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使徒行传第二章例证

 

注解】【拾穗】【例证】【纲目

 

【徒二21「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怎么可能呢?因为神已经应验了约珥书上那一部份豫言说:「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圣灵既已倾倒出来在全人类的身上,为此罪人只要向主呼求,就必得救。

         每一个传福音的人,如果不相信这件事,就没有多少用处。圣灵如何紧紧的接近罪人,这件事对我们所传讲的是极其重要!神在天上,是远超过人类所能达到的。但是「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这道离你不远。」当我对人传讲基督的时候,我总是相信圣灵是在那人身上,正如在创造时期,祂拂煦在水面上一样。祂时刻等候着要将基督带进人的生命里去。祂的职事正如白天的日光,只要你将窗户上的百叶帘稍微打开一点点,它就会涌进来,并照亮了整个房间的每一部份。但愿我们从心里向主呼求,圣灵立刻就进入我们里面,开始祂那改变人的工作——使人知罪,悔改,并赐他信心。这就是重生的神迹!――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徒二32教会通常只在复活节的时候才宣讲复活,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每一个礼拜日都是主日,而每一主日都应当作复活日来守。东方教会的人在复活日,两人相遇时,其一说,『主复活了』;另一个便说,『主果然复活了』!基督徒绝对不应忘记,他与复活主一起过活,一起行动。──《每日研经丛书》

 

【徒二37这一段清楚说明十字架的效果。只要人们知道了他们钉耶稣上十字架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便会伤心。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人人在这罪行上都曾下过手。有一次,一个传教士在一个印度村子里,讲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后来他在一个房子里,利用粉壁,放映耶稣生平的幻灯片。十字架在墙上出现时,有一个人从观众中出来,往前跑去。他喊道,「上帝之子啊,请你那十字架上下来吧!是我应当挂在那上面,不是你啊!」当我们明白在那儿发生的事迹时,十字架一定会刺破我们的心。──《每日研经丛书》

 

【徒二38悔改一字表示方向的转变,而不单是思想态度的改变,也不单是懊悔的感觉;悔改是离开罪恶的无神的生活形态。从一方面来看,悔改是人无法自己达成的,因此虽然神吩咐人要悔改,其实也可以说悔改是神所赐予的(五31,十一18;提后二25)。还有,悔改是归向神向福音响应所必须的一步。加尔文强调说:悔改不但必然随着信心而来,而且悔改是由信心产生的Institute III1),不过,若说悔改和信心是同一银币的两面,就更加贴切了。这里,悔改与受洗连在一起,而别处经文又把悔改与信心连在一起(二十21;可一15),因此,洗礼最基本的意义是信心的表达。对施洗约翰来说,洗礼是悔改的表示。早期信徒承接了这礼仪,并且将它的意义扩大了。

  施洗要奉耶稣的名,这句话或许借用了一句商业用语:入在耶稣的帐上也可能是借用犹太人的成语:有关于耶稣。无论这话到底应该怎么解释,意思总是受洗的人便要忠于耶稣,这一点和洗礼时承认耶稣是主的习俗相符,(罗十9;林前十二3)。因此,基督徒受洗是信心的表示,也是委身于耶稣,以祂为主。约翰的洗礼带来神赦之恩,以洗濯的举动为其表征;同样,基督徒的洗礼也是赦罪的表征(五31,十43,十三38,廿六18,参三19)。不过基督徒的洗礼,还有多一层的祝福。约翰说他祇是用水施洗,弥赛亚却以圣灵施洗,这恩赐随着教会用水奉耶稣之名施洗而赐下。这两个恩赐密切相关,因为圣灵成就内在的洁净,而洗礼是外在的表征。──《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38「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假如我进入一书店,选购了一部上下两册的书,付清书款以后,我就走出书店,在匆忙中不小心,把其中的一册书留在柜台上。当我发觉我的粗心大意时,我该怎么办呢?我必须立即回到书店去,把那本遗忘的书取回来,却绝不需要再付任何代价。我只要提醒店员,告诉他这两本的书款都已经付清了,并且为着第二本书再谢谢他。现今我可以毫无难处的,将那两本书挟在手臂里,昂然自得的步出书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形,你岂不也是和我同样的做法么?

   但你实实在在是处于同样的情况,你既然悔改,信主,并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浸,这样你便被授权去领受两项恩赐,不是只有一面。你既获得赦罪的恩赐,为何现在不来(如果你从未曾领受过)向主感谢并领受圣灵的恩赐呢?――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徒二43~45;四32~35有人问,在今天的教会,是否也要这样作?过去在中国大陆山东省的马庄,就有一个『耶稣家庭』,他们是完全仿照使徒行传初期耶路撒冷教会的作法,凡物公用,但是否每一教会都必须如此呢?不是。因为到了使徒行传的后半部,这种情形便没有了,保罗的书信上,也没有鼓励信徒们要这么作。这只不过是教会初初建立起来,一个过渡时期的情形。那时候有很多远地来的犹太人,本来是要来耶路撒冷过节的,过完节之后马上就要回去,所带的钱粮只够维持几天。后来他们听到彼得等人传了福音后,悔改信主,希望能和当地的信徒们一起来过教会生活,就都留下来了。这许多的人,都需要生活上的供应。所以耶路撒冷本地的信徒才卖了田产房屋,将银子交给使徒们。但这都是出于信徒的甘心情愿,使徒们并没有强迫他们这么作。──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徒二46它是团契的教会;它具有某些人称在一起的大好质量。纳尔逊(译注:英国名将Horatio Nelson 1758-1805)解释他的一次胜仗说,『我有幸指挥一队弟兄作战』,惟有是一队弟兄时,教会才是真教会。──《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