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腓立比書第四章例證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腓四16喜樂的命令】

上帝希望我們快樂;但「歡喜」、「快樂」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多麼稀罕的事啊!生活的緊張和競爭,往往使人有窒息的感覺。很顯然的,即使是最快樂的基督徒,在他們內心裡也難免有失望和憂慮;不過,藉著聖靈的幫助和安慰,在最困苦之中,他們也能超越了世上的困境而進到平安寧靜之中。他們的心中何以會有屬靈的快樂而不受屬世的纏擾呢?原因即在他們與主有一個正常的關係。上帝的帶領和眼光是遠高過我們的,祂既然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預定的計畫,那麼,我們的未來豈不也在上帝帶領之中嗎?我們如果能有這種信心的眼睛,也肯伸出信心的手來接受神的帶領,那我們還能不快樂嗎?因為神是無所不能的。保羅遇到種種苦難時,你記得他怎麼說嗎?他說,「這些事沒有一件能影響我!」

據說知更鳥有一個十分可愛的特點:它在大雨滂沱之中所唱的歌,和在豔陽下所唱的完全一樣。在陰霾的日子裡,其他的鳥都寂然無聲時,你更能聽到知更鳥快樂的頌歌。因為我們是屬主的,主也是我們的,照聖經所說的「現在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愛他。我們有言語所不能表達的那無限的喜樂」(彼前一8)——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腓四4這是命令。喜樂怎可命令呢?喜樂是感覺,但喜樂也是態度。喜樂的態度比喜樂的感覺更重要。這態度可以用意志來決定。在任何環境中,我們可以決定有喜樂的態度。這喜樂不一定是笑,乃是我們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以後,就慢慢生出喜樂的感覺來。比方說,媽媽愛孩子彈琴,但孩子不喜歡;可是媽媽一定要他彈琴,為了討好媽媽,他決定去學彈琴。慢慢地他也歡喜彈琴了,覺得彈琴很有味道。他何來這種感覺?是從意志來的。我們的喜樂也是這樣。所以保羅命令式地說:「你們要喜樂。」── 滕近輝《愛徒的叮嚀》

 

【腓四41113滿足的喜樂】經文:“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 4:4)
  有一天兩個小孩跟母親到公園去玩。過了一會大的孩子很生氣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個鬼地方一點也不好玩,連花上都長著刺。”
  小的孩子卻蹦蹦跳跳地來到母親的跟前:“媽媽,這個地方真有意思,連刺上也都有美麗的花。”說著,便把一朵玫瑰指給母親看。
  母親說:是啊!你們長大後對待生活,要把刺藏在花的下面,這樣你們才能感到快樂,若是天天只注目在刺上面,那麼,愁苦就會和你日夜相隨。你仔細想過沒有?我們在天上的主耶穌,甘心降生人間,但世上倒佈滿了刺,迎接祂的是一頂荊棘編成的冠冕。可是我主耶穌絕不計較,他每天都在刺上採花,所以祂是這樣快樂,勇敢,不怕艱難險阻。甚至反倒安慰我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 14:1)。“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 15:11)
  我們再看看當日的保羅也是一個善於處世的人。讓他自己說話:“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時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41113)
  保羅所信靠的主,也是我們今日所事奉的主,為何他能隨事隨在都得了秘訣,為何我們就辦不到?問題是在於保羅無論在任何景況,都能靠著主的力量,學會了“知足”這門功課。
  求主加倍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在這門功課能多加運用。則我們的人生定必有一番徹底的改觀。──《為甚麼要用比喻》

【腓四6「應當一無掛慮。」】

憂慮是灰色的,它常在人群中間,今日比以往更多。當生命壓力越重,環境的牽制更加危險的時候,在神的方舟上無時沒有烏雲密佈,心中總在驚懼。信徒們請看:那種貧寒的家庭,小孩子還在甜睡著,他們醒來時必十分饑餓,但完全沒有食物,卻無一絲憂慮。

這樣的情形之下,使徒囑咐我們禱告。將一切所要的告訴神。我們不必在他面前哀痛,好似巴力的祭司,又號叫,又割痛自己的身體,好似因痛苦引發神明的憐憫,你只要安靜的單純的將祈求放在祂面前。將這些交給祂,祂是你的父神,祂造你的身體,也必供給你一切的需要。你的健康,你的兒女,你教會的情況,都是祂所關心的。祂注意掉下的麻雀,祂數你頭上的發。

我們不逃避生命的操練。我們有時豐富,有時缺乏。但在這一切,和平好似神的使者,會來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所有的憂慮必須煩惱都會出去消散,好似厚玻璃的雙重窗戶,將街上的噪音全部隔絕。神的兒女就要謙卑忍耐地學習父愛的教訓,毫無掛慮,凡事感恩。

── 邁爾《珍貴的片刻》

 

【腓四6~7意外平安】應當一無懮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入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
  一只大船自利物浦開往紐約﹐在半途遭遇風浪﹐船在危險中掙扎﹐好象沒有希望了。全船的人有叫的﹑有哭的﹑也有禱告的﹐但有一位老婦人顯得十分鎮定。有人跑過去問她﹕婦人﹐你知道這是十分危險的風浪嗎﹖我們也許在天亮之前就葬身魚腹了你為什麼但然無懼地坐在這裡呢﹖老婦人回答說﹕我正在想著﹕大女兒馬利在紐約﹐小女兒馬大在幾年前已蒙神接回天家﹐如果船能安抵紐約﹐我就可以見到馬利﹔如果船沉了﹐我到天家﹐則可以見到馬大﹐所以不論將要看到那一個女兒﹐神總有她的美意﹐我盡可以放心。
  神已經為屬痘的人豫備了天上更美的家鄉﹐所以這老婦人對地上的風浪毫不懮慮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腓四7「神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直譯)

   海洋深處有一個最鎮定的中心,人們稱它為「海墊褥」。無論海面波浪多大,狂風多猛,「海墊褥」絕不會受到絲毫擾動。從海底裏撈起來的動植物的遺蹟,能對我們證明,它們在海底裏數百年、數千年之久,從來沒有受到絲毫擾動過。神的平安是永久的平安,像「海墊褥」一樣,是在人的最深處,是外面的困難和騷動所不能摸到的。凡進到神面前的人,都能享受這樣的平安。── 裴爾遜

 

【腓四8好詩好報】英國詩人司品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寫成他傑作《仙后》Faerie Queene) 的一部分,先親自送去給南漢浦屯伯爵(Earl of Southhampton)過閱。
   那位有名的文學鑒賞家讀了極為傾往,告訴身邊的侍從,“快送給大詩人司品塞二十英鎊!”他繼續讀下去,愈覺得佳美,吩咐說:“再加送給大詩人司品塞二十英鎊!”他不能夠放下去,仍然繼續讀。他告訴侍從:“趕那傢伙走吧!否則我得破產了。”
   仙后比喻女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1533-18603),仿史詩結構,敘述各樣品德。獻給當時的英國女王,很得欣賞,命財政大臣薄弗理(Lord Burghley),予酬一百英鎊。薄弗理認為太多;女王叫他給予合理的賞賜。但許久之後,仍沒有消息。司品塞寫了一首短詩給女王諷示。女王責備她的大臣,諭令立即撥給;後來並賜予詩人年俸。

  聖經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四:8)欣賞別人的成就,稱揚別人的成功,是最基本的品德;不僅對人有益,也可以滌除心中嫉妒的污穢。如果沒有得到人的欣賞,也不必灰心。── 于中旻《喻道集錦》


8值得深思的事凡是真實有、可敬的……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對人生持正面看法的人通常會比愛看黑暗面的人,能完成更多的事。其實,負面的人生態度是自我防禦的一種反應。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無法在一項預測中表現良好或無法戒掉某一種壞習慣,那麼他就可能真的無法做到了。
同樣的,我們基督徒如果一直質疑神的完美或不斷懷疑他賜予我們達成美好目標的能力,那麼無形中我們已在阻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了。神希望我們擁有一種健康的心態,因為那會給我們帶來正確的人生觀,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然而,這其中有一種潛在的危險,就是誤以為正面的想法就等於心靈的健康或是天性的樂觀。只有我們確信我們的想法是一直與神的心意吻合的,唯有當我們的心思意念專注在神和他的話語時,聖靈的能力才能在我們中間暢通無阻,因為神才是所有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美名的源頭(腓48)。
是的,我們有一位救世主,他已為我們獻上永遠的贖罪祭。他愛我們,並賜給我們能力去完成他要我們去做的,而這才是我們值得去深思的正面事物!
主啊!求你用真實澆灌我們的心,
使你的話語長駐我們心中;
當我們思想純美之事時,
盼望你不斷指教我們的人生!
正確的想法才會帶出正確的人生!
──《生命語》


11自由選擇我無論在什么景況都可以知足。
1997年,當全球都把注目的焦點放在戴安娜王妃和德蘭修女逝世的消息時,人們幾乎沒有注意到另一個重要人物的去世。他就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他於九月二日逝世,享年九十二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克醫師被關進在德國的奧斯維滋集中營。他被剝奪了醫生的身份,並被迫去做苦役。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都死在集中營。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工作筆記也被毀之一旦。但法蘭克從奧斯維滋發現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身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奪走,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剝奪他對他自己所處的環境的態度。
我們可能無法選擇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我們卻能夠選擇面對事情的態度。使徒保羅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他這樣寫:我無論在什么景況下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借助基督的大能,來面對一切。
我們總有選擇的機會,不同的選擇將帶來不同的結果。
主啊!給我恩典,
滿足於你給我的一切!
啊!不只如此,
讓我為你所給我的感到欣喜
那是我的選擇!
持好的態度,那是你的選擇。
──《生命雋語》

 

【腓四18「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

   在我一本園藝書籍裏面,有一篇叫作「生在黑暗裏的花」,內中講到有一種小花,是從來不需要日光的。我的老師告訴我說,這種小花不但不怕黑暗,並且在黑暗裏倒反生長得快。

   靈界裏也有同樣的小花,是生長在黑暗裏的。

   使徒保羅寫腓立比書信的時候,正在羅馬作囚犯。那時候,他一生的事業似乎將要結束了。正是在這樣受圍困的黑暗裏,花兒開得特別可愛。也許保羅以前已經看見過這些花兒,但是它們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濃郁美麗的。神的話替他揭開了一個他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藏。

   在這個寶藏裏面,有幾樣奇異的東西:基督的恩典,基督的愛,基督的喜樂和平安;這些東西似乎需要黑暗去開發它們的神秘和榮耀。經歷了黑暗以後,保羅開始發現他以前所沒有發現的屬靈產業的廣大和豐富了。── 喬懷德

   每一朵花,即使最美麗的花,在日光下也都有它的黑影的。光越大,影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