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翰福音第七章拾穗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約七1「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遊行」:指拉比和學生到處講學。──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2「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住棚節」:此節期為期一周,由七月十五開始(陽曆九、十月間)。是慶賀曠野漂流時期結束的節日。舊約二十三33-43十六13-15中有記載。──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3~5{\Section:TopicID=312}入京守節

   問:主之弟勸主入京守節,此大典也;主對以時未至,窺弟之行也,又潛蹤以往,敢問其故?

  答:這節記在約翰福音七章。主的弟兄:()是不信的(5)()所勸勉的是錯誤的(4)()並非欲主入京守節,不過要祂在京中自炫自己(3);所以,主不聽他。並且,主耶穌的死是有定期的(但九26),猶太人此時正伺機殺主(1),主耶穌偶一不慎(),就不能有十字架上的死──這是外邦人的刑罰,猶太人的法子是用石頭。祂的弟兄之意以為:主不必怕猶太人,應當趁節期之機,入京顯明其大才。這是撒但的催促,故我們的主不聽從。第十節更記其他理由。

   我們的主上京不是明去,究也不是暗去,不過似乎是暗去而已。祂自己謹慎,因為猶太人或將在路上殺之,使祂不得入京;這樣,則違反路加福音十三章三十三節了。至於祂所以後來又去者:()因為祂的時候已到;()因為祂弟兄去了,祂能安靜獨往,不受人的注意;()約翰表祂為神,神不能受人的支配指教。這裏有個教訓:主雖自知應當上京,父未指示祂,祂卻待時而動;祂雖上京,究非聽其弟兄之言而往,乃是因凓父命。我們應當效法這個。―― 倪柝聲

  

【約七6「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

    這裡“時候”(time)這個字的意思是“時機”(season),是固定的時機。而聖經所指的另一個“時候”(hour)乃是指祂在地上最終的時刻,就是十字架。祂在這裡所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乃是具有預先安排好之過程的意思。他們說,“把你自己顯給世人看。”祂說,“我不能這樣做。”祂說:他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我不以為這句話有責備的意思,或者是含有責備的意圖。這句話指出祂的情形,對他們是個聲明,說出他們並非被呼召來從事於祂所從事的工作。他們可以按一般的方法來進行他們的工作。但對祂而言,證明祂話語的作為之時機尚未來到。祂如何對祂母親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現在也照樣對祂肉身的兄弟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不止這樣,祂又解釋他們和祂之間的不同何在,“世人不能恨你們。”──《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6我們要注意這段經文裏獨特之處,根據修正本(第6節)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時常談到他的時間,或他的時刻。在其他經文(約二4;七30;八20;十二27)耶穌或約翰所用的字是ho{ra意思是上帝命定的時刻,這樣的時間或時刻是不可移動的,不可避免的,必須毫無異議毫無改變地接受,因為這時刻在上帝的計劃中決定了有些事要發生。但在這段經文裏所用的字是kairos,字義是指機會,意即最適合的時間去做一些事,亦指最適合的環境,我們常把它說是心理時刻。耶穌在這裏所講的不是指上帝命定的時刻還沒有到,而是指更簡單的事情。他是說現他的機會還未曾來到。──《每日研經叢書》

 

【約七11「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哪裡?

    「找」:此字在約翰福音出現34次,其中有十七次帶有「藐視」之意。──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14「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

    「到了節期」:原文是「在節期中」。也許是指節期中任何一天,或是「第四天」。──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15「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

    「怎麼明白書呢」:也可以譯為「怎麼會這樣有學問呢?」──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15耶穌究竟有沒有識字念過書?】

答:當耶穌在節期上聖殿教訓人的時候,猶太人稀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意思是指耶穌沒有在什麼名師門下受教(徒廿二33),怎麼能解釋聖經的教訓呢?我們曉得猶太人的習慣,他們的兒童在六歲時要進拉比小學念書,耶穌在孩童時期,也受過這樣的教育,看祂在十二的時候,曾在聖殿坐在教師中間,受教聽道,專心一志(路二4246-49),後來在曠野受試探時,能以很熟稔的舊約聖經話語,來抵擋魔鬼,使它後退離去(路四3-13),之後,到了拿撒勒又在會堂裡念聖經,傳道教訓人(路四16-21),可知耶穌是識過字,念過屬地(參約八6),並且祂的教訓皆是出於神的智慧和恩言,所以使猶太人感到稀奇而稱讚主(約七1617,路二404752,四22)。——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七17「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要曉得神的旨意,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就是為的要遵行。神從來不願意把祂的旨意給一個不準備遵行祂旨意的人知道。許多人尋求真理,不是為的要順服;許多人要知道主的道路,不是豫備要走;許多人要明白神的旨意,卻無心要遵守。因此,一生一世在那裏向著空氣鬥拳,跑無定向的路。還有人把他頭腦裏所領會的一點真理、道路和神的旨意,作了他屬靈的裝飾品,唱著屬靈的高調。唉!朋友,如果你要作一個討神喜悅、合乎神心意的人,你必須下一個決心,願出任何代價,來答應神的要求。因為只有一個受苦的心志,纔能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只有獻上身體當作活祭,纔能察驗出甚麼是神的旨意。─ 愚

 

【約七17這是明明說到遵行是在先,曉得是在後,我們越遵行,則越曉得。在神的學校裏,最要的功課是遵守,能熟習這一課,其餘的自必明白有餘。我們若不能遵守,神必不再多教訓我們。── 嚴雅各《猶大書與約翰一書》

 

【約七25「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

這個“因此”(中文聖經沒“因此”)表示連續性,說出我們所讀過的,以及現在所要思想的,和其前面的內容是緊密相聯的。

“耶路撒冷人”指的是其中的居民,而不是官長。──《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26「你看他還明明地講道,他們也不向他說什麼,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嗎?」

    這裡所用“知道”這動詞的意思乃是“獲得知識”。所以若是我們把這句話譯成,“難道他們終於看出這是基督麼?”就更接近他們所說出的意思,這些居民並非在斷言祂就是基督,而是試著要解釋官長們突然而奇怪的安靜。因為耶穌當時已經來到並站在聖殿院子裡公開的教訓人,等於把祂自己交在他們手中。他們說,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他們已經看出祂就是基督麼?──《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27「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裡來;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

    他們有兩個意思,頭一個意思乃是他們知道祂,第二個意思乃是當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祂從那裡來。第二個意思是他們當時普遍的看法。拉比教導他們說,基督要突然出現,而且無人知道祂從那裡來。這種看法可能出於他們對先知以賽亞預言的誤解。當時流行的看法,以為沒有人知道祂從那裡來。這是他們的信念,因此他們說:對祂我們很清楚;我們知道祂從何處來,正因如此,就證明祂不可能是彌賽亞。因此這個不可能是官長們安靜的原因,因為他們必定和我們這些居民一樣,知道祂是從那裡來的。所以這個說法必須被否定。──《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28「那時,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你們不認識他,」

    大聲是很強的一個字,表示祂現在所說的不是細聲說的,乃是在強烈感情的催逼之下說出來的。要記得前此的一些事,祂上來過節,在那裡教訓人。祂曾宣稱說,祂教訓的權柄不是祂自己的,乃是神的。然後群眾之中突然又懪發出對官長們無能的議論,於是耶穌大聲說,這是感情的強烈宣洩。一位作家曾經說,他在多年以後寫書討論到這件事時,似乎猶能聽見耶穌向他們抗議的語調,這不是小聲說的話,祂在殿裡……大聲說。──《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0「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個“就”字。“就”,為甚麼呢?是因為祂所宣稱的。在整本約翰福音中,作者向我們顯明一個事實,猶太人對祂最深的敵意,乃是由於他們以為祂說了僭妄的話了。這件事始自第5章,當時祂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他們接著說,祂把自己與神當作平等。在此,他們以同樣的理由想要捉拿祂。──《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2「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

    “祭司長”這個稱呼不只是指亞那和該亞法,而是指整個祭司階級,他們都結合起來,而成了一個政治團體。──《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3「於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

    這是另外一個有啟示性的“於是”。祂知道,也看見這些人受差而來。我們可以想像有一些群眾圍繞著祂,以及一些衝突和議論時起時落,有的敵對祂,有的擁護祂。──《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334“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這句話是現在式。我在這裡,我還要在這裡再留一些時候;然後我就要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誠如我所告訴你們的,我之能在這裡,是因受了差遣。我不是憑自己要來的,而是受差遣來的。過不久我要回去。祂並沒有告訴他們,祂何時要回去。祂也沒有告訴他們,祂要如何回去。祂只是在實際上對他們說:我之在這裡是按照計畫的,是神安排的計畫。我因受差遣而在這裡,並且我還要留下一點點時候,然後我才要回去。“你們要找我。”這句話是將來式。最後一句話是現在式,“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不是說:我要往那裡去,你們不能到;而是說: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7「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節期的末日」:指第七日。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也可以翻譯成「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信我的人,請喝吧!」,如果採取此譯法,後面一句聖經的話,就要解釋成「耶穌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37“站著”這字眼,因為當時的教師從來沒有站著說話的。教師總是坐著的。可是約翰在此清楚而強調說祂站著。意思是說,祂站在傳令者的地位上,發表一個偉大的宣告。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這是最希奇的事。請細心注意,人若,注意其普遍性。渴了,注意其並非特指某方面。不管這是一種甚麼樣的乾渴,是屬靈上的,是對純潔與能力的渴望,或是情感方面的渴望;祂向人類的痛苦挑戰,向人類的呼聲挑戰,向一切的乾渴挑戰。人若渴了”──不管是甚麼樣的渴──“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祂向著宇宙性的渴挑戰,並且宣稱祂能解決這一切乾渴,不管是甚麼乾渴。請注意,在第一句話裡面,只容納了兩個人。是甚麼樣的人呢?乃是乾渴的人和耶穌。祂的人若這兩個字是指一個一個的人。祂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人,而祂把他們分成幾部分,並把人一個個區分出來。若有人,一個個的分別到祂這裡來。頭一句只能容得下兩個人,只有兩個人而已。他們是誰呢?耶穌和我。但願每個人都能為他或她自己說這句話。我渴望的是甚麼呢?甚麼是我生命深處的呼求?不管它是甚麼,基督仍然能對你說,到我這裡來喝。祂過去在呼喊,現在照樣在呼喊,聲明祂能解決人類一切的乾渴。──《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出處不詳,可能跟箴十八4 賽五十八11有關。──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38“信我的人”──就是聽見我呼召又順服的人,就是帶著自己的乾渴來到我這裡盼望解渴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有多少人是在這一節經文的實際裡面昵?沒有人知道。假如我聽見那呼召而順服,我的乾渴解決了。然後呢?從我裡面流出江河來,而它們要流多遠?我絕無法知道。因著我飽享耶穌,而從我生命中流出的江河,會使多少人的乾渴得著解決呢?沒有人會知道。“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以西結所描述的江河,是從祭壇那裡,從門檻底下,流通到亞拉巴,那是曠野地。凡河水所到之處,就有生命。──《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我們常會奇怪,常會發急,說:「為甚麼我們不能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呢?」我告訴你,多少時候是因為我們只「受」不「給」的緣故。進來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從來不想到應該讓它流出去,所以,裏面常會停滯,常會發沉。我們應該讓我們所得到的流出去,多作見證,多傳福音,多作幫助探望的工作,多找事奉主的機會,這樣,就會看見聖靈要替你開更大工作的門,要給你更多事奉的恩賜。─《地上的天上生活》

 

【約七39「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還沒有”明顯指著某些後來發生的新事。明顯指著五旬節以及那時聖靈的來到。耶穌是在想著那件事,就用話語向人啟示,聖靈是要在這種新的方式中來到。──《摩根解經叢書》

 

【約七39「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榮耀。」】

十字架必須在升天之前,這兩者必須在五旬節之前,榮耀的主是聖靈所顯示的主題。這主題既經說明,聖靈的講詞才成為完整,況且只有在我們的主升到父神的右邊,祂才差保惠師來,祂必須在那裡得意尊崇,應許的聖靈才施恩給眾人,所以這先後為序的工作,地上的職事,有一定的步驟,聖子必須坐在寶座,聖靈就降下在門徒身上。

在這些話裡還有更神的內在的功課,我們有時不明白為什麼我們沒有領受聖靈?我們生命為什麼不能成為導管使祂將活水灌溉,使沙漠般的心靈開花歌唱?如果我們知道聖靈的水流決不是一條小溪,也不僅是一個河道,我們必定興奮不已,因為這河是從聖殿的門檻流出,湧流不息。

這不就使我們注意,我們多麼忽略求主的榮耀?我們還沒有完全獻上,我們並不滿足地過著枝子的生活,我們只可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榮耀父神,我們沒有這樣的心志,所以主不能榮耀地進入我的心,在裡面登上寶座,我們的心也沒有抬起頭來,迎接我們榮耀的王。

── 邁爾《珍貴的片刻》

 

【約七40「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

    「那先知」: 申十八15預言將來有位像神的先知出現,猶太人對此預言有三種解釋:那先知是彌賽亞、耶利米或先知中的一位。── 蔡哲民等《約翰福音查經資料》

 

【約七52加利利到底有沒有出過什麼先知】

答: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三1,七50),為耶穌曾想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辨證的時候,他們用藐視的口吻問尼哥底母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麼?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意思是說,加利利既沒有出國過現在,就更是不能出彌賽亞的,認為耶穌本是出於伯利恒,不是出於加利利,其實聖經明明記載,祂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太廿一1146,參約四19,六14,七40,九17),在舊約中的約拿(拿一1),他是加利利的迦特西弗人(王下十四25),與耶穌在世時的拿撒勒很近,可知約拿也是出於加利利的先知。其他如拿鴻,系伊勒哥斯人(鴻一1),據學者耶柔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家的證明,其地在加利利的一個小村,靠近迦伯農意即「拿鴻之村」(太四13,路四31),拿鴻可能住在迦伯農,或是此城的創建人,因此而命名為拿鴻之村,所以拿鴻也是出自加利利的先知。另外有人以為何西亞,以利亞也是出於加利利人,如此看來,這一班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他們輕看加利利,說「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實為自欺欺人之談呢!——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約七52祭司長和法利客人對尼哥底母質問說:“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到底加利利有沒有出過先知呢?】

    這些人藐視耶穌,視他為加利利人,其實耶穌不是出於加利利,乃是生於猶太地的伯利恒。

    至於加利利,古時曾出過數位先知:

    一、約拿很清楚地是加利利地區的先知,約拿是加利利的迦特希弗人,該地與耶穌時代的拿撒勒相近,可見約拿是出自加利利的先知。

    二、那鴻也非常可能是加利利出的先知。那鴻自述為“伊勒歌斯”人。據拉丁學者耶柔米的見解,“伊勒歌斯”是在加利利。還有,“迦百農”一名原文是“迦百那鴻”(CAPERNAUM)意即“那鴻之村”,可能“迦百農”是那鴻先知的老家,或該村是由那鴻創建而得名,不論如何,那鴻是出於加利利。

    三、何西阿也可能是出於加利利,因為他是北國的先知,在他的著作中對於加利利地區的古代城市均甚熟悉,甚至北方的利巴嫩均曾描述,可見他生長於北國無疑。

    四、偉大的先知以利亞是在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該區也是在北方。猶太歷史家謂提斯比在基列地區之內。一說提斯比在北方拿弗他利境,即耶穌時代的加利利境內。

    五、以利沙也是加利利地區的先知,他是北國的“亞伯米何拉”人,該地在約但河西,近伯善地區(王上四章12節,十九章16節)。

    由此可見,這些氣勢淩人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並不熟悉聖經。――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