風這種東西」?我想有些小女孩會說:「我比男孩子多瞭解風,因為我常感覺到風吹在我的臉上。」是的,我的確感受到聖靈在我心中動工,正如我感受到風吹在我臉上,但我無法把它證明出來,有很多我所相信的屬靈的事物,我都無法證明,可是我仍然相信確有其事。─
慕迪《有福的盼望》
【約三16你愛這個世界嗎?“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每一個基督徒都很珍惜“神愛世人”這句話,但如果不去深刻體會,我們會因為對這句話太過熟悉而不懂得為它的真意感恩。有一年的耶誕節,我收到的一張卡片使我察覺到自己不懂感恩。那卡片上寫著:“神依然愛這世界!”從那以後,我就一直把那張卡片貼在廚房的牆壁上,好提醒自己:神的愛永遠長存。
約翰福音3章16節強調:神對這世界無止境的愛,促使他差遣自己的兒子來完成救贖。然而“世界”究竟代表著什么呢?神所關心的不僅是遭到污染的地球,他更關心每個地球居民的靈魂,跟隨基督的人要像他一樣愛這世界,並知道在這世界有許多迷失的人,需要聽到福音。
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問一個滿腔熱情的年輕信徒說:“你是不是很喜歡向人作見證?”“對!”他迫不及待地回答。“但是當你向人作見證的時候,你愛那些人嗎?”他又更深入地問,因為他知道有人在作見證的時候,可能並不愛那些人。
讓我們也小心不要把傳福音當作例行公事,而沒有真正去愛我們談話的物件。若沒有神的愛來激勵我們,我們的見證將失去能力。
若對迷失者宣揚神,
心裡卻沒有對他們的愛;
就難表達出主的真理,
你的言語必蒼白無力。
愛基督的人,必然也會愛那些迷失的人。
──《生命雋語》
【約三17安知魚之樂】經文﹕“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3﹕17)。
前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但﹐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時﹐曾引用以下這段話﹕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游魚出游從容﹐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固不知子矣﹐子非魚故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
從莊子與惠子對話中﹐很清楚看到惠子的觀點﹔認為莊子要想真正了解魚的苦樂﹐除非變為魚不可。
讓我聯想到我主耶穌祂本是神的獨生子﹐為何要撇棄天上的榮華﹐卑賤降生塵世為人子﹖是的﹐祂降生的目的﹐為的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但祂必須經歷人所走的路程﹐樂人之樂﹐懮人之懮。因此祂才會那般體恤人的軟弱﹐同情人的懮傷。你餓過嗎﹖主也餓過。你渴過嗎﹖主也渴過﹐你孤單嗎﹖主比你更孤單。你傷心流淚嗎﹖主也哭過。你受過試探嗎﹖祂也受過甚至比你更深﹐只是祂沒有犯過罪﹐正因為祂降為人子﹐所以祂經歷許許多多坎坷道路﹐因此你就不會奇怪﹐祂是那麼對信祂的人﹐何等體貼入微。
祂為了拯救世上罪人﹐不惜犧牲生命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傾盡最後一滴血。
父神並沒有把將來的審判權交給天使﹐因為他不夠資格﹐他是靈﹐沒有化身為人﹐沒有經歷人生的道路﹐因此不懂人的疾苦﹔父是將審判的事交給子(約5﹕22)。叫一切不信的人在祂的審判臺前無可推諉(約15﹕22)。──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約三17~21】人對耶穌的反應:假設我們很喜愛偉大的音樂,則交響樂裏的雷電聲更能使我們接近上帝;又假設我們有一個朋友一點都不懂得這類音樂。如果我們想將那麼美妙的經驗介紹給這位朋友,和他分享;使他接觸這種我們所欣賞的聽覺的美,目的只是希望他經驗新的快樂。我們於是帶他到一個音樂會去聽交響樂,不久他就坐立不安,四圍觀望,表現出極不耐煩的樣子。這個朋友就給他自己下了判語,他是個沒有音樂細胞的人,那經驗原本是可以帶給他新喜樂的,卻變成了對他的評判。當我們面對偉大的人物時,常會遭遇這樣的事。比方我們帶一個人去看藝術傑作;帶他去聽一個偉大佈道家的佈道;或給他一些巨著去閱讀;帶他去看些美麗的事物;他的反應就成為對他自己的一種評判。如果他一點不感到到美,不感到興奮,我們就知道他的生命裏缺少一些東西。據說有一個藝術館的招待員帶著一位賓客在館內周圍遊覽。裏面有些是無價之寶,無疑是天才的傑作,深具永恒的美。遊覽完了那賓客說:「啊,我對你們的舊圖畫並不十分興趣。」佑招待員安靜地說:「先生,我想提醒你,接受批判的不是這些圖畫,而是看畫的人啊。」那個人所作的反應就顯明了他可憐的無知。
人對耶穌的反應也是一樣。當一個人被帶到耶穌面前,他的靈魂因所見到的奇妙與美麗而有所反應,那人就是在得救的途中了。──《每日研經叢書》
【約三18人為何遭受譴責】
人絕不會因為他是一個罪人而受到譴責。一個人沾染到罪,錯畢竟不在於他自身,因為我們本出生在一個罪的世界裡。每一位新生嬰兒都是一個「小罪人」。耶穌為罪人死,他的救恩為所有願意接受的人而預備。保羅說:「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
人生而為罪人,這並不是他的責任,但如果他繼續作一個罪人,這個責任就歸到他的身上了。因為耶穌到世上來拯救我們,為使我們成為聖徒。一個人到了有行為能力的年齡,他就得肩負本身的責任。當他聽到救恩信息時,他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根據他的決定使他成為得救或喪失的人。一個罪犯被判處死刑,他的朋友向州長求情,說他已經反悔了。州長為了考驗那人是否真誠反悔,於是裝成一個牧師的樣子,送一本新約聖經給那人說:「你拿著這本書,裡頭有重要的話。」原來州長的赦令夾在書中。犯人當著牧師(其實是州長)的面罵他說:「我不要你這骯髒的宗教。」於是州長把另一張紙交給法官,上書寫著:「此人拒絕赦令,本案終結。」那人白白放棄了赦罪的機會真是咎由自取!——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約三19】亞基表德(Alcibiades)那寵壞了的雅典天才是蘇格拉底的伴侶,但他每隔一些時間就對蘇格拉底說:「蘇格拉底,我恨你,因為每次我見到你的時候,你都讓我看見我自己。」一個正在做壞事的人不願有光照射那事和他自己,但做事光明正大的人並不怕光。──《每日研經叢書》
【約三19】據說有一次有個建築師來見柏拉圖,說如果他付出相當的價錢,他願意為柏拉圖興建一間沒有一個房間可以被人見到的房屋。柏拉圖說:「我願給你雙倍的價錢興建一間人人可以見到每個房間的房子。」只有做壞事的人不願見到自己,也不願別人見到。他這樣的一個人無可避免地會恨耶穌基督,因為基督會顯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而這是他最不想見到的,他所愛的是遮蔽一切的黑暗,而不是顯明一切的光明。──《每日研經叢書》
【約三26】有一個美國牧師名叫斯賓(Spence)博士,他曾名噪一時,教堂擠滿了人。一年年過去,他的教友漸漸離開。馬路對面的教會來了一個年輕的新牧師,他將群眾吸引去了。一個晚上斯賓博士的教堂裏只有一小群會眾,博士望著他們問:「所有的人都到那裏去了?」一陣尷尬的靜寂之後,有一個職員說:「我想他們是到馬路對面的教會聽那新牧師講道去了。」斯賓博士靜了一會;然後微笑說:「好,我想我們都應當跟他們一樣到對面去。」他從講壇上走下,帶他的教友走過馬路去。──《每日研經叢書》
【約三29】約翰用一幅很生動的圖畫,是每個猶太人都認得的,因為那是猶太思想傳統的一部份,他稱耶穌為新郎,他自己是新郎的朋友。以色列是上帝的新婦,上帝是以色列的新郎,這是舊約的偉大圖畫之一,上帝與以色列的聯繫是這樣密切,只能用婚禮來比喻。當以色列隨從別神的時候,就彷彿犯了對婚約不忠的罪(出卅四15,參閱申卅一16;詩七十三27;賽五十四5)。新約承襲了這傳統而稱教會是基督的新婦(林後十一2;弗五22-32)。在約翰心中的正是這圖畫。耶穌從上帝而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是他合法的新婦,他是以色列的新郎。有一個位置是約翰留給他自己的,那就是新郎的朋友。在猶太的婚禮中新郎的朋友shoshben有一個獨特的位置。他做新郎新婦間的聯絡者,他安排婚筵,發出邀請,在婚筵中當主席。他使新郎新婦在一起。他更有一個特別的任務,就是看守新房不讓假冒的外人進去;他在黑夜中聽見新郎的聲音認出是他才開門讓他進去。當他聽見新郎的聲音他就快樂,讓他進去,自己就歡喜地走開,因為他的任務已完成,愛人們已經在一起。他不會妒忌新郎新婦,他知道他唯一的任務就是使他們在一起,這任務完成他就志得意滿地從圖畫的中央退出。──《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