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經資料大全

 

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彼得後書導論拾穗

 

註解】【拾穗】【例證】【綱目

 

【何謂彼得後書?作者是誰?(彼後一1)】

答:①彼得後書,乃彼得達與前書所致教會信徒的第二封書信(彼後一1,三1;彼前一1),被稱為普通書信之第三卷(雅,彼前,彼後—猶),其內容要義,系論到信徒各等德行的進步,見證基督降臨的真確,預言假師傅的出現,背道者的殷鑒,不義之人敗壞的景況,主來日子的預備,世界末日的結局,應許的盼望,以及對於信徒追求聖潔,長久忍耐,防備惡人謬解聖經,要字啊恩典和知識上的長進等,作最後的勸勉,榮耀主名。本事主要信息,是在注重信徒屬靈的生活,防備異端,堅守真道信仰,殷勤忍耐,盼望主的再來。書中文句華麗堅實,訓勉忠誠懇切,為信徒之靈命進深,靈德培養必讀之書。

②本書為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得于羅馬所寫,約在主後六七年,即為他在殉道前不久的著作,其物件為小亞西亞的眾教會(彼後一1,三1,一1415;彼前一1;參四二四題),保羅亦曾對這些教會寫了信。(彼後三1516),按聖經學者的見解,本書信被列入新約經典中的時間較遲,約在主後三九七年的加太基大公會議後Council of Carthage,因此認為是第二世紀末棄的一種冒名著作,並且本書之措辭筆法,與前書頗不相同,而本書二章與猶大書又有許多相同之處,這可能是出於另一作者的手筆,分別假借彼得與猶大之名寫的,或是直接抄襲猶大書的,等等一件分歧,不一而足。但從本書內在的證據而論,著作開始就直接承認自稱為彼得,為耶穌基督的使徒(彼後一1),且說明這是現在他寫的第二封信(彼後三1),是他接近老邁之年快要離開世界的時候(彼後一1314),同時表示他曾在聖山上,親眼見過主的榮耀變形(彼後一16-18;太十七1-5),又與保羅非常熟識,系為同輩的同工(彼後三1516),並對於讀書者的靈性程度,非常明瞭,關係印象頗為深刻(彼後一41213,三1417)。由於這些關係證明,本書實為彼得手筆,列入聖經直到今日,再無疑義。

③本書著作的原因,使徒彼得在靈感中,預知自己行將為主殉道(彼後一14,參15;提後四6;約廿一1819),且知道教會將來必有假師傅的出現,引誘信徒離棄真道,敗壞他們的信心(彼後二1-3;參提前四1;提後三1-9),尤其是關於基督再來的應許,以及將來的審判道理,將會受到異端的譏誚和擾亂(彼後三3-7),故此彼得寫信警告信徒,堅守真理,謹防異端的危害,因而極為苦勸他們,在靈性德行上追求長進,好在自己離世以後,信徒對於這些教訓,可以時常紀念(彼後一5-815)。

④本書論題和常用字,與前書有不少相同之處,如寶貴的(彼後一14;前書一7,三4),美德(彼後一3;前書一12),私欲(彼後三3;前書一15,二11),末世(彼後三310;前書一520),先知的預言(彼後一19,三2;前書一10-12),自由(二19;前書二16),沒有玷污(彼後三14;前書一19)等等,但作前後書的目的截然不同,前書是為鼓勵和支持在試煉和逼迫中的信徒,後書為警告信徒排斥假師傅的秘訣,及其敗壞人的道理。因此之故,前書提到為主受苦,後書則未嘗提到一次;前書提到仇敵的危害,後書卻提到黑暗及需要真理的光照(彼後一19);前書多論受苦,偏重安慰之言,後書則多論錯誤,激勵靈性成長的重要。兩書教訓雖然目的各有不同,安其前後互為補益,十分完美。

⑤本書與猶大書,有許多經文字句意思相似,尤以二章為然。例如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彼後二1;猶4),連買他們的主也不承認(彼後二1;猶4),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彼後二3;猶47),天使犯了罪(彼後二4;猶6),又判定所多瑪,峨摩拉,將二城傾覆(彼後二6;猶7),放縱污穢的情欲,輕慢主治之人的(彼後二10;猶4816),就是天使……還不用譭謗的話(彼後二11;猶9),沒有靈性的畜類(彼後二12;猶10),一同坐席(彼後二17;猶12),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存留(彼後二17;猶13),他們說虛妄矜誇的大話(彼後二18;猶16),永不失腳(彼後一10;猶24),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彼後一12;猶5),叫你們紀念……使徒所傳給你們的(彼後三2;猶17),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彼後三3;猶18),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彼後三12;猶21),願榮耀歸給祂,從今直到永遠(彼後三18;猶25)。由於兩書以上不少語意相同的原因,所以有人懷疑本事是抄襲引用猶大書而來,但我們知道本書所說的是預言,其所論的道理時間是用將來式(彼後二11314)。而猶大書所講的,所表明彼得的預言,今已出現,其語氣是為現在式(猶4121617),顯見本書是在猶大書之前寫的。彼得是一位老使徒,斷不會抄襲他人的作品,且證明猶大是引用了本書的內容(猶1718;彼後三3),足以承認本書確為彼得的著作。同時我們曉得使徒們,常是一同行路傳道的,無論自己或別的聖徒,向教會傳同樣的道理和教訓時,他們使用聖經比喻、詞句、慣用語及字彙等,常會彼此溝通,故對兩書相同之處,並不足為奇。認為究竟誰抄襲誰的問題,則更可不必再加懷疑和猜測了。——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主題特色】本書的一個目的是要激發信徒 (1:13; 3:1), 使他們在真道上堅定不移(1:10 12; 3:14-15 17),並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1:8; 3:18)。與此同時,使徒警告信徒提防有人強解聖經 、 混淆真理(1:20; 3:16-17),並預告假師傅會引進異端,說「捏造的言語」、「虛妄矜誇的大話」,胡亂「應許人得以自由」 (2:1 3 18-19) , 甚至不承認主,否認耶穌的再來(2:1; 3:3-4)。除了言語方面的謬誤外,這些假師傅更行為惡劣,充滿邪淫、貪心,並妄自毀謗居尊位者(2:2-20)。 全書強調真知識的重要性,論到「知道」、「知識」共十六次之多。由這些跡象看來,書中所筆伐的異端很可能是雛型諾斯底主義(見歌羅西書簡介「主題特色」及「教牧書信總論」當中帶縱慾傾向的類型。──《串珠聖經註釋》

 

【彼得後書獨特的啟示】幾處重要而獨特的經文在彼得後書出現。首處重要的經文說出,聖經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20~21)。第三章提到在主的日子,天地都要廢去的情景(10~13)。同一章經文也提到保羅所寫的,當中有些已經被傳閱,也得到認同為聖經(15~16)── 弗萊明《彼得後書及猶大書》

 

【彼得後書是否出於彼得手筆?】

    非保守派的新約批評家通常視彼得後書為虛構之作,是後人本著虔誠好意而杜撰的作品。然而,環觀新約各卷,再沒有其他書卷有更多內證,證明彼得後書作者的身份並他個人的經歷了。請留意彼得後書以下記載:(1)作者記述其名字為西門(svmeon)與雅各於耶路撒冷會議所指的西門名字相同(徒十五14)(2)作者指自己是「作耶穌基督……使徒」(一1),使徒此稱謂通常用以指耶穌的十二個門徒。(3)作者追述耶穌于山上變像的情景(一16-18),指出自己是目擊者(epoptai),在聖山上聽聞那威嚴的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4)作者坦然引述耶穌在約翰福音二十一18向他說:「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一14

    指明彼得乃彼得後書作者的內證尚有:(1)指這封信已是寫給弟兄們的「第二封信」(三1):可見他曾發過第一封信,即彼得前書。(2)作者與保羅相熟,喜悅地指保羅得聖靈默示,寫成新約聖經多卷(三15-16,「我們所親愛的弟兄保羅。也曾寫信提及「主長久忍耐」,使更多人能「得救」;若主很快便再來,得救的人便沒有那麼多了。[參被後三 15;比較羅二4,九22]),彼得視保羅的作品為有神權柄的話語的其中一部分,縱使保羅的信有些是「難明白的」(dysnoeta)。(16節)這樣看來,彼得後書的寫成絕不晚於保羅作品被大部份教會接納為正典之後。事實剛剛相反,彼得後書誠懇地推薦保羅的著作 似乎是在保羅往羅馬後多年,彼得亦往羅馬,羅馬信徒希望彼得評價保羅的作品,彼得於是極力推薦。

    上述各項內證清楚指出彼得就是作者。寫彼得後書的人若非彼得自己,卻作出如此清楚的指認,斷言作者乃彼得,可算是膽大妄為,存心哄騙。彼得後書的作者若非彼得,教會應該拒絕接受這卷書,將它從新約聖經中除掉,更不可引彼得後書以傳道。作者既然是這樣不誠實,他寫出來的東西也就絕非神聖真理,並非出於神的啟示。

至於彼得後書第二章與猶大書相似,很多學者已作出評論。猶大書6節與彼後二4同提及墮落的天使;猶大書9節與被後二1同指天使不願責備撒但。猶大書17-18提及在末世有好譏誚的人,不敬神,及隨從自己的私欲;彼後三3-4也提及在末世好譏誚的人詆毀主的再來,騙人說,主不再來了。(關於此事件,猶大書與彼得後書的用語不同。)兩段經文講及的事件相同,但詳加研究後,當發覺兩者之中,並不是其中一卷抄襲另一卷,亦非一卷影響了另一卷。事實上,猶大書和彼得後書都是公元六十五至六十七年左右寫成,當時教會面臨假教師的滲透破壞,令信徒軟弱跌倒。

很多聖經批評家比較彼前與彼後的差異,指出兩者的語氣及時態不同,似乎上述歧異足證出自不同手筆。但這種論據基礎非常薄弱,因為同一作者若探討不同問題,就極可能使用迥異的字句,語氣也大有不同。寫成世界名著的偉大作者,他們環繞不同主題而寫作時,也會表現出迥異的文章風格。譬如說,彌爾頓(Miltion)的散文風格與詩風迥異(LAllegroI1 Penseroso),而彌爾頓的散文及詩又與他的史詩風格(如「失樂園」)大有分別。因此,風格迥異,用字不同,也不足以證明作者互異。任何人都知道彌爾頓既寫散文,又寫詩及史詩,但用新約批評家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彌爾頓的作品,豈非得出錯誤結果!

    至於彼得前書與後書,主題各有不同。前書安慰並鼓勵信徒長久忍耐迫害,後書嚴嚴警告信徒提防假教師欺哄。考慮前書與後書主題互異,用字及語氣不同,當然不足為怪了。事實上,只有存心欺騙,託名杜撰之作才會強求使用相同字句,以求瞞過受信人。

    至於慣用語文章風格方面,前書流暢自然,但後書則生硬難讀。批評家梅亞(JBMayor),認為前、後書作者不同,但讓我們看看他有何評論:「很多人努力嘗試指出彼前與枝後的分歧,但他們的分歧不大……風格相異少於用字的相異,用字的相異又少於所討論事件的相異。」(The Epistle of StJude and the Second Epistle of St.Peter 1907重印,「Grand RapodsBaker1965」,Pciv)

彼前與彼後文風相異,原因可能在於西拉;彼前五12提及西拉是彼得寫前書時的文書;「我略略的寫了這信,托我看為忠心的弟兄西拉轉交你們,勸勉你們,又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思。」這個西拉極可能是在腓立比為保羅工作的西拉,他協助彼得寫前書,所以前書流暢易讀。但彼得後書可能是彼得於羅馬獄中寫成;彼得鑒於信徒受假教師蒙蔽,急忙寫信警告信徒,因此彼得後書較生硬難讀。

雖然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彼得前書與後書有顯著分別,但仍不能抹煞兩書相似的地方。前、後書均強調:(1)以基督為中心主旨,肯定他將再來;(2)挪亞方舟與洪水的意義(彼前三20,強調神的恩慈;彼後二5,三6,強調神的審判);(3)指出舊約預言的重要性,彼得緬懷主升天後五句節他自己講過的說話(徒二14-36);(4)前後兩書均強調信徒應在基督裡長進(彼前二23;彼後一5-8,三18)。儘管彼前與彼後相異之處頗多及顯著,但上述共通的主題卻足以指明彼得乃前後兩書的作者。

    我們歸納出反對彼得作者身份的論據都是薄弱的,這些論據也不能將彼得後書從新約聖經中刪掉。批評家之所以反對彼得的作者身份及後書的權威,完全因為他們承襲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發展出純人文的宗教哲學,是既主觀又偏差的方法,福音派學者切勿跟隨。(欲詳細瞭解這問題,請參考《威克裡夫聖經注釋》彼得後書導論。筆者也從該文章獲益良多。)──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彼得後書是否彼得的作品?】

    彼得後書,有被遺忘的書信之稱,因為它正式被承認為新約經典相當遲緩,而且重視本書而加以研究或講述者,實比其它書信為少。因此對於此書是否為彼得所作,一向有正反兩種見解:

    一、認為彼得後書並非彼得所作的理由如下:

    彼得後書被列為經典,而成為新約聖經的一部分,約在紀元後397年的迦太基(CATHAGE)大公會議之後,因此可能是第二世紀的作品,並非彼得所著。

    彼得後書與猶大書有許多相同之處,猶大書與彼得後書二章幾乎可以說是一章書的兩種不同寫法。因此,這兩書都可能出於另一作者手筆,分別假借彼得與猶大之名、寫給不同的讀者。

    彼得後書的希臘文比彼得前書的希臘文更希臘化,而且更艱深。這就表示作者不能是前書所說的西拉(見前書難題研究),可能是第二世紀更精通希臘文的人士所作。

    彼得後書提及有人譏笑主再臨的事(三章3-4節),而且在二章8節似乎是引用詩篇九十篇4節的話說: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種譏笑及觀感會發生在第一世紀時代的教會中,因為在第一世紀的信徒心中,都希望而且相信主耶穌再來是在他們那時代實現的。彼得後書提及有這種譏笑,顯然是作於第二世紀之時,因為使徒們都離開世界了,主耶穌還未再來。

    彼得後書三章16節有保羅的一切書信一語,表示彼得後書在著作時,保羅的一切書信,已經很普遍地流行在作者的時代中,很清楚地表示,這是第二世紀的事;如果是在彼得離世前(紀元後67年),保羅所寫的一切書信是不可能已經普遍地流傳在各教會中的。因此,本書不是彼得的手筆,乃是第二世紀時代的人物所寫。

    還有,彼得是一位大使徒,在他的時代裡,他怎能要他的讀者重視保羅的書信與一切經典的地位同等呢?這在人情與道理上,似乎不合彼得發言的立場。

    古時教父很少引用彼得後書,而懷疑本書並非彼得所作,則大有其人。該撒利亞區的主教優西比烏(EUSIBIUS)對本書疑信參半,他並且相信猶大書是亞力山大的革利免所著。

    耶柔米(JEROME)把新約譯為拉丁文時,雖然把本書列在他的譯經範圍之內,但他相信本書非彼得所著,他認為該書是由另一人執筆,並非彼得親手所寫。

    改革時代的客爾文辯證論中也懷疑本書可能是彼得的門徒所著。

    馬丁路德亦懷疑本書不是彼得所著,是彼得以後的作品,他也反對本書三章9節關於得救的教義。

    還有人懷疑本書內容是引用猶太歷史家的約瑟夫及猶太哲學家腓羅(PHILO)的作品,因其中有許多句子與口氣與該二人作品相同。該二人均為第一世紀人物,保羅和彼得均可能與他們見過面,或最少曾聞其名,或聽過他們演講,或看過他們寫作所用的詞句。但彼得後書則似乎是第二世紀時作品,上述該二名人的作品已流傳於羅馬帝國,約瑟夫本於紀元後約95年,腓羅則卒於紀元後50年,因此本書可以自由採用該二人作品內容的片段雲。

    二、相信彼得後是彼得所著的理由及反證如下;

    彼得後書雖然較遲被古代聖徒承認為新約的經卷,但最後在加太基大公會議中,已被神指示眾人將它搜集在新約經典中,證明它是啟示之作。因為新約聖經的編輯及形成,是由神的靈感動古代眾聖徒去商討及決定的。

    當時也有其它作品,比方:彼得福音、彼得行傳、彼得講道集及 得啟示錄等,這些假借彼得之名去寫作的第一世紀作品,雖然已流傳在各教會中,但不被視為新約聖經正典,因為不是啟示之作。彼得所寫的這本後書的靈性與真理價值,被承認為聖經,當然不是偶然的。

彼得後書二章與猶大書有許多相同之處,並不足為奇,正如先知彼此之間也有同樣的信息。比方依巴底亞書l-4節與耶利米書四九章15-16節完全相同(參閱小先知精華俄巴底亞書研究),彼得前書也與羅馬書及以弗所書有許多相同的句子。彼得是主的使徒,猶大是主的兄弟,彼得比猶大較早離世,所以猶大寫書信時採取彼得後書的內容是極可能的,彼得絕不會抄襲猶大的作品,猶大自己也暗示他的作品較遲,因他勸勉信徒要記念基督之使徒從前所說的話(三節)。

退一步言,可能兩人同受靈感,對不同的對象發揮同樣的啟示,正如俄巴底亞與耶利米發揮同樣預言一般。

    如果說彼得後書與猶大書都是第三者手筆、假借彼得與猶大的名義寫給不同的讀者,未免過分,因為這種說法,等於否認此二書為該二人的作品,其實亦無旁證可以證明這種說法。

    彼得後書正如前書一樣,是有人代筆的。前書可能由西拉代筆(見前書研究),至於彼得寫後書時,可能由另外一位精通希臘文的同工代筆,所以筆法及文字與前書不同、並不足為奇。

    彼得後書本身有許多內證,證明本書是出自彼得。比方一章13-14節說: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這些話告訴我們彼得已年紀老邁,快將離世。至於主耶穌所指示他的一語是指約翰福音廿一章16-19節的話而言,主耶穌預言彼得將要怎樣死榮耀神。

    這樣的經文絕對不能出諸第二世紀作者的手筆。

    又比方一章1718節所說,彼得在山上看見我主顯出為神的榮耀及聽見天父說話的情形,是清楚地表示本書是彼得親筆所著。

    在第三章1節說: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第二封信,這就表示他曾寫前書,現在所寫的是後書

    有些批評家以彼得後書早於彼得前書,因此彼後三章1節的話是指一封失去的彼得書信。

    三、可是這些批評家彼此之間的意見時常分歧與矛盾,一方面說彼得後書是第二世紀的作品,另一方面又說彼得後書早於彼得前書,但彼得前書是作於紀元後67年以前。

    因此,以為彼得後書是作於前書之先,又說彼得後書三章1節所說的是指以前有一封失去的書信。這些話乃是空中樓閣,並無確實證據。

    至於彼得所說保羅所寫的書信,有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一語,並非彼得將保羅的書信與舊約聖經等量齊觀,乃是指那些強解保羅書信的本地傳道人的態度而已。事實上彼得乃是反對這些強解者的態度,因為彼得說,這些人是自取沉淪

    又,彼得後書三章3-5節所說有人譏笑主未再臨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保羅對帖撒羅尼迎教會的信徒也提及此事。當時有不少第一世紀信徒相信主耶穌會在他們還活的時候,便會再來,但許多人己經離開世界了,主耶穌還未來,所以保羅要寫信安慰他們。彼得也發現有同樣的責任要勉勵信徒。不過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彼得所說的是好譏消的人,可能不是教會的信徒,乃是教會外面的人,或專門與使徒們作對的不良分子,正如保羅也有許米乃與亞力山大(提前一20),約翰也有丟特腓(約三,9)與他們作對一般。

    所以不能根據三章3-5節的話來斷定彼得後書是第二世紀的作品。

    以上二說,應以第二說為准。

── 蘇佐揚《聖經難題》

 

【彼得後書寫給什麼人?寫於何時何地?】

    一、本書是寫給彼得所熟悉的信徒,而且一定是信耶穌的猶太人,其理由如下:

    本書三章1節說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第二封信,意即第一封信是彼得前書。既然彼得前書是寫給黑海以南的五省信耶穌的猶太人(見前書難題研究),彼得後書也是寫給同一對象。

    看本書一章12節與16節,便知道彼得與他的讀者之間已有深厚的屬靈友誼,不管是在口頭上或在書信上告訴他們有關真理的事.彼得和他們是老朋友,是可以斷定的。

    不過,本書可能有一較廣大的讀者範圍,可能包括保羅以前傳道的小亞西亞七教會和南加拉太省各教會,所以彼得在一章1節說: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

本書所引用的舊約故事,和舊約的經文都是猶太人所熟悉的,所以本書是寫給與前書一樣的猶太基督徒,是很明顯的。

本書三次提及預言(一1920,三2),即舊約先知所說的預言,顯然地這是對信耶穌的猶太人說的,如對外邦信徒提及先知預言,他們是非常陌生的。

    二、本書寫於彼得離世前即紀元後67年前,因為彼得說他快要脫離這帳篷了(一14)。

    三、於本書寫於何處,一般解經家的看法,一定是在羅馬,正如彼得前書一樣,因為彼得是在羅馬為主殉道的,他殉道以前只能在羅馬寫這封後書了。

── 蘇佐揚《聖經難題》

 

<syncBible ref=彼後1:1>彼得後書所處理的問題,與前書的大有不同】彼得前書寫於羅馬皇帝尼祿對基督徒進行大逼迫之前;彼得後書則寫於兩三年後逼迫加劇的時候,即約公元6668年間。前書安慰鼓勵苦難中的信徒,後書則集中處理教會的內部問題,尤其是關於假教師的問題。假教師導致許多人懷疑信仰,並離開基督教。彼得後書抵擋這些假教師的異端邪說,揭露他們的不良動機,並重新強調基督教的真理──聖經的權威、信心的根基和基督的再來。──《靈修版聖經註釋》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懷疑本書是彼得所寫者的一句引言特別有意思,因為說話者與今日很多人一樣,否定這書信的作者是彼得。他也承認:這書信確有彼得的特色及神韻。,諷刺的是,以上的兩句話卻正好十分扼要地將彼得後書的獨特之處總結起來。

  當離經背道的黑暗歲月臨近之時,這封簡短的書信寫出主再來的盼望。這封信固然令人聯想起彼得的生平和個性,而對於那些願意細聽這小書信的信息的人來說,這書信也散發著基督的香氣。──《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美國一位傑出的保守派新約聖經學者最近說:在嚴謹的正統聖經批評學來說,彼得後書和舊約的但以理書及以賽亞書一樣,是分別功力的指標。近代的解經家甚至不願花功夫去否定彼得是彼得後書的作者。他們假定彼得並沒有寫這封信的觀點,已是不爭的事實。與其它新約書卷相比,要確定這書信是否真本的確有更大的困難,不過其困難程度卻肯定不是形容中的嚴重。

  外證雖然坡旅甲、伊格那修和愛任紐經常引用彼得後書,但篇幅實屬有限。然而,如果初期教會沒有弄錯,猶大書的成書確實在彼得後書之後;那麼,猶大書內就保存著彼得後書在第一世紀已有的證據(參考猶大書的簡介)。德國學者薛恩認為,這證據已經足夠。繼猶大之後,俄利根是第一個引用彼得後書的人,其後是奧林匹斯的麥托丟(他在戴克裡提皇的統治下殉道),及該撒利亞的傅米里安。雖然優西比烏懷疑彼得後書是否真本,卻承認大部分基督徒都接受這卷書。

  穆拉多利經目沒有將彼得後書包括在內──不過彼得前書也沒有包括在內;再者,這經目並不是一分完整的檔。雖然耶柔米知道有人懷疑彼得後書的真確性,但他與其它主要的教父如亞他那修和奥古斯丁一樣,都承認這卷書並非偽託。教會整體也抱這個觀點,直至宗教改革時代為止。

  為甚麼彼得後書在外證比其它書卷遜色?首先,這書信的篇幅簡短,顯然沒有被廣為抄錄,而內容方面又沒有甚麼獨特之處。事實上,上述第二點有利於證明彼得後書的真確性:異端者所寫的書卷,往往會加上一些道理,是與使徒的教訓相違背的,或是稀奇古怪的。早期的教會對彼得後書如此小心,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當時有幾本偽經借用彼得之名,傳播諾斯底主義異端,例如(彼得啟示錄)。

最後,有一點必須知道,雖然彼得後書是幾卷受部分人士質疑的書信(屬有爭執經”antilegomena〕)之一,但從來沒有任何教會認為這書信是偽造的而拒絕接受。

    內證否定彼得寫這書信的人,強調彼得前書與後書在風格上有差異。耶柔米認為這是因為彼得用了另一個書記。其實,彼得前書和後書之間的差異,遠不及這兩卷書與其它新約書卷之間的差異。這兩卷書都用了廣泛而又豐富多彩的詞彙,與彼得在使徒行傳中的多次講道和生平事蹟相符。

  書信中對彼得往事的引述,同時被用來支持和反對本書的真實性。部分拒絕接受彼得是作者的人認為,應有更多引述;另一些人卻認為太多的引述,必定是偽託者處心設計的!然而,到底有甚麼理由要偽造這麼一封書信?那些拒絕接受其真確性的人挖空心思,嘗試想出種種的理論來,但卻沒有一個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然而,當我們研究這書信時,卻找到一些內證,足以證明彼得的確是這書信的作者:

  在一章3節,作者將信徒形容為蒙主用自己榮耀和美德所呼召的。這令我們想起路加褔音五章8節,主的榮耀懾服了彼得,以致他喊著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當作者提出可以使讀者永不失腳的良方時(彼後一510),我們立即想起彼得的跌倒,以及他因此所受的痛苦。

  一章14節尤為重要。作者蒙主耶穌指示,知道自己快要離世。這與約翰褔音二十一章1819節的記載完全吻合。在該處經文,耶穌向彼得揭露,他會在年老時被殺。

  一章1315節中的帳棚(棚)及去世二詞,同時見於路加福音登山變像的記錄(路九3133)。

  一章1618節對登山變像的引述,是最具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彼得是本書信的作者。作者當時就在聖山上。換句話說,他不是彼得,就是雅各或約翰(太一七1)。這封書信的作者聲稱自己是彼得(一1),不是雅各或約翰。

  二章1418節中用的引誘一詞,原文是 deleago,即用魚餌捕捉。這是漁夫的術語,與彼得尤為相稱。

  作者在三章1節提到有頭一封信,可能就是指彼得前書。他在三章15節提到保羅時,語調親切,這在使徒來說是很自然的。

  最後一個使人回想起彼得生平的字眼,見於三章17節。堅固一詞,與路加褔音二十二章32節耶穌所用的堅固”──“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在原文是同一個字根。這字根也用於彼得前書五章10節和彼得後書一章12節。

  最後,跟教牧書信的情況一樣,可能因為彼得尖銳地抨擊離經背道者,以致現代有這麼多人質疑彼得後書,認為這卷書並非出自使徒的手筆。

  當我們研讀這書信時,相信會找到更多內證,證明本書是與使徒彼得有關的。不過,我們的重點應是回到本書去,看神透過這封信對我們所說的話。──《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本書開端已說明作者為使徒彼得,但不少聖經學者仍為著本書的作者問題而議論紛紜,爭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後書的筆法與前書不同。然而我們只要舉出幾個理由就可證明後書亦為彼得所寫:

    雖然外界意見紛紜,然而迦太基會議經慎重討論、精細考證之後,一致承認此書為彼得所寫;

    本書的三1提及從前已寫了信給他們,現在寫的乃是第二封信;

    一章曾表示作者在聖山上親眼看見主的榮光。此外還可舉更多的證據,然而沒有這必要了。──《新舊約輔讀》

 

【寫作日期】要斷定彼得後書的寫作日期,取決於對其真偽的觀點。主張本書信是偽託的人,認為成書日期是在第二世紀。從歷史和屬靈的角度看,教會認為彼得後書是屬乎正典的。我們既接納這看法為正確,便應斷定其成書日期是在彼得快將離世(主後6768年)之時,即主後六十六或六十七年。──《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年期】按本書第一14可推想本書大概在彼得殉道前寫成的,當時大約為主後六十六至六十八年。──《新舊約輔讀》

 

【寫作時期和地點】如前所述,寫作時期與作者為誰是息息相關的;否認彼得為作者的人,通常將寫作時期延到第二世紀,以主後一百五十年為度;但主張彼得為作者的人,則將之定於彼得前書寫竣之後,與彼得壯烈成仁之前,大約主後六十五迄六十七年之間。根據本書一14的說法,厘定六十六年為寫作期,雖不中亦不遠矣!

  又既然前書極可能寫於羅馬,本書順理成章可以推定在同樣的地點寫作完成。可見彼得是否為作者本人的問題,塵埃落定了之後,就牽一髮而動全身了。── 楊東川《中文聖經注釋──彼得後書》

 

【寫作之目的】作者寫本書的動機,似乎是因接到了有關讀者的一些消息,得知他們所處的環境較前更為惡劣,此時,除遭受政府方面的逼迫以外,在教會內也發生了不少錯誤的思想,因有些假師傅傳入教會,擾亂信徒(二1311)。所以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目的,除安慰鼓勵信徒以外,特別是為駁斥那些假師傅的謊言謬論。有學者指出書中知道認識二字出現十六次,其中六次有關基督的認識論,故知識乃抵斥異端的要件,在知識上長進就是抵擋異端最好的辦法。── 楊東川《中文聖經注釋──彼得後書》

 

【目的】彼得自知不久將要為主殉道,然而信徒在某方面的真理卻不太清楚,更加上教會中有假先知騷擾信徒,散播異端,於是便寫下後書,提醒信徒應以真知識防避異端,在信德上追求長進。──《新舊約輔讀》

 

【背景與主題】在彼得這封書信中,有兩個組成部分是明顯地互為不利的:預言的話(一1921)和在信仰上的偏離(二)。彼得已預見假師傅的出現,他們會引進陷害人的異端,縱容人過著放蕩敗德的生活。這些人認為相信末日審判是可笑的(三17)。在彼得的時候,情況尚未出現,但到猶大書的時候,這情況已漸漸產生了(猶4)。當基督徒不再渴望基督再來,反而安處於世(在君士坦丁及其繼承者的統治下),教會的道德水準便一落千丈。今日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十九世紀復蘇的、對預言真理的興趣,今日在很多教會圈子中已不斷縮減了。在不少教會中所表現出來的放縱生活,證明彼得確是蒙神默示,寫出每一個基督徒時代所極需要的真理。──《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本書頭一句即表明作者為西門彼得,另有數處引述彼得的事蹟(一14 1618), 又提到寫給讀者的頭一封信(三1),並以保羅為他的同輩(三15)。 這些內證都與教會歷來對本書作者的看法相符。然而近代不少學者對這傳統立場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本書的文章風格與彼得前書有顯著不同,表明作者另有其人;本書部分內容與猶大書十分相似,顯然是使徒後人抄襲猶大書,另加補充而成;本書寫成時保羅的信已搜輯成書,可見為較遲的作品。諸如上述的理由雖不少,但缺乏說服力:不同的文筆或因出自不同的代筆人;與猶大書的雷同可另有解釋(見該書簡介);彼後提到的保羅書信不一定已輯成一卷。由此看來,本書作者為彼得這論點仍屹立不倒。

    倘若三1的第一封信是指彼得前書, 則本書的讀者應與前書相同 (參彼前一1)。彼得大概寫了前書之後, 面對殉道離世的可能性 (見一1415,參前書的寫作背景),遂寫下此信作為他的臨別贈言──《串珠聖經注釋》

 

【主題特色】本書的一個目的是要激發信徒 (一13; 1), 使他們在真道上堅定不移(一10 12; 1415 17),並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一8; 18)。與此同時,使徒警告信徒提防有人強解聖經 、 混淆真理(一20; 1617),並預告假師傅會引進異端,說捏造的言語虛妄矜誇的大話,胡亂應許人得以自由(二1 3 1819), 甚至不承認主,否認耶穌的再來(二1; 34)。除了言語方面的謬誤外,這些假師傅更行為惡劣,充滿邪淫、貪心,並妄自譭謗居尊位者(二220)。 全書強調真知識的重要性,論到知道知識共十六次之多。由這些跡象看來,書中所筆伐的異端很可能是雛型諾斯底主義(見歌羅西書簡介主題特色教牧書信總論當中帶縱欲傾向的類型。──《串珠聖經注釋》

 

【重要主題】

主題

解釋

重點

殷勤

如果我們的信心是真實的,就能從行為中得到印證。如果信徒在基督裡勤奮長進,他們就不會後退或被假教師欺騙誘惑了。

成長是重要的。信仰從信心開始,到有愛眾人的心才算成熟。我們要不斷成長,就要認識神,跟隨祂,牢記祂的教誨。我們必須順服主,殷切地追求長進。

假教師

彼得警告教會要提防假教師。這等教師為自己的地位而感到自豪,放縱情欲,又鼓吹人不用遵守十誡。彼得指出聖靈所默示的聖經是我們的權威,藉此對抗假教師。

基督徒需要有屬靈的洞察力,才能抵擋假教師。若我們堅守神的話,拒絕歪曲真理的人,祂能將我們從假教師的錯謬中拯救出來。

基督的再來

有一天,基督將建立新天新地,我們在那裡永遠與主同住。這應許就是信徒的盼望,但基督再來時也要審判那些拒絕祂的人。

要醫治自滿、不法和異端邪說,就要堅信基督的再來。神現在仍然給未信的人有悔改機會。信徒要作好準備,就要繼續信靠主,並抵擋放棄等候基督再來的壓力。

──《靈修版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