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第六章拾穗
【加六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过犯”原文paraptomati,是“由上而下”、“堕落”或“离弃”的意思。罗十一11的“过失”与这里的过犯,原文为同一得字。圣经论及信徒的罪时,有一个常用的字是hamartema,即“未中的”,就是未达到神的标准;而“过犯”的意思刚好相反。
“挽回过来”原文katartizete,意即骨节扭错而重新接上。信徒在主里是互相作肢体的(林前十二27),理当痛痒相关。若有肢体被过犯所胜,就如骨节扭错了,应当尽力把他重新接上,却不可在肢体失败软弱之时幸灾乐祸,或毁谤批评、落井下石。这字在来十5;罗九22,译作“预备”,太四21译作“补网”,来十三21;彼前五10译作“成全”。──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基督徒犯罪,不叫犯罪,而叫被过犯所胜。因为基督徒不会居心要犯罪的,只是有时候因着软弱,免不了作错事。所以称之过犯所胜,需要有人去把他晚回过来。── 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加六2】「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本节的“重担”与第5节的“担子”原文不同字。本节的“重担”,美国新标准译本,K.J.V.都译作burdens;原文为baros,有“重量”的意思,包括精神上受压力而感到的重负。而第5节的“担子”在原文为phortion,意即“所携带着的”;美国新译本译作load。按新约字解(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认为此二字的分别在于:第5节的phortion仅指所应“担负”的,与“重量”没有关系,而本节的baros则总是表示某种重负。
此处的“重担”是注重信徒犯罪后心灵的重担。那些被过犯所胜的人,因“过犯”而引起的忧伤、难过和良心的指责,都是一种灵性上的重担。所以“重担要互相担当”的意思是:当各人为自己的错失忧伤难过时,应当彼此用同情的心,分担弟兄的忧伤,扶助他,使他得着安慰;在他失败跌倒的时候,显出主里的爱心和温暖,使他得以从过失中被挽回过来。
“互相”表示不但我们应当去担当别人的重担,我们也可能需要别人来担当自己的“重担”。不但别人需要从我们得着同情、安慰与扶助,我们也可能需要别人的同情、安慰与扶助,才能重新刚强起来。──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2】「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人生来就有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但是当一个人的负荷超过他的极限时,别人就该来帮助他──有时候这样的帮助需要藉物质的供应才能完成。── 葛培理《浩劫前夕──苦难的透视》
【加六2各人互担重担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何意?】
答:保罗曾劝诫加拉太的教会信徒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根据前面经文的述意,这里所讲的重担,概指为各人的软弱、过犯、罪恶,甚至心灵沉重,尤伤难过等各样的重担,这些重担要彼此体恤、互相担当,用爱心互相服事,能做到爱人如己的地步,则包括了全律法的真义(加五13,14;利十九18),「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因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十4)。基督也曾说明出来,那就是人要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又要爱人如己,这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廿二37-40)。祂赐给门徒一条新命令,乃是彼此相爱(约十三34),因为爱是从神来的(约壹四7),我们若照着神的命令行,这就是爱(约贰5,6),则能活出神的爱心样式来。爱神世人,凡事以爱相击,已诚相待,互相帮助和扶持,各人重担互相担当,那就是完全了基督的律法。——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六2别人的错误“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
宽恕并非不应看见别人的错误,而是我们应避免所有不必要及刻意的观察。当我们对别人的缺点看得那么清楚时,不该不留意别人的优点?我们当常常记得,神可以每时每刻做工在一个最不值得的人里面。我们应将必须轻视自己的许多原因牢记于心,并将真实的宽恕视为:看所有事情如同神看得那么清楚,必须因此将宽恕施与祂最低劣的受造物。恩典并不会拿走我们对于什么是可鄙之事的认知,却会教导我们以对于神之秘密计划虔敬的降服,来忍受可鄙之事。恩典不允许我们纵容自己于不耐烦或傲慢的脾气中,并且由于恩典主要是让我们尊敬神且只依赖祂,因此也使我们避免了因见到这世界的愚行及败坏而感到失望或被激怒。
那么,如果别人是软弱的,那是你忽视他们的原因吗?你这抱怨别人找你麻烦的人,难道你不曾麻烦过别人吗?你这对于别人的错误如此震惊的人,难道你没犯过错吗?如果所有那些被你麻烦过的人。将你给他们的麻烦退还给你,你将会被这些麻烦压垮。此外,即使假设你在人面前没什么可被谴责的,然而再进一步想想,向着神,你有何等大的义务来对别人表示耐性啊,因为你知道在神手中祂也曾多次何等忍耐你呢。-- 芬乃伦《灵思默想》
【加六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
“察验”含有试验、观察且加以证实的意思。我们应当十分用心,谨慎而切实地观察自己,不是随便,敷衍良心地省察自己。
“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信徒若在主的光中察验自己的行为,就使所夸的专在自己。“所夸的”就是他所以为快乐与光荣的事。“专在自己”即专在乎自己在神面前的行事,不跟别人比较;只求自己在神面前良心无愧,而不在于觉得自己比某人好,或比不上某人。──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4各人所夸的专在自己】一个人应该根据神的旨意,而不是在某个人成就的阴影下『察验他人的行为』。在神的工作里没有竞争,除非我们是在和罪恶和撒但对抗。
这不是说作记录不对。查理士黑顿司布真(Charles Hadden Spurgeon)过去曾说:『那些批评统记表的人,通常是提不出任何东可报告的人。』在这里我们务必要注意,我们不是为了使我们自己看起来很好而使别人看起来很糟。── 华伦‧魏斯比《作个自由人──加拉太书》
【加六5】「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这“担子”就是信徒在世上各人应尽的本分与责任。──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6】「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
“在道理上受教的”指一般信徒,“施教的人”就是撇下一切俗务,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的人(徒六4)。
“一切需用的”表示:所供给的应当足够,不可缺乏。例如所供给的只足够他吃,不足够他穿,或只够他本人的饮食,却不够养育儿女等,这样不是足够的供给。──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7】「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不要自欺”,在3-7节中,这是第二次提到“不要自欺”,都与爱心待人有关。第3节的自欺,是指没有用爱心待人,却自以为有爱心,而本节的意思则是:我们若不诚实爱主爱人,在奉献上忠心,就是自欺。
“神是轻慢不得的”,这句话解释了不要自欺的理由。──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7】「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神向着祂儿女们所做的实际对付,都是照着祂自己独特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真实而准确的表明祂的道路和法则。我们的罪,岂不是已在基督里得蒙赦免了吗?从今以后,我们的特权乃是在神手中接受祂各方面慈绳爱索的管理,这一切的法则,是神所规定的,好叫我们在偶尔偏离正路之际,便立刻获得回头是岸的警告。这件事的意义,常表明我们今日所遭遇的,是直接与我们的往事有关。换言之,我们是在收割我们已往所播种的。我们曾否向别人施恩惠?如果有,那么恩惠必定加添给我们。我们曾否批评别人的行动?如果有,迟早我们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正是我们所批评那类的事——我们在收取对别人批评的后果。因为我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神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如果你知道你弟兄的错误在哪里,那你也该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这是一个原则。神的道路不是严厉的,因这是爱的道路。祂测量好了才给我们,为要叫我们得着一切可能的保障。我们欢喜接受神的道路,就可以逃避许多看不见的危险。――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加六7,8种必照收「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人容易在这件事上自欺,那就是不管种的是什么,都盼望有好的收成,如果人真的看到将来的收成,正如所撒的种子一样,整个的人生就会有彻底的改变,如果人看见将来所要受的极大损失、羞耻、痛苦,就不会现在作那些不义、可耻、犯罪的事了。照样,人如果真的看到将来那极大的荣耀、赏赐、福分,现在也会竭力作那些对的、善的、义的的事了,包括在思想意念里,离恶向善。
可是将来的报应虽然看不见,却不是不知道的,自欺就在这里,神明明说,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伯34:11:耶17:10;罗2:6;启22:12)。人却欺骗自己说,「未必如此,神不一定那样认真,行为好坏差不多,没有多少关系。」甚至妄想将来比别人强,得更好的结果,这都是自欺,是轻慢神,是不信神所定的原则。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所以及早醒悟吧!种的越多,收的也越多,如果到最后一点机会行善、撒好种,但所得的很少了,而且也不能消除已经种的坏种。因为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现在本身就产生败坏,将来更有百倍的收成,顺着圣灵撒种的似乎结果慢一些,但在永世里却要结实亿万倍。──《每日天粮》
【加六8】「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败坏”代表一切属情欲而终必败亡的事物,“永生”则代表一切属于永生境界内之福分(约六68-69;十10)。──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9】「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未指出是什么时候,但最迟不会迟过主再来的时候。许多行善的果子是我们眼前所能看见的,但“到了时候”表示,行善之收成是有时候的,需要等待的,不能急求立即收成,正如撒种需要等待收成一样。──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0】「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众人指一般人,包括教外人。智人说:“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三27)。在此“有了机会”是指,当我们手中有“行善的力量”,而别人也有需要时,就应当趁机行善。神所赐给我们的财物,未必一生常常充裕。若手中有力量时不行善,在缺乏时,也必难希望别人向你行善了。
“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本句清楚地指出,信徒在主里已经是一家的人(弗二19;提前三15)。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信徒都是在这家里面的人;我们对待主内的弟兄姊妹,应当像家人一样。当我们家里的人有什么缺乏或需用时,当然应该先照顾他们的需用。
“更当这样”表示:信徒行善,对外人与对主内弟兄,是有先后轻重之分别,这分别就是:应优先和更多帮助主内弟兄的缺乏。这“更当”K.J.V.
N.A.S.B.
Williams
B.E.C.K.都译作especially,就是“主要的”或“特别的”的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0善用时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也可译作:“若有时间就当行善。”】
“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约9∶4)时间是宝贵的,但我们并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直到我们学会宝贵它时,为时已晚。朋友要求我们为他们付出时间,我们就毫不吝惜地给予,有时我们甚至觉得度日如年。但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会发现二十五分钟比世界上所有的财宝更有价值。厚赐百物给我们的那位自由而慷慨的神,要我们节约使用祂恩典的供应,我们当何等小心地使用时间:因为祂从未同时赐下两个时刻,若不收回前一个时刻,决不赐下第二个时刻,而第三个时刻仍保留在祂自己手中,所以我们完全没有把握是否将拥有第三个时刻。神给我们时间预备自己进入永恒,在永世里我们会懊悔自己没有善用时间而浪费了它。我们的一生和我们的心都归属于神,完全奉献不是太过分的事。祂给我们一切,是为了爱祂并事奉祂。所以不要抢夺神的物。我们不是凭己力每时刻尽力为祂作什么,乃是站在我们的地位上作合宜之事。要安静、受苦并祷告,这是蒙神悦纳之事,即使没什么外在的行动表现。当失望、矛盾、伤害来临时,为神而忍受一切,其价值远胜于长时间的祷告;这种操练谦卑和忍耐的时间,永还不算浪费。但必须留意的是,这种受苦非出于我们自己的过错。我们当调整我们的生活并“爱惜光阴”,这是保罗说的,并远离世俗和虚浮的宴乐,以及无益的通信与谈话,致使我们分心并落入自爱里。借此我可以有更多时间事奉神,否则我们实在是虚度光阴。-- 芬乃伦《灵思默想》
【加六11保罗为什么要亲手写很大的字?】
答:保罗在他达与几处的教会书信中,常于一封书信的结尾,要亲笔写一些字(林前十六21;西四18;帖后三17)。信中其他的话语是他自己口述,别人代笔(参罗十六22)。保罗在这里说:「请看我亲笔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加六11)。这一句话从另一方面看来,显见他是患了一种慢性的眼疾,这种眼疾在东方是一种普通的疾病,他深受眼疾的苦,几乎非常近视而到了瞎眼的程度(加四13-15,参250题)。由于他的视力不清而写成了大字,为了疼爱和关心加拉太教会信徒的灵性危机,就亲笔书写,其字体写的特别的大,是要着重语气,将本书重要信息再综合复述一遍,为要使读者清晰醒目,有更深刻的印象。——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六14已钉十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了。」】
基督徒的一切都在乎与十字架的关系,他属灵的生命和价值就在于对十字架的态度,和十字架在他身上有多少的成就,将来到天上到神那里也是要看有谁是背着十字架去的。十字架在他身上有多深的印记,那就是他的荣耀与冠冕。什么时候,我们离开十字架,厌烦十字架,属灵的根基就拆毁了。
保罗之所以成为神所重用,为人敬重的保罗。不是因为他有特殊的才能,高深的学识,非常的经历,乃是因为他和基督的深相结合,不是勉强的、被动的,乃是甘心的,以为可夸耀的,他看十字架不只是他得救的起点,也是他得胜的地方。十字架是他的生命、生活、道路和一切,他在十字架以外不盼望得着什么,成就什么,而且是根本不想再找到自己的存在。
十字架使他和世界完全分开,他看世界已经钉上了,世界看他也已经钉上了。因为世界将他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他与主在十字架上是合而为一的,他看世界不但没有什么可爱的,而是可憎的。他看世界不是朋友,乃是仇敌,因为它与神为敌(雅4:4)。他绝不想在世界再得着什么好处,因为已不属这世界,万事不过如粪土而已。同时世界看他已经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个死了许久的人,对他失去任何盼望了。──《每日天粮》
【加六14】「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这是一句用十分重的语气讲的话,表示除十架以外,并无“别的”值得他夸口。这是一切跟从主、走十架道路的人,都应当有的态度。
以为“夸口”的意思,就是口中常常讲述,引以为荣,并且喜欢向人讲论。
“世界”指世人与其中的罪恶和虚荣(约一2:15-17),以及种种属世的诱惑。这些诱惑随时跟着信徒,不断要使我们陷于罪恶之中,是信徒向神尽忠的最大阻力。但保罗对世界已经是钉死了,所以他才能成为被神大大使用的十架使者。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4我与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表示什么?】
答:作为一个基督徒的人,他的罪是因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出宝血洁净,得着恩功的赦免,心中有了基督为主,让主居首位。他对世界而言,是要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因此在灵里的敌对,乃是这「自我」与「世界」或「肉体」。所谓「自我」——如指人的今生骄傲、自夸、刚愎、以我为主的自义者。所谓「世界」——如指世界的一切物质,钱财,名利,荣华等等。所谓「肉体」——如指人的肉体放纵,一切邪情私欲,奢华放荡,贪图享受罪中之乐等等。(加五16-21,24;约壹二16,17)。这三种内在外在因素,常由魔鬼影响所致,而给予基督徒灵命长进至大的阻碍和伤害。在这里保罗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4)保罗归主以后痛改前非,否定自我,对付肉体,轻看世界,他便不再骄傲自夸,而以谦卑为怀,一心为主而活,以认识耶稣基督为至宝,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罗十四8;林后五15;加五20;腓三8,9)。所以就保罗而论,这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连着那肉体一切的放纵活动,都同钉在十字架上,对于时间给他的一切的引诱,他是死了。这些方面都已表示没有作用,显见在他里面只有基督为主,作王掌权,支配一切,使他有了一种真实的改变(加五24),完全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了(林后五17;加六15)。——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六14;五24基督徒灵里的三个仇敌是什么?】
一、基督徒灵里的三个仇敌乃是:
①世界
②自我
③肉体(五章24节),不是身体(见哥林多后書十二章难题解答)
但有些传道人说,基督徒的仇敌是“世界、肉体和魔鬼”,这是不正确的,亦不合神学研究的原则。因为“世界、自我和肉休”这三个仇敌都由魔鬼所影响甚至控制。魔鬼乃是最大的仇敌,这三个乃是大仇敌手下的小仇敌,可是对基督徒的灵性伤害至大。
所谓“世界”是指世界的物质,“万国和万国的荣华”(太四章8节),使基督徒忘记自己是“天上的国民”,是世上寄居的,这个地球是“借给”我们暂住的。其实这个地球是魔鬼已经霸占的领土,基督徒好像住在“敌人的领土”中,应该何等警惕、谨慎。所以如果一个基督徒贪爱世界与世界的一切,无异与虎谋皮,非葬身虎腹不可。
所谓“自我”是指每一个人的“骄傲”而言。凡是喜欢用不同方式夸耀自己的,都算是骄傲。表现自我是人们的通病,可是骄傲往往是失败的前奏,主那稣为我们立了一个温柔谦卑的模范。所以在灵里长进的基督徒,喜欢在主里隐藏自己,尊主为大,以彰显主荣为目的。
所谓“肉体”是指“个人喜欢或倾向享受、放纵自己、倾向犯罪”的欲念而言。达到这种欲念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基督徒是有圣灵在心中作生活导师的,应该克制肉体,战胜欲念,过圣洁生活。肉体是包括身体的享受在内,但肉体并不单指身体而言。
保罗说他已经把这三个仇敌都“钉在十字架上”,表示他已战胜这三个仇敌。每一个基督徒也应如此。
二、亚当受魔鬼试探时是在这三方面失败了。
①那禁果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世界。
②吃了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自我。
③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就摘下来吃了,满足了自己的欲念——肉体(创三章1一6节)。
三、主那稣受试探时在这三方面却得胜了,成为每一基督徒得胜的根源。
①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战胜肉体的欲念。
②不肯听魔鬼的话从殿顶上跳下来——战胜自我。
③不肯俯伏拜魔鬼,不要万国与万国的荣华,因为有一个“神国”为他预备——战胜世界。
四、使徒约翰在年老时写信给信徒们,劝勉他们不要爱世界,要遵行神旨意,他也提到这三个仇敌:
①肉体的情欲——肉体
②眼目的情欲——世界
③今生的骄傲——自我
但遵行神旨意的,将要永远常存(约壹二章16一17节)。
五、保罗说把这三个仇敌都钉在十字架上,“字架”一词,本书中出现多次,似乎是本书的“冠冕之钻”。
①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二章20节)。
②基督钉十字架活画在加拉太人面前(三章1节)。
③十字架使不信者讨厌(五章11节)。
④把肉体钉在十字架上(五章24节)。
⑤把世界钉在十字架上(六章14节)。
⑥把自我钉在十字架上(六章14节)。――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加六16】「凡照此理而行的,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和神的以色列民。」
“此理”就是因信称义的“理”,是凭十字架的救恩而成为新造的真理,是以基督的十字架为夸口、向世界死的真理。凡照这样的真理行的,“愿平安怜悯加给他们”。
“理”,原文kanoni,其字根kanon,意即范围、界限或准则。在林后十13
15译作“界限”,按Dr. W. E. Vine新约字解之解释,认为此字之原意是指工匠用的尺度或准绳。──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6~18】耶稣的印记是为我们的身体;平安是为我们的魂;恩典是为我们的灵。
【加六17】「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印记”stigmata却是古时用火烧红的一种烙印,用以印在奴仆身上,作为他属于某人的记号,使他永不能逃脱。此外,古时也有些人自愿受某种烙印,以表示他们向某一种假神之尽忠。保罗在此借用此字,以表示他向主之忠心不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7「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保罗带着耶稣的印记,好似奴仆身上烙上主人的姓氏。保罗以主耶稣的奴仆为荣,认为那些为主受苦的伤痕,是主的印记,有谁可以阻挠他?因为他完全为事奉主基督的缘故。
耶稣的事工——祂的血为买赎我们归属于祂,我们要乐意接受祂的旨意。每早晨我们醒来,就记得我们是属祂的,要听取祂的命令。每晚我们躺下,要想听见主说:做得好!心中就能满足。我们没有个人的旨趣,不为自己保罗什么。
耶稣的印记——我们信仰使我们有喜好的,有些一定任其损失,有些我们不可再在意。我们生活在这世上必没有什么似乎我们满足的。我们是带着主的印记,是十字架的印记。保罗的肉身上带着最近的鞭伤。
耶稣的平安——「人都不要搅扰我。」我的心抛下锚,有了根基,确定了目标。祂若满足,我也没有遗憾了,别人纵然离弃我,主却与我同在,主说「不要搅扰他!」
── 迈尔《珍贵的片刻》
【加六17】「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
「印记」(stigmata)在希腊文中是指牲畜或奴仆的记号(marks),以示属于某个主人。保罗所遭受的鞭打、迫害、疾病,都是他身为基督仆人的记号。─ 沈保罗《真知灼见》
【加六17耶稣的印记和神的印记】问:加拉太书6:17说:基督徒带着耶稣的印记,而启示录9:4和20:4,又说:神的印记,叫人何从呢?——菲岛林
答:加拉太书6:17说:“耶稣的印记”,特别是指着“十字架”所说的,读上文6:11~16,就可以明白。启示录9:4,可能回头指着7:1~8的人所说的,就是在大灾难中的犹太遗民。启示录20:4,乃是指着一切蒙恩得救人的所说的,这里是在永世里的光景。“印记”表明所有权,有了谁的印记,就是属于谁。── 江守道《问题解答》
【加六17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是什么?】
答:保罗在给加拉太教会中书信的结尾语这样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意思是指那些守割礼的犹太律法主义者(加六12,13,参二六八题),都不要来搅扰我,他已经表明了他是基督的使徒,因在他身上是带着耶稣的印记。这里印记一词,希腊原文是(),意思是指主人在其奴仆身上所标明的烙印(注)。一个奉献自己为主服事的人,也是这样如同受了烙印,因之,保罗引用此字为喻,表示他是属于主的奴仆(罗一1;腓一1),并且他是为主牺牲受了献身之苦。就事实而论,他曾被石击棍打,频临死境,经历各样患难与危险(徒十四19;林后十二24-28)。他所受的击打伤痕,为他作基督之奴仆的明证。今日我们信主作了基督徒以后,我们身上同样是受了耶稣隐形的印记(参二三三题),表示我们也是属主的。
注:印记的原文()()——含有以针刺之印,烙印,印烙a biand等意思。按古之兵与奴,多有标印于其面部,手上,以表明兵属于何长官,奴仆属于何主人;当时亦有罪犯用此印记,表明其所犯何罪;又有愿意烙印,表明对于神而牺牲己身,并因此而得神之护佑者。至于保罗引用此字究系何意,有谓系基督之奴仆与罪犯,但从加拉太书六章上下问看来,意全不合,祂受苦之证据,意即为基督护卫之印记,故他人毋相扰害,不然,则该节所用之()(因为,所以),其文意便不达也。——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加六18】「弟兄们,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阿们。」
本节是全书的结语,也是使徒为加拉太人祝福的话。这祝福的内容,特别强调“主耶稣基督的恩”。我们看见这位灵命丰富,对十字架的恩典有很深切经历的保罗,常常成为别人的“祝福”。他所说的话、所作的事、甚至责备的话,都是要使人得益的。虽然在本书的开端,使徒曾用严厉的话责备我们,但他一切的责备都无非指一个目标,就是要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加拉太人心中。──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加六18人的灵乃是通主的开关】加拉太六章十八节:「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与你们的灵同在。」撒但真狡猾,牠叫我们读到这一节时,看不见这最后的几个字:『与你们的灵』。撒但的手把这几个字盖起来。然而整卷的加拉太书都包括在这几个字里面。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电线装到屋子里,但若没有一个开关,我们使用不到电。这就是撒但的诡计。这几个字乃是开关,若没有它们,我们如何并从何与基督接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