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四章例證
【約十四1~10上帝的形像】
上帝對世人所做最仁慈的事,其中之一,即是把祂自己向世人顯明。藉著基督的降生,於是我們對永恆的父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一位不知名的作者說,「直到耶穌降世,我們才從上帝創造宇宙的知識,進一步知道祂也樂意和木匠一起勞作。我們才從上帝和眾天使在一起的知識,進一步知道祂也肯與卑微的罪人和惡名的稅吏同席。我們從前知道上帝掌管世界,卻不知道上帝連一隻雀鳥墮地都那樣的重視。耶穌來到我們當中,祂藉著祂的言行、教導、死亡、復活,讓我們更加認識宇宙的主宰者上帝,因為耶穌親自說過:『凡看見子的,就已經看見父了。』」
非洲剛果某些部落,他們也把一尊偶像當作他們靈性上的父親。他們非常敬畏他們的偶像,因此就掘一個極深的土坑把偶像置於其中。宣教師發現這些土著,不敢把這偶像拿上來,因為他們說,「如果我們面對面的看我們的『父親』,我們就要喪命了。」我們的天父是不同,我們在耶穌身上看見了父,我們不至於死,反得更豐盛的生命。這位加利利的奇妙工人,祂不顧報復,因為祂有慈愛、憐憫和寬恕的心,只要你研讀聖經的福音書,你就會更清楚認識上帝的形像了。——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約十四1~12許多層】
多年以前一位美國宣教師和韓國高山上的一名樵夫交談。那個樵夫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家鄉,但他對美國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問:「美國那裡的房子究竟像什麼樣子呢?」宣教師反問:「你見過兩層樓的房子嗎?」樵夫思索片刻之後說:「是的,我見過一次。」接著他就描述那個房子有多大。宣教師告訴他,美國有許多兩層樓的房子,此外,還有三層樓的。樵夫一時十分驚訝,立刻想像著三層樓的房子該是什麼樣子。在接下去的半小時裡,宣教師一步步地告訴他,美國有八層的、九層的房子。樵夫露出就像是親眼看見那般興奮的神色。後來,宣教師告訴他,美國還有更現代的樓房:三十層、四十層、五十層……的。樵夫說:「了不起,真高真大。」宣教師很清楚,他後來所說的對樵夫而言是不具太大意義的,因為這樣高的房子已經超過樵夫的想像之外了。如果一個普通的東方人都無法想像美國豪華壯麗的大廈,那麼世人又怎能瞭解主為重生得救的人所預備的家事多麼榮耀呢?——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約十四3~4】用來形容耶穌最重要的字之一,就是prodromos(來六20)。有些版本譯為先鋒。這個字含有兩個意像。在羅馬軍隊裏,prodromoi係指偵察部隊而言。他們走在主要部隊之前作開路先鋒,讓其餘的部隊能夠平安地跟著走。亞歷山大的海岸很難靠岸,載運穀物的大船到達時,港口就遣派小船出去導航,帶它安全入港,這隻導航的小船也叫prodromoi,它走在前面導航,讓別的船隻安全地跟在後面。這正是耶穌所作的,他作通往天堂,通往上帝的開路先鋒,好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走。――《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耶穌這樣說是甚麼意思呢?比方說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向人問路。別人若告訴我們:「第一個路口右轉,第二個路口左轉,穿過廣場,經過教會,在第三路口右轉,然後在第四個路口左轉就到了。」相信你若照他的指示,走不到半途就會迷路。假如我們所問路的人說:「來,我帶你去。」那麼這個人就成為我們的路,使我們不致迷失。耶穌之於我們正是如此。他不僅指示我們怎麼走,他還拉著我們的手,為我們帶路;他每天引領我們,加添力量給我們。他不但告訴我們方向;而他本身就是道路。――《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6行路客】“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十四﹕12)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古代有人坐車在大路上走著﹐看樣子好象是要出遠門的﹐車直向北走﹐路上有人問說﹕“先生﹗你上那裡去呀﹗”答道﹕“上楚國去。”路上的人說﹕“先生﹗錯啦﹐楚國在南面﹐”行路客說﹕“我的馬很好﹐是千裡駒﹐走起來可快哩﹐我的旅費也多﹐而且馬車夫也好本事呀﹗”
今日有不少人就是這樣﹐似乎具備生活上種種好條件﹐但越走離神越遠﹐因為他們把根本方向弄錯了。若有人想到天父那裡去﹐想走天路﹐就得先找到正確的方向(耶穌)﹐除痘以外﹐別無救法。
“所以我奔跑﹐不象無定向的﹔我門拳﹐不象打空氣的。”(林前九﹕26)──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約十四7~11】讓我們舉兩個簡單但不完全的比喻,來說明師生關係。繆爾赫德博士(Dr.
Lewis Muirhead)提到偉大的解經家布如司(A. B. Bruce)說「從人身上就看得見上帝的榮耀。」每一位老師都有責任把他講授課程的榮耀轉交給聽課的學生;凡講授耶穌基督的人,本身如果足夠聖潔的話,就能夠把上帝的同在和異象傳給學生。布如司的確做到了這點,然而耶穌所做的更是無可限量的偉大。他把上帝的榮耀和慈愛都轉交給我們了。
另一個比喻是:偉大的老師都會把自己的特色注入學生身上。麥格里各(W.
M. Macgregor)是布如司的門生。葛西普(A. J.
Gossip)在其麥格里各回憶錄裏說,「傳聞麥格里各打算放棄牧會工作,改執教鞭,許多人不解地問他何以作此轉變?他很謙卑地回答,自己從恩師布如司得到了一些教誨,很渴望再傳給別人。」克爾恩校長(John
Cairns)提起他的老師漢美頓爵士(William
Hamilton):「我不知道前面的道路如何,但我確知的一件事是,我終究會帶著你的印記。」有時一個神學生若受教於他所敬愛的偉大教師門下,自然也會活出他的老師的樣式,或說話像他的老師。耶穌的表現正是如此,他說話帶著上帝的口音、上帝的信息、上帝的思想和上帝對人類的愛心。
我們必須時常記得耶穌的一切表現都是從上帝來的。耶穌到世上來,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意思。他來是因為上帝愛世人,差他到世上來。上帝始終在耶穌的背後,也在他裏面。――《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9】「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人看見了耶穌,就知道了上帝的樣子。最近有一位作家說,路加福音內的上帝是一位「習於家事的上帝」。他說,路加筆下描寫的耶穌做了許多家常的事。我們一旦看見耶穌,自然會覺得:「上帝過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12】「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裏去。」
我常常讀到這裏就被困住,我不明白它的意義。我想:真有人能做比耶穌更大的事嗎?有人能像耶穌那樣,使一位躺在棺材裏好幾天,已經「歸於塵土」的人,只用一句話,就使他從死裏復生嗎?然而我越來越體會到,使一個敵對神、在罪中活的人,毀棄其敵對的態度,變成順服神的人,這豈不是一件比使人從死裏復生更大的事嗎?我覺得這一個才是這世上最大的神蹟。─
慕迪《有福的盼望》
【約十四16】他應許賜給我們另一位幫手。希臘文是parakle{tos,這個字實際上無法翻譯。欽定版譯作訓慰師,儘管大家多年來已習慣這個用法,然而這並不是最好的翻譯。摩法特把它譯為幫手。我們必須徹底研究parakle{tos一詞,始能掌握聖靈的豐富含義。它可解作召喚來的一個人;然而由於召喚的理由不同,使得含義也因之而異。希臘文這個字的用法十分廣泛。parakle{tos可能是法庭召來為被告作有利見證的一個人;也可能是為重罪的嫌犯請命的一個人;或許是為難題提供顧問意見的專家;也可能是在一連士兵士氣低落時前來鼓舞打氣的一個人。綜合而論,parakle{tos是一位在困境之際受召喚水解決問題的人。訓慰師曾經也是一個好的譯法,威克里夫(Wycliffe)創先這樣翻譯。不過當時的含義比今日要廣泛得多。這字係由拉丁文fortis,意為勇敢,演變而來;一位訓慰師乃是在別人氣餒喪志時來鼓勵人奮發的人。不過今天安慰只限於用在憂傷方面;訓慰師乃是我們在憂傷的時候同情我們遭遇的人。當然,聖靈的確做著安慰人的工作,但如果把聖靈的工作局限在安慰的工作,未免太小看他了。我們往往自信能夠應付某事,這就是聖靈的工作。他除去我們不妥當的地方,使我們能夠應付生活上的問題。聖靈以成功來代替我們頹敗的人生。――《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16~26隨時應召】
當護士為我整理床鋪,還沒有道晚安之前,她提醒我注意床頭的電鈴——當我需要求助的時候,我只要按一下電鈕。護士小姐很和藹的說:「假使你需要什麼,只要按一下電鈕,我們立刻就會來的!」
到了晚上十二點半,我覺得渾身痛得不得了,於是就按了一下電鈕。電鈴閃了一下,我知道信號已送出去了。可是我一等再等——五分、十分、二十分、三十分過去了,到四十五分鐘以後,兩位護士始匆匆而來。我非常生氣,開口就責備她們:「我請問你們的即時服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我知道她們為什麼遲延時,不禁為自己的失態感到難過。她們因為人手不足,一個病人情況緊急,使她們無法脫身。這是很不得已的事,我只好向她們賠罪。「誤會」是不對的,「不諒解」,尤其不好。護士時常被人誤會,實在也很可憐。
我寫這些不是為了指責護士或批評醫院,有這些「白衣天使」我很感謝上帝。我乃是要指出人的幫助有時是靠不住的。如果我們指望人的説明,遲早我們都會失望的。即使我們最要好的朋友,也是有他的限制。然而有一位他永遠不會太忙得無法答應我們「禱告的電鈴」,不錯,他永遠在那裡,因為他曾經說過:「我要常跟你們同在,一直到世界的末日」(馬太二十八20)。切記,要不住的禱告,即使最微弱的禱告,上帝也聽得見的。——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約十四17】耶穌接著說世人不認識聖靈。這裏的世人是指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耶穌的意思是:人只能看見所配見到的。太空人在太空裏所看見的比一般人更多。植物學家對灌木樹籬所見到的,比不懂植物的人多些。一個懂藝術的人對一幅畫的了解,比不懂藝術的人更為深入。一個稍微懂一點音樂的人,對交嚮樂的欣賞力總比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高些。一個人的眼光和經歷,往往有助於他見得越多,經歷越多。一個不相信上帝的人永遠聽不到上帝的聲音;除非我們期待聖靈並在禱告中求聖靈來住在我們裏面,否則聖靈不會充滿我們。――《每日研經叢書》
【約十四21是的,主“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
我在德克薩斯住家附近的一個店主經常會把經文或其它警句掛在他房子的外面。我們很欣賞這個店主在大眾場合為基督作見證,並向他表示感謝。有一天,當我開車經過時,我只看到三個字“是的,主。”
我在整個上午奔忙於事務的過程中,腦了裡老是出現這幾個字,會不會有什麼場合這幾個字不適用呢?如果我們每天都以這幾個字開始,這將給耶穌帶來多大的快樂。
“是的,主,我滿足於我現在的處境,而不是去尋找其它的地方”。“是的,主,我相信你會給我內心的不安找到答案。”“是的,主,我會敞開我的心扉,慷慨歡樂地給你我的愛。”
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向他顯現。”(約14:21)。這其中並沒有任何無法推卸的重擔,只要以愛心作出回應。
如果我們碰到任何困難,我們可以找到的解決辦法是相信我們的救主,對他說:“是的,主!”
主啊,讓我懷著順服的心,
傾心聆聽你的話,
滿懷喜悅去執行,
一絲一毫也不差。
當你順服基督,你就決不會出錯。
──《生命雋語》
【約十四27】「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有兩個畫家,相約各畫一幅圖畫,表露安息之意。
第一個畫家畫了一個大湖;風平浪靜,湖面如鏡,山上的美景在水中映得清清楚楚。
第二個畫家畫了一片極大的瀑布,旁邊有一棵小灌木的枝子彎在水中,它頂端的分枝上擱著一個小巢,幾乎被浪花浸溼,中間睡著一隻知更雀。
第一幅畫僅是停滯,第二幅畫纔是安息。要有安息,須先有安息的對象。
基督在地上的生活,外表無時無刻不在患難和危險之中,可是祂裏面的生活卻是極端安息,所以十字架就在前面,祂仍能對祂的門徒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安息並不是我們坐在禮拜堂裏的那種肅靜,安息乃是我們的心在神裏面得著休息。─ 屈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