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第三章例證
【提前三1~7慕迪對傳道人的忠告】
牧師若想把工作做好,「他必須善於教導」(提前三2),把深邃的聖經真理教導眾人。慕廸有一次說,「我認識一位元律師,他總是從陪審團中挑出相貌最遲鈍的一位來對他說話,他相信如果這個人懂了,其他的人自然也會懂得。這位律師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我講道時也從會眾中挑出一位,不論是青年男子或女子,我講道就像對他一個人講似的,當然我不會老是注意著他,免得使他難堪。傳道人講道時若像是只對一個人講的,可以使他所講的更為生動、有效。」
芝加哥有一個人對慕迪說,「慕迪先生,我很喜歡你上逐日的講道。」「是嗎?我講什麼題目呢?」「內容我倒是不記得了。」「那麼你還記得些什麼呢?」「我喜歡你講道的方式。」那個人的談話使慕迪得到一個教訓。於是他對傳道人說,「不要怕得罪教友,那麼可以使題目對罪提高警覺。如果題目的罪還沒有得到赦免,你應當激怒題目使他們蘇醒,這比題目執迷不悟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沒有什麼可說,就乾脆不說。一個人若只為了說話而說話,教會不需要他,主日學也不需要他,祈禱會更不需要他。我們必須學習在什麼時候說話和怎樣說,並祈求聖靈的帶領。」不錯,學習說有意義的話,對單獨的個人說話,為使人悔改而說話,這是傳道人成功的秘訣。我們必須研讀聖經和熟悉人性,始能善於教導。—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提前三1~13明智的執事】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講過一句名言:「教會真是一個上帝所設立的機構;因為,任何機構若照經營教會的原則來管理,它必然早就倒閉了。」他所說的,對某些個案而言,可能是對的;但根據最近的統計顯示,每一個被迫關閉的教會,在財務運用上至少有二千六百個失誤!顯然地,我們仍有許多忠心的執事在管理上帝在地上的財物!但如果只在財務方面有好的經營,仍不能算是好的管家。當然,教會現有的設施和財物必須善加運用。此外,困貧者必須給予濟助、寡婦要時常訪問,上帝的話必須妥切地用來安慰眾人,鼓勵沮喪者,並幫助生活上欠缺的人。這些執事是否很清楚地表現出他們的信仰呢?教會在選舉執事的時候,必須很小心,很慎重,因為執事的責任十分重大。那些忠誠服事的執事,不但會贏得眾人的敬重,將來也會受到天父的報償。
凡事不要像是為人做的,乃是為主做的。聖經的這個教訓,實在是教導我們在服務的事上繁忙勞累,也不至於抱怨的秘訣。——H.G.B. ——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提前三2】『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從多方面來看,古代世界的道德生活是黑暗混亂的,甚至猶太人的社會也是如此。我們雖然會覺得希奇,但事實上,有些猶太人也有多妻的。在猶斯丁(Justin Martyr)的一本著作與特福對話(Dialogue with Trypho)中,作者與一位猶太人談論基督教的信仰,裏面寫了一句話:『甚至現在,猶太人仍然可以擁有四個至五個妻子。』(與特福對話134)約瑟夫(Josephus)也曾寫過:『一個人若依照古代傳統的習俗,他可以娶多個妻子。』(猶太古事記一七1,2)――《每日研經叢書》
【提前三2】『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一年前,我在達拉斯碰到一個神學院的老師,他寫了一本相當好的啟導本聖經,他也是弟兄會裏的一位長老,這弟兄會是公開的弟兄,所以他不是暗長老,是明長老。他的姐妹比他年紀大些,我認識他以後不久,他姐妹去世。那時候他大概五十還不到,只是四十幾歲。為凓生活的需要,他再娶了一個姐妹,他娶那個姐妹的時候,他就辭掉了在教會裏作長老的職份。他為什麼辭掉呢?就是因為這句話,他認為在一生當中,他只能結一次婚。他現在有第二次的結婚,他就失去了作長老的資格。當然,我們的弟兄向凓神有這樣的心思,這是非常可佩服的。但是這裏的意思究竟是怎樣呢?「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是指凓什麼來說的呢?我個人是傾向,不是一生裏只能結婚一次,他可以再次結婚,但是必須是在頭一個婚姻的約已經失效了以後。一個正常的婚姻失效,只能是死亡所造成的,這也是羅馬書七章上面所提到的例子。所以一個作長老,他妻子如果死了,他續討一個太太,這是允許的。── 王國顯《提摩太前書讀經劄記》
【提前三2】『有節制、自守』在基督徒的交通裡,領會別人是非常重要的。若有人到你這裡來交通,你不該說很多。反之,對方說話的時候,要聽。然而,許多人有打斷對方,說話太快的習慣。我們若要與別人有正確的交通,裡面就需要像平靜的湖水一樣。然而,多言多語攪動湖水,並使湖水渾濁。──《生命讀經》
【提前三2】『樂意接待遠人』。在古時客店很差,是眾人皆知的事。在阿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所寫的一齣短劇中,主角克拉高對他的同伴說:『我們今晚在甚麼地方下榻呢?』那人回答說:『在跳蚤最少的一間客店!』柏拉圖也曾談到一個像海盜般的客店主人,他捉拿了客人,而要求贖金。客店的一般情況都是非常骯髒,租金昂貴,並且最壞的一點,就是常用作不道德的場所。所以古代人制定了一種客旅友誼的制度。歷代以來,許多家庭安排彼此接徒作留宿和款待的地方。許多時候前來投宿的親友是素未謀面的,他們利用一種辨認標籤的方法(Tallies)介紹自己。只要主人和客人所執的一半符木互相配合,主人便安心款待這個陌生的親友;而這個客人亦知道這位主人的確是宗親的老朋友了。――《每日研經叢書》
【提前三8】『不一口兩舌』。約翰本仁(John Bunyan)在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一書中,描寫住在『巧言鄉』的人。這是透過『利徒』(By-ends)的口說出來,有我的主『機變』;我的主『趨時』;我的主『巧言』,這城就是以他們祖先的名字而命名的,還有『令色』先;『隨和』先生;『俱可』先生;那個教區牧師就是『百舌』先生。一個執事到各戶人家收集慈善金和救濟品,又要應付生活上有需要的人,故此他們必須是正直的人。――《每日研經叢書》
【提前三8】『一口兩舌』。所謂一口兩舌就是兩面討好,搬弄是非,不按誠實說話,只迎合人喜好的意思。對於同一事實,對不同的人便說不同的話。例如:教會舉辦一次郊外退修會,有張某弟兄批評這次退修會辦理不當,但李某姊妹卻認為十分成功,如你在張弟兄跟前表示你也認為辦理不當,但同時在李姊妹面前卻又認為成功,這就是一口兩舌;或是當兩人發生意見時,你卻個別地向兩個人都說對方不好,這也就是一口兩舌,因為在你的一個口中,說出兩樣的話,顯明是沒有按自己所看為對的說話,不是站在真理一邊,而是只求人的喜悅。――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提前三11】『不說讒言』。當一個年青醫生畢業,在正式執業之前,必須起希波克拉底的誓言(Hippocratic oath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名醫);其中一部分是他保證絕不複述在病人家中聽聞的話;或者有關病人的任何事,甚至從外界聽的,也不向別人複述。在賑濟的工作中,很容易聽聞許多關於他們的實情;倘若把它傳開,便會做成嚴重的損害。――《每日研經叢書》
【提前三15】『教會是真理的柱石』。以弗所以有亞底米神廟(Temple of Diana or Artemis)為極大的光榮;而使徒行傳十九章廿八節記述一句話:『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阿!』是當時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廟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柱子,總共有一百廿七條柱石;而每條柱石都是由一位皇帝捐贈出來的。它們全部是用大理石建築,有些還鑲了一些珠寶並包上金片。以弗所人很知道,柱石是多麼華美,在他們心中早已存凓一個先入為主的念頭。柱石在這裏的意義可能指陳設的美麗,多過解作支持之用──因為柱石必須倚靠一個根基作支持。在一條柱石的頂上常安放一個著名人物的塑像──這個人像高高在上而且蓋過一切平凡的事物,使人從遠處可以清楚看見。柱石這個字指出教會的職責必須高舉真理,好叫四周的人都可以清楚看見。――《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