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壹書導論拾穗
【約翰與主最親近】在逾越節的筵席上,猶太人都習慣用左手的手肘按在桌子上側身吃飯,因此挨身在耶穌胸膛上的人是在祂的右邊的。右邊是尊貴的座位,在逾越節的筵席上,約翰竟得此尊榮。──
彭德歌《願與祢相交》
【何謂約翰壹書?作者是誰?(約壹一3,4,二1)】
答:①約翰壹書,乃使徒約翰所寫給作神兒女的第一封書信,被稱為普通書信之第四卷(雅,彼前,彼後,約壹——猶),其內容要義,系論到生命之道,在光明中行,與神相交,基督寶血的淨罪,中保的功勞,新舊的命令,受世與愛父的心,敬基督的混亂,主的恩膏教訓,父神的慈愛,除滅魔鬼的作為,兒女愛心的生活,血與水的見證,神為兒子作的見證,因信而有確知的永生,以及最後以遠避偶像為結語。本書主要信息,是在注重與神相交的關係,蒙神赦免的確據,得著新生命的實際,活出新生活的見證,而顯明神是愛的真理。故全書是以愛,罪,與新生,為其三大要旨,吾人欲研究本書之教訓,准此探索,必能汲取精髓,以窺其堂奧。
②本書與希伯來書一樣,著作沒有具名,且沒有提及收信人是誰,但從早期就被認為是使徒約翰的著作(其生平參六十三題3項,一O四題2項),如第一實際約翰的門徒波力甲Polycarp,帕皮亞Papias(七O一至一五五年),以及以後教父愛任紐Irenaeus(一三O至二二O年),亞歷山大革利免Clement(一五O至二一五年),特土良Tertullian(一六O至二二O年)等多人,在他們的作品中皆曾多次引用本書資料,並且證明本書為約翰所寫(參閱一O二題4項)。再就本書的內容,措辭用句,和其中屬靈的觀點方面,均有許多地方,是與約翰福音相似。如:道(約壹一1至約一1),生命(約壹一1,2,五12至約四,廿31),彼此相愛(約壹三11,四7,11至約十三34),住在祂裡面(約壹四13,15,16至約十七23),中保,真理的靈(約壹二1,四6至約十四16,17,十六7,13,中保和保惠師原文同字),一條新命令(約壹二8至約十三34),以及光與黑暗(約壹一5,6,二8-11至約一4,5,八12,十二46)等等不勝枚舉,更足以證明本書乃是出於約翰的手筆,為多數聖經學者所同意的,毫無疑義。
③本書約寫於主後九十年以後,為約翰晚年的作品(參約壹一3,4,二1),那時耶路撒冷已經被毀,老約翰多在小亞西亞一帶作牧羊工作,是教會的長老(約三1)。按照古老的一種傳說,約翰曾以耶路撒冷為他的大本營,在主被釘以後,一直住在那裡,伺候耶穌的母親,直到聖城被毀以後,他就在以弗所居住,照顧那一帶的四周教會。所以本書可能就是在以弗所寫成的,其受書人沒有指明是何教會,是鷗屬靈深奧的意思。因當時的教會已經腐敗,不能代表其實際有形的教會,故作者不提地方教會的名稱,卻向此一個別的,有真實生命神的兒女們為對象說話,稱他們為小子們,親愛弟兄,父老,少年人,兒女(yueyi er 1
7
12-14
18
28
san 1
7
13
18),等不下十餘次,非常親切感人。所以本事不是專為一個教會,或一個人寫的,乃是一封公函,也可以說是一封家書。但總之,是為忠實作神兒女之人寫的。
④本書信的背景與著作原因,是基督教在世上的傳佈工作,到那時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並且羅馬帝國版圖內,宗教已在許多地方首屈一指,大有權勢。在約翰的時代,正值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智慧派),假道流行之時,他們是以理智自誇,以知識的貴族者自居謬解聖經,混亂教會信仰,世人受迷惑而離開教會(約壹二19)。這種異端主張知識高於一切,認為物質絕對是邪惡的,在人性裡存有二元主義,是絕對不能融洽的,即是靈與體是兩個獨立的本質,兩者是彼此相對的。同時罪惡是住在人肉體中,靈能有它自己的歡樂,而肉身也能為所欲為,恣情縱欲,可使靈魂獲得知識,達到最高的境界。這樣他們認為肉體是屬於物質,既是邪惡的,所以否認真理道成肉身的事實,因為聖潔之神,絕不可能與邪惡的血肉之軀混合為一,基督不過是一個幻影而已。且因他們主張宇宙萬物既是邪惡的,所以不是由至高聖潔之神所創造,而是由另一種邪惡的勢力,或由低級的天使所造成。
當時在以弗所,有一個著名的異端首領名為西林薩斯Cerinthus者,與年老約翰為同一時代人物。他即主張天地萬物是由天使所造。此人竟以為自己對神內在的奧秘,具有一種高超的經驗與認識;但他確是一個驕奢淫佚之徒,從全部書信看來,系含有這一班傳異端道理者的存在,使約翰深知當時的教會信徒,已經失去愛心,外有繆妄之靈的敵基督者出現,敵對基督,欲將猶太教徒與異教徒從前固有的信仰,摻雜混入在基督教純正之真道中。且有傳異端的看法,他們即前所稱為智慧派,帶進教會許多錯誤教訓,故此,使約翰針對上述這些信仰上的危機,駁斥他們荒謬的教理,而激發信德的愛心,堅信道成肉身基督,強調生命的重要,獲得真實的智慧,保守純正的信仰,為了這些原因和目的而寫本書。
⑤本書與約翰福音的關係非常密切。約翰福音論到要叫人得永生(約廿31),本書是要叫人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13),兩書通論信耶穌得生命。約翰福音給人起一信仰,而本書給人堅固信仰,這兩書,前者證明基督是神的兒子,後者駁斥不認基督是神兒子之錯誤;前者論我們是神的僕人,後者是叫我們住于父神家中;前者論到基地再來,乃關於被提方面(約十四1-3),後者論到基督再來,乃關於顯現方面(約壹三2,3);前者論到基督關於神性方面,後者論到基督重於人格方面;總之,兩書同論基督生命之道,見證獨一的真神,啟示純正的信仰。故信徒讀經時,必須兩書參照同時研讀,必能貫通明白其深意的。——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怎能證明約翰壹書是使徒約翰所著?】
約翰壹書中並未寫明是約翰的作品,我們必須根據第一世紀約翰的門徒的見證和本書與約翰福音的關係來證明它是約翰的著作。
一、約翰的門徒與第一二世紀的作家的見證如下:
①波力甲(POLYGARP)是約翰的門徒,他曾寫信給腓立比信徒,引用約翰壹書有關那些不承認基督道成肉身的真理(約壹四l-3)。他也勸勉他的讀者要回到“從起初所傳下來的真理”(約壹一1,二24)。波力甲當時是士每拿教會的教父,于紀元後155年為主殉道被焚,他的書信則於殉道前三十多年所著。
②帕皮亞(PAPIAS)是紀元後140年希拉波立城(HIER-APOLIS)的人物,也是約翰的高徒,在他的作品中也引用約翰的著作,遊西比烏教父(EUSEBIUS)曾在他的著作中證明此事。
③愛理紐(IRENAEUS)是波力甲的門徒,亦即約翰的“徒孫”,他曾引用約翰登書與貳書,證明是約翰的作品,又說約翰福音也是約翰所寫。後代的注經家一致認為約翰福音、約翰壹、貳、三書皆為約翰所著,是根據愛理組的證明。
④亞力山大城的教父革利免是遲於愛理組而去世的人物,他稱約翰的書信為“最偉大的書信,在他的不同作品中,曾引用較多約翰書信的資料。
⑤紀元後220年的特杜連(TERTULLIAN),在他的拉丁文作品中,曾五十次引用約翰的書信,並證明是約翰所著。
⑥希波律徒(HIPPOLYTUS),是紀元後217年人物,著作甚豐,被稱為“偽教皇”。在他的作品中,承認約翰福音與約翰書信均為約翰的作品,又說約翰這些作品,也被當時各教會及各教會作品所承認。
⑦西比連(CYPRIAN)是加太基(GARTHAGE)的主教,為紀元後248年人物),著有教會合一書,他引用約翰書信的資料,但他著重那些資料的倫理方面,而非神學方面。
二、本書信與約翰福音的關係足以證明約翰書信為使徒約翰所寫。
約翰書信與約翰福音,在所用的字句上、語氣上,均有許多相同之處。沒有任何注經家會否認,這兩種作品不是出於一個人的手筆。下面所舉數例可作參考:
a.道,約翰福音一章稱耶穌“道”,“道”好像是一個人,而不是抽象的,約翰查書一章則提到“生命之道”,也是“擬人的”,因為作者說,這生命之道,可聽、可見亦可摸,只有這兩書曾用這“擬人的道”,別的福音和保羅書信均未用過。
b.生命、約翰福音提及生命,是很生動的,這生命,由耶穌基督活活潑潑地表現出來,是神要賜予世人的,在約翰書信中提及同樣的生命,但這生命是表現在基督徒的生活裡。
約翰福音的結論乃是:“但記這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廿31)。約翰壹書則說:“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2),兩者相同。
C.聖靈,只有約翰福音清楚介紹聖靈為誰,聖靈要完成什麼任務(約十四16,17;十六7-14)。在約翰壹書則深刻地提及聖靈恩膏(約壹二20,27)。又提及聖靈與假靈之別(四l-6)。兩書均提及聖靈作見證之舉(約十五26,約壹五7)。
d.最特殊的乃是聖靈在約翰福音十四章16節被耶穌稱為“另外的一位保惠師”PARAKL ETOS,既然說聖靈是另外的一位,那麼那原有的一位保惠師是誰呢?是主耶穌。因此約翰壹書二章1節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中保”一詞原文與保惠師”同字,譯作中保而不譯作保惠師,譯筆不一致,可能早年譯經者認為保惠師是指聖靈而言,何以約翰又指耶穌而言,似乎有點矛盾。
其實,聖靈是在“地”上作保惠師,主耶穌升天後則在“天上”作保惠師。早年譯經者(中文英文均同)將此字分作兩個譯名,是因為對於神學知識尚未明朗之故。
e.光與真光。在約翰福音中我們時常看到有關主耶穌是光和真光的論調(約一4,9,19-21,八12)。在約翰壹書則說“神是光”(約壹一5)與“神是靈”(約四24)“神是愛”(約壹四8)“神是永生”(約壹五20),同一手筆,證明兩者均由約翰所寫。
f.“明明的”與“坦然無懼的”,二字原文相同,即PARR ESIA(2)。在約翰福音多次提及“明明的”說話(十24;十一14;十六29,十八20),但在約翰壹書則用“坦然無懼的”來表達基督徒對神與人的態度,可見此二書均操於約翰的手筆。
g.最後一詞,是“真理”。在約翰福音中,曾數十次提及“真理”,在四福音中似乎這是約翰所專用的名詞,第一章就打開真理之窗(一14,17),第八章則廣義地發揮它的奧秘。在約翰書信中也充滿“真理”(約責一6,二4,三9,四6,約貳1-4,約三3,4,8,12),還有,“真”與“真的”也是被約翰常用的形容詞,約翰福音也用過十餘次。
我們明白除了證明約翰福音與約翰書信是出於約翰手筆之外,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約翰多次提及“真理”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有異端產生,在各地教會作祟。因此約翰在福音書中多講真理以暗斥異端;在約翰書信則明斥異端以維護真理,例如“敵基督”(二18),“假先知”(四1),“邪靈”(四1-6)。“迷惑人的”(約貳7)等。
由於以上種種理由,無人可以懷疑約翰壹書並非出於約翰手筆。
── 蘇佐揚《聖經難題》
【約翰壹書寫給什麼人?在何時何地所寫?】
一、約翰壹書並有說明是寫給誰的,不同保羅所有的書信,清楚地說出寫給什麼地方、什麼教會或什麼人。但在本書中曾有幾個名稱表示為本書信的讀者,即:
我小子們(二1),共九次,
親愛的(二7),共五次,
父老(二13),共二次,
少年人(二13),共二次,
讀者可以自己找出,用紅筆圈住為記號。
不過這些名稱只是約翰把他的讀者分為幾種而已,其中有父老,有少年人,也有小子,而“小子們”一名用得最多。顯然地暗示這些被稱為小子的基督徒,可能正為當時的異端所搖動,或多少曾受影響,所以約翰要寫信堅固他們的信心。
據不少注經家認為,約翰書信的讀者為約翰傳道多年的以弗所的信徒,或以以弗所為中心,而以小亞西亞各地教會為較廣大的對象。正如一般注經解家所相信的,保羅所寫的以弗所書也是這種“區域性”的書信,為小亞西亞各地教會所共同誦讀者。
這封書信所有的讀者,約翰給他們一個共同而寶貴名稱說:“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五13),目的是叫他們知道自己有永生。
可是在第四世紀的作者“加修多魯”(GASSIDORUS)說,約翰壹書是寫給“AD PARTHOS”的。這兩個拉丁字使後代解經者頗為頭痛,因為這兩個拉丁字意即英文的“TOPARTHOS”,即“寫給帕爾多”。到底這個“帕爾多”是一個人名呢,還是一個地方名字,抑是一個教會團體名字呢?後代注經家為要找尋答案,於是有下列各種猜測:
①日內瓦——聖經古卷在約翰壹書前加“ADSPARTHOS”(即在上文兩拉丁文字中加一S),但SPARTHOS可能是另一字SPARSOS之咬舌音變體,該字SPARSOSU意即“散居之民”。這樣看來,約翰壹書和雅各書與彼得前書一樣,是寫給散居羅馬帝國各地的基督徒猶太人。
②教父革利免則謂約翰壹書是寫給“眾童女的”,“給眾童女”在希拉文為“PROS PARTHENOUS”。“眾童男童女”(VIRGINS男女均用此字),意即約翰的讀者為對主耶穌守忠貞的人,不沾染世俗者(參考啟示錄十四章1,一4童身一詞,原文即童女一詞的陽性字)。革利免認為加修多魯所用的拉丁文PARTHOS與希拉文的“童身”PARTHENOS同字,他的理由是,約翰壹書是寫給被稱為“童男、童女”對主忠貞的信徒。約翰貳書則寫給“蒙揀選的太太”,約翰三書則寫給該猶(一位先生)。
革利免又說,約翰也常對人們以“童身”自稱,因他終身不娶,生活聖潔。
二、約翰壹書寫於紀元後95年,為一般解經家所公認,理由是這是約翰晚年的作品,而且因寫書信中有強烈反對各種異端的語氣,正是當時最著名的異端製造與提倡者“西林圖”(CERINTHUS)在各處散播他的異端的時候。西林圖是以弗所人,是與年老的約翰同一時代的人物。他主張天地是由天使所造。
三、寫書信的地點:約翰壹書是約翰著於他的工作大本營以弗所城。雖然無人可以證明寫書信的地點,但除以弗所城外,沒有更適宜的地點了。
── 蘇佐揚《聖經難題》
【約翰寫壹書時,有什麼異端在社會與教會中流行?約翰如何駁斥這些異端?】
一、當時最盛行的乃是“智識主義”(GNOSTICISM),這字源出希拉文“智識”一詞GN
OSIS。這種主義不是由任何一個人發生,乃是集合古今東西各種“神秘主義”而成、大概可分為兩點:
①知識至上論。這種“知識至上”思想源出希拉,他們認為,具有較高深的知識,才能瞭解宇宙間的神與神所啟示的一切真理,但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較高深的知識,這些人在第一二世紀中,因基督教極為流行之故,便“混進”基督教會中,成為基督教的知識主義派,他們時常謬解聖經,滑亂保羅與約翰所傳的真理如下:
a.基督福音只有知識派才能明白其中的奧秘,一般人只能瞭解字面的簡單涵義。
b.福音中所包含豐富的真理,不能傳給不學無術的人,因此神的啟示是知識派的專有品。
C.神所創造的不是“甚好”,其中亦有“邪惡”存在。
d.耶穌是救主,但他不是道成肉身者。
e.“愛”不是基督徒最好的美德,“知識”的增廣,才是人生最大的目的。
f.知識是從多方面獲得的,犯罪亦足以增加知識。因此有許多人放縱情欲,無所不為。
歷代解經家認為當時這種知識主義曾滲入歌羅西與以弗所教會,所以保羅在該兩書中加以駁斥。在以弗所書曾指示生活道德的正確標準,在歌羅西書直言不諱的指責那些異端為“花言巧語”(西二4),“虛空的妄言”(8節)。
約翰曾在以弗所傳道多年,深知這些知識派的異端,所以在他的書中充滿衛道精神,直斥傳異端者為“假先知”(壹書四章1節)。
②物質邪惡論。這種理論源出波斯,尤其盛行于波斯的拜火教中,他們的理論如下:
a.萬物是邪惡的,所以萬物不是由至高聖潔之神所創造,乃是另一種邪惡的勢力所造成。
b.宇宙萬物與至高之神中有一鴻溝彼此無關,所以神先造出一些高級的天使(或說分神體),然後這些分神體連續分裂,直至產生最低級的天使們,才把萬物造出來(參閱歌羅西有關此點的分析)。
C.耶穌不可能道成肉身,因為聖潔之神絕不可能與有邪惡的血肉之軀混合為一。
d.耶穌的身體乃是一個幻影。這種“幻體說”曾影響不少信徒的信仰。
二、約翰在他的書信曾直言不諱地駁斥這些異端,而且指示他的讀者如何去對付他們。
①耶穌基督不是一個“幻”體,約翰曾親手摸過他(一2)。主耶穌在生時不是一個幻體,復活後也有骨有肉(約廿27;路廿四39)。
②知識派縱容人們犯罪,約翰寫書信的目的是叫他們“不犯罪”(二),又說:“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三9),又說:“犯罪的是屬魔鬼”(三8)。
③那些製造異端的人乃是“敵基督的人”(二18),因為他們不承認耶穌為基督(二22)。
④“虛謊”與“真理”是水火不容的,那些自稱為知識派的人,卻製造謊言,欺騙一般民眾(二21-23)。
⑤那些宣傳異端的人乃是“假先知”,因為他們否認耶穌道成肉身之道(四l-3),而道成肉身是約翰福音的主題(約翰一14)。
⑥那些宣傳異端的不是基督徒,約翰稱他們為“不是屬我們的”(二19),約翰又說他們是“引誘你們的”(二26)。
⑦西林圖否認主耶穌曾在十字架上受苦,他說耶穌只在約旦河中受洗與水有關係,他並未在十字架上流血、與血有關係,因為那“神聖的基督”在耶穌上十字架之時已經離開他而去。因此約翰在他的書信最後一章三次提及,“水、血”,“用水又用血”,後來又說“聖靈、水與血”三者為作見證的重要動力(五6-8)。
⑧知識派驕傲自大,輕看一般人為無知,因此在他們的集團中缺乏“愛心”,約翰在壹書強調愛心的重要,以打擊這些“非基督徒”。本書充滿“愛”,愛字共用過四十一次,另外“親愛的”一詞用過六次,共四十七次“愛”字。讀者可以用紅筆把本書中有“愛”字畫圈為記。
── 蘇佐揚《聖經難題》
【至聖所與靈交手冊】約翰一書被稱為新約的「至聖所」,本書之中心主題是「相交」(一1,2;三5,8,16;四9,10,14,19;五20),帶領神的兒女進到父神家裏的團契,是「天家」的書信,是約翰寫信給神的家、神的兒女(他在信裏「父」字用了十三次,「兒女」用了十一次)。約翰一書也是一本「靈交手冊」,教導人與神相交,也與人相交。
新約中沒有其他人強調神的生命、愛、赦免比約翰更為透澈,難怪他是那位挨近耶穌胸膛的門徒,他實在是聽到耶穌心臟跳動的聲音。── 馬有藻《新約信息精要》
【約翰三卷書之比較】
約翰福音 約翰一書 啟示錄
救恩(Salvation) 成聖(Sanctification) 得榮(Glorification)
過去(Past) 現在(Present) 將來(Future)
十字架(Cross) 相交(Fellowship) 王冠(Crown)
基督的神性(Diety) 基督的人性(Humanity) 基督的王性(King)
祂的羊(His Sheep) 祂的家(His family) 祂的國(His Kingdom)
信(Faith) 愛(Love) 望(Hope)
── 馬有藻《新約信息精要》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約翰壹書就像一本家庭照相簿。本書將神家眾成員的樣貌描繪出來。正如兒女跟他們的父母相似,神的兒女也有衪的模樣。本書將這些相像之處描繪出來。一個人成為神兒女的時候,他便接受了神的生命,就是永遠的生命。所有擁有這生命的人,都會循一些確切既定的方式將這生命證明出來。例如,他們會承認耶穌基督是他們的主和救主,他們愛神,也愛神的兒女,且遵守衪的誡命,不會繼續犯罪。這一切都是永遠生命的特徵。約翰寫這封信,是要叫凡擁有這些家庭特徵的人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13)。
約翰壹書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雖然這的確是一封寄出了的書信,但信中卻沒有提到作者和收信人的名字。無疑他們一定是彼此十分熟悉的了。這封可愛的書信另一過人之處,就是能用簡短的句子和無與倫比的詞彙,將極深奧的屬靈真理表達出來。誰說深奧的真理必須用複雜的句子來表達呢?恐怕被很多人無知地稱讚為“深奧”的講道或著作,其實只是言詞晦澀,意義不清而已。
約翰壹書值得我們用心默想並認真研讀。其內容看似重複,但其實是有少許差異的──這些在意義上精微的差別,正是我們需要留意的。──《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外證有關約翰壹書作者的外證,可以追溯至很早期,且甚具說服力。曾在引用本書時,明確地指出本書是第四卷褔音書的作者約翰所寫的人有:愛任紐、亞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俄利根和他的學生丟尼修。
跟希伯來書的作者一樣,約翰壹書的作者並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不過,跟希伯來書不同的是,約翰壹書有具說服力的內證,證明作者是誰。
頭四節顯示,作者熟悉基督,且與衪一起度過了一些歲月。這大大地將可能是作者的人選範圍縮小了,同時又與認為使徒約翰是作者的傳統相符。
另一可以佐證的,就是本書內容有使徒的語調:作者行文顯露著權威,也帶有資深屬靈領袖的親切(“我小子們哪”),甚至帶著教條式的語氣。
書信中的思想、詞彙(“住”、“光”、“新”、“誡命”、“道”等等),和表達方式(“永生”、“捨命”、“出死入生”、“世人的救主”、“除掉人的罪”、“魔鬼的作為”和其它),都與約翰褔音和約翰的另外兩封書信一致。
此外,本書和約翰褔音一樣,具有希伯來文的風格特色,就是運用平行結構和簡單的句子結構。簡言之,如果我們接受第四卷褔音是約翰所寫的,就應接受本書信也是出自他的手筆。──《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三封書信都沒有寫下作者的名字,但從書信的內容、格式可以推斷作者是誰:
書信的行文格式,體裁與約翰福音十分相似,顯示二者均出自一人的手筆。
內容方面也與約翰福音有極多的共同論點。試比較二14與約翰福音五38,三8與約八14,四6與約八47,五20與約十七3等。
此外早期教父如伊格那丟,革利免(亞力山大)均引此書信為使徒約翰所寫。又書中的語氣為長輩對後輩的教訓,而當此書信中述及之異端──諾斯底主義興起時(約為主後一百年),仍活著而受尊崇的使徒僅約翰一人,故他為作者是最合理的。──《新舊約輔讀》
【寫作日期】有論者認為,約翰是在主後六十年代、羅馬人毀滅耶路撒冷之前,在耶城寫成那三封給納入正典的書信的。不過,一般接受一個較後的成書日期(主後80至95年)。傳說使徒約翰是由人攙扶著走進信徒聚會的地方,向他們說:“小子們哪,你們要彼此相愛。”本書的慈父語調跟這傳說相符。──《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年期】約翰一書主要的內容為針對當代的異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有關此主義的詳情可參考一般的聖經辭典或百科全書)。按史家記載,此主義初成於第一世紀末,興盛於第二世紀中葉,若以此主義為約翰書信的背景,則此書寫於第一世紀末期。──《新舊約輔讀》
【寫信的目的】約翰寫信的目的只有一個,但有二方面。他說,其目的是要使他們的喜樂充足(一4),以及要叫他們不犯罪(二1)。他清楚的看到,那些錯誤的思想,不論怎樣的引人注意,但其本性不會給人喜樂。帶給他們喜樂和保守他們不犯罪,是一件相同的事。――《每日研經叢書》
【目的】初期教會受異端侵擾,此異端主要高舉知識,以知識為得救的基本。並且否認聖潔的神道成肉身之說,因他們以為全善的神不可與罪惡的物質世界產生關係、接觸。因此,作者在他的書信中指出神是光、生命,也見證神道成肉身,拯救世人離罪。
約翰寫二書的目的為勸勉受信的教會忠心持守神的道,不要接受異端的攪擾。約翰三書則為作者對一教會領袖該猶的勸勉,並誇獎他的愛心。──《新舊約輔讀》
【背景與主題】約翰寫本書時,有一門異端之說已經興起,名為諾斯底主義(希臘文 gnosis意即知識)。這些諾斯底主義者自稱是基督徒,但聲稱具有額外知識,乃是超越眾使徒所教導的。他們公言,一個人除非獲他們傳授更深奧的“真理”,否則心靈就不能完完全全地得著滿足。部分諾斯底派人士教導說,物質是邪惡的,所以肉身的耶穌不可能是神。他們將耶穌與基督分別開來。他們認為“基督”是從神出來的,基督在耶穌受洗時降在耶穌身上,又在衪受死前,可能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離開衪。據他們所說,耶穌的確死了,但基督並沒有死。正如高連所說,他們堅持“屬天的基督是這樣的聖潔屬靈,又豈能與血肉之軀長期接觸,備受玷污。”簡言之,他們否定道成肉身之說,又否認耶穌是基督,並耶穌基督既是人、也是神。約翰知道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所以他要證明諾斯底主義者並沒有神真正的兒女的特徵,以此來提醒讀者防範他們。
根據約翰所說,一個人或是神的兒女,又或不是,絕對沒有中間立場的。故此,本書的內容也充滿了意義相對的用語,例如光明與黑暗、喜愛與恨惡、真理與謊話、死亡與生命、神與魔鬼。同時,使徒約翰喜歡用一個人的慣性行為來形容他。例如,在分別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時,並不是憑著一次的罪行便下結論,而是以這個人的特質來衡量。時鐘縱使壞了停止不動,在二十四小時裡總會有兩次是準確的!一個運作良好的時鐘,則會不斷將準確的時間告訴人。因此,一個基督徒日常的生活,一般都應該是聖潔公義的,而他因此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女。約翰不斷地用“知道”這個詞語。諾斯底主義者聲稱自己知道真理,約翰則在這裡將基督信仰的內容如實地展露出來,是人可以肯定地知道的。他形容神是光(一5);是愛(四8,16);是真理(五7);是生命(五20)。這並不是說,神不是一個有位格的個體;只表示神是這四種恩褔的來源。約翰也提到神是公義的(二29;三7)、潔淨的(三3)、沒有罪的(三5)。
雖然約翰所用的字句簡單,但所表達的思想往往是深邃的,有時甚至難以理解。因此,我們研究這卷書的時候,應禱告求主幫助我們掌握衪話語的意思,並遵從衪向我們啟示的真理。──《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寫作背景】約翰一、二、三書本身皆未指明作者與受書人,但教會歷來認為這三卷書都是使徒約翰寫的。由於書信的內容、措辭、觀念與約翰福音極為相似,學者多同意這三卷書信與約翰福音是由同一位作者寫成(參約翰福音“寫作背景”簡介)。
反對約翰福音與約翰書信出自同一作者的亦不乏其人,他們指出約翰壹書與約翰福音的末世觀有所不同:約翰壹書論到的末世是將來的事,但約翰福音所描繪的永生是信徒現今已享有的福氣,而主再來的道理則不見強調。不過,這種截然的區分是武斷的。其實約翰福音也有“未來”的成分(參約五28-29; 六39-40
44; 十二48),同樣約翰壹書亦有“現在”的成分(參二18)。由此可見這二書的末世觀是一致的。
本書流露長輩對晚輩說話的語氣,可知是使徒約翰晚年的作品。按早期教會的傳說,使徒約翰年老時曾在以弗所居住一段很長的時間,本書可能就是在該處寫成的。成書日期大約是主後八十至九十年代。
當時小亞細亞的教會正受著雛型諾斯底主義的異端影響(參“歌羅西書簡介”、“教牧書信總論”),約翰所針對的異端便是這主義的一些型態──克林妥主義或是幻影說,這些異端也認為知識是得救的條件,比信心、行為重要,物質是邪惡的,靈界才是善的。不僅如此,他們更認為:肉身既屬於物質,則神絕不能成為肉身,基督的肉身是靈界的投影(幻影說),或者基督的靈是在耶穌這人受洗時臨到他身上,到他死前則離開了他(克林妥主義)。使徒約翰為要針對這些錯謬,於是寫了約翰壹書,教導信徒辨明真道。──《串珠聖經注釋》
【主題特色】約翰福音為耶穌作見證,表明祂是神的兒子,使人因信耶穌得永生(約二十31);約翰一書則闡明“與神相交”之道
(一3), 與人分享在基督裡豐盛的生命,使已相信耶穌的人確知自己有永生(五13),
並勉勵他們持守真道,不受異端分子的迷惑(二24-27)。因此約翰福音有如本書的前奏,而本書如同約翰福音的應用。
本書與約翰福音在用詞上和手法上十分相似,常再三重複一些重要的課題,如光、生命、真理、愛等、説明那些已經認識神的信徒進入更深的屬靈經歷。作者往往從正、反兩面來討論同一論題,如光明與黑暗,愛神與愛世界,神的兒女與魔鬼的兒女,愛與恨,真理的靈與謬妄的靈等。全書三番四次論到真信徒的三種標誌:
第一、持守真理,不隨異端;
第二、行為正直,不行不義;
第三、愛主愛人,不仇恨、不空談。──《串珠聖經注釋》
【重要主題】
主題 |
解釋 |
重點 |
罪 |
即使是基督徒也會犯罪,需要神的赦免,而基督的死使我們得到赦免。我們決心按照聖經的要求,過合神標準的生活,就說明我們的生命正在改變中。 |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罪性,不能硬說自己能超越罪惡,不可看輕罪在我們和神的關係上所產生的後果。我們必須抗拒罪的誘惑,若犯了罪,就必須承認自己的罪。 |
愛 |
基督命令我們愛別人,好像祂愛我們一樣。這個愛是我們真正得救的確據。神是愛的源頭,祂也希望祂的兒女彼此相愛。 |
愛是不自私的,是先顧及別人的需要。愛要有行動,向別人表示關懷,而不是說說而已。我們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去幫助別人,藉此表達我們的愛。 |
神的家 |
我們相信基督,就成為神的兒女。神在我們裡面的生命使我們能夠愛我們的家人。 |
我們以愛對待別人,顯出我們是屬於天父的。讓我們在神家中成為一個忠心且充滿愛心的一分子吧! |
真理與錯謬 |
假教師說肉體並不重要,鼓勵信徒放縱情欲。還說基督並不是真正的人,所以必須透過一些神秘的知識才能得救,結果人們視犯罪為等閒。 |
神是真理,是光,因此我們要好好地認識祂,才能把目光集中在真理之上。不要被任何否認基督的神性或人性的教導引誘,以致走迷了路。要查驗所傳的信息,看看他們所主張的是甚麼。 |
保證 |
神掌管天地。因為祂的話就是真理,我們可以有永生和克勝罪惡的保證。借著信,就能夠肯定我們與祂的永恆關係。 |
我們與神的穩固關係是一個應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借著信靠神的話和基督的救恩,我們建立了自己的信心。 |
──《靈修版聖經注釋》